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57009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96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版).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程标准:(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考试大纲:(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

2、论与实践。(1)新中国成立以后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三课内容: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两条主线:第一部分单元内容概览四个问题:(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和完善(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4)“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成功运用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教学难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在各个时期的变化;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评价。单元知识整合单元教法指导一要理清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线索和特征,抓住现代中国民

3、主政治建设在各个时期的变化,认识当今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二要准确掌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目的、实施以及取得的成就,从而对这一构想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三要通过对我国民主建设发展曲折过程的了解和对未来前景的展望,培养学生追求民主的科学精神和为国家民主制度建设而努力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感受海峡两岸同胞渴望亲人团聚的殷切情感,培养其为实现祖国统一而贡献力量的使命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促进祖国统一、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祖国统一大业:开启建立

4、完善曲折新时期理论提出成功实践问题展望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条件)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筹备工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选举:通过:确立:时间共同纲领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领导人首都、国旗、国歌和纪年法意义:代行职能,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初步建立了制度。全国人大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1949.9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体现新民主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原则 筹备工作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结束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为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3、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一)起步

5、阶段:三大政治制度的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二、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已经垮台(2)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历史纵横和新政协筹备会的召开)代表:社会各阶层背景: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了国家的性质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中共建

6、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1、历史证明在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议会斗争失败,救国方案未能实现,2、民主党派最后选择了与中共并肩战斗,在中共领导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共同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3、中共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有着强大的领导与组织力量。主要职能:发展:(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2)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

7、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性质:中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1、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2、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和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者在野党。3、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中共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训:历史证明在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议会斗争方案未能实现;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作战,共同创建了新中国;作用:实行多党合作有利于监督党的领导等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指根据民主集中的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

8、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看书(2)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3)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经验积累。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影响:这就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原则: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条件:意义:(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

9、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为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19541954年年99月,北京月,北京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制定了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时间、地点:时间、地点:内容内容意义:意义:A A初步确立:初步确立:19491949共同纲领共同纲领 B B 正式确立:正式确立:195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

10、开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1.1.确立确立2.2.特点特点3.3.意义意义1、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原则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原则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民主的广泛性第一届全国人大体现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共同纲领(临时宪法)。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1967年1976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建设陷于停顿。4、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 完善,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有何本质区别?经济基础不同: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活动的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1)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2)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原因:国情。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12、和各民族共同繁荣(1)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建立: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治权利。表现: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我国的五个省级自治区最早: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最迟:1965年,西藏自治区5.5.意义意义1.1.含义含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

13、了民族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2.2.原因原因4.4.特点特点1949年、1954年五个省级自治区3.3.确立确立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各不相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1)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2)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3)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探究:比较我国民族自治区域与

14、特别行政区的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实施群体不同:主要作用不同:享有的权力不同: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前者是少数民族同胞当家作主;后者是港澳同胞当家作主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前者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后者享有高度自治权(二)挫折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3.3.教训教训1.1.文革原因文革原因2.2.破坏表现破坏表现(1)根本原因:党内“左”倾错误(2)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形势(3)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利用(4)民主法制的不健全A、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公民权力受到践踏B、宪法和法律

15、被践踏,名存实亡C、由于全面夺权,社会秩序极端混乱。D、人大制度、各党派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三)重建与完善阶段:1978年以后民主与法制的发展法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平凡冤假错案:3、全面立法:4、“依法治国”:1、确定方针: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使中国民主政治趋于法律化、制度化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提出,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写入宪法,具有法律效力为刘少奇平反,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类冤假错案健全完善民主制度的措施及方法(3)坚持和加强中共

16、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制度(2)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补充:(5)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提出:1999年,九届人大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法制建设里程碑发展:2002年,十六大:发展民主政治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近年,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法制观念,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各届人大加强执法监督。民主1、重开两会:2、与各民主党派:3、民族关系:4、基层民主:(三)完善阶段:1978年以后民主与法制的发展重新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恢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1982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984年通

17、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进农村民主建设;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原因、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社会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政治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并着手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和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准备了政治基础。探究:从以上制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特色?(1)人民民主(国家政权性质决定)(2)民主集中制(人大)(3)政治协商(政党)(4)民族区域自治(民族)三、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多党合

18、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制保障: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课堂小结1、(09广东单科)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确立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2、(08广东单科)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课堂练习3.(09天津)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认识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

19、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特点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A、B、C、D、4.(10北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当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4.(08江苏)某学校阻止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

20、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A、共同纲领封面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段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命题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文化大革命”1(2010 年江苏单科)1949 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6 人中有3 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 63 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 30 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解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中央人民政府一些部门中占

21、据半数席位,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故正确答案为 B 项。答案:B2(2010 年北京文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解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 1947 年 5 月;西藏自治区成立于 1965 年 9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 1955 年 10 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 1958 年 10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 1958年 3 月,故正确选项是 A 项。答案:A命题点 2改革开放以来

22、民主与法制的建设3(2010 年上海单科)1978 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A体制改革C经济建设)B拨乱反正D对外开放解析: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巨大影响。所以选 B 项。答案:B命题点 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4(2010 年海南单科)1987 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 30 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C“和平统一”

23、口号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达成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解析:时间信息是 1987 年。1987 年,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政策,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答案:A专题知识整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区别:1阶级本质不同(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2)资产阶级议会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3)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根本区别。2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民主集中制与议行合一原则组织和活动。

24、(2)资产阶级议会制按三权分立原则组织和活动。3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不同(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2)资产阶级议会制则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四、祖国统一大业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一)历史的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七子之歌-澳 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叫儿的乳名,叫我

25、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澳门问题的由来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晒干被海水浸湿的货物,进入澳门。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政府签定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强占了澳门地区。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位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西北面广场。纪念碑柱身由206个石环重叠而成,代表香港在1842年至2047年的年份。其中代表1842年、1860年、1898年、1982年、1984年和1990年等6个年份的石环,采用较浅色的石料。柱身唯一嵌有光环的石环,是代表1997年的年份,突显香港在这一年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你能结合1842年、1860年、1898年这三个年份回忆起香港问题的形成过程吗?香港

26、问题的由来 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的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租期为99年。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走近台湾这是郭沫若为哪位历史人物写的挽联?这位历史人物有什么历史贡献?走近台湾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国民党集团的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他们在美国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军事对抗敌对隔绝1949-1979年骗抢留港澳台问题由来探讨(二)伟大的构想“一国两制”的提出时 间重大事件1979年1981年1982年告台湾同胞书关于台湾回

27、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方针政策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问题 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形成的?你能完整地归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吗?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承认台湾地方政府在对内政策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虽是地方政府,但同其他省、市以及自治区的地方政府不同,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

28、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国两制”构想的特定含义前 提:目的:两制:主体:对台湾: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实现祖国统一社会主义比港、澳更宽松,可保留军队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中国问问 题题 22:“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是什么?构想的含义是什么?一国一国两制两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大 陆陆港澳台港澳台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前提和核心前提和核心主体主体补充补充(三)成功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英国是根据过去签订的条约管治香

29、港的,这些条约是有效的。”“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要想继续维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由英国来管治。”撒切尔夫人“1982年,阿根廷用武力收回了被英国强占了一百五十多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动用了皇家海军2/3的力量,在美国、法国的支持下,跨越13000千米,远征马岛,打败了一百多年未经历战争的阿根廷军队,夺回了马岛”。主权问题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邓小平主权和治权分开主权和治权分开-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香港

30、回归交接仪式签订南京条约根据一家国外机构最近公布的2008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香港连续第14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在10项指标中,香港在贸易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及产权保障等4个范畴的评分均居全球首位。【合作探究.沧桑巨变】时间重大事件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联合声明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82年1984年1997年1999年1、香港回归之路:2、香港回归的意义:标志着中国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的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1、1987年,中葡签定了

31、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2、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2、澳门回归葡萄牙国旗在澳门总督府前,最后一次降落澳门回归仪式(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为什么能在20世纪末先后收回香港、澳门?问题探究:结合材料 与所学思考材料一:邓小平在总结和平方式解决香港前途的原则时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我们是讲信用的.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中英双方努力的结果。材料二: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

32、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给中国.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中国政府为什么能在20世纪末先后收回香港、澳门?问题探究:前提条件:关键因素:群众基础:法律依据:国力的增强地位的提高正确的方针人心所向联合声明的发表(四)光明的前景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史依据三国时期:吴国卫温率军到夷洲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1684年设台湾府;1885年设台湾省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法律依据1895年 马关条约 日本割占台湾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台湾归还中国1945年抗战胜利后收回台湾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清朝:内政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

33、台湾。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1、台湾问题的由来时 间主 要 事 件意 义1979年1987年1990-1991年1992年2005年停止炮击金门探亲、经济文化交流海协会、海基会对话“九二共识”连战访问大陆打破隔绝状态历史性突破新发展2、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实:(1)1979年金门停火(解放-和平统一)中央人民政府倡议实行“三通”(2)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到大陆探亲(5)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4)“汪辜会谈”

34、(3)两会的成立和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出现历史性变化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江泽民同志八项主张 (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台独”和分裂行径。(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当然也包括台湾当局关心的各种问题。双方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进行谈判。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

35、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体现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全国统一的诚意 (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五)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加速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六)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七)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也欢迎他们前来参观、访问。(八)欢迎台湾当局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江八条表明统一的决心走近台湾6

3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首次握手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4月29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2005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的亲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这是胡锦涛同宋楚瑜亲切握手。握手喜悦微笑憧憬李登辉出生在日本帝国统治下的台湾,祖父获得贩卖鸦片的“特许”,父亲担任日警,从幼小到大学都受日本式教育。李登辉家世特殊,早年即更改日本姓名称为“岩里政男”,也得机会到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留学。当时日本是军国主义教育盛行的时代,青年的心灵恐怕难免多多少少受到影响。卖国贼李登辉D、2002.8陈水扁首次明确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对岸

37、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E、2003.9.28陈水扁在民进党十七周年党庆晚会上第一次亮出“台独”时间表,声称要在二00四年“完成历史性首次公投”,于二00七年实施“新宪法”。A、1990.9李登辉声称“台湾早已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B、1994.4李登辉公开否认“一个中国”原则;C、1999.7李登辉提出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国与国”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的“两国论”陈吕二人多次谈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对岸的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陈水扁吕秀莲开进台湾海峡的美国军舰台湾空军配备的美制E-2C型预警机美国售台的鱼叉反舰导弹两岸人民反台独斗争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38、:美国、日本等2、阻碍统一的因素问题探究:面对这样复杂的局势,我们能否解决台湾问题?为什么?台湾问题该如何解决?1、“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有巨大感召力。2、香港、澳门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成功范例。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4、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1)强大的祖国;(2)正确的方针;(3)共同的信念;(4)交流的加强;(5)国际的公认:有利因素:祖国统一青年有责就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提出 你的设想与建议自主学习延伸学习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民主革命

39、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我们呼吁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全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中华民族现代发展进程中这光辉灿烂的一天,一定会到来。胡锦涛签署主席令公布施行反分裂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四号反分裂国家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1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祖国统一大业统一之策-“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统一之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践统一之盼-“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展望本课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