1、临泉一中高二历史试卷命题人:韦磊 审题人:荣涛一、选择题(共30题,60分)1. 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进行了一场辩论,下列说法符合当时社会现状的是()A辩论背景:平民反抗激烈,贵族统治危机 B辩论各方:奴隶主贵族、工商业奴隶主、下层平民C辩论内容:是否发展海外贸易 D辩论结果:取消了贵族专权2.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牢固阶级基础的是 ( ) A颁布“解负令” B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C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D创立了四百人会议3. 梭伦晚年游历归来,回顾自己改革的所作所为,语重心长的对雅典人讲到:“一个民族的强大,必须首先在混沌不清的人群中区分出哪些是朋
2、友,哪些是敌人;哪些是征服者,哪些是被征服者”。那么梭伦口中这两类人分别指的是( )A贵族、平民 B平原派、山地派C公民、奴隶 D雅典人、异邦人4. 财产等级制度确立的影响不包括 ( ) A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参政开辟了道路 B废除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C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开辟了道路 D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5. 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6. 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
3、观点的是(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梭伦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A B C D7. 下列因果关系的叙述,判断正确的是( )前提: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的结论:梭伦改革能从根本上消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前提错误,结论正确C前提、结论皆正确 D前提、结论皆错误8. 梭伦在改革后成为雅典社会矛盾的焦点是因为 ( ) 改革未消除平民和贵族的根本矛盾 贵族改革中利益受损比较多 下层平民广泛参政议政的愿望未能充分实现 城邦个人独裁的僭主政治的出现A. B. C. D.9. 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
4、“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10. 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定的目的是( )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 C维护井田制 D保护私有财产11. 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A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B是否涉及赋税制度C是否涉及军事制度 D是否触及上层建筑12.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
5、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旨意与此相似的是( )A商鞅“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B汉文帝“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C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13. 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 B秦国的滥用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C东方六国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 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14. 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这实际
6、上反映了春秋时期( )A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 B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C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 D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15. 世人对秦国人有着“厚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16. 改革往往对本国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下面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王安石变法 B阿里改革、孝文帝改革C商鞅变法、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D王安石变法、商鞅变法17.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
7、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18. 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 )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官场贪污腐败,农民负担重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 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A. B. C. D.19. 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 C少数民族封建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20. “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推行三长制 C整顿吏治 D迁都洛阳21. 透过下图“北魏骑马武士陶俑”能获知( )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
8、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 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 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A. B. C. D.2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旧染污俗代表了历史沉积中的丑陋一面而革新政治又是与风气的改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体现了这一点的有(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明治维新 辛亥革命A B C D23.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意在“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市易法 C保甲法 D 农田水利法24. 王安石变法中“理财”措施所要直接解决的矛盾是( )A、农民与地主经济之间的矛盾 B、官僚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C、农民与封建国家之间的矛盾 D、封建国
9、家与官僚地主之间的矛盾25.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 )A克服危机维护统治 B提高北宋军队战斗力 C使人民生活富裕 D增加政府收入26. 王安石的新法被废止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宋神宗态度的动摇 B新法推行中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D王安石本人的动摇27. 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德 B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C他认为任用贤
10、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28. 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29. 王安石变法时改革科举制度,设明法科,专考()经义时务策律令断案A. B. C. D.30. 下列评述王安石变法的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A.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B. 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C. 从根本上减轻农户的劳役和赋税负担 D. 强兵措施未能扭转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
11、败的被动局面二、材料解析题(2大题,共40分)31(7分)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学术界一直褒贬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材料二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1)据材料一、二,归纳孝文
12、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分)(2)简要说明材料一、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不同。(4分)32. (1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宋史司马光传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
13、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材料三(1)材料一中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分别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4分) 材料二王安石认为理财的关键是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4分)(3)观察材料三的漫画,归纳指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6分)33(9分)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铸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实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市场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
14、,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视读成“开元通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中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这种,远远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度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例,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6分)临泉一中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0题,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
15、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材料解析题(2大题,共40分)31(1) (2) 32. (1)(2) (3)33(1)(2)参考答案1-5ABDBB 6-10DABCD 11-15 DAADD 16-20CBDDA 21-25 BDBDA 26-30 CCBBC31.(1)内容:迁都洛阳;实行均田制;实行汉化政策(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实行汉制、尊崇儒学、兴办教育、移风易俗等)。(2)不同:材料一否定孝文帝改革,认为改革使北魏走向衰落。材料二肯定孝文帝改革,认为孝文帝改革使北魏走向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32(1)王安石认为善于理财者,可以不增加捐税却使国库充盈;司马光认为所谓善于理财者,不过是巧立名目,在百姓头上增加捐税。(4分)(2)王安石认为免役法最重要。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利于发展生产。(4分)(3)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6分)33(1)名称“开元通宝”,样式大小轻重仿“五铢”,重量单位钱取代铢。(2)币值统一,古代货币的范式固定下来,推动商品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