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37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基础梳理】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为_人类活动采集和_对环境影响极为有限,被动_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崇拜自然,认识肤浅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有较大发展人类活动以_和_工具进行农耕,人与自然对抗增强对环境影响加大,要求_自然,出现各种环境问题对人地关系认识出现_观念,进而出现_论和_思想。人地关系理论_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工
2、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极大地提高人类活动大规模使用_和_燃料,对环境破坏空前对环境影响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达到空前的规模和高度对人地关系认识进一步深化,出现了_论、_论、_论、_论等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环境问题尖锐,不可调和对人地关系认识谋求人地和谐,出现了_论(又叫人地_论)可持续发展论出现时间20世纪_年代理论内容强调社会发展与_、资源、_相协调【疑难突破】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实质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身价值、地位的认知,具体分析如下所示:二规律方法总结关联图的判读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
3、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常见的有天体系统图、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等。在地理关联示意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许多同学遇到此类读图题不知从何入手。实践证明,关键环节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1)关键环节法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将首
4、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2)代入尝试法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例见下面的例题1。其判读方法总结如下表所示地理关联图的一般判读方法(1)要把握关联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2) 环节法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系课本知识,对相关环节进行正确、严密的推理、分析、判断。(3) 尝试法关联图中若有填空,宜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完成,剩余的越少就越容易填,填时最好采用试填法。(4)完成解答后要进行验
5、证,以确保判读的正确性。【名题例析】例1:(2010湖南部分重点学校统测)下图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处理系统示意图”,请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方框。A回收处理作工业原料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 作肥料B回收处理作工业原料作肥料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C作工业原料回收处理作肥料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D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作工业原料作肥料回收处理【解析】可以将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直接代入图中,思考其与上面对应的废弃物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垃圾处理原则,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答案,如可循环利用垃圾作工业原料最合理;食品垃圾属于有机物,作肥料最好。故选B。【答案】B例2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时期环
6、境问题的存在及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据此回答(1)(2)题。(1)对下列地区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酸雨危害 B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破坏C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 D非洲酸雨危害严重(2)下图是过去两千年来南极海豹毛中汞的含量变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豹游泳的区域有的汞含量多,有的含量少B汞含量的变化与南极地区的污染有关C人类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是从人类登上南极大陆那天开始的D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环境代价的【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分布,非洲经济较为落后,工业欠发达,所以说非洲酸雨危害严重是不对的。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的变化深受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影
7、响,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有环境代价的。【答案】(1)D(2)D【课堂训练】一选择题(第1-3题为单选,4-5题为双选,每题5分,共25分)下图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回答12题。“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2010年宜昌模拟)有关数据统计表明,江苏经济发
8、展中出现了“生态曲线拐点”,即环境随经济增长而恶化,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继续增长,而环境开始好转。这个环境开始好转的“转折点”就是“生态曲线拐点”。从江苏发展的经验上来看,给我们的启示是 ()先发展经济,等经济发展到高度发达后再保护环境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保护环境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使之有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A B C D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45题。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A广东省以煤炭最小 B福建省以薪柴最大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9、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A发展沼气 B开采小煤窑 C利用太阳能 D种植薪柴林二综合题(18分)甲、乙两图分别为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基础梳理】低下 狩猎 适应 畜力 金属 改造 人定胜天 天人相关 因地制宜 萌芽 机器 矿物 地理环境决定 可能 适应 生态 和谐 协调 80 人口 环境【课堂训练】一选择题
10、(第1-3题为单选,4-5题为双选,每题5分,共25分)1B2C【解析】我国的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3B【解析】读材料可知,江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经济结构优化,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环境的好转。符合要求的为。4.AB5.AC【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二氧化硫污染的贡献率,广东以煤炭最小,福建以薪柴最大,江苏以秸秆最大,北京以薪柴最小。第5题,发展清洁能源是减少大气
11、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二综合题(18分)6【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分)(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4分)(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2分)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2分)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4分)(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示意图回答问题的能力。 乙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明显表现出了人地之间已经不协调,人类大力开发环境资源,环境反过来影响人类社会,出现了明显的对抗,所以应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丘陵地区修梯田会导致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由于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农业活动都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放火烧山,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以及人口数量的多少都是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因素。-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