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5297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45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27页
第27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28页
第28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29页
第29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30页
第30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31页
第31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32页
第32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33页
第33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34页
第34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35页
第35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36页
第36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37页
第37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38页
第38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39页
第39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40页
第40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41页
第41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42页
第42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43页
第43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44页
第44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45页
第45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46页
第46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47页
第47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48页
第48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49页
第49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50页
第50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51页
第51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52页
第52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53页
第53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54页
第54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55页
第55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56页
第56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57页
第57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58页
第58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59页
第59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60页
第60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61页
第61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62页
第62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63页
第63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64页
第64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65页
第65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66页
第66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67页
第67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68页
第68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69页
第69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70页
第70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71页
第71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72页
第72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73页
第73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74页
第74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75页
第75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76页
第76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77页
第77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78页
第78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79页
第79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80页
第80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81页
第81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82页
第82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83页
第83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84页
第84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85页
第85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86页
第86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87页
第87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88页
第88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89页
第89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90页
第90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91页
第91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92页
第92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93页
第93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94页
第94页 / 共95页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试题 湘教版(2019) 详解答案.docx_第95页
第95页 / 共95页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检测(一)地球仪与地图12.解析:第1题,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约为111 km;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距离约为111 km。读图可知,己辛之间跨纬度60,相当于赤道上跨经度60,距离远;丙庚在30纬线上,跨经度60,距离较短;乙己在60纬线上,跨经度90,相当于赤道上跨经度45,距离较短;甲戊在极点,距离是0。若以最短距离来比较,在地球表面上的实际距离最远的是己辛,A正确。第2题,古埃及文明之处约是30E,玛雅文明北方的美国南部沿海地区约是90W。所以亚特兰蒂斯的位置约是30W,最可能位于图中丙地,C正确。答案:1.A2.C3解析:图中显示,甘德机场大约位于49N,如果该飞

2、机沿经线向北或者向南飞行,在1小时内飞过650千米,根据纬度相隔1的经线长度约111千米,可推算飞机大致飞行了6个纬度,飞机飞行沿最短航线,飞越的纬度小于6,因此1小时后飞机所在纬度位置最北低于55N,最南高于43N。故选A。答案:A45.解析:第4题,中山站纬度大约69,而泰山站纬度约为74,泰山站纬度高于中山站,A错误。中山站的经度位置约为76E,属于东半球,B错误。结合经纬网判定方位可知,中山站位于长城站东南,C错误。中山站经度位置大约为76E,濒临南印度洋,D正确。故选D。第5题,读图可知,昆仑站纬度大致为80S,其距离南极点的距离可以根据同经线两点计算距离的方式来估算,两者相差纬度1

3、0,1对应距离约为111 千米,所以两者的直线距离约为1 110 千米,A选项最接近。故选A。答案:4.D5.A67.解析:第6题,台湾海峡位于(23.5N,120E)附近,ZG海峡在(46N,142E)附近,根据两海峡的经纬度位置可推断,该海峡位于台湾海峡的东北方向。第7题,ZG海峡的最窄处大致在一条经线上,图中两条纬线相差2,距离约为2111 km,从图中观察ZG海峡宽度略小于222 km的1/4,43 km最为接近。答案:6.A7.C89.解析:第8题,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A错;两地的经度差是20,地的地方时比地早80分钟,B错;位于同一纬线上,地位于地的正西方向,C对;两点

4、间距离大于两点间距离,D错。第9题,飞机由地飞往地的最短航线方向是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即先向东南再向东北飞行,B对。答案:8.C9.B1012.解析:第10题,由材料可知,当日塞恩(2326N,3253E)城内的居民可以看到垂直倒映在井水里的太阳,所以该日太阳直射点到达该地,故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为夏至,故B项正确。第11题,由图可知,两地之间的距离即为圆心角对应的弧长,所以由此可以计算地球大圆的周长,故A项正确。因当时不知道塞恩城的坐标,所以不能确定黄赤交角和亚历山大城的坐标,故B、C项错误。此次计算没有涉及时间的计算,所以无法获得地球自转的速度,故D项错误。第12题,因亚历山大城的地理坐

5、标为(3112N,2915E),塞恩城为(2326N,3253E),两地不在同一经线上,塞恩城与亚历山大城之间相距约3.5经度;塞恩城与亚历山大城之间地形的起伏变化,造成测定两地距离与两地球面弧长存在偏差,故B项正确。两地纬度差、降水差异对测量偏差无影响,太阳光线基本为平行光线,故A、C、D项错误。答案:10.B11.A12.B1314.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毛伊岛经纬度位置大约为(21N,156.5W),锡拉岛经纬度位置大约为(36N,25.5E)。两岛纬度同为北纬,纬度较低的毛伊岛在南;两岛经度之和大于180,毛伊岛在东。综上可知,毛伊岛位于锡拉岛的东南方向。第14题,两岛近似位于同一

6、经线圈上,而经线圈是大圆,根据“大圆劣弧”的最短航线原则,最短航线的航向应为先从毛伊岛沿经线向北到北极,再由北极沿经线向南到锡拉岛。答案:13.B14.C15解析:甲图中主干道呈南北方向,河流大致呈东西方向,村史馆位于行政村的西南部,培训中心位于行政村的东北部,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相符,A项正确。乙图中村史馆位于行政村的东北部,培训中心位于行政村的西南部,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不符,B项错误。丙图中主干道呈东西方向,河流大致呈西北东南方向,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不符,C项错误。丁图中主干道呈东西方向,河流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村史馆位于行政村的东南部,培训中心位于行政村的西北部,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不符,D

7、项错误。答案:A16解析:考查地图上的方向判读。根据校园景观指示牌上指示的方向和距离可知,所选地点向前距离校训碑80 m,向右距离气象站150 m,向左距离老校门200 m,综合这几个地点分析,指示牌应该在图2中的地,B正确。故选B。答案:B1718.解析:第17题,一般中学的面积较小,长宽多为几百米,结合图示学校面积,可判断比例尺采用120 000最合适。第18题,测量区域海拔大约在50 m以下,以平原为主,错误;图中河流流向大体自西向东流,错误;图示学校东方为海洋,且学校与海洋之间没有障碍物阻挡视线,则正确;图示河流上游等高线较下游密集,则上游地势落差大于下游,河流流速上游比下游快,故正确

8、。答案:17.B18.D1920.解析:第19题,两图面积比等于比例尺之比的平方,据此计算可知,图、图的比例尺分别为2N、12N。第20题,结合图示可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约为555 km,根据比例尺公式即可计算出图的比例尺约为130 000 000。 答案:19.A20.B课时跟踪检测(二)等高线地形图13.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半山腰常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是因为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从图上来看,位于北京的小海坨山在冬季受到西北季风影响较大,而东南侧靠近渤海,有较多的水汽,所以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东南侧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下沉气流容易与爬坡的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形成半山腰云

9、,B正确,A、C、D错误。第2题,图中位置的半山腰云主要是在小海坨山主峰和山脊的东南侧,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是湿润气流,上部是冬季风的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干气团下沉增温,故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暖干,故选A。第3题,半山腰云是水汽凝结形成,只有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过饱和,才有可能成云,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相对湿度,符合题意;当地云停留在半山腰,往往是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此时云不向上升,此时应出现逆温现象,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气温垂直分布,符合题意;半山腰云出现时当地的气压和气温水平分布没

10、有明显特征,因此不是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的数据,、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1.B2.A3.C45.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长城主要分布在山脊线上,走向基本按照山脊线延伸方向布局。第5题,读图可知,甲地东北侧有海拔较高的山岭阻挡,A错误;乙地西北侧有山脊,阻挡视线,B错误;丙地海拔在680700 m,八达岭长城海拔在640660 m,丙地海拔较高,且丙地与八达岭长城之间的间隔为谷地,视线不受阻挡,C正确;丁地西侧有山脊,阻挡视线,D错误。故选C。答案:4.B5.C67.解析:第6题,从骑行者拍摄的照片分析可知,骑行者从侧面俯看到右侧山坡上呈“之”字形的道路,说明骑行者位于“之”字

11、形道路所在山坡的侧面。图中显示,呈“之”字形的道路位于乙与丙之间。图中显示,甲的海拔高度比“之”字形道路高,且位于“之”字形道路所在山坡的侧面,因此甲为拍摄位置;图中显示,“之”字形道路在甲的西南方向,因此该拍摄者的拍摄方向为西南方,选项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乙位于“之”字形道路所在山坡的顶部,不符合图片所示特征,排除B。图中显示,丙、丁比“之”字形道路海拔低,且由于山脊阻挡,看不到“之”字形道路,排除C、D。第7题,读图可知,从甲至丁以下坡路为主,A错误。图中显示,只有骑行到丁附近时,才能临近怒江,欣赏到波涛汹涌的怒江,其他地点因地形阻挡看不到怒江,B错误。图中显示,从甲至丁沿途以坡降为主,

12、要经过“之”字形道路,因此弯道多,车速快,C正确。读图可知,沿途海拔在3 0004 000 m,具有高寒气候,沿途不可能欣赏到漫山的常绿林,D错误。答案:6.A7.C89.解析:第8题,发展水上漂流运动要求河段落差较大,从等高线数值可知,落差小,A不符合;发展水上漂流运动要求河道较平直,河道太弯曲,C不符合;发展水上漂流运动要求河道上不能有陡崖、瀑布,河道有陡崖,D不符合;所以适合发展水上漂流运动,B正确。故选B。第9题,“白练垂空”是形容峡谷中的溪流瀑布的,河道峡谷中有陡崖,有水流就会形成瀑布,故可以看到“白练垂空”意境的是,D正确。故选D。答案:8.B9.D1011.解析:第10题,根据河

13、流流向可判断,图中干流河谷为海拔最低处,海拔最低处与最高处之间有5条等高线,则图示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对高差大于200米、小于300米。第11题,依据等高线分布可知,甲、乙与河谷之间高差相同,但甲与河谷之间的等高线较乙稀疏,因而甲坡较乙坡坡度小,排除A、C;从甲至河谷,海拔逐渐降低,不存在明显的地形起伏,B对,D错。答案:10.C11.B12解析:第(1)题,结合铁路桥与公路桥之间的图上距离与比例尺计算出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大青山山顶和李村各自的海拔取值范围,然后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所以站在大青山山顶看不到李村。第(2)题,小桥至古庙一段路较为平缓,

14、所以游客行走感觉轻松。第(3)题,结合图示中的指向标可知,该区域地势北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发育,规模较大;地势较高且起伏大的地区则不利于聚落的发育,规模较小。答案:(1)1 0001 200 m。250350 m。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2)坡度缓;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3)地势北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聚落规模小。13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等高线数值判断,图示区域海拔多在1 0002 000 m,等高线较稀疏说明该区域属于高原地形;等高线错落、弯曲,说明该区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第(2)题,分析“穷山恶水”的自然原

15、因可以从当地的气候、植被和水文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气候角度看,当地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少且集中,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从植被角度看,当地植被覆盖率低;从水文角度看,当地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河水难以直接利用。第(3)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赞成或不赞成。赞成的理由可以从兴修小水电站缓解当地农村能源紧张状况、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农业灌溉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进行分析。不赞成的理由可以从水库发电量有限、使用寿命短和兴修小水电站带来的生态破坏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破碎、沟壑纵横。(2)该区域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

16、带,生态脆弱,植被覆盖率低,易破坏、难恢复;降水少且集中,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下,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河流含沙量大,河水难以直接利用。(3)赞成。理由:兴修小水电站,可缓解当地农村能源紧张状况;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小水电站的水库可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还能缓解旱涝灾害,保持水土。或不赞成。理由:兴修小水电站,会破坏河流生态,影响生物多样性;水库过度蓄水可能会导致下游断流;当地降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小水电站提供的电力有限;河流含沙量大,水库易淤塞,小水电站寿命短。课时跟踪检测(三)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2.解析:第1题,太阳系八大颗

17、星都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则移动方向为从c到d。第2题,“金星凌日”的本质是金星、地球、太阳运行到近似一条直线位置,且金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金星阻挡住了部分太阳光的现象,与日食现象成因一致。答案:1.C2.A35.解析:第3题,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在地球表面,不是天体,A错。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B对。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落在月球上,不是天体,C错。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在地球上,不是天体,D错。第4题,“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河外星系,D符合题意。第5题,地球和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都有昼夜交替的现象,A对。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没有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

18、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的存在,B、C、D错。答案:3.B4.D5.A67.解析:第6题,海南文昌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多阴雨天气,而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有利于航天发射。第7题,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纬度较高,不具备这一优势。答案:6.A7.C89.解析:第8题,根据纬度可知,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南约3,6月份几乎整月都有极夜现象,日照时数应接近零,A错。黄河站位于北极圈以北约12.5,12月份整月都有极夜现象,日照时数应为零,B错。长城站位于6213S,位于南极圈以北约4.5,虽然没有极夜现象,但冬季由于昼长很短,日照时数

19、较少;夏季受西风带来的湿润气流影响,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大大缩短,C对。中冰站距离北极圈不到1,夏季白昼时间长,加上纬度较高,受西风带来的湿润气流影响小,晴天多,6月份日照时数应该有几百小时,D错。第9题,根据上题分析,该科考站为长城站。12月22日左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置最偏南,因此12月份昼长时数应比1月份长,A错;长城站纬度位置离盛行西风带近,12月份受西风带来的湿润气流影响,阴雨天气多,日照时数反而较1月份短,B对;大风天气对日照时数没有影响,C错;太阳高度对太阳辐射强度影响较大,但不影响日照时数,D错。答案:8.C9.B1011.解析:第10题,根据图示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该

20、地区为非洲几内亚湾北岸及其以北地区。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多阴雨天气;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少。因此影响该地区年等太阳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天气气候。故选D。第11题,GPS信号机受到太阳活动影响出现故障,主要是太阳风等太阳活动扰动地球电离层,造成无线电短波通信的中断。故选B。答案:10.D11.B12解析:第(1)题,太阳能资源的优点是清洁、可再生,分布广,能量巨大。缺点是分布不均,能量分散,不稳定,储能难。第(2)题,从气候角度来看,阿联酋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量大;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光照强;夏半年西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受离

21、岸风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第(3)题,迪拜选建熔盐塔式光热电站的理由是太阳能受昼夜更替、天气等要素的影响,稳定性较差;将分散的太阳能集中利用;能储存太阳热能,实现平稳供电。答案:(1)优点:清洁、可再生,分布广,能量巨大;缺点:分布不均,能量分散,不稳定,储能难。(2)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量大;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光照强;夏半年西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受离岸风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3)太阳能受昼夜更替、天气等要素的影响,稳定性较差;将分散的太阳能集中利用;能储存太阳热能,实现平稳供电。13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火星与太阳的距离与日地距离

22、相差不大,温度不会太低;火星、地球自转周期比较适中,温度变化不大;火星具有大气层,因此,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第(2)题,青海茫崖市冷湖火星营地所处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植被稀少、风蚀地貌(雅丹地貌)发育。由于河流湖泊堆积,地壳抬升,经风化、风力侵蚀形成雅丹地貌。第(3)题,“火星1号基地”建设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基地建设,需要一定的劳动力,可增加就业机会;能作为科研基地和成为教育基地。答案:(1)火星与太阳的距离与日地距离相差不大,温度不会太低;火星、地球自转周期比较适中,温度变化不大;具有大气层。(2)河流湖泊堆积,地壳抬升,风化、风力侵蚀。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植被稀少、风蚀

23、地貌(雅丹地貌)发育。(3)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作为科研基地;成为教育基地。课时跟踪检测(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演化12.解析:第1题,图中含三叶虫化石的为古生代早期地层,含鱼类化石的为古生代中期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的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层。图中为中生代地层,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层,均为古生代地层。第2题,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森林埋藏到地下,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答案:1.D2.C34.解析:第3题,恐龙繁盛时期是中生代,图示中生代全球气温较高,降水较少,即全球气候温暖干旱明显,D正确。第4题,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此时期被子植物并没有出

24、现,A错误;图示该时期气温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B正确;气温低,海平面较低,C错误;该时期还没有出现水稻、小麦,D错误。答案:3.D4.B56.解析:第5题,从纵向上看,由下而上时代距今越来越近,很明显图中生物从早到晚出现的顺序应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第6题,生物物种的多少需要关注图中阴影部分的横向宽度,爬行类横向宽度在中生代中后期最宽,表明此时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答案:5.D6.B78.解析:第7题,图中数据显示,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大于52 km,内蒙古高原地壳厚度次之,且大于40 km,东北平原地壳厚度小于40 km。图中40 km等厚度线大约位于我国第二、

25、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图中52 km等厚度线大约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我国地壳厚度大致是东部薄、西部厚,东北薄、西南厚。第8题,a处外围等值线数值为42,该等值线两侧的等值线数值分别为42和44,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a处地壳厚度应小于42 km;同理,b处地壳厚度应大于38 km。故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图是A图。答案:7.D8.A911.解析:第9题,古登堡面位于地幔与地核之间,读图可知,为地核,因此古登堡面位于圈层上方。故选D。第10题,水循环不只存在于圈层,A错;由图可知,圈层密度和压力比圈层大,B错;圈层为软流层,属于上地幔,C错;圈层为地球的外核,呈液态。故

26、选D。第11题,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位于上地幔上部,对应图中的圈层。故选C。答案:9.D10.D11.C12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它们形成于距今约2亿年前的大规模火山活动中”,说明约2亿年前,这里发生过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大规模的火山活动释放大量二氧化碳;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气温升高,生物因生存环境改变而大量死亡;恐龙等生物遗体被火山灰等掩埋形成化石。第(2)题,同一时期、同一地质环境下形成的岩石具有相同的岩性特征和生物化石,故应采集岩石矿物标本,寻找生物化石。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距今约5亿年前,纽芬兰岛附近海底发生岩浆活动,来源于地幔含有铬铁矿的岩浆喷发,冷却固结形成岩

27、石;受板块碰撞挤压,洋底地层隆起抬升,岩体出露;岩石中铁元素遇空气氧化,呈红褐色,成为巨大红色岩体。答案:(1)约2亿年前,大规模的火山活动释放大量二氧化碳;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气温升高,生物因生存环境改变而大量死亡;恐龙等生物遗体被火山灰等掩埋形成化石。(2)采集岩石矿物标本;寻找生物化石。(3)在距今约5亿年前,纽芬兰岛附近海底发生岩浆活动,来源于地幔含有铬铁矿的岩浆喷发,冷却固结形成岩石;受板块碰撞挤压,洋底地层隆起抬升,岩体出露;岩石中铁元素遇空气氧化,呈红褐色,成为巨大红色岩体。13解析:第(1)题,地震波中的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地面,横波传播速度慢后到达地面,故长宁居民感觉到

28、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第(2)题,此次长宁地震的震源深度约12 km,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 km,故震源应位于地壳。地壳呈固态,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大致是陆地厚,海洋薄。 第(3)题,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地震波。其原理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答案:(1)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2)地壳。地壳的特点:呈固态,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3)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课时跟踪检测(五)地球的自转12.解析:第1题,北极星及周围星辰为恒星

29、,视为固定不动,而相机虽然固定在地球表面,但是随着地球自转运动而动,所以出现圆形的星辰运动轨迹。第2题,北极星指示正北方向,而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星辰轨迹则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同心圆。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和在北半球仰视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答案:1.A2.C34.解析:第3题,6月22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甲地正午时分夜幕初垂,说明甲地刚好出现极夜,为66.5S。据“飞机到达甲、乙两地中点以前飞行时长的变化与经度数的变化成反比,过中点以后飞行时长的变化与经度数的变化成正比”可知,飞机飞行通过的中点是0经线,飞行方向为自东向西。飞行7小时,即到达时甲地为19时,乙地为15时,两地相差4小时,两地分列于0经

30、线两侧,距0经线均差2小时,据此,甲地的经度为30E,故选C。第4题,结合上题可知,甲地为30E,两地的中点为0经线,飞机在中点上空时,所用时间为3.5小时,故此时中点当地的区时为13时30分,故选D。答案:3.C4.D56.解析:第5题,ac为晨线,b点为晨线的中点,因此b点应位于赤道上,b点的地方时应为6时;b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50E,根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计算出国际标准时间为2时40分。a、c两点为晨线的顶点,则a点地方时为0时,c点地方时为12时。第6题,ab段位于北半球,bc段位于南半球,b点在赤道上,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运动方向

31、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偏转。答案:5.A6.C78.解析:第7题,1月24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于北京时间20时整正式开始,柏林(52.5N,13E)在东一区,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即当地区时为13时春节联欢晚会开始。第8题,正月初三(1月27日)北京时间上午9:45,此时180经线地方时为13:45,全球和李明处于同一天的范围所占的比例略大于二分之一。答案:7.C8.C910.解析:第9题,根据毛里求斯普莱桑斯国际机场的经度可确定当地为东四区。东四区比深圳所在的东八区晚4小时,即深圳为23:30时,毛里求斯为19:30,再加上飞行的10小时,可算出到达毛里求斯时的时间为第二天早上5:30。故选

32、A。第10题,根据文字信息无法确定假期的具体季节,日出方位无法确定,A错;毛里求斯为热带雨林气候,该地植被常绿,不可能落叶纷飞,更不可能沙漠广布,B、C错;毛里求斯为印度洋热带岛国,面积较小,最可能看到珊瑚岛礁,D对。答案:9.A10.D1112.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非阴影部分日期为(Y1)日,75E地方时为0时,则150E地方时为5时。第12题,当我国南极昆仑科考站物体影子朝向正北时,77E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则世界标准时间为18时52分。答案:11.D12.B1314.解析:第13题,图示MHN表示晨昏线,则M、N点的时间为6时或18

33、时;阴影部分表示1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故E、F点所在经线为180或0时;F点与M、N点之间经度差不可能为90、相差6小时,故判断F点不可能为0时,则F点为180经线,E点时间为0时;0时经线为夜半球的平分线,故图示MHN右侧部分为夜半球,图示极点附近出现极夜,而日期为1月6日,故图示极点为北极点,则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M点为6时,N点为18时,根据E、F之间经度相差120,可判断F点的时间为8时,C正确。第1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图位于北半球,正确;N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错误;MH为晨线,正确;E点所在经线为0时经线,错误。故选B项。答案:13.C14.B151

34、6.解析:第15题,根据影响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因素分析,相同速度的物体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图中a、b、c河流都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d河流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a河流纬度最高,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最明显,即a河流是木排向河流右岸偏移最严重的河流,所以A项正确。第16题,图中b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水流方向的右岸水流速度较快,左岸水流速度较慢,所以在b河中逆水行船,仅从节省动力角度考虑,船的航线应选在水流较慢的一侧,顺水方向的左岸即逆水方向的右岸,故B项正确。答案:15.A16.B1718.解析:第17题,两个日期的界线为0时所在经线

35、和180经线,AS虚线为晨昏线,所以D点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与图中左侧日界线的经度间隔为45,所以左侧日界线不可能是0时所在经线,从而判断左侧日界线为180经线,右侧日界线(BC所在经线)为0时所在经线。F点所在经线位于BC所在经线以西,这两条经线经度相差45,所以F点的地方时为21时。又因F点位于0时所在经线以西,其所在日期应为6日,所以F点地方时为6日21时。第18题,图中BC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而AS虚线与赤道的交点D点位于BC所在经线以西,为135W,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赤道上白昼的范围为45E向东到180,再向东到135W,故赤道上东西半球

36、的白昼长度之比为11565即2313。答案:17.C18.D1920.解析:第19题,读图可知,e地所在的时区约和印度半岛的时区一致,约在东五区,倒计时活动举行时北京东八区时间为20时,所以e地的区时约为17时,A错。图中b、c、d、e点都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B错。倒计时活动举行时北京东八区时间为20时,那么0时经线的位置是在180经线上,全球处于同一日期,C对。对照图中,按照地球自转方向和南北半球位置可知,b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向,D错。第20题,本届冬奥会举行期间为2月4日至20日。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到达近日点,速度最快,所以地球公转速度一直是变慢,A错。此时图中各点,太阳日出东

37、南方向,B错。对照图中轮廓位置可知,e地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且更靠近赤道,2月4日至20日太阳直射点会北移接近e地,所以e地物体正午影子逐渐变短,C对。图中d地的位置最靠南,是五地中此时白昼最长的,D错。答案:19.C20.C课时跟踪检测(六)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1解析:根据材料,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当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时,光伏发电量为0,说明此时为黑夜;读图可知,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的时段为格林尼治时间大约19点到凌晨3点多,远小于12个小时,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季,德国位于北半球,B正确;3月和9月昼夜大致等长,12月昼长远

38、小于夜长,A、C、D错误。故选B。答案:B23.解析:第2题,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随日地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据图可知,丙到丁段日地距离比其他都大,故速度较慢,所用时间最多,C正确,A、B、D错误。第3题,春分日为每年3月21日前后,2018年春节为2月16日,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根据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天)为360,约为每天公转1,可计算出2018年春节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约为330,D正确,A、B、C错误。答案:2.C3.D45.解析:第4题,“太阳周年运动轨迹”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B对,A错。它是模拟的太阳运动

39、轨道,C错。它是太阳一年的运行轨迹,D错。第5题,地球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节气是夏至到小暑,B对。其他节气公转速度较快,A、C、D错。答案:4.B5.B67.解析:第6题,夏至日,天津日出方位为东北,然后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日落,影子方位为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东东南,影子移动方向为顺时针,由西南转向东南,D对,A、B、C错。第7题,根据题意可知,晷针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则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与日晷仪所在纬度相同。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日晷仪所在地纬度降低,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变小,而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与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互余,故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增大,A对,B、C、D错。

40、答案:6.D7.A89.解析:第8题,图中实线为甲地昼长变化,从a到c时间段内,甲地昼长从6小时增加为18小时;虚线为乙地夜长变化,从a到c时间段内,乙地夜长从15小时缩减到9小时,则此时间段内乙昼长从9小时增加到15小时,两地昼长都增加,说明位于同一半球,A错。从图中信息无法判断两地太阳高度大小,B错。呈对跖点的两点,从纬度来说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且纬度数值相同,C错。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从两地昼长变化幅度可知,甲地的纬度高于乙地,D对。第9题,此时段内甲地昼长从6小时增长为18小时,甲地位于南半球,则说明此时段南半球昼逐渐变长。b日期时甲地昼长为12小时,则此日期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41、,排除B、D;b日期过后,甲地昼长继续增长,说明b日期为秋分日,秋分日为每年9月23日前后,排除A,选C。答案:8.D9.C1011.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昼短夜长,乙地昼夜等长,丙、丁两地昼长夜短。根据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可知,乙地位于赤道,丙、丁两地位于同一个半球,但由于材料未给出具体日期,所以不能确定两地是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甲地所在半球与丙、丁两地不同。第11题,赤道终年昼夜等长,纬度越高的地点昼长与12 h的差值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甲地昼长与12 h的差值最大,故甲地纬度最高。答案:10.D11.A1213.解析:第12题,纬度越低昼长最大差值越小,由此可知,四地

42、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是。第13题,同一地区,夏至日和冬至日昼夜时长相反,即同一地区夏至日白昼时长等于冬至日黑夜时长,并且若该地夏至日白昼最长,则冬至日白昼最短,若该地夏至日白昼最短,则冬至日白昼最长。分析可知,地昼长最大差值等于该地昼长最大值(设为x)减去该地昼长最小值(24x),由此可得出:x(24x)5:42,由此可得x14:51,地最短昼长等于2414:519:09,故选B。答案:12.C13.B1415.解析:第14题,一天中,正午平分白昼,即可根据日出至正午的时间与正午至日落的时间相等进行推算,此时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1:52,因此日落时间11:52(11:523:24)20:20。故选

43、C。第15题,正午时间和午夜时间差是12小时,根据图示可知,正午时间是11:52,午夜时间是23:52,根据材料可知,符合暮光的时间段是日落至午夜,太阳高度在地平线下14(bc可知,图中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甲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该天气系统的右侧,可知甲地此时为暖锋过境,C正确;图中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甲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该天气系统的左侧,可知甲地此时为冷锋过境,A错误;图为高压系统,此时乙地风和日丽,与题意不符,B错误;由图可知此时乙风向为东南风,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答案:1.D2.C34.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显示16:00至20:20时段风向度数约为320度,可以判断为西北

44、风;20:30至20:40时段风速最低,为台风眼过境,风向度数为零,表示此时为静风;台风中心过境后,该地风向度数为200度左右,判断为西南风;然后,风向度数大约150度至180度,可以判断为偏南风,B正确。第4题,台风登陆后,逐渐远离海洋发源地,水热供应减少,强度逐渐减弱,A正确。台风登陆后,摩擦力增大,B错误。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会影响风速,C、D错误。答案:3.B4.A56.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地位于单一的冷气团控制下气温低,空气干燥,降水少,所以A正确;地位于冷锋的锋前位置,受单一暖气团影响气温较高,露点为14 ,数值较低,故B错误;地位于暖锋的锋后位置,气温较高,风力弱,露点为

45、25 ,数值较高,不易形成雾霾,故C错误;地位于暖锋的锋前位置,风力弱,阴雨连绵,没有雷暴,故D错误。第6题,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特征可知,图示区域主要位于美国中部地区,图中南部临近墨西哥湾沿岸,地处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该地区不受西风带影响,故A错误;该地区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地壳活动不活跃,故B错误;该地区的东北部在五大湖沿岸是美国的乳畜业分布地区,故D错误;该地地处大西洋的西岸,该地区的东南部夏秋季节易受飓风影响,C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的答案是C。答案:5.A6.C78.解析:第7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梅雨为准静止锋控制,A错。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暴雨多出现在午后,为对流雨,不是副高形成的,B错。

46、江淮地区夏季的伏旱天气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C对。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的台风为气旋形成,D错。据此分析选C。第8题,据图可知,今年7月下旬8月上旬副高位置较常年偏西偏北,受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较常年同期偏少;7月辽宁出现历史同期罕见高温;陕、甘、宁、内蒙古降水总体较常年同期偏多;由于副高异常导致出现多个路径异常,而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台风活跃的地区,正好处于副热带高压的稳定控制之下,不利于对流的产生,也就不利于台风的生成。据此分析本题选D。答案:7.C8.D910.解析:第9题,依图知,该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且M位于低压中心,低压系统气流水平方向上为辐合运动,垂直方向上为上升运动,故

47、C正确。第10题,依图知,ON为低压系统中的左侧低压槽部位,结合锋面气旋知识,可判断最可能形成冷锋系统,故A正确。答案:9.C10.A1112.解析:第11题,图中等温距为2 ,最高气温为14 16 ,最低气温为2 4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为10 14 ,所以二者的最大差值可能是13.9 。故选C。第12题,据图可知,甲地即将经历锋面过境,所以降水会增多,风力会加强,且锋面向甲地方向移动,暖气团即将控制甲地,所以甲地气温会升高。故选A。答案:11.C12.A13解析:第(1)题,北半球的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冷锋位于气旋中心的西南方向,暖锋位于东南方向;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暖锋位

48、于气旋中心的东南方向,冷锋位于西南方向。因此图中的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第(2)题,由图可知,此时B站位于冷暖锋之间,未来一定时间内,该地先经历冷锋过境,然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风向由西南转为西北;图中B站附近等压线由稀疏变为密集,所以B站的风速在增大。第(3)题,在近地面,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风向和等压线有一定的夹角;在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摩擦力小,可忽略不计),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由题干可知,气旋的强度不变,由陆地移到海洋上,摩擦力减小,风速增大,风向和等压线的夹角会变小。答案:(1)北半球;A站附近风向向右发生偏转(锋面呈逆时针方向

49、移动)。(2)在冷锋过境前吹西南风,过境后吹西北风,风速变大。(3)当气旋由陆地移到海平面时,(由于摩擦力减小)风速会增大,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会变小。14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来自西伯利亚和北大西洋的不太强的冷气团进入准噶尔盆地后,与当地暖气团相遇后,形成锋面,锋面在行进过程中受到天山阻挡作用后,移动速度有所减慢,锋面徘徊不前,最终形成天山准静止锋。第(2)题,天山准静止锋活动的主要季节:冬、春季节。理由:冬春季时节,来自北大西洋和西伯利亚的空气频繁东进、南下,为天山准静止锋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条件。第(3)题,影响地区:大山北坡以及新疆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天气状况:受天山准静止锋影响的

50、区域会出现微风、降温、多雾、多云、阴天、甚至雨雪天气。答案:(1)来自西伯利亚和北大西洋的不太强的冷气团进入准噶尔盆地,与当地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锋面在行进中受到天山阻挡、移动速度减慢。徘徊不前,形成准静止锋。(2)冬、春季节。理由:冬春季节,来自大西洋和西伯利亚的空气频繁东进、南下。(3)影响地区:大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天气状况:微风、降温、多雾、多云、阴天、雨雪天气。课时跟踪检测(十八)水循环12.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气候。我国干旱区位于西北地区,水汽来源主要是来自大西洋的中纬西风,故B项正确;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主要为东部湿润地区带来降水,故A项错误;极地东风、东北季风

51、对该地影响很小,故C、D两项错误。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气候,我国干旱区高山顶部气温低,蒸发较少,所以盈余的水汽主要存在于高山顶部的冰雪中,故D项正确;该地降水少,蒸发旺盛,年盈余水汽在土壤、植被、河湖中的储存量较少,故A、B、C三项错误。答案:1.B2.D34.解析:第3题,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实际蒸发量减少,对降水量影响不大,故D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渗水路面,下渗量增加,补充地下水资源;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长径流汇聚的时间,缓解城市内涝,但是不能解决城市洪灾;图中对雨水进行

52、收集,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故D正确。答案:3.D4.D56.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降水,排除A、C选项;丙为蒸发,排除D选项。第6题,题干要求分析的是人为原因,据此分析即可。答案:5.B6.D79.解析:第7题,该流域5月降水量较4月明显增加,但34月地表较干燥,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因此下渗到土壤和地下溶孔裂隙中的水分较多,A项正确,D项错误。12月至次年4月该流域内降水少,气候较干旱,植被生长不旺盛;植被生长主要影响流域水流汇聚速度,对地表径流下渗为地下径流有一定影响,但对径流深(地表径流深地下径流深)没有影响,B项错误。45月农业用水较少,对这

53、两个月的径流都有影响,C项错误。第8题,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地表和地下径流量盈余,故该流域水资源总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A错。自然状态下,该流域与其他流域之间被分水岭分隔,因此不会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B错。用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去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可知,该流域理论上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 334920414 mm,但该流域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约757 mm,大于414 mm,说明有流域外径流汇入,最可能是地下径流汇入,可能是地下含水层相通,C对。据图可知,该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量差别不大,说明地表水下渗不严重,D错。第9题,秋季当地作物大多已经成熟,需要施用的化肥

54、量较少,农业生产对地下水矿化度的影响较小,C对。夏季植物生长比秋季更旺盛,但矿化度并不比秋季低,A错。秋季(911月)的降水量明显小于夏季,B错。若流水溶蚀作用较强,水中溶解的盐类应该较多,地下水矿化度较高,D错。答案:7.A8.C9.C10解析:第(1)题,青海湖地处内流区,参与陆地内循环。第(2)题,可以从降水、蒸发、径流三个环节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第(3)题,青海湖水体面积及水位连续多年递增可能与冰川加速融化、入湖水量增大及湖区生态环境改善有关。答案:(1)陆地内循环。(2)青海湖流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湖水补给量小,但蒸发旺盛;青海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3

55、)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造成冰川萎缩、入湖水量增大;流域内实施了生态保护措施,如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11解析:本题以我国局部地区单位面积洪峰流量等值线及夏季暴雨出现频率随日期变化图为材料,考查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等问题,难度一般。第(1)题,本题考查中国的地形和气候。读图根据经纬网和等高线判断,甲地为长白山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水汽受地形阻挡故而降水较多。第(2)题,本题考查中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和洪涝灾害的成因。结合图2,可发现我国东部夏季暴雨高概率出现时间自南向北推迟。降水角度可从降水量、降水年际和季节分配等方面分析。由于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季节变化大,另外,夏季风的强弱年际变化大

56、,导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第(3)题,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结合台湾东西部差异,可知台湾东部,地形起伏更大,又是迎风坡降水多,因而更易爆发山洪。答案:(1)山地东南(2)规律:自南向北推迟。原因:降水集中,季节变化明显,年际变化较大;暴雨出现概率高。(3)中部有山脉,东部迎风坡降水量大;东部地形陡峭,河流短,汇流时间短。课时跟踪检测(十九)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12.解析:第1题,图中曲线不能表示输沙量和流量年际变化,A错。读图可知,6月份鄱阳湖输沙量为正值,说明湖泊补给长江,7月份是负值,说明长江补给鄱阳湖,B对。46月湖水输沙量降低,不是含沙量降低,C错。3月份输沙量较大,输沙能力较强,但

57、含沙量不是最大,鄱阳湖含沙量最大应是在汛期结束的10月份,D错。故选B。第2题,鄱阳湖79月输沙量为负值,说明最可能的是长江干流水位高,长江补给鄱阳湖,长江向湖泊输沙,A正确,C错误。读图可知,出湖流量一年中最小值在1月份左右,B错误。上游水量增大,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可能减小,D错。故选A。答案:1.B2.A35.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山区固态水体积累和消融的季节差异导致水储量的季节差异。天山山区整个冬半年固态水资源一直处于积累过程,到春季达到最大值,因此春季水储量表现为正距平,正确,故选B。第4题,由图中四条曲线的变化可直接推断,2003年到2015年,天山山区水储量呈波动减少趋势。故

58、选A。第5题,阿克苏河的径流补给主要来自冰雪融水,随着冰雪消融量的增多,阿克苏河出山口的径流量先是增大;随着固态水储量(冰雪)的减少,补给来源减少,出山口的径流量减小。故选B。答案:3.B4.A5.B68.解析:第6题,910月,当地降水较少,上游来水量减少,水库蓄水量增大,降低了长江下游的水位,长江和洞庭湖的水位差增大,湖水补给长江水,故洞庭湖的库容减小。故选A。第7题,与三峡水库蓄水前相比,洞庭湖9月份为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地表水的流速较快,搬运和侵蚀能力较强。故选D。第8题,读图可知,蓄水后的湖容量明显小于蓄水前的湖容量,说明9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对洞庭湖入江口干流下游附近补给增长

59、率最明显的是湖水补给。故选B。答案:6.A7.D8.B911.解析:第9题,当地降水较少,不适合植树造林,故A错;矿井的积水自己会下渗到地下,故B错;当地降水较少,修建人工湖泊的水量较少,故C错;当地降水少,应该减少耕地面积,节约用水,故D对。故选D。第10题,当地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最多,下渗的水量最大,故该矿区地下水位最高的季节为夏季。故选B。第11题,煤炭开采对降水量没有影响,故错;煤炭开采会导致湖泊渗漏,下渗的水量增多,故对;煤炭开采会导致地表水流失,地下水的补给减少,故对;煤炭开采不会影响湖底淤泥的厚度,故错。故选B。答案:9.D10.B11.B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

60、该地地下水位始终高于南湖水位,南湖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一致;而南湖湖水水位变化与大气降水的变化相关性小,表明湖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所以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补给。第(2)题,由材料可知,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多年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但由于蒸发量(3 0004 000 mm)远大于降水量(100 mm),故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所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的原因是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第(3)题,由图可知,该处地下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所以绘制时,地下水位(虚线)需要高于湖泊水面,并在两者交界处平缓过渡,表示地下水流

61、动方向的箭头应从沙丘指向湖泊。答案:(1)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水位始终高于南湖水位;南湖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一致;南湖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2)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由于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3)见下图。13解析:第(1)题,天桥泉域地下水的补给有三种类型,一是大气降水补给,有季节变化;二是河流渗漏补给,补给量与河流流量呈正相关;三是水库渗漏补给,补给量比较稳定。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天桥水库蓄水前,坝前黄河水位和地下水水位分别为812 m和824 m”可知,大坝修筑前,地下水位高于黄河水位,所以地

62、下水补给黄河水,为黄河干流提供稳定的补给水源;大坝修筑后黄河水位抬升,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补给减少,黄河水对沿岸地下水的补给增多,导致天桥泉域以下的黄河干流径流量减少。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河口镇至吴堡之间的黄河干流西岸是一个大型向斜沉积盆地,修建水库水位上升,导致黄河水可能通过地下水进入该盆地碳酸盐岩地层的深处;另外,还要从蒸发量、降水量、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考虑。答案:(1)大气降水下渗补给:黄河天桥泉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大气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夏秋季补给多,冬春季补给少。流域河流渗漏补给:流经碳酸盐岩地区的河流通过渗漏对地下水进行补给,补给量与河流流量呈正相关。水库渗漏补给:大坝修筑后,水

63、库水位升高,对地下水进行渗漏补给,补给量相对稳定。(2)大坝修筑前,地下水补给黄河水,为黄河干流提供稳定的水源;筑坝(水库)蓄水后,黄河水位被大幅度抬升,天桥泉域地下水对黄河的补给减少,黄河水对沿岸地下水的补给量增多。(3)水库抬升了黄河干流水位,黄河水可能通过地下水进入干流西岸大型向斜沉积盆地的碳酸盐岩地层的深处;水库蓄水,水域面积增大,蒸发量增大;区域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需水量增加;流域生产生活用水增加;跨流域调水等。课时跟踪检测(二十)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与人类12.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部分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是不平衡的;纬度10附近海区

64、热量收入最多,副热带海区热量支出最多;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故选D。第2题,相同纬度,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洋流;水温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故选B。答案:1.D2.B35.解析:第3题,海水蒸发量的大小与温度高低呈正相关,四个海域中,海域水温最高,蒸发量最大。第4题,海水温度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越多;两海域纬度位置相当,正午太阳高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海域受暖流影响,水温比受寒流影响的海域高。第5题,海域纬度位置最高,热量收入最低,盈余量为负值且最低,获得的净辐

65、射值最低。答案:3.D4.D5.B67.解析:第6题,24小时50分是海洋潮汐的日变化周期。图中a至c或b至d都表示潮汐的日变化周期,因此a至b、b至c、c至d都是半个日变化周期,时间间隔为12小时25分,故C正确。第7题,当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太阳的引潮力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产生a、c现象;当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相垂直时,太阳的引潮力削弱月球的引潮力,产生b、d现象,故D正确,A、B错误。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线上时,可以是月球在日、地之间,也可以是地球在日、月之间,故C错误。答案:6.C7.D89.解析:第8题,图中显示,洋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应为寒流,而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

66、高纬度,应为暖流,三支洋流性质不相同,A错。洋流从高纬地区流来,有可能带来浮冰和冰山,沿此洋流航行不一定安全,B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墨西哥湾暖流,其流向没有季节变化,C错。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欧洲西岸沿海时,给当地气候增温增湿,D对。第9题,图中显示,洋流位于北半球,向南流,为寒流。根据等温线判读方法可知,A图水温向北递减,表示北半球,中间水温低于两侧,表示寒流流经,寒流应从低温区向高温区流,则判断是向南流,A符合题意。同样的方法可以判断,B图表示南半球,中间有暖流流经,向南流,不符题意,排除B;C图表示北半球,中间有暖流流经,向北流,不符题意,排除C;D图表示南半球,中间有寒流流经,

67、向北流,不符题意,排除D。答案:8.D9.A1011.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2000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故选B。第11题,胶州湾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随着入海径流流入胶州湾,导致海域内藻类大量死亡,藻类吸收的二氧化碳大幅减少,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造成表层海水pH值下降;陆风不断增强,会导致pH值较高的底层海水上泛到表层,造成近海表层海水pH值升高;海风不断增强,会导致pH值较高的远海表层海水流到近海,造成近海表层海水pH值升高;海水温度升高,会导致表层海水藻类植物及浮游生物大量增多,并大量吸收海水中的二氧化碳,造成近岸

68、表层海水pH值升高,故选A。答案:10.B11.A12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和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地中海为海洋时,与大西洋相连通,水量收支平衡,面积保持稳定。地中海湖泊时期,与大西洋的连通被阻断,缺少大西洋海水收入,成为一个巨大的内陆湖泊,水量收入为降水和内流河的注入,水量支出为地中海的蒸发,水量支出大于水量收入,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海水循环运动表现为表层地中海的海面较大西洋低,表层海水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由于大西洋盐度较地中海低,从而有利于降低地中海的盐度;底层海水地中海盐度高,密度大,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有利于地中海排出盐分,从而降低盐度;

69、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海水循环运动有利于地中海的盐度平衡。答案:(1)与地中海作为海洋相比,地中海湖泊时期缺少大西洋海水收入;水量收入为降水与河流径流的注入;水量支出为地中海蒸发。水量收支状况:收入小于支出。(2)由于大西洋盐度较地中海低,表层大西洋低盐度海水流入地中海,有利于降低地中海盐度;深层地中海高盐度海水流入大西洋,有利于降低地中海盐度;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海水运动,使地中海盐度不至于升得太高,保持地中海盐度平衡(稳)。(答2点即可)13解析:第(1)题,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从蒸发量、降水量及其对比关系、海域形态、融冰与结冰等角度进行作答。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中部海峡处于高纬度地区

70、,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其次,夏季该区域白昼时间较长,气温相对较高,部分冰川融化,淡水注入中部海峡导致其盐度偏低;最后,注意中部海峡的形态,其海域相对封闭,与外界盐分交换较弱,所以盐度偏低。第(2)题,紧扣材料中溶解性总固体量的概念,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般情况下,溶解性总固体量与盐度呈正相关,但中部海峡不符合该规律。所以中部海峡虽然盐度低,但溶解性总固体量大,因为溶解性有机质含量高,应主要来自周边苔原生物和岩石。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海域周边陆地苔原广布,所以生物活动较活跃,给海峡带来丰富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其次,根据材料信息“岛上沉积岩岩性较为松软,较易溶于水”,而该地夏季冰川融水较多,融水溶蚀松软

71、的沉积岩,岩石溶解进入海水,进而增加海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量。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水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海水的氧,其含量变化与海水中生物过程及水文条件有密切联系,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西北部海湾受到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水温度较高,浮游植物相对较多,光合作用较强,所以释放的氧气较多。答案:(1)处于高纬度地区,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夏季部分冰川融化,淡水注入中部海峡;海域相对封闭,与外界盐分交换较弱。(2)该海域的溶解性总固体量主要受到有机物质的影响;周边陆地苔原广布,生物活动较活跃,给海峡带来丰富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夏季冰川融水溶蚀松软的沉积岩,岩石溶解进入海水,进而增加海水中的溶解性总固

72、体量。(3)西北部海湾。形成条件: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浮游植物相对较多,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较多。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洋流海气相互作用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夏季,洋流自南向北流动;冬季,洋流消失,洋流自北向南流动。洋流流向与东亚季风的风向相同,由此推断,流经台湾海峡的洋流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在冬、夏季风的驱动下,冬、夏季洋流流动方向相反。第2题,读图可知,洋流为日本暖流。结合洋流概念、特征可判断,日本暖流常年比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流动,D对,A错。在台湾岛以西的洋流冬、夏季流向不同,不属于日本暖流,B错。暖流温度高,盐度比流经海区较高,C错。答案:1.B2.D34.解析:

73、第3题,洋流受离岸风的影响,会导致底层冷海水上泛,故该处的洋流为寒流,A错误;洋流为中低纬度大陆西岸的补偿流,B错误;洋流附近因冷海水上泛形成渔场,其成因与秘鲁渔场相似,C正确;洋流沿岸都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但不是受赤道低压控制形成的,D错误。第4题,洋流位于南半球,等温线数值从北向南递减,A、B错误;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洋流为寒流,等温线的走向与洋流的流向是相一致的,C错误,D正确。答案:3.C4.D56.解析:第5题,该等值线为等水温异常值线,则正值代表水温比常年均值偏高,负值代表水温比常年均值偏低。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甲点为4 ,代表甲地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 ,故A正确,B、

74、C、D错误。第6题,观察图中等水温异常值线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点附近水温值偏低,B点附近水温值偏高。A地水温偏低,则气流上升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燥,错误,正确。B地水温偏高,则气流下沉减弱,甚至上升,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正确,错误。故选B。答案:5.A6.B79.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甲航段自南向北航行,与东澳大利亚暖流流向相反,最耗费动力,A对。乙段沿着北赤道暖流及日本暖流航行,丙段沿北太平洋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航行,丁段沿墨西哥湾暖流航行,均与洋流流向相同,比较节省动力,B、C、D错。故选A项。第8题,读图可知,丁段航程附近有墨西哥湾暖流,使沿岸地区气温升高,A错。暖流

75、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不会使得沙漠延伸,B错。会使得污染净化速度加快,C错。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形成纽芬兰渔场,D对。故选D项。第9题,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该地地处低纬地区,夏季气温高,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时,下垫面冷,容易形成雾,故选C项。答案:7.A8.D9.C1011.解析:第10题,海水下沉可能是温度降低,导致海水密度增大而下沉。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密度增大,正确。海水下沉可能是盐度增大,导致海水密度增大而下沉。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正确。降水多则盐度减小,密度减小,错误。海水结冰导致盐分析出而使盐度升高,海水密

76、度增加,正确。地转偏向力不直接影响温度和盐度,错误。故选D。第11题,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温度升高,温盐环流减弱,则表层海水下沉减弱,海水北上减弱,即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由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知,会导致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欧洲西部地区水温降低,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减少。故选A。答案:10.D11.A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虚线所示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水温较低,性质为寒流,根据材料可知,白鲸分布于北冰洋地区,喜冷水环境,寒流为白鲸提供了适宜的冷水环境;白鲸游动速度缓慢,因此白鲸可顺洋流游动,节省体力,提高游动的速度。第(2)题,圣劳伦斯湾海水具有分层现象的原因:

77、圣劳伦斯河的河水是淡水,盐度低,密度小,圣劳伦斯河注入海洋,主要分布在海水表层,使表层海水盐度明显降低,而深层海水盐度较高,使圣劳伦斯湾海水具有分层现象。表层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原因:该海区位于中高纬度,极地东风吹拂大西洋表层海水,大西洋海水从贝尔岛海峡涌入,从卡伯特海峡流出,加上陆地轮廓的影响,使表层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第(3)题,同意。理由:读图可知,圣劳伦斯湾有圣劳伦斯河等河流的注入,靠近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易发生搅动,海底营养盐类上泛,使浮游生物生长良好,饵料丰富;海湾较封闭,受寒流影响大,海水温度低,适合喜冷水的白鲸生长。不同意。理由:位于圣劳伦斯河的入海口,海水盐度低,海面结冰期

78、较长;圣劳伦斯河携带大量陆地的污染物,水质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水质较差。答案:(1)虚线所示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水温较低;白鲸分布于北冰洋地区,喜冷水环境,洋流为白鲸提供冷水环境;白鲸可顺洋流游动,节省体力;白鲸游动速度缓慢,顺着洋流有利于提高游动的速度。(2)具有分层现象的原因:圣劳伦斯河的注入使表层海水盐度较低;深层海水盐度较高。表层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原因:极地东风吹拂大西洋,大西洋海水从贝尔岛海峡涌入,从卡伯特海峡流出;陆地轮廓的影响。(3)同意。理由:因为圣劳伦斯湾有河流注入,靠近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海湾较封闭,受寒流影响大,海水温度低。或不同意。理由:海水盐度低,海面结冰期

79、较长;水质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13解析:第(1)题,南极沿岸环流的形成过程与当地的盛行风向有关。自极地高压辐散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极地东风,极地东风吹拂海水自东向西环绕南极大陆运动形成南极沿岸环流。第(2)题,南极环流辐合区生物资源丰富与该海域的洋流有关,该海域内有西风漂流与南极沿岸环流流经,扰动底层海水,营养盐类物质上浮,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磷虾、鱼类丰富,吸引海鸟和大型海洋生物前往捕食。第(3)题,其风险主要来自洋流、冰山、海洋生物及暴风。南极沿岸寒流受南极半岛阻碍,形成大洋漩涡,洋面不稳定;南极大陆冰川崩塌入海,形成冰山,威胁作业船舶安全;大型海洋生物出没,对作业人员直接构成威

80、胁;终年受极地东风控制,多暴风。答案:(1)自极地高压辐散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极地东风(东南风),极地东风吹拂海水自东向西环绕南极大陆运动。(2)西风漂流与南极沿岸环流流经,扰动底层海水,营养盐类物质上浮,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磷虾、鱼类丰富,吸引海鸟和大型海洋生物前往捕食。(3)南极沿岸寒流受南极半岛阻碍,形成大洋漩涡,洋面不稳定;南极大陆冰川崩塌入海,形成冰山,威胁作业船舶安全;大型海洋生物出没,对作业人员直接构成威胁;终年受极地东风控制,多暴风。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12.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草原位于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位较高,草原的水分条件最好,A、B错

81、误。结合大兴安岭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分界线处,东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风受地形阻挡抬升,由于草原处位置较低,抬升不明显,降水较少,水分条件最差,C正确,D错误。故选C。第2题,结合大兴安岭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上空常年受西风的影响,特别是冬春季节,山地西坡冷空气堆积,东坡形成下沉焚风,越往下空气越干燥,到200400米附近(平台察尔森)尤其严重。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到长白山等众多山脉的阻挡,到达此地的降雨量也不大,(察尔森以上抬升明显降水略多形成草原,平台以下受地下水影响水分条件也较好,形成草原。)因此平台察尔森便因为局部环流差异形成了草原。故选B。答案:1.C2.B34.解析:

82、第3题,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第4题,甲图淋溶层最厚,是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乙图淋溶层最薄,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丙图淋溶层适中,是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该地区发育着草原土壤。森林表层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草原土壤,下部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少,可以判断为草原土壤,故选D。答案:3.A4.D56.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提供的地方时信息,可知中午前后气温高时排放通量大,而其他时段气温较低,排放通量小,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时空变化都和气温的变化影响有关,

83、因此影响不同植被群落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随时间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土壤温度,B正确。气温越高,土壤水分越少,越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和根系呼吸,A错误;一个地区在某时段内的光照强度一般不会发生改变,因此C错误;生物量是植物长时间生长积累的,是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作用积累出来的,因此地下生物量与土壤CO2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第6题,红松阔叶林枯枝落叶不比其他植被少,A错误;根系发达,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应该较大,排放量峰值应该提前,B错误;树冠茂盛,将遮挡阳光,地面接收光照较少,土壤温度上升慢,将导致土壤中微生物和根系生物活动最高强度滞后,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峰值滞后,而其他枝叶较少的植物地表接

84、收光照强,土壤温度上升快,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峰值将更早,C正确。树干高大并不影响地面获得光照,对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影响也较小,D错误。故选C。答案:5.B6.C78.解析:第7题,太行山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其最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正确;我国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错;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50N65N范围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地区,C错;针阔混交林不是最典型的植被类型,D错。第8题,太行山东坡处于我国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更多,排除B、D;同一森林植被类型对气温、降水的要求相当,对于同一纬度地区的太行山,同一森林植被类型在东坡分布海拔更低,表明同一海拔,

85、太行山东坡气温偏低,西坡气温偏高,所以西坡(夏季风背风坡)同东坡(夏季风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致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东坡(迎风坡),所以西坡同一森林植被类型分布海拔高于东坡,A错,C正确。答案:7.A8.C910.解析:第9题,图中显示,甲区域年降水量最少,属较干热地区,材料信息表明,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发育燥红土,因此甲代表燥红土;乙区域为降水量较多、海拔较低的沿海平原地区,属湿热地区,多热带季雨林,材料信息表明,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发育砖红壤,因此乙代表砖红壤;图中显示,丙位于海南岛中部,黄壤分布区的附近,而黄壤是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形成,表明海南岛中部海拔较高,形成亚

86、热带森林环境,材料信息表明,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发育赤红壤,丙应代表赤红壤;图中显示,丁区域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多水田农业,在人们耕作熟化作用形成水稻土,因此丁代表水稻土。综上所述,D正确。第10题,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海南岛纬度大多低于20N,属于热带地区,热带地区发育了亚热带土壤,表明当地气温相对于岛屿其他地区较低。图中显示,e地为多条河流的发源地,由此推测e地应地势高,海拔高则气温较低,可能出现亚热带气候特征,因此在图中e地区发育黄壤,B符合题意。如果e地纬度低、气温较高,就不应该在热带地区出现亚热带地区的土壤,排除A。如果e地光照、热量更充足,

87、就不应该在热带地区出现亚热带地区的土壤,排除C。森林覆盖率较高,与发育黄壤关系不大,排除D。答案:9.D10.B1112.解析:第11题,由经纬网及海陆分布状况判断图示区域属于马来群岛的一部分,该区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第12题,据材料可知,K岛屿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没有种源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恢复植被的优势,火山灰可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植被生长。答案:11.A12.C13解析:在气温和降水条件适中的温带草原地区,最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正确答案为B。答案:B14解析:本题以黄土沟壑区的植被分布为背景,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

88、环境的影响。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应从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读图该区域谷地为落叶阔叶林,坡地为疏林草原,顶部为灌木和草本,落叶林到疏林草原主要是水分的差异,谷底海拔低,蒸发量小,水热相对丰富,故适合落叶林的生长;坡地土壤含水量低,蒸发量大,森林减少,草地增加;丘陵顶部,水热不足,分布有耐寒和耐旱的灌木丛以及草本。第(2)题,根据材料该地土壤干燥化从退耕还林还草之后才出现的,所以首先应从坡耕地变为林草地入手,一方面植被吸收消耗大量水分,导致土壤含水量下降;另一方面山坡陡,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较低,蒸发量大,不利于森林的生长,森林退化;森林的郁闭度较低,加剧蒸发,所以使林地干燥化

89、。第(3)题,根据图植被应因地制宜的配置,谷地水热条件好,布置落叶阔叶林;坡地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应布置郁闭度高的草本,一方面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减少水分蒸发,从而减少土壤干燥化;山顶海拔高,气温低,土壤贫瘠,所以应布置耐寒以及耐旱的灌木丛和草本。答案:(1)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水热变化大;谷地蒸发量小,土壤含水率高,土壤肥沃,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坡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坡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植被以低矮的灌木丛和草本植被为主。(2)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森林大量吸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资源短缺;坡面含水量下降,林地稀疏,

90、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使蒸发加剧,土壤变干,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3)植被合理配置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水土资源分布的差异,谷地水土资源丰富以林地为主;山坡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应以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山顶水热较为缺乏,应发展耐寒、耐旱的草本和灌木为主。15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M地纬度及海拔更低,且位于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被生长更为茂盛,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因此,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且土壤肥力高于N地。第(2)题,土层逐渐变薄,土壤肥力不断下降,使苹果产量减少;土壤中有利于苹果生长的养

91、分不断流失,因此有可能导致苹果品质下降。第(3)题,应先找出土层变薄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答案:(1)差异: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且土壤肥力高于N地。原因: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M地纬度及海拔更低,且位于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被生长更为茂盛,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2)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使苹果产量下降;土壤中有利于苹果生长的养分流失,有可能导致苹果品质下降。(3)保护岛上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

92、们保护土壤的意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2.解析:第1题,珲春以山地为主,季风气候显著,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丰富,冬季处于背风地带,降雪较少;珲春位于中纬度,冬暖夏凉;这里纬度较高,一般不会有台风影响。据此选B。第2题,森林植被的恢复,影响到的一般是流量(水位)和含沙量,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选A。答案:1.B2.A34.解析:第3题,狮子、猎豹等被大量捕杀后,虽然短时间内会使食草动物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但食草动物的增多又会因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而减少,狮子、猎豹又会因猎物充足而数量大增,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第4题,A、B两项是“短期”行为,C项热带草原的食肉动物

93、难以适应美国黄石公园的环境。答案:3.C4.D57.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14001500年,青海湖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盐度总体呈上升趋势,B、D错误;盐度高的水域冰点低,湖面结冰期缩短,A错误;盐度升高,不利于裸鲤的生长,裸鲤的数量会减少,C正确。第6题,影响湖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蒸发、降水、径流等。流域内降水量增加、蒸发量减小、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大,都会使青海湖盐度减小;分水岭没有变化,一般流域面积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故选D。第7题,青海湖进入结冰期后,水面没有浮游生物,且鱼类无法露出水面,水禽无法捕食,湖区水禽减少,正确;湖面结冰,阻挡光线,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正确

94、;进入结冰期,只是湖面结冰,不是整体湖水冰冻,青海湖深且水量大,温度低时,鱼的呼吸及代谢都很缓慢,耗氧量较低,鱼类不会大量死亡,错误;水面结冰,微生物及其他生物活动相对缓慢或停止,有机物产生少,会使湖水变清,错误。答案:5.C6.D7.A810.解析:第8题,因为人类开垦种植茶园、竹林及人工投食现象,使短尾猴的栖息地呈碎片化趋势,即导致生存空间限制,人为投食现象严重,栖息地呈碎片化导致种群间基因交流少,导致抗疾病压力小,所以B正确。第9题,d是春季,此时段食物短缺使得黄山短尾猴活动空间变大,冬季大量树木落叶,春季随着天气转暖,各种植物开始复苏发芽,为觅食所以短尾猴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所以C正确。

95、第10题,a季节是冬季,短尾猴选择在海拔较低、植被茂密、食物更丰富、气温更适宜的地区活动,所以D正确。 答案:8.B9.C10.D11解析:第(1)题,注意“气候变化”的角度限定。根据材料从“末次冰期、冰后期”大盐湖气温导致的湖泊水量收支两方面分析。大盐湖湖水盐度变化最剧烈时期是在末次冰期前后,“曾经是一个比现在大20倍的淡水湖”,即淡水湖时期,说明末次冰期时,气温较低,周围高山冰川广布,夏季有大量冰川融水注入湖盆,补给量大于蒸发量,收入大于支出,湖水水量大,盐度低。冰后期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消退,夏季湖水补给减少,融化量少,气温较高,蒸发加剧,湖水水位下降,水量减少,盐度变大,外流通道被切

96、断,大盐湖演化成内陆湖。第(2)题,抓住“变暖”执因索果依次推理即可,但要推断出盐湖演化的结果,即“盐沼、甚至干涸”。依据题意,未来气温持续升高,蒸发量继续加大,受地形及大气环流影响,降水少;冰川消融,补给量持续减少,导致大盆地内湖泊蒸发量大于补给量,湖泊水位继续降低,盐度会进一步升高,有的成为盐沼甚至消失。第(3)题,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以“大盐湖的演化”为“因”,以气候、植被、地貌、生物等要素为“果”建立前因后果的联系。答案:(1)末次冰期时,气温较低,周围高山冰川广布,夏季有大量冰川融水注入湖盆。冰后期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消退,夏季湖水补给减少,加之蒸发加剧,湖水水位下降,外流通

97、道被切断,大盐湖演化成内陆湖。(2)气候持续变暖,蒸发加剧,湖泊蒸发量远大于补给量,水位下降、湖面萎缩,有些盐湖演化成盐沼,甚至完全干涸。(3)湖面缩小导致周围地区更加干旱,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减少,大风天数增多;湖床裸露,增加了新沙源,沙尘暴天气多发;周围区域温差增大等。12解析:第(1)题,沙漠景观主要从海陆位置分析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雪山景观主要从海拔高,气温低,有冰川分布分析;碧水景观主要从湖泊的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草原景观主要在水源丰富的地区有分布,结合区域特征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知,雪山的成因和气温低有关,如图是我国河西走廊局部区域图,区域中有海拔较高的祁连山,所以由于海

98、拔高,有高山冰雪,形成雪山景观;而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受当地降水的影响,是我国河西走廊局部区域,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水汽受到重重山岭的阻挡难以到达,所以气候干旱,形成沙漠景观;而碧水形成要有水,当地地处西北内陆,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冰雪融水发育成河流湖泊景观,河流沿线由于有水源补给,有利于植被生长,形成绿洲(草原)。第(2)题,从对气候、对生物、对地表环境等方面分析水资源减少带来的影响。该地地处内陆地区,河流带来的水资源是当地植被生长的主要水源补给,上游河流来水减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风沙频繁;下渗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植被水源补给不足,植被退化,生物多样

99、性减少,缺少植被的固沙作用,沙漠化面积扩大等。第(3)题,结合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联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相互影响。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地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气温变化大,水汽难以到达,形成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注意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地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流水作用少,使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由于降水少,水分不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水源补给量有限,地表径流很少,且冬季没有融水补给,冬季多断流,多季节性河流;缺少水源的补给,无法满足植被的生长需要,植被稀少,多耐旱植物

100、,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答案:(1)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有众多海拔超过5 000 m的高山,夏季气温低于0 ,有冰川分布,形成雪山景观;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发育成河流湖泊,河流沿线绿洲(草原)广布。(2)导致气候更加干旱,风沙危害频发;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沙漠化面积扩大。(3)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形成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使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由于水分不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地表径流很少,多季节性河流;植被稀少

101、,多耐旱植物,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1解析:据题干可知,该区域是我国暖温带某山地,基带的森林植被应该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降低,且每增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所以可推断针叶林应该分布在1 500米2 000米左右,此区域树种出现次数最多,应该是针叶林,故正确。所处的海拔都较低,应该是暖温带树种或部分是暖温带和亚寒带的过渡区树种,但针叶林树种出现次数一定较少,故A、B、C错。答案:D23.解析:第2题,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高寒草甸与高山寒漠分属于不同的海拔高度,高寒草甸分布的海拔高度较低,高山寒漠带的海拔高,是常年积雪的

102、下限,所以两者发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气温,A正确;由图中材料可知,高寒草甸与高山寒漠地区降水都较多,但由于气温不同,水的存在形式有所不同,高山寒漠地区降水以固态形式存在,因气温太低,植物无法利用,B错误;风速大小和太阳辐射量不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A。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高寒草甸草类发育强盛,形成致密紧实的草皮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肥力高,是高寒草甸形成的结果不是原因,与题干要求不符,A错误;高寒草甸与高寒灌丛分布海拔相差不大,说明两者的空气湿度、日照长短相差不大,B、C错误;从图中直接看到,高寒灌丛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地带地表水分条件好,D正确。故选D。答案:2.

103、A3.D45.解析:第4题,“理想大陆”四周被海洋环绕,而北回归线沿线非洲大陆东部是亚欧大陆,受海陆分布差异的影响,北回归线沿线的非洲大陆是热带荒漠带,呈现和“理想大陆”不同的自然带分布特点,故C正确,A、B、D错误。第5题,读图可知,图2中甲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图1中自然带一致,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4.C5.B68.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山顶植被类型的差异,中部是常绿阔叶与针叶混交林,四周为硬叶小乔木和灌木。由材料可知,丹霞山“山顶平坦狭小”,山顶中部与四周纬度相同、地形平坦(海拔相同)、面积狭小,因此中部与四周的热量、降水、坡度条件都极为相近,A、C、D错;

104、但图中显示中部土壤厚度大,四周土层快速变薄,中部土壤厚度大、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强,因此能生长高大和水分需求较大的阔叶林、针叶林,四周土层薄、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差,因此只能生长低矮、耐旱的硬叶小乔木和灌木,故选B。第7题,该地为湖南崀山,属亚热带地区,山麓自然带本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示沟谷坡麓底部却有雨林分布(本为热带植被),说明该地热量条件异常充足与纬度、海拔因素无关,A、B错;丹霞山相对高度小,对太阳光的阻挡作用小,坡麓光照较好,且陡崖反射的少量阳光不足以造成坡麓底部气温异常偏高,C错;根据材料可知,沟谷被山峰和悬崖围闭,由于地形封闭,沟谷内热量难以扩散,使沟谷内温度偏高,尤其是沟谷底部更热

105、,导致该地热量异常充足,形成了地方性的雨林,D对。第8题,随着山体的崩塌和侵蚀,山峰和陡崖高度将减小,沟谷的封闭地形慢慢被破坏,沟谷雨林范围将会减小甚至消失,A错;山体的崩塌和侵蚀形成的堆积物,最易堆积在坡麓地带,使土层变厚、变广,进一步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扩大,B对;随着坡麓地带土壤厚度的增大,坡麓常绿灌丛海拔上限可能会上升,C错;崩塌及侵蚀会使丹霞山相对高度变小,局部热量、土壤条件差异减小,区域植被类型将会减少,D错。答案:6.B7.D8.B911.解析:第9题,读图a可知,10 等温线在山体内部分布海拔较两侧高。根据图b可知,甲、乙两处海拔相同,所处位置不同,结合图a可知,甲处位于山体内部

106、气温较高,乙处位于山体外部气温较低。第10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甲处气温高于乙处,甲处离山体近地面较近,而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所以甲处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多。第11题,读图可知,自西向东由于气温呈波状变化,所以林线并非先升后降,A错。雪线受降水的影响,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而东侧同海拔地区的气温较低,雪线较低,中间山地气温高,雪线高,由西到东,雪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B错。一般来说,大型山体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先增加后减少,C错。山坡地带降水较多,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多,D对。答案:9.A10.B11.D12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的描述,正常情况下,随着海拔升高,植

107、物多样性呈现低高低的规律。读图,找出不符合此规律的坡向与高度并加以分析。第(2)题,正常情况下,阴坡水分状况优于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于阳坡。图中2 300米以上部分就体现了这种差异。第(3)题,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低。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增

108、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13解析:第(1)题,从

109、表中可看出瓦伦西亚的日平均日照时间较短,夏季较冬季长;原因是当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多阴雨天;夏季长是因为夏季白昼长;从气候图看当地46月降水少,阴雨天相对较少,日照时间较长。第(2)题,植被的垂直变化明显主要从山地海拔、相对高度、纬度等方面分析。海拔高、相对高度大、纬度低的地区植被垂直变化明显。第(3)题,该地光照时间短,房屋窗户多且大,利于采光;当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房屋材料多以木材为主。答案:(1)平均日照时间短,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天多;夏季长,冬季短,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夏季白昼长,冬季短(冬季降水较多);46月日照时间较

110、长,阴雨天气少。(2)海拔高;相对高度大;位于中纬度地区。(3)房屋特点:窗户多且大,屋顶坡度大,多以木材为主。该地光照时间短、房屋窗户多且大,有利于采光;当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房屋材料多以木材为主。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人口分布人口容量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的相关知识。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该比户籍人口快,A项错误。故应该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B项正确。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

111、同的,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项错误。故选B。第2题,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D项正确。人口老龄化对户籍人口同样有影响,并且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常住人口增长迅速,A项错误。GDP增长缓慢以及环境承载力下降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可能有所下降,B、C项错误。故选D。第3题,该市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并且经济较为发达,故应该为制造业,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答案:1.B2.D3

112、.C46.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生态环境较恶劣,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口密度较小,所以地形是人口分布稀疏的主要因素,A正确;水资源、交通和宗教都不是主要因素,B、C、D错误。第5题,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合理容量小,A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B正确;内蒙古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差,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较小,C错误;新疆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资源环境承载力差,人口合理容量小,D错误。第6题,目前从实际人口数量看,无论东部还是西部,实际人口数量均已超过人

113、口合理容量, A、B错误;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会被过度利用,C错误;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某地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D正确。答案:4.A5.B6.D78.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2000年和2010年人口变化不大,西北方向变化较大,说明西北方向为兰州市人口空间主要发展方向。故A正确,B、C、D错误。第8题,从图中对比可以看出,兰州市市中心和郊区人口变化并不明显,市中心人口集聚效应减弱,郊区城镇化并不明显;距离较远的次中心人口增长较快,人口集聚效应增强;但次中心与市中

114、心人口密度差异较大,多中心结构发展没有成熟。故C正确,A、B、D错误。答案:7.A8.C910.解析:第9题,根据题目给出的理论人口容量公式可知,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理论人口容量与熟制成正比。城市纬度最低,热量最丰富,所以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第10题,从四城市用水情况统计图中可以看出,2012年,两个城市的人均水资源总量都大于人均用水总量,即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答案:9.D10.C1112.解析:第11题,通过概念可知,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环境承载力实际环境承载量,如果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会有一批人才落户成都,则成都实际环境承载量增加,即

115、ECQ变大,A错误;而环境承载力不变,即ECC不变,B错误;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降低,即EBC降低,C对,D错。第12题,据表可知,109万人是成都市森林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去成都实际的环境承载量之间的差值,不是成都市的环境人口容量,故A不符合题意;依此类推,826万人是经济总量的环境承载力与实际环境承载量的差值,故B不符合题意;一般而言,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资源的短板,即森林资源,故C不符合题意;因森林资源是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可以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故选D。答案:11.C12.D13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

116、,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第(1)题,首先,冰期地球气候寒冷,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人类制作保暖衣服和房屋的能力弱,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其次,由于冰期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导致人类的食物来源极其缺乏。第(2)题,本题主要注意该遗址的地理位置,并且要结合上题“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分析作答,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表明该处热量条件相对较好,食物来源也相对较好。该遗址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快,加之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其次,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水源

117、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答案:(1)冰期气候寒冷,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食物来源缺乏。(2)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快,位于北山的背风坡,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较强,热量条件较好;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14解析:第(1)题,从图中即可推断出,东部沿海城市综合人口压力低,西部内陆地区综合人口压力高,总体上综合人口压力是由东向西增大的,我国人口密度东多西少,与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呈负相关。第(2)题,由第

118、(1)题可知,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不能单看人口密度和数量的绝对值,要考虑当地的经济、环境、资源等因素与人口的协调程度。第(3)题,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导致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河南人口基数大,面积狭小,导致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从内地来新疆的流动人口主要来自河南、四川等省的农村地区,主要原因是新疆有拉力,河南、四川有剩余劳动力。答案:(1)大致由东向西呈增大趋势。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2)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3)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河南人口基数大,面积狭小,所以综合人口压力较大。新疆地广

119、人稀,土地、矿产等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河南、四川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人口迁移13.解析:通过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时空变化,旨在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内容,如人口迁移的流向、变化、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难度较低,结合图例(人口迁移的方向及数量),对比分析即可。答案:1.B2.C3.A45.解析:第4题,交通枢纽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往往较好,就业岗位也较多,因此经济因素才是影响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对全国而言,省际迁移距离不是主要因素;宜居社区数量多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选C。第5题,武汉为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但住房紧

120、张、房价高,“1小时交通圈”的建设导致武汉和黄冈、孝感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缩短”,周边地区的人口去武汉工作当天往返成为现实,因此促进了人口频繁流动。故选D。答案:4.C5.D67.解析:第6题,结合材料分析,“反向春运”人口流动规模是否超过“正向春运”无法判断,且节后会再返乡,A错误;出现“反向春运”的原因并不是受环境的影响,而是受返乡车票一票难求以及机票昂贵的影响,B错误;“反向春运”是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从小城镇流向大城市,C正确;“反向春运”流动的人口主要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D错误。第7题,春节后会返乡,因此“反向春运”不会优化人口流入地的人口结构,A错误;

121、“反向春运”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来到年轻人工作的大城市,不能为大城市解决春节期间的用工难问题,B错误;大量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进入大城市,可以促进餐饮、旅游、服务业等行业的活力,并不能为第二产业带来太多活力,C错误;“反向春运”在春节期间为大城市增加了各种生活消费,D正确。答案:6.C7.D89.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近年来东京都市圈之所以保持人口的净迁入,主要是经济活力强,有较多的就业岗位,并且许多著名的大学也集中在东京都市圈。因而从东京都市圈迁入人口年轻化的特点推知,这些年轻人来到东京都市圈的主要原因一是就业,二是升学。故D正确。第9题,由图可知,近年来东京都市圈仍处于人口高迁入状态,因而建设

122、功能齐全的城市副中心,是东京市当地政府解决大量人口迁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城市问题所采取的最优方案。故B正确。答案:8.D9.B1011.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吸纳跨省迁移人口数占总迁移人口的比重最大,东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为主要人口迁入区,A正确,D错;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B错;中部地区环境承载力较高,并非主要人口迁出区,C错。故选A。第1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与第六次普查(2010年)数据相比,我国城镇化率上升14.21%(达到63.89%)。与2010年相比,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上升,城镇人口数量上升,C正确;城市等级不一定普遍提升,特大城市数量不一定大幅增加;人口由农村

123、迁往城市,农村地区人地矛盾缓和,农村耕地面积不一定减小(A、B、D选项材料无直接反映),A、B、D错。故选C。答案:10.A11.C12解析:第(1)题,读图1可知,从1965年至2035年,上士幌町人口数量不断减少。据材料信息可知,该町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该町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该町经济欠发达,缺乏大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不能促进劳动力就业;随着日本城镇化的发展,周边大城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便利的生活设施,吸引着该町人口的迁出;该町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缓慢。第(2)题,该町本来人口数量就不多,再加上逐年呈下降趋势,因此人口的迁

124、出导致当地劳动力不足,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生产力难以提高,人口少,消费市场狭小,拖累经济增长;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人口,导致当地的出生率继续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社会负担加重;出现大量空房、空地,增加城镇的运营成本。第(3)题,据材料“上士幌町人口流失,居住分散,并出现大量分散的空地、空房,城镇运营成本高”可知,该町城镇运营成本高的原因是由于“分散”。采取的措施是使人口从郊区向中心城镇迁移,将住宅区集中布局在中心城镇,提高住宅品质,改善社区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将空地集中转换成其他用途,将空房改造成田园住宅,用于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答案:(1)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上士幌町以农业和服务业为主,农

125、业现代化使农村产生剩余劳动力;经济欠发达,自身缺乏核心产业,从而使剩余劳动力迁出;周边大城市服务水平与生活便利度高,就业机会多,产生集聚效应(拉力作用);出生率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缓慢。(2)人口外流使当地劳动力短缺,消费需求减少,拖累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及住房空置,利用率低,维护负担加重;人口流失加剧,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压力增大。(3)将住宅集中向中心区布局,并提升住宅品质,改善、提高中心社区的相应配套设施和服务,使人口从郊区向中心区迁移集聚;将空房改修成民宿等田园住宅,吸引外地人口周末或长期居住;将空地通过适度集中、转换用途等提高利用效率。13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萌芽阶段、快速参

126、与阶段及快速发展阶段来看,巴马县盘阳河流域移民社区空间自北向南不断扩展,范围不断扩大;从萌芽阶段的分散分布到快速发展阶段呈集中连片分布,说明规模越来越大,密度越来越高。第(2)题,结合材料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进行分析,巴马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知名度高,对人口的吸引力强;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气温高,气候温和,适宜居住;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不断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不同类型的季节性移民社区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增加,康养市场不断扩大。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纯粹性社区面向的是社会精英、海外人士、购买第二养生居所的群体,要求收入水平高,经济实力强;且纯粹性社区

127、靠近长寿养生区,建筑密度低,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因此租金高,从而导致市场较小。答案:(1)自北向南扩展(或自上游至中下游扩展);分布范围扩大;由分散分布向连片分布发展(或分布密度增大)。(2)独特的长寿环境对季节性移民吸引力大(或“世界长寿之乡”,知名度高);(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促进了基础设施发展与完善(或吸引了资金的投入,促进了移民社区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康养的市场需求量增加。(3)靠近长寿养生景区(或位于流域上游位置),环境好;租金高(或房价高/主要面向高收入的季节性移民),市场需求小(或面向的群体规模小)。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城乡空间结构12.解析:第1题,图中内容反映

128、的是乡村重构发展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越陡说明发展速度越快,结合发展水平可知B正确;初始期发展速度较快,但水平低;趋稳期和稳成期水平高,但速度慢,故A、C、D错误。第2题,分析材料可知,工业化和城镇化对乡村重构具有推动作用,因此乡村重构的内容应包括空间重构、经济重构和社会重构。土地整治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因此土地整治有利于乡村重构,故D正确;“民工潮”是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所形成的潮流;“空心村”指新建住宅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了内空外延的用地状况;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因此A、B、C项不利于乡村重构。答案:1.B2.D34.

129、解析:第3题,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土地价格高,人口密度较小。读图可知,乙地土地价格最高,接近市中心地区,应为中心商务区,故选B。第4题,甲处人口密度小,土地价格低,应为工业区所在地,A错;乙区土地价格高,以商业区为主,B错;丙地人口密度大,土地价格较低,应为住宅区,C对;丁位于城郊,土地价格低,一般基础设施较差,D错。答案:3.B4.C56.解析:第5题,读图分析,波鸿市的南区和西南区,相比其他方位的区域儿童游戏场更多,说明南区和西南区儿童多,最可能为住宅区。故选A。第6题,组团状城市多因地形或者河流阻隔,形成多个核心。材料中显示波鸿市市区内地势起伏和缓,且图示道路为环路和干线交叉

130、分布,只有一个中心区域,因此,城市形态应为团块状,错。中心城区儿童游戏场数量最多,因此中心城区儿童数量最多,正确。儿童游戏场是面向儿童,而不是总人口数,错。游戏场多分布于市区,交通线两侧,市区人口流量大,儿童多;交通线两侧交通便利,对。故选C。答案:5.A6.C78.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它是一个比值,是分数,分母越大比值越小。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的市中心,所以在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一定的条件下,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D正确;根据题意,商业区地租指数与商业区地租以及人口流量直接相关,与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以及占

131、地面积并不相关,排除A、C;城市中心如果环境质量差可能会影响地租,进而影响商业区地租指数,但相比于B选项而言,D选项更为合理(即无法得知该城市市中心的环境质量情况,但其流通人口多是一定的),排除B。第8题,本题要看清楚图中的方向,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图例及其在图中所占的比值。图中东北方向工业区地租指数最高,说明工业企业数量多,环境质量差,主要分布低级住宅区,而在西南方向工业区地租指数最低,说明工业企业数量少,环境优美适宜于高级住宅区分布。相比于东北方向的工业地租指数,可自动排除西北方向和东南方向,故选C。答案:7.D8.C910.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区位于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地价较高

132、,因此建筑物高大稠密,A正确,C错误;区离市中心较近,不适宜建垃圾填埋场,B错误;区位于郊区,远离市中心,城市热岛效应较弱,D错误。第10题,据材料可知,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据图可知,甲地远离市区,但是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建设用地面积增多,最有可能是卫星城市的规模扩大,增加了建设用地面积,D正确;其他均不会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不会使土地利用强度增大,A、B、C均错误。答案:9.A10.D1113.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该城市西部新区分布靠近市行政中心,位于河流上游和盛行风的上风向,说明该功能区环境较好,远离东部经济开发区,B正确。西部新区环境质量

133、好,土地租金并不低,A错误。在整个城市中,气候相差不大,C错误。离商业中心并不太远,紧邻河南综合区,D错误。第12题,由图可知,该城市生活资料市场集中发展区位于城市北部,临近交通干线,交通通达度高,其布局的原则是交通最优,B正确,A、C、D错误。第13题,城市商业中心位于河流以北的主要原因是河流以北居住区面积大,人口众多,拥有广大的服务人群,C正确。河流以北居住区面积大,人口众多,人流、车流较拥挤,A错误。材料没有历史悠久的相关信息,B错误。河流以北地区没有位于街角路口,D错误。答案:11.B12.B13.C14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商业区集中分布在城中心,规模大、功能强、辐射范围较

134、广;住宅区靠近商业区,方便生活;又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好;远离海岸,避免海洋灾害。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文教区分布比较分散,主要分布于住宅区之间,一方面方便就近服务,满足人们开展文教活动的需求,另一方面更能发挥其服务职能。第(3)题,工业布局需要考虑交通条件和环境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石化、炼油、钢铁等工业会产生大气污染、水源污染,根据风向标可知,该地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南部沿海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工业区布局在这里,可以避免城市污染;工业的货运量较大,南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便于产品和原材料的运输;集中分布便于企业间联系。答案:(1)商业区集中分布在城中心,规模大、功能强、辐射范围较广

135、;住宅区靠近商业区,方便生活;又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好;远离海岸,避免海洋灾害。(2)文教区分散于住宅区之间。满足人们开展文教活动的需求。(3)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避免污染城市;同时沿海分布,便于产品和原材料的运输;集中分布便于企业间联系。15解析:第(1)题,对长沙市的有利影响,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各组团的功能相对独立,促进了区域产业分工,新兴产业发展,保证城市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各组团之间有绿地、风光带楔入,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第(2)题,由材料“长沙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在长(长沙)株(株洲)潭(湘潭)一体化背景下,创新动力十足,呈现出引领地区发展的现代化

136、城市面貌。长沙市地形独特,湘江将城市一分为二,西侧主要是丘陵低山,东侧多为平原”可知,确定长沙市各规划区的功能,需要考虑的地理要素主要有地形、河流、产业基础、原有城市结构等。第(3)题,绘图要点:市中心地租最高;其次,市区外围公路交会处地租较高;远离公路的地方地租最低。土地价格和租金有高低起伏,不呈直线变化。答案:(1)区域产业分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各组团的功能相对独立,互相之间干扰小,能够保证城市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各组团之间有绿地、风光带楔入,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2)自然条件(地形、水文等)、产业基础、原有城市结构等。(3)见下图。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城镇化12.解

137、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小规模”要求在山地、丘陵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严格控制人均用地,体现了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第2题,农村和城市景观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答案:1.B2.A34.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目前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例超过80%,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例还不到60%。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故D项正确。19501965年期间,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例约60%,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例约20%,两类地区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故A项错误。目前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仍然在增长,但是进程缓慢,故B项错误。读图可知,预计至2025年时,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

138、例接近90%,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例接近60%,城镇化水平差异依然较大,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第4题,读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居住在欠发达地区的比例增加迅速,而居住在发达地区的比例在迅速下降,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市,故B项正确。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仍然在缓慢增长,而不是下降,故A项错误。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仍然在缓慢增长,城市人口数量也在缓慢增加,故C项错误。目前世界城市人口居住在欠发达地区的比例超过居住在发达地区的比例,所以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少于欠发达地区,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答案:3.D4.B56.解析:第5题

139、,从图中可以看出,沈阳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可以判断其城镇化处于中期阶段。第6题,城镇化的发展使地表硬化面积增大,会导致城区蒸发量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城市发展使得郊区花卉、蔬菜等种植面积增大,粮食种植面积减小。答案:5.B6.C78.解析:第7题,据材料可知三元里地理位置优越,外来人口众多,因此村民自建很多楼房,主要目的是为了出租房屋以增加居民收入,B正确。增加自家居住面积与吸引外来人口定居,并非自建楼房主要目的,A、C错误。村民自建楼房无法保持村落景观的统一,D错误。第8题,据材料可知微改造即是对建筑进行局部拆建、功能置换、修缮保留,主要目的是为了整治、改善、保护、活化城中村

140、和旧街区。进行微改造无法增加三元里村的土地面积,A错误。对于该地的改造并不涉及人口的迁移和引入,因此无法缓解其人口老龄化问题,B错误。三元里村内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其通过微改造可以保护历史文化资源,C正确。地表水下渗与其微改造之间无直接联系,D错误。答案:7.B8.C910.解析:第9题,呼包鄂榆城市群所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推动地区城镇化,使得该地区城镇化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A正确;第二产业比重大,环境污染问题相对严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一般,B错;该区域气候较干旱(注意图中多沙漠),农业基础条件差,C错;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但相比于工业发展而言

141、,交通条件不是该地区城镇化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D错。第10题,区域城市群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有利于区内各城市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区内各城市的产业分工与协作,D正确;该区域生态环境较脆弱,气候偏干旱,城市群的建设可能会加大土地荒漠化的威胁,A错;城市群的建设使得城市功能区趋于完善,城市功能区数量并不会减少,B错;城市群的建设可能会促进各城市规模扩大,使得区内城市逐渐连片,但城市数量并不会显著增加,C错。答案:9.A10.D11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诸葛村地貌以丘陵和山谷盆地为主,村落地势较高,村外有溪流”可知,村落地势较高,使得村外溪流难以汇入,而村内的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用水,因此

142、人工开挖水塘和井,保证村民生产、生活、消防用水;并且,水塘和井属于人工湿地,能调节小气候,改善居住环境。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居住区顺应地形建在山坡上,围绕众多祠堂形成居住片区,居住片区之间隔着农田和水塘。因此,居住片区分散布局在山坡上,能够减少农田和水塘的占用,当地位于浙江省,夏季高温多雨,水塘属于人工湿地,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减少了农田和水塘的占用,可以减少涝灾对居住区的影响;其次,居住片区分散布局,各片区之间留有通风廊道,有利于促进空气流通,且居住区布局较分散,有利于居住区采光。第(3)题,注意关键信息“围绕乡村旅游”。首先,古村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加强法律

143、法规的落实,规范旅游管理,加强对文物保护;其次,该地为村落,服务设施有限,应加强和完善景区服务设施的建设;最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要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评价区域旅游承载力,控制游客规模。答案:(1)村落地势较高,村外溪流难以汇入;人工开挖水塘和井为村民提供生产、生活、消防用水,且能调节小气候。(2)居住片区建在山坡上,少占农田和水塘,并且能减少涝灾;居住片区分散布局,利于采光和空气流通。(3)加强文物保护;规范旅游管理;完善景区服务设施;保护古村落生态环境。12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图例分析: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为第阶段:向北,第阶段:向东。第(2)题,本题考查城镇化的标志。城镇

144、化标志有:城市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指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图中反映北京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第(3)题,本题考查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从社会利弊影响看,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逐渐转移;城镇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但城镇化易造成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高犯罪率),道德风气日下,社会保障压力快速加压,社保缺口难于填补。对经济的影响看,作为区

145、域发展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提高又促进城市发展;促使生产方式、聚落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变化;城镇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带动广大农村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镇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镇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弊端:城镇化容易导致城市的地价上涨,成本上升。农民大量离开原耕种土地,弃耕抛荒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粮食进口率逐渐增高,使得人口大国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存在隐患,这不利于我国国家发展和政局稳定。答案:(1)第阶段:向北(或西北)。第阶段:向东。(2)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3)利: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带动区域

146、经济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不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高犯罪率),社会保障压力,地价上涨,粮食安全问题存在隐患,环境污染加剧。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13.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通电后产生的高频电流能够杀死空气或土壤中的细菌和病毒,所以电气栽培可以促进农业提高产品质量,故选C。第2题,由材料可知,电气栽培是在蔬菜大棚中开展的,而大规模的粮食及经济作物的种植不适宜在大棚中进行,水稻种植业、种植园农业及牧场放牧业需要大面积的土地,不适宜电气栽培,而花卉园艺业产值高、占地小,适宜推广电气栽培,故选B。第3题,由材料可知,电气栽培对于产品销售和

147、后期管理及空气质量没有影响,而前期投入较大(埋设铜线、修建大棚等),制约其发展,故选C。答案:1.C2.B3.C45.解析:第4题,表格信息显示纬度低的省区,芒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结合材料“芒果性喜温暖,不耐寒霜”,可判断热量是导致我国各省区芒果种植面积、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第5题,因果推理路径为:田阳县芒果种植区集中在中部地区,说明中部地区热量更充足,可知地势南北高,中部低。答案:4.C5.D67.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白桦树早已落叶,地面有积雪,排除B、C;图示地区位于东北地区,12月次年1月气候严寒,地面积雪较厚,且该时节采集白桦汁会冻结,D错;相比而言,34月气温回升,正是白桦树返

148、青灌浆时节,白桦汁较多,且采集不会妨碍树木生长,故选A。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白桦汁采集期短,且汁液保质期短,极易变质,因此采集的白桦汁需要及时加工或销往市场,交通的便利程度影响了白桦汁的运输效率和时间,D正确。答案:6.A7.D810.解析:第8题,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影响农作物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因素导致的。故选C。第9题,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对象的分布可知,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草场资源丰富,利于发展畜牧业。故选B。第10题,青藏地区发展种植业一般在河谷地区,因为该地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故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149、地势低,气温高。故选D。答案:8.C9.B10.D1112.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黑龙江的四处水稻分布区,位于三江平原的河流交汇处,水资源最丰富,B正确;位于河流上游,地形有一定起伏,土壤肥力并不是最肥沃的,为松嫩平原,海拔较低,A、C、D错误。第12题,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会加剧土壤侵蚀,导致水土流失,正确;为了增加耕地,会占用更多的湿地,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正确;土地盐碱化不是黑龙江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错误;气候变迁是长时间的气候变化,错误。D正确。答案:11.B12.D13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气候湿润,说明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葡萄种植采用顺坡垄会使降水顺坡流走,不利于

150、水土保持。由此可以推测该地降水频率较高,降水强度较小,对土壤冲刷较弱。第(2)题,葡萄喜光,种植时应该选择在光照较强的阳坡。与梯田相比,顺坡垄上种植的葡萄接受光照的角度、面积较大。第(3)题,温带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坡耕地作物需要灌溉,顺坡垄不利于灌溉且易发生水土流失,同时温带半干旱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如遇暴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不利于作物生长。答案:(1)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2)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该地纬度高,太阳低(

151、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3)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14解析:第(1)题,指出海南和湖南两省在杂交水稻育种试验合作中的各自优势应从技术、育种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于湖南省来说,材料信息表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在海南省三亚市建有水稻育种试验基地,该团队属于湖南省,因此湖南省水稻科研力量雄厚;根据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知,与海南省相比,湖南地域范围广,水稻播种面积大,因此湖南的育种试验推广条件好于海南省。对于海南省来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湖南位于亚热带地区,海南位于热带地区

152、,因此海南省具有全年高温,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育种周期短等自然优势;材料信息表明,海南省是我国栽培水稻起源地之一,自然条件优越,因此野生稻种丰富,有利于水稻进行杂交育种;海南省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加上环境保护得力,环境质量好,因此育种试验自然条件好,成为海南育种试验中的明显优势条件。第(2)题,说明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的原因应从水源、自然灾害、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海南省从热量条件来看,适合水稻一年三熟,材料信息表明,当地“一年三熟”仅分布在水源充足地区,由此推断,当地大部分地区水源不足,水利设施不完善,导致许多地区无法做到一年三熟,甚至一年两熟,这是当地大部分地区

153、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的原因;海南省位于南部沿海,位于台风西移路径之上,因此夏秋多台风,台风往往给当地水稻带来毁灭性灾害,从而影响农民种两季或三季稻的积极性;水稻种植经济效益较差,一些地区种一季稻外,其他时间当地农民往往更愿意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从而提高经济收入,因此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第(3)题,材料信息表明,海南省稻作大部分地区以“一年一熟”为主,复种指数低,导致水稻产量不高;当地农民往往更愿意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大,使得水稻播种面积比重较小,导致水稻产量不高;当地人口较多,以大米为主食,稻米的需求量大,导致海南省目前

154、稻米缺口仍然较大。答案:(1)湖南省:水稻科研力量雄厚;地域范围广,水稻播种面积大,试验推广条件好。海南省:全年高温,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 育种周期短;野生稻种丰富;环境质量好,育种试验自然条件好。(2)大部分地区水源不足,水利设施不完善;夏秋多台风,影响农民种两季或三季稻的积极性, 一些地区种一季水稻外,其他时间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3)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较大 (水稻播种面积比重较小);稻米需求量大。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13.解析:第1题,新疆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该科技公司入驻新疆,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

155、生产的无人机,故该科技公司入驻新疆,主要是看重新疆的无人机应用市场,D正确;新疆的交通、技术均无明显优势,A、C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政策因素,该科技公司为拓展市场入驻新疆,是正常的经济活动,B错误。故选D。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科技公司入驻新疆主要是为了拓展市场,由材料可知,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最后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可见该科技公司提供无人机服务、租赁,同时对棉农进行培训,直接目的是培育市场,以推广产品,B正确;该公司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最终提高效益,A、C是该科技公司为了销售产品

156、而做的工作,不是目的,A、C错误;提高效益是最终目的,D错误。故选B。第3题,由材料可知,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降低成本,故能提高利润,C正确;无人机的使用能降低成本,可能会降低棉花价格,D错误;无人机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但不能直接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A、B错误。故选C。答案:1.D2.B3.C45.解析:第4题,读我国南方某城市空间分布图,该城市欲建设一电子工业城,应建在甲、乙、丙、丁四地中的丁地,靠近大学城,科技发达,环境优美。故选D。第5题,图中绿化带的主要功能有吸烟滞尘、减弱噪声、美化环境,减轻火电厂对居民区的污染,对。故选C。答案:4.D5.C67.解析:第6题

157、,市场需求的变化,决定工业的类型和规模。印刷厂的产品是报纸和杂志,随着现在电子阅读的发展,市场对纸质阅读材料需求减少,导致原印刷厂关闭。D正确。随着科技发展,印制技术越来越先进,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造纸原料不是主要因素。A、B、C错误。故答案选D。第7题,材料中提到大型数据中心,占地面积大,散热耗电多。该地位于北极圈附近,纬度高,气候寒冷,天然散热效果好,节省散热耗电,对;从图中看出,数据中心附近,有三个水电站,水电廉价充足,对;该印刷厂是一家大型印刷厂,空间大,节省厂房等建设投入,对。故选B。答案:6.D7.B89.解析: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区位布局的因素。无人机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

158、,对资金、技术、产业基础、创新环境、创新文化要求较高,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引擎,经济发达,地缘、政策优势明显,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吸引力增强。第9题,高新技术产业产品更新周期短,升级换代速度快,需要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我国的科技发展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贸易摩擦争端频现,国家和地区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生存举步维艰。答案:8.D9.A1012.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波士顿工业园集中区位于大西洋沿岸,说明其国际贸易主要得益于优良的海港。第11题,波士顿制造业以服装、皮革制品、机械工业为主,A选项错误;服装、机械工业对环境污染较小,B

159、选项错误;制造业对能源的需求较少,能源价格上涨对其影响较小,C选项错误;技术、设备陈旧,劳动力价格上涨都会对制造业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导致波士顿经济衰落,D正确。第12题,图中128公路沿线工业园区位于城市外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最可能是高科技产业。答案:10.B11.D12.B13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该地从世界各地统筹采购原料,产品拼箱出货,积极引进福建、广东等地的吉他制造及其配套企业,建立了正安国际吉他产业园,说明该产业规模较大、原材料来自世界各地;原料统筹采购,降低了原料成本,减少了恶性竞争;产品拼箱出货可以实现规模化运输,减小运输成本,实现规模效益。第(2)题,据材料可知,

160、遵义市的正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国家扶贫政策支持,劳动力廉价而丰富,地价低,发展空间大,位于河流交汇处,有公路、高速公路、铁路,交通便利等。第(3)题,对于我国其他贫困地区,应加大政府的扶持、引导力度,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注重自主品牌的研发和培育,结合当地的区域优势,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降低生产成本,加强联系与合作,获得规模效益;促进工业集约化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推广清洁生产,降低污染,注重环境保护;利用互联网,扩大销售渠道等。答案:(1)正安县吉他行业产业规模较大、原材料来自世界各地;原料统筹采购,可减小行业内部竞争,降低原料成本;产品拼箱出货

161、可以实现规模化运输,减小运输成本等。(2)国家扶贫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廉;地价低,发展空间大;原料与产品运输便利等。(3)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力度;注重自主品牌的培育;结合区域优势,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促进工业集约化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推广清洁生产,注重环境保护等。14答案:(1)地形平坦,地价低,面积大。(2)石油资源丰富,原料丰富;人口众多,离机场、港口近,市场广阔;远离市中心,对城区污染小。(3)可以降低成本(劳动力廉价,地价便宜);扩大市场(销量),获得更多利润。(4)对拉各斯:减轻污染,缓解拥堵。对当地村落: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但会带来环境破坏。课

162、时跟踪检测(三十一)服务业的区位选择12.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该村主要收入来源由农业向观光旅游业进而转向休闲养老旅游服务,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增多,休闲养老旅游服务的需求增加,所以市场因素为该村产业转变的主导因素,C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政策因素,故A错误;该村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便利,所以交通条件对其产业转变的影响小,故B错误;该地能够发展休闲养老农家乐,与周边大城市相比其生态环境相对良好,但生态环境并非产业转变的主导因素,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第2题,根据材料该村提供休闲养老旅游服务,虽然能够吸引周边人员就业,但该区域仍为村庄,没有变为城镇,故A错误;根据材料

163、该村提供的是休闲养老旅游服务,为城市老年人提供短期休闲旅游场所,并不能解决都市养老难题,故B错误;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老年人进入该村,需要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等相关服务,提升乡村的生活成本,同时为了吸引老年人的休闲旅游,该村应完善基础设施,同时提升相关文化服务设施,外来老年人也能促进文化的交流,所以能够促进乡村文化繁荣,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答案:1.C2.D34.解析:第3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和七大领域,据材料信息判断,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含量更高,涉及的领域对技术要求高,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最大限制

164、因素是技术。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而言,中国资金、市场、政策均不是限制因素,甚至是优势因素。第4题,据材料信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管网、杆塔管廊共享等设施”分析判断,融合基础设施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智能化运营,提高城市运行效率。融合基础设施服务本城市,没有扩大市场范围、不会加快地产开发速度、不会提升产品质量。答案:3.B4.D56.解析:第5题,大型零售市场与大型批发市场均需占地广,但二者对地价要求不同、对市场距离的要求不同、对顾客的要求不同,因此二者的位置选址有所不同,但二者对商品类型的

165、要求没有明显的差异。第6题,随着电商的普及,消费者更多地将会与供应商挂钩,省却了中间商,大量业务将通过商家与用户直接联系,因此原有的大型商场将会衰落,大型批发商场受冲击更大,可能会更趋衰落,也就是市场规模可能将会缩小,市场可能渐趋衰落。答案:5.B6.D78.解析:第7题,城市中的咖啡店多分布在城市中人口流动量大的地区,多和大型商场、超市、电影院等服务业集聚分布。第8题,结合材料可知,现代服务业受科技的影响逐渐增强,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受距离的影响逐渐减弱,受交通、市场的影响也会增强。答案:7.B8.C910.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在各种仓库中,客户仓库是货物运输途中最接近客户的仓库,也是最

166、分散的,所以数量最多的可能是客户仓库。第10题,与传统购物方式相比,网上购物中间环节较少,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成本支出,因而商品价格优势明显,商品种类较多,购物方便、便捷性更好。答案:9.A10.D1112.解析:第11题,在城市体系中,城市的等级不同,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也不同。城市的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就越大、功能越全面、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越高级、数目越少、距离越远;城市的等级越低,则反之。结合表格,城市A、B、C所能提供的商品种类的多少,反映出城市等级越高,商品种类越多,商品等级越高。故选C项。第12题,市场最优原则是中心地布局的重要原则,在理想化的均质平台上,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一般选择最

167、接近的中心地。表格资料显示,A、B中心地均具有4、5级商品,根据就近原则,去中心地B1购买最为合适。答案:11.C12.A13解析:第(1)题,从经济发展水平高,政策支持,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劳动力素质高,技术水平高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题,从共用基础设施,利用技术协作,获得规模效益等方面分析。第(3)题,主要从影响服务业的区位条件,如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文化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高,知名城市众多;科技水平高,多专业人才;政府政策支持;动漫市场广阔。(2)共享基础设施,节约投资成本;加强企业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效益;降

168、低中间产品运输费用。(3)位于首都,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动漫资源丰富、主题鲜明;商品众多。14解析:第(1)题,主要从科技(人才)、政策、市场、交通和环境等方面分析孔扎科技城对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如根据图中孔扎科技城附近有公园可判断出当地环境优美;根据铁路和高速公路从附近经过可判断当地交通便利。第(2)题,人才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引进,二是培养,前者靠优惠政策,后者靠发展教育。科技水平的提高需要引入人才,还要引进先进技术和鼓励创新,所以应该加强对外交流和政策扶持。第(3)题,主要分析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社会(如就业)、经济(如产业升级)和

169、环境(如减少污染)带来的有利影响。答案:(1)政府投资,政策优惠;非洲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大;园区光纤通信顺畅,基础设施完善;附近有高速公路、铁路,铁路连接港口,公路连接机场,交通便利;位于公园附近,环境优美;邻近首都(有高等院校),人才相对较多。(2)优先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外高端人才;对企业进行政策扶持,鼓励科研创新;加强与国外合作,引入先进技术。(3)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缓解传统工业带来的资源过度消耗及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增加就业,并促使劳动力素质提升;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二)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13.解析:第

170、1题,图a为甲、乙两城三条交通线沿线海拔随距离变化图,线路M最平直,且海拔较低,应是高铁线路。线路N较平直,略有起伏,可能是高速公路。线路P的起伏最大,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公路,两市之间可能是省道。C对,A、B、D错。第2题,线路M沿线海拔变化最小,距离最短,对应的运输方式是高铁,特点是沿线多桥梁和隧道,利于道路保持平直,B对。高铁线路运价高,A错。高铁以直达运输为主,沿线停靠站点少,C错。甲、乙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为590 km,高铁线路622 km,但不能判断终点在乙城外32 km,D错。第3题,结合图b中的四图,看图,运距、重量和运输方式相同,运价与产品密度呈负相关,棉花的运价大于

171、铁锭,A对。看图,运距越长运价越高,但P为省道运费低,M为高铁运费高,B错。看图,重量相同的活鱼和杏仁运输时效、保鲜条件不同,运价不等,C错。看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的价格高,单位重量运费大于铁锭,D错。答案:1.C2.B3.A45.解析:第4题,湖北鄂州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A选项正确。湖北鄂州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故B、C错误。湖北鄂州劳动力素质较低,故D错误。第5题,电子装配厂虽然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但电子产品价格高、体积小、适宜航空运输,故A选项正确。答案:4.A5.A67.解析:第6题,成都与贵阳之间以山地丘陵为主,多喀斯特地貌,河流众多,地

172、质条件复杂多样,遇到山地要修建隧道,遇到深谷或河流要修建桥梁,我国西南地区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分布广,采空区多,所以桥隧比高,被称为“云上高铁”,故正确;成都与贵阳之间地形起伏大,土层薄,破坏植被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破坏生物群落,为保护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高铁尽量不建在地表,高铁选线时尽可能地避开自然保护区,故错;和温差没有直接关系,故错。故A正确。第7题,选择“桥梁一跨过河”的方式,尽量避免在保护区范围内设置桥墩等涉水建筑物,从而减少对河道、水文的改变,将工程对江河流域中各类特有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影响降到最低。故C正确。答案:6.A7.C89.解析:第8题,据材料可知,为压缩济青间运行的时间,

173、原济青客运专线停靠的城市较少,因此济青高铁运营后原济青客运专线应成为济青间更多城市的城际客运线,来方便更多人口的出行。故选C。第9题,交通线路的修建,方便了居民出行,会导致就业者的居住地向沿线城镇扩散,同时青岛与其他地区联系交流增强,会扩大青岛城市的经济腹地,提高经济效益。故选D。答案:8.C9.D10解析:第(1)题,雄安新区的设立对北京市区交通的改善作用主要从北京市车辆密度、交通拥堵等角度考虑。第(2)题,建设“快捷高效交通网”对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从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协同发展、促进经济联系以及区域分工和优势互补的作用角度分析。第(3)题,京津冀地区“绿色交通体系”的建设主要从能

174、源消费结构、发展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合理规划以及提高低碳意识角度考虑。答案:(1)伴随着雄安新区的发展,北京向雄安新区进行产业转移和人口迁移,将降低北京市区人口和车辆密度;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减轻路桥老化、损坏速度。(2)“快捷高效交通网”能促进京津冀地区间人员、物资和信息的流动;加强区际联系,优化京津冀地区城市的分工与合作;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利于构建京津冀大城市群;有利于资源优势互补;低碳减排,改善区域生态环境。(3)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推广清洁能源交通,完善配套设施;合理规划道路布局,科学调度;引导市民绿色低碳出行。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交通运输的布

175、局和影响。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陆地交通不便,故交通以空运为主。由于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地质条件复杂,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小,资金和技术缺乏,也限制了大型机场的建设,故机场规模较小。第(2)题,影响飞行的气象条件包括云量、大气透明度、气流的稳定程度等。1011月正值旱季,气候温和,空气洁净,大气透明度高,有利于飞机飞行;但山风多,气流不稳定,对飞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第(3)题,博卡拉国际机场的修建,对国际游客运输来说,缩短了国际游客到达旅游地的时间,提高了旅游体验,增加了尼泊尔国际游客的运输量;同时可以缓解加德满都航空港运输压力。答案

176、:(1)尼泊尔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陆地交通不便,故交通以空运为主。尼泊尔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机场修建难度大;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小;资金和技术缺乏,故机场规模较小。(答对其中2点即可)(2)该地1011月正值旱季,气候温和,空气洁净,大气透明度高,有利于飞机飞行;山风多,气流不稳定,对飞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答对其中2点即可)(3)增加了尼泊尔国际游客的运输量;缓解了加德满都航空运输的压力;缩短了国际游客到达旅游地的时间,提高了旅游体验。(答对其中2点即可)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12.解析:第1题,东部地区比东部季风区范围小;重庆市属于西部地区;西部

177、的陕西、宁夏、重庆、四川、贵州均不属于沿边省区;中部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第2题,东部引领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率先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A对。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但也要依靠自身优势进行发展,并鼓励人才等到西部地区进行发展,B错。中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但要把重点放在改进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上,C错。东北地区应该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在于政企和国企的改革,D错。答案:1.D2.A34.解析:第3题,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经济水平较低,地理优势有土地广阔,价格较低,对;上游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对;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对;地形起伏大,

178、交通不便,错。故B对,A、C、D错。第4题,交通运输和自然灾害不是今后发展的比较突出的矛盾,错误;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针对长江出现的水体污染严重问题,今后发展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正确;经济发展是条件,因此长江经济带发展最为重要的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正确。故C对,A、B、D错。答案:3.B4.C56.解析:第5题,由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天津最大,但并不与距离呈正相关;河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力度不同;廊坊指数大与距离北京近有关;各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极大地影响其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故B正确,A、C、D错误。第6题,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

179、到冀,也会影响到京、津地区,不可取;天津经济外向性强,与北京形成东西呼应,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不可取;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辐射作用,京、津形成在京津冀城市区域发展的双引擎,利于区域发展;冀应注重接收京、津的产业转移,与京、津形成互补,不能以发展种植业为目标。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5.B6.A78.解析:第7题,地下水更新速度慢,大量、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永兴岛停止开采地下水的原因是防止因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A正确;地下水开采一直存在,成本太高不是原因,B错误;地下水已经变咸的可能性较小,C错误;珊瑚岛礁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

180、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D错误。故选A。第8题,水源途径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开源方面可以就近从海南岛运淡水;可以利用临海的优势淡化海水。节流方面可以将废水资源化和收集雨水。海水不能直接利用。故选D。答案:7.A8.D910.解析:第9题,黄岩岛在中沙环礁以东约160海里,黄岩岛位于中沙环礁与菲律宾群岛之间。读图,表示黄岩岛的是甲岛,A对。第10题,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对。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对。可能缓解,但不能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错。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对。答案:9.A10.B11解析:第(1)题,该

181、题可从交通、资源、工业基础、市场等角度分析作答。首先,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与沪瑞、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水陆交通便利;其次,长江中上游地区自然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为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动力;再次,长江经济带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南京、武汉、重庆等老牌工业城市),产业优势显著;最后,长江经济带联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经济带内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第(2)题,相比而言,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价格较低、土地成本较低;其次,成渝地区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水力资源丰富;同时,成渝地区天然气等能源丰富;最后,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

182、入等政策的实施,成渝城市群地区政策优势明显。第(3)题,一方面,长江上、中、下游跨区域范围广,通过加强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的建设,使长江上、中、下游各区域之间运输时间大大缩短,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区域间交通通达度提高,有利于促进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区域间交通通达度提高,长江上、中、下游各区域之间人员、物资联系加强,从而有利于发挥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区域的优势,促进区域之间的产业协作与分工,推动产业升级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答案:(1)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人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2)劳动力

183、、土地成本低;水力、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国家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支持。(3)通过完善交通运输网络,降低运输时间、运输成本,提高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交通通达度;有利于充分发挥上、中、下游地区的区位发展优势,促进产业转移与升级、分工与合作。12解析:第(1)题,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东海海底的地形地貌结构决定了中国大陆领土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槽。第(2)题,对于海洋划界问题,我国的一贯主张是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第(3)题,我国在海洋开发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应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在开发利用海洋过程

184、中的做法应当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积极参与海洋国际事务;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依法依规积极参与并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答案:(1)钓鱼岛位于冲绳海槽以西,是台湾东部山岭的自然延伸,与琉球群岛以冲绳海槽隔开,因此钓鱼岛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而不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我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海警舰艇在钓鱼岛海域巡航完全符合相关国际法。(2)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划界问题。(3)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基于我国的海洋国情,在维护我国海洋权

185、益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海洋国际事务;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积极参与并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12.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互花米草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因而有保滩护岸的作用,A正确;互花米草生长过程中并不能吸收海滩污染,并且还会减弱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B错误;互花米草生长繁殖迅速,主要是因为没有天敌,鱼类也不食用,故不会增加鱼饵,C错误;互花米草生长繁殖迅速,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会导致航道阻塞,D错误。第2题,互花米草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会导致植物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正确;互花米草能促进泥

186、沙沉降和淤积,会增加滩涂面积,错误;互花米草会减弱海水交换能力,影响海水的流动和净化,导致海水质量下降,滩涂养殖条件恶化,正确,错误。故选C。答案:1.A2.C34.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大气PM2.5浓度变化的原因,侧重考查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夜间城市人口大多进入睡眠状态,户外活动最少,但PM2.5浓度仍然较高,说明户外活动减少对污染物沉降没有明显影响,A错误;城市降水日变化不明显,10时以后降水增多的情况不确定,B错误;10时以后由于城市受太阳辐射影响增大,加上人为原因排热增加,气温上升迅速,热岛效应增强,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污染物扩散,C正确;白天城市车

187、流量远大于夜间,但夜间PM2.5浓度并不比白天低,说明PM2.5浓度与车流量无直接关系,D错误。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因素,侧重考查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东北地区重工业比重大,加上冬季取暖,燃烧消耗的煤炭资源量大,SO2排放量大;华东地区轻工业占比高,燃烧消耗的煤炭资源量较东北少,SO2排放量较小,A正确;东北地区人口密度比华东地区低,但SO2浓度高,B错误;华东地区资源贫乏,所需要的能源、原料多从外地调入,但大气SO2浓度相对较高,故大气SO2浓度与当地的资源条件无关,C错误;两区域人们的出行方式相似,D错误。答案:3.C4.A57.解析:第5题,清

188、代中叶以前,生产力较低,生产出的粮食不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口,生育率较低,C项正确。生育习俗和寨规的制定是在清代中叶之后才出现的,A、D错误。妇女的生育意愿低是在现代社会才出现的,B项错误。第6题,占里侗寨位于河谷地区,占地面积小,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增加引起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均田地减少,A项正确。占里侗寨虽然人口增加,但是总量依然较低,对西南地区广阔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影响小,B、D错误。地处河谷地区,水资源丰富,C项错误。第7题,占里侗寨对人口进行限制,使得数量维持在资源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D项正确。答案:5.C6.A7.D89.解析:第8题,武汉市疫情防控工作难度

189、大主要是因为武汉为省会城市,是拥有1 000多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人口众多导致传染机会大,正确;据图可知,武汉地处我国中部交通枢纽,人员流动量大,传染速度快,正确;武汉经济发达,医用资源充足,错误;受我国春节文化影响,亲人团聚,相互走访,传染范围广,正确。故选C。第9题,解决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问题需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际协调和合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A正确;新型冠状病毒传染不是因为人类污染环境导致的,B错误;自然的力量是神秘,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C错误;虽然人类力量很大,但是病毒无处不在,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D错误。答案:8.C9.A1011.解析:第10题,“摩西摩西:垃

190、圾分类后办公室连垃圾桶也没了,自己私藏一个后方便多了。”这样会将所有类型的垃圾放在一起,易造成有些资源的浪费,同时更容易造成环境污染,B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B错误。故选B。第11题,结合表格信息内容进行判断,可回收物进行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减少污染,节省资源;湿垃圾进入湿垃圾资源处置中心,将垃圾变废为宝,每吨可生产0.60.7吨有机肥料,二者符合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有害垃圾是让有资质的单位做无害化处理,干垃圾采取卫生填埋,有效减少对水源、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二者没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综上所述正确。故选C。答案:10.B11.C12解析:第(1)题,可从两种原料成本、加工难度等方面分

191、析。注意材料中关于巨菌草的生长特点,体现了该原料成本低;而宁夏位于干旱区,导致森林资源缺乏,则杂木少而成本高。第(2)题,有益作用可从生态和经济角度分析。干旱区面临荒漠化问题,则种草利于防风固沙;图示巨菌草与畜禽、菌(菇)的关系,能反映循环经济过程。第(3)题,“不抽穗结子,种子发芽率仅千分之二”体现了巨菌草不易繁殖;“低于0 时需采取保护措施”体现了巨菌草在当地自然状态下难以越冬。答案:(1)闽宁镇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杂木屑生产成本高,与杂木相比,巨菌草生长更快、产量更大;巨菌草种植一年,可连续收割,大大降低巨菌草屑生产的成本;干燥巨菌草屑加工难度更低,生产效率高,成本低。(2)巨菌草的种植

192、可以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巨菌草鲜草为畜禽养殖提供饲料,巨菌草干草屑为菌(菇)培育提供栽培原料;巨菌草可以消耗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菌(菇)培育产生的菌糟,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又可以促进自身生长。(3)闽宁镇纬度高、海拔高、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气温低于0 ,不采取保护措施,巨菌草无法越冬;地处沙漠戈壁,干旱使巨菌草种子不易成活;巨菌草种子产量低,发芽率低。13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该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西华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污染,可从工业排污和农业排污两方面来回答。第(2)题,从材料二的图中可知,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有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综合循环利用、

193、开发沼气新能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等。第(3)题,生态农业对当地的影响可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来回答。裴庄村生态农业的发展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减轻环境污染;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答案:(1)乡镇企业的盲目发展,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农民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对土地造成污染。(2)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副多种经营模式;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新能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3)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减轻环境污染;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认识区域12.解析:第1题,舟山群岛位于北纬30附近

194、,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部分时间受西太平洋高压脊影响,A项错误;舟山群岛是中国第一大群岛,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著名岛景普陀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兼备,B项正确;舟山群岛是浙东天台山脉向海延伸的余脉。在1万至8千年前,由于海平面上升将山体淹没才形成今天的岛群,C项错误;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汇入东海,D项错误。故选B。第2题,舟山群岛多台风等灾害天气,冬季多大风,建筑物低矮,外观简单,少有尖顶等突出部分,以减少强风对建筑的影响,因此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气候条件,C项正确;植被状况对建筑物形态影响不大,A项错误;地形及水源分布主要影响建筑物布局,B、D项错误。故选C。答案:1.B2.C

195、34.解析:第3题,由于植被分布具有明显过渡性,淮河南北植被差异并不明显,排除A。历史上黄河曾夺淮入海与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没有关系,排除B。淮河源头位于桐柏山,且淮河源头位置与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没有关系,排除C。由于1月0 等温线、年降水量800 mm等值线大致与淮河吻合,自然地理分异指标显著,因此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选项D符合题意。第4题,南方多山,明清时期,水运是该地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长江水运比淮河发达,故皖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皖北,A正确。山地物产比平原丰富不是主要因素;两地气候有差异,但并不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原因;皖南多山区,种植业没有平原发达,B

196、、C、D错误。答案:3.D4.A56.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将来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导向依托的是当地的旅游资源、水能资源、信息、品牌、科教、人才等因素,因此F代表的是市场依托型。第6题,结合将来影响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因素可知,其发展方向为第三产业或特色工、农业,因此要完善基础设施和保护生态环境。答案:5.C6.D78.解析: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位于美国的东北部,为乳畜带,B为南非大牧场放牧业。A地不是以种植业为主,A错;两地农业集约化程度都高,B错;A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市场,B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气候,C错;A、B两地农业的商品率都很高,D正确。第8题,A地为温

197、带落叶阔叶林带,B地为热带草原带,A错;A、B两地分属于南、北半球,不可能同时高温,B错;结合世界洋流的分布可知,两地所在区域的东部沿海均受暖流影响,C正确; A为平原,B为南非高原,两地的地形类型不相同,D错。答案:7.D8.C911.解析:第9题,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20012013年,“粤东西北”第一产业的数值普遍低于二、三产业,因此第一产业滞后,但数值呈增大趋势,说明滞后发展趋势减缓,A项正确。第二产业的数值先增后减,不稳定,B项错误。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总体上升,后期速度放慢,超前发展趋势较平稳,C项错误。三大产业的数值大小与发展趋势均不相同,D项错误。第10题,2001201

198、3年,“粤东西北”制造业中只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大于1,说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优势明显且超前发展,D项正确。第11题,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应是上升状态,A错。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B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不表示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C错。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三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D错。答案:9.A10.D11.B12解析:第(1)题,R地位于欧洲西部的法国,而Q地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贺兰山附近。R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R地海拔较低,Q地海拔较高;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

199、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地处沿海,Q地地处内陆。第(2)题,有利条件主要从光照、昼夜温差、气温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和劳动力等方面分析。第(3)题,对本地区来说,大量引水灌溉容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对黄河中下游来说,易导致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答案:(1)R地海拔较低,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海拔高且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地处沿海,Q地地处内陆。(2)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劳动力丰富廉价。 (3)对本地区的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200、。13解析:第(1)题,洪灾多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降水量、地势等方面分析。休斯敦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季风性气候,夏季降水量大。夏秋季节,休斯敦受飓风影响大。休斯敦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第(2)题,与19世纪中期相比,现在休斯敦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城市,城郊农业的农产品以乳畜产品、蔬菜、花卉、水果等为主,机械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生产以城市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规模和棉花种植规模相比较小,但生产过程精细化。第(3)题,休斯敦由“石油城”向“航天城”转型的原因主要从产业结构、环境污染、航天工业发展条件等方面分析。休斯敦作为石油城市,以重化工业为主,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环境污染严

201、重。从交通、纬度位置、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休斯敦发展航天工业的区位优势。第(4)题,休斯敦在进一步延伸石油工业产业链的基础上,把航天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对我国的启示主要从产业结构、科技、政策等方面考虑。答案:(1)季风性气候,夏季降水量大;夏秋季节,休斯敦受飓风影响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农产品以乳畜产品、蔬菜、花卉、水果等为主;机械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或以市场为导向);生产规模(和棉花种植规模相比)较小;生产过程精细化。(3)休斯敦以前以重化工业为主,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休斯敦发展航天工业的区位优势:休斯敦是美国南部重要港口,交通运输便利;纬度较低,火箭发射节

202、省燃料;科技不断进步,航天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必然;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发达;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4)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符合本地发展条件的产业;政府正确引导,并提供政策支持。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12.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的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读图分析可知,城市的四个指标是最高的,因此判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城市和城市在创新带动能力指标上比、城市高,说明、城市在高新科技发

203、展方面更具有优势。答案:1.D2.C35.解析:第3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国家中心城市属于副省级城市、直辖市,位于区域交通中心、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A正确;丰富的矿产资源、一定的人口数量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但不是国家中心城市主导因素,不是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据。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国家中心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城市发展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一定的就业岗位,缓解人口就业压力,是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次要作用;国家中心城市等级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问题加重。第5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西安位于我国国土中部,地理

204、位置优越;深圳位于沿海,经济较西安发达;西安发展历史较深圳悠久,结合文字材料可知,发展历史因素不能成为主导因素;深圳位于东南沿海,海陆交通较西安便利。答案:3.A4.B5.C67.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a时期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b时期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c时期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特别是较高的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顺序应为a、b、c。第

205、7题,读图可知,a时期以第一产业为主,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最有可能是食品工业。答案:6.A7.B89.解析:第8题,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难以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这些优势产业在大湾区高度集群化,产业链长、供应商多,B正确。劳动力随产业转移难度较小,A错误。产品面向全球市场,C错误。机场和港口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第9题,香港是金融中心,珠三角地区是制造业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的主导方向是利用原有产业基础,发展“科技制造金融”产业融合,A正确。答案:8.B9.A1011.解析:第10题,图示产业结构的演进,是以科技提升为前提和基础的,同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206、,工农业产值和部门都在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越来越高。经济发展速度应是波动上升,不是越来越快。第11题,图示农业经济时代,影响演进的因素主要是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要素,而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除了自然要素外,各种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可看出,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经济部门越来越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则影响演进的因素也必然趋于复杂。产业结构对产业转移影响变大,农业经济仍然会继续存在。答案:10.D11.B12解析:第(1)题,建设中原城市群对该区域和我国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对该区域的影响主要从产业协作、城镇化、发挥城市辐射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回答,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从促

207、进全国范围内的要素流动,促进协调发展的角度回答。第(2)题,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中原城市群城市结构体系的不足之处可从核心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辐射能力,大城市的数量,中小城市的实力等角度进行解答。第(3)题,促进郑州大都市区国际化发展的措施可以从对外开放程度、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体系的建设、先进产业的发展、宜居城市的打造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有利于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有利于区域内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区域内人口与城镇的空间布局的优化,促进城市群内各城镇的自身发展;有利于通过组团式城市群的合理规划来避免城市交通

208、拥堵和环境恶化等城市病问题;有利于促进更大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交流,如“一带一路”国家的整体发展、我国东中西协调发展等。 (2)特大城市郑州的国际化程度相对低,辐射能力没有上海强,服务功能不如上海全;大城市的数量没有长三角城市群多;中小城市的实力相对较弱。 (3)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构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体系;发展先进产业,如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城市。13解析:第(1)题,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可结合休斯敦的地理状况,从地形、资源、交通、经济腹地、劳动力资源状况、农业基础状况等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结构单一,抵

209、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当石油工业发展遭受外来影响时,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巨大,造成企业开工不足,产业工人失业等。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从延长石油工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发展高科技产业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位于墨西哥湾平原,地势低平,水资源与土地资源丰富;休斯敦是美国重要的石油开采地,石油资源丰富;修建休斯敦港,腹地广阔,海陆交通便利;原有农业基础较好,劳动力资源丰富等。(2)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当石油产品市场需求减少或油价下跌时,休斯敦经济增长就会放缓甚至大幅度下滑,造成一些企业开工不足甚至破产,工人大量失业,科技人才外流,严重阻碍休斯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210、积极拓展石油工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依靠约翰逊宇航中心,吸引高科技人才,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发展面向石油和高科技产业的现代服务业;重视高等教育发展,重视高端人才培养等。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七)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2.解析:第1题,鲁尔区所需铁矿石需进口,为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港口进口的铁矿石,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并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再把炼出的生铁运到鲁尔区炼钢、轧钢。第2题,鲁尔区大力扶持新兴工业来此落户,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积极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等。答案:1.C2.C34.解析:第3题,高新技术产业对从业人员素

211、质及技术条件的要求较高,而阜新煤炭企业职工掌握的技能大都比较单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缺乏技术基础。第4题,经过十多年发展,阜新的城镇化程度逐步提升,但仍低于辽宁的平均水平;阜新产业结构还处在工业化初期,附加值较低的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很大,附加值较高的第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阜新矿区的环境破坏程度较深,加上现有工业企业造成的污染,以及大量生活污水和烟尘的排放,阜新生态环境的修复仍需较长时间。答案:3.C4.D56.解析:第5题,阿尔山市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是我国重要的林木生产基地,从而可推断其被列为资源枯竭城市的原因是森林资源枯竭。第6题,阿尔山市林木资源枯竭,转型的方向应

212、是利用当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兴安岭拥有绿色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野果、野菜、食用菌资源,适合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食品加工业,故D项正确;阿尔山市作为一个纬度较高、降水少的山区森林城市,不具备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高技术水平,也不具备发展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的水热等条件;阿尔山市没有大量化石能源,不能发展化石能源产业。答案:5.B6.D79.解析:第7题,图中显示,呼伦贝尔市有多个煤矿,因此煤炭资源丰富,有利于煤炭能源基地发展,符合题意;呼伦贝尔市位于内陆,距海较远,河流水量小,径流季节变化大,航道条件差,区域内的河流通航能力有限,因而内河航运不便利,不符合题意;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需求量

213、大,加之国家政策支持,因此建设了煤炭能源基地,、符合题意。故选A。第8题,煤炭燃烧效率低,污染严重,我国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关停部分高耗能企业,使煤炭的产量下降,正确;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增多,也使煤炭的需求量减小,、正确;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错误。故选D。第9题,煤炭基地发展要尤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洁净煤”战略、矿区土地复垦等都是有效的措施,、正确;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加大开采量会导致资源的枯竭,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错误;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确。故选C。答案:7.A8.D9.C1012.解析:第10题,焦作位于我国中

214、部地区,是一个因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教育、科技并不发达,错误。20世纪90年代,焦作市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包括煤炭资源丰富;焦柳线经过,交通便利;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廉价。正确。故C正确。第11题,从2013年的工业比重构成分析,该地以煤炭开采、冶金、焦炭等重工业为主,污染物排放量大,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严重,D正确。第12题,软件、国防重工方向需要高新技术支撑,当地教育、科技水平不高,不适宜发展,A错误。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减缓资源开采,利于资源的持续利用,B正确。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和继续扩大煤炭资源开采量,会加速资源枯竭,加剧环境

215、污染,C、D错误。答案:10.C11.D12.B13解析:以山西为背景,主要考查了对能源的利用和影响,考查知识的运用和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氢能原料有水、煤、化工尾气等来源很丰富,且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受气象能自然环境影响较小;图中可知氢能的用途有燃料、供热、电力,而太阳能和风能只有电力,说明氢能的用途多样,更广泛。第(2)题,氢能来源多样且利用广泛,氢能属于清洁能源,使用氢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产业体系,建设新型能源基地;材料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把太阳能、风能、煤炭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

216、势”说明大同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绿色生产,改善环境质量,同时也改善了投资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大同市相继建设能源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城培育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先导、储能蓄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光伏全产业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五大产业集群”说明大同发展新能源产业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新兴工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合理化。第(3)题,京津冀地区是大同主要的能源消费地,所以有利于京津冀地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环境质量;减少雾霾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为京津冀环境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稳定的保障。答案:(1)氢能生产受时空限制小;利用方式灵活多样。(2

217、)改变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研发能力,带动产业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促使产业向低碳、绿色、可循环方向发展。(3)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新能源),助力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巩固“大同蓝”,持续改善大同市的环境质量,为京津冀的生态安全提供保障。14解析:第(1)题,废置矿场地价低廉,利用该区域建设休闲城投入少;矿坑湖水域面积大,有利于休闲城打造优美景观。第(2)题,休闲城定位为高档旅游中心,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背景看,高档客源市场地应是经济发达地区,如首都和马来西亚其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同时

218、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其他发达地区来马来西亚旅游的人员较多。第(3)题,休闲城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方便游客进行消费,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答案:(1)废置矿场土地价格低,拆迁方便、投入低;矿坑湖水面较开阔,可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2)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休闲需求和休闲层次要求急剧提升,吉隆坡是首都,高消费人口集中,是最直接的客源地,国内其他地区也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密切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使吉隆坡吸引更多国际(政务、商务等)人员和游客,且休闲城高档具有品牌效应,因此,国际高消费人群成为

219、重要的客源群体。(3)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服务全面且水平高,接待能力强。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渤海湾的西北附近有贫困县存在的,该区域属于东部经济地带,故A项错误;读图可知在浙江和江西等区域有一定量的生态脆弱区的分布,该区域的人口并不稀少,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浙江和江西等区域的生态脆弱区的自然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故C项错误;读我国贫困县分布与生态脆弱区关系图可知生态脆弱区的贫困县的数量往往比较多,因此可知生态脆弱区易连片出现贫困县,故D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东北平原的农耕地带,该区域的生态脆弱主要是由于过

220、度农垦导致的,故A项错误;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区域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且该区域降水比较多,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因此可知乙地退耕还林进行水土保持是改善生态脆弱的重要手段,故B项正确;读图可知丙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广布,石漠化比较严重,严重的石漠化是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丁地区气候干旱,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得丁区域蒸发加剧,荒漠化等生态问题更加严重,故D项错误。答案:1.D2.B34.解析:第3题,从图中河流流向可以看出地势南高北低,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大陆性气候不显著,植被覆盖率低,夏季降水较多,多洪涝灾害。故选C。第4题,蒸发量大会导致径流量小,使输沙量

221、变小,故蒸发量会与输沙量呈反相关,不会呈现一致性,首先排除蒸发量,A错误;流域面积是客观存在的河流汇水区域范围,短时间不会发生变化,D错误;通过表格可以看出降水量变化不大,而输沙量在20112016年迅速下降,这是因为采用生物工程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使得水土保持效果显著,与地表径流量的变化相一致,与降水量关系不大,B正确,C错误。答案:3.C4.B56.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4个气象观测站在3米、1米、0.5米不同高度测得的风速对比,沙拐枣处风速都最低,可知防风效果最好的植物是沙拐枣。故选C。第6题,据材料信息“防护林内植被的透光程度越低,防风效果越好”分析,乔灌草相结合可以有效降低林内植被的透

222、光程度,而单一种植某种植被降低植被的透光程度较差,不如乔灌草相结合效果好,因此宜采取的措施是乔灌相结合,C正确;增加林带间距会增加透光程度,A错误;栽种高大杨树对减弱底部透光率效果差、种植草本植物对减弱顶部透光率效果差,BD错误。故选C。答案:5.C6.C78.解析:第7题,读图分析,山区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传统农业生计时期聚落多,人口数量多,大量开垦坡耕地,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最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A错误;过渡转型时期坡耕地减少最多且速度最快,生态环境开始改善,B正确;生态化集约化时期随着生态环境改善,聚落增速逐渐趋缓,规模扩大,C错误;过渡转型时期撂荒地增多是由于人口迁出,D错误。第8题

223、,由题中信息可知,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植被覆盖率等密切关联,山区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随着坡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经济林等植被的覆盖率不断增加,山区生态系统持续改善,稳定性持续变好。故选C。答案:7.B8.C910.解析:第9题,由图可以看出,位于自然灾害“重度脆弱”地区的是内蒙古、黑龙江、云南、四川、湖南、江西、福建等省,故选C。第10题,广东、江苏两省经济发展水平高,抗灾能力强,故选D。答案:9.C10.D1112.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兰州的河谷密度为3p4,绥德的河谷密度为5p6,计算出二者之间的差值1差值3,则相差的最大值小于并无限接近3。故选B。第12题,河谷密度越大,表明水土

224、流失越严重。四地中甲地河谷密度最大,故选A。答案:11.B12.A13解析:第(1)题,农牧交错带是地理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降水季节变率大,土质松散,易被侵蚀,土地沙漠化较严重,区域环境承载量较小。 第(2)题,从秦到清朝中期华北地区沙尘暴强度与夏季风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因为夏季风强弱导致农牧交错带的北进或者南移;夏季风增强时,农牧交错带北进,农耕区扩大;农作物产量提高,人口迅速增加,粮食需求量增加;进一步开垦草原草地,林草植被遭到破坏,沙源区面积扩大,华北地区沙尘暴活动强度增大,次数增多。 第(3)题,现在农牧交错带不再是边境地带;人口增长较快,粮食需求量增大,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得农牧交错

225、带北移。 答案:(1)地处我国地理过渡地带,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区域环境承载量较小,易受人类活动破坏;地表物质松散(或黄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植被覆盖率低,植物生长缓慢;降水变率大,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西北部气候干旱多大风,风力侵蚀强,土地沙化严重。 (2)正相关(或变化基本一致)。夏季风强弱导致农牧交错带的北进或者南移;农牧交错带往往是中原王朝与西北游牧民族的边境地带,生态系统不稳定,环境承载量较小;夏季风增强时,农牧交错带北进,农耕区扩大;农作物产量提高,人口迅速增加,粮食需求量增加;进一步开垦草原草地,林草植被遭到破坏,沙源区面积扩大,华北地区沙尘暴活动强度增大,次数增多。 (3)国家

226、统一,疆域扩大,农牧交错带不再是边境地带;人口增长迅速,对粮食需求量加大,水利工程的修建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导致农耕区面积扩大,北界位置北移;农牧交错带的区域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成效,生态环境改善,华北地区沙尘暴强度减弱。14解析:第(1)题,生态环境过渡带的分布特点应从位置、走向、形态等角度分析。据图可知,该过渡带大体上呈西南东北走向;大体与我国的人口界线即胡焕庸线重合;其中东北段和中段较宽,北京西侧和西南段较窄。第(2)题,生态环境脆弱带是指生物链简单、易断裂、容易发生生态破坏、系统恢复力和抵抗力较差的地区。一般生态环境脆弱带分布在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动物物种少的地区,或不同群落的过渡带,或

227、人类影响较大的区域。据图并结合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可知,生态环境过渡带北段大体与二三级阶梯分界线重合,地形坡度大;该线大体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重合,降水变率大;该线大体与林地和草地的分界线重合,植被密度变化大;该线大体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重合,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大;该线大体和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重合,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极易出现生态环境问题,所以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第(3)题,据材料二可知,“总理三问”关注的是我国东西部地区在人口分布、城镇化、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该线以西以北区域与东南部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水资源较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28、科技水平较低,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地域开放程度较低,与其他地域的联系差。答案:(1)该过渡带大体上呈西南东北走向;大体与胡焕庸线(黑河腾冲连接线;北段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东北段和中段较宽,北京西侧和西南段较窄。(2)该线北段大体与二三级阶梯分界线重合,地形坡度大;该线大体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分界线)重合,降水变率大;该线大体与林地和草地的分界线重合,植被密度变化大;该线大体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重合,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大;该线大体与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重合,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所以极易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比较脆弱。(3)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水资源较

229、少(短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水平较低,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地域开放程度较低(交通不便),与其他地域的联系差。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13.解析:第1题,材料中指出,表中数值越大,承接能力越强,20092016年中,泰国数值最大,说明承接中国产业转移能力最强。 第2题,湄公河五国承接中国产业转移,可加快产业升级,缩短工业化进程,加强与中国的联系,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第3题,湄公河五国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的优势是劳动力多且价格低廉,加上与中国相邻,就近接受转移,正确;与中国相比,湄公河五国经济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落后,错误。答案:1.C2.B3.C45.

230、解析:第4题,20世纪80年代,服装企业迁移至W市,促进了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被动回流,A错;近年来,服装企业陆续回迁M镇,企业的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B对;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服装企业回迁,产生了第二波回流,C错;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M镇就业机会增加、生产条件改善,更多劳动力主动回流,D错。第5题,服装企业对技术要求不高,环境污染也较小,A错。服装产品质量轻,交通运输成本较低,动力消耗也较少,B、D错。20世纪80年代,W市是该服装企业的主要销售市场,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主要是为了靠近服装市场;近年来,服装企业在M镇优惠政策的

231、吸引下又陆续迁回,C对。答案:4.B5.C67.解析:第6题,上汽集团“本地多样化”阶段属于其产业扩张的第一阶段,是在本地及其外围地区进行整车和相关配套产品生产,主要目的是将相关产业集聚,满足生产的需要,B正确。外围地区经济技术水平较中心城区低,故上汽集团“本地多样化”扩张不是为了提高研发水平,A错误。带动当地就业是扩张的结果,不是扩张的目的,C错误。提高生产效率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第7题,从图中三个阶段来看,K、N、P、V分布发生了不同的变化。N位置没有变,一直位于中心城区应该属于总部;K位置变化较小,布局在中心城区及其附近,应该属于研发;P由上海中心城区及外围地区向江苏等地扩张,应该属于

232、制造;V由上海外围地区向外省扩散,应该属于销售。故A正确。答案:6.B7.A810.解析:第8题,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投入使用后,会加深中国和尼日利亚经济、就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交流,加强中尼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主要招募尼日利亚当地人,对中国员工的需求较少,不能缓解中国国内就业压力紧张状况。尼日利亚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投入使用后,不会改变尼日利亚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状况。根据材料可知,尼日利亚是中国在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投入使用后,不一定使尼日利亚成为中国在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综上所述,B项正确。第9题,由材料“发挥广东的家具、建材、轻工和

233、五金等产业”“以材料加工为主体”可知,园区内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链较短,附加值较低,A项正确。第10题,尼日利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内基础配套设施较差,对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建设产生不利影响,D项正确。尼日利亚人口接近2亿,市场广阔,劳动力供给充足,A、B两项错误。尼日利亚在非洲面积较大,土地供应比较充足,C项错误。答案:8.B9.A10.D1112.解析:第11题,东南亚地区主要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东南亚旅游业发达,我国到东南亚旅游人口数多,与其他地区比较客运航线中占比最高;东南亚经济不发达,航空业也不是主要运输方式;东南亚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第12题,俄罗斯主要发展重工

234、业,煤炭、木材、钢材都比较多,蒙古工业不发达;中国服装工业发达,价格较低,中国向蒙俄运输的货物最可能是服装。答案:11.B12.C13解析:第(1)题,温州将部分产业转移至湖北的原因应从交通、成本、市场、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湖北省地理位置优越,其省会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图中显示,该省铁路、公路、河流密布,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货物的运输,有利于承接温州部分产业转移;湖北省东南为江汉平原,平原面积大,土地广阔,土地价格较低,位于中部地区,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因此生产成本较低,有利于承接温州部分产业转移;湖北省人口众多,中部地区消费市场广阔,有利于承接温州部分产业转移;政府政策支持沿海产业向内地转

235、移,当地政府制订了优惠政策吸引温州产业转移等。温州将部分产业转移至湖北的原因还可以从温州角度进行分析,如生产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增大、产业结构升级等。第(2)题,产业转移对温州和湖北可能产生的有利影响应从产业结构、环境、城镇化、就业、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温州产生的影响:大量低附加值产业向外转移,为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腾出空间,有利于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从而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有利于经济向高效益方向发展;大量产业向外转移,有利于降低环境压力,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对湖北的影响:承接大量产业转移,促进当地工业化进程;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大量产业移入,提供的就业

236、机会增多,有利于缓解当地就业问题,从而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量非农产业转入,提高了当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促进经济发展。第(3)题,制鞋企业在“中国鞋都”生产基地集聚的好处应结合材料从基础设施利用、生产成本、交流协作、品牌效应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材料信息表明,温州鹿城共有2 000余家企业,其中80%为鞋类企业,大量企业集聚可以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和土地资源,共享公共服务;相关企业集聚,可以减少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当地建立了由皮鞋为主体产业和皮革机械、鞋用材料等配套完善的大、中、小企业共存的鞋业产业体系,从而形成较完整的产业

237、链,便于企业之间交流协作;该区拥有驰名商标24个,浙江名牌7个,省著名商标17个,温州知名商标16个,鹿城名牌商标28个,大量企业集聚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答案:(1)湖北省地理位置优越,其省会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该省铁路、公路、河流密布,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货物的运输;湖北省平原面积大,土地价格较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等。(任答三点)(2)对温州产生的影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有利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化;减轻环境压力。对湖北的影响: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有利于解

238、决就业问题,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促进经济发展。(3)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和土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产业链,便于企业之间交流协作;形成品牌效应等。(任答两点)14解析:第(1)题,传统运输通道主要是亚欧大陆桥和海洋运输。蓉欧快铁相比于传统运输通道,路程更短,运输时间也缩短了,提高了运输效率;途经国家更多,更有利于货物集散;与海运相比运输时间大大缩短,受天气影响小,安全系数更高。第(2)题,开通中欧班列完善了国际运输网,位于中欧班列沿线的内陆城市成为交通运输的起点或途经地,加强了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的联系,地区交通通达度提升,使其从商贸末端变为开放前沿;中欧

239、班列的开通,增强了铁路沿线城市的交通枢纽地位。带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发展。中欧班列促进内陆地区对外经贸联系,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提供了必需的通道,所以成为了对外开放的快车道。第(3)题,主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蓉欧班列的开通,提高了成都运输效率,提高当地企业的货物运输效率;带动成都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成都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成都产业升级;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形成产业集聚,规模效益明显;但是大量企业在成都集聚,可能带来水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等资源压力,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答案:(1)与传统陆上通道相比,路程短,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节省运费;与海运相比,路程短,

240、运输时间短,安全系数高,受天气状况影响小。(2)开通中欧班列的内陆城市成为交通运输的起点或途经地,使其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相联通;中欧班列的开通,增强了铁路沿线城市的交通枢纽地位,带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对外开放。(3)提高了运输效率,改善当地企业的交货能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益;可能带来资源环境压力,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课时跟踪检测(四十)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2.解析:第1题,“引汉济渭”的意义主要是增加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供水,包括为西安、咸阳等城市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增加生态用水、农业用水等。可以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

241、可以改善渭河的生态环境;由于渭河流域水量增加,也可以增加关中平原的灌溉面积;由于“引汉济渭”造成汉水减少,可能使汉江流域出现干旱。故C正确,A、B、D错误。第2题,受水地区是渭河平原,其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造成地层断裂下陷,形成谷地或者低地,然后受到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渭河平原,故正确,错误;渭河平原的形成主要受外力流水作用,而不是风力作用,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1.C2.A34.解析:第3题,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发挥西部资源优势,但不会提高天然气价格,A错误。西气东输不会使东部工业向西部转移,B错误。通过东部资源利用的税收反哺西部,C正确。增加了东部能源消耗,D

242、错误。第4题,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促进资源与人口、经济的合理分配,优势互补,共同发展。A正确,B、C、D错误。答案:3.C4.A56.解析:第5题,该国西水东调工程的实施原因有两个:一是西部有水源保障,从图中可知,该国西部冬季受西风的影响大,降水多,水源充足,有水可调;二是东部对水源的需求大,从图中看,该国主要大城市集中在东部,生产和生活需水量大,正确。从图中可知,该国西水东调线路穿过半岛中部山地,不可能全线自流,错误。东部以地中海气候为主,不是水稻种植区,错误。第6题,调水工程将西部的水调到东部,可以缓解调水沿线用水紧张问题,带动调水沿线经济发

243、展,对;东部地中海气候区水源充足,有利于园艺业发展,对;调水线路不是水运航线,不能加强东西部港口联系,错;该国东部不是以重工业发展为主,错。答案:5.B6.A78.解析:第7题,锦屏二级水电站选址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故径流季节变化大,A错。这里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基础不稳定,B错。水电站选址主要考虑修建条件,与区域人口密度关联度不大,C错。该地位于高原山地向盆地过渡地带,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是选址的主要因素,D对。故选D。第8题,与“川气东输”相比,“川电东送”对华东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是“川电东送”主要输送水电,清洁无污染,可以减少华东地区使用天然气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D对

244、。水电是常规能源,不是新能源,A错。水电的输送能源损耗更大,B错。天然气可以用作化工原料,可以带动化工产业发展,但水电不能带动沿海地区化工产业发展,C错。故选D。答案:7.D8.D911.解析:第9题,读材料可知,“红旗河”是往我国西北地区调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离海洋较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发展农业的限制性条件就是缺水,所以工程建成后可以促进西北农业增产。故选B。第10题,“红旗河”取水水位较低,因此水量充足,由于全线保持高水位运行,可以自流覆盖绝大部分干旱区域。故选D。第11题,平原地区采用明渠的方式,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约成本;还可以增加水面面积,调节沿途气候。故选D。答案

245、:9.B10.D11.D12解析:本题以调水工程红旗渠为情境材料,考查了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对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红旗渠干渠景观的关联分析,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凸显了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因地制宜观。据文字材料分析可知,红旗渠修在太行山的“陡坡上”;而陡坡水流较快,对渠堤的侵蚀作用较强,渠堤易损坏,故要将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A项正确;红旗渠干渠的坡度很小,渠水流速较慢,输水时间延长,可能会使水量消耗增多,B项错误;渠水流速较慢可能会增加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C项错误;为了降低红旗渠的坡度,干渠蜿蜒曲折,会增加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D项错误。答案:A13

246、解析:第(1)题,从材料信息可知,该国径流量西多东少且径流量的年内变化大,而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扩大灌溉面积的潜力大,灌溉用水需求大,“西水东调”有助于保障冬季灌溉用水,增加东部地区的耕作熟制。第(2)题,评价类问题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西水东调”减少了印度河的水量,有助于减轻下游和三角洲地区洪水灾害威胁;但水量减少可能导致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使土壤盐碱化加剧、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加剧等。答案:(1)径流量西多东少;径流量年内变化大;东部地形平坦,扩大灌溉面积的潜力大;东部更干旱,更需灌溉用水;保障冬季灌溉用水,增加农作物熟制。(2)有利影响:洪水灾害威胁减轻。不利影响:海水入侵

247、或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加剧。14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中的数据可判断,贵州水能及煤炭资源丰富;结合“贵州充分发挥有水有煤、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可知,其具有独特的水火互补优势;根据分布图可判断,贵州水能分布集中,便于开发;结合材料可知,贵州煤炭资源埋藏浅,煤质好。第(2)题,结合贵州省的位置分析,贵州省与广东省等电力需求量大的地区距离近,输电成本较低,竞争优势明显。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可向外输出煤炭,而西南地区交通不便,采用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可以减轻煤炭外运压力;采用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也可以实现煤炭的洁净利用

248、,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压力;采用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可增加相关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等。答案:(1)贵州省水能及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水火互补的独特优势;水能资源分布集中;煤炭资源埋藏浅,煤质好。(2)贵州省距广东省等用电量大的地区近,电力输送距离短,竞争优势明显。(3)减轻煤炭外运压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煤炭的洁净利用;降低产品的综合成本;增加相关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等。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一)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区域位于长江下游,气候湿润,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在夏季洪涝灾害多发,但洪涝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属于自然灾害,B项错;当地

249、生物多样性虽有减少,但并不突出,C项错;下游地形平坦,河流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水土流失少,不是突出问题,D项错;甲区域人口多、工农业发达,污水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故选A项。第2题,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一方面,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完善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预警应急体系,推行环境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另一方面,建立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的区域联动机制,研究建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答案:1.A2.C35.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时段河床较深,是河流冲刷作用的结果,主要

250、发生在汛期。受锋面雨带进退的影响,浙江东部地区的雨季主要集中在69月,此时为河流的汛期。图中乙时段河床较高,是泥沙淤积的结果,应为枯水期。因此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由汛期到枯水期的时段,912月符合,故选项D正确。第4题,水库竣工后,汛期水库下游流量减小,径流冲刷河床的作用减弱,河道淤积加重,故选项B正确。第5题,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可以切断潮流带来的泥沙补给,从而减少河流的泥沙淤积,故选项A正确。答案:3.D4.B5.A68.解析:第6题,根据流域示意图可知,宝清水文站位于龙头桥水库的下游,说明龙头桥水库对宝清水文站的流量有调节作用,使宝清水文站流量更平稳。从宝清水文站流量

251、图可知,20世纪70、80、90年代流量变化比较大,说明没有水库调节作用,排除A、B;20002006年间,站内流量平稳,说明在这之前龙头桥水库已蓄水调节径流,排除D。结合前面判断可知,龙头桥水库截流蓄水时间应在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之间,最可能是1999年,C正确。第7题,水库对径流量起调节作用,下游径流趋于平稳,所以径流量季节性变化减小,A错误。水库蓄水,下游年径流总量会减少,B正确。水库建成,会对上游泥沙起拦截作用,使径流含沙量减少,C错误。下游湿地枯水期流量比没有水库前增加,所以枯水期地下水补充量减少,D错误。第8题,一般来说水库在流域枯水期时开闸放水补充河流径流量。我国东北地区

252、春季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流量较大,水库下游无需生态补水,A错误。东北地区夏秋降水多,河流补给较多,也不需要水库放水,B、C错误。东北地区冬季降水较少,应开闸放水,所以龙头桥水库开闸放水补给河流在1012月份,且可以增加冬季土壤含水率、河流结冰量,能有效缓解春旱,D正确。答案:6.C7.B8.D911.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南五洲位于荆江河内,属于河心沙洲,是泥沙沉积形成的,A项对;河道弯曲是河流侧蚀的结果,B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荆江分洪区内有公安、闸口等聚落,因此汛期不可能大量蓄水,C项错;人民大垸位于荆江的凹岸处,因此会受到洪水威胁,D项错。第10题,“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

253、因是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沉积使得河床增高,河水易漫出河道,形成洪灾。第11题,禁止开发会使分、蓄洪区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A项错;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是对分、蓄洪区土地最合理的利用方式,B项对;把分、蓄洪区土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土地性质发生改变,其调蓄洪水的能力将消失,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C项错;开挖成湖的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土地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D项错。答案:9.A10.C11.B12解析:本大题以长江三峡翻坝系统为材料,涉及交通、水利工程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

254、学科核心素养。第(1)题,三峡大坝建成之后,会拦截河流流水,在库区上游蓄水,导致库区上游地区河流水深增加,河道拓宽,河流的通航里程和通航能力都增加,运力提升;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河道拓宽,原有港口水深增加,停泊能力提升,港口规模扩大;三峡大坝建成之后,原来不适宜建设港口的点位,因为河流航运条件改善,适宜建设港口,港口数量增加,覆盖的经济腹地变大。第(2)题,根据材料“为避免花费较长时间候闸过坝”可知,节省货物运输的时间,提高运输效率;根据材料“翻坝物流系统提高了三峡水利枢纽的通过能力”可知,缓解船闸压力,提高三峡水利枢纽的通行能力;根据材料信息“采用的水运陆运水运或水运陆运的转运方式”可知,三峡

255、翻坝物流系统可以实现水运与公路、铁路、管道等交通运输方式的联运,运输方式变得更加灵活;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三峡翻坝物流系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物流园区仓储,加工和商贸的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收益,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答案:(1)水域面积扩大,水深增加,通航里程增加,通航能力增强(航道条件改善);港口规模扩大,数量增加,港口腹地扩大。(2)通过与公路、铁路、管道的连接,实现了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联运,运输方式灵活;缩短物流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通过秭归翻坝物流产业园,实现对货物仓储、加工和贸易,延长物流产业链。13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河流的开发与整治措施。由表中信息分析

256、,第一阶段采取了整治河道、裁弯取直,其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加大河流的排洪泄洪能力;整治河道、消除河道分汊主要有利于轮船航行。第二阶段的梯级开发一般是修建了水电站,其主要作用有发电、防洪、航运等。由于进行梯级开发会使得河谷滩地干枯,整治河谷滩地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第(2)题,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是为了加强统一管制。(可借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建设的原因)第(3)题,可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河流带来的影响来分析,河流生态主要包括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河流水质等方面。答案:(1)改善航运条件防洪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防洪)(2)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

257、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3)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二)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13.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已知四种物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一年内的变化情况,可推出生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变化的一般规律,再结合甲物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小且变化不大,可判定甲物质可能为草甸,故选B。第2题,依据材料可以看出,从冬季到夏季,气温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各种植

258、被的生长加快,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在7月达到最大,可以判定是水热条件的影响,故选A。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是典型的干旱区,水源是制约其生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合理建设人工绿洲,可有效地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故选B。答案:1.B2.A3.B45.解析:第4题,第一幅图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第二幅图反映了森林破坏严重,第三幅图反映了臭氧层破坏。这三幅漫画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A错误。图示环境问题都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属于次生环境问题,B错误。虽然地球上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但是人类正在努力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所以绝大部分生物在地球上依然可以生存,C错误。图中反映了全球气候

259、变暖、森林被严重破坏、臭氧层遭到破坏等环境问题,D正确。第5题,中间图所反映的问题是森林破坏严重。撒哈拉沙漠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不断蔓延,A错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错误。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受刀耕火种方式的农业生产和发达国家伐木公司的大量砍伐影响,当地热带雨林锐减,是全球森林严重破坏的最主要分布区,C正确。南极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空洞,且当地冰川广布,没有森林,不存在森林锐减的问题,D错误。答案:4.D5.C67.解析:第6题,丹麦濒临大西洋,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风力较强,风能资源丰富是其将风能作为首推能源的主要原因,A正确;海域辽

260、阔是其将风电场向海上发展的条件,但不是首推风能的原因,B错误;风能开发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不属于首推风能的原因,C错误;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大跟首推风能无关,D错误。第7题,飓风(台风)主要影响的地区是中、低纬度地区,而丹麦纬度较高,基本不会受飓风影响,A错误;丹麦地处西风带,风大浪高,对风电场建设影响较大,B正确;大雾天气对风电场建设及运营影响不大,C错误;丹麦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地震发生的概率较小,D错误。答案:6.A7.B89.解析:第8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南美洲南端,距离南极地区较近,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南极上空,B正确。第9题,垃圾中的

261、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正确。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会使水体遭到污染,正确。垃圾经过风化、雨淋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一些有毒液体会渗入土壤,破坏土质,正确。垃圾经过强光照射,不一定会逸出氟氯烃,影响臭氧层,错误。故选A。答案:8.B9.A1011.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中国铝土矿的生产量有的年份高于进口量,有的年份低于进口量,A错。中国铝土矿进口量占比较大,对外依存度高,B对。进口量呈波动变化,C错。从进口量来看,2009年进口量最少,D错。第11题,图示表示中国的铝土矿产量与进口量的关系,对世界铝土矿产量及发展影响不大,A、D错。我国铝土矿储量占比小,

262、而产量大,会导致铝土矿(非可再生)逐渐枯竭,C对。应当加大进口国外的铝土矿资源,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B错。答案:10.B11.C12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约旦油页岩资源十分丰富、品质高;埋藏深度浅,上覆岩层成岩程度低,便于露天开采,开采难度小,开采投入低;据图可知,油页岩集聚区远离城市,不需要搬迁太多人口;靠近铁路和公路,交通运输便利。第(2)题,结合材料和上题分析可知,约旦油页岩资源丰富,品质好,原材料充足;约旦96%的能源需要进口,说明本国市场需求量大;该项目由中国投资,具有人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当地国家政策的支持。第(3)题,首先,阿塔拉特油页岩电站的修建能够促进油页岩

263、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其次,能够缓解当地常规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再次,修建电站,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的发展等。答案:(1)埋藏浅,储量大,上覆岩层疏松,易露天开采;区域内人口稀少,搬迁居民少;靠近公(铁)路,有良好的运输条件。(2)油页岩资源品质优,储量大,原料充足;常规能源短缺,电力需求量大;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提供了人力、资金和技术。(3)加快油页岩的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13解析:第(1)题,从材料二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垃圾处理方式都以传统填埋

264、为主;而其他处理方式所占比重恰好相反。第(2)题,传统填埋垃圾会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垃圾被填埋后,经雨水的浸渍和发酵后会产生二次污染。垃圾填埋技术要求不高,因而投资少。第(3)题,解决我国垃圾问题要从减少垃圾的产生、合理处理垃圾、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方面来展开分析。答案:(1)相同点:以填埋为主。不同点:中国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比重小,堆肥较多;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较多,堆肥较少。(2)有利:垃圾填埋方法简单、节省投资。不利:填埋场占地面积较大;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等气体存在火灾及爆炸的隐患。(3)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

265、;发展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回收利用等水平)。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与国家安全12.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这些地区都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第2题,地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因此工业化、城镇化等非农占用耕地面积较大。答案:1.D2.A34.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我国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规模最大的省区是黑龙江省,其有利自然条件是土地广阔、黑土肥沃,D正确;黑龙江省纬度较高,热量不足,A错误;黑龙江省地形平坦,属于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发,B错误;人少地多、机

266、械化水平高属于社会经济条件,C错误。第4题,预期建成规模较大的省级行政区有黑、豫、鲁,集中于东北、华北地区,A错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也有建设高标准农田,只是规模较小,B错误;浙江多低山丘陵,应因地制宜修筑梯田,C正确;河南岩溶地貌发育并不广泛,D错误。答案:3.D4.C56.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可平衡年限较短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北京(京)、陕西(陕)、四川(川)、重庆(渝)、云南(滇)、贵州(黔)、浙江(浙)、福建(闽)、台湾(台),故B正确,A、C、D错误。第6题,新疆可平衡年限较长,说明耕地的紧张程度较低,是因为新疆地广人稀,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故C正确;新疆荒漠

267、广布,耕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小,新疆现有耕地的利用率较高,新疆可平衡年限较长与西部大开发无关,故A、B、D错误。答案:5.B6.C79.解析:第7题,材料信息表明,水资源紧缺隶属度D表示水资源安全度,根据大小划分为非常危险(D0.65)、不安全(0.50D0.65)、临界安全(0.35D0.50)及安全(D0.35)4个级别。从图中可知,合肥市水资源紧缺隶属度为0.350.5,按其大小划分为临界安全,C符合题意,排除A、B、D。第8题,读图可知,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由南向北增加。图中方框内所示地区属于季风气候,由南向北,受夏季风影响时间变短,雨季变短,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从而导致当地水资源

268、由南向北减少,使得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由南向北增加,因此影响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量,A符合题意。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变化与蒸发量也有关,但南部的平均气温高于北部,蒸发量南部更大,因此蒸发量不是影响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排除B。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变化与太阳辐射、海拔高低关系不大,排除C、D。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水资源紧缺隶属度数值越高,水资源安全性越差,水资源供应越紧张。因此降低水资源紧缺隶属度的措施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分析。跨流域调水和修建水库是开源,节约用水是节流,因此符合题意;减轻雾霾天气对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降低

269、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影响不大,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答案:7.C8.A9.C1011.解析:第10题,水稻属于水田农业的作物,整个生长周期内对水的需求量均较大,故为需水量平均值。昆明位于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较大,秋冬季降水量较小,故为降水量平均值。随着降水量的减小,在水稻需水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水分亏缺指数应越来越大,故为水分亏缺指数。故选B。第1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降水8、9月份偏少,水分亏缺指数最大,故农业部门最应在水稻生长后期,即成熟期调水。故选C。答案:10.B11.C12解析:第(1)题,1985年后我国南方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土

270、地占用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国家实施生态退耕政策、南方水土流失、石漠化、南方酸雨、大型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等,使南方粮食供应不足,导致了我国“北粮南运”的出现。第(2)题,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心变化(北移)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从粮食生产的重心转移到北方对北方地区产生的环境问题方面进行分析。粮食生产重心北移必然会扩大北方地区的耕地面积而导致破坏植被、加剧北方干旱、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等。第(3)题,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南方应该采取的措施,主要从保护耕地、减轻灾害、做好粮食储备等方面进行分析。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拓宽粮食

271、进口渠道等。答案:(1)北方耕地面积大(北方多平原),粮食播种面积大,产量大,商品率高;北方地区(黄淮区和东北区)粮食增产明显;南方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减小;南方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大量占用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2)加剧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扩大种植面积)造成土地沙漠化;(大水漫灌)加剧区域土壤盐碱化;(林地和湿地面积减小)区域生态环境恶化。(3)加快土地流转,推行规模化生产种植;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供科技支撑;完善水利基础设施。13解析:第(1)题,气候角度主要包括了蒸发和降水。该地地处新疆,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天然降水对绿洲农业生产和绿洲边缘自然植被

272、的形成几乎没有实际意义。第(2)题,由图2可以看出,该地夏季是水量最丰富的时期,盈余量最大,春季缺水量较大,但总体上供水大于需水。第(3)题,利的方面主要从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满足农业用水、改善区域小气候等方面分析;弊端主要从生态方面分析。答案:(1)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或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2)总体而言,供水大于需水;夏季是水量最丰富的时期,盈余量最大;春季(36月)和9月份是主要的缺水期。(3)利:扩大库容,更有效地调节下游地区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满足当地的农业用水的需求;改善库区的小气候。弊:下游泄洪量减少,生态供水减少;不利于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库区周

273、围耕地的盐碱化。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四)矿产资源、石油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13.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正确,所以该题选B。第2题,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越高,所以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为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故正确;国民生产总量和人口总量对能源保障水平的分布没有影响,故错误,所以该题选A。第3题,读图可知,M地位于四川省,四川省有丰富的天然气和水能资源,且经济相对落后,能源的消费量较小,所以其能源保障水平较高

274、;该地煤炭和石油储量较低。故选D。答案:1.B2.A3.D45.解析:第4题,读20132017年中国部分能源产量占总产量比重情况可以判断,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依据比重情况推测不出非可再生能源总量下降;由图可知,清洁能源比重上升,油气资源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5题,我国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煤制油”产业,能缓解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正确。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不足,不是发展“煤制油”产业的原因,不符合题意。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需要,不是发展“煤制油”产业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我国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的问题,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减少煤炭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

275、问题,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正确。故选B。答案:4.D5.B67.解析:第6题,在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优势条件有接近白云鄂博稀土产地,原料丰富;靠近鄂尔多斯煤田,能源丰富;京包、包兰铁路经过,陆上交通便利;靠近黄河,水源充足,黄河该段含沙量不大。但是科技实力不强,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稀土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需要合理开采,进行深加工,而不是盲目扩大出口。黄河通航能力差,水运不便。第7题,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大多经历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为避免其衰落,可以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对废矿区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

276、农业、旅游业等。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唯一出路。答案:6.A7.B89.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大庆油田维持“巅峰时刻”的时间最长,即稳产、高产时间最长,B对。图示曲线表示采油速度与最大采油速度之间的比值随投产时间的变化,不表示油田开采时间的早晚和油田的储油量,A、C错。曲线不能表示油田的开采率高低,D错。第9题,目前世界上利用的石油资源主要来自西亚地区的油田,A错。近年来,中国石油产量保持平稳增加的态势,生产量小于消费量,依赖进口,B错。应对石油危机的主要措施是研发新的替代能源,降低石油价格不能解决危机,C错。中国技术水平低,石油利用的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油潜力很大,D对。答案:8.B9.D1

277、011.解析:第10题,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它没有拓展海洋运输空间,更不会加大海洋渔业的捕捞力度,海洋牧场与工业的污染无关;它可以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即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故选B。第11题,海洋牧场的选择需要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四个海域的各项指标看,建设社会经济条件最好的是P1,海洋物理环境最好的是P1和P3,海洋生物条件最好的是P1和P3,综合来看P1最好。故选A。答案:10.B11.A12解析:第(1)题,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均,大多呈现消费量大于生产量,能源供应紧张。第(2)题,我国油气资源供应体系的

278、第安全区中,资源前景最好的地区是中东,制度风险最大的地区是非洲。第(3)题,我国为解决能源问题,可以从加强资源勘探、提高后备储量和产量、积极开发新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等方面采取措施。答案:(1)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均;大多呈现消费量大于生产量,能源供应紧张。(2)中东。非洲。(3)加强资源勘探,提高后备储量和产量;积极开发新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13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该地钒钛磁铁矿、稀土、碲铋等资源储量大,而且集中分布;该地处于长江上游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形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该

279、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是国家批准设立的唯一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说明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第(2)题,上海和南京位于长三角经济地带,科技发达,海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攀西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科技水平、交通条件、市场条件都不及上海和南京。第(3)题,在资源的消费方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主要通过减量、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来实现;使用效益最大化,用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规避各种风险,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答案:(1)钒钛磁铁矿、稀土、碲铋等资源储量巨大,分布集中,开发条件好;区域水能等能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国家政策扶持。(2)科技水平低、交

280、通相对闭塞、远离消费市场等。(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提高科技水平,使其使用效益最大化;有效规避各种利用风险。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五)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为植物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为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CO2,为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产生CO2,为动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燃烧矿物燃料释放CO2,故选D。第2题,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A错误;应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CO2排放量,B正确;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要研发新技术,降低新能源的污染税费,C错

281、误;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CO2等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的,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可采取的有效措施应为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不应扩大耕地面积,故D错误。答案:1.D2.B34.解析:第3题,根据表中各国碳排放量及人口数量,计算各国的人均碳排放量。根据计算数值得出,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大于发展中国家,D对;人均碳排放量美国最大,A错;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差异大,印度尼西亚人均碳排放量约占澳大利亚人均的十分之一,B错;中国和巴西差异不大,C错。第4题,人类生产、生活燃烧化石燃料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人口和工业活动更多,A错;大量的碳排放直接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大大增强,气温升高,B

282、对;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应引进技术,和发达国家一起采取行动,C错;发达国家目前技术水平不能做到全部使用清洁能源,D错。答案:3.D4.B57.解析:第5题,由材料信息可知,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本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少,达不到减排额,因此可将剩余的减排额卖出而获利。“碳交易”的出现会逼迫企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促进环境质量逐渐好转。第6题,东南亚国家是全球主要的棕榈油生产地。第7题,石化、电力、建材、钢铁都是碳排放量较高的企业,A正确;纺织行业碳排放量较少,B错误;

283、家具业碳排放量较少,C错误;电子、航空类企业碳排放量较少,D错误。答案:5.C6.D7.A89.解析:第8题,读年平均气温曲线可知,两个时段气温均值中,20082015年比19952007年的平均气温降低,反映该山地自然保护区气温在下降,蒸发量减小。读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可知,两个时段降水量均值中,20082015年比19952007年的平均降水量增多,反映该山地自然保护区变得湿润。由此可以得出,土壤中含水量增加,A正确。由于气温降低,降水增加,森林火险等级降低,基岩裸地减少,B、C错误。图中的各年降水量有升有降,地表径流有些年份多,有些年份少,D错误。第9题,由图中年平均气温数值可知,该地年平均

284、气温在2.5 4.5 波动,说明纬度高,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读年降水量图可知,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 mm左右,应位于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结合选项,塔里木河流域年降水量低于200 mm,渭河平原年降水量低于800 mm,闽江下游地区纬度较低,年平均气温的波动较小,年降水量大于800 mm,故B、C、D错误;三江平原地区纬度高,年平均气温的波动大,受地形和纬度的影响,降水量较大,A正确。答案:8.A9.A1011.解析:第10题,森林减少偷伐林木,A正确;水土流失滥采乱挖,破坏地表,B正确;水质恶化人畜污染,C正确;土壤盐渍化是土壤中积聚盐分形成盐渍(碱)土的过程,一般在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时出

285、现,秦岭北麓西安段为湿润半湿润区的山地,降水较多,排水条件较好,不易发生土壤盐渍化,D错误,符合题意。第11题,秦岭北麓西安段主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水质恶化和土壤盐渍化等。方案中提出有序退出禁止开发区内的中小水电站,主要原因是以恢复河流生态为目标,对河道实施生态化修复。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答案:10.D11.C12解析:第(1)题,S1阶段碳排放的特点直接读图即可得出答案,分析原因时要从科技水平和工业化规模角度分析。第(2)题,S2阶段及其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可从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增长推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对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出现环境污染、资源

286、短缺和生态问题。第(3)题,S3阶段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增加至最大值,对大气来讲一是温室效应加剧,二是极端天气增加。第(4)题,人类在S4阶段以后采取的措施主要从节能、新能源开发利用、政策及环保行为等角度分析。答案:(1)碳排放强度高,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低原因:工业革命初期,科学技术水平低,碳排放强度高;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规模小,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低。(2)煤炭利用使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煤炭等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区域生态破坏严重,使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3)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现象,气候不稳定性增加。(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

287、替代化石燃料;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全球性碳排放政策进行约束和制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13解析:第(1)题,若尔盖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湿地内物产丰富,可为黑颈鹤提供充足的食物,利于黑颈鹤栖息、生存、繁殖;国家政策支持,将其设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若尔盖湿地位于高原地区,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的干扰少,原生态环境保存较好,利于黑颈鹤的保护。第(2)题,由材料可知,若尔盖湿地地处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水分不易蒸发;地势中间低、四周高,排水不畅;谷地宽阔,河流、湖泊众多;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态,利于湿地的形成。第(3)题,湿地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

288、之肾”。湿地可为鸟类提供理想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可以涵养水源,储存水分,调蓄洪水;湿地可以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第(4)题,若尔盖湿地是黑颈鹤的理想栖息地,湿地的破坏直接影响黑颈鹤的生存。当地为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对高原地区的湖泊进行开发利用,建立渔场、修筑公路、大规模排水、改造沼泽、扩展游牧区域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给黑颈鹤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答案:(1)湿地面积广阔,食物来源丰富,有利于黑颈鹤栖息、生存、繁殖;高原地区,人类活动少,对黑颈鹤干扰小;国家政策的支持。(2)地势高,气候寒冷湿润;地势中间低、四周高,排水不畅;谷地宽阔,河曲发育,湖泊众多;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经

289、常处于过湿状态。(3)为鸟类提供理想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储存水分,特别是为黄河及长江上游支流调蓄洪水;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4)高原地区湖泊的开发利用、建立渔场、修筑公路、大规模排水、改造沼泽、扩展游牧区域等。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六)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13.解析:第1题,国外的垃圾转移,其实质是利用其经济优势,利用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监管漏洞,向外转移污染物。所以其实质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第2题,没有选择在其国内处理污染物,可以看出该污染物具有污染环境的特性,必然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环境污染问题。D正确。第3题,发达

290、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不能说是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发达国家把污染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只是把污染问题转嫁他人而已,对于全球而言没有效益可言,只能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答案:1.A2.D3.C45.解析:第4题,据表格可以看出,比重较大的有金属、塑料、玻璃/陶瓷,故C正确。第5题,据题干可知,对电子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与回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说明对电子垃圾的处理属于全球全人类的共同问题,而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所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故B正确。答案:4.C5.B67.解析:第6题,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国家政策的调整等。从经济利益看,企业应选择生

291、产成本最低、获得利润最高的地方,所以追求最大利润是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故选D。第7题,取消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不符合改革开放的政策,错误;提高项目的投资金额会限制国外产业的转入,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错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需要严格限制高碳产业,防止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转入,正确。故选B。答案:6.D7.B89.解析:第8题,爱尔兰政府从经济活动入手,采取削减环境影响的行动,通过征收最高0.25欧元的“拿铁税”,促进咖啡饮用者改用自携环保杯,从而鼓励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保护环境,C正确。虽然征税可以筹集财政资金,甚至刺激自携环保杯产业的发展,但不是主要目的,A、D错误。爱尔兰咖啡消费不

292、存在供求矛盾,B错误。第9题,爱尔兰政府此举实施后,可以减少一次性可抛式物品,特别是抛弃式咖啡杯的使用,促使咖啡饮用者改用环保杯,刺激新型环保包装行业发展,D正确。抛弃式用品产业仍然是当前必不可少的行业,不可能迅速没落,A错误。爱尔兰咖啡消费是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不可能在短时间改变,B错误。抛弃式用品产业规模的减小,一定时期内会导致失业,但自携环保杯产业的发展也会增加就业,C错误。答案:8.C9.D1011.解析:第10题,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减少了垃圾乱扔,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废纸和废塑料可回收再利用,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正确。故选B。第11题,该条例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

293、、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种,有利于公众明确分类方法,提高分类的效率,减轻垃圾处理工人的负担,A正确;分类成本不会减少,B错误;分类工具可能会增加,C错误;分类要求会提高,D错误。答案:10.B11.A12解析:第(1)题,产业转移的方向是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我国西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入区。东北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出区。东、中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选择性转移区。第(2)题,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是我国天然的能源与化工基地。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导致西部地区“吸引”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等相对

294、较低,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吸引”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因素影响,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环保要求较低,导致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脆弱,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大量污染物排放易导致生态环境出现不可逆转的破坏。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会威胁全国生态安全。西部地区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低,治理能力较弱,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使区域环境风险加剧。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需在承接产业转入时,综合评估环境承载力,适度转入;严格落实转入企业污染排放控制技术;推行清洁生产,污染密集型产业集中生产、集中治污。答案:(1)西部地区成为污染密

295、集型产业的净转入区;东北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出区;东、中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选择性转移区。(2)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是我国天然的能源与化工基地。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等相对较低。政策因素: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因素影响,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环保要求较低,导致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西部。(3)影响:西部生态脆弱,大量污染物排放易导致生态环境出现不可逆转的破坏;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威胁全国生态安全;西部地区治理能力较弱,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使区域环境风险加剧。措施:综合评估环境

296、承载力,适度转入;严格落实转入企业污染排放控制技术;推行清洁生产,污染密集型产业集中生产、集中治污。13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原先花钱买排放的现状”,说明开始是“花钱买污”,“对符合国家标准范围内的农业生产及流动污染源排放、合法污水处理及生活垃圾处理点排放的污染物等采取免税处理,鼓励企业参与到环境治理中”,现在是“保护环境”;从污染排放到污染治理;从随意粗放到强制精细。第(2)题,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税收调控及监督管理作用;有助于丰富环境保护资金来源;有助于完善国内绿色税收制度;推动整个社会环境的保护。答案:(1)从“花钱买污”到“保护环境”;从污染排放到污染治理;从随意

297、粗放到强制精细。(2)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税收调控及监督管理作用;有助于丰富环境保护资金来源;有助于完善国内绿色税收制度;推动整个社会环境的保护。热点练透(一)东亚日本中亚13.解析:第1题,由图示年等降水量线可知,甲、丁两城市的降水少,是干旱区,不适宜人类居住;乙城市位于山区,地形条件差,不适宜居住;丙城市降水较多,是半干旱区,地势平坦,临河,取水方便,适宜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应是人口最多的城市。故选B。第2题,图示为蒙古国,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荒漠化严重;该国降水稀少,不适合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应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应注重发展适合干旱气候的牧业;蒸发旺盛,不适合广泛建设人工

298、水域。故选C。第3题,该国接近冬季冷高压源地,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A错;降水稀少且呈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B正确;该国不临海,为内陆国,境内河流稀少,有内流河,C错;该国中、东部为高原,地势较平坦,城市分布较多,D错。答案:1.B2.C3.B46.解析:第4题,“山背风”对水稻影响较大的季节是开花时节,A错。乙地位于“山背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改善了该地的热量条件,B对。因为日本消费水平较高,所以价格并不是不被接受的主要原因,C错。复种指数并不可能因为提前播种而提高,提前播种可以提前收割,避免受“山背风”的影响,D错。第5题,日本东岸位于“山背风”的迎风

299、坡,降水比较多,错,选C。第6题,日本火山、地震多发,建筑材料多轻质环保,A对。该国人口是从中部向南北迁移,B错。农业生产多采用小型机械,C错。以综合交通运输为主,并不是以某一种运输方式为主,D错。故选A。答案:4.B5.C6.A79.解析:第7题,从材料可知,阿姆河发源于中亚天山西段和帕米尔高原西部,所以阿姆河流域降水主要是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C对。太平洋因为距离较远,印度洋因为青藏高原等地形的阻隔,不可能影响其降水,A、B错。北冰洋水汽本身对中亚影响就有限,D错。第8题,阿姆河主要以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从图中可以看出,12旬前后融雪补给量最大,旬按照10日计算,即4月前后河流流量最大

300、,选B。第9题,冰川属于永久性存在,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积雪属于季节性存在,多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因此积雪融化时间早于冰川,所以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海拔,B对。纬度、风向和坡向都相差不大,A、C、D错。故选B。答案:7.C8.B9.B1012.解析:第10题,日本北海道西海岸是冬季风迎风坡,降雪多,路基挡风,易被积雪覆盖。如果公路所在地区降雪较大,可能覆盖公路,使人看不清公路边缘,容易将车驶出公路边界,这个标志在有雪覆盖公路时起到了提示作用。图中H指示牌箭头提示路基位置,A正确。日本北海道西海岸冬季多数都是积雪路段,肉眼可见,标志提醒意义不大,B错。坡度较大提示应该有坡度形态,图中是横线,不是

301、坡度提醒标志,C错。停车避险位置应该有“P”字母,D错。第11题,行道树成排种植在临近路基(甲和乙)上,行道树减缓了风速,气流裹携搬运分散的雪粒在路面大量堆积,结果导致道路积雪严重,对交通运输产生严重影响,D正确。第12题,日本北海道西海岸冬季吹西北风。若图中汽车正往正南方向行驶,风吹雪发生时,风雪流从右后方袭来,C正确。答案:10.A11.D12.C13解析:第(1)题,据材料二可知该地区降水少。据材料三图示分析,图示区域城市分布明显不均。据等高线、河流分布判断,城市集中分布在山前冲积扇边缘的绿洲;受水源多少限制,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或沿河分布)。第(2)题,据材料二分析,甲城市年降水总量

302、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69月少(夏季降水少)。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多(冬春季节多)。第(3)题,费尔干纳盆地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此地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盆地地下水位高,地下水通过土壤孔隙蒸发,盐分在地表不断累积;据图判断费尔干纳盆地地形平坦开阔,形成的盐滩面积大;当地农业发展中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水埋藏较浅,容易出现盐碱化。第(4)题,盆地周围山地围绕,北部山地可以阻挡冬季部分冷空气进入盆地。盆地处于冬季风背风坡,进入盆地的部分气流下沉,冬季温和;盆地地形较封闭,地面植被较少,夏季升温快,夏季大陆干热气团不易扩散,热量不易散失,夏季炎热;四周有高大山脉,焚风效应显著,使气温升高。

303、答案:(1)主要特点: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山前冲积扇边缘的绿洲;多分布在河流沿岸(沿河分布)。主导因素:水源。(2)降水总量少,季节分配不均: 69月少(夏季少),其他月份多(冬春季节多/其他季节多)。(3)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下水通过土壤孔隙蒸发,盐分在地表不断累积;地形平坦开阔;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水埋藏较浅。(4)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部分冷空气进入,冬季温和;盆地地形较封闭,夏季大陆干热气团不易扩散,夏季炎热;四周有高大山脉,焚风效应显著,使气温升高。热点练透(二)东南亚南亚印度13.解析:第1题,该地“东西两侧有海拔超过2 000米的高山”,高山会阻挡水汽进入因而干燥;该地位

304、于赤道附近,因而高温。故气候终年炎热干燥。第2题,地震并引发海啸,使之成为重灾区;灾害来自地震或海啸,图示该城市位于海湾处,且东西有高山分布,则海啸引起的海水上涨,会使该市有被淹没的危险;故海湾地形是此次灾情严重的主要因素。第3题,赤道地区降水主要是受赤道低气压控制而形成的对流雨,赤道以北地区310月份因太阳直射点北移而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带来大量降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降水相对较少。结合材料中“天然橡胶高产期主要集中在雨季之后”,可判断D正确。答案:1.A2.B3.D46.解析:第4题,由“该品牌茶叶的原材料来自全球不同的茶园”可知,并非当地“原料质量优”,排除B;由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

305、是个岛国,面积狭小,“市场需求量大”不可能,排除C;由“产品由欧洲顶尖的制茶师手工调配”可知,并非当地“制茶技术先进”,排除D;新加坡是个岛国,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国际贸易产业发达,贸易条件好应是该茶叶品牌在新加坡创立的主要原因,A正确。第5题,该品牌茶叶的原料来自全球不同茶园,但全球不同茶园的茶叶不可能只供给该茶叶公司,因此广阔的原料来源不是该品牌茶叶的核心竞争优势,A错误;由材料“销售价格从每50克60元到6 000元不等”可知,其销售价格并不是较低,C错误;优雅的销售门店对于其他品牌茶叶公司来说也可以做到,B错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该茶叶品牌推出了牛奶乌龙茶、火烈鸟茶等800多种不同

306、口味的产品,可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这是其核心竞争优势,D正确。第6题,由材料“该品牌茶叶的销售门店的装修风格气派优雅”,且“销售价格从每50克60元到6 000元不等”可推知,该品牌茶叶价格区间大,可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且部分高档茶叶价格不菲,只有大型商业中心才是其最佳区位。答案:4.A5.D6.D78.解析:第7题,不丹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西南季风将印度洋暖湿气流带到此处形成丰富的降水,使森林带向高处延伸,而积雪带因降水丰富,分布海拔较低,森林带与积雪带连接,选A。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森林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径流季节变化小,错。该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较落后,资金、技术短缺

307、,开发能力不足,对。森林覆盖率高,河水含沙量小,水库不易淤积,错。以传统经济为主,即农业比重大,高耗能企业少,电力需求小,对。故选C。答案:7.A8.C9解析:第(1)题,金奈从9月中旬至12月盛行东北季风,携带大量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带来降水,其次是受东高止山抬升,容易形成地形雨;来自于孟加拉湾的气旋,飓风也会影响该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第(2)题,由题干可知金奈是印度第三大工商业中心,商业经济比较发达,工业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协作条件好,且市场广阔;金奈接近班加罗尔,技术力量强;地处沿海,海运便利,便于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和出口;印度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较快,国内汽车市场潜力大。第(3)题,由题干可

308、知,棉花喜光,喜热,喜水;印度西北的棉花产区在棉花的播种期,苗期、初蕾期、盛蕾期;也就是大致在5月至9月期间,雨热同期,水热充足,促进棉花植株生长;而在棉花吐絮期,也就是10月至次年4月期间,降水少,多晴天,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有利于保证棉絮品质和采摘。答案:(1)从9月中旬到12月,金奈市所在地盛行的东北季风携带大量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水汽;受山脉(东高止山)抬升,容易形成地形雨;来自孟加拉湾的旋风(或气旋、飓风)不时也会袭击该地区,带来大量降水。(2)金奈市商业经济比较发达,工业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协作条件好;接近班加罗尔,技术力量雄厚;地处沿海,海运便利,便于汽车及其零部件进口和出口

309、;印度国内汽车市场潜力大。(3)印度西北的棉花产区在棉花的播种期、苗期、初蕾期、盛蕾期(大致在5月至9月期间),雨热同期(水热充足),有利于棉花植株生长;在棉花吐絮期(10月至次年4月期间),降水减少,多晴天,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有利于保证棉絮品质和采摘。热点练透(三)西亚和非洲13.解析:第1题,由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区域位于西亚,以高原、山地为主;甲为里海,乙为波斯湾;该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少,流域面积小,河流流量小,且多为内流河,多发展绿洲农业。第2题,根据经纬网和轮廓判断R国为阿富汗。该国战乱不断,不安定的政治环境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第3题,P国为伊朗,境内河流较少;

310、两河流域主要位于伊拉克境内;该国盛产石油。答案:1.C2.B3.D46.解析:第4题,伊朗城市分布稀疏,人口稀疏,地形起伏大,公路弯急坡陡,行驶速度慢。沙漠广布,风沙活动频繁,因此公路交通事故发生频率很高,选C。第5题,航空运输成本高,错;伊朗地形起伏大,沙漠面积广,铁路建设技术难度大,有利于航空运输发展,正确;铁路运输连续性优于航空,错。故选B。第6题,德黑兰是伊朗的首都,人口多,经济较发达,与马什哈德经济交往和人口流动较为频繁,铁路使用量大,并且此段铁路可纳入新丝绸之路,货运量和客运量更多,主要考虑因素是市场,D正确。地形、沙漠属于自然因素,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技术只是保证条件,不是决定性因

311、素,A、B、C错。故选D。答案:4.C5.B6.D79.解析:第7题,由甲图可知,该湖无径流汇入且无径流流出,湖泊相对封闭,盐类物质富集,导致该湖盐碱度高,A正确。该湖周边有温泉和火山分布,温泉带来的大量矿物质和火山喷发的大量火山熔岩,均会导致湖泊盐碱度上升,B、C正确。嗜盐藻类的生长,会消耗大量的盐类物质,D错,符合题意。故选D。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高盐碱湖水是大量藻类理想的生长环境。结合乙图判断,每年的610月,降水少,湖水盐度高于其他月份,有利于盐湖藻类大量繁殖,选A。第9题,该盐湖盛产藻类,可为小火烈鸟提供充足的食物,有利于其繁衍,正确。由“湖面上挥发的有毒气体不适合大多数生物存活”

312、可知,有毒的湖水为小火烈鸟提供了安全的屏障,受天敌影响小,正确。故选C。答案:7.D8.A9.C1011.解析:第10题,根据地理位置可知,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沿海有本格拉寒流经过,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使得沿海地区降水较少,A错。安哥拉西部沿海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在离岸风的影响下,冷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该地渔业资源丰富,B错。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该地物种较多,C错。图中显示,河流由安哥拉中部流向四周,说明地势中高周低,结合非洲地形分布可知,该地地形以高原为主,选D。第11题,该地位于南半球,35月为南半球的秋季,此时陆地出现降温,A错。68月为南半球冬

313、季,是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干季,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水汽容易凝结,多雾天,B正确。911月信风势力减弱,但是风力依然较大,C错。12月次年2月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昼夜温差小,雾天较少,D错。故选B。答案:10.D11.B12答案:(1)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北、东、南地势高,中部与西部地势低。(2)东西走向的山脉向海洋延伸,山谷被海水淹没,山岭凸出海面,使海岸线曲折、港湾多、岛屿密布。(3)半岛西部沿岸山脉抬升海洋吹来的暖湿西风,多地形雨,形成湿润气候;半岛内部被周围山地环绕,受海洋影响小,地势较低,缺少抬升条件,降水少,形成干燥气候;海拔较高的山地,由山

314、麓到山顶形成气候的垂直差异。(4)半岛内部海拔低,多地势低洼地区;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及河流水汇集。13解析:第(1)题,根据气候资料图可知,甲地降水总量较多,但季节分配不均,旱、雨两季明显。结合甲地的位置可知,夏半年时,赤道低气压带北移,甲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加上沿岸几内亚湾暖流影响,降水充足;冬半年甲地受离岸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第(2)题,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等风浪较小的浅海沙洲滩涂上。据图可知该地地处热带终年高温;海湾和河流众多,泥沙丰富,带来营养物质,滩涂广布,风浪小;结合暖流流经可推测能帮助红树林传播种子;人为破坏较少。第(3)题,由图可知塞拉利昂境内矿产资源

315、较为丰富且种类较多,由于经济落后导致其凭借资源开采获取收益的意愿强烈,政府支持,且沿岸多港口,外运便利。答案:(1)特征:降水总量大;季节变化大,干、湿两季明显。成因: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沿岸暖流有增湿作用,降水量大;干季受东北信风影响,盛行离岸风,降水少。(2)纬度低,终年高温;海湾多,滩涂广;海岸线曲折,风浪小;入海河流较多,带来营养物质;暖流流经,利于种子传播扩散;人为破坏较少。(3)矿产种类多,开采利用价值高;濒临大西洋,多海港,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热点练透(四)欧洲西部俄罗斯13.解析: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荷兰为典型的沿海低地国家,历史上深受海潮之害,再加上人口众多,该

316、地土地资源紧张,而且从纬度位置来看,该地全年受西风影响,风浪大,地势低,多受风暴潮影响,因此为了防止海水入侵,保护现有土地,在沿海地区修建了须德海大坝,选B。第2题,大坝阻止海水进入坝内水域,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注入淡水量多,湖内咸水通过泄水闸逐渐排出,盐度变小。故选C。第3题,莱茵河航运繁忙,莱茵河河口修闸不利于提高通航能力,A错;通过关闭闸门可减轻风暴潮的危害,B正确;闸体平时停靠在河道两岸,对保护河口生态环境作用不大,但有可能对河口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C错;不会增加土地围垦面积,D错。故选B。答案:1.B2.C3.B46.解析:第4题,两根木头之间垫苔藓,墙壁较厚,多在50 cm以上,

317、有利于防寒保暖,说明该民居所在地区冬季寒冷干燥,C正确、B错。冬季温和,说明气温年较差小,墙壁应该较薄,A错。冬季阴冷潮湿,房屋一般是上、下两层,人在上层居住,下层通风,D错。故选C。第5题,木刻楞房的木材之间垫有苔藓主要是为了减少木材之间的空隙,为了防风御寒,选B。第6题,该民居所在地区冬季寒冷干燥,木刻楞房的木材之间垫有苔藓,说明纬度较高,该民居最可能分布在俄罗斯,选B。答案:4.C5.B6.B7解析:第(1)题,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分析图中信息可知,由图中纬度位置可知,图示区域冬季受南移的西风带影响,与里斯本相比,马德里位于半岛内部,距大西洋较远,因

318、此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较小,水汽较少;由高度表可知,里斯本和马德里之间地势较高,受中部高原、山地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与里斯本相比,马德里降水较少。第(2)题,根据材料油橄榄喜光,喜温暖,适合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坡地,再根据图示可知,甲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晴天多,光照充足;甲地所在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位于坡地,利于排水。但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蒸发旺盛,不利于油橄榄生长。答案:(1)与里斯本相比,马德里位于半岛内部,距大西洋较远(海岸线较平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较小(水汽较少);中部高原、山地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2)有利自然条件:甲地为地

319、中海气候,夏季晴天多,光照充足;热量充足;位于坡地,利于排水。不利自然条件:夏季降水少。热点练透(五)北美美国12.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乙为玉米带,甲位于美国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形成畜牧业,乙位于美国中部平原,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土壤肥沃,适合发展商业型谷物种植业。故二者的主要差异因素是,选B。第2题,从图中可知,丙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水量较多;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年降水量少。相对于新疆,美国棉花带的优势在于降水较丰富,选B。答案:1.B2.B35.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公路大部分路段一年中仅运行10周左右。由于矿产资源开

320、发,不少务工人员终年在此居住,由此可推断,“冰上高速公路”与普通高速公路相比,货运占比更高,D正确;为了保障行车安全,“冰上高速公路”应该降低行车速度,A错;该公路运输时间较短,所在地区纬度位置偏高,气候寒冷,人烟稀少,可推断来往车辆应该比普通高速公路少,B错;“冰上高速公路”景观是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大多数路段由河流、湖泊、沼泽结冰而成,当地人于是利用这些冰面而建成的高速公路,因此建设成本低,C错。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地一年中有些日子太阳终日不落,可推断该地位于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B、D错;“有务工人员常年居住”,可推断该地位于加拿大北部,选A,排除C。第5题,根据题意可推知,运输

321、补给物资的方向应该是自南向北,“冰上高速公路”封冻时期为北半球的冬季,所以日出方向为东南。所以当司机驾车行驶在南北走向的路段时,升起的太阳在车辆的右后方,选B。答案:3.D4.A5.B68.解析:第6题,与沙特阿拉伯相比,美国本土有丰富的油页岩资源,美国是发达国家,开采技术水平高;但劳动力价格更高,开采成本更高;市场主要在其国内,比沙特阿拉伯市场小;在美国国内生产,运输成本低,选C。第7题,美国经济发达,国内对石油产品的需求量大,A错;生产页岩油的技术水平高,B错;尼泊尔发生大地震与美国生产页岩油没关系,C错;国际油价的全面下跌,即进口的油价低于本土生产的油价,选D。第8题,背斜构造利于储油,

322、向斜构造不利于储油。页岩油未达到油田的富集程度,主要原因应是没有形成背斜构造,选A。答案:6.C7.D8.A9解析:第(1)题,地理位置可以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相对位置进行描述。第(2)题,可以从地理位置、市场需求、燃料补给、科技水平及优势自然条件分析。第(3)题,高科技盲降导航系统、地面服务系统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应对不利的自然条件。安克雷奇国际机场地处高纬,冬半年昼短夜长,夜间航班多,视野较差;受西风带及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多阴雨天气,能见度低,不利于降落;冬季气温低,多暴雪天气。第(4)题,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取决于需求、成本及建设难度等。答案:(1)位于北美大陆西北端,东与加拿大接壤,另三

323、面环北冰洋、白令海峡和太平洋。北极圈穿过其中部,纬度高,大部分地区位于亚寒带和寒带。(2)跨太平洋航线的中转站,航线接近球面大圆的劣弧,距离近;距离北半球经济发达地区(国家)近;三面环山,风力小,北有高山阻挡,南有沿岸暖流影响,气温高;有高科技盲降导航系统、专业化的物流设施等;国际贸易发展,亚洲经济崛起,运输需求增加;有丰富的补给燃料等。(3)纬度高,冬半年昼较短、夜较长,夜间航班多;(受西风带和沿岸暖流影响)阴雨天多,能见度低;冬季气温低,降雪多,自然环境恶劣等。(4)阿拉斯加州面积大,人口密度低;地表崎岖,冰川纵横,多冻土层;公路造价高;纬度高,冬季大雪封山无法清理,夏季冻土消融,路面塌陷

324、难以维护等。热点练透(六)拉丁美洲巴西13.解析:第1题,海上航线是船舶在两地间的海上航行路线,每个航次的具体航线,应根据航行任务和航行地区的地理、水文气象等情况,以及船舶状况规定,由材料分析可知,尼莫点是地球表面距离陆地最偏远的地点,位于南太平洋中央海面上,最近的陆地与该点相隔2 688千米,因此,该点由于距离陆地较远,航行无需经过该区域,孤离于船舶航线之外,选D。第2题,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物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有关。尼莫点在南太平洋环流所围海域的中间,洋流阻止了营养物质的聚集,缺少陆上冲刷入海的有机物。 故选C。第3题,与其他海域相比,该点距离陆地最远,周边海域成为失效航天器残骸坠落和埋葬地对

325、环境影响较小,选D。答案:1.D2.C3.D45.解析:第4题,结合材料信息“在与印加人的战争期间,绝大多数乌罗斯印第安人被印加帝国的军队赶出了原来居住的土地”可以判断乌罗斯印第安人因为战争失去了生存空间,因此其提供的独特功能是生存空间,选D。第5题,乌罗斯人没有了土地,不能大量生产乳畜产品、玉米、水稻,A、B、C错。由于被赶出原有土地,居住在湖中,所以主要食物是水产品。故选D。答案:4.D5.D68.解析:第6题,养蜂业的采蜜期一定是当地蜜源植物开花期,南半球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正值蜜源植物开花期,是采蜜的最好时期,选D。第7题,阿根廷蜂蜜出口量大,说明本国的蜂蜜消费少,其

326、原因可能为当地人不喜欢食用蜂蜜,B对;蜂蜜出口额占总出口额较小,主要目的不是增加国家外汇收入,A错;人均GDP较高,居民消费水平不会太低,C错;甘蔗等替代品种植面积广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选B。第8题,近年来潘帕斯草原的部分农场主开始放弃畜牧业生产,改种马铃薯和大豆,开花植物减少,破坏蜜源植物,C对;对蜜蜂种类没有影响,A错;蜜源植物减少,减少蜂蜜产量,B错;与蜂蜜质量没有关系,D错。故选C。答案:6.D7.B8.C9答案:(1)突出特征:干旱。成因: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降水少;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地处中低纬度,晴天多,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

327、2)主导因素:地貌(或地形)。有利影响: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地势起伏大,适合不同口感、品质的葡萄品种生长;山地阻挡西风进入,气候干旱,多晴天,光照充足;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提供丰富、优质灌溉水源;发源于山地的河流(洪流)带来深厚肥沃的土壤。(3)葡萄品质优,酿造工艺改良,葡萄酒口感好;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便捷的国内、国际交通运输;红葡萄酒保质期较长。热点练透(七)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13.解析:第1题,澳大利亚西侧是西澳大利亚寒流,受寒流影响,等温线向低纬弯曲,D正确;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对等温线的弯曲影响小,海面无地形影响。第2题,在图乙中,T地是低压中心,易形成降水,D正确

328、;Q地位于高压脊,R、S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均不易形成降水。第3题,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此时陆上气压高于海上,澳大利亚应为冬季,Q地盛行风向为东南风,故选C。答案:1.D2.D3.C45.解析:第4题,澳大利亚历史上战乱较少,躲避战乱不是民居建在地下的主要目的,A错。澳大利亚库伯佩迪蛋白石占全世界的95%,开矿遗留了大量矿洞,该地民居利用矿洞建在地下,B正确。从地表看植被较少,说明该地区降水少,民居建在地下不是为了遮风挡雨,C错。库伯佩迪夏季气候炎热,降水少,居民生活在地下比较凉爽,最初该地民居建在地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矿洞,躲避地表炎热气候,后来才发展了旅游,D错。第5题,库伯佩迪夏季气候炎热,

329、降水少,蒸发旺盛,修建地上水库,蒸发量大,浪费水资源,A错。蛋白石占全世界的95%,资源优势明显,禁止开采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B错。建地下酒店和博物馆、发展特色旅游可以使产业结构多元化,增加经济的稳定性,利于可持续发展,C正确。库伯佩迪夏季气候炎热,降水少,不适合扩大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D错。故选C。答案:4.B5.C68.解析:第6题,杏仁桉主要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地处热带地区,蒸发旺盛,叶片少且叶片与阳光平行,是为了减少阳光照射,减少水分蒸发,C正确,A错。该地区太阳高度大,叶片与阳光平行不利于滞留更多的雨水,B错。对减少地面投影面积影响不大,D错。故选C。第7题,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

330、被誉为“抽水机”, 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有助于排干沼泽,形成耕地或有其他用途,A正确。会减少地下水,B错。沼泽泥沙淤积,地势较低,易积水,不利于建造房屋,C错。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会影响其他木材生长,不利于增加木材,D错。故选A。第8题,在热带湿润地区, 由于该种树的种植,沼泽地变成了干燥地,蚊虫失去了滋生的环境,有效防止了疟疾的传播。故选C。答案:6.C7.A8.C9答案:(1)降水特点:霍基蒂卡年降水量更大,降水季节变化更小。原因:霍基蒂卡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更长,西风受地形抬升明显,降水量较大。(2)主要外力作用:冰川侵蚀作用(或冰川作用)。原因:湖泊水源补给量大;湖泊面积较大且湖水

331、深度大。(3)地处盛行西风雨影区,降水较少(气候较干燥);位于山谷北面山坡,光照强(日照充足);雨影区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或焚风效应)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热量充足,利于葡萄生长;昼夜温差较大,利于葡萄糖分积累。(4)赞同。理由:葡萄品质高,市场需求大;增加就业,带动葡萄酒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或不赞同。理由:当地气候干旱,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可能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加剧土地荒漠化。热点练透(八)两极地区13.解析:第1题,南极大陆面积并不广大,而且大陆面积大也不是陨石富集的原因,错;南极地区酷寒干

332、燥,冰雪覆盖,有利于陨石的保存,对;冰盖由高处向低处流动,受地形阻挡,使陨石堆积,形成富集区,对;人类活动时间短,受人类影响小,陨石积累较多,对;空气稀薄,陨石会在各地分布,而不会在某地集中,在图上可以看到有陨石富集区,说明陨石集中分布在某些地区,所以空气稀薄不是陨石富集的原因,错;陨石降落概率和其所在的位置无关,错。故选B。第2题,结合南极地区的地形特点可知,南极冰盖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流向低处,影响冰盖流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势起伏,选D。第3题,南极冰盖在重力作用下始终处于不断向边缘运动的状态,携带陨石的冰盖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山脉的阻挡,流速减缓,在山麓富集;在冰川移动过程中若不受到地形阻挡

333、,直接流向海洋,则最终在南极大陆周边的浅海区富集。冰盖不断向边缘运动,陨石不会在冰盖最高点附近以及冰盖低洼凹陷处富集;陨石随着冰盖进入海洋在浅海沉积,不会移动到附近的岛屿。故选B。答案:1.B2.D3.B45.解析:第4题,南极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少,数千米冰雪覆盖,冰面对太阳辐射反射强,海拔较高,气温低,正确。南极是极度干燥的大陆,南极洲的降雪很少,错。故选A。第5题,根据“极地雪藻最适宜的温度为010 ,当冰雪融化时快速生长,形成雪地藻华”判断,极地雪藻的生存环境是低温,根据“2020年2月26日出现了西瓜雪现象”可知,2月为南半球夏季,南极附近出现极昼且南极有臭氧层空洞

334、,说明雪藻的生存环境是强光照、强紫外线辐射,选B。答案:4.A5.B68.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北极洲被完整的冰原覆盖,冰层上的黄土层不可能来源于洋底泥沙上涌固结;冰原覆盖,该地也无诸多岩石,黄土不可能为风化物,黄土不是在本地形成,最可能来源于亚欧大陆北部,黄土经风力搬运后再次堆积。先有黄土才有草原,且草原腐殖质不会形成黄土。故选D。第7题,北极受反气旋影响,多晴朗天气,夏季会有极昼现象,日照时间长;温度上升后,黄土层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因土层下便是冰层,受热融化的冰可以为土壤提供较为充足的水分,从而为草的繁茂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故选C。第8题,猛犸象出现在“约一万年前”,属于史前动物;而

335、北极洲环境恶劣,古人类极少,不可能是古人类捕杀导致其灭绝。猛犸象身披厚密长毛,适应寒冷的气候,灭绝不是因为气候变冷。当地草原水分来源于冰层融水,因此与降水无关,而是与冰原消融有关。冰原完全消融后,其上不再有草原,使得猛犸象缺少食物和栖息地而灭绝。故选B。答案:6.D7.C8.B9答案:(1)北部海域海冰密集度大于南部;东侧海域海冰密集度自中部向东、西两侧递增;西侧海域中部海冰密集度大于沿岸。(2)群岛周边海域冰况较为严重,为流冰提供冰源;夏季盛行西北风,将大量流冰输送至群岛西侧海域;群岛之间的海峡较为狭长封闭,与大洋换水慢,流冰难消融,常年拥堵海峡。(3)天气现象:雾。形成过程:地处高纬度,夏

336、季会受到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冷气团影响;海域开阔,水温偏高,洋面蒸发大量水汽,南下冷气团与暖湿水面接触,形成滞留于海面的大雾。(4)地缘政治敏感、基础设施缺乏、获得补给的渠道少、通信条件受限、导航设备存在误差、需支付高额的破冰和导航服务费、海区搜救能力薄弱、对冰级船及其设备的性能要求高等。热点练透(九)中国自然区域12.解析:第1题,读图并结合经纬度判断,山脉为太行山,东侧为华北平原,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西侧为黄土高原,盛产谷子,选D。第2题,读图可知,为大兴安岭,为太行山,为巫山,为武夷山。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位于第三级阶梯,A错。大兴安岭不在省区交界处,B错。该四条山脉均位于我国东

337、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或者季风区内,故东南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丰富,C对。大兴安岭东侧为种植业,西侧为畜牧业,农业类型不同,D错。答案:1.D2.C35.解析:第3题,贺兰山东麓夏季为夏季风迎风一侧,降水多,植被生长好,为图中;贺兰山东麓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春季升温快,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水分较缺乏,而秋季降温快,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水分相对较多,秋季植被覆盖度高于春季,春季为图中,秋季为图中。冬季寒冷干燥,植被覆盖度最低,为图中。故选B。第4题,季节为夏季,夏季植被覆盖度最高主要是因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加上气温高,植被生长好,植被覆盖度高,D正确。气温低,蒸发量小表述的不是

338、夏季,A错;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多表述的是春季,B错;该地主要为山地降水补给,不是冰川融水,C错。第5题,读图可知,21世纪以来,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荒漠化程度有所加重,B对。生态环境形势变得严峻,A错;植被覆盖度降低,可能会增强流水侵蚀,C错。植被减少,地下水水位逐渐下降,D错。答案:3.B4.D5.B68.解析:第6题,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河水含沙量很高,黄河进入华北平原后,流速减慢,大量泥沙淤积,河床迅速抬高,逐渐形成“地上河”,遇到较大洪水时容易决口,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较高的河床而改道,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改道十分频繁,因此历史上的黄

339、河下游干流易改道的根本原因是善淤,善决是改道的直接原因,善徙是黄河经常改道的表现,A对,B、C错;相对于黄河的流域面积来看,黄河径流量并不多,D错。第7题,材料信息表明,黄河先后经泗水、濉水、汴河、涡河、颍河入黄海,图中显示,泗水、濉水、汴河、涡河、颍河与黄河干流“交汇”处大致由东向西排列,因此黄河干流决口的位置主要移动方向是自东向西,选D。第8题,淮河入海河道防洪压力最大的月份应是淮河流量最大的时期,淮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雨水,淮河流域的降雨主要集中在67月梅雨期间,选B。答案:6.A7.D8.B910.解析:第9题,根据题意可知,终霜日距平值为正值表示比平均终霜日推迟,距平值增长表示比前

340、一年终霜日推迟;负值表示比平均终霜日提前,距平值下降表示比前一年终霜日提前。图中显示,淮河流域1960年以来终霜日距平值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示图示时期内淮河流域终霜日在波动中提前,C正确。1982年终霜日距平值不是最高的,故1982年终霜日不是最迟,A错。2004年后终霜日距平值有明显波动,终霜日并不是逐年提前,B错。2000年后,只有少数年份距平值为0或为正值,大多数年份为负值,终霜日以提前为主,D错。第10题,淮河流域比东北平原纬度低,春季比东北平原提前得到足够的太阳辐射,升温快,终霜日较早,选A。答案:9.C10.A11解析:第(1)题,降水差异的比较主要是降水总量的差异及时间分配的差异。

341、由图可以看出,两地秋季(911月)降水差异:上海为260 mm左右,哈尔滨为70 mm左右;上海秋季降水量大于哈尔滨。原因可从影响我国降水的锋面雨带角度进行分析:秋季时,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或夏季风减弱),锋面雨带南移,北方的降水减少;且上海地处沿海,水汽充足,所以上海秋季降水较哈尔滨多。第(2)题,上海与成都纬度位置相近,两地气温的差异与纬度无关,成都的冬季气温高于上海,应是受地形差异影响。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挡减弱了冬季风对其影响,气温较高;上海地处平原,北部无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较低。第(3)题,必备防晒用品说明该地太阳辐射强,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有太阳高度、昼夜

342、长短、天气状况、海拔高低等。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较强,因此需防晒。必备较厚衣物说明该地寒冷,影响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等。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少,因此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需准备较厚衣物。答案:(1)911月上海降水量为260 mm左右,哈尔滨降水量为70 mm左右,上海秋季降水量大于哈尔滨。原因:秋季时,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或夏季风减弱),锋面雨带南移,所以上海秋季降水较哈尔滨多。(2)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挡减弱了冬季风的影响,气温较高;上海地处平原,北部没有山地的阻挡,

343、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较低。(3)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较强,因此需防晒。(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需准备较厚衣物。热点练透(十)中国人文区域12.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梧州市地处广西东部丘陵地带”说明该市耕地面积小,地形崎岖;“梧州市因地制宜实施低丘缓坡开发,推进工业上山措施,解决了多个工业园区的用地需求”,可以得出该市“工业上山”的目的是解决多个工业园区的用地需求;再结合该市的土地资源特点可以得出其主要目的是为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选D。第2题,适宜借鉴梧

344、州市推进“工业上山”的城市的地形条件与梧州应该具有相似性。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土地资源短缺,石家庄市、苏州市、郑州市都位于平原地区,选A。答案:1.D2.A34.解析:第3题,粮食总产量主要取决于种植面积和单产。19962018年间,中国城市化、工业化、交通等快速发展,占用大量土地,耕地面积不可能大量增加,错。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业病虫害,增产增收,对。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总产量,对。农业科技水平提高,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对。故选D。第4题,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消费粮食总量不断增加,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

345、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对。故选B。答案:3.D4.B57.解析:第5题,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盛行西北风,图中甲处戈壁有阻沙栅栏,所以恰哈新桥积沙的主要来源应是西北方向的甲处戈壁,选A。第6题,导致恰哈新桥和旧桥积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桥栏阻风程度,图中显示,旧桥是透风式桥栏,风沙易穿过桥面,不易积沙。新桥是密实桥栏,通风能力差,导致积沙多,选C。第7题,沙是被风吹到桥面上堆积的,恰哈新桥每年39月桥面积沙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大气运动活跃,B对。南疆39月植被覆盖、降水均是一年中较好的时段,A、D错;河流水位高不利于积沙,C错。答案:5.A6.C7.B89.解析:第8题,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

346、地煤、铁、石油资源都较丰富,但京津唐工业基地有众多高校和科技园区,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第9题,为沪宁杭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煤、石油等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答案:8.B9.C1011.解析:第10题,昆明城市等级高,越接近昆明,人口分布越多,基础设施更完善,可选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因此越接近昆明列车站点越稀少,A正确。昆明周围经济发达,物产丰富,货运量大,B错误。据图中高程分析,昆明附近海拔多在1 0002 000 m之间地形起伏不太大,且自然条件现在不是主要限制因素,C错误。昆明周围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客运量大,D错误。故选A。第11题,我国高铁修建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沪昆高铁、

347、成贵高铁的开通,表明我国完全有能力在地形复杂区域修建高铁,故错误。公路出行方式受气候影响较大,图中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脉纵横交错,气候复杂多变,导致各种气象灾害频发,对公路出行影响较大,故正确。滇、川偏远地区经济较为落后,铁路沿途多为等级较低的站点,人员流动量小,故错误。由题干可知6162/6161次列车票价较低,沿途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可推测该对列车的运行是为了减少沿线居民的出行成本,故正确。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答案:10.A11.D12解析:第(1)题,解题的关键在于阿克苏南北两侧“典型”的地貌特征。因北部天山山脉有冰川分布,冰川融水在山麓形成冲积扇,具有很好的土壤和水源条件,

348、而其他地方山地和沙漠不适宜种植苹果树,可推知苹果树主要种植在山麓冲积扇上。第(2)题,北部山地(天山)对苹果种植的有利影响,侧重于冬季阻挡寒冷气流,夏季处于向阳坡增加光照,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第(3)题,红富士苹果能生长成“冰糖心”,应从当地的光照、热量、昼夜温差和生长周期等角度进行分析。第(4)题,“冰糖心”红富士苹果打入红富士苹果原产地日本的可行性分析,应先确立正反观点,再围绕观点提出依据。答案:(1)地貌特征:北部为高大山脉,有冰川分布;南部是广阔的平地(盆地),沙漠广布。分布区:苹果主要种植在山麓冲积扇上。(2)冬季阻挡寒冷气流侵入,便于苹果树越冬;夏季为向阳坡,增加光效,多晴热天气

349、,利于苹果生长;山地冰雪融水给苹果树提供灌溉水源。(3)多晴天,光照强。日照时间长,(苹果树)制造养分多;生长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苹果积累的有机质多;霜冻期后采摘,苹果生长周期长,积累的糖分多(大量的糖分在果核部分堆积,形成“冰糖心”)。(4)可行。“冰糖心”红富士苹果比日本红富士甜度大,有独特的“冰糖心”;病虫害少,冰雪融水浇灌,生产地环境清洁,苹果无污染;知名度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不可行。日本红富士苹果世界著名,品牌优势更明显;日本苹果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高,苹果色泽、外观更优;距离遥远,运输成本高。13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我国钢铁企业所需铁矿50%以上依赖进口,武汉不临海

350、,海运不便,距离世界主要铁矿石生产国像印度、巴西、澳大利亚较远,原料运输费用较宝钢高。从市场看,距离国际市场较远,需要经过长江航运到上海港再出口,运费较高。但是,武钢距离中西部市场较近,同时,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等,有利于生产成本降低。第(2)题,宝钢和武钢合并后,集团年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位列世界第一,说明合并后,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规模效益。“钢铁行业普遍存在中低端领域产能过剩,高端领域严重缺失的现象”,合并后,有利于发展高端领域,压缩低端产能,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由于两者实现强强联合,加强管理,提高工艺水平,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答案:(1)劣势:远离铁矿原料产地和

351、国际市场;水陆运输成本高(基础设施欠完善、科技水平欠发达)。优势:靠近中西部市场、劳动力成本较低(动力资源较丰富、土地价格较低、水资源较丰富)。(2)实现优势互补,取得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发展高端领域,压缩低端领域(实现产业升级或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升附加值或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热点练透(十一)北方地区13.解析:第1题,图中山脉是沿经线所作的剖面,有南、北坡,南边低北边高,可以排除贺兰山(南北走向),B错;根据气候条件表可知该地位于半湿润的中温带地区,排除A、D,选C。第2题,小兴安岭位于黑龙江,黑龙江地广人稀,农业商品率高,B应该是山西;C

352、应该是宁夏;D应该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选A。第3题,由上题可知M为小兴安岭周围地区,附近河流由于纬度高,结冰期较长,B正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是黄河中游河段,A错;东北地区的河流以大气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C、D错。答案:1.C2.A3.B46.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图示共有五种颗粒带,黄土高原北以古长城为界,图中呼和浩特、银川及其以北地区不属于黄土高原地区,说明黄土高原地区不包括沙漠带、戈壁带,A错;同一颗粒带呈东西走向即大致沿纬线延伸,B对;不同颗粒带南北更替,大致沿纬线更替而不是经度,C错;不同颗粒带的宽度差别较大,D错。第5题,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风力

353、沉积作用,主要是西北季风搬运北部的沙漠、戈壁地区的黄土在此堆积形成,A、B错,C对;图中颗粒带的堆积呈东西走向、南北更替,说明与西风关系小,如果受西风影响大,则颗粒带堆积应呈南北走向、东西更替,D错。第6题,黄土土质疏松,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和水分、营养物质到达作物根部;土壤厚度大,可耕种时间长;所含矿物养分多,使作物生长的养分条件更好,这些都是黄土利于耕作的原因,但黄土直立性强,方便建窑洞与发展农业耕作无关,选D。答案:4.B5.C6.D7解析:第(1)题,冬枣适宜在沾化地区生长且品质优良的原因主要从热量、光照、温差、土壤等自然因素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相比于国内销售,沾化冬枣出口国外的原因

354、应从交通、技术、市场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题,沾化当地政府控制冬枣种植规模的原因应从冬枣品质、农业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推测。答案:(1)生长期热量充足,光照丰富,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多壤土和沙壤土。(2)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国内纷纷种植,产量猛增,销售压力大,出口可扩大市场。(3)控制产量,提高品质;调整农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热点练透(十二)南方地区13.解析:第1题,云瀑是多云且云层密集形成瀑布的形态,湿润的早晨水汽充足,温度较低、水汽易凝结,故云瀑景观常常出现在湿润的早晨,选D。第2题,水汽充足形成()潮湿气团,在()风(季风、信风、谷风等)动力

355、吹送至()地形起伏变化的地方,气团抬升、遇冷、凝结形成云雾,顺着风向翻过山岭,由于()重力因素跌落,选C。第3题,图中川西地区气候湿润,河网交错,为云瀑景观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水汽;该地气候复杂,天气多变,气流运动强烈,为云瀑景观的形成提供动力;川西地区靠近横断山区,群峰纵列,峡谷纵横,地形起伏大,为云瀑景观的形成提供地形条件;植被茂盛,种类繁多,与云瀑形成关系不大,选D。答案:1.D2.C3.D45.解析:第4题,林隙内高大乔木林冠遮蔽减少,光照比非林隙更多,喜光植被大量生长,导致其生物多样性丰富;林隙与非林隙内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差不大;林隙内生物量并没有减少,其竞争仍然很大,选A。第5题,结合

356、材料和图示信息进行分析,林隙内生物多样性更丰富,水土流失不会加剧,A错;林隙内因原来树木倒伏或死亡,增加有机质来源,土壤肥力会有所增加,B错;林隙中原有树木倒伏或死亡,有利于新的树木萌发、生长,可以促进林木更新,C正确;林隙的产生不是自然环境变迁,并不能促进生物的进化,D错。答案:4.A5.C67.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居民是渡海来此,可推知,该处与大陆之间有大海相隔,且岛上有椰林分布,应位于热带地区,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及选项可知,该地应位于台湾,B正确;山东、四川及浙江为温带或者亚热带季风气候,均不会有椰林分布,排除A、C、D。第7题,在村民的祖先到来之前,该岛人烟稀少,以天然植被为主,随

357、着人口数量增加,为了获得充足的粮食供应,人们对自然景观中的植被进行改造,开垦耕地,种植水稻等作物,A正确。答案:6.B7.A8解析:第(1)题,芦山县“冬无严寒”的原因有纬度较低;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冷空气不易达到。第(2)题,芦山适合发展有机农产品的区位优势主要从优良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第(3)题,芦山县依托农产品资源可以利用本地农业特色产品,发展旅游业,进行产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等方面分析。第(4)题,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同意的理由主要从利于社会、经济方面发展分析,若不同意,理由可以是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区农业的区位条件不同,不一定适合发展农业;农

358、业生产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不及工业和第三产业;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农产品需求量大,完全发展有机农业可能会影响市场供应。答案:(1)芦山县纬度较低,获得太阳辐射较多;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远;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冷空气不易到达。(2)芦山县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空气污染程度低,水质清洁,土壤肥沃,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少,农产品品质好;有多条公路通过,并和成都相连通,交通便利;农产品远销国内和欧洲等地区,市场广阔。(3)旅游业(农业采摘或农业展)、水果加工工业、医药产业、农产品加工等。(4)可行。理由:发展有机农产品,保证产品质量;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规模,

359、提高商品化和专业化水平;发展有机农业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可行。理由: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区农业的区位条件不同,不一定适合发展该种农业;农业生产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不及工业和第三产业;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农产品需求量大,大规模发展有机农业可能会影响市场供应。热点练透(十三)西北地区13.解析:第1题,甲地处于河流洪积扇末端,一般来说,冲积扇边缘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浅,A错;水流分散说明地势趋于平缓,地表水流速慢,B错;汛期流水作用抑制了风沙活动,沙丘高度持续增长的可能性较低,D错;夏季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进入汛期,季节性河道充盈,以流水作用为主,沙丘暂停移动;冬春季节河道干涸,风力强劲,沙

360、丘移动速度快,选C。第2题,人工河道位于绿洲外围,且在绿洲西北侧。由文字材料可知,该地冬春季节盛行西北风,沙丘自西北向东南移动,为防流动沙丘掩埋绿洲,在外围修筑人工河道阻拦沙丘前移,A正确;该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径流量较小,人工河道的目的并非为了泄洪,B错;该人工河道位于绿洲外缘,因此并非为了灌溉和淋盐,C、D错。故选A。第3题,上游来水减少,导致该地流水过程减慢,风力过程加快,因此固定沙丘会活化成为流动沙丘并非面积增大,A错;上游来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绿洲盐碱化程度可能减轻,B错;上游来水减少,进入人工河道的水量也减少,C错;风沙活动加剧,戈壁表层覆盖的沙质沉积物厚度逐渐增加,D对

361、。答案:1.C2.A3.D46.解析:第4题,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低对矿化度影响较小,错。当地深居内陆,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地表矿物质含量高,正确。洪水对河床侵蚀严重与矿化度无关,错。工农业废水、城市污水进入河流,导致矿化度升高,正确。故选A。第5题,该河地处我国新疆地区,河流沿岸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灌区排水不畅,地下水位上升,水分蒸发导致水中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选B。第6题,临河农田的河边地头建高埂宽阔林带可以防止含有农业废水的农田径流直接排入河流,避免人为污染加重,减轻化肥、农药对河流的污染,选D。答案:4.A5.B6.D7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水煮黄河”景

362、观就是较冷的黄河水面蒸发的水汽,在近水面遇较冷的空气直接凝结形成,其形成原因从水冷、近水面空气更冷、有阳光初照的条件进行分析。第(2)题,三盛公水利枢纽通过灌渠给乌梁素海进行生态补水,结合时间和位置分析可知,该时期补水能减轻黄河河套平原段防凌汛的压力。同时农业活动少,水量相对充足。第(3)题,根据图示和材料信息可知,黄河北支流向北流至狼山,顺狼山向东流经河套地区,河套地区地势平坦,灌溉农业发达,故可推知黄河北支流断流的可能原因有狼山山地隆起,地形抬升;人们筑坝拦水灌溉,水流减少;河道宽,水流缓,泥沙淤积等。第(4)题,乌梁素海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从其补给水源的来源以及补给水源所处地区的气候环境

363、分析即可。答案:(1)温度较低的库区水面,水汽蒸发;此时气温为一天中最低;在静风环境下,水汽遇冷凝结形成水雾,在阳光照射下出现了“水煮黄河”景观。(2)减轻黄河河套平原段防凌汛压力;该时期该区域内农业用水量少,水量充足。(3)狼山山地隆起;河道宽,水流缓,泥沙淤积;人们筑坝拦水灌溉等。(4)乌梁素海主要由河套灌区灌溉退水汇集而成,水污染和富营养化突出;水生植物过量生长,破坏生物多样性;生态用水得不到满足,盐分不断累积,湖水盐度升高;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净化拦污能力下降。热点练透(十四)青藏地区13.解析:第1题,根据雅鲁藏布江支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推断,雅鲁藏布江支流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深

364、厚肥沃,便于耕作;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故选A。第2题,拉萨河下游谷地地区是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地区,说明拉萨河下游谷地是西藏环境容量最大的地区,而环境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土地承载力。故选A。第3题,拉萨市位于西藏粮仓地区,支撑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故选B。答案:1.A2.A3.B46.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盐沼中的植物群落常以湖水为中心、随地下水位深度和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不同环湖呈带状有规律的分布”可知,盐沼主要分布在盐湖的周围,地下水深度较浅,最可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盆地底部平原地区。故选C。第5题,湖水干涸后,水中的盐碱沉积,凝结成坚硬的盐壳,A错;盐角草、碱蓬是适合生

365、长在盐田的生物,环带地下水埋藏浅,盐分高,适合盐角草、碱蓬的生长,B正确;芦苇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不是很耐盐碱,C错;向草甸过渡的植被应位于离盐湖较远的地带,D错。故选B。第6题,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土壤含有冻土层,可以防止盐分的下渗。故选D。答案:4.C5.B6.D7答案:(1)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以高原山地为主;有年楚河流过,河谷平坦宽阔;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植被稀少;多蓝天白云,大气透明度高。(2)限制性因素: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解决措施:利用温室技术,提高气温和土壤温度,延长生长期;改良品种(培育耐寒品种)。(3)上海浦东新区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江孜县优势:土地或地价优势;环境质量优势;农产品资源优势;扶贫政策优势。(4)有利影响:扩大种植规模,有利于提高产量,扩大市场规模,增加收入;扩大加工规模,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开发系列产品,提高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农牧民脱贫致富。不利影响: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扩大藏红花生产规模,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扩大藏红花加工规模,会造成环境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