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共17张PPT).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25758 上传时间:2025-11-0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共17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共17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共17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共17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共17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共17张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共17张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共17张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共17张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共17张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共17张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共17张PPT).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共17张PPT).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共17张PPT).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共17张PPT).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共17张PPT).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共17张PPT).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夯实基础巩固知识-2-阅读探究拓展延伸4 古代诗歌四首夯实基础巩固知识第一单元夯实基础巩固知识-3-阅读探究拓展延伸4 古代诗歌四首夯实基础巩固知识第一单元夯实基础巩固知识-4-阅读探究拓展延伸4 古代诗歌四首夯实基础巩固知识3.根据提示填写诗句。(1 )曹操观沧海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突出大海吞吐日月、包孕万千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

2、尽之见于言外”,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第一单元夯实基础巩固知识-5-阅读探究拓展延伸4 古代诗歌四首夯实基础巩固知识4.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填空。(1 )观沧海是一首 写景抒情 诗。诗人以“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面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 明月,表达了对老友的 思念 之情。(3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 五言 律诗,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 冬末春初 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 思乡之情。(4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

3、,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 深秋暮色 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 的心境。第一单元夯实基础巩固知识-6-阅读探究拓展延伸4 古代诗歌四首夯实基础巩固知识础运用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jio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第一单元夯实基础巩固知识-7-阅读探究拓展延伸4 古代诗歌四首夯实基础巩固知识(2 )

4、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不记其数”,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不计其数”。(3 )“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可以用李白的诗句“,”来佐证。示例一: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示例二: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4 )画线句子运用了 排比 和拟人 的修辞手法。第一单元夯实基础巩固知识-8-阅读探究拓展延伸4 古代诗歌四首夯实基础巩固知识6.班级准备开展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 )【辑古诗】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的情感,给诗集命名。诗集名称:思乡集 第一单元夯实基础巩固知识-9

5、-阅读探究拓展延伸4 古代诗歌四首夯实基础巩固知识(2 )【写寄语】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有的澎湃激昂。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灿烂盛开。第一单元夯实基础巩固知识-10-阅读探究拓展延伸4 古代诗歌四首夯实基础巩固知识(3 )【读诗歌】为使诗歌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活动推荐了一首诗,请你用斜线()为诗歌第一节标出朗读节奏。寻李白(节选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日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第一单元夯实基础巩固知识-11-阅读探究拓展延伸4 古代诗

6、歌四首阅读探究拓展延伸课内精读(一 )阅读观沧海,回答下面的问题。7.(荆州中考 )下列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诗人博大胸怀的是实写大海的句子。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解析】最能反映诗人博大胸怀的是虚写大海的句子。第一单元夯实基础巩固知识-12-阅读探究拓展延伸4 古代诗歌四首阅读探究拓展延伸8.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

7、来。示例:(树木凋零 )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二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下面的问题。9.诗人在首句里写了哪两个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杨花、子规。渲染了哀伤、悲凉(或:愁苦、惆怅 )的气氛。第一单元夯实基础巩固知识-13-阅读探究拓展延伸4 古代诗歌四首阅读探究拓展延伸10.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种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示例一: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

8、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 ),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第一单元夯实基础巩固知识-14-阅读探究拓展延伸4 古代诗歌四首阅读探究拓展延伸(三 )(河南中考 )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下面的问题。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1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时序交替。(或: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示例二:运

9、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第一单元夯实基础巩固知识-15-阅读探究拓展延伸4 古代诗歌四首阅读探究拓展延伸(四 )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下面的问题。1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1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第一单元夯实基础巩固知识-16-阅读探究拓展延伸4 古代诗歌四首阅读探究拓展延伸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

10、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乙】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第一单元夯实基础巩固知识-17-阅读探究拓展延伸4 古代诗歌四首阅读探究拓展延伸15.天净沙秋思中的“昏鸦(或:夕阳 )”和天净沙秋中的“落日(或:残霞 )”,表明两首小令写的都是黄昏之景。16.【乙】文作者在曲中描绘了两幅秋景图,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各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第一幅:前三句,写了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等景物。运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图。第二幅:后两句,写了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等景物。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与前一幅画面在环境气氛上构成了强烈的反差。17.这两首元曲的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天净沙秋写出了作者由冷寂惆怅到开朗希望的情感变化过程。天净沙秋思表达了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