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二 群文阅读·政论文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53735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二 群文阅读·政论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二 群文阅读·政论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二 群文阅读·政论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二 群文阅读·政论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二 群文阅读·政论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二 群文阅读·政论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二 群文阅读·政论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二 群文阅读·政论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二 群文阅读·政论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二 群文阅读·政论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二 群文阅读·政论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二 群文阅读·政论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演练 二 群文阅读·政论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二群文阅读政论文一、(2020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在中华文明中,足以担当精神价值之任的是中、和、乐三种价值。也就是说,中华道术、道德及艺术所体现的对人的精神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的属性分别是: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在中华文明中,道术主要表现为对人道的探索,而“中”便是中国人人道真理观的最高体现。“中”即不偏不倚、适中、中庸。从论语尧曰篇看,早在尧舜禹时代,“中”就被当作核心价值与最重要的政治智慧代代相传。尧曰:

2、“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论语尧曰对尧、舜、禹传道过程的记述,已经充分表明儒家对“中”的重视,其提出“中庸”“中和”等观念绝非偶然。至于老子的“守中”、庄子的“养中”等学说,无疑也是对早期“中”思想的继承与弘扬。还有,佛家以中道为最高真理,大大丰富了中华中道观。“和”即和合、协同、合作、亲和,是中华文明中的最高道德理念。在先秦时期,“和”的价值是在与“同”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和”即不同事物和美整合,“同”是同一事物简单积累。后来,孔子进而将“和”“同”引申为道德范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和”,是指不同的事物、观念结合,又处于一种

3、和谐的状态。所谓“同”,是指同一种事物或观念的相加,显得十分单调。因而,和而不同又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平和。周易乾卦彖更是将“和”提升为宇宙法则,提出“太和”这个重要概念。“和”也是道家和佛家的基本价值范畴。老子一方面以“和”为宇宙法则,“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另一方面又以之为常道,即最高道德法则,“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六和”观念,则体现了佛法的基本道德原则。至迟在夏、商、周三代时期,中国人就赋予了音乐以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甚至将其与“礼”并称,因而中国早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音乐之中,而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又是密不可分的。音乐的功用是让人快乐,正如礼记所说“乐也者,圣人之所

4、乐也”。鉴于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的这种密切关系,对音乐的重视必然带来对快乐的追求,这从早期典籍中大量出现的“乐”字可以窥见端倪。以诗经为例,如“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等。由此可见,“乐”为中华最高艺术价值。“乐”也是儒家、道家、佛家的共同价值。见于论语的“孔颜乐处”一直为后儒所称颂,庄子至乐中的“至乐”“天乐”则是一种与道冥合的超然之“乐”,更不用说佛教所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了。(摘编自郭沂中和乐: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和、乐”集中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其对于人的生命

5、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B.早在尧舜禹时代,儒家的“中”就被当作核心价值与最重要的政治智慧而代代相传。C.“和”意味着和谐,“同”则显得单调,“和而不同”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平和。D.音乐之“乐”和快乐之“乐”,两者密不可分,对音乐的重视必然带来对快乐的追求。【解析】选D。A项,结合原文第一段可知,应是“精神生命”,而非“生命”,扩大了范围。B项,“早在尧舜禹时代,儒家的”理解偏差,根据对文本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尧舜禹时代并没有儒家。C项,对“和而不同”理解错误。原文第四段说的是“因而,和而不同又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平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门见山,先

6、提出了中心论点,然后进行论证,采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思路。B.第四段通过先秦早期“和”“同”的比较及孔子对两者的论述,旨在论证两者截然不同。C.文章四、五两段从儒家、道家、佛家三个层面,论证了“和”是中华文明的最高道德理念。D.文章在论述“中、和、乐”是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的体现时,都运用了引证。【解析】选B。“旨在论证两者截然不同”错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论证的是“和是中华文明中的最高道德理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文章内容看,儒家的“中庸”“中和”思想,是对尧舜禹时代关于“中”的思想的继承发展。B.中国早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音乐之中,是因为

7、早期音乐被赋予了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C.“中”侧重人道观,“和”侧重道德理念,“乐”侧重教化,由此可知三者功能各不相同。D.在中华文明中,“中”是最高真理,“和”是最高道德理念,而“乐”是最高艺术价值。【解析】选C。“三者功能各不相同”错误,结合原文第五段“和也是道家和佛家的基本价值范畴”以及最后一段“乐也是儒家、道家、佛家的共同价值”可知,这就说明有相同之处。二、(2021成都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城市治理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重大课题。疫情大考下,大数据已然成为各个城市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选择,大数据对于城市人员流动管理,城市民生服务保障、疫情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研判、疫情

8、处置防控举措落实等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数据预警和决策的“后知后觉”、城市公共基础数据的不完善、实时定位追踪下数字立法不完备的隐忧、谣言四起时权威数字信息平台的失位等,都暴露出当前技术运用在城市治理中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善用大数据这一国家治理“利器”,趋利避害,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运用大数据实现“城市之治”,本质就是借力数字化信息技术让人们的城市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美好。疫情之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在很多城市推行,实时疫情数据信息地图的普遍应用,赋予了大数据这一技术工具温度和能量,

9、体现了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就是深入挖掘大数据的人文价值,找准数据服务群众需求的突破点,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愁事烦心事。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实质是要建构政府治理的大数据思维。简单地说,大数据思维就是“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通过对海量、完备、多样化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挖掘,进而揭示城市治理相关问题的特征、规律与前景。作为城市治理的主导者,政府需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理念、技术与思维方法,实现城市治理决策科学化、政府服务高效化、社区治理精准化。要积极制订完善城市大数据治理发展规划,打造大数据的施政平台,完善大数据

10、基础设施,从全局长远上谋划城市大数据发展规划。要树立大数据与城市政务服务相融合的理念,正确看待大数据在城市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将大数据广泛融入城市政务、城市交通、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生态环保、教育服务等公共领域,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目标是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高效化、精细化和普惠化。基本公共服务的品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针对当前存在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脱节和错位等矛盾,善用大数据改善和优化公共服务是明智选择。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巨量数据资源进行收集、分析、存储、管理,对公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进行精准识别、及时预测和有效回应,从而不断提升公共

11、服务智能化水平。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就是要用大数据深化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实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辩证统一,加快推进流程再造,补足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根本是要完善大数据治理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大数据服务城市治理的作用,要建立健全数据库开放共享机制,避免信息孤岛和信息打架现象,树立信息共享思维,加快实现各部门、各区域、各行业数据资源有序开放共享。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利器,又存在威胁信息安全的风险,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以法定的形式明确政府、企业和相关人员的数据采集权和数据有限使用的边界,确保个人隐私和国

12、家信息安全得到保护,切实处理好数据治理与数据安全之间的关系。(摘编自燕芳敏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光明日报2020年4月13日)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据预警和决策的“后知后觉”、谣言四起时权威数字信息平台的失位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B.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利用大数据让人们的城市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美好。C.城市治理水平的现代化要求建构政府治理的大数据思维,从而实现城市治理决策科学化、政府服务高效化、社区治理精准化。D.大数据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利器,政府、企业和相关人员可

13、根据需要行使数据采集权和使用权,从而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政府、企业和相关人员可根据需要行使数据采集权和使用权”错误,根据最后一段“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以法定的形式明确政府、企业和相关人员的数据采集权和数据有限使用的边界,确保个人隐私和国家信息安全得到保护,切实处理好数据治理与数据安全之间的关系”可知,是“有限使用”,并且需要法律约束。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今年疫情中的种种防控举措切入,指出完善并善用城市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已是当前城市治理的迫切任务。B.文章在正论部分采用纵式结构

14、,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当前善用大数据对于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作用和价值意义。C.文章以疫情中很多城市推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为例,意在阐明大数据的运用要以人民为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D.文章立足于宏观,指出要从全局长远上谋划城市大数据发展规划,既要看到它的优势,也要注意机制的完善,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文章在正论部分采用纵式结构”错误,“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核心是坚持以人民

15、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实质是要建构政府治理的大数据思维”“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目标是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高效化、精细化和普惠化”“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根本是要完善大数据治理体制机制”,可知正论部分采用横式结构。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目前我国在善用大数据方面还问题多多,诸如数据预警和决策滞后、公共基础数据不完善、共享机制不完备、存在信息安全风险等。B.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是控制和监督,而是让大数据赋予城市发展的温度和能量,体现其人文价值,急人民之所急。C.建构政府治理的大数据思维,就是要杜绝凭经验办

16、事的传统思维模式,也就是“唯数据论”,这样才能提升政府城市治理水平。D.善用大数据治理城市必须完备数字立法,否则在实时定位追踪下会有很大隐忧,发生个人隐私和国家信息之间的矛盾冲突。【解析】选A。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B项,“而是让大数据赋予城市发展的温度和能量”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疫情之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在很多城市推行,实时疫情数据信息地图的普遍应用,赋予了大数据这一技术工具温度和能量,体现了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现代

17、化的发展方向”,可知疫情之下让大数据具有了温度和能量。C项,“就是要杜绝凭经验办事的传统思维模式,也就是唯数据论”错误,“杜绝”“唯数据论”绝对化。D项,“发生个人隐私和国家信息之间的矛盾冲突”说法无中生有,原文相关信息是“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利器,又存在威胁信息安全的风险,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以法定的形式明确政府、企业和相关人员的数据采集权和数据有限使用的边界,确保个人隐私和国家信息安全得到保护”,没有说到个人隐私和国家信息之间的矛盾。【加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

18、,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道德经有云:“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中国文化的

19、“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

20、一的。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最终都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君子”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理欲平衡、天人合一、忠恕包容。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总之,“天下主义”启发

21、我们以一种新的视野去构筑文明之路,增强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旨在创建一个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摘编张丽娟“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以天下为思维尺度,其文化视域不限于国家民族内部。B.“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C.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这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体现。D.“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助于共建诸多文化并存而又互动互补的世界。【解析】选A。由文中第二段“天下是中国文

22、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可知A项正确。B项,由文中第三段“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可知强调的是一种关系,并不是“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C项,由文中第四段“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

23、完善”可知人格与精神气质是动态变化的,并不能说明“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D项,由文中第四段“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可知“中庸之道”可以解决但不能消除文化冲突。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同。B.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阐释“天下主义”的三层内涵,层层推进,逻辑严密。C.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言论,旨在强调家庭是中国关系性伦理

24、文化的逻辑起点。D.文章通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解析】选B。B项,由文中“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可知,以“天下”为理念的是“天下主义”,不能由此判断“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概念混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B.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C.西方倾向于以斗争模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是因为其世界观不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D.不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是一种狭隘的自信,无益于构建良好的世界秩序。【解析】选C。由文中第二段“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与“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可知C项“其世界观不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不准确的。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1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