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2013级高二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对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2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此规定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
2、利益 B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321世纪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段材料说的是A农田水利法B募役法 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4观察下图,俄国1861年改革后,图中阴影斜线所示部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C沙皇政府国有制 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5. 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
3、这一状况的措施有均田制迁都洛阳整顿吏治改穿汉服A、B、 C、D、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比较出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7.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里写到:“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宗教改革:A、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 B、宗教信仰在欧洲出现了全面危机C、在社会层面上产
4、生了广泛的影响 D、为启蒙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8、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认为:马丁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一个摧毁者,而加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下列主张最能体现加尔文“更多是一个建设者”的是A、“信徒皆为祭司” B、“信仰即可得救” C、简化宗教仪式 D、建立神权共和国9、 拿破仑殖民统治措施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起到的相同作用是 A抵御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B维护了埃及的民族独立C推动了埃及社会的变革和近代化D使埃及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10、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
5、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 克里米亚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11、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农民“抱怨”的理由不包括 A所付赎金高于当时地价B分得的土地面积比改革前少C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D缺少成为自由劳动力的机会 12、有人说,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其中“外部因素”指A中下级武士破产B西南大名强大 C民族危机加
6、剧D倒幕运动胜利13、马克思说:“是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的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时期的人为手段”。这里的“人为手段”指的是A明治政府的“废番置县”措施 B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措施 C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措施 D明治政府的“近代天皇”制度14、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 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15、19世纪60年代,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共同
7、点是A废除了部分阶级的封建身份 B其主要内容都围绕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C通过改革赢得了民族独立 D政权的更替是其改革的共同前提16、托马斯阿奎那和英王詹姆士一世学说的相似点在于A把国王称作神,并与上帝相提并论B强调王权高于教权C提出君权不受制约的“君权无限”论 D用神学为君权辩护 17、英国著名学者布洛克说:“提出问题,要求进行试验,不接受过去一贯所作所为或所说所想的东西,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的核心是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自由主义 D专制主义18、“没有一个人富得能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这表明卢梭A反对财产的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财产所有制 C主张
8、维护小农经济 D反对贫富悬殊但不反对私有制A、 B、 C、 D、19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国、强国,比如统一六国的大秦帝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民主强国 D制度创新20读图,图中内容是著名学者虞和平对某一事件的评价。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21、有人认为“阿里是中国秦始皇的埃及版本”。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实现了国家统一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统治残暴 遏制外来侵略ABCD22清
9、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A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B赞赏,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23孝文帝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
10、祸”乃废为庶人。在此反映北魏孝文帝()A入主中原的愿望 B实行汉化政策C改革的坚强决心 D废除宗法制的决心24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由此可见他()A主张儒佛合一 B抨击当朝统治 C抨击科举制度 D注重经义策论25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
11、基础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26 1774年,日本著名医者杉田玄白翻译了荷兰人JKulmus所著的解体新书。这是日本第一部译自外文的人体解剖学书籍。以解体新书的出版为契机,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核心的群体。这说明A日本近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紧密结合 B日本闭关锁国未能阻挡西方文明传入C日本“脱亚入欧”采用荷兰模式 D近代医学体系在日本开始形成 27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
12、,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28、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觐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ABCD29、卡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
13、、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B卡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30、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31、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日本
14、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32、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33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34列
15、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35、明清之际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进步思想家,大力抨击君主专制。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满汉民族矛盾成为了主要矛盾 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C商品经济日益活跃的社会现实 D资产阶级发展民主的要求36、“一个环绕康、梁精英集团与以张之洞为首的官绅集团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思想对峙。这、个对峙是攸关传统政治秩序
16、的义理基础的论争,也是中国现代意识形态斗争的序幕。”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的深入导致派别之争B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是新、旧政治思想的对立与碰撞D斗争推动了民主思想的发展37、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宣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 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38.建立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下列哲学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A
17、.社会契约论建立法制社会B.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C.“政治的目的是自由”D.生存权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权利39.你认为专制主义和民主思想两个体系最初的理论分歧是()A.国家是上帝的产物,还是人们契约的产物B.是继续封建割据,还是实现统一C.是否保障人的生命和安全D.是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40.英国思想家洛克认为,上帝创造了大自然供人享有,但是谁运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去采摘大自然的果实,谁才有权享有。财产权是上帝赋予的基本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种财产权的观念在当时主要是()A.适应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剥削的需要B.适应了封建主阶级积累财富的需要C.适应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18、拓展海外贸易的需要D.适应了广大平民反封建压迫的需要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41(20分)材料1: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解负令”。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梭伦还对公民的财产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等,并按照财产等级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这些新的法令还包括:设立四百人会议;禁止买卖婚姻,保障妇女孤儿的利益;修改死刑法;其他鼓励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措施。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材料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
19、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苏联史材料3: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大久保利通请回答:(1)据材料1、2,说出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各自要解决什么社会矛盾?(4分)(2)归纳材料3中大久保利通的主要观点,其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材料4:阅读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
20、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开始了一场“现代化”运动。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请回答:(3)图一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图一所示历史事件及其影响。(6分)(4)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4分)42、(20分)梦想成就未来,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各种救国梦应运而生,但梦想的实现取决于适宜的条件和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
21、问题。材料一: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固何所往而不败?选自严复辟韩(1895年)(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西洋之民”和“中国之民”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他所倡导的政治思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材料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社会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2)据材料二,概述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 孙中山民生
22、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4分)材料三:“新年的梦想”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图2(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3)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梦想”调查对于了解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4分)材料四: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4)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什么时期,(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实现第二个“梦想”所采取的措施。(4分)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答题卡41题:(1)矛盾(4分):(2)观点(2分):体现(4分
23、):(3)悲剧(2分):事件(2分):影响(2分):(4)含义(4分):42题:(1)区别(2分): 作用(4分):(2)原因(2分): 内容(2分):(3)原因(4分):(4)时期 (2分): 措施(4分):高2013级高二下期半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5 CDCBA 610 DCDCA 1115 DCBAA 1620 DBDDD2125 CBCDD 2630 BDDAD 3135 BCDCC 36-40 ABAAA41、(1)梭伦要解决贵族和平民的矛盾;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要解决贵族地主和农奴的矛盾。(4分) (2)观点:政府应当鼓励工业发展。措施:政府扶植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引进西方技术设备
24、等殖产兴业措施。(6分)(3)悲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事件:“公车上书”。、影响: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6分)(4)含义:中国的现代化并未终止如后来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或新民主主义革命等。(4分)42、(1)区别:西方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人民居于奴隶的地位(2分)。作用:维新思想极大冲击了封建旧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4分)。(2)原因: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不均的现象(2分)。内容:平均地权(2分)。(3)原因:被调查人的地域分布、职业分类、性别比例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直接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动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4分)。(4)时期:解放战争时期(2分)。措施: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