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8.77KB ,
资源ID:12526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5265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解析.docx

1、综合检测卷(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10年由人民文学发起的非虚构写作的倡导,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响应,有一批作家积极参与其中,陆续推出了自己的非虚构作品。非虚构写作的兴盛,对报告文学造成了强大的冲击,消解着报告文学的主体地位。首先是报告文学的受众接受度远不及非虚构写作。黄灯的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在网上首发阅读量就超过了10万,这种高阅读量就报告文学单部作品来说完全没有可能达到,二者受众接受度的差距一目了然。其次是在社会关注度上有冷热之分。非虚构写作总是在不断地制造出各种社会热点话题,引起全民的关注,并且延伸成为

2、研究的课题,成为当下学术研究的聚焦点。再次是非虚构写作对现实的介入性在广度上超越了报告文学。非虚构写作将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都收入旗下,体现出一种开放性和亲历性。在非虚构写作潮流中,“野生的写手”遍地开花,体现了大众的参与性。由于是切身的经历与感受,情感和文字表达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普泛的介入性和可触的现实感是专业化写作的报告文学难以做到的,而这种切近生命感同身受的体验也更具有“带入性”,容易引发受众的共鸣。除外部因素的影响外,报告文学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自身。与非虚构作品越来越理直气壮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报告文学近年来显得有些失了底气,因为不论是报告文学作家,还是报告文学的研究者,

3、正在失去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充分自信,而文体自信的丧失正掣肘着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存续发展。(摘编自蔚蓝报告文学与非虚构写作的维度差异)材料二在2003年“非虚构”并未流行之时,评论家们便已预言报告文学的消亡。理由也似乎十分充分:一是报告文学没有像小说、诗歌那样深广的传统根基,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已经无法生存;二是既“报告”又“文学”的作品既会伤害报告又会伤害文学。第一点理由逻辑上便已经不能自洽,如果报告文学因为没有深广的传统根基便沦入消亡,那么同样为舶来品的“非虚构”又如何有信心在此间驻足。虽然报告文学是舶来之物,但在本土语境中并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也是事出有因:报告文学既是写实传统的赓

4、续,也是述史传统的现代表达。第二点理由又恰恰是报告文学的魅力所在,所言“伤害”不如说是一种周全,报告文学既有其报告性(新闻性),又有其文学性,这也是报告文学区别于新闻纪实、小说、散文等体裁而独立门户的原因。在和平年代及“非虚构”挑战下,报告文学是否已经丧失内在活力,这一质疑也似乎成为报告文学给“非虚构”让位的理由之一。马泰卡林内斯库的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中说:“审美现代性意味着宏大叙事的解构,意味着平面化、琐细化、去深度。”这似乎预示承载着认识功能、教育功能的报告文学注定要被狂欢的现代主义抛弃。但现实是优秀报告文学作品的题材却呈现着多样姿态,如张子影的试飞英雄关注中国空军试飞员的忠诚无畏,纪红建的

5、乡村国是记录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赵遐秋的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史里说:“伟大的时代需要优秀的报告文学,优秀的报告文学产生于伟大的时代,正是伟大的时代推动了报告文学的发展。”在远离战火和号角的和平时代,仍有着不见硝烟的伟大,仍有着激荡卓越的不凡。报告文学在快餐化、娱乐化、媚俗化的文学生态格局中更显出严肃的庄重、真诚的悲悯。在解构的狂欢之中,报告文学将情感宣泄的碎片捡起,力图重新建构出深广和完整的时代面貌。实际上,在现代主义的狂欢之下,焦虑感如影随形,人们比以往更加渴望生活的真实、生命的真实。但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只言片语的评论,常常遮蔽真实,曲解真实。2019年年初咪蒙团队所写的“非虚构”作品一个出身寒

6、门的状元之死被指造假,撕破了“非虚构”的堂皇。这时,长于个人经验叙事引起大众共鸣的“非虚构”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敌人并非报告文学,两者之间并非“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借助新媒体蓬勃发展的“非虚构”为独立性摇旗,暗合现代主义“忠于当下鲜活的个人经验”的命题;但这也意味着在某些时候,“非虚构”极力逃离主流,刻意回避积极,从而陷入消极悲观等情绪之中,借渲染以共情,点燃更广的社会负面情绪,而报告文学却常可“以光明的心地和远大的眼光”安抚个人的焦虑和不安。从“非虚构”的发展之中,报告文学也应取其长处,躬亲自省。在宏大叙事之中如何避免陷于“言不及物”的尴尬境地,以及在媚俗和颓废猖獗的名利场中如何自持,这

7、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无法引起共鸣的“言不及物”的尴尬,一来可能是因为大而空的书写内容无法切中肯綮,二来可能是呆板滞塞的书写方式不够形象生动。这两点恰恰丢失了报告文学新闻性和文学性并重的文体原则。“非虚构”的警钟敲响,正是报告文学的自救契机。介入生活,落到实处,宏大而不夸张,载道而不说教,回归初心和本真。(摘编自丁佳雯在“非虚构”挑战下的报告文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没有人民文学倡导“非虚构”写作从而引起热烈响应,报告文学的主体地位也就不会被“非虚构”写作消解。B非虚构作品的理直气壮决定了它的受众接受度高、关注度高和对现实的介入度广,而报告文学因

8、底气不足正好相反。C报告文学传到中国后,延续了中国的写实传统和述史传统,并非如一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没有深广的传统根基。D材料一中提到的“非虚构写作对现实的介入性”,与材料二中提到的“非虚构”“长于个人经验叙事”,两者内涵相同。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报告文学是专业化写作,不能像非虚构写手那样写切身的经历和感受,生命体验的“带入性”相对处于劣势。B名为“非虚构”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受到批评,文章以此证明人们渴望生活及生命的真实的观点。C报告文学需要克服自身“言不及物”的问题以保持“新闻性”和“文学性”,也需要克服外部名利场的不良影响。D报告文学要认准“介入

9、生活,落到实处,宏大而不夸张,载道而不说教”这个方向和目标,否则难以自救。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美国学者索尔贝娄:“现代主义在形式上千变万化,传统的现实主义再也无法深刻地表现现代人复杂的生活。”B艺术评论家:“作家要立足生活的真实,因为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没有真实的生活,就没有艺术的真实。”C作家胡平:“报告文学能够写实、写全时代精神,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并促进对历史真相与历史现象的还原和反思。”D作家丁晓原:“人生历程丰富多彩,个体生命跌宕起伏,报告文学关注其中的故事性、传奇性,会使叙事充盈饱满。”4材料二第一段针对报告文学消亡理由的反

10、驳,充分有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答:5有人说:“非虚构作品是报告文学消亡的推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桃花蝴蝶刘诗伟那棵桃树生长在我们老家的台坡口。春天,一树粉红的桃花遮云蔽天。祖母坐在柴垛旁的矮椅上,睡着了,花白的头发蒙一层桃花筛落的光斑。她的藏青棉袄泛白,颜色接近柴草;皮肤干皱,已然融入三寸小脚下泥土的灰黄与安宁。一片花瓣闪闪飘下,一只白蝴蝶飞在祖母和桃花之间。我背着书包出了堂屋,看见桃花、祖母与蝴蝶,不由愣住。那景象让我迷狂而惊异。但我没有叫唤祖母,正要悄悄离开,不料,祖母喊了

11、一声我的乳名,我即刻停下,笑嘻嘻地向祖母走去,在她膝前蹲下,把头递给她。她抬手摸过我的头顶,熟练地在我的额头亲吻一下,说:“记得,下回莫忘了。”我勾着头,连连点头谁也没有见过自己祖母如花芳华。我七岁那年,祖母六十五岁;那时的人老得快,祖母已是白发、缺牙的老态。我以为天下的祖母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但隔壁家的杨奶奶说,她见过祖母的年轻,那时,祖母刚嫁过来,一张鹅蛋脸,粉白红润,抹过油的黑头发用木簪绾在后脑勺,身子饱满,两只小脚走起路来像铁杵一样咚咚咚地敲在地上。那片花瓣在空中闪闪飘下,让人联想到蝴蝶的由来:祖母头上的木簪换成了一枚蝴蝶银簪。祖父带我去过姑爷爷家,我在那里见过这枚银簪。姑爷爷住在两里外

12、的珠玑街上,膝下无儿无女,房屋的门楣上挂着“光荣烈属”的牌子。他们是一对怪老头,分明乐意坐在一起,可坐在一起又很少说话。姑爷爷从内衣口袋取出一枚银簪,放到祖父面前。那银簪是一只蝴蝶,既精致又光亮祖父对姑爷爷说:“留着吧,总是个念想。”姑爷爷回应:“我这身体怕是扛不了多久,拿去给嫂子,我也落心。”接着两人都不说话,碰一下杯,不说话,再碰一下。离开时,祖父把银簪又放在姑爷爷座位前的桌上。正月初二,姑爷爷来我家拜年,后来我知道,这是延续姑奶奶在世的礼俗。他来了,照例在堂屋的方桌上放一盒茶。然后,他走到祖母面前,拿起祖母的一只手,把银簪放在祖母手里。祖母一看,连忙大呼:“这使不得!”姑爷爷捏住祖母的手

13、,说:“嫂子,它陪了我几十年,也让它陪陪你。”祖母再看那银簪,眼泪就哗啦一下奔涌而出。一天,我看见祖母身上歇了许多桃花,手里正抚摸着那枚银簪。祖母告诉我:蝴蝶银簪是姑奶奶的陪嫁,姑奶奶叫刘春桃,十八岁出嫁,不满十九岁就成了烈士我听到这里,呆望着无边春天的深处。祖母还沉浸在从前没有回来,叹息一声说:“你的姑奶奶不满十九岁,像一朵桃花儿,又像一只蝴蝶”我问祖母:“姑奶奶怎么闹革命的?”祖母说:“跟大姑奶奶学的。”我问:“还有大姑奶奶?”祖母说:“大姑奶奶走得更早,蝴蝶银簪就是她留给小姑奶奶的陪嫁。”我问:“大姑奶奶怎么走的?”祖母吻我的额头,让我快去上学。到我七岁时,小姑奶奶已牺牲三十四年。往事中

14、的大姑奶奶、小姑奶奶凝固在那段时空里那是充满血色的岁月,祖母不讲,外人只能简略讲述。大姑奶奶在武昌上学,因为闹革命牺牲了;小姑奶奶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党的地下通讯员,被“白匪”刺死在桃树下。现在时间又过去半个多世纪,祖母早已去世,我的记录也只能如此简略。时间让繁密过往成为简史,尽管我童年时不断用想象填补那些故事。只是,这种想象反过来又常常加重对于过往的怀想。当年,隔壁杨奶奶跟祖母是说私心话的朋友,祖母每次生病,她都守在祖母的床边;她说她来生也做祖母的邻居;父亲出生后,杨奶奶喂奶,湾子里的人送米送鸡蛋;祖父送父亲读私塾,先生不收钱;父亲学医,先生倒付工钱。祖母极瘦。晚上她坐在竹床边,弯成一道弧线,可

15、以清晰看见前胸、两肋和后背的骨头。我不晓得别人的祖母是不是这样,但记得父亲说过:祖母是一个不幸的母亲,他是祖母的第六个孩子,前面五个都死了,最大的不满两岁。为什么?不单因为穷,娘吃不饱没奶水,娃儿病了买不起药;主要是为了两个小姑子,她们都是孩子,祖母要照顾她们闹革命。我看着祖母头上发亮的银簪,想起祖母必须摸过她的孙儿们的头才让他们离开那里有祖母如花如蝶的岁月。我一生沉迷于那幅图景:祖母坐在桃树下,桃花灿烂,祖母如土,一只白蝴蝶在祖母和桃花之间飞。为什么是桃花与蝴蝶?在祖母的年代,平原上草木芜长,唯有这两样是世间罕有的绽放与娇艳,是生命的密语,是离世的安魂曲它们那么轻盈而亲切,让人永远无法全然抵

16、达和拥有。(有删改)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多次写到祖母抚摸、亲吻孩子的头再让孩子离开,表现了祖母的慈爱,也显示了烈士的牺牲和孩子的夭折在祖母心头留下的痛楚。B小说中“碰一下杯,不说话,再碰一下”这一细节,写出祖父与姑爷爷的不善言谈,也借此表达对姑爷爷晚年凄苦生活的同情。C小说中“正月初二,姑爷爷来我家拜年”“照例在堂屋的方桌上放一盒茶”,这一习惯体现了他对小姑奶奶的怀念和对亲情的珍视。D小说写当年村民们对“我”父亲的多方照顾,既显示出村民对革命家庭的敬重,也暗中透露出革命最终能够成功的原因。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

17、说以“我”七岁时为时间节点,写了晚年的祖母,回忆大、小姑奶奶,意在以孩子的视角冷峻地观照时间的流逝和人物的经历。B小说借助杨奶奶之口讲述祖母的故事起到的作用,与鲁迅祝福中卫老婆子讲述祥林嫂再嫁后的状况所起作用有相似之处。C小说中对祖母的几处肖像描写,不仅细致刻画出祖母的外貌形态,让形象具体可感,更借前后样貌的改变,暗示出祖母的人生遭际。D小说显著的特点是时空交织,实虚穿插,引领读者感受一个革命家族半个多世纪家风传承的同时,领略沧桑变化的历史厚重感。8文中多次写到“蝴蝶”,请简要分析其意蕴。(4分)答:9作为革命题材作品,小说没有详写大、小姑奶奶两位烈士,而集中笔墨写了祖母,对此你怎么理解?(6

18、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张存仁,辽阳人。崇德元年,始设都察院,班六部上,以存仁为承政。越数日,存仁上言:“臣尝默察诸臣贤否、政事得失,但不敢出位妄论列。今上创立此官,而以命臣。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三年正月,存仁疏言:“礼部行考试,令奴仆不得与。上前岁试士,奴仆有中式者,别以人畀其主。臣等窃谓奴仆宜令与试,但限以十人为额,苟十人皆才,何惜以十人易之?”是岁,都察院劾刑部承政郎球贪污,论罪;又劾吏部刑部复用赃吏违旨坏法。上嘉纳之。祖大寿守锦州,攻数年不克。存仁疏言:“

19、臣睹今日情势,锦州所必争。大寿跋扈畏罪,岂肯轻去其窟?彼所恃者蒙古耳,今蒙古多慕化而来,彼必疑而防之。防之严则思离,离则思变。伏愿以屯耕为本务,率精锐薄城,显檄蒙古,未有不相率出降者。”锦州竟克。顺治二年七月,疏言:“近有民号召为逆,若反形既著,重劳大兵,莫若速遣提学,开科取士,下令免积逋,减额赋,使读书者希仕进,力田者逭追呼,则莫肯相从为逆矣。”得旨,谓“诚安民急务也”,令诸行省皆准施行。六年八月,起授兵部尚书,兼领海防。上令疆吏考校诸守令,以文艺最高下。存仁出按诸府县,廉能吏有一二语通晓,即注上考;非然者,文虽工亦乙之。监司请其故,存仁曰:“我本武臣也,上命我考校,我第考实。文有伪,实难欺

20、也。况诸守令多从龙之士,未尝教之,遽以文艺校短长,不寒廉能吏心乎?”九年,卒,谥忠勤。论曰:存仁武臣,改文秩而任节钺,建树如此。资格固不足以限人欤?抑所遭之时异也。(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注】畀(b):送给。逭(hun):避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B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C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D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1

2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式,文中指参加科举选拔考试,现代常指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格或形式。B追呼,字面意义是追赶呼喊,文中指吏胥到百姓门前呼叫催租,逼服徭役。C文艺,文中指撰述和写作方面的技艺,现代是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合称。D节钺,字面意义是符节与斧钺,古代常以之授与官员,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存仁能力出众备受重用。朝廷新设立的都察院权力显赫,张存仁被委任都察院要职;后来还被起授兵部尚书等,足见朝廷对他能力的认可。B张存仁恪尽职守勤于政务。他被任命都察院承政不久即上书进言,表达尽心履职的决心

22、;后来果然极尽监察弹劾和建议的职分,得到皇上赞赏。C张存仁审时度势善于谋划。对固守锦州的祖大寿,他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分析其心理和行为的动态变化,并为如何攻取锦州提出了合理的建议。D张存仁建树颇丰却仍留遗憾。原为武官的他改任文职成就了不俗的业绩,然而变乱的世道成为限制他发展的外在条件,时人议论时对此表示惋惜。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率精锐薄城,显檄蒙古,未有不相率出降者。(4分)译文:(2)上命我考校,我第考实。文有伪,实难欺也。(4分)译文:14针对“有民号召为逆”的危情,张存仁的建议体现了怎样的治理理念?请概括说明。(3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杜甫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注】严公:指严武,曾写寄题杜二锦江野亭,邀请杜甫出仕做官,其尾联为“兴发会能驰骏马,终当直到使君滩”。杜甫时居使君滩附近。钓锦江鱼:化用东汉严光隐居富春江垂钓的典故。语出屈原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作者先说自己任拾遗之职时曾上书朝廷,接着自称本性疏懒只适合水竹之居。B诗人回忆在朝廷担任职务,驾乘皇家之马,现在则追慕古人江边垂钓,有

24、幽居之意。C颈联下句以阮籍自比,表明自己不懂礼法,照应前两联,解释为官不长久的原因。D此诗通过对比、用典,体现心气平和的情绪,与“官应老病休”的愤激并不相同。16作为一首酬答诗,本诗尾联针对严诗尾联,运用双关巧妙回复。请简要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多用夸张和比较的手法突出阿房宫的奢华,“”一句写出了钉头的突出众多,“”一句强调了瓦缝的参差纷繁。(2)黄庭坚登快阁中“,”两句,勾画出阔大悠远的境界,为抒发情志做好了准备。(3)古诗词中常用“流水”一词,或比喻愁情,或感慨物是人非,词人李煜就写过许多这样的

25、词句,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19题。中国人自古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甲】。以山水画为例,其诞生之初,在艺术功能上与标记地理位置的地形图迥然不同。像是南朝宗炳的“山水以形媚道”就为中国山水画奠定了以艺载道、托物言志的基调【乙】。拟人化在诗画创作和理论研究中十分常见。宋代画家郭熙就在其著作林泉高致中,以拟人的手法对自然山水展开讨论。诗词中拟人化的精彩描写更是不胜枚举【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诗人、画家与自然万物的对话,正应和了“天地入胸臆”“物象由我裁”的意旨。无论诗人还是画家,他们自觉自愿地融入自然,

26、也请自然万物融之于“我”。在进行创作时,他们将景物作为自己思想情感的寄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丁】。这样的作品,怎能不气韵生动,穿越古今?18文中漏掉了“画家的情思和智慧时时隐现于山水作品中”一句,放在文中哪处位置最合适?(3分)()A【甲】B【乙】C【丙】D【丁】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B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022题。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导致恢复缓慢,严重影响工作

27、、生活,甚至发展为反复崴脚,继发关节炎。崴脚之后,第一时间应按压痛点。要先找到距腓前韧带所在的位置,持续按压,大概20分钟之后,再进行其他处理,这样出血会明显减少。发现血管破裂后,选择物理治疗方法时,(),而要选择冷敷,这样才能让血管发生收缩,减少血液的流出,起到消肿的作用。如果发现韧带断裂,要及时用石膏或者护踝固定受伤部位,以利于韧带愈合。固定的时间一般是三到四周左右,因为踝关节的韧带经过三周以后才能够基本愈合的缘故。做了这些处理之后,还要注意抬高患肢,这样有利于患肢向心脏回血,(),就会使关节持续处于淤血的状态,不利于康复。20在上文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28、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2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答:22请分别用“是为了”句式概括崴脚后的四个处理步骤及目的,每句不超过15个字。(4分)答: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青年科学家潘教授在他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技术领先世界,令世界同行感佩不已,但国内民众并不十分了解他的经历和精神。郑导演认为,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创新发展难题的今天,如何对待科技创新典型,关系到一个民族科技的未来,因此想以潘教授为原型,将他的事迹搬上荧屏加以宣传;但潘教授却不同意,他认为核心技术研发不需要宣传,需要的是“恒兀兀以穷年”的实干精神

29、。消息传出,人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1)如果你是郑导演,请给潘教授写一封信,说服他同意将其事迹搬上荧屏。(2)如果你是潘教授的学生,请给郑导演写一封信,阐明潘教授不同意的合理性。(3)请给中国青年报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回应大众关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综合检测卷(二)1解析:A.假设推导错误。“人民文学倡导非虚构写作”,并不一定导致“非虚构写作对报告文学的主体地位的消解”。B.因果关系错误,是受众接受度高、关注度高和对现实的介入度广决定了非虚构作品的理直气壮;与之相反,使报告文学底气不

30、足。D.“内涵相同”错。答案:C2解析:文章以此证明“碎片化的信息、只言片语的评论,常常遮蔽真实,曲解真实”的观点。答案:B3解析: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是:报告文学在当代仍是伟大、不凡的,能显出严肃的庄重、真诚的悲悯,力图构建出深广和完整的时代面貌。C项符合这个观点。A项说的是现代主义的特点。B项说的是作家如何艺术创作。D项说的是报告文学要关注个人的故事性、传奇性。答案:C4答案: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运用归谬法)、指出逻辑错误。如果没有深广的传统根基便会消亡,那么报告文学和“非虚构”同为“舶来品”却结局不同,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破立结合。批驳他人认为报告文学消亡的理由的同时,也说明报告文学立足的依

31、据。用辩证思维阐明问题本质。“伤害”换一种角度看,其实是“周全”。5答案:(1)同意。“非虚构”恶化了报告文学的生存环境,它抢夺了报告文学的受众,使报告文学受到冲击。“非虚构”写作的冲击使报告文学的创作主体产生不自信,影响报告文学的存续发展。“非虚构”写作的鲜明特点,凸显放大了一些报告文学内容和样式的缺陷,更使其失去竞争力。(2)不同意。报告文学承继了中国文学写实和叙史传统,有在“非虚构”写作冲击下的立足根基。报告文学承载的社会职能并没有丧失,能有效消除社会负面情绪,安抚焦虑不安,这是“非虚构”写作不能替代的。“非虚构”写作的冲击对报告文学是警钟,会唤醒它的自信,进行自救。6解析:“借此表达对

32、姑爷爷晚年凄苦生活的同情”错。答案:B7解析:“冷峻地观照”错。答案:A8答案:“蝴蝶”指“蝴蝶银簪”,是革命传承的象征,是缅怀亲人的寄托。暗喻着青春、生命和生活的自由美好。9答案:详写祖母,既表现了对烈士的缅怀,又突出了群众对革命的作用,丰富了小说主题。将烈士事迹散布于祖母的言行中,留下“空白”,引人遐想,拓展了文章的艺术空间。通过祖母表现烈士,使烈士形象更有血肉感亲近感,拉近了烈士与读者的距离。10解析: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共易;发奸摘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答案:B11解析:“中式”在文中指科举考试被录取。答案:A12解析:“仍留遗憾”错,文中的“论”是对传主的赞美

33、。答案:D13答案:(1)率领精锐部队逼近城池,明确地晓告蒙古人(向蒙古展示晓谕的文书),(这样就)没有不相继归顺投降的。(2)皇上命令我考核官员,我只须考核他们的实绩。写文章可以作假,实绩很难欺骗人啊。14答案:防微杜渐,扼止叛乱于萌芽之时。重视教化,认为开科取士胜过武力镇压。施行仁政,轻赋薄役。15解析:“表明自己不懂礼法”,“解释为官不长久的原因”错误。答案:C16答案:本诗尾联表面说除草开路,欢迎严武到访;实则运用典故,表达锄草力耕的选择,委婉含蓄地拒绝了出仕做官的邀请。17答案:(1)多于在庾之粟粒多于周身之帛缕(2)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3)示例一: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4、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示例二: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乌夜啼咋夜风兼雨)示例三: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忆江南多少恨)18解析:依据“画家”“山水作品”等词可以看出,“画家的情思和智慧时时隐现于山水作品中”应该是讨论山水画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乙】处与“山水画”有关。答案:B19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与D都运用了拟人。答案:D20答案:不少人在崴脚后处理不当千万不要热敷如果下肢长期下垂21答案:固定的时间一般是三到四周,因为踝关节的韧带经过三周以后才能够基本愈合。22答案:按压痛点是为了减少出血;及时固定是为了加快愈合;冰敷是为了消肿;抬高患肢是为了消除淤血(利于康复)。23按高考评分标准【参

35、考译文】张存仁,是辽阳人。崇德元年,开始设置都察院,位在六部之上,任命张存仁为都察院承政。过了几天,张存仁上书进言:“我曾经暗地里观察各位大臣贤能与否,以及处理政事的得失,只是不敢越职妄论高低。如今皇上创立这个官职,并且以此任命我。我虽然愚钝,难道不知道附和众人的意见,这种事情很容易;揭发隐藏的坏人坏事,这种事情很困难。可是我确实认为如果不这么做,不足以恪尽职守。”崇德三年正月,张存仁上书:“礼部举办考试,命令奴仆不能参加。皇上前年科考取士,奴仆有考中的人,于是另外挑选奴仆送给他们的主人。我们私下里认为应当让奴仆参加考试,只不过限制十个名额,假如这十个人都是人才,为何吝惜另外拿十个人来替换呢?

36、”这一年,都察院弹劾刑部永政郎球贪污,郎球被判罪;又弹劾吏部和刑部起用贪赃枉法的官吏、违抗旨意败坏法令。皇上赞许并采纳。祖大寿把守锦州,攻打几年不能攻克。张存仁上书进言:“我观察当今形势,锦州是必争之地。祖大寿曾飞扬跋扈,如今害怕被治罪,怎么愿意轻易离开自己的巢穴?他所依仗的是蒙古人,现在蒙古人大多向慕归化,他一定会起疑心而防范他们,严加防范就会有分离之意,有分离之意就会发生变乱。恭诘把屯田耕作当做要务,率领精锐部队逼近城池,明确地晓告蒙古人(向蒙古展示晓谕的文书),没有不相继归顺投降的。”锦州最终被攻克。顺治二年七月,上书进言:“最近有人号召聚集造反,如果在造反情形明显之后,再加倍烦劳大军(

37、清剿),不如赶紧派遣提学使,组织科举考试选拔士人,下令免去积欠的赋税,减少额定的赋税,让读书人希求入仕做官,耕作的人免受胥吏催租逼役的追赶呼喊,这样他们就不会相从成为逆贼了。”得到圣旨批复,认为他的建议“确实是安定百姓的紧急要务”,命令各行省都依此施行。顺治六年八月,被起用为兵部尚书,一并管辖海防事务。皇上命令各地封疆大吏考察所属守令,以文才论高低。张存仁出巡审查辖下各府县,对清廉贤能的官吏,只要文章有一两句话通达晓畅,便注明为上等;对于不清廉贤能的官员,即使文章写得好也排在次等。监司向他请教原因,张存仁说:“我本来是武官,皇上命令我考核官员,我只须考核他们的实绩。文章可以作假,实绩很难欺骗人啊。何况各府县的官吏很多是跟从皇帝打仗(而升迁的),从没教他们写文章,突然以文章来衡量优劣,难道不使廉洁贤能的官吏寒心吗?”顺治九年,去世,谥号为忠勤。评论说:张存仁是武官,后来改任文职,成为手持节钺的重臣,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天资禀赋不足以限制人吗?抑或是他生逢的时代不同吧。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