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53786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过程及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B艾弗里在S型菌的DNA中加DNA酶进行实验是为了证明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质C用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放射性大肠杆菌,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全部有放射性D使用烟草花叶病毒不同物质感染烟草,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经如图所示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搅拌不充分,则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B若保温时间过长,则沉淀

2、物中放射性增强C搅拌和离心的目的是把DNA和蛋白质分离D该实验说明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3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可致病,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S型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现用PenrS型菌和R型菌进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甲组中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后均可康复B乙组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C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

3、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菌D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4如果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杂交,F1是粉红色的。有人认为这说明基因是可以相互混合、粘染的,也有人认为基因是颗粒的,粉色是由于F1红色基因只有一个,合成的红色物质少造成的。为探究上述问题,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再杂交一次,观察后代的花色B让F1进行自交,观察后代的花色C对F1进行测交,观察测交后代的花色D让F1与纯种红牡丹杂交,观察后代的花色5下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乙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其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和 B和 C和D和6某基因型为Aa的果蝇(

4、2n=8)体内的一个细胞增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细胞为第一极体B图示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若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则甲极一定有两个A基因D图示细胞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7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 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最多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C图甲、乙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图丙个体自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不遵循遗传定律8一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5、()A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则可能是由显性纯合子死亡造成的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31,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21,则可能是由隐性个体有50%死亡造成的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 =441,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9某生物种群中的隐性个体没有繁殖能力,现已知亲代的基因型只有Aa,则经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之比为A8 : 1B7 : 1C3 : 1D15 : 110种观赏菊花纯合黄色品种与纯合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黄色,F1自交,F2中黄

6、色:橙色:鲜红色=9:6:1。若将F2中的橙色植株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A2鲜红:1黄B2橙:1鲜红C1橙:1鲜红D3橙:1黄11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再自交产生F2。下列处理后,计算正确的是( )A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则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5 : 1B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基因型相同的灰身果蝇进行交配,则F3中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 8:1C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则F3中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3:1D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基因型相同的

7、果蝇个体杂交,则F3中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8:512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的S型菌都由R型菌转化而来B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噬菌体都带有35SD用B型TMV(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A型TMV的蛋白质重组而成的病毒感染烟草,会得到2种子代病毒13在探究核酸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历程中,有如下重要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试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35S标记

8、的T2噬菌体感染不具放射性的细菌,少量子代噬菌体会含有35SB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不会引起小鼠败血症C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不能使活的R型菌转化成S型菌D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烟草,烟草中不会有子代病毒14下列关于格里菲思的细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将S型菌杀死后与R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仍然会出现S型菌C加热杀死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不会导致小鼠死亡D注射活的或死亡的R型菌都不会引起小鼠死亡15基因型为 Aa 的某植株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则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 代中 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

9、:2:1B2:3:1C4:4:lD1:2:1;16关于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红绿色盲基因和它的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B母亲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由于交叉遗传,儿子一定患红绿色盲C人类的精子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X或22Y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产物存在于体细胞或生殖细胞中17人类的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四个孩子,其中一个基因型正常,两个携带者,一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A三女一男或全是女孩B三女一男或二女二男C三男一女或二男二女D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18家系图中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依次是

10、( )A B CD19如图所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3号和6号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他成员正常。不考虑突变,下列对控制该遗传病的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致病基因的显隐性情况的描述,不可能的是A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致病基因为隐性B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致病基因为显性C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致病基因为显性D等位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致病基因为隐性20基因型为AaBbCc(独立遗传,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数比为()A41 B21C12 D1121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的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行为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11、是A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细胞核中均存在 DNA 的加倍B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着丝粒断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均存在胞质分裂,核 DNA 数减半D若受精卵中有 12 对同源染色体,则其分裂过程形成 12 个四分体22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表现型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雌蝇551800雄蝇2710289设眼色基因为E、e,翅长基因为F、f。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EeXFXf、EeXFY BFfXEXe、FfXEY CEeFf、EeFfDEEFf、EeFF23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纯种

12、的黑身果蝇杂交,F1全部为灰身,再让F1中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相同基因型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比例为( )A21B31C51D8124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再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15152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YYRR、yyrrBYyRr、yyrrCYyRR、yyrrDYYRr、yyrr25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百分之五十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DD:Dd:dd=2:3:1BDD:Dd:dd=2:2:1CDD:Dd:dd=4:4:1DDD:Dd:dd=1:2:1

13、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27现有纯种果蝇品系,其中品系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品系隐性性状残翅黑身紫红眼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ABCD28若要表示某动物细胞(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形成的细胞,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29如图为某生物细胞中2对同源染色体上4对等位基因

14、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A BC D30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A豌花传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统汁学方法的使用行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C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D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二、综合题()4小题、共40分)31(每空1分、共7分)如图为某家族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图(基因用A、a表示),据图回答: (1)从图中分析该致病基因在_染色体上,是_性遗传病。(2)3与4婚配的后代出现了患病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3)3基因型是_,4和10的基因型相同的

15、概率是_。(4)若9和一个该致病基因携带者结婚,则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5)若8色觉正常,他与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的女性结婚,生一个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_。32(每空2分、共14分)如图甲是某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在动物的_中形成的。(2)图甲中的表示_细胞;若观察到细胞在前面某时期出现一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之间大小明显不同,这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是_染色体,则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_(填“XY”或“ZW”)型。(3)发生了图乙中DE段变化的是图甲中的_细胞。在AC段,细胞核内完成的主要变化是_。(4)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与核DNA数

16、比值的变化,则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_段。33(每空2分、共12分)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基因型A_bbA_BbA_BB、aa_ _表现型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

17、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实验预测及结论: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3)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_。34(每空1分、共7分)20 世纪中叶,科学家针对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展开激烈争论,1952 年,赫尔希和蔡 斯利用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为该问题提供

18、了有力证据。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噬菌体和细菌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其中,噬菌体作实验材料具有_的优点。(2)获得分别被 32P 和 35S 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_。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参照下图被标记的部位分别是_(填字母编号)。 (3)32P 和 35S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 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两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上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若搅拌不充分,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 实验结果表明当充分搅拌以后,上清液中的 35S 和 32P 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80%和 3

19、0%, 推测最可能是_进入细菌,将各种性状遗传给子代噬菌体。(4)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 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 否则上清液 32P 放射性会增高。(5)在上述实验之前,加拿大生化学家艾弗里分别用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蛋白质、 荚膜多糖等物质对体外培养的肺炎双球菌进行转化,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实际上,这两个 实验的研究思路是一致的,即_ _。参考答案1-5 DADAC 6-10 BACAB 11-15 CBCAB 16-20 BBCBD 21-25 DBCBA 26-30DDDAD1D【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

20、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只提出了S型菌内存在“转化因子”的推论,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A错误; B.艾弗里在S型菌的DNA中加DNA酶进行实验是为了从反面证明DNA是遗

21、传物质,B错误; C.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放射性大肠杆菌,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只有少部分有放射性,C错误; D.使用烟草花叶病毒不同物质感染烟草,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2A【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菌细胞外,因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所以搅拌、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若搅拌不充分,则

22、吸附在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外壳会随细菌一起存在于沉淀物中,导致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A正确;若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会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减弱,但对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没有影响,B错误;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含有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及其蛋白质外壳,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C错误;该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细胞,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3D【解析】甲实验中能转化形成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所以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不能恢复健康,A错误;乙实验中R型菌能转化形成抗青霉素的

23、S型细菌,因此可观察到两种菌落,但是由于R型菌不抗青霉素,加青霉素后只有一种菌落(S型菌)继续生长,B错误;由于R型菌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所以不能转化出PenrS型细菌,C错误;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没有PenrS型细菌的生长,且丁组中加入了青霉素,R型菌也不能生长,故丁组中无菌落生长,D正确。4A【解析】【分析】若发生基因融合现象,则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若基因不融合,粉色是由于F1红色基因只有一个,合成的红色物质少造成,则F1进行自交或让F1与纯种白牡丹或红牡丹杂交,后代均会发生性状分离。【详解】分析如下:融合式遗传颗粒式遗传纯红纯白粉红粉红F1自交粉红1红2

24、粉1白F1纯白比粉红更浅1粉1白F1纯红介于纯红粉红之间1红1粉由上表分析可知,只有A项无法区分这两种遗传。故选A。【点睛】结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及题意“基因融合”的定义分情况分析选项。5C【解析】【分析】本题着重考查了精子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识记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解本题的关键。【详解】ABD、分析图,和、和、和的染色体组成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这三组细胞中的两个精细胞都分别来自两个次级精母细胞,A、B、D均错误;C、和的染色体组成无明显的差异,但的大的染色体绝大部分为白色,极少部分为黑色,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这对大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和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故选C。6

25、B【解析】图示细胞含有Y染色体,应为雄果蝇体内的一个增殖细胞,因此不可能为第一极体,A错误;图示细胞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级,含有8条染色体,与果蝇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相同,据此可推知: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甲极含有的2条1号染色体,是由1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再经过着丝点分裂形成,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若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则甲极一定有两个A基因,C错误;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D错误。【点睛】据染色体数目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假设某种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含有2N条染色体,有1个细胞不含染色单体,且呈现

26、的特点是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级。若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N,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若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时,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7A【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甲图中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是Yyrr;乙图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是YYRr;丙图与丁图的3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Y、d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丙的基因型是YyddRr,丁的基因型是YyDdrr。【详解】研究分离定律时,只要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即可,故可选甲、乙、丙、丁为材料,A正确;丁个体DdYyrr自交,有两对基因连锁,由于rr是隐性纯合,

27、配子只产生ydr、Ydr,自交子代出现三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比例为3:1,B错误;甲、乙图个体基因型中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只能揭示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C错误;丙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12:3:1,是9:3:3:1的变形,仍遵循遗传定律,D错误。【点睛】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时,选用的材料含有一对杂合子即可;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要选用含有2对杂合基因的材料,且2对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8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

28、一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自交时,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理论上应该是AAAaaa=121。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后代中没有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可能是由显性纯合子死亡造成的,A正确;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31,说明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分别有1/4和1/2死亡,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B正确;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21.则可能是由杂合子和隐性个体都有50%死亡造成的,C错误;D、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则基因型为Aa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中Aa=2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 =441,D正确

29、。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9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隐性个体aa的个体没有繁殖能力,而杂合子(Aa)自由交配,得子一代(F1)个体中,有AA、Aa和aa三种基因型。但只有AA、Aa的个体可以继续自由交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根据题意,F1个体中,有AA、Aa和aa三种基因型,但aa的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在F1个体自由交配的情况下:1/3AA、2/3Aa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均为A:a=

30、2:1,所形成的F2代中隐性性状的个体为1/31/3=1/9,显性性状的个体为1-/9=8/9,所以F2中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之比为8:1,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计算能力。10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子二代中出现了比例份数之和为16的变式,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且一显一隐是同一种表现型。【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鲜红色是双隐性性状,橙色应是一显一隐的性状,假设是由A(a)和B(b)基因控制的,那么橙色中有1/6aaBB,2/6aaBb,1/6AAbb,2/6Aabb,和aabb测交后,只有2

31、/61/2+2/61/2=1/3鲜红色,其余都是橙色,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由基因互作引起特殊比例改变的解题技巧。解题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判断双杂合子自交后代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利用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图解,写出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9331),根据题意将具有相同表现型的个体进行“合并同类项”,如1231即(93)31,12出现的原因是前两种性状表现一致的结果。根据的推断确定F2中各表现型所对应的基因型,推断亲代基因型及子代各表现型个体出现的比例。11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首先要求考

32、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推断出F2的基因型及比例;其次扣住关键词“自由交配”、“自交”,根据遗传平衡定律,采用基因频率来答题,注意准确计算,避免不应该犯的错误。【详解】A、F2中的基因型应为1/4BB、2/4Bb、1/4bb,当除去全部黑身果蝇后,所有灰身果蝇基因型应为1/3BB、2/3Bb,让这些灰身果蝇自由交配时,可先求出两种配子的概率:B=2/3,b=1/3,则F3中bb=1/9,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8:1,A错误;B、F2中BB为1/3,Bb为,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进行交配,即可求出F3中,bb=2/31/4=1/6则,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5:1,B错误;C、F2中B=1/2

33、,b=1/2,则自由交配所得F3中bb=1/4,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3:1,C正确;D、F2中BB:Bb:bb = 1:2: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F3中bb=1/4(bb自交)+1/41/2(Bb自交)=3/8,则,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5:3,D错误。故选C。12B【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不同点方法不同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同位素标记:分别用32P和35S标记DNA和蛋白质结论不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

34、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相同点均使DNA和蛋白质区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都遵循了对照原则;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都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详解】A、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的S型细菌一部分是由S型细菌转化而来,一部分是由转化后的R型细菌分裂而来,A错误;B、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B正确;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噬菌体都不含35S,C错误;D、用B型TMV(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A型TMV的蛋白质重组而成的病

35、毒感染烟草,会得到B型TMV一种病毒,D错误。故选B。13C【解析】用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因此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感染不具放射性的细菌,子代噬菌体不会含有35S, A错误;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会有部分活的R型菌转化为S型菌,活的S型菌有毒,会引起小鼠败血症,B错误;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S型菌的DNA被DNA酶催化水解,不能使活的R型菌转化成S型菌,C正确;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烟草,烟草中会有子代病毒,D错误。14A【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

36、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并不知道该“转化因子”是什么,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格里菲思的实验只能证明S型菌含有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A错误;B、格里菲斯将加入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小鼠死亡,并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B正确;C、只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小鼠不死亡,C正确;D、R型细

37、菌不致病,因此无理论注射活的还是死的R细菌,小鼠都不会死亡,D正确。故选A。15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A和a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的比例均为1:1,又由于“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A:a=1:1,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a=2: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由于“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为1/2A、1/2a,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2/3A、1/3a。因此该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的比例为1/22/3=1/3,Aa的比例为1/21/3+1/22/3=1/2,aa的比例为1/21/3=1/6。因此,该植株自花传

38、粉产生的子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2:3:1,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正确理解“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准确分析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解题关键。16B【解析】【分析】1、人类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详解】A、红绿色盲基因和它的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B、母亲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XBXb,由于交叉遗传,其色盲基因传递给儿子的概率为1/2,所以儿子不一定患红绿色盲,

39、B错误;C、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XY染色体,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X或22Y,C正确;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产物可存在于体细胞中,也可存在于生殖细胞中,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人类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明确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明确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17B【解析】【分析】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为:(1)色盲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因为女性两个Xb才能患病,男性一个Xb就患病;(2)交叉遗传;(3)女患其父子必

40、患。【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母亲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基因型为XBXb,父亲色盲,基因型为XbY,他们生的子女的情况有:XBXb、XbXb、XBY、XbY,表现型分别是女孩携带、女孩色盲、男孩正常、男孩色盲。由题意已知这对夫妇生了4个孩子,其中1个正常,2个为携带者,1个色盲,则正常的孩子肯定是男孩,携带的孩子肯定是女孩,而色盲的孩子是男孩或女孩,所以他们生的4个孩子是两男两女或三女一男。故选B。18C【解析】据图分析,中父母正常,女儿是患者,所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中表现出代代患病,并且在第二代中患者全部是女性,最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中根据父母正常,儿子患病,可知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根据第

41、二代患者全是男性,所以推测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只在男性中发病,最可能的是Y染色体遗传病。因此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依次是,故选C。19B【解析】【分析】【详解】AC、据图分析,3、6有病,4、5正常,而他们的后代都正常,则病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C正确;B、由于3号有病,其女儿正常,则该病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B错误;D、由于6号有病,其儿子正常,因此该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但是可能是位于X、Y同源区的隐性遗传病,D正确。故选B。20D【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区分精原

42、细胞和卵原细胞减数分裂的区别。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减二结束产生两个相同的精细胞,故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四个精细胞两两相同,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变形过程核遗传物质不变;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这四个细胞的基因型也是两两相同。【详解】一个初级精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四个精子,这四个精子两两相同,即只有两种精子(可能是ABC、abc或ABc、abC或Abc、aBC或AbC、aBc),但对于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由于是姐妹染色体的分离,故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只能产生两个相同的精细胞,即产生一种类型的精细胞;一

43、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这个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8种中的一种。因此它们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例为1:1,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21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表示染色质的复制,表示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表示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详解】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细胞核中均发生DNA 的复制,结果使DNA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A正确;过程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过程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均存在胞质分裂,核 DNA 数减半,C正确;受精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形

44、成四分体,D错误。22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红眼长翅的雌果蝇雄果蝇交配,后代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因此确定亲本均为杂合子(FfFf);又因为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由此确定母本基因型。【详解】分析表格,雌果蝇中长翅:残翅3:1,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说明控制翅长的基因与性别无关,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双亲中控制翅长的基因都是杂合子,即Ff。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说明红眼、白眼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时根据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说明亲本雌果蝇是杂合子XEXe;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说明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EY,综上,B正确,A

45、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伴性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推理能力。考生要能够根据表格中的比例对基因逐对分析,确定亲本的基因型。23C【解析】【分析】设控制身体颜色的基因为A、a,纯种的灰身果蝇和纯种的黑身果蝇杂交,F1全部为灰身,说明灰身是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灰身AA、黑色的基因型为aa,F1的基因型为:Aa。【详解】由上分析可知,子一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均为Aa,自由交配的子二代中AA:Aa:aa=1:2:1,其中的灰身果蝇基因型为AA:Aa=1:2,同种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后代中:黑身aa的比例为:2/31/4=1/6,灰身果

46、蝇的基因型为1-1/6=5/6。故灰身:黑身=5:1。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4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15:15:25,所以黄色:绿色=3:5,圆粒:皱粒=3:5。【详解】可将两对基因分开单独研究每一对基因的遗传情况,由选项可知杂交组合为YyYy或Yyyy。若为YyYy,则F1为,自交子代Y_为,即黄:绿=5:3(不符合,舍弃);若为Yyyy则F1为,自交子代Y_为,即黄:绿=3:5(符合);同理可推断另一组杂交组合为Rrrr,所以双亲为YyRryyrr。故选B。25A【解析】【分析】【详解】基因型为Dd的一杂合子植株,产生的雌配子及

47、其比例为Dd11;因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说明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只有50%的存活率,所以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及其比例为Dd150%21。该植株自交,由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其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DDDddd231,A项正确,B、C、 D三项均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忽略了题意中“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百分之五十的死亡率”,在求雄配子的比例时,按理论值“Dd11”计算,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26D【解析】【分析】【详解】A、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不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A项错误;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

48、中,B项错误;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33381(种),C项错误;D、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即与aabbcc个体杂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228(种),D项正确。故选D。【点睛】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 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27D【解析】【分析】验证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

49、色体上,要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果蝇品系中只有品系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又控制翅形和体色的基因都位于号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所以选择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个体所有基因都是显性纯合的,个体只有控制紫红眼的基因是隐性的,所以两个体杂交只产生一对基因杂合,只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个体所有基因都是显性纯合的,个体只有控制残翅的基因是隐性的,所以两个体杂交只产生一对基

50、因杂合,只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和分别含有残翅和黑身的隐性基因,但是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都都在号染色体上,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必须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在同源染色体上;和分别含有残翅和紫红眼的隐性基因,且控制这两种性状的两基因分别在、号染色体上,杂交后两对基因都是杂合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这两对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D。28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

51、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配对,应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B、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应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形成的细胞,B错误;C、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D、该细胞不

52、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D正确。故选D。29A【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范围:适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并且非等位基因均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出现基因的自由组合。【详解】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CD、都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CD错误。故选A。30D【解析】【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

53、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详解】A、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这也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C、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C正确;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D错误。故选D。31常 隐 性状分离 Aa 100% 1/8 1/24 【解

54、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7号患病而其父母正常,为隐性遗传病;6号患病而其儿子11号正常,则不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遗传系谱图中,7患病而其父母正常,则该病为隐性遗传病;6患病而其儿子11正常,则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3与4表现正常,二者婚配后,子代出现了患病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3)由于7的基因型为aa,则3和4的基因型都是Aa;6的基因型为aa,则10的基因型肯定为Aa,即4和10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00%;(4)6的基因型为aa,则9的基因型为Aa,若其和一个该致病基因携带者(Aa)结婚,则生一个患病男孩的

55、概率为;(5)若8色觉正常,则基因型为AaXBY、AAXBY,其与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的女性结婚时,对于系谱图中的遗传病,AaAaaa,即子代患该种遗传病的概率为;对于色盲,XBYXBXbXbY,即子代患色盲的概率为,则二者婚配生一个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点睛】结合遗传图分析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2卵巢 初级卵母 性(ZW) ZW 1 DNA复制(染色体复制) CD 【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可知,图1表示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图解,图中细胞表示卵原细胞,表示初级卵母细胞,表示第一极体,为次级卵母细胞,为第二极体,为卵细胞。图2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

56、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1)卵细胞在动物的卵巢中形成。(2)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表示初级卵母细胞;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相同,若观察到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一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之间大小明显不同,这一对同源染色体应为性染色体,雌性的两条性染色体形态不同,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应为ZW型。(3)图甲中的所示的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1个所示的卵细胞和三个极体。(4)图甲中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与DNA数的比

57、值为1,对应图乙中的DF段。在AC段,在细胞核内完成DNA的复制过程,在核糖体上完成有关蛋白质的合成。(5)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则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对应于CD段。【点睛】本题以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考查了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其中各细胞的名称;明确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同时掌握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区别。33AABBAAbb或aaBBAAbb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 淡紫色白色11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5 3/7 【解析】【分析】(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

58、传递规律。若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会随着所在的染色体一起传递给后代。(2)分析表中信息可知: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A、a和B、b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有如下三种类型。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第一、第二、第三种类型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分别为ABAbaBab1111、ABab11、AbaB11。 【详解】(1) 依表中信息可知: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A_Bb),说明亲本纯合白色植

59、株的基因型中必然含有B基因,所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2) 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1111,其自交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深紫色(3A_bb)淡紫色(6A_Bb)白色(3A_BB3aaB_1aabb)367。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ab11,其自交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淡紫色(2AaBb)白色(1AABB1aabb)11。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

60、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aB11,其自交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深紫色(1AAbb)淡紫色(2AaBb)白色(1aaBB)121。(3) 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5种,它们之间的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11122,其中纯种个体占3/7。【点睛】对于(1)题,应依据表中信息,准确定位亲本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子代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进而推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解答(2)题,应分别以预测的实验结论(基

61、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为切入点,确定这两对基因遗传时所遵循的遗传规律,进行逆向推导,进而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解答(3)题的突破点为题意信息“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据此明辨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35结构简单,繁殖快,只含有蛋白质和 DNA 用含 32P 和 35S 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 32P 和 35S 标记的 大肠杆菌 较低 (亲代噬菌体)DNA 细菌没有裂解,子代噬菌体没有释放出来 将 DNA 与蛋白质等分离开,分别(或单独的)研究其作用 【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

62、P);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1)噬菌体作实验材料的优点包括具有结构简单、繁殖快,只含有蛋白质和DNA。(2)由于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要寄生在大肠杆菌中才能繁殖后代,因此获得分别被32P和的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

63、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那么35S标记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R基,即题图中的,32P标记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即题图中。(3)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若搅拌不充分,被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部分仍吸附在大肠杆菌上,并随着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低。实验结果表明当充分搅拌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最可能是(亲代噬菌体)DNA进入细菌,将各种性状遗传给子代噬菌体。(4)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没有裂解,子代噬菌体没有释放出来,否则上清液32P放射性会增高。(5)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路是一致的,即将DNA与蛋白质等分离开,分别(或单独的)研究其作用。【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