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4 ,大小:161.23KB ,
资源ID:1256311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5631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专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积累 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 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专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积累 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 新人教版.docx

1、满分训练(十)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一、2019杭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少述足下:某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

2、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燔(fn):焚烧。睽:背离,不合。惟相劳苦:只是相互慰问。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剧:流畅,痛快。解舟:退居江湖。奉谢:表示谢意。奉,敬辞。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亦 当

3、 得 一 官 以 出 但 不 知 何 处 耳3. 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古代汉语词典“亟”的义项:急速,赶快。危急。同“极”,至。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4分)二、2019衢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杜祁公衍,越州人,父早卒,遗腹生公,其祖爱之。幼时,祖父脱帽,使公执之,会山水暴至,家人散走,其姑投一竿与之,使挟以自泛。公一手挟竿,一手执帽,漂流久之,救得免,而帽竟不濡。前母有二子,不

4、孝悌,其母改适河阳钱氏。祖父卒,公年十五六,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就公索之,不得,引剑斫之,伤脑。走投其姑,姑匿之重橑上,出血数升,仅而得免。乃诣河阳,归其母。继父不之容,往来孟、洛间,贫甚,佣书以自资。尝至济源,富民相里氏奇之,妻以女,由是资用稍给。举进士,殿试第四。及贵,其长兄犹存,待遇甚有恩礼。二兄及钱氏、姑氏子孙,受公荫补官者数人,仍皆为之婚嫁。(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注杜祁公衍:杜衍,别称杜祁公,北宋名臣。适:女子出嫁。重橑(lo):房屋重叠处的夹层。佣书:受雇抄写书札。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父早卒,遗腹生公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B.会山水暴至迁客骚人,多

5、会于此C.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D.尝至济源尝贻余核舟一2.结合你的感受,写一则批注,评价杜衍。(4分)3.能否认为本文是杜衍的传记?请运用传记的知识阐释。(3分)三、2019台州文言文阅读。甲王荆公再罢政,以使相判金陵。筑第于南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也。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有劝筑垣墙,辄不答。元丰末,荆公被疾,奏舍此宅为寺,有旨赐名报宁。既而荆公疾愈,税城中屋以居,竟不复造宅。(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注王荆公:指王安石。使相:官职名。肩舆:轿子。乙

6、荆公退居金陵,蒋山学佛者俗姓吴,日供洒扫,山下田家子也。一日风堕挂壁旧乌巾,吴举之复置于壁。公适见之,谓曰:“乞汝归遗父。”数日,公问幞头安在。吴曰:“父村老,无用,货于市中,尝卖得钱三百文供父,感相公之赐也。”公叹息之。因呼一仆同吴以元价往赎,且戒苟以转售,即不须访索。果以弊恶犹存,乃赎以归。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乃复遗吴。(选自墨庄漫录,有删改)注乞:给。幞(f)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弊恶:破旧。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1)去蒋山亦七里(2)公适见之(3)且戒苟以转售(4)乃复遗吴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公 命 取 小

7、 刀 自 于 巾 脚 刮 磨 粲 然 黄 金 也 盖 禁 中 所 赐 者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4.两文都写罢政后的王荆公,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四、2019徐州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

8、二岁而吴归蠡。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注种:指越国大夫文种。成:讲和,和解。质:人质。罢:同“疲”。胙:祭肉。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

9、分)王 方 会 诸 侯 于 黄 池 惧 天 下 闻 之 乃 秘 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越王勾践反国(2)厚遇宾客(3)为质于吴(4)勾践已去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欲使范蠡治国政使老有所终B.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忠之属也C.以淮上地与楚念无与为乐者D.与鲁泗东方百里方欲行,转视积薪后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女忘会稽之耻邪?(2)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世人,在艰难困苦中,应刻苦自励,发愤图强。B.范蠡具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推荐文

10、种并主动请缨前往吴国,表现了他举贤任能、不怕牺牲的可贵品质。C.越王勾践趁着吴王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后方空虚之机,一举打败吴国留守的军队,杀了吴国太子,这是吴越争霸的转折点。D.吴王一方面被越国君臣表面假意示好所蒙骗,另一方面因为与其他诸侯的战争而使军民疲惫不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五、2019湖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书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

11、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减)注畿(j):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踊贵:物价上涨。饿殍( pio):饿死的人。忤(w):逆,不顺从。1.解释下列加点字。(

12、4分)(1)帝许之(2)尝凭醉登武之床(3)严挺之乃有此儿(4)乃溯沿湘流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3分)永 泰 二 年 淡 牛 肉 白 酒 一 夕 而 卒 于 耒 阳 时 年 五 十 九。3.请选出与文章内容相符合的一项()(3分)A.房琯和严武是杜甫的朋友,但杜甫对他们俩的态度却极不相同。房琯落难他伸出援手,严武帮助他,却遭他无礼对待。B.杜甫被肃宗贬出朝廷后,先后依靠严武和高适生活,高适死后他的生活越发困窘,到了十天没有吃饱的地步。C.杜甫在举家躲避战乱期间,也不忘在湘江、衡山一带游玩,可见他性情的乐观豁达。D.杜甫过世后,他儿子把他的灵柩从耒阳迁回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下葬

13、。4.旧唐书是历史传记,其语言特点是“寓褒贬于叙事中”。请就选文举例探究历史传记这一特色。(3分)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名公之子,乃为起焉。拂以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拂召翊问曰:“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曰:“名山

14、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则自以不孤也。”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椽。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众人止之,翊曰:“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倶饿死。(选自后汉书刘翊传,有删改)注种拂:字颖伯,东汉大臣。功曹:古代官职,下文的明府、孝廉、上计椽,都是古代官名。佞倖:以谄媚而得到宠幸。申甫:拂之子。困馁:困乏饥饿。没:同

15、“殁”,死。1.九(1)班学生学了这篇短文后,针对翻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请根据情境完成下面讨论的内容。(3分)小蔓:“季礼意其子相也”中的“意”字怎么翻译?小祎:这个字我一开始也不清楚,后来我查看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上面有五个义项:A.心意,意图;B.怀疑;C.意料,猜测;D.同“抑”表示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还是”;E.同“噫”。叹词。我觉得应该选(1),因为(2) 小蔓:你说得很有道理,你能帮我翻译一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这个句子吗?小祎:好的,我认为这个句子应该这样翻译:(3)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是 时 寇 贼 兴 起 道 路 隔 绝 使

16、 驿 稀 有 达 者3.文章结尾说“视没不救,非志士也。”“志士”指的是有坚定意志和节操的人,中国传统文化中塑造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刘翊的“志士”品格。(6分)七、2019随州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史称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节选自跋颜真卿墨迹后)乙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

17、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余月,卒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节选自史林测义)注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谥“文忠”。啻:止,仅仅。球:美玉,特指玉磬。见于:表被动。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2分)

18、天 下 不 以 姓 名 称 咸 曰 “鲁 公” 而 独 为 权 奸 卢 杞 所 忌 遣 谕 李 希 烈 竟 被 贼 害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宋祁称其“笔力遒婉”其真无马邪(马说)B.今披阅遗迹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C.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D.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2)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A.甲文中,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不仅技艺高超,而且

19、充满忠义之气。B.乙文写颜真卿面对反贼李希烈以死相逼,依然大义凛然,气节不屈。C.颜真卿为人守正有礼,但由于奸臣当道,他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D.颜真卿擅长楷书、草书,其楷书风格浑厚挺拔,用笔力透纸背。故事说理八、2019宁波文言文阅读。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示儿燕孙枝蔚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0、。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注孙枝蔚:清初诗人。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遑:闲暇,空闲。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丙谕儿书吴汝纶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疾”,皆至言也。注吴汝纶:清代作家。掌:同“长”。疢(chn)疾:疾病,比喻忧患。释义懂文1.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2分)(1)示()A.上天对人类显现吉凶祸福B.给人看C.表示D.教导(2)谕()A.上对

21、下的文告、指示B.告诉C.知道D.比喻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圈点品味3.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4分)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摘录明理4.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

22、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4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忍让为居家美德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生于忧患”“存乎疢疾”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1)”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2)”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3)”;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4)”。九、2019盐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

23、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二章)乙同敞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

24、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注同敞:张居正的曾孙。式耜(s):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往之女家(2)或败奔(3)同敞危坐不去(4)适同敞自灵川至2.用斜线“/”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虽 异 室 声 息 相 闻 两 人 日 赋 诗 倡 和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行天下之大道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25、焉(曹刿论战)C.乃幽之民舍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D.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军中以是服同敞。(2分)(2)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3分)5.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中“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十、2019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鱼苗二千。比年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伺之,见一獭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

26、斤者。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至冬则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可得三百斤耳。”网之,果得三百斤。余问其故,曰:“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问鱼苗几何,余谓一千八百石。西乡人曰:“多矣!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六七担。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一年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复长矣。”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冤哉。(

27、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注畜(x):畜养。比年:到了一年。隈(w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獭(t):水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头可一斤许(2)网之,果得三百斤(3)问鱼苗几何(4)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1)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2分)(2)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3分)3.“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1分)4.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3分)十一、2019杭州模拟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新城县贼陈昌言为临安新城尉,邑境恶少杀一人伤一人,逋逃未获,保伍坐系者十数,陈祷于县松溪神,又诉于天曰:“某

28、平生不敢私祷,唯父母之疾,则或刮股,或灼臂,于请祷之私,无所不尽,舍是,虽自身及妻子事,亦未尝敢渎神!今凶贼手刃两人累其乡党族姻故为百里齐民请命愿上天鉴之。”未几,弓手有因捕盗而死者,陈语妻曰:“弓兵死于路,吾岂可安寝?”即束装出郊外,宿于野外道观,观有寓客,能召紫姑仙者,陈往,敬问叩曰:“在法,尉不获大囚五人,止罚一月禄,无甚罪也。吾所以控请,为民故耳。”仙书曰:“在秀州海盐县澉浦镇。”陈立遣壮兵行。旬日,又请问,仙曰:“已得原恶矣,但我辈力小,不能与公成事,不免转告上神,今之获贼,松溪之力也,近已拘至富阳境中矣!”又书一“梓”字,且云:“公只以舟行,见差神兵监护,俟公至取之。”后数日,人从

29、澉浦还报曰:“始到镇日,贼已登海船。方叹恨次,闻外间人声喧噪,言富阳县东梓关徐大夫,揭榜欲取贼,至禄渚一夜方至彼,果得之。”他日,问囚所之,曰:“先在澉浦知追吏到,亟欲航海,因思父母妻子,乃回东梓关,入禹王庙,遂迷不能出,但见皂衣守门,甚惧,次日即成擒。”陈既归,首白邑宰,尽释诸系,而械囚上府。(选自南宋洪迈夷坚志,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保伍坐系者十数坐:犯罪。B.某平生不敢私祷私:偏爱。C.俟公至取之俟:等待。D.首白邑宰白:告诉。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今 凶 贼 手 刃 两 人 累 其 乡 党 族 姻 故 为 百

30、里 齐 民 请 命 愿 上 天 鉴 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陈语妻曰:“弓兵死于路,吾岂可安寝?”(2)吾所以控请,为民故耳。4.陈昌言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3分)十二、2019宁波模拟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谢生应鸾,客其叔文涛先生临淄县署,继为费县令借司笔札。一日,坐轿拜客,书片纸付下役李升唤舆伺候。及出视,乃骡车也。生怒叱之。李曰:“适奉明谕,止言备舆,未言备轿。”生曰:“汝真钝汉,舆即是轿。因轿字不典,故通称舆字。”李笑曰:“昔淮南王谏击闽越书,曾有舆轿逾岭一语,何言不典?”生愕然曰:“不意若辈中有此通品。”遂解骡乘之,令李步随于后,曰:“汝既腹

31、有书笥,亦知此间武城之事乎?”曰:“此小人桑梓之地,何得不知?”生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武城人。而记曾子所居武城,独别之曰南,是鲁当日有两武城矣!然乎?否耶?”李曰:“俗传澹台灭明所居为费县之武城,而曾子之南武城在今之嘉祥县。此说谬妄。”生曰:“汝何所见而云然?”李曰:“春秋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取邾师,获鉏弱地。哀公八年:吴师伐武城,克之。孟子载:曾子居武城,有越寇。夫与邾接壤,而当吴越之路,即今费县之武城也。齐乘亦谓子游弦歌旧邑,在费西、滕东两县之间而从无两武城之说。”生曰:“果尔,则史记所载,何独有南武城之名?”李曰:“以鄙见揣之,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此云南者,别于两地而言

32、。如平原君传中封于东武城,亦其例也。”生大叹赏。归述于费令,亦奇之。除其役,拔充礼书。不一年,致千金产,称里中富户。后文涛先生修临淄县志,招生去。生以李可备顾问,挈之俱往。而所谈临淄旧典,皆属淄川县事。生怪问之。李曰:“小人箧中秘书,只有淄川,并无临淄。”生大疑,急索秘册以观。盖说铃两本,破碎不全,仅山东考古录十余页,及闽小记四五页。而当日舆轿之论,武城之考,偶然于数页中道着耳!生乃叹曰:“文人命运所到,享重名而邀厚福,皆此类也。”其叔闻之亦大笑赏以资斧遣之回费。铎曰:“俭腹子挟芝麻通鉴,翩翩然置身台省,亦趁着十年好运耳!”(取材于沈起凤谐铎骡后谈书,有删改)乙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

33、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卷足而寝。僧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是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人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节选自张岱夜航船序)注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与后文的曾子、子游同为孔子弟子。旧邑:指武城。子游曾任武城令,并发现澹台灭明是当地的人才。俭腹子:腹中空空的人。芝麻通鉴:吴地人好食芝麻茶点,有商家用残缺的通鉴包装茶点,一位多次买过这种茶点的人从包装纸上学了点零碎知识,到处卖弄时被识破,其人被戏称为“芝麻通鉴”。台省:唐代朝廷诸省的并称,后泛指显官要职。1.用“/”给文中

34、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其 叔 闻 之 亦 大 笑 赏 以 资 斧 遣 之 回 费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及出视,乃骡车也僧人乃笑曰B.令李步随于后别于两地而言C.即今费县之武城也而当日舆轿之论D.享重名而邀厚福僧畏慑,卷足而寝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归述于费令,亦奇之。4.李升与士子的故事有相似之处,但作者们借以表达的意图却有所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其不同之处。(4分)劝谏讽喻十三、2019嘉兴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遗子说明张元忭客有广买田宅以遗其子者,其言曰:“不如是不足以遗吾子。”张子闻而诘之曰:“子之父遗子

35、几何?子之祖遗若父又几何?”客曰:“吾祖所遗薄田敝庐耳吾父始拓之至予又拓之。”张子曰:“若是,则安用子之汲汲焉为若子谋也?”客曰:“夫人之子,亦安得人人贤且智,如吾父子之能自创立者。”张子逌然而笑曰:“噫!子过矣,子过矣!子亦安可逆料汝之子之不贤且智,如若父与子之能自创立也,而汲汲焉为之谋耶?若子广田宅以遗若子,而逆待之以不肖,遗之虽厚,待之实薄矣。且子既以不肖待若子,又安望若子以贤且智自待,而终守子之所遗也。夫我则不然。我将以贤且智待吾子,即亡以遗吾子,视子之待若子,不已厚乎?”客默然而退。注张子:作者自称。汲汲焉:急切的样子。逌(yu)然:悠闲自得的样子。逆:事先。1.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

36、的部分解释,为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6分)义项例句遗A.留下B.赠予;送给C.遗失客有广买田宅以遗其子者()以光先帝遗德()若A.你B.如果C.好像子之祖遗若父又几何()若是,则安用子之汲汲焉为若子谋也()亡A.同“无”,没有B.逃C.灭即亡以遗吾子()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吾 祖 所 遗 薄 田 敝 庐 耳 吾 父 始 拓 之 至 予 又 拓 之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画线句的理解。(3分)十四、2019杭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

37、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也?”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而万人以宁。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选自后汉书逸民传)乙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选自吕氏春秋)注延熹

38、:汉桓帝的年号。幸:皇帝驾临。茅茨采椽(chun):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逸:放纵,放任。陈:国名。洫:护城河。宁国:楚国大臣。罢:同“疲”。1.下面四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两项是()()(4分)A.“不知何许人也”中的“许”是“地方、处所”的意思,吴均与朱元思书中“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中的“许”表示约数,可译为“多”。B.“汉阴老父”中的“父”是古代对男性的谦称。“立天子以父天下邪”中的“父”可以解释为“像父亲一样(关爱)”。C.甲乙两文括号中省略了语气词,应该填入的语气词依次是“也”“耳”“乎”“矣”。D.皇帝驾临,别人都出去围观,只有汉阴老父没有停止耕作去围观,从中可见其清高自持,有蔑

39、视权贵的思想;身居乡野,却不忘忧国忧民,所谓“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汉阴老父身上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幸 竟 陵 过 云 梦 临 沔 水 百 姓 莫 不 观 者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2)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4.根据甲文中汉阴老父和乙文中宁国的言论,分析两人就国家治理这个问题有怎样的共同见解?(4分)十五、2019烟台文言文阅读。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房玄龄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

40、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在藩之功,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过,即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曰:“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注司空:古官职名。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擢:提拔。戒勖:劝诫勉励。愆过:罪过,过失。1.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41、(1)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2)皆反,其故何也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B.足肤皲裂而不知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翻译句子。(2分)此非臣下之过欤?4.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2分)5.通读全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 (2分)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甲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

42、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叔向贺贫)乙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

43、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节选自汉刘向新序节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戎狄怀之怀:归服B.假贷居贿居:储积C.以亡于楚亡:死亡D.有馈鱼于郑相者馈:赠送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B.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C.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D.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

44、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2)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叔向认为贫不可怕反倒值得祝贺。当韩宣子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时,他却表示祝贺。B.叔向认为贫而修德可以避免灾难。栾武子虽然不富有,但他宣传德行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使他免于灾难。C.叔向认为恩德和恶行会影响子孙。桓子放纵,但因栾武子的恩德而得善终,怀子修德却因桓子骄奢获罪。D.叔向认为重要的是德行而非财富。郤昭子虽然势力强大、深受宠幸,但不修德行,最后身死宗灭。十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冯谖为孟尝君驱而之薛,使吏

45、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

46、乃今日见之。”(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有删改)注冯谖(xun):齐国游说之士,孟尝君的门客。薛:孟尝君的领地。券:借契。矫命:假托(孟尝君的)命令。责:同“债”。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悉来合券以何市而反孟尝君不说后期年(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以何市而反A.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D.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孟 尝 君 就 国 于 薛 未 至 百 里 民 扶 老 携 幼 迎 君 道 中3.用现代汉语翻

47、译下列句子。(4分)(1)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4.结合选文,说说画线句子中加点的“义”和链接材料中加点的“义”有何不同。(2分)链接材料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十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田单)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见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冢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

48、愿无掳掠吾族家。”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其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选自资治通鉴周纪四,有删改)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燕人闻之,如其言(2)令即墨富豪遗燕将(3)燕将大喜,许之(4)燕军由此益懈2.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A.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B.即墨人从城上望

49、/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C.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D.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三个句子的意思。(6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3)燕军大骇,败走。4.为了击败燕军,田单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策略,简要概括有哪些方面。(3分)游记抒怀十九、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

50、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陲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时有

51、小舫往来(2)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3)既成(4)诚不能无慨于心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断两处)(2分)昔 滕 子 京 以 庆 帅 左 迁 此 地 郁 郁 不 得 志 增 城 楼 为 岳 阳 楼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2)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4.第一段中“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5.选文第二段写修建岳阳楼的滕子京的典故用意何在?请简要作答。(3分)6.在范公的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古仁人的览物之情,“迁客骚人”没有达到这种境界,选文作者

52、达到了吗?请分析作答。(5分)二十、丽水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超然台记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53、。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大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节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注比:连续,常常。葺:修理房屋。遗烈:前辈留下来的功业。瀹(yu):煮。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释舟楫之安/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狱讼充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C.而庇采椽之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D.放意肆志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54、)(2分)苟 有 可 观 皆 有 可 乐 非 必 怪 奇 伟 丽 者 也3.小文同学读到“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一句,觉得很神奇。他找到的答案是,一年头发由白转黑,是因为他天天吃枸杞和菊花。你同意他的理解吗?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3分)4.登临超然台,苏轼为什么会想起这么多古人?(3分)二十一、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初七日,自坪头潭行曲路中三十余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渐夹,有馆曰桃花坞。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飞泉自上来注,为鸣玉涧。涧随山转,人随涧行。两旁山皆石骨,攒峦夹翠,涉目成赏,大抵胜在寒、明两岩间。涧穷路绝,一瀑从山坳泻下,势甚纵横。出饭馆中,循坞东南行

55、,越两岭,寻所谓“琼台”“双阙”,竟无知者。去数里,访知在山顶。与云峰循路攀缘,始达其巅。下视峭削环转,一如桃源,而翠壁万丈过之。峰头中断,即为双阙;双阙所夹而环者,即为琼台。台三面绝壁,后转即连双阙。余在对阙日暮不及复登然胜已一日尽矣。遂下山,从赤城后还国清,凡三十里。(节选自游天台山日记,有删改)注阙(qu):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面的建筑物。先筑高台,上修楼观,通常左右各一,中央缺而为道,故称“阙”或“双阙”。此处形容天然峰崖如一对阙楼,故得名“双阙”。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的字词。(4分)(1)两旁山皆石骨(2)涧穷路绝(3)越两岭(4)凡三十里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

56、断两处)(2分) 余 在 对 阙 日 暮 不 及 复 登 然 胜 已 一 日 尽 矣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飞泉自上来注,为鸣玉涧。(2)涧穷路绝,一瀑从山坳泻下,势甚纵横。4.选文在写山时,着力描写了“琼台”“双阙”两处胜景,请简要分析这两处景致的特点。(4分)5.小石潭记和选文都突出了潭水“清澈”这一特点,但写法却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分)二十二、2019温州模拟古诗文阅读。真山水之岩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

57、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气象正矣。真山水之风雨,远望可得,而近者玩习不能究一川径隧起止之势。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节选自郭熙林泉高致,有改动)注融怡:暖和。斩刻之形:形容过分雕琢刻画的风格。即:靠近、接触。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真 山 水 之 阴 晴 远 望 可 尽 而 近 者 拘 狭 不 能 得 明 晦 隐 见 之 迹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不相同的一项。(6分)(1)画见其大意()A.目似瞑,意暇甚(狼)B

58、.此中有真意饮酒(其五)(2)远望可尽()A.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B.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3)盖身即山川而取之()A.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唐雎不辱使命)B.面山而居(愚公移山)3.细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赏析。(3分)作者是通过观察景物特点进行作画的。如春天的山影浅淡如同美人的微微一笑,(1),(2),冬天的山惨淡无色就好像睡着了没有精神。画家这样创作是因为(3) 。4.画家李可染创作山水画的技法之一是让科学规律服从于艺术规律,其效果是追求景与情的巧妙结合,以期达到意境的独创性。郭熙的山水画能达到“山水之意度见矣”,他的创作技法和效果与李可染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简

59、要阐述。(5分)二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游信州玉山小岩记(节选)曾巩景祐二年,家尊受诏为是邑宰,仆侍偕来。至未周岁,居甚无事,思有以远览,为尘外之乐者,得是小岩焉。其状略曰:距寺西南隅四十步有奇,逾小桥西北至于岩下,隆然而有门,初若隘局不可通者;入其中,辟而益广。其道盘屈崄巇,而无光明,隆超俯降,登陟艰难甚。乃命仆人秉烛,破其晻翳昧默,群而入焉。其石之异,有重碧耸翠,崛然本于下而(1)(A.列B.起)者;有势依理合,峨然覆于空而存者;有鳞累羽缀,委其旁而(2)(A.列B.起)者;有壁峭刃攒,缭其隅而倚者。森然巍然,瑰玮奇怪,与珉瑊甚远。探其穴,犬牙交峙;视其形,若圭璧联植。致若

60、瞻浮云,枝偃叶丽,错置旁列乎空旷。行十余步上下有水声潺然若急鸣玉而趋者非丝竹也。而听之者,心平气舒,乎韶濩之奏,有忘形绝累之趣。益知轩冕而荣者为其外,恬静而居者为其内。(选文有删减)注隆:山地中央高起的地方。黯翳昧默:形容光线阴暗不明。攒:聚拢。珉瑊(mn jin):像玉的石头,一种美玉。:同“吁”,表示感慨。轩冕:原指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引申为官位爵禄。1.请按要求填空。(3分)(1)积累迁移法我们由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互”的积累迁移可知,“犬牙交峙”中“犬牙”的意思是。(2)查阅词典法遇到疑难字“累”,查阅古汉语词典发现有如下义项:li,同“缧”,绳索。li,堆积,积累。li

61、,牵连,连累;烦劳;妨碍。文中“有鳞累羽缀”中“累”的意思是。(填序号)(3)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进行推断,“有忘形绝累之趣”中“绝”是之意。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其道盘屈崄巇其真无马耶(马说)B.乃命仆人秉烛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C.峨然覆于空而存者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北冥有鱼)D.益知轩冕而荣者为其外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3.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行 十 余 步 上 下 有 水 声 潺 然 若 急 鸣 玉 而 趋 者 非 丝 竹 也4.作者描绘“石之异”,用了一连串动词,准确生动,请结合上下文内容,为文中空白处

62、选择合适的动词。(2分)5.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尘外之乐”的理解。(3分)二十四、2019贵阳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沧浪亭记(节选)宋苏舜钦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箕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

63、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注阜(f):土山。并(bn):靠近。纵广:纵横。杠(n):独木桥。亏蔽:掩映。坳(o):低洼。碕(q):弯曲的堤岸。榜(bn):摇桨,划船。幅巾:男子用布包头,不戴帽子,古人认为这是很随意的装束。酒然:畅快的样子。箕:坐时臀部着地两腿分开前伸,形如箕。踞:蹲坐。形骸:身体。汩汩():沉浮。磨戛:折磨。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C.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D.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2

64、.修建沧浪亭之前,作者经历了一系列过程。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经过郡学,发现东面的弃地。B.纵横合计寻找了五六十里路。C.通过走访,了解这块地的来历。D.喜欢这块地,于是买下了它。3.与朱元思书中,吴均由山水美景引发了人生感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请摘抄本文中思想情感、表达作用都与之相近的句子。(2分)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A.其地益阔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孙权劝学)B.旁无民居居无何(史记周亚夫军细柳)C.水之阳又竹已而夕阳在山(欧阳修醉翁亭记)D.不亦鄙哉肉食者鄙(左传曹刿论战)读书学习二十五、2019绍兴模拟阅读

65、下文,完成后面问题。所好轩记清袁枚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好茸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虽然,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晳嗜羊枣,非不嗜脍炙也,然谓之嗜脍炙,曾晳所不受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余幼爱书,得之

66、苦无力。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选自小仓山房续文集)注珪璋彝尊:珪璋(gu zhng):古代两种贵重的礼器。彝(y)尊:古代祭祀用的青铜酒器。狎友:关系密切而行为不庄重的朋友。曾晳(x):名点,孔子的学生,曾参的父亲。脍炙(kui zh):切细的肉和烤热的肉。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2)过是欲少味矣(3)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4)患得之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寡人以五百

67、里之地易安陵。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D.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3.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今 老 矣 以 俸 易 书 凡 清 秘 之 本 约 十 得 六 七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意思。(2分)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5.众多的爱好中,袁枚为什么把读书的爱好置于其他的爱好之上?(3分)6.上文中,袁枚说道:“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很多可以佐证以上观点的语句,请写出三处。(不要求用原文,用自己的话表达即可)(3分)二十六、2019河北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

68、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其功,终属影响。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辞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夕落、浅陋无识、诡僻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

69、。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选文有删节)注迥异:相差很远。开:开导,启发。古奥: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倍蓰(x):数倍。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时文:当时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华:花。诡僻:荒谬邪僻。左国:左传国语。华腴(y):丰美有文采。曹:辈。拱璧:大璧,泛指珍宝。义蕴:内在的意义。发越:散播。举:举出。去:距。枵(xio)腹:腹中空虚。极:同“亟”,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共4分)(1)时文固不可不读(2)若朝华夕落(3)古人之书,安可

70、尽读(4)然后思通其义蕴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3.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3分)4.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二十七、2019淮安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而口不可得言也。好议

71、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汝曹:你等。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龙伯高:名述,字伯高。杜季良:名保,字季

72、良。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谨敕:谨慎端整。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申 父 母 之 戒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1)非学无以广才(2)意与日去(3)乐人之乐(4)数郡毕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3)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4.“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哪些意义?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4分)5.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中学到了哪些。(4分)诗文对比阅读二十八、2019南京古诗文阅读。梦赏心亭南宋

73、刘克庄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柳色深。注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千门:众多宫门。赏心亭记南宋萧山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伤心长春草。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虚。何实而胜?莫若王谢高。宴饮新亭,赏也,“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以调玉烛之明,为时和赏;以补金瓯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

74、赏,高哉!亭前为张丽华墓,一赏有一戒存。(选自景定建康志,南宋周应合纂,南京出版社出版,有删节)注几希:很少。未央:未尽。春草:指离愁。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玉烛之明:指政治清明。金瓯:指国土完固。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1.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解。你告诉他()是正确的。(2分)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C.常指男性美

75、好的姿态。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D.地名,在今青海省。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2.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3.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4分)小明: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赏”还有其他类型吗?你:还有像王谢两公那样“(1)”的“大赏”。(摘录原文句子填空)小明: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你:(2)属于,因为 二十九、2019嘉兴模拟阅读古诗文,完成问题。王维传(节

76、选)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

77、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选自旧唐书)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注昆仲:称人兄弟。臻:到,达到。佛教语。玄谈:对佛教义理的阐述。缙:王缙,王维之弟。雉雊(gu):野鸡鸣叫。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之意。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3分)如 山 水 平 远 云 峰 石 色 绝 迹 天 机 非 绘 者 之

78、所 及 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2)咸服其精思(3)不衣文彩(4)舍笔而绝3.分别表现王维“绘画技艺高超”和“笃信佛教”的一项是()(2分)A.书画特臻其妙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B.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C.笔踪措思,参于造化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D.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4.有人说诗中“倚杖候荆扉”中的“候”字很有表现力,谈谈你的理解。(3分)5.归隐田园是王维的志趣所在,请结合诗文加以简析。(4分)三十、2019湖州模拟古诗文阅读。甲达者在纷争中的坚持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

79、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选自祭欧阳文忠公文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黄溪夜泊北宋欧阳修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万树苍烟

80、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注豪健俊伟:豪放、强劲,英俊、奇伟。清音幽韵:清亮幽雅的韵调。雄辞闳辩:雄伟宏广的文辞。上下往复:升升降降,调出调进。屯邅(zhn zhn):处境艰难困苦。困踬(zh):困厄不得升进。踬:跌倒,受挫。此诗是作者于景祐四年(1037年)被贬夷陵时经黄溪所作。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临风想望(2)其谁与归2.下列对诗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作为一篇祭文,情感真挚,只颂扬了欧阳修的功业气节,并结合叙述、议论、抒情,中肯实在。B.欧阳修做官四十年,政治生涯坎坷崎岖,起起

81、伏伏,所以到了晚年,开始消极避世,颓废不堪。C.欧阳修文如其人,世上的学者,不管认不认识他的人,只要读了他的文章,就能发现他的为人。D.欧阳修的诗歌大多豪放奇绝,但也有只抒发被贬谪后悲凉凄清之情的消极之作,如黄溪夜泊。3.请用“/”给甲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自 公 仕 宦 四 十 年 上 下 往 复 感 世 路 之 崎 岖4.王安石在甲文中提到了欧阳修诗文的特点,请你就乙诗来印证王安石的观点。(4分)5.甲文用了两处“呜呼”,你认为这两处“呜呼”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结合文本说说理由。(4分)6.“达者在纷争中的坚持”,在这里用这样的一句话来评价欧阳修是否合适?请结合醉翁亭记

82、与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三十一、2019台州模拟古诗文阅读。甲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节选)苏轼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乙记游定惠院苏轼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

83、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注陋邦:这里指黄州。哪忍触:指不忍见。市井人:商人。鬻(y):卖,这里指买。瀹(yu):浸渍。夤(yn)缘:循沿。1.古汉语词典中“适”主要有以下几种义项,你认为“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句中

84、“适”应选哪个义项()(2分)A.正好、恰好,如“适与野情惬”(鲁山山行)B.女子出嫁,如“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C.到去、往,如“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北冥有鱼)D.适合、适宜,如“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3分)此 木 不 为 人 所 喜 稍 稍 伐 去 以 予 故 亦 得 不 伐3.下列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主虽市井人 虽乘奔御风(三峡)B.晚乃步出城东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C.以后会未可期君问归期未有期(夜雨寄北)D.则园已易主移风易俗(成语)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3分)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

85、5.甲诗前四句推测了海棠花的,乙文则写到了海棠花的特点。(2分)6.乙文“既饮”以下写野游细事,灵动自然,率意挥洒。请概括这些“细事”。(6分)7.同在定惠院,诗和文表现出的作者心境是否相同?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5分)三十二、2019温州模拟古诗文阅读。甲临皋闲题苏轼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以不如君子,上无两税及助役钱尔。乙记游松风亭苏轼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A”由是如挂钩之鱼

86、,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B丙纵笔三首(其一)苏轼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注甲文为苏轼贬黄州时所作,乙文为苏轼贬惠州时所作,丙诗为苏轼贬惠州再贬儋州时所作。1.根据语境,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3分)(1)与此孰胜()A.同“熟”B.谁,哪一个C.成熟(2)思欲就林止息()A.完成B.即使C.靠近(3)若人悟此()A.好像B.如果C.你2.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3.结合语境,在乙文A、B两处填上合适的标点,并说明理由。(4分

87、)4.丙诗意蕴丰富,选择下列一组词语,结合全诗,描摹诗人情感。(3分)A.“白须”和“酒红”B.“误喜”和“一笑”5.乙文中“熟歇”意为“充分休息”,它是苏东坡人生境界的一种标志。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苏东坡“熟歇”的人生境界在甲文临皋闲题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三十三、阅读下面古诗文,然后答题。甲寇准传(寇)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徴也。”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贬准为道州

88、司马。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选自宋史寇准传,有删改)乙江南春寇准杳杳烟波隔千里,白香散东风起。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丙读(寇准)江南春,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盖人之难知也如此!(选自苕溪渔隐丛话,有删改)注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此诗大约作于诗人晚年。诗人在澶渊之盟后不久,就被王钦若排挤罢相。晚年复相,又被丁谓排挤去位。后贬死雷州(今广东海康)。端委:朝服端正宽大,这里指朝服。澶渊:地名,辽犯宋兵临澶州城(澶渊郡),宋军在寇准带领

89、下战胜辽,后结澶渊之盟,宋辽百年无战事。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4分)A.或教准增年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B.通春秋三传政通人和(岳阳楼记)C.年十九,举进士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真宗得风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E.多临轩顾问临溪而渔(醉翁亭记)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帝 怒 起 准 辄 引 帝 衣 令 帝 复 坐 事 决 乃 退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2)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4.乙诗的前两句写了江南春日黄昏的美景

90、,请结合诗句展开想象加以描绘。(2分)5.请简要赏析乙诗最后一句“愁情不断如春水”的妙处,并写出与你学过的李煜的哪句词有异曲同工之处。(3分)6.苏轼语“文如其人”,但丙文评价寇准“全与此诗意不相类”。请结合以上诗文,说说“不相类”体现在哪里。(2分)三十四、古诗文阅读。题寺壁宋冯京韩信栖迟项羽穷,手提长剑喝秋风。吁嗟天下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项羽宋张耒沛公百万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注冯京,北宋大臣,曾三元及第。当时没有考中,客居余杭,因事被官府通缉拘捕,处境困窘,题小诗于所居寺壁。栖迟:漂泊失意。吁嗟:叹息。刘邦曾带兵攻占咸阳,秋毫无犯。咸阳,秦朝都城。项

91、王亭唐李德裕嗟乎!楚声既合,汉围已布。歌既阕而甚悲,酒盈樽而不御。当其盛也,天下侯伯自我而宰制;及其衰也,帐中美人寄命而无处。季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岂非独任于威力,不由于智虑?追昔四隤之下风烟将暮大咤雷奋,重瞳电注,叱汉千骑,如猎狐兔。谢亭长而依然,愧父兄兮不渡;既伏剑而已矣,彼群帅兮犹惧;虽霸业之无成,亦终古而独步。周视陈迹,缅然如素。听乔木之悲风,谢高秋之零露。因献吊于兹亭,庶神灵之可遇。(节选自历代辞赋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6月第1版)注项王亭:在安徽和县乌江。相传项羽失败,逃至此谢绝亭长好意,自刎而亡。阕:终了。季:刘季,即刘邦。四隤:山名,在和县北面。重瞳:传说项羽眼睛

92、里有双瞳仁。缅然:悠久的样子。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题寺壁项羽皆七言绝句,两诗都借写古事议古人,都重在评价项羽。B.题寺壁项羽两首诗中都使用了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使感情强烈。C.题寺壁中韩信与项羽有相似经历,都曾困窘落魄,作者借韩信来衬项羽。D.项羽中沛公与项羽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欲借此证明“柔仁”胜“暴强”。2.结合画线句中“喝”字赏析此句。(3分)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汉围已布/既伏剑而已矣/赞叹不已B.谢亭长而依然/谢高秋之零露/闭门谢客C.虽霸业之无成/故余虽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D.缅然如素/天下缟素/银装素裹4.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

93、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词字选择正确义项。(2分)(1)天下侯伯自我而宰制()A.控制,支配B.制定,规定(2)因献吊于兹亭()A.那么,就B.这,此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断句(限两处)。(2分)追 昔 四 隤 之 下 风 烟 将 暮 大 咤 雷 奋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季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7.根据上面诗文,分条概括项羽怎样才有可能转败为胜。(3分)【参考答案】一、1.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以看出他远离家乡;“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可见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可以看出他财产受损。故理解有误的是D项。2.某自度不能数

94、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这句话翻译为“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故此断句为: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3. “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的赏析。先要通读全文,把握句子大意。然后探究“亟”的上下文语境,明确“亟往造之”意思是“急忙前去拜访”,“亟”意思是“极速”。由此确定“亟”写出了王安石急于想见到少述的心情,再结合“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4.(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酒设宴,一起

95、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句中“遂”意思是“于是”,“置”意思是“备办”,“剧”意思是“流畅,痛快”,“抵”意思是“到了”。5.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两文都表现了两人的交情深厚。甲文是王安石写给孙少述的信。从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在逆境中还不忘给少述写信,希望他不要过分担心自己,这启迪我们:好朋友要互相关心。乙文讲述王安石做相国和罢官后两个人的交往。人

96、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虽然来往不多,但两人的友情并没有断,这启迪我们: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参考译文甲少述先生:我来到京城已经有几个月了,(想要)谋个一官半职出仕。(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船也被火烧了,自己生活所用的器物也都被烧没了,唯一没有被烧的就是我这个人罢了。人大多有不如意的时候,难道只是我吗?但是先生您关爱我甚为深厚,大概也想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是否安好,所以提到了这些。什么时候能够相遇,以此来稍稍减轻我愁苦的心情呢?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其他的就不一一说了,您多保重自己。乙孙少述,一字正之,和王

97、安石交情最为深厚,所以王安石别少述中说:“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他们的感情(大概)如此。等到王安石做了相国,几年不再听闻相见,人们都认为两个人的交情就此背离了,但是少述最初并不这样认为。等到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宰相后回来,经过高沙,少述恰好闲居在这里。(王安石于是)急忙前去拜访,少述出来迎接他,只是相互安慰,两人都忘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显达。(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酒设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王安石说:“此次被罢官之后就将退隐江湖,(恐怕)没有机会再见面了。”少述说:“这样的话,那我就更不去与你告别了。”(两人分别时,)惘然若失,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色。此后,人们才知

98、道两位先生的情谊是很难揣测的。二、1.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文言文一词多义非常普遍,一定要结合语境来解释词语的意思。A项中的加点词的意思,前者是“死、去世”,后者是“最终”;B项中的加点词的意思,前者是“正赶上、恰逢”,后者是“聚集”;C项中的加点词的意思,前者是“认为”,后者是“把作为”;D项中的加点词的意思都是“曾经”。2.示例一:杜衍命运多舛,是遗腹子,又遭遇母亲改嫁、祖父卒、二兄索财等悲惨之事。但与生俱来的刚强、坚忍,帮助他渡过劫难,赢得贵人相助,获取功名。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杜衍的经历,充分说明了忧患使人奋进的道理。示例二:杜衍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幼年时,他在洪水中

99、漂流很久之后得救,手中的帽子竟不被打湿;十五六岁,被二兄用剑伤了头,出血数升,却能幸免于难;无依无靠,佣书自资;富贵后还能以德报怨,帮助曾经伤害过他的人。这一系列传奇的经历,既是他天性纯良、仁义的体现,也是命运之神的垂怜。杜衍超越常人之举,令人感佩。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评价的能力。分析评价人物的品行,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事件。回答本题,先要概括人物事件,然后分析事件中体现出人物怎样的特点,最后再说出自己的感受。3.示例一:能。传记强调真实性,杜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录了杜衍人生的重要经历。传记用事实说话,作者将情感隐藏在叙述中,不加评论。传记表现人物言行,本文杜衍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100、。因此,可以把本文作为杜衍的传记。(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二:不能。真实是传记最基本的要求,虽然本文的形式、内容及写法和传记这种文体很接近,但文中所写之事的时间不具体。本文的出处涑水记闻没有证据表明记录的是真实信息,也不能据此判定本文所写之事是真实的。因此,不能简单认为本文就是杜衍的传记。解析本题考查对传记知识的了解能力。本题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可以回答本文是传记,也可以回答不是传记,关键点是抓住传记的“真实性”来考虑分析。不管是赞成还是否定,都要理由充分。比如赞成本文是传记,就要紧扣真实性来答,作者在全文中没有表述自己的评论,而是用事实来表明自己的态度,符合传记的特点。参考译文杜祁公杜衍,是越州人

101、,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是遗腹子,他的祖父很喜爱他。小时候,祖父摘下帽子,让杜衍拿着,赶上山洪暴发,家人就分散奔逃了,他的姑姑扔给他一根竿子,让他用胳膊夹着漂在水里。杜衍一只手扶着竿子,一只手拿着帽子,在水中漂流了很长时间,最终被救下免遭一死,而帽子竟然没有湿。杜衍母亲改嫁前生有两个儿子,不孝顺,其母改嫁到河阳的姓钱的人家。祖父去世后,杜衍年龄有十五六岁了,他的两个哥哥认为母亲藏匿了私财才改嫁的,就找到杜衍来索要,没有得到,就拿剑砍杜衍,砍伤了头。杜衍逃到了他姑姑家,姑姑把他藏在房屋重叠处的夹层上,伤口淌了数升血,仅是避免丧命而已。于是就到了河阳,回到他母亲家。但继父不能容纳他,他就在孟、洛间来往

102、,很穷,靠着给人家抄写书札来养活自己。曾经到了济源,有家姓“相里”的有钱人家认为他是奇才,把女儿嫁给他,从此家里的用度才渐渐能自给。后来参加进士考试,殿试考取了第四名。到杜衍富贵的时候,他的哥哥还在世,杜衍对待他们既有恩情又有礼数。两位兄长和钱家人、姑姑家的子孙,受杜衍的帮助做官的有好几人,连续不断地帮助他们婚嫁的事。三、1.(1)距离(2)恰好(3)告诫(4)给予,赠送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第(1)句的含义为:距离蒋山也有七里。据此推断“去”的含义为“距离”。第(2)句的含义为:荆公恰好看到了。据此推断“适”的含义为“恰好”。第(3)句的含义为:并告诫(他)如果已经转售他人。据此推

103、断“戒”的含义为“告诫”。第(4)句的含义为:又重新送给吴某。据此推断“遗”的含义为“给予,赠送”。2.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本句句意为:荆公让(人)拿来小刀,从头巾的边脚处刮开,(露出)黄灿灿的黄金,是宫中所赐的。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3.他的住宅只能够遮蔽风雨,又没有设置围墙,远远看去好像旅店的房屋。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句中的重点词有:宅,住宅;蔽,遮蔽;设,设置;垣墙,围墙;逆旅,旅店。抓住重点词,连词成句为:他的住宅只能够遮蔽风雨,又没有设置围墙,远远看去好像旅店的房屋。

104、4.语段甲写王荆公住处偏僻,房屋简陋,出行不乘马和轿子,说明他是一个生活简朴、内心恬淡安然的人。语段乙写王荆公把宫中所赐的乌巾两次送给吴姓年轻人,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慷慨大方的人。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语段甲,可以看出作者重在写罢政后的王荆公所住的房舍破旧,出行方式是骑驴或坐船,可见他为人的节俭。语段乙写王荆公赠送一块旧乌巾给一位田家子吴某,吴某卖给别人,王安石得知后派人赎回,取出乌巾内藏的金子,又重新赠予吴某,可以看出他善良、有同情心、大方。参考译文甲王安石第二次辞去丞相之职后,(朝廷)让他到南京任使相之职。(王安石)在南京城南门外七里的地方盖了一所房子,(这里)距离蒋山也有七里,

105、平时(他)就骑着一头驴,带着几个书童游览山中的寺庙。想要进城的时候,就乘坐一艘小船,顺着河沟泛舟而行,大概从来没有骑马或者乘轿的时候。(王安石)居住的地方,四周没有人家。他的房子仅能够遮蔽风雨,又没有设置院墙,远远望去就像是旅店的房子。有人劝(王安石)筑起院墙,(他)总是不回答。元丰末年,王安石生了重病,(于是)写奏折请求把自己的房子改做寺庙,(皇帝)下旨赐名“报宁”。不久王安石病好了,就在南京城中租了一间屋子用来居住,到最后也没有再建造住宅。乙王荆公退居南京的时候,蒋山有个吴姓的学佛者,每天帮助(荆公)打扫收拾,(这个人)是山下种田人家的孩子。有一天挂在墙上的一块旧黑色头巾被风吹下来了,吴某

106、举起它再次把它挂到墙上。荆公正好看到,对他说:“给你回家送给你的父亲吧。”过了几天,荆公问头巾在哪里。吴某说:“父亲是村中老人,没有什么用,把它拿到市场上卖掉了,卖了三百文钱给了父亲,感谢相公您的赏赐。”荆公(听了)长叹一声。于是叫来一名仆人同吴某去(市场上)用原价把头巾赎回来,并且告诫(他们)如果已经被转卖了,也不用再去寻访了。果然(头巾)因为破旧还在,于是赎了回来。荆公命人拿来小刀,从头巾的边脚处刮开,(露出)黄灿灿的黄金,是宫中所赐的。于是再次赠送给吴某。四、1.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这是一句完整的话,要根据意思断句,此句的意思是吴王正在黄池会合

107、诸侯,怕天下诸侯听说此事,于是就秘而不宣。前文有“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的提示,两处断句分别在“黄池”后和“闻之”后。2.(1)同“返”,返回,回到(2)招待,对待(3)当作,作为(4)离开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第(1)题“反” 可以联系课文中的“窥谷忘反”,同“返”,返回,回到。第(2)题“厚遇宾客”中“遇”根据句子的意思“用厚礼对待宾客”可知其是“对待,招待”的意思。第(3)题“为”根据课文中的“可以为师矣”可知,其是“当作,作为”的意思。第(4)题“去”根据课文中的“太丘舍去”可只其是 “离开”的意思。3.A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A项,都是“让”的意思;B项,

108、委托,交付/类;C项,给/和;D项,方圆/将要。故选A。4.(1)你忘记在会稽山所受的屈辱了吗?(2)在这时,越国的军队在长江和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祝贺,勾践号称霸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1)题,女,同“汝”,你。邪,同“耶”,表疑问。注意译出疑问语气。(2)题,横行,畅行无阻。毕,全,都。注意状语后置要提前,省略的主语要补写出。5.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范蠡是被越王派到吴国的,不是主动请缨前往。参考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越王勾践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坐下休息、躺下睡觉就要仰视苦胆,吃饭喝水也要尝苦胆。他

109、说:“你忘记在会稽山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自己织布做成衣服。他吃的饭里没有肉,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放下架子对待贤明的人,用厚礼对待宾客,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去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动。(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文种。”(越王)于是把整个国家的政务委托给大夫文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去求和,到吴国做人质。两年后吴国才把范蠡归还给越国。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跟随吴王,只有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于是杀死了吴国的太子。吴国向吴王告急,吴王

110、正在黄池会合诸侯,怕天下诸侯听说此事,于是就秘而不宣。吴王在黄池与诸侯订立盟约后,就派人带上厚礼请求与越国求和。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交战中死亡。所以越国大败吴军。勾践平定了吴国后,就出兵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祀的肉给勾践,称他为“伯”。勾践离开徐州以后,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上游的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这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五、1.(1)同意(2)曾经(3)竟然(4)逆流而上解析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许

111、:同意。尝:曾经。2.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解析根据句意: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3.A解析B项错误,严武去世,杜甫去投靠高适,刚到高适就死了,因此依靠高适生活错误。C项“乐观豁达”错误。D项错误,应是他的孙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归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4.本文作为杜甫的人物传记,对杜甫的品行几乎没有评价,只是很客观地叙述他的事情,但读者可以自己揣摩杜甫的形象。譬如杜甫的好朋友房琯被罢相时,文中只写到“甫上书言琯有才,不宜罢免”,杜甫也因这次

112、上书,“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叙事中,充分体会到杜甫重义气,敢于进谏的品质,作者的赞誉之情明显融入其中。解析杜甫传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作者作为叙述者,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如文中“甫上书言琯有才,不宜罢免。”杜甫上奏说房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杜甫也因此外任华州司功参军。表现杜甫重义气,敢于进谏的品质,赞誉融于叙事之中。参考译文房琯在平民时就和杜甫交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皇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房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发怒,贬房琯当刺史,杜甫也

113、外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自己背柴火采集野菜,饿死的儿女有好几个。过了好久,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说:“你父亲严挺之竟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江陵就动乱了,于

114、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去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安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六、1.(1)C(2)上文讲到刘翊和张季礼是在途中偶然相遇,原先并不认识;刘翊把自己的车让给张季礼后,没有说自己的名字就离开了。所以张季礼对刘翊的身份是猜测,解释为“猜想”更合理。(3)(种拂)于是举荐刘翊为孝廉,刘翊没有接受。2.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3.淡泊名利,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把车让给因寒

115、冻而车坏被滞留的张季礼,却不告知姓名策马离开;不畏权贵,不肯屈从朝廷的任命;志向坚定,帮种拂解决有关生死祸福的事后,因耻于利用这事来获取功名而推辞了种拂的举荐;乐善好施,调任陈留太守,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马赴任去;扶危济困,发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己的衣服将死者收殓;舍生取义,途中不忍抛下窘困饥饿的故交,杀自己所驾的牛给他充饥,致使自己一起饿死。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结合“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得出淡泊名利;结合“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得出不畏权贵;结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得

116、出乐善好施;结合“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得出扶危济困;结合“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倶饿死”得出舍生取义。参考译文刘翊,字子相,是颍川颖阴人。家中世代产业丰足,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刘翊有一次在汝南旅行,陈国有位叫张季礼的人要到远方赶赴老师的丧礼,不料遇上寒冰,车子坏了,所以停留在道路上。刘翊见到后说:“你千万要去参加丧礼,马上启程尽早到达。”立即下车,将自己的车子给了张季礼,而且没有说自己的名字,骑上马便走了。张季礼猜想他可能就是刘翊,事后他特意到颍阴,想要将车子还给刘翊。刘翊知道后关上门,让人说自己出去了,不同张季礼相见。(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称病卧床,

117、不屈意接受朝廷的任命。河南种拂到颍阴任职,举荐(他)做功曹,刘翊认为种拂是名公的儿子,接受了举荐。种拂清楚刘翊择时而出仕,非常敬重他。阳翟黄纲倚仗程夫人的势力,想要把山泽占为己有。种拂召见刘翊,向他询问:“程夫人的权势很大,(她)在皇帝的身边,不顺从(他们)就恐怕被怨恨,给了他们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对这件事怎么办呢?”刘翊说:“不把名山大泽作为封地,就是为了百姓。郡守听从了他的要求,您就成为谄媚的人。如果因此而遭受灾祸,你的儿子申甫,将会得到更多的人的关爱。”种拂听从了刘翊的建议,于是没有给他。接着,举荐刘翊为孝廉,刘翊没有接受举荐。汉献帝(刘协)迁都西京后,刘翊被举荐为上计椽。这时贼寇非常猖

118、獗,交通阻隔,使者驿人很少有能到达的。刘翊就晚上出发,白天休息,才到达长安。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忠诚、勤勉,特任命他做议郎,调任陈留太守。刘翊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马赴任去了。出了函谷关几百里后,刘翊发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刘翊于是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己的衣服将死者收敛了。(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大家都曾劝阻他,刘翊说:“见死不救,这可不是有节操的人啊!”后来,刘翊同那些人竟然都被饿死。七、1.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解析要正确断句,

119、首先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其内在的逻辑,然后根据文句的意义来划分。如本句的意思:天下人不用姓名称呼他,而只称呼他为“鲁公”。后为奸臣卢杞所忌,被派去劝降李希烈,终为敌所害。据此断句即可。2.C解析A项中,前一个“其”,代词,代颜真卿;后者,语气词,难道。B项中,前一个“遗”,遗留;后者,送,赠给。C项中,“恶”都是“厌恶”的意思。D项中,前一个“反”,谋反;后一个“反”,同“返”,返回。3.(1)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2)(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重”“益”“达”“为

120、”等要翻译正确,同时译文语意通顺,无语法错误。4.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可知颜真卿并非“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参考译文甲史书称颜真卿严正执法,性格刚直而有礼,不是公正的言论、确当的道理就都不去想。天下人不用姓名称呼他,而只称呼他为“鲁公”。后为奸臣卢杞所忌,他让唐德宗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降李希烈,(因凛然拒降)终被敌人所害。再看他当时怒骂逆贼步入火中时的场面,是何等的壮烈慷慨啊!颜真卿生平喜欢正楷、草书,宋祁称赞他的书法“

121、笔力遒婉”,如今再看颜真卿的遗迹,凝重沉郁,斜中取正,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力透纸背,(笔墨之间)感觉到有一股生机勃勃的忠义之气。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乙颜真卿仕历经元、肃、代、德四朝,虽到晚年仍坚持不懈保有报国之心。因为曾经态度严肃,说些公道话,而被元载、杨炎、卢杞等奸人所嫉恨,被捏造罪名弹劾,或是被贬低、排斥,有七八次之多。(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降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并责骂李元平身受国家重任却不

122、能完成使命。(李希烈)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准备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烧死他,多种胁迫都不能让颜真卿有丝毫的害怕。经历了二十多个月,最终被绞死在蔡州。哎,自从平原太守(颜真卿)首倡大义,到现在才有能够完成颜公您的遗愿的啊但是能像颜真卿这样从容就义的,实在太难啊!八、1.(1)D(2)B解析本题考查解释词义。由“诫子书”中“诫”的“告诫、劝诫”之意,联系乙丙两则家书内容,乙文告诫儿子读书重在勤读多读,丙文告诫儿子做人应当忍让的道理,由此可得出“示”为“教导”之意,“谕”为“告诉”之意。2.(1)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

123、(2)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字词有:所为、效、皆。3.(1)“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坚决,强调了要读书就不必爱惜书,表现了孙枝蔚要儿子务实求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2)“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解析本题考查句中重点词语的赏析。解答时,主要从解释词义或分析其表示语气答起,然后揣摩出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4.(1)(2)(3)(4)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境及语句意思的理解。首先从语段中找到关键词,然后根据对所给语句的理解,进行正确选择。第(1)句应为强调务

124、实的读书方法,第句即是有关读书的“圈点”方法;第(2)句应为面对困境自勉的内容,第句指“生于忧患会使人增长才干”“存乎疢疾会使人经受锻炼”,符合要求;第(3)句“放纵懈怠”“内心浮躁”,与第句中的“淫慢险躁”内容一致;第(4)句告诫“追逐名利”的自己,与第句一致。综上得出答案。参考译文乙你在初读古书时,对于书本不要过于爱惜;因为过分爱惜书本,必然会(将其)束之高阁。要对书本加以圈点,看坏一本,不妨再买一本。爱惜书本是那些有财力的藏书家们的事情,我们这些贫穷的读书人不能效仿这种做法。譬如茶杯饭碗,明明知道是古瓷,应当珍惜,但贫家只有这点器物,难道不吃不喝去把它们珍藏起来吗?你应当懂得这个道理。丙

125、忍让是居家的一种美德,你没听到过孟子说的,假如有人对我蛮横无理,一定要反躬自问,自己是不是不仁,是不是不礼,是不是不忠?如果认为只有和人争长短才算赢,那么就是最不聪明而自寻烦恼的。人生在世,哪里能总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呢?只要遇到逆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孟子说过,“生于忧患(会使人增长才干)”,“存乎疢疾(会使人经受锻炼)”,这些都是至理名言。九、1.(1)同“汝”,你(2)有时(3)离开(4)恰逢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释义。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第(1)题“往之女家”就是“到了你的家”,“女”是通假字,同“汝”,你。此为课内学过的知识,比

126、较简单;第(2)题“或败奔”中的“或”是古今异义词,联系我们学过的马说中“或尽粟一石”中的“或”,可知其在这里表示“有时”。第(3)题“同敞危坐不去”中“去”联系岳阳楼记:“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可知“去”在这里的意思是“离开”。第(4)题“适同敞自灵川至”中的“适”联系成语“适逢其会”可知“适”是“恰逢”的意思。2.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阅读句子,判断其大意,本句可以大致理解为“虽然处在不同的房间内,但是可以听到彼此的声息,两人每天都赋诗唱和”。据此可以正确断句。3.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A项,助词,的/代词,指所借书籍;B项,疑问代词,相

127、当于“怎么、哪里”(多用于反问句)/语气词,用于句尾,补足语气;C项,连词,于是/副词,竟然,居然;D项,都是副词,实在,确实。4.(1)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本句中的关键词“以是”是“因此”之意,“服”是“敬服、佩服”之意,抓住重点词的解释,连词成句即可。(2)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阅”的意思是“经过、经历”;“就刃”的意思是“靠近刀刃”引申为“就义”;“颜色”的意思是“脸色”。最后连词成句即可。5.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

128、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精神的体现。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我们知道同敞被捕后,不投降、不偷生,囚禁时坦然自处,就义时面不改色,这就是威武不能屈的表现,当然可以作为论据了。参考译文乙张同敞具有文武才能,为人慷慨,意气风发。每次随军出征,他都乘马冲锋在众将的前面,有时战争失利溃退,张同敞端正地坐着不离开,众将见状又杀了回来,有时获得胜利。军中将士因此敬服张同敞。顺治七年,清军攻破严关,众将都放弃桂林逃跑,城中空虚无人,唯有瞿式耜端正地坐在府中,恰逢张同敞从灵川赶到,见到瞿式耜。瞿式耜说:“我是留守,应当为守城牺牲,你没有守城的责任,

129、为什么不离开?”同敞态度严肃地说:“古人以独自做君子为耻辱,你怎么能不允许我与你一起赴死呢?”瞿式耜大喜,拿酒与其同饮,点亮烛火一直到天亮。第二天早晨被俘。敌人劝他们投降,不听从;又劝他们削发为僧,又不听从。于是敌人将他们幽禁在民房里,虽然处于不同的屋子,但能听到彼此的声息,两人每天都赋诗唱和。经过四十多天,张同敞整理好衣帽,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十、1.(1)表示约数(2)用网捕(3)多少(4)从前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许”在量词的后面,表示约数,如我们学过的核舟记中“高可二黍许”中的“许”。“网”本义是“渔网”,名词,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网捕”。“几何”是固定词语,表

130、示多少。如:人生几何。“向”,表示时间的副词,如我们学过的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中的“向”就表示“从前”。2.(1)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解析重点翻译“余,我”;“谓,认为”;“食,吃”。(2)水獭固然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解析重点翻译“固,固然”;“岂,反问语气,怎么能”。3.养的鱼太多。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意思为:我这才明白以前东园池塘里的鱼,原来也是因为畜养太多而死亡的。由此可知是犯了畜养的鱼太多的错误。4.从水色可以知道池塘中鱼的多少;能根据池塘大小确定放养鱼的数量;能根据放养鱼的数量确定投放草料的量;知晓暑月不能给

131、鱼喂草;知晓一年四季鱼的生长规律。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题干要求分条简述,就是在理解西乡人的分析的基础上逐条列出,“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此经验一:看水色知收成。“此池止可畜二百石”此经验二:池塘决定养鱼量。“入草六七担”此经验三:给鱼喂草的数量。“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说明特定时间不能喂草料,此经验四。“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说明四季鱼生长的情况。只有根据季节进行喂养,才有大收成,此经验五。参考译文我家东园有一座小山,小山四面是池塘,(我)在里面养了两千石鱼苗。到了一年的时候查看,每条鱼一斤左右,第二年两斤左右,第三年就有三斤的鱼了。(可我)只收获了几条鱼

132、,池塘里就没有剩余的鱼了。只看见残缺的鱼身和腐烂的鱼骨散落在山隈。我仔细探察,发现一只水獭藏在水沟中,(却)无法捕获它。我认为是水獭吃了我的几千斤鱼。我又在塘桥池畜养了一千八百石鱼苗,池塘大约两亩,第一年就有了两斤的鱼。第二年六月的一场暴雨过后,有三条死鱼浮在水面,每条四斤左右,第二天又浮起来十七条鱼,第三天浮起来二十四条鱼,我急忙取来几桶粪清倒入池塘中,这种情况才停止。到这年冬天,塘中的鱼就养了两年了,张网捕鱼,我认为应当捕到几千斤鱼,当时有一个西乡人在身边说:“大约能捕到三百斤鱼。”捕上后,果然只有三百斤鱼。我问其中原因,他说:“鱼多水的颜色就会发红,这里的水色发白,所以知道。”他问我放了

133、多少鱼苗,我说一千八百石。西乡人说:“多啦!这个池塘只可以畜养两百石鱼,投放六七担草。夏天大雨之后,不能再投放草料,鱼吃了草,肚子就发胀,受不了就会把头插在淤泥中死去。夏天热,鱼不怎么生长,春秋季长身体,冬天长脂肪,一年下来大鱼五斤,小鱼四斤,一条都不会少。如果畜养太多,鱼就会渐渐死亡,数量越来越少,存活的鱼也不再生长。”西乡人因为是以养鱼为生的,所以知道得非常详尽。我这才明白以前东园池塘里的鱼,原来也是因为畜养太多而死亡的。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呢?如果没有西乡人的话,水獭也要蒙冤了啊。十一、1.B解析B项,私:私自2.今凶贼手刃两人/累其乡党族姻/故为百里齐民请命/愿上天鉴之3

134、.(1)陈昌言对妻子说:“弓箭手死在追凶的路上,我怎么能安心睡觉呢?”(2)我之所以来请求,是为了老百姓的缘故啊。解析(1)句关键词:语,对说;岂,难道;寝,睡觉。(2)句关键词:所以,之所以,控:控诉,故,原因,缘故。4.陈昌言是一位尽忠职守的好县尉。为了追捕行凶的恶少,他为民请命,请祷于神,又运筹谋划、调兵遣将,最后将其捉拿归案。解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评价人物要客观、公正、全面,不能片面,也不能无中生有。解答此题,要结合陈昌言的有关事迹。恶少行凶后,陈昌言全力追捕,追捕未果,他又向神祷告,希望指明方向。后又运筹谋划、调兵遣将,直至将凶犯捉拿归案。可见陈昌言是个尽忠职守的好县尉。参考译文

135、陈昌言担任临安府新城县县尉时,县内有个恶少杀了一人伤了一人,(对凶犯)进行追捕但没有抓获,因为他被连累的从保长伍长以下有十几人。陈昌言向县里的松溪神祈祷,又向上天诉说:“我一生不敢私自祈祷,只是父母有疾病,我或者割股疗亲,或者灼臂修行,来为个人的事祈祷,没有不尽心竭力的。除了这些,即使我自己和妻子儿女的事,也从不敢来冒犯神灵!现在歹徒执刀杀人,还连累他的邻居宗族和姻亲,所以(我)替方圆百里的百姓请命,希望上天明察。”不久,弓箭手中有因为抓捕贼人而死的,陈昌言对妻子说:“弓箭手死在追凶的路上,我怎么能安心睡觉呢?”(说完)就整装出去郊外,借宿在野外的道观,道观有个借宿的人,能招来紫姑仙,陈昌言前

136、往(拜访),恭敬地询问说:“根据法律,县尉没有抓到五个重要的罪犯,也只罚一个月的俸禄,没什么罪责。我之所以来请求,是为了百姓的缘故啊。”紫姑仙写道:“(嫌犯)在秀州海盐县澉浦镇。”陈昌言立即调遣精壮的士兵出发。(过了)十天,又去询问,紫姑仙说:“已经抓到嫌犯了,但我的力量弱小,不能和您一起办成事情,不得不转告上神,现在抓到凶手,是松溪神的力量,最近已(将凶手)拘押到富阳县境内了!”紫姑仙又写了一个“梓”字,并说:“您只需乘船去,凶手已被神兵看守,等您到了去拘捕。”之后过了几天,有人从澉浦回来报告说:“刚到澉浦镇那天,凶手已经登上出海的船。(我们)正在叹息懊悔晚了一步,听到外面人声喧闹,说是富阳

137、县东梓关的徐大夫,揭了榜要抓凶手,到禄渚后又经过一晚才到那里,果然抓到凶手。”过了几天,问囚犯曾逃到哪里,回答说:“先在澉浦,知道追捕的官吏到了,急着航海逃走,因为思念父母妻子儿女,于是回到东梓关,进入禹王庙,就迷路了出不去,只见穿着皂衣的捕吏把守庙门,我很害怕,第二天就被抓了。”陈昌言就回到县衙,首先报告县令,释放全部被嫌犯连累的人,然后把囚犯押到官府。十二、1.其叔闻之/亦大笑/赏以资斧/遣之回费解析本句是一个主谓句,要注意连续谓语动词“大笑”“赏”“遣”,另外虚词“亦”应用于句首,所以应在“亦”“赏”和“遣”前断开。2.C解析A项,乃:竟然/于是,就。B项,于:在/与,跟。C项,之:的/

138、的。D项,而:表示并列关系/表示修饰关系。3.(谢生)回到费县后向县令叙述了这件事,县令也认为(李升)不同寻常。解析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归,回去;述,叙述;令,县令;亦,也;奇,以为奇,认为不同寻常。4.从骡后谈书的“俭腹子挟芝麻通鉴,翩翩然置身台省,亦趁着十年好运耳”可看出作者借李升的故事表达了对有些人没有真本事而靠运气得到高位的现象的批判。从“僧人乃笑曰”看,这里的“笑”是嘲笑的意思,结合文中士人的言谈,可以看出张岱借士人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些不懂装懂的人的嘲讽。解析第一篇,最后一段“俭腹子挟芝麻通鉴,翩翩然置身台省,亦趁着十年好运耳”,结合文中人物对此事的感叹“文人命运所到,享重名而邀厚福,皆

139、此类也”可知,作者表达的是对那些没有真本事而靠运气得到高位的人和现象的批判;第二篇,最后的“僧人乃笑曰”与上文“僧畏慑,卷足而寝”形成鲜明对比,僧人的嘲笑其实也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即借士人的故事来嘲讽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参考译文甲谢生名叫应鸾,在他叔叔文涛先生任职的临淄县署做幕僚。后来又被费县县令借用担任管理文书的工作。一天,谢生要坐轿访客,写了一张纸条交给下役李升,让他备舆伺候。等谢生出门一看,发现竟然是一辆骡车。谢生大怒,斥责李升。李升说:“刚才奉您的指示,只是说备舆,没有说备轿。”谢生说:“你真是个蠢夫,舆就是轿。因为轿字没有典故出处,所以通称为舆。”李升笑着说:“昔日淮南王谏击闽越书中就有

140、舆轿逾岭一句,怎么能说没有典故出处呢?”谢生愕然,说:“没想到你们这类人中竟然有这样学问渊博的人。”于是谢生(命人)把骡子解下来,自己骑在骡子上,让李升在后面步行跟从,说:“你既然腹有诗书,也知道费县这里关于武城的事吗?”李升说:“这里是我的家乡,怎么能不知道?”谢生问道:“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澹台灭明是武城人。而记载曾子居住的武城时,却叫南武城以区别,这是说鲁国当时有两个武城啊!是不是这样呢?”李升回答:“一般都认为澹台灭明所住的是费县的武城,而曾子所住的南武城在现在的嘉祥县。这种说法是错的。”谢生问:“你根据什么这样说呢?”李升回答:“春秋记载,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消灭邾师,并将鉏弱地

141、占为己有。哀公八年:吴国军队攻打下了武城。孟子中记载:曾子住在武城的时候,有越人入侵。因此,和邾国接壤,并且正处在通往吴越的道路上,就是现在费县的武城啊。齐乘也说子游担任武城邑令,武城在费西、滕东两县之间。从来就没有两个武城的说法。”谢生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史记记载的为何独有个南武城这个名字呢?”李升回答:“以我浅见揣度,是因为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这两个武城都在曾子所住的武城的北边)。所以史记里说南武城,是为了与这两个武城区分而说的。如平原君传中封于东武城,也是这种情况。”谢生听后大为叹赏。(谢生)回到费县后向县令叙述了这件事,县令也认为(李升)不同寻常。免除了李升的差役,提拔为礼仪

142、文书。不到一年,李升的家产就增至千金,成为邻里间的富户。后来文涛先生编修临淄县志,招谢生前去。谢生认为李升可以充当顾问,于是带他一同前往。然而李升谈及的临淄旧事,都是(临淄下辖的)淄川县的事情。谢生奇怪,问李升缘故。李升说:“小人书箱中私藏之书,只有关于淄川的内容,并没有关于临淄的内容。”谢生十分疑惑,急忙要李升私藏的书来看。原来是两本说铃,破碎不全,只有十多页山东考古录(注:山东考古录是说铃中一卷的卷名),另外还有四五页闽小记。当时李升与谢生所谈到的舆轿之论和关于两座武城的考证,都恰巧是在这几页书中谈到的!谢生于是感叹道:“那些凭借运气享受了重名厚禄的文人,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文涛先生听了,

143、也大笑,赏给李升一些盘缠,让他回到费县去。谐铎论曰:“那些腹中空空无学问的人凭借着残缺支离的通鉴,轻而易举地置身朝廷高位,也不过就是借着十年好运气罢了。”乙过去,有一个僧人,和一个读书人一同住宿在夜航船上。读书人的高谈阔论,(使)僧人既敬畏又害怕,缩着脚睡了。僧人听他的话中有疏漏的地方,于是就说:“请问你,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说:“是两个人。”僧人又问:“这样的话,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答:“当然是一个人了。”僧人笑了笑说道:“这样说起来的话,还是让小僧伸伸脚吧。”十三、1.遗:BA若:AB亡:AC解析注意“客有广买田宅以遗其子者”中“遗”解释为“赠予”,“以光先帝

144、遗德”中“遗”是“留下”;“即亡以遗吾子”中“亡”是通假字,同“无”,没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亡”是“灭亡”。2.吾祖所遗薄田敝庐耳/吾父始拓之/至予又拓之。解析本题依据句意和所写事件来断句读。这句话意思是“我的祖父所遗留的只是些贫瘠的土地和破旧简陋的小屋罢了,我的父亲开始扩充,到我再扩充这些。”据此可断句为:吾祖所遗薄田敝庐耳/吾父始拓之/至予又拓之。3.在对待父辈留给子辈遗产一事中,“张子”认为“客”假如留给子辈很多田地和宅院,这些都仅是物质上的赠予,表面上看留给子辈的虽然很多,但是如果待子不肖,无法在精神上有更丰厚的给予,实际上留给子辈真正的东西是很少的,因此“张子”认为要在培养

145、其“贤智”上下功夫,使其将来能开拓事业,这样才是最明智的。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文中画线句“若子广田宅以遗若子,而逆待之以不肖,遗之虽厚,待之实薄矣”意思是:像你这样扩大田地和宅院来遗留给你的儿子,却预料推测他没有才能,遗留给他的虽然很多,对他实际上很不利。结合“张子”的话“我将以贤且智待吾子,即亡以遗吾子,视子之待若子,不已厚乎?”分析,“张子”认为要在培养孩子“贤智”上下功夫,使其将来能开拓事业,这样才是最明智的。留给孩子精神财富比留给孩子物质财富更重要。据此理解作答。参考译文有一个大量购买田地和住宅用来遗留给他的儿子的人,他说:“不像这样是不足够用来遗留给我的儿子的。”张子听说后

146、追问他说:“你的父亲遗留给你多少?你的祖父又遗留给你父亲多少?”那人说:“我的祖父所遗留的只是些贫瘠的土地和破旧简陋的小屋罢了,我的父亲开始扩充,到我再扩充这些。”张子说:“如果是这样,哪里用得着你急切地为你的儿子谋划呢?”那人说:“人的儿子,怎么能够人人都贤良并且有智慧,像我父辈和我一样能够自己开创建立基业呢?”张子听后笑了,说:“你错了,你错了!你怎么可以预料你的儿子不是贤良并且有智慧呢?不能像你父辈和你一样能自己创立基业,却急切地为他谋划呢?像你这样扩大田地和宅院来遗留给你的儿子,却预料推测他没有才能,遗留给他的虽然很多,对他实际上很不利。况且你既然拿没有才能的样子看待你儿子,又怎么指望

147、你儿子用贤良并且有才能看待自己呢?最终只能守着你的遗产罢了。我就不这样。我将拿贤良并且有智慧看待我儿子,即使没有东西留给我儿子,比起你对待你儿子,不也好得多吗?”那人无话可说地走了。十四、1.CD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A项,“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中的“许”表示约数,译为“左右”。B项,“汉阴老父”中的“父”是古代对男性的尊称。2.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疏通文意,然后结合句意断句即可。“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翻译为“南巡竟陵,经过云梦,抵达沔水,百姓没有一个不去看的”。结合意思断句为: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

148、莫不观者。3.(1)请问是天下动乱才设立天子呢,还是为了天下大治设立天子呢?(2)如今你的皇上劳役百姓,自我放纵,放任游乐,没有顾忌,我真为你(有这样的皇上)感到羞耻!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1)“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句中“立”意思是“设立”,“理”意思是“有条理”。(2)“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句中“子”意思是“你”,“纵”意思是“放纵”,“羞”意思是“感到羞耻”。4.甲文中汉阴老父回答张温的话中指出立天子是为了治理国家,天子应该像君父一样爱百姓;乙文中的宁国根据陈国城墙高、护城河深、积蓄的财粮多推断出陈国百姓赋税重,民怨大,民力疲惫,从中可以

149、看出他们都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应把百姓放在第一位。(以民为本,重视“人和”,看重民心等,意思相近即可)解析从甲文中“立天子以父天下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而万人以宁”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汉阴老父认为君主应该关爱百姓。乙文中“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可以看出宁国根据这些现象推测出陈国百姓怨声载道。两文都阐述了统治者治理国家应把百姓放在第一位。据此作答。参考译文甲汉江南岸有一位老翁,不知道他是什么人。汉桓帝在延熹年间,南巡竟陵,经过云梦,抵达沔水,百姓没有一个不去看的。唯独一位老翁没有停下耕种的活。尚书郎南阳人张温感到很奇怪,便派人去问老翁:“大伙都

150、在观看圣驾南巡的盛况,你却自顾耕作不停下来,是何缘故?”老翁笑了笑,没有回答。张温从车上下来,在田间行走百步,亲自找老翁交谈。老翁说:“我是个草野之人,听不懂这样的话。请问是天下动乱才设立天子呢,还是为了天下大治设立天子呢?天子应该像君父那样(关爱)天下百姓呢,还是要天下百姓像奴仆一样来侍奉天子呢?当初贤明的圣王在位,所住的房子用茅草作顶,用树枝作椽,却给天下的百姓带来了安宁。如今你的皇上劳役百姓,自我放纵,放任游乐,没有顾忌,我真为你(有这样的皇上)感到羞耻!你怎么还忍心让别人都去看他呢?”张温大为惭愧,问老翁的姓名,老翁没告诉他就离开了。乙楚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回来以

151、后)说:“陈国不可以讨伐。”楚庄王问:“什么缘故呢?”(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高大,护城河深邃,积蓄的财粮很多呀。”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敛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统治者的。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姓力量就衰竭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是可以攻下的。”楚庄王采纳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十五、1.(1)品行(2)原因解析(1)句的意思是“功臣的子弟大多没有才能品行”,所以“行”在这里是名词,品行。(2)句的意思是“结果都反叛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所以“故”在这里是名词,原因。2.B解析例句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却;A项中

152、的“而”表顺承关系;C项中的“而”表递进关系;D项中的“而”表示并列关系。B项中的“而”与例句相同。3.这难道不是做臣子的过错吗?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注意这是个反问句式,同时要注意“过”是名词,当“过错”讲。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本题考查迁移运用能力。房玄龄的观点“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说明从小生活优越,不能了解实情,不思进取,往往会导致国家灭亡。这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相同。5.想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佐自己的君主,应该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君子之品。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唐太宗所说“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

153、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在藩之功,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过,即家国之庆也”以及岑文本的话“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表现了唐太宗希望大臣们要尽心辅助君主,报效国家,教育好自己的子孙。参考译文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自古以来创建国家的君主,传位到子孙以后往往发生动乱,为什么?”司空房玄龄说:“这是由于年幼的君主生长在与世人隔绝的宫中,从小就过着豪华尊贵的生活,不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也不懂得怎样治理国家,所以一旦掌握政权,就往往发生动乱。”太宗说:“你的意思是把过失推到君主身上,我却觉得应该把罪责算到大臣头上。功臣的子

154、弟大多没有才能品行,凭借祖辈父辈的帮助荫庇便逐渐做了大官,不修自身品行,只爱奢侈放任。君主既然弱小,臣下又没有德才,君主跌倒了也不去扶一下,怎能不发生动乱?隋炀帝不忘宇文述在扬州总管府时的功劳,提拔他的儿子宇文化及做了大官,可是宇文化及不考虑如何更好地为炀帝效劳,反而在后来把炀帝杀掉了。这难道不是臣子的过错吗?我说这一番话,目的是想要你们告诫子弟,使他们不犯错误,那就是国家之福了。”太宗又说:“宇文化及和杨玄感,都是隋朝受皇家恩惠最多的大臣子孙,结果都反叛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岑文本回答说:“君子才能记住别人给予的恩惠,而杨玄感和宇文化及之辈都是小人。所以古人尊重君子而鄙弃小人。”太宗说:“对

155、。”十六、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文言现象。C项,亡:逃亡。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您拯救了我。不但我本人蒙受您的教诲,就是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激您的恩德。所以其停顿为: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3.(1)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2)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

156、,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解析第(1)句中重点词:若,如果;忧,忧愁;患,担心;吊,忧虑。句意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第(2)句中重点词:受,接受;禄,俸禄,官职;食,吃。句意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4.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A项,韩宣子因为贫穷而忧愁,因为自己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为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而忧愁。不是因为与叔向名位相同

157、,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参考译文甲叔向去拜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一百顷田,家里穷得连祭祀的器具都备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传到桓子时,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应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传到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

158、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恶行的连累,结果逃亡到楚国。那个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采邑的兵赋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的尸体在朝堂上示众,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郤的中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

159、,全靠您拯救了我。不但我本人蒙受您的教诲,就是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激您的恩德。”乙有人送鱼给郑国的宰相,他不接受。有人问:“你平时爱好吃鱼,为什么不接受赠送的鱼呢?”郑国的宰相回答说:“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十七、1.(1)都,全买同“悦”,高兴满一年(2)A2.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3.(1)孟尝君对他回来得这么快感到奇怪,(立即)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去见他。(2)人们树立志向,反而不如四川边远地区的和尚吗?4.选文中加点的“义”指民心,侧重于治国理念方面,如老百姓的拥戴、信任

160、等;链接材料中加点的“义”指道义,侧重于人的行为准则方面,如羞恶之心等。参考译文冯谖为孟尝君赶着车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老百姓都来核对借契。借契全核对过了,(冯谖)站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款赐给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们欢呼万岁。冯谖一直不停地赶车回到齐国(都城),大清早就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对他回来得这么快感到奇怪,(立即)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去见他,说:“借款收齐了吗?怎么回来得这么快呀?”答道:“收完了。”问:“用它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您说看我家所缺少的,我私自考虑,您宫里堆积着珍宝,猎狗和骏马充满了牲口圈,美女站满了堂下,您家所缺少的只是义罢了。我私自用债款

161、给您买了义。”孟尝君问:“买义是怎么回事?”答道:“现在您有个小小的薛,不把那里的人民看作自己的子女,抚育爱护他们,反而趁机用商人的手段在他们身上谋取私利。我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款送给了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给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不高兴,说:“好吧,先生算了吧!”过了一年,齐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用先王的臣子做我的臣子。”孟尝君便到他的封地薛邑去。离那里还有一百里路,老百姓就扶老携幼,在路上迎接他。孟尝君回头看着冯谖说:“先生给我买的义,今天才算见到了。”十八、1.(1)像一样去做(2)赠送(3)答应(4)更加、越发2.A3.(1)看到溪岸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162、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2)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3)燕军非常惊惧,失败逃走。4.散布谣言,防止齐人出现叛逃;制造激烈仇恨,凝聚军心;金钱诱惑,诱敌松懈;巧布迷阵,令敌军害怕,失去抵抗能力。参考译文(田单)于是扬言说:“我只害怕燕军将所俘虏的齐国士兵割掉鼻子,并把他们放在燕军前面的行列,来同齐军作战,即墨(会因此而)被攻下了。”燕人听到了这个说法,按照田单散布的话去做。城中的人看见齐国那些投降燕军的人都被割掉鼻子,都很愤怒,坚守城邑,只怕被活捉。田单又施用反间计说:“我害怕燕军挖掘我们城外的坟墓,侮辱我们的祖先,当会为此感到痛心。”燕军挖掘全部的坟墓,焚烧死尸。即墨人从

163、城上望见,都流泪哭泣,都想出战,怒气自然比原来大了十倍。田单又收集百姓的黄金千镒,命令即墨的富豪赠给燕国将领,说:“即墨马上投降,希望不要掳掠我同族家人。”燕国将领非常高兴,答应了他。燕军由此而更加松懈。田单于是在城内收集到一千多头牛,叫人做了深红色绸衣给牛穿上,上面画着五颜六色的龙形花纹,把锋利的尖刀绑在牛角上,把淋了油脂的芦苇扎在牛尾上,再将芦苇梢点燃。在城墙上挖数十个洞,夜晚放开牛,五千多名壮士跟随在牛的后面。牛尾灼热,愤怒地冲向燕军,燕军非常惊异。牛尾上有火把,明亮耀眼,燕军看见狂奔的火牛全身都是龙纹,被它冲撞的不是死就是伤。五千人衔着枚趁机攻击燕军,而城中人擂鼓呐喊追击燕军,老弱都击

164、打家中各种铜制器具制造声响,声音震天动地。燕军非常惊惧,失败逃走。十九、1.(1)不时(2)从前(3)已经(4)确实,实在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释义。解释文言文词语,一定不能脱离语境,文言实词的释义一般情况下较固定,义项不会很多,可以联系上下文,选择具体的释义,给出合理的解释。第(1)题中的“时”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时时而间进”的意思相同,是“不时”的意思;第(2)题中,“昔”字联系句意,可知是“从前”的意思;第(3)题中的“既”与桃花源记中的“既出”相同,可译为“已经”;第(4)题中的“诚”与出师表中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相同,可译为“确实、实在”。2.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

165、增城楼为岳阳楼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断句前要先理解句意,然后再根据句意划分层次。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现在的岳阳楼。句子有三个层次,介绍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因此根据句意,可将句子断为: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3.(1)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2)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所作为而发的感慨。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重点文言语句时,要注意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其中重点字词以及常

166、见句式的翻译是关键。第(1)句要注意重点字词“泫然”(伤心流泪)“自已”(自己控制自己);第(2)句要注意重点字词“盖”(大概)的意思。4.这个句子通过视觉写景。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风和日丽的天气湖面的平静以及水面的开阔,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惬意、畅快。(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意思是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小船比作蝇头小字,表现了湖面的开阔,同时用“白练”形容“湖面”,说明湖面平静。句子从视觉的角度表现了洞庭湖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下的美,借此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恬静、畅快。5.通过写滕子

167、京的典故,来对照自己当时的人生经历,表现自己个人生活、政治遭遇处处不得志的人生感慨。(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选文第二段写了滕子京的典故,同时后文又写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两相对比,作者认为滕子京不应该哭,因为他已经在中央朝廷展示了自己的才华,用不了多久,就该有政绩可报了;而自己已经四十多岁了,头发都白了,还没有为保卫国家作出什么贡献;遭逢兄长病故,加上飘零异乡,面对“寒雁一影”这样的遭遇,便觉得更加的凄惨、悲凉。所以作者是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对身世环境以及身世之悲的感慨。6.没有。因为作者由景生情,看到景物联想到了自己的身世,思想感情随之受到了外界自然景物和自身得失的影响;而古仁

168、人真正做到了感情不受外界影响,有开阔的胸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解析本题考查拓展迁移能力。范仲淹提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的是古仁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而从文中“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等句子可以看出作者面对外界自然环境和自身得失时表现出了多愁善感的情感,这与古仁人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他没有达到古仁人的境界。参考译文我们游览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熨烫过一样平坦。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如蝇头小字写在白色溪水的绢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汩汩有声。很多船只排阵而来,很是快捷。

169、傍晚如炮车般的黑云升腾,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抑了。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现在的岳阳楼。等到完工,宴请宾客同僚庆祝落成。滕子京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作为而发的感慨。定州一役,滕子京增高城墙招募士卒,告慰死者犒劳生者,边疆得以安宁。但后来执掌法律的官员却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书弹劾,朝廷如此用人,怎么能不心生感慨呢。但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

170、,从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年轻时就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贬官)不久政绩卓著至极,有什么值得哭的呢?而我,被诗文写作束缚,一下子就是四十多年,没有得到国家任何任用,黑色的鬓发已经白了,往日的壮志已经心灰意冷,近来又遭遇兄弟病故,我像冬日的大雁孤身一人,飘零天涯,这才真的值得哭啊,值得大哭一场啊!二十、1.B解析A选项中“安”分别为“安稳舒适”和“怎么”的意思;B选项中的“狱”的意思都是“案件”;C选项中的“居”分别是“住所”和“居住”的意思;D选项中的“焉”分别是“兼词,于之”和“哪里”的意思。故选B。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解析语句“苟有可

171、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的意思是: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快乐,不必一定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据此,正确的句读是: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3.不同意,我认为是因为密州民风淳朴,让被贬的苏轼感受到精神的宁静。平时他只需修整花圃,打扫庭院,日日修身养性,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所以能面腴体丰、白发转黑。解析依据文章中的“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可知,苏轼“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的原因应该是:密州民风淳朴,让被贬的苏轼感受到精神的宁静。平时他只需修整花圃,打扫庭院,日日修身养性,保持

172、积极乐观的态度。所以,小文同学的理解是错误的。据此作答。4.示例:苏轼登台后发现,那些历史名人,君子也好,隐士也罢,功成名就者也好,都敌不过时间,最终在历史的长河里烟消云散。对于个人的遭遇,他也就风淡云清,真正做到超然物外,享受到当下的快乐。解析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文章叙写作者登临超然台四望,触目感怀,见景生情,浮想联翩,所表现的感情十分复杂。时而怀念超然于物外的隐君子,时而仰慕功臣建树的业绩,时而为不得善终的良将鸣不平。这正表现了作者想超然于物外,而实际上又很难完全超然处之的矛盾心情:有怀念,有羡慕,也有不平。结合“乐哉!游乎!”既表达了作者享受当下的游乐,又暗含

173、着对历史的感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快乐,不必一定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安逸,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雕梁画栋的华美住宅,而住在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

174、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庐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

175、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边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二十一、1.(1)都是(2)尽头(3)翻越(4)总计,总共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释义。解释文言文词语,一定不能脱离语境,文言实词的释义一般情况下较固定,义项不会很多,可以联系上下文,选择具体的释义,给出合理的解释。第(1)题中的“皆”与醉翁亭记中“环滁皆山也”的“皆”意思相同,是“都是”的意思;第(2)题中,“穷”与醉翁亭记中“而乐亦无穷也”的“穷”意思相同,是“穷尽,尽头”的意思;第(3)题中的“越”联系句意,可译为“翻越”;第(4)题中的“凡”联系句意,可译为“总计,总共”。2.余在对阙/日暮不及复登/

176、然胜已一日尽矣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联系上下文内容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已经站在对阙之上,天黑了来不及再爬上琼台。然而,优美的景致已被我一眼全饱览尽了。根据句意,可将句子划分为:余在对阙/日暮不及复登/然胜已一日尽矣。3.(1)顺着深潭边前行,潭中的水清澈、碧蓝,飞溅的山泉水从上注入潭中,叫作鸣玉涧。(2)涧水穷尽处,路也就消失了。一条瀑布从山坳间倾泻而下,水势非常浩大奔放。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同时要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第(1)句要注意重点词“循”(顺着)的意思;第(2)句要注意重点词“纵横”(浩大奔

177、放)的意思。4.神秘而险峻:在无人知晓的山巅处,周围布满翠绿树木,万丈岩壁十分陡峭。视野开阔、景致优美:站在山巅向下俯视那陡峭如削而环转的山岩,完全就像桃源洞的景致。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文章在介绍“琼台”“双阙”时,先说它们无人知晓。然后访知在山巅。最终作者发现双阙是山峰之顶中间被断隔分开处,琼台则是夹在双阙正中间的环形石台,琼台的三面都是绝壁,后转就与双阙相连接。这说明二者所处位置隐秘,而且地势险要;而从“一如桃源”“然胜已一日尽矣”可以看出这里的景致非常优美,并且视野开阔。5.小石潭记一文在突出潭水的“清澈”时是通过描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来突出水

178、的清澈的,属于侧面描写。选文则用“潭水澄碧”一句直接交代了潭水澄清碧绿的特点,属于直接描写。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阅读的能力。小石潭记一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看似对游鱼的描写,实则是通过游鱼的活动表现潭水的清澈。本文则比较直接,通过“潭水澄碧”一句直接交代了潭水“清澈”的特点。参考译文初七日,从坪头潭开始,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中行走三十多里路,渡过溪水进入五台山。又前行四五里,山口渐渐狭窄,有一处房舍,叫桃花坞。顺着深潭边前行,潭中的水清澈、碧绿,飞溅的山泉水从上注入潭中,叫作鸣玉涧。涧水顺着山流转,人则顺着涧水走。

179、涧两旁的山都是裸露的岩石,攒簇的山峦到处夹杂着翠绿的树木,凡是眼睛看到的都是可观赏的景致,景致的优美大体上都在寒岩、明岩这两岩之间。涧水穷尽处,路也就消失了。一条瀑布从山坳间倾泻而下,态势非常奔放。饭后,从桃花坞出来,顺着山洼向东南方走,翻越两座山岭,去寻觅所说的“琼台”“双阙”两处胜景,竟然没有人知道。走出数里路,才访知在山顶上。与云峰和尚顺山路攀缘而上,才到达山巅。向下俯视那陡峭如削而环转的山岩,完全就像桃源洞的景致,而布满翠绿树木的万丈岩壁则超过了桃源洞的险峻。山峰之顶中间被断隔分开,就是所谓的双阙;夹在双阙正中间的环形石台,就是琼台。琼台的三面都是绝壁,后面与双阙相连接。我已经站在对阙

180、之上,天黑了来不及再爬上琼台。然而,优美的景致已被我一眼全饱览尽了。于是下山,从赤城的后面返回国清寺,总计旅程三十里。二十二、1.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2.(1)A(2)A(3)B3.(1)夏天的山是鲜美的翠绿(2)秋天的山是明净的如同美人的面妆(3)画画的视角借用雾气的不同特点来描绘四季山峦景色(或不同季节的山水画给人带来的画意与美感应四时而不同)4.郭熙技法之一是“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创作效果能达到四季的云气之态就活灵活现了;技法之二是“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创作效果能勾勒四季的烟雾之景色就纯正了。可见,在艺术上,郭熙与李可染类似,都让科学规律服

181、从于艺术规律,推崇云雾和山水画的意境与大致意趣,追求景与情(境)的统一,让山水画的意境具有独创之美。参考译文自然山水中的岩石,通过远望去摄取它的走势,通过近看去摄取它的形质。自然山水的云彩烟气,四季不同:春天融洽和乐,夏天茂盛浓郁,秋天疏远淡薄,冬天阴沉昏暗。画时如果能抓住它的气象,而不斤斤计较于雕琢刻画形状,那么云彩烟气的形态状貌就会活起来。自然山水的烟雾岚气,四季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时如果能抓住它的整体意趣,而不执着于刻画形迹,那么烟雾岚气的景象就会正而不偏。自然山水中的风雨,在远处观望可以把握,如果从近处把玩就不能探究它错综复杂、起始止

182、息的形势。自然山水的阴晴,远望可以穷尽,而从拘狭切近处就不能看见它明媚晦暗、隐藏显露的迹象。(画家)自身亲临山水多角度观照,那么自然山水的意境与风格就显露出来了。二十三、1.(1)像狗的牙齿一样(2)(3)断绝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题干提示,分析词语的意思。2.C解析A项的“其”解释为:代词/难道。B项的“乃”解释为:于是/竟然。C项的“而”都解释为:表递进关系。D项的“为”解释为:是/作为。3.行十余步/上下有水声潺然/若急鸣玉而趋者/非丝竹也解析本句意思为:走了十多步,上下有潺潺的水声,好像人快步向前走时佩玉撞击发出的急促声响,不是乐器奏出的声音。可断为:行

183、十余步/上下有水声潺然/若急鸣玉而趋者/非丝竹也。4.(1)B(2)A解析结合句子意思“岩石奇形怪状,有的岩石颜色青绿,重叠耸立,从地面拔起。有的岩石互相依托,纹理连接,高高地覆盖在上空;有的岩石鸟羽般层叠缀连,放置排列在一旁”分析:(1)填“起”。(2)填“列”。5.“尘外之乐”既指作者游历玉山小岩,欣赏奇石异水等自然美景的乐趣,也指作者在自然的山水中脱去尘俗之气,内心获得了恬静与淡泊,有了更高品格追求的精神上的愉悦。解析结合“而听之者,心平气舒,乎韶濩之奏,有忘形绝累之趣。益知轩冕而荣者为其外,恬静而居者为其内”分析得出:作者游历玉山小岩,欣赏奇石异水等自然美景的乐趣,在自然的山水中脱去尘

184、俗之气,内心获得了恬静与淡泊,有了更高品格追求的精神上的愉悦。参考译文景祐二年,我父亲接受诏令担任玉山县令,我侍奉父亲同来玉山,到这儿来还未满一年,平时很少有事,想着通过远游山水来获得世外乐趣,发现了这座小山。它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它距离寺庙西南角四十来步,过小桥西北到达山下,一个洞口像门一样高高隆起,入口很狭窄,像走不通的样子;进入洞中,开阔空旷,越来越宽广。道路盘旋曲折,十分险峭,并且没有光亮,道路高低起伏,人顺着它爬上爬下,特别艰难。于是命仆人举着火烛,驱除昏暗不明,我们簇拥着一块进入。岩石奇形怪状,有的岩石颜色青绿,重叠耸立,从地面拔起。有的岩石互相依托,纹理连接,高高地覆盖在上空;有

185、的岩石鸟羽般层叠缀连,放置排列在一旁;有的岩石像陡峭的山崖,像聚拢的刀锋,环绕斜靠在一角。众石高耸,瑰丽宏伟,千奇百怪,与玉石相差很大。探索那洞窟,岩石像犬牙一样交错屹立;探索那洞窟,岩石像犬牙一样交错屹立;观察它们的形状,好像美玉般并排直立。岩石纹理细密,如同看白云,有的像仰卧的树枝,有的像成对的树叶,变错旋转,纵横排列在空旷的地方。走了十多步,上下有潺潺的水声,好像人快步向前走时佩玉撞击发出的急促声响,不是乐器奏出的声音。可是听到这种声音的人,心平气和,像听到韶濩之曲一样,产生忘却形体存在、断绝世俗牵累的乐趣,越发懂得高官显位带来的荣耀是身外之物,恬静淡泊的生活是内心的需要。二十四、1.C

186、解析“形骸”是一个名词,不能断开,“形骸既适”和“观听无邪”对应,“则神不烦”和“则道以明”对应,这样断句就清楚了。2.B解析文中“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这里“寻”是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3.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解析先要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希望归隐山林,喜欢大自然,表达作用是点明全文主旨。然后结合对本文的阅读,找出文中体现情感和主旨的语句抄写下来即可。4.D解析A项,更/益处;B项,居住/经过;C项,北面/太阳;D项,两个“鄙”都是形容词,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参考译文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

187、郁葱葱,高高的土山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依傍着水边在杂花修竹掩映中得到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五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祐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来回回地走,最后用四万钱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我常常划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

188、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二十五、1.(1)相比,竞争(2)这(3)本来(4)担心解析注意古今异义词,敌:相比,竞争。固:本来。2.B解析A项,因为;B项,与例句都是介词,用;C项,凭借;D项,以为。3.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解析根据句意:现在我老了,用俸禄买书。宫廷中收藏的所有图书,我差不多收藏了十分之六七。停顿划分为: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4.对书的爱好与对其他的爱好没什么区别,为什么独独用爱好书来

189、命名呢?解析重点词语:何以:以何,为什么。名:命名。5.其他的爱好其趣味都有所限制,只有读书的乐趣不受限制,无穷无尽。其他的爱好是依从别人,只有爱书是依从自己。解析爱好书的理由,作者谈了两点,一是众好皆有消长之时,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唯爱好书不受限制,没有止境。二是众好与他人无异,其乐趣为人人所共有,唯爱好书属个人独特之精神体验,他人无法替代。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解析此文谈到读书,无论是少壮、老病、饥寒、风雨,不受限制,爱好没有止境。

190、表达出作者对书的渴求。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无书可读,就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求师之难:“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吃的穿的之艰苦:“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参考译文所好轩,是我藏书的书房。我的爱好很多,为什么要独独把自己对书的爱好称为“所好”呢?那是因为和其他的爱好相比,我对书的爱好更强烈一些。为什么我对书籍的爱好超于所有嗜好之上呢?我喜欢美食,喜欢修建房屋,喜欢游玩,喜欢结交好友,喜欢花竹泉石,喜欢古玩古董、名人字画,当然还有书。对书的爱好

191、与对其他的爱好没什么区别,为什么独独用爱好书来命名呢?那是因为:肚子没饱才能好美食,交朋友必须找志同道合的,出去游玩最好在清明节前后,对宫室花石古玩的爱好也就是在刚购买的时候,没过多久就不新鲜了。而书这种东西,无论是少壮、老病、饥寒、风雨,不受限制,这种爱好没有止境,因此对书的爱好更强烈些。即使是这样,拒绝其他的爱好而加倍爱好书,就像是谢绝了关系密切而行为不庄重的朋友,去寻找严厉的老师一样,爱好得有点假。结束了其他的嗜好而加倍爱好书,就像是宾客在席间散去而老朋友留了下来,爱好的有些偏狭。从前曾晳特别爱吃羊枣,不是不爱吃烤肉,但是说到爱吃烤肉,曾晳却不接受,为什么呢?(是因为)依从了大家共同的爱

192、好。我其他的爱好与他人无异,只有爱书是自己的独特体验。所以把我的“所好”归于书也就是本来应该的了。我小时候就喜欢书,可惜那时苦于无法得到。现在我老了,用俸禄买书。宫廷中收藏的所有图书,我差不多收藏了十分之六七。以前担心得不到书,现在我又怕丢了书。只是怕丢失这一点,以“所好”命名我的书屋也自然是应该的了。二十六、1.(1)本来(2)像(3)全、都(4)通晓、理解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需要在学习文言文时,积累记忆文言词语的含义,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具体的含义。固:本来。若:像。尽:全、都。通:通晓、理解。2.(1)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呢?(2)你们这

193、些人对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自我反省(自省)。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必须翻译准确。第一句重点词“安”,怎么“益”,好处;第二句重点词“于”,对于,“猛省”,猛然省悟。3.幼年时期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不如幼年时好。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从原文中找到关于题干问题的区间,在第一段的开头部分,找出表述理由的语句“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

194、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可知,原因是“壮年所读,不能持久”“(幼年)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幼年时记忆力强,印象深刻。4.读书务求成诵。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能够做到运用自如。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联系上下句,理解该句的意思。通过上一句“古人之书,安可尽读”可知作者认为不必也不可能读遍天下文章,不在贪多。通过“但读得一篇,必求”可知,作者主张对于好文章要精读,熟读成诵,理解内涵,学以致用。参考译文人们凡是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的书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书相差很远。幼年时知识未经开导,性格天真纯洁,所读的书即

195、使很久不温习,偶尔提起时,也可以背诵数行。如果是壮年时读的书,过一个多月就忘记了,这样一定不能长久。所以六经、秦汉的古文,词语古拙深奥,一定要在幼年时读。壮年后,即使花费数倍的精力,最终就如影子和回声一样,不能持久。从八岁到二十岁之间,时间不多,怎么可以荒芜废弃,或读无关紧要的书呢?这时候,科举应试之文固然不可以不读,(但)也必须选择那些典雅纯正、内涵丰富且文字优美、历经二三十年没有错误的书籍阅读。像那些朝花夕落的、经不起推敲的、内容浅陋无知的、荒谬邪僻的、取悦于一时的文章,怎么可以在珠玉难以交换的岁月里读这样没有好处的文章呢?怎如诵读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以及几篇两汉丰美有文采的文章,作为终身受

196、用的珍宝呢?我希望你们将过去已经读过的书,看作珍宝一般,(读过后)一个月内,必须加以温习。古人的书,怎么可以全部读完呢?但每读得一篇文章,一定要可以背诵下来,然后思考明白其内在的意义,能够使之在自己的手中运用自如,这样,人的才气就能自然地散播出来。如果曾经读过的书,读完后完全不能举出其中的词句,那是“画饼充饥”;能举出其中的词句而不能运用,那是“食物不化”。二者与腹中空虚没什么不同。你们对于这种做法,应当立刻深深地反省。二十七、1.申/父母之戒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语句并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这是一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动词非主谓句,“申”是这一动宾短语的动词(谓语)部分,应该在其后断开(在动词谓语和宾

197、语之间断开)。2.(1)使增长(2)离开(3)以为乐(4)全,都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要结合语境解释词义。(1)中的“广”是个使动词,要结合后面的宾语“才”来释义;(2)中的“去”是个古今异义词,解释的时候要注意与今义区别;(3)中加点的“乐”是个意动词,和句中的第二个名词“乐”(快乐)意思不同,注意区别;(4)中的“毕”是“至”的状语,是个副词,不要误解为动词(完结,完成等)。3.(1)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2)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需要勤学苦练。(3)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翻

198、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如下重点词要准确译出:第(1)句中,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以:来。第(2)句中,夫:句首发语词,可不译。才:才干。第(3)句中,常:常常,时常。为:替。是以:以,因为;是,此。效:效法,效仿。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学习中积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点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及

199、对做人与学习的意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答题时须从甲文中找出与“静”有关的句子,来分析“静”对于做人与学习的意义。甲文中,与“静”有关的语句有:“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等,还有从反面说“静”的,如“险躁则不能治性”。再根据这些句子的句意及其与做人、学习的关系上来分析。5.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躁”对比,鲜明突出地论证了“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性。又运用“比喻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需要珍惜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于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乙文运用举例论

200、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厚谦虚、节约不失威严与杜季良的豪侠仗义、与人同忧乐。将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为纨绔作对比,具体直观、权威有力、鲜明突出地论证了做人要厚道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表达了马援对兄子的谆谆教诲。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说理技巧的分析。因为甲乙两则选文都是说理的文章(议论文),所以,其说理技巧就可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甲文中对“静”与“躁”的论述,是对比论证;用“枯枝落叶”来比喻“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并说理,是比喻论证。乙文举了龙伯高的事例来说理,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又分别将龙伯高和杜季良作为正、反两面的事例来说理,运用的是对比论证。参考译文乙我

201、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

202、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鸭子。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成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守初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二十八、1.A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玉树,曲名,即南朝陈后主所作之玉树后庭花,它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在学习泊秦淮中有所接触,联系所学,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本诗借此表达对昏君误国的感叹。2.古往今来游赏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

203、而真正用心欣赏的人很少。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中的“以”是“用”的意思。3.(1)用实心办实功(2)骚人赏作者只是怀古伤今,虽期待与先贤同行,却不过是一场美梦而已,醒来后只能为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悲叹。(如认为“大赏”,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1)由“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可读出王谢两公属“用实心办实功”的大赏。(2)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醒来后只能为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悲叹。由“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伤心长春草。其心耳,骚人赏”可得知这是骚人赏。参考译文赏心亭是瑰丽景观,是值得观赏的美丽地方。古往今来游赏的人

204、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欣赏的人很少。慨叹数千百年来的历史,感怀四十多位帝王的兴盛衰败,游客的心情悲伤不已,伤心就如离离的青草,这种心情是诗人赏景的感受啊。如果赏景的最高境界都是无形的。那么什么样的境界是最高的?没有人比得上王导谢安的欣赏境界。在新亭中宴饮宾客是一种赏景,劝勉大家“共同辅佐王室,恢复中原”是赏景的真正意义;纵情山野是一种赏景,“谢安在家墅下棋之际,指点谢玄淝水破敌”是赏景的真正意义。用真心实意办有实际功用的事,这两个人实在是赏景的最高境界呀。在政治清明时,为了当时的太平欣赏;当残缺的国土补全完固时,为了国家的昌盛而欣赏。这些就可称作最有成就的欣赏,实在高明啊!

205、亭子前面是张丽华的墓,一次欣赏要得到一个警示。二十九、1.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解析句意为:至于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于天机,不是一般绘画的所能企及了。停顿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2.(1)凭借(2)都(3)穿(4)去世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1)句意为:王维以诗名著称于开元、天宝年间。以:凭借。(2)句意为:都佩服他的精思。咸:都。(3)句意为:不穿华美的衣服。衣:穿。(4)句意为:扔下笔便去世了。绝:去世。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重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A项,“辋水周

206、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意思是以辋水周绕房舍,修建竹洲花坞,看不出“笃信佛教”;B项,“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意思是而创立画意经营图绘,就有所不足;“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意思是在京师时,每天给十几位僧人施斋饭;C项,“笔踪措思,参于造化”意思是笔迹措思,和造化相参;“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意思是焚香独坐,专心禅诵。D项,“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意思是王维看后说:“这是霓裳第三叠第一拍。”这是关于音乐的事;“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意思为大都是勉励朋友信佛修心。结合文意理解故选C。4.一个“候”字用白描的手法,传神地描绘了一位慈祥老人拄着拐杖迎候孙儿放牧归来的动人情景。宁静闲逸,情意浓

207、浓。诗人由此感受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也为自己归隐做了情感的铺垫。解析本题考查了炼字。答题模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候”是“等待”的意思。用一个“候”字,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一位老人迎候孙儿放牧归来的情景,另一方面借牧童归家为自己归隐做铺垫。5.全诗内容上紧扣一个“归”字,描绘了牛羊归圈、牧童归家、农夫归家等画面。结尾句“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羡慕和归隐之意。而王维传中王维“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208、”等文句写出了置家乡野,浮舟往来,弹琴作诗等事,传达出他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渴望和享受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参考译文王维以诗名著称于开元、天宝年间,兄弟在两都做官,凡是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恭迎他,宁王、薛王待他如同师友。王维尤其擅长五言诗。书画更是极其神妙,笔迹措思,和造化相参,而创立画意经营图绘,就有所不足,至于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于天机,不是一般绘画的所能企及了。有人得到奏乐图,不知道奏的是什么,王维看后说:“这是霓裳第三叠第一拍。”好事者召集乐工来演奏,一点也不差,都佩服他的精思。王维兄弟都信佛,

209、平时经常吃蔬菜,不吃荤腥,到晚年长久吃斋,不穿华美的衣服。得到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以辋水周绕房舍,修建竹洲花坞,和道友裴迪泛舟往来,弹琴赋诗,歌咏整天。曾汇集他在田园所作的诗,称为辋川集。在京师时每天给十几位僧人施斋饭,以玄谈为乐。斋中没有别的,只有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专心禅诵。妻子去世后不再娶,三十年独居一室,完全屏除尘世之累。乾元二年七月去世。临终之际,因为王缙在凤翔。忽然索笔作辞别王缙的书信,又给平生亲友作告别书几幅,大都是勉励朋友信佛修心的意思,扔下笔便去世了。三十、1.(1)面对(2)归依2.C3.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4.王安石认为,

210、欧阳修的文章神奇瑰丽,在黄溪夜泊的第二联中,就体现了这种特点,“万树”一联,诗人从大处落笔,描绘出峡川从黄昏到静夜的景象。在这幅画面上,众多的景物如高山、丛林、溪水和明月,把画面装饰得既壮美又幽深。欧阳修的文章“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在诗歌中,描绘出了峡川月夜的苍茫、辽阔、凄清之美;抒发了作者无辜被贬的深沉感慨,又有思乡怀归的惆怅之情。5.第一处的“呜呼”应当用低缓、沉重的语气朗读,表达出对欧阳修政路坎坷的同情。第二处的“呜呼”应当用沉痛、悲切的语气朗读,表达出对欧阳修逝世的痛心与惋惜。6.示例:合适,醉翁亭记中的欧阳修处于被贬滁州时期,但是他却能将这种困境消解于与民同乐的政治抱负中,与滁州的

211、山水同乐,与百姓同乐。甲文说欧阳修人生之路崎岖坎坷,处境艰难困苦,遭人排斥,使得他颠沛流离,但是,他仍然能够在这样的处境中一直秉承他的刚正果敢之气,到晚年都没有放弃,可见他的坚持。乙诗虽然体现出他被贬之后的惆怅忧愁,但是结尾一句“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在悲极之中,诗人笔锋一转,不再作那儿女情长的伤心之语,而是将悲情化为临风吟咏,似乎为今日能饱览楚地奇异谲诡的风光而自豪。于解嘲中放达,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旷达豪迈之气。参考译文先生生时,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述流传后世。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悲切的呢!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来辅佐学问的精粹深邃,因此充实在

212、文章里,表现于议论中,就能豪迈雄伟,精巧奇特。蕴藏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犹如江水的积蓄;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世上的学者,不问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一次次升官降职,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虽然举步维艰,颠沛流离,但终究没有埋没无闻,其原因在于是非自有公论。即使被压制了,但最后还会再起用,于是就名闻全国了。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一直到晚年也没有衰退。啊!事物兴盛衰废的规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伫立风中怀念,情感上不能忘却,就是因为从此再也见

213、不到先生了,我还能和谁在一起呢?三十一、1.C解析“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的意思是:客人徐得之马上就要启程到闽中去。“适”的意思是“到去、往”。2.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这种树不讨人喜欢,主人本来想过一阵砍去,也是因为我的缘故,没有被砍掉。据此可划分停顿为: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3.D解析A项,虽然/即使;B项,于是,就/竟然;C项,见面/日期;D项,都解释为“改变”。4.那时何氏正在竹林之间修筑大堂,已经开辟出一块空地,于是在竹荫下摆放酒席。解析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方:正。辟:开辟。5.来历繁茂解析诗歌前四句意思是“这偏僻的地方是

214、从哪里得到这株海棠的?莫非是好事者自西蜀移来?海棠不易从远处移栽,这一定是鸿鹄把种子衔来的。”推测了海棠花的来历。乙文“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则写到了海棠花繁茂的特点。6.憩于尚氏宅第;听崔成老弹雷氏琴;买木盆以清泉浸渍瓜果;入何氏园竹阴置酒;受赠美味的“油煎饵”;归途乞藂橘移植。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由文中“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

215、”“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概括回答即可。7.示例一:我认为作者的心境相同。“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诗中说明天酒醒后我还会独自前来,只怕雪落纷纷不忍见啊。呼应上文的“天涯流落俱可念”,有一种独自飘零天涯的孤独、怅惘之感。乙文中说“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客人尚且还想饮酒,为何自己突然间就兴尽径自回去了呢?可见作者内心还是怅惘,才突然没了兴致。因此,诗和文都是表现了作者被贬黄州的惆怅、怆然。示例二:我认为作者的心境不同。“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诗中说明天酒醒后我还会独自前来,只怕雪落纷纷不忍见啊。呼应上文的“天涯流落俱可念”,有一种独自飘零天涯的孤独

216、、怅惘之感。而乙文中写“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可见作者不仅十分熟悉当地风物,而且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极为融洽,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与乡土气息。作者乐在其中,洒脱自由。因此,诗和文表现的作者的心境是不同的。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心境的理解。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前半部分反复刻画海棠,极力形容海棠幽独、高雅、美丽、清淑的品格,后半部分写诗人访海棠,见花生感,抒发了“天涯沦落俱可念”的情怀。这里赞美海棠,悲叹海棠,实际上也就是寄托作者的情操,悲叹自身的遭遇。乙文中说“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客人尚且还想饮酒,为何

217、自己突然间就兴尽径自回去了呢?可见作者内心还是怅惘,才突然没了兴致。因此,诗和文都是表现了作者被贬黄州的惆怅、怆然。当然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心境。乙文多了一份“洒脱自由”。答案不唯一。参考译文乙黄州定惠院东边的小山上,有一株海棠,枝叶特别繁茂。每年花开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客人前去饮酒赏花,已经五次醉在这海棠树下了。今年又和参寥禅师以及其他几个好友去访赏,然而那个园子已经换了主人。主人虽然是个商贾,但因为我的原因,他也稍稍地培育治理了这个园子。园子里有很多年老的枳木,木性瘦瘠而坚韧,树的筋脉都显露在外面,好像老人的头颈。花白而形圆,好似很多颗大粒的珍珠,香气和颜色都很不平凡。这种树不讨人喜欢,主人本来

218、想过一阵砍去,也是因为我的缘故,没有被砍掉。喝过酒之后,我们去姓尚的人家休息。尚氏也是个平凡的人,但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好像江浙一带的人,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讨人喜欢。我醉躺在小板阁上,一会儿醒了,听见客人崔成老弹奏雷氏琴,琴声像悲鸣的风、微亮的月光,铮铮有声,得到的享受是人间所没有的。到了晚上,徒步来到城东,买了一个大木盆,心想可以注入清水,浸泡瓜和李子,于是沿着小沟,走进了姓何与姓韩人家的竹园。那时何氏在竹林之间修筑大堂,已经把地方都腾出来了,于是把酒放在竹荫下。有一个叫刘唐年的主簿,送给我们一种油炸的小吃,名字叫“甚酥”,味道很好。客人还要喝酒,而我忽然没了兴致,于是直接回家了。路上拜访

219、了姓何人家的小园子,跟他要了一丛橘子,移植到了雪堂的西边。客人徐得之马上就要启程到闽中去,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于是恳请我记下今天的事,作为以后的谈资。那个时候,参寥是唯一一个不喝酒的人,于是用枣汤代替了酒。三十二、1.(1)B(2)C(3)B解析本题(1)中的“孰”古义既可以是通假字,同“熟”,也可以翻译成“谁,哪一个”,今义为“成熟”,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B;(2)中的“就”既可翻译成“完成”,也可以翻译成“即使”和“靠近”,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C;(3)中的“若”既可翻译成“好像”,又可翻译成“如果”和“你”,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B。2.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

220、雪水,我平时吃喝沐浴都是从江里打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呢!解析注意“半”翻译成“大部分”;“皆”翻译成“都”;“何必”翻译成“为什么一定要”。3.A处,示例一:填感叹号,更切合语境,更能表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就地休息的惊喜,一种大悟似的“忽得解脱”之感跃然纸上。示例二:填问号,形成自我反问,更强烈肯定地体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就地休息的惊喜,一种大悟似的“忽得解脱”之感跃然纸上。B处,示例一:填句号,更能体现苏东坡经过一番彻底领悟后的宁静。唯有这种宁静才是苏东坡,才是豁达、闲适的苏东坡,才是看淡生死、看淡一切的苏东坡。示例二:填感叹号,因为“熟歇”是苏东坡对人生的一种幡然醒悟,是他对人生的深刻体察

221、。解析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文章内容,然后结合语境和情感的变化标出相应的标点符号。文中A处前面的一句表明心中有疑问,但从“良久,忽曰”中的“忽”可知有突然明白之意,故可用感叹号。若用问号,形成自我反问,也可体现“忽得解脱”的惊喜和轻松之感,故也可用问号。B处是结尾句,用句号,平淡结尾,体现的是苏轼大彻大悟后的平静;用感叹号,表达的是苏轼对人生的深刻体察,故用句号或者感叹号均可。4.示例一:选A。“白须”和“酒红”相对,通过颜色的变化,先描绘了自己容颜的衰老,“白须萧散满霜风”满带凄寒之气。末句借酒后脸上暂现红色一事,情绪转为轻快。色彩从霜白转入绚丽,传达出自己不以衰老为

222、意的自我解脱,表达苏轼对自己贬官且多病的境遇的超脱和旷达。示例二:选B。“误喜”写出了“小儿”把老父亲“酒红”的醉面误当成是体健的“朱颜”的欣喜;诗人自己“一笑”点破“小儿误喜”,对儿子之喜进行否定,回到对衰老的肯定。两词对照,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己病后饮酒的一种自嘲,表现出诗人的旷达和超脱。解析考查诗歌词语的作用及情感的表达。首先要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确题干中两个词语的关系,可从对比、衬托等方面来写;然后结合句子内容进行分析即可。A中“白”与“红”颜色的对比,表达苏轼对自己贬官且多病的境遇的超脱和旷达。B中两词对照,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己病后饮酒的一种自嘲,表现出诗人的旷达和超脱。5.写作临皋

223、闲题时,苏东坡被贬黄州,此次贬官是苏东坡人生的一大灾难。因“乌台诗案”差点丢了脑袋的苏东坡并没有沉浸在伤感之中,而是转而排遣痛苦。他在临皋亭下生活得自在舒适,“饮食沐浴”皆取自“峨眉雪水”,竟无归乡之心!这种感受就是苏东坡被贬他乡、不为困境所绊的“熟歇”。而寄情山水,做江山风月的主人,是一种旷达、超脱的人生至境,更是苏东坡的人生“熟歇”。解析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要了解诗文的主题和情感,了解作者的处境和情怀。乙文中的“熟歇”二字体现的是作者不畏人生的挫折,在寄情山水之中依旧悠闲自得的豁达情怀;甲文中从“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中可知

224、作者称自己是“闲者”,说明他内心的豁达,这与乙文的“熟歇”相对应,据此作答即可。参考译文甲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沐浴都是从江里打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乙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到这一点,即使在

225、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丙我这个多病的老翁在寂寥中打发时光;白须稀疏,面对着冷漠的秋风。小儿搞错了,庆贺我脸色红润健康;我不禁宛然一笑,这是喝了点酒,脸才有些红。三十三、1.AE解析A项,或,有人;B项,通,通晓顺利;C项,举,中举选拔;D项,疾,病快;E项,临,靠近。2.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3.(1)因此皇帝赞许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徵一样。”(2)皇上驾崩时也还是

226、只相信寇准与李迪是可以托付的人,寇准被重视到这个地步。解析重点翻译:由是,因此;嘉,嘉奖、赞许;犹,犹如、好像;崩,驾崩;惟,只;如此,像这样。4.夕阳西下,江面上水波渺茫,远望好似烟雾笼罩,连绵不断,恍若远隔千里。东风乍起,送来缕缕白的清香。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渺茫烟波,一望千里;东风吹拂,散布着白的香气。结合诗句意思,发挥合理的想象,描写画面即可。5.最后一句“愁情不断如春水”,运用比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含蓄地写出诗人面对一江春水,心中陡然

227、涌起绵绵愁情,仿佛眼前的一江春水,无了无休。与李煜虞美人词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异曲同工。解析乙诗中“愁情不断如春水”的意思是心中的愁情绵绵不绝,与春水相似。这句诗凭借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含蓄地倾吐出愁情的绵延不绝,与李煜虞美人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6.寇准诚实守信,为人方正,敢于直谏,性格刚毅。而他的诗歌情韵悠长,蕴藉空灵,感情优柔绵长。解析苏轼语“文如其人”,寇准“全与此诗意不相类”,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观点,可是又各有道理。寇准的诗歌情韵悠长,蕴藉空灵;而其做人诚实守信、为人方正,敢于直谏,性格刚毅。确实是“全与此诗意不

228、相类”。参考译文甲寇准年轻时才华出众,精通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九岁时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长廊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经常不被录取。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后来(寇准)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项,他的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因此皇帝奖赏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徵一样。”天禧三年,真宗得了风疾,刘太后在内宫干预朝政,把寇准贬为道州司马。真宗当初不知道这事,有一天,问身边的人:“我好久没有见到寇准,为什么?”左右

229、没有人敢回答。真宗驾崩时也还是只相信寇准与李迪是可托付之人,寇准被重视到这个地步。乙渺茫烟波,一望千里;东风吹拂,散布着白的香气。夕阳西下,我站在水边瞭望,心中的愁情绵绵不绝,与春水相似。丙读寇准的江南春,欣赏诗中的大意,疑他是个优柔寡断的人;等到他穿着朝服端坐朝廷,决断澶渊之盟,他气魄坚定,奋勇成仁的勇气,和这首诗的诗意完全不同。大概对人难以了解也像这样吧!三十四、1.D2.喝,是“喝问(呼喝)”之意,本句生动描写了诗人手持长剑伫立秋风中的情景,语气强烈,抒发自己生不逢时、世人不识英才的感慨悲愤之情。3.C4.(1)A(2)B5.追昔四隤之下/风烟将暮/大咤雷奋6.刘邦屡次败逃却没有灭亡,项

230、羽失败一次就永远倒下。(意对即可)7.施行宽厚仁爱的政治策略(柔仁);不仅仅依靠武力,更要充分利用智谋(智虑);面对失败,能够具备忍辱负重,从头再来的勇气。(答对三点即可)参考译文唉!楚歌已经汇合成一片,汉军的包围圈也已布设。(军帐里)歌声已经终了,显得特别悲伤,酒杯斟满美酒却无心饮用。当项羽事业兴盛的时候,天下诸侯由他管辖支配;等到他衰落了,军帐里的美人竟然无处托身。刘邦屡次败逃却没有灭亡,项羽失败一次就永远倒下。难道不单是因为武力(不如),更是因为智谋(不到)吗?追忆过去项羽在四隤山下(的时候),天色将晚,雷声轰鸣,项羽的重瞳炯炯闪光,叱喝汉军就像在猎捕狐兔。他谢绝了亭长(的好意),依旧赴死,因愧对江东父老而没有渡江;自刎而死之后,刘邦的那些将领们仍然害怕他;虽然他没有成就霸业,但自古以来也仍是独一无二的了。我环视(项王亭)周围的古迹,像原先那样悠久古老。我倾听着刮过乔木的悲凉风声,以及秋露滴落的声音。于是,在这座亭子里献上我的悼词,希望他的在天之灵能听到。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