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拓宽教学途径,推进素质教育-良性心理暗示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摘 要:良性心理暗示作为一种心理影响力,其具有的间接性和含蓄性的特点,将其引入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可以减少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和情感障碍,容易被“反抗时期”的青少年心神领会,心悦诚服。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关键词:心理暗示、研究性学习、必要性 可行性 实效性美国的教育家格拉塞(William Glasser)认为,学校教育的失败主要是指学生无法获得爱和自我价值感。一个人如能成功地被爱与爱人,他的一生将有一定程度上的成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选择而博大的爱,体现在对学生理解,关心与期待方面。这种理解,关心与期待会对学生施授一种积极
2、的心理影响,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效应。它反映了这样的心理规律:对别人的期望会产生一种难以觉察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推动被期望的人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心理学研究表明的,良好的情感可以使人产生一种“意向效应”。研究性学习(Ingucry Learning)是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结合实际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目前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载体,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内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一、 引入良性心理暗示的必要性从目前的教学形势来看,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诸多的新理念。其中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3、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对于这样一门全新的课程,如何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内涵,如何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如何具体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成为目前普通高中十分关注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比如说,在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往往产生陌生、迷惘、不理解的心理,表现出对研究性学习的抵触情绪。在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在探究中受挫时往往产生灰心、困惑、欲打退堂鼓的心理,表现出缺乏克
4、服困难继续探究的勇气。在表达交流阶段,学生往往产生胆怯、羞涩、不自信的心理,表现出缺少表达交流的胆量。我们开展良性暗示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运用研究,正是基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各种心理困惑,研究采用怎样的方法去解决学生的这些困惑,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研究”和“学习”的潜能,实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从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看,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自尊心不断加强,对课堂中教师一些直来直去、开门见山的做法不易接受。而良性心理暗示所具有的间接性和含蓄性的特点,更容易打动他们,从而达到良性发展的教育效果。有这样一个案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
5、纽约的一所中学里,在各班随意选出10多位学生的名单,私下赞扬了他们一番,指出他们各自的优点,并宣称他们都是最有前途的学生。随后把这些学生名单交给该校的教师。其实,这份名单是随意拟定的,并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但正是这份特殊名单,使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提高了对这部分学生成功的希望。在教师的关怀和鼓励下,他们刻苦求学,锐意进取。9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在期末统考中,这些随意抽出来受到赞扬的学生,包括以前学习成绩是中下等的学生,学习成绩全部是优秀。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其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其一:成功来自于信任。心理学表明,信任、期待的情感,可以使人产生一种“意向效应”。能增加人的自信心,后进生尤其
6、需要这种信任,教师的信任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促使其不断取得进步。其二:成功来自于赞扬。最能鼓舞同学们自信心的莫过于成功。教师必须为他们提供可能成功的机会,尽可能地发现其“闪光点”,对他们微小的进步,点滴的成绩都应给予表扬。这样来促使他们乐观向上,充分调动其内在的潜力,进一步去追求新的成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不同性质的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师生应该尽量运用良性暗示,从而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良性心理暗示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在众多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原因中,外出调查遇到挫折占了一定的比例。学生外出调查遇到挫折的情况较多,但究其原因可
7、以归结为两大类。一是自身因素造成的,二是因被访对象不合作造成的。第一类情形,往往是由于学生缺乏交往经验。较多的是发生在他们第一次外出采访时。如事先未跟被访对象联系而贸然前行,结果吃了闭门羹;与被访对象约定好了,但因自己迟到而错失了采访机会;还有因组内成员互相推诿,谁都害怕出面而采访不成的;再有的是见到了采访对象,但因事先没充分准备而出现语无伦次,或者提问缺乏中心,缺乏层次等,而导致采访不顺的。以上情形,在许多学生身上或多或少的发生过。第一次就出师不利,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学生准备外出采访前要做好必要的技术性指导,如要学生注意采访前先预约,要设计好采访提纲,应准时或提前到达
8、访问地点,采访才能成功。采访时要克服紧张心理,以礼待人。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第二类情形,常出现在学生外出随机采访或发放问卷调查时,这里摘录几个学生采访的片段,来观察学生是怎样碰壁的。片段一:“老奶奶,我们是中学的你能帮我们填张表吗?谢谢您了。”这一招可真灵,只见她缓缓地接过问卷,戴起老花眼镜细细地瞧了起来,身后的队友向我重重地做了个“”。我满心欢喜地等待着,谁知过了漫长的三十秒钟后,传来一声“这个我不懂,你们找别人吧。”当头一盆冷水,浇得我心也寒了。出师不利呀!第一次碰了一鼻子灰,第二次就犹豫了,我们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采访机会,望着手里的调查卷不知所措。这次开局不利,与其说是对方不合作,
9、还不如说是我们学生缺乏经验。采访时应注意被访对象的知识水平能否回答你的问题,有了估计后再说,这样可以避免类似情形发生,以确保成功,增强自己的信心。片段二:那是一个星期日的下午,我们课题小组的同学站在街上进行问卷调查,只见对面来了位打扮入时的女青年,我便走上前去,恭敬地递上一张纸,刚开口说:“阿姨,您能为我们填张表吗?我们是”还没等我们说完,那女青年瞪大眼睛,略带愠色地说:“我才二十多岁!”原来女孩子最怕被人家看老,我还没来得及道歉,她就从我身边擦肩而过了。这次调查不成功其实双方均有责任,学生没有考虑如何恰当地称呼被访对象,这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有关,而被访者非常在乎自己的容貌和年龄,所以出现了僵
10、局。学生吃一堑,则要长一智,在以后调查中,应注意被访对象的体貌特征,从而使称呼不再成为调查障碍。片段三:瞿溪镇政府:“对不起,我们是中学“二月初一问题”研究小组”“我们这儿很忙,到别处闹去!”闹?!第一次被这冷冷的话给堵了回去,大家失望极了。我甚至怀疑我们此行的目的,难道我们真的在胡闹?这样的情形,也许在较多学生身上均发生过,它对学生的打击可能最大,满腔的热情也许马上会降到零点。而这又是很无奈的,因为研究性学习毕竟属于起步阶段,要取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为此,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让全社会都了解并关心支持这项工作。而教师也要及时做好学生的
11、思想工作,要鼓励他们勇敢正视这些挫折,要善于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多从自身去找原因,如自己在交往时态度是否诚恳,是否尊重对方,选择的时机、方式是否恰当等等,及时发现不足,在以后的活动中加以改正,真正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总之,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外出调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有的甚至遭到失败,较多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缺乏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会产生情绪波动,影响了他们积极性的发挥。对此,教师除了要做好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外,还要注意运用一些激励性的策略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可以举一些学生在碰壁之后如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事例,让其他学生从中得到借鉴,帮助他们增
12、强克服困难的勇气,重新燃起他们积极进取的热情。二、 在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几种良性心理暗示1、 团体参照团体参照亦称为“榜样影响”。心理学家T.M.妞克姆在研究了个体态度与参照团体的关系后指出,每个人所认定的参照团体的目标,规范,行为方式等,会成为他的态度和行为表现的榜样,使其自动地与之趋于一致。研究性教学中的心理暗示要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参照改变”的心理。为此,我把组员按照班级分成了四个小组,各小组组员相互合作设计出自己的组名,并画出相应的图案,贴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两侧,每次有采访、实地考察等小组合作参与任务时,哪一组表现积极踊跃,就在这一组的下面加上一颗小五角星或一面小红旗。刚开始实施的时候,
13、有些男生还很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从不主动参与活动,但随着开展次数的增多,墙上各小组的小红旗也开始有了变化,而随之,一种很微妙的变化也发生在课堂上。希望开展活动的学生多了,参与的积极性也更高涨了,连那几个平时不爱说话,不爱思考问题、积极参与的学生也开始暗中较劲,为了使自己组不落后于别人。2、 角色参入角色参入,是指暗示者将自身的角色融入被暗示者之中,或者将按时者的角色变成被按时者,将双方的距离拉近,激起被暗示者相同的想法,从而达到心理暗示的目的。角色参入可以使师生双方角色不断转化,更容易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学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顺着老师暗示的方向不断前进,从而达到心理暗示的最佳效果。如在指导
14、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挫折灰心丧气的时候,一定要听其倾诉,理解其苦衷。倾听重在听,与学生交谈要七分听、三分说,甚至有时要八九分听,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打退堂鼓的原因,才能有效的进行指导和帮助。经常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是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如在指导学生研究瞿溪二月初一问题时,一次学生生气的说“老师,我们再也不出去调查了”,经过了解,原来学生在市场进行调查时,很多人不仅不配合,而且讽刺学生是在胡闹,甚至有个商人把学生的调查表撕了,还骂了学生一些难听的话。我以朋友的身份仔细的倾听着他们的诉说,不时以关心、同情和激励性的语言,表示对他们的理解和鼓励。后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15、,只要碰到难题,就会来找我,显然他们把我当成了可以信赖的朋友。教师善于用理解和倾听与学生交朋友,不仅利于缓解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 心理压力,唤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最终完成研究性学习。3、 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指一个人最能发挥作用、最有决断力、最能专心致志时显现出的自信、幸福、狂喜、欣慰等情绪。马斯洛认为,处于高峰体验的人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富有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了。研究性学习中的良性心理暗示可充分利用高峰体验这一有利因素,让学生放松自己,主动求证,大胆尝试;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的热情,让其在自我思考、自我决断和自我展示中树立自信,并在自信中获得成功的幸福、欣慰与
16、喜悦。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促其形成学习的积极心态。三、 良性心理暗示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动机,调动内需力动机是组织和调节个体行动的心理动因。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碰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自己能力不够,也不是学习内容深,而是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动机障碍。良性心理暗示的第一功能便是激发动机,调动学生学习懂得内需力。良性心理暗示中的激发动机包括激发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个方面。外部动机激发着眼于创造各种外部条件,如奖赏、赞许、评等、成绩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内部动机激发着眼于优化个人内部心理因素,如激起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成功感、自尊、自信等来提高学习的动机水
17、平。2、诱导情绪,促成积极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心理主宰系统产生影响的第一要素是当时的内心情绪与状态,学科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当时的情绪息息相关。课堂教学中的良性心理暗示承担和具有诱导情绪的任务和功能,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学科学习的积极心态。积极的学习心态可以促使学生勇于面对学科中的挑战,充满自信与乐观,生发出主动进取的精神,进而克服学科学习中的消极因素。3、挖掘潜力,启动无意识心理倾向无意识心理倾向的机智是心理暗示的基础。良心心理暗示巧妙地发挥意识的作用,挖掘学生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尽可能地创设情境,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等多种暗示手段,充分挖掘学生情感和智力等方面的潜力。启动学生的无意识心
18、理倾向,让学生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在课堂学习中共同发挥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总之,良心心理暗示作为一种心理影响力,其具有的间接性和含蓄性的特点,可以避开直来直去、开门见山的做法,以旁敲侧击、声东击西的方式使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接受教育信息,减少教育过程中的思想和情感障碍,容易被所谓“反抗时期”的青少年心神领会,心悦诚服。正确运用“暗示”手段,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调整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动,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而这,不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参考文献:沈坚, 李山川 儿童教育心理学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88徐州市教育学会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怎么办开明出版社 2003年12月版个别心理辅导,姚鑫山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1、中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年4月9日发表。2、霍益萍主编,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3、池方浩,池哲萍著,教育课题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