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山二高 年级 学科共案时 间: 星 期:主 备 人:朱东亮 使用人:【教学主题】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鸦片战争以后, 不断加深。(2)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 主张或方案屡屡碰壁。(3)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 登上历史舞台。(4)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 ,考察西方 , 大大丰富民主革命思想。2提出(1)1905年,孙中山提出“ ”,作为同盟会的纲领。(2)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纲领阐发为以建立 为目标的“
2、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3内容(1)民族主义即“ ”,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 。(2)民权主义指“ ”,就是通过 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 。(3)民生主义即“ ”,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 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 共享。4评价(1)性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 ”思想启迪,提出的 纲领。(2)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 、 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 和 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3)局限性: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 局限和 局限。【重点阐释】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中国比较完整的资
3、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个纲领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三方面的历史任务。其具体含义是: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国家,这在客观上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要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政治革命的根本表现,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通过国家核定地价,逐步收买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这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
4、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而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知识点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辛亥革命(1)过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2)意义: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 思想的一次实践。2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孙中山根据 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 。(2)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 ,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3)意义:它对建立资产阶级 制度、反对 制度具有进步意义。3捍卫成果(1)背景: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 ,企图复辟 。(2)活动: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 ”和两次“护法运动”。【重点阐释】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
5、)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2)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主义精神。 (3)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它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彻底否定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它所反映的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在当时条件下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知识点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原因(1)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都以失败告终,使他逐渐认识到,为救国必须寻求 、 。(2)俄国 的胜利。(3
6、)共产国际和 的影响与帮助。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确立了“ ”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3内容(1)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 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 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 所共有,凡真正反对 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3)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 ,实行“ ”的政策。4评价(1)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与中国共产党的 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 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2)局限性:它在内容上仍属于 范畴。【知识点拨】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都是民主革命时期的产物
7、,二者相互依托,但不能混为一谈。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没有三大政策,就无从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担负的新责任;没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则不可能形成思想体系,无法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效能。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国独立自强的精神,“联俄”、“联共”是反帝的必然,新民权主义期盼中国国民的真正自由、平等和人权,即“唤起民众”。中国是农业大国,“唤起民众”必须唤醒工农,“扶助农工”实际上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实施。课时作业1.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
8、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2毛泽东曾提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C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3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 B民主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4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
9、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5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伟大飞跃,促使其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C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 D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6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的根本原因是()A共产国际的指导 B制定的历史背景不同C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指导思想不同7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
10、民 D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820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但三民主义的实现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果说1979年后,“民生主义”正在逐步实现,那么,民族主义实现的标志是()A中共的诞生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改革开放的开始9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10“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A同情农民疾苦B否定了
11、封建土地所有制 C抑制贫富不均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
12、5年3月)请回答:(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哪些?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2) 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是: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改良),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腐败黑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主要原因:
13、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4) 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三,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出最简要的评价。 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国民党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共的支持和影响。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在民
14、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一个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单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
15、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 全球社会学(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 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2)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 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3)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 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4)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强调自求解放,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倡导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因此中国应该联合苏俄。(5)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着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