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56801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此制度的实行,使中国的国家形态逐步脱离(夏商周)古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转向单一的中央集权模式。”材料中的“此制度”()A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B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各项工作C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D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2明代,在监阁共理朝政的体制之下,司礼监、内阁中任何一方的权势都不可能在时间上取得连续、持久的积重式发展。司礼太监“即狼戾如振、瑾者”,也是“能为乱而不能为变”;而位高权重的顾命元臣,皇帝也可“以片言谴罢,

2、如叱一奴”。这反映出明代A内阁全面操控相权B监阁之间相互制衡C宦官擅权威胁皇权D君主专制空前加强3祖先崇拜是商周时期首要的国家信仰,但是到了战国时期,祖先信仰逐渐被宇宙神或自然神崇拜(尤其是名山大川)取代;另外,祭祀的主要地点则由向先祖献祭的祠庙转到向自然神和宇宙神献祭的室外神坛。这一变化A反映先秦思想日趋成熟理性B体现了地主阶级的威权构建C表明宗法制分封制开始瓦解D标志着家天下观念开始出现4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汉承秦制,唐袭隋规,这些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历代重视吸取前朝教训B中华文明的连续性C缓和尖锐阶级矛盾D维护专制集权统治5李剑鸣

3、在“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中提到:“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下列叙述与材料无关的是A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B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C构建“分权制衡”机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6阿提卡遭入侵后,雅典人责怪伯利克里。伯利克里说,“你们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而你们表决赞成战争,也是在攻击自己”。远征西西里失败后,雅典人攻击赞成远征的人,“好像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这说明A伯利克里反思直接民主制的弊端B雅典直接民主易产生多数人暴政C雅典民主决策缺乏责任追究机制D雅典对外军事行动由执政官

4、负责7毛泽东曾提出设想:“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办法,设党的常任代表。我们有人民的国会,有党的国会,党的国会就是党的代表大会。我们已经有十年没有开党的代表大会了,有了常任代表大会,每年就非开会不可。是否可以考虑采用这个办法,比如五年一任。”基于这一设想,中国共产党开会A制定了首部正式宪法B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C提出了变为工业国的目标D把北平改为北京并定为首都8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某一制度曾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材料中所述制度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A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5、B控制思想文化发展,培养了皇帝的奴仆C形成了“重文”传统,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D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9美国史学家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在宋朝,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是惊人的。”下列各项中,与此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宋朝尽夺藩镇之权B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C当时文武并重D王安石变法的积极影响10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C重才轻德的选拔

6、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111841年,哈里森当选美国总统,一个月后便因忙于职位分配劳累而死;1861年,林肯当选总统,分官使他精疲力尽,他形容说:“如果前院起火,我都无法去救。”1881年7月2日,美国新任总统加菲尔德在华盛顿的一座火车站遭到一个没有得到满意官职的党内支持者刺杀,身受重伤,两个多月后不治身亡。这表明A“政党分肥”影响政治稳定B美国总统权力失去制度约束C恩赐官职制度已在美国泛滥D美国政治制度具有不稳定性12下表是一战末期和二战后英国文官分类的调整措施。由此可以得出二战后文官分类的最大变化是一战末期二战后行政级(若干职级)与大学毕业程度相当行政人员行政、执行、办事

7、员.助理办事员和勤杂人员一等书记级与高中毕业程度相当专业人法律、统计等二等书记级与初中毕业程度相当女书记级与初中毕业程度相当A等级结构同教育制度相结合B英国文官的分类更加专业化C文官分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D行政在文官系统中地位重要131870年,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其中提道: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少数最高级文官除外);将文官分为高低两级,高级文官负责执行政策,低级文官负责办理日常事务;应试合格者,一经培训后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工作。这个枢密院命令被认为是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延续了历届政府的选拔政策B确定了公开考试与择优录取的

8、原则C避免了政府腐败和职能混乱的现象D提高了政府官员的施政能力14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一休斯法案,由联邦政府出资对文官进行职业培训,希望实现官僚体系的科学管理。美国开展文官培训意在A消除两党的利益矛盾B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C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利D完善现行的联邦体制15读史如图,处依次需要填写的内容是A政务官,随内阁共进退;事务官,长期任职B事务官,长期任职;政务官,随内阁共进退C政务官,长期任职;事务官,随内阁共进退D事务官,随内阁共进退;政务官,长期任职161851年,英国常任文官人数为4万人,1901年达11.6万。而到1968年,文官人数已高达7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在战后

9、的增长更为迅速,在环境事务部等部门已占全部文官的52%60%。这种变化表明英国A文官制度的成熟完善B冗官的问题日益突出C君主立宪存在严重弊端D政府社会干预职能扩张1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政府机关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支行政管理队伍,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的需要。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政府积极推行以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这反映了中国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根本动力是A文化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干部制度改革D经济体制改革181935年国民政府修正公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

10、公务员。此外,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规定,政府公职人员必须加入国民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些规定A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B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C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D剥夺了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权19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合奏复议新政折,主张大力派遣留学生,加速培养新政人才,清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1903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宣布给留学归国人员以正途出身(等同于科举及第)。这说明清政府A想彻底改革政治经济制度B开始正式培养翻译人才C鼓励留学生学成归国D迫于列强政治方面的压力20根据1915年的文官高等考

11、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文官高等考试共分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等23个专科;1919年颁布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商业等专科,同时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一道。这表明了( )A经济类专科考生备受国家重视B文官考试更注重通才知识考生C考试科目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D传统文化在考试中的地位降低211908年,清政府颁布游学毕业生廷试录用章程,规定凡在外国高等以上各学堂之毕业生,经学部考验合格,奉旨赏给进士、举人出身后,方可参加廷试,廷试后再授以官职。该规定( )A是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的开始B有利于改善政府官员结构C是

12、缓解统治危机行之有效的措施D打击了留学生的参政热情221898年,清朝礼部颁布的乡会试章程中规定: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请通行各省,一体遵照。以上材料说明清政府A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方式B废除了八股取士制度C变革了科举考试的内容D建立了近代学校制度23据某科研机构深入我国农村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村干部的选拔经历了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发展到现在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经济实力等。这一现象反映了A宗法习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复

13、杂历史左右民主政治建设C经济实力决定干部社会特性D村干部选任受时代因素影响24民国初,孙中山令法制局拟定出任官状纸程式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外交官及领事官考试委员官令法官考试令官职试验章程等法令,并交参议院议决。这些法令A预示着立法程序和环节基本完成B保证了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发展C深受西方文官制影响而具有开创性D体现了建立现代文官制度的构想25英国1855年文官改革,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1870年,枢密院规定,多数重要官员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体现了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扩大了政府行政官员的来源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进了社会公

14、平公正 打破特权阶层对官场的垄断ABCD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4题,26题12分,27题11分,28题16分,29题11分,共计50分)26自古以来,世界各国都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刺史”即是刺举不法之人。(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

15、,还可以贬退大吏,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郡守,即地方最高职位)。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材料二: 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规定选举中总统和国会议员得到100美元以上的捐款必须登记。1985年推出的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公职做交易;公职人员不得在外兼任与其职责利益相冲突的工作或从事与其职责相冲突的事务;政府官员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从事游

16、说活动,违反者将受到刑事处分。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1972年6月17日,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在任总统尼克松的5名亲信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被当场抓获。其后,尼克松极力阻挠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威胁吊销华盛頓邮报所属公司的营业执照,但报纸不为其所阻吓,彻底揭开了丑闻。尼克松也因此被迫辞职。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意义?(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为例,概

17、括西方发达国家官员廉洁度比较高的原因?(4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休耕轮作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魏书食货志材料三 市易法垄断货源,“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结果造成“卖梳朴则梳朴贵,卖脂麻则脂麻贵”的局面。尽管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目的是“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但是实际结果是“官中自为兼并”“商贾为之不行而上

18、下均受其弊”市易法之弊,连最初倡行市易法的魏泽宗都“愤惋自陈,以谓市易主者摧固掊克,皆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实现人民“殷盛”而采取的措施。(至少答出三点)(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鼓励农耕的措施。(3分)(3)根据材料三,谈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4)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均遭到顽固派反对,请指出两次变法中顽固派在阶级本质上是否相同?(1分)为什么?(2分)28 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

19、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材料三(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

20、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2分)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4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4分)(3)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观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4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年是一个

21、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面对人性中的幽暗,联邦党人非常具有政治智慧,他们不是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公共的善的名义去压抑私利的恶,而是通过建立分权的宪政制度,以恶制恶,相互平衡,将恶转化为善,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

22、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材料二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

23、6年2月)(1)根据材料一,民国初期和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在解决该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政治智慧”。(4分)(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立宪政体在中国不能真正建立的原因。(5分)历史答案1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指的是夏商周时代的分封制,单一的中央集权模式指的是郡县制之下的管理模式,故“此制度”指的是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A项是分封制,B项是刺史制度,D项是科举制,都与材料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2D【详解】材料反映出在明代监阁共理朝政的体制之下,君主利用内阁与司礼监相

24、互制衡,从而保证了君权独尊和政治稳定,这反映出明代君主权力空前加强,D项正确;明初就已经废除丞相制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二者制衡的说法,排除B项;宦官专权也是皇权膨胀的产物,排除C项。故选D项。3B【详解】祖先崇拜作为重要的宗法观念,有利于维护贵族集团的特权和内部团结;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信仰转向宇宙神或自然神崇拜,是新兴地主阶级取代旧贵族,建立新的国家权威的重要尝试,B项正确;”日趋成熟理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与宗法制分封制开始瓦解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开始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4B【详解】据题意可知,商代因袭了夏代的制度,周代因袭了商代的制度,汉代因袭了秦代的制度

25、,唐代因袭了隋代的制度,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传承,B项正确;因袭前朝制度并不一定就是在吸取前朝的教训,排除A项;因袭前代制度并不是在缓和尖锐阶级矛盾,更不是在维护专制集权统治,而且中华文明的连续传承,排除CD项。故选B项。5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与美国的共和政体无关,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符合题意;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美国实行立法、司法、行政分权制衡,是对雅典民主的继承,受公民五百人议事会,说明其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构建“分权制衡”机制,同时总统是国家元首,赋予了总统极大

26、的行政权,ABC叙述和材料信息有关,排除ABC。故选D。6C【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雅典公民集体决策往往会存在有功劳集体分享,有责任无人承担的局面,主要的原因是雅典的民主决策机制缺乏合理责任追究机制,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伯利克里反思直接民主制的弊端,排除A项;雅典直接民主易产生多数人暴政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雅典对外军事行动由执政官负责,排除D项。故选C项。7C【详解】由材料“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办法,设党的常任代表。我们有人民的国会,有党的国会,党的国会就是党的代表大会。我们已经有十年没有开党的代表大会了,有了常任代表大会,每年就非开会不可。是否可以考虑采用这个办法,

27、比如五年一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因此材科中所涉及的会议是中共八大,1956年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国,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所以C项正确;制定首部正式宪法是在1954年的一届人大上,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项;三大改造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共产党开会无关,排除B项;把北平改为北京种并作为首都是在一届政协会议上,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D【详解】由材料中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可判断,这一制度是科举

28、制。科举制使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与到政权中来,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科举制最重要的影响主要是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ABC项都不是最重要的影响,排除。故选D项。9B【详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故与题干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宋朝尽夺藩镇之权与“得到选拔

29、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多来自平民家庭”无关,排除A项;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C项;“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多来自平民家庭”与王安石变法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0D【详解】材料中“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反映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说明察举制在执行过程中制度变质,所察举的孝廉之人品德并不好,背离了制度的初衷,弊端日益突出,故D项正确;察举制初期并不注重门第,故A项错误;察举制初期为汉朝选拔出了大量有用之才,故B项错误;察举制主要重视的就是德行,故C项错误。故选D项。11A【详解】根据“一个月后便因忙于职位分配劳累而死;分官使他精疲力

30、尽”可以看出”、“美国新任总统加菲尔德在华盛顿的一座火车站遭到一个没有得到满意官职的党内支持者刺杀”可知“政党分肥制”带来了政局不稳等种种弊端表明其影响政治稳定,A项正确;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和宪法的制约,B项错误;美国并未实行恩赐官职制度,C项错误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具有稳定性,D项错误。故选A项。12B【详解】一战期间文官分类按级别,而二战后文官分类是按“行政人员”“专业人员”,体现专业化管理,故B项正确;A项是一战时期的特征,不是变化,故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是相同点,不是变化,故排除。故选B项。13B【详解】由材料中的“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以及文官的等级和分配等信

31、息可知,枢密院命令所确定的公开考试与择优录取的原则有利于文官的选拔,故答案为B项;这一改革不是延续历届政府的选拔政策,排除A项;C项中的“避免了”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一改革措施并非必然提高政府官员施政能力,排除D项。14B【详解】美国对文官进行职业培训,对官僚体系科学管理,意在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选B;对文官进行职业培训,与两党矛盾的消除、公民的参政权力、联邦体制的完善无关,排除A、C、D。15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

32、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16D【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英国文官即公务员数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府对社会的干预程度在增强,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英国文官制度的成熟完善,排除A项;B、C材料未提及。17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的干部制度适应了计划经济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迫切要求在更大范围内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要求在干部选拔上增加透明度、开放度和群众的参与程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政府人事管理新体制,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

33、事制度的变化,与文化制度无关,排除A项;中国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根本动力是为了实行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政治制度无关,排除B项;干部制度就是人事制度的一部分,所以中国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根本动力与干部制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8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公务员任用与对国民革命的功劳、国民党派等有密切关系,这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C项正确;这种公务员任用制度会造成任人唯亲、政治腐败等局面,不利于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9C【详解】由材料可知,清政府一方面大力派遣留

34、学生,另一方面又给予其政治地位的奖励,这说明清政府鼓励留学生学成归国,为新政培养人才,C项正确;清政府实施新政的目的是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彻底改革政治经济制度”表述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翻译人才的培养始于洋务运动,排除B项;新政的实施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等内部因素及外部西方列强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迫于列强政治方面的压力”表述片面,排除D项。故选C项。20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效仿西方,增加了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的科目,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经济类专科考生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注重通才知识考生”,故B项错误;D项并非材料的主

35、旨,排除。21B【详解】根据材料“1908年”、“凡在外国高等以上各学堂之毕业生”、“廷试后再授以官职”可知,这种规定有利于吸引留学毕业生参政,有利于改善政府官员结构,B项正确;1905年废除科举制后不久,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就已经开始,排除A项;这一做法并不能有效缓解统治危机,排除C项;这一做法有利于提高留学生回国参政的热情和积极性,排除D项。故选B项。22C【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清末科举考试侧重对经世致用的学问考查,说明的当时科举考试的内容有所变革,C正确;当时人才的选拔方式仍然是科举制,A排除;B是在1905年清末新政上废除的,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23D【详解】材料反映的是随着

36、时代的不同,村干选任标准也是不同的,体现了时代的需要影响了村干选任标准,D正确;宗法习俗未操控农村民主选举,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左右”的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选项C仅仅适合改革开放后的一个历史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24D【详解】材料所述“法令”是孙中山为了保证民主共和政体而颁布的,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存在时间太短,这些法令均未能完成立法程序,但已构建起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框架,故D项正确,A项错误;B项说法绝对化,这些法令并不能保证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发展;由材料无法看出受西方文官制度影响,也无法看出这些法令的开创性,故C项错误。25B【详解】试题分析: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与中国古

37、代科举制都扩大了政府行政官员的来源,故正确;只有中国的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错误;两种制度都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故正确;两种制度都打破了特权阶层对官场的垄断,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26(1)特点:小官监察大官(以小驭大);中央派遣并直辖;职责有明文规定;无常设办事机构。(4分)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整顿了吏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4分)(2)以宪法来避免绝对权力(实行权力制衡),从体制上扼制腐败的产生;制定反腐败法律,规范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实行独立的舆论监督;加强道德规范(4分)。27(1)措施:废井田、开阡陌(或以法律形式承认上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

38、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至少答对2点)(3分)(2)措施:实行均田制,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轮休轮作;允许农民迁移到荒地较多的地方。(3分)(3)新法危害了百姓生活,树敌太多。(2分)(4)本质不同。商鞅变法中顽固派是旧的奴隶主贵族的代表。王安石变法中的顽固派是封建的大地主大官僚的代表。(3分)28(1)趋势:分封制、宗法制瓦解。(2分)建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4分)(2)不同: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维护君主专制;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则反对专制,维护民主政治。(4分)(3)观点:反对人民自行起来革命,主张由君主来完成革命;中央集权制适应了大革命后的新社会。(2分)趋势:走向共和,最终确立共和政体(共和制逐步取代了君主制及帝制)。根本原因: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保守势力日趋削弱。(4分)29(1)相同问题:党派之争,利益群体之争;制定宪法,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政治智慧:各种利益群体相互妥协;分权制衡;利益兼顾;确立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度。(6分)(2)原因: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政治力量忙于争权夺利,不顾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导致政局不稳;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国民素质低下,不能承担公民的政治责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