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时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1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 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来源:K2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隶属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中书门下3贞观元年,唐太宗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
2、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据此我们能够推断出 ( )唐太宗注重利用集体智慧提高决策效果 门下省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减少决策失误 唐太宗在执政过程中也注重民生唐太宗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机制来维护自己的专制A B C D4元朝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这主要表现在 地方设最高行政机构行中书省 地方最高长官由朝廷任命 行省下辖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 )A B C D 来源:K5秦朝和元朝在地方分别推行郡县制和行省制,对两者理解正确的是 ( ) A都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B都推动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建立完善C都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存在的社会因素
3、D都促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出现来源:高考资源网6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材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1
4、)材料一中 “国” 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有何危害?这一问题是怎样最终解决的?(2)材料二表明元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3)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始皇帝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1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
5、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来源:K朱子语类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政治制度的哪些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如果唐太宗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建筑工程,那这一工程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怎样?据此分析唐朝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3)材料一、二在本质上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第3课时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1C 2A 3D 4C 5A 6B来源:ks5u二7(1)国是指诸侯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汉景帝到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诸侯王被解除军政大权,只能衣食租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推行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
6、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3)中央集权逐步加强。8(1)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帝独裁,皇权与相权产生矛盾。(2)包括了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兴建此项工程的报告,门下省审议此报告,如可行,则交尚书省,尚书省将兴建计划交工部具体实施。特点: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也提高了行政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重视集体决策,体现了皇权专制下在某些特定时期的民主性因素。(3)同: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独尊,君权与相权产生矛盾。异:秦朝丞相位高权重,君权与相权矛盾尖锐,唐朝相权有所削弱,君权与相权矛盾相对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