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5166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2.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0页
第60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1页
第61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2页
第62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3页
第63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4页
第64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5页
第65页 / 共6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文档:模块二 第七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6页
第66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七单元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宏观理清时序时序要清线索要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就其原因而言,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也与资本主义的侵略性、扩张性密不可分;就其阶段而言,则经历了雏形出现、进一步拓展、初步形成与最终形成的过程。线索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及影响(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而完成。(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线索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经历的四个阶段(1)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欧洲

2、人走向海洋,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2)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伴随着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15讲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2)新航路的开

3、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全球逐渐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3)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建立了世界性的商业帝国。在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英国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知能强化课世界文明会合的开始新航路的开辟一、原因和条件1原因(1)经济方面:欧洲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2)社会方面:欧洲出现“寻金热”。(3)政治方面:欧洲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4)宗教方面:传播天主教。(5)直接原因:传统商路不畅造成商业危机。2条件(

4、1)航海造船:罗盘针传到欧洲,欧洲造船技术进步。(2)地理知识: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和绘图技术进步。(3)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二、过程 时间航海家(船队)支持国航线14871488年迪亚士葡萄牙抵达非洲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14971498年达伽马葡萄牙沿着迪亚士航线到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西班牙首度环球航行三、影响1对世界(1)打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相对孤立、分散的状态,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2)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市场空间范围扩大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欧洲与亚洲、

5、美洲、非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达市场贸易商品种类增多美洲的黄金、白银、烟叶、蔗糖和马铃薯,亚洲的香料、丝绸、茶叶,非洲的黄金、珍珠、象牙和奴隶等,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市场联系便捷直接沟通世界的新航路,使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市场资本总额和贸易总额增长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商业资本增多市场组织、维护机制初建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市场主体力量增强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价格革命”促使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2.对欧洲(1)“商业革命”:全球性的商业联系开始出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

6、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货币贬值。(3)社会转型: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中国(1)经济上,使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到了亚洲。我国在明清时期引进并推广种植了这些作物,使不适宜种植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欧洲人在中国购买商品,也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2)对外关系上,葡萄牙、荷兰等国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葡萄牙侵占中国澳门,荷兰侵略中国台湾,中国开始了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清朝建立后,一度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了近代

7、中国的落后。(3)文化上,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并把西方的天文、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到中国。中国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引入了西方的泰西水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引入了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4对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5对亚洲:白银的大量流入,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6其他方面(1)促进了农作物、疾病、天主教的传播。传染病到新地区,由于免疫力差,危害更大。(2)导致人口大迁移,人种分布大变化、种族大灭绝。(3)激发了虚构传奇文学的创作:如拉伯雷巨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

8、列弗游记等。(4)给欧洲人日常生活带来变化。餐桌:玉米、土豆、西红柿等;饮料:咖啡(非洲)、可可(美洲)、茶叶(亚洲)等。(5)促进了全球性的文化交流:西学东渐、中学西渐、兰学东渐等。史学者说对哥伦布航行美洲评价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会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1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

9、开辟的比较(1)背景:新航路开辟时,欧洲处在文艺复兴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阶段;郑和下西洋时中国处于封建君主专制鼎盛时期。(2)目的:新航路是欧洲为了打破奥斯曼帝国切断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而进行的开辟新商路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显示天朝国威,为大明皇帝寻求稀奇珍宝的航海活动。(3)特点: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通过掠夺亚非拉国家,促进了欧洲的原始资本积累,为国家带来丰厚利润,促进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提高明朝知名度,但其实质为朝贡贸易体系下的政治行为,虽加强了中外联系,但无助于中国转型。2全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

10、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文明交流之路: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3)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4)殖民掠夺之路: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空前的灾难。(5)社会转型之路: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6)生活变迁之路: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原有物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增加了各地人们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聚焦主题新航路开辟一、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

11、乱”1下表是意大利两个著名城市毛纺布的年均产量,对表格数据分析正确的是()时间威尼斯米兰1600年22 430匹15 000匹1649年11 450匹3 000匹A政治体制的落后阻碍了经济的发展B两地生产没有面向大众消费C传统商路的改变导致意大利的贸易衰落D意大利没能及时开展机器化大生产解析:选C题干描述的是17世纪前期的社会现象,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封建专制政体,故当时的意大利谈不上政治体制落后,排除A项;B项说法缺乏史实支撑,排除;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商贸中心从意大利所属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英、法、荷等国附近的大西洋沿岸,导致意大利的贸易逐渐衰落,C项符合题意;当时世界各国多处于工场手工

12、业时期,尚未开展机器化大生产,D项错误。2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15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解析:选D明末政治腐败,官员行贿,但数量上有限,对金银比值的影响不可能太大,A项错误。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金银在国内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不可能造成金银比值大变,B项错误。赋役

13、征银的前提是社会上广泛使用白银作为货币,而白银广泛使用正是新航路开辟后海外白银涌入中国市场所致,中国此时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因此在中国出现了金银比值大变的现象,C项错误,D项正确。思维升华时间条件是历史学科的一大特色。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是答题的金钥匙。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第1题中的“16001649年”,第2题中的“16281644年”;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辛亥革命时期等。在历史学习中,我们要注意:(1)揭示历史时间的顺序性特征,如中国近代

14、史上大规模侵华战争的顺序;(2)分析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如新民主主义革命分为国民大革命、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时期;(3)培养同期性时间观念,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4)时间运算,计算时间长短,进行时间转换、定位,如民国元年是1912年,甲午战争中的“甲午”是1894年;将第2题中的16281644年定位到新航路开辟后。二、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3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意在说明()A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B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

15、作用C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D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解析:选D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支持者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排除A项;远洋航行的主要人物是航海家和冒险家,企业家没有直接参与远洋航行,排除B项;“寻金热”是指当时欧洲各阶层大肆追求黄金的社会现象,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项正确。4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革命的开展

16、C“商业革命”的影响D亚洲人口的膨胀解析:选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题干中时间是明末,故A项错误;明末处于17世纪,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故B项错误;材料意思是欧洲、美洲、亚洲的交流加深,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其表现之一为物种交流扩大,故C项正确;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推动了人口的增加,D项因果关系倒置,且人口膨胀问题材料体现不出,故D项错误。5托马斯莫尔在其作品乌托邦(1516年出版)中虚构了一位航海家的美洲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共选举产生。该材

17、料说明了()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巨大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进步思想产生C莫尔对工业资产阶级强烈不满D宗教改革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产生解析:选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1516年”和莫尔虚构的航海家在美洲的见闻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进步思想产生,故B项正确;工业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都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产生的,故C、D两项错误。思维升华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命题人常以图文材料为载体,以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立意,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而上述第3、4两题却以历史人物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切入考查,试题体现了贴近社会现实生活的特点,彰显

18、了历史“学以致用”的社会教化功用。而第5题则以全新的视角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对文化的影响这一冷点知识,备考时应强化对这一知识的认知。三、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6“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B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C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D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解析:选D材料中西班牙“富于黄金”的原因在于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而非结果,排除A、B两项。自由主义思潮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期不符,故C项错误;早期殖民

19、帝国疏于生产,大量财富外流,导致其衰落,英国要避免衰落就不得不从事生产,扩大出口,限制进口,故D项正确。7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解析:选A根据“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可知,材料实际上从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来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这个维度来说,其使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思维升华

20、辩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建设性影响: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引起了商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价格革命打乱了欧洲传统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制造业发达国家来讲,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如英国;对于传统农业发达国家来说,是严重打击,比如西班牙,白银大量流入制造业发达的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原始资本积累,自身却很快衰落。对于传统贵族来讲,是致命打击,因为地租固定,价格飞涨,地租收入大减;对于工商业者来说,促进其迅猛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快速发展。东西两半球不同文化圈的会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

21、业文明转变的进程。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2)破坏性影响: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人类历史开始进入西方殖民主义时代,西方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野蛮的掠夺、残酷的屠杀、罪恶的黑奴贸易、垄断商路和进行欺诈性贸易,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对亚非拉的掠夺破坏,中断了该地区传统社会原有文明的发展。四、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史料一思考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史料一。教你读史史料一中“新世界”“旧世界”和帆船图片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据物种交流内容和“麻疹、天花”疾病传播可知其产生了双重影响。提示新

22、航路开辟;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史料二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思考史料二从哪些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试归纳其主要观点。教你读史史料二一共两句话,分别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提示角度: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观点: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会合与交融(一体化);新航

23、路的开辟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不同人种通过迁移改变了地理分布,不同的宗教与文化因为传播使原有格局发生变化。知能强化课血与火的征服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1葡、西两国的衰落1516世纪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时代,然而,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荷兰海上势力的逐渐崛起,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衰落了。葡西两国迅速崛起又很快衰落,是有深刻且相似的内在因素的。其一,两国强大的封建传统是影响其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封建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束缚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保守的传统观念使它们没有用得到的财富去投资本国经济,而是将其用来向欧洲其他国家购买奢侈品。这样的结果是本国经济仍然迟滞不前,而掠夺来的财富却为别国做了“嫁衣裳”。

24、其二,流入两国的大量财富不仅没有成为它们发展的动力,反而窒息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大量流入的财富使得西班牙患上“贵金属积攒过多症”,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抑制了本国市场的发展。本国市场的萎缩又使其“越来越要从属于这样一个贸易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它从欧洲的其他部分购买它所需要的东西,而以新世界的财富支付购买货价的大部分”。最终,和流入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财富一样,光荣也随着财富的流走而远去。2荷兰殖民扩张(1)地位:17世纪荷兰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2)贸易范围:包括西北欧的海域贸易,以及对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西方新大陆的贸易。(3)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荷兰人在国际竞

25、争中的重要手段,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3英国殖民扩张(1)条件地理位置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航运日趋繁忙政治条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奠定物质基础军事条件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2)过程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人对西班牙船只进行海盗式的劫掠,被称为“海盗国家”。17世纪英国与荷兰、法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18世纪下半叶,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在殖民地的商业活动和掠夺成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是英国对外贸易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3)结果: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并且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推动英国最早开始

26、工业革命。4世界市场的拓展(1)途径海外贸易与殖民地贸易,抢掠和欺诈是惯用手段殖民掠夺奴役殖民地的人民,抢夺殖民地财富种族灭绝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奴将大批非洲黑人掳掠到美洲卖为奴隶(2)表现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不仅把欧、亚、非、美的商业联系起来,而且促进了欧洲,尤其是英国制造业的发展。世界市场格局发生变化。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北美、大洋洲卷入世界市场。欧洲内地和亚洲内地为世界市场生产更多商品。(3)影响对殖民地带来了极大灾难对欧洲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对世界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史学者说早期殖民扩张影响1500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较关键的时期。正

27、是在这一时期里,地理大发现揭示了新大陆的存在,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里,欧洲人凭借他们在海外活动中的领导能力,上升到世界首位。这些世纪中发展起来的某些全球性的相互关系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紧密起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原因及影响(1)特点: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殖民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2)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3)影响: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

28、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聚焦主题早期殖民扩张一、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1布罗代尔说:“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宗教改革派还是归属西班牙人,归属西欧人还是归属伊比利亚人。”“这场战争”()A使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B

29、荷兰取得独立,成为“海上马车夫”C英国获胜,开始确立海上的霸权地位D西班牙失败,丢失了海外广大殖民地解析:选C1588年,西班牙派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讨伐英国,遭到惨败,从此,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而材料中“宗教改革派西欧人”指英国人,“西班牙人伊比利亚人”指西班牙人。2图1、2、3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解析:选B根据漫画可知双方谈话的内容反映的是航海条例,其大背景是:新航路开辟后,荷兰、英国争夺海上霸主地位,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引发三次英荷战

30、争,原本属于荷兰的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国夺走,改名为纽约,英国占据优势地位,战争后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根据这个背景进行判断:此时双方争夺的是海上霸主而不是世界霸主,故A项错误;C项荷兰不满英国制裁,不符合这个大背景下双方的关系;D项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更是不符合此时的实际情况;航海条例反映的其实就是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B项符合题意。31633年料罗湾大捷是以郑芝龙为代表的中国海商集团与某西方国家的一次正面交锋。“闽粤自有红夷以来,数十年,此捷创闻”致使“该国”宣誓臣服明朝,以避免其尼德兰本土遭遇攻击。“该国”是()A英国B荷兰C葡萄牙D西班牙解析:选B英国对中国的第一次战争是1840年的鸦片战

31、争,A项错误;红夷是中国古代对荷兰人的称呼,“尼德兰本土”也说明是荷兰,17世纪,荷兰是世界殖民霸主,B项正确;明代称葡萄牙为佛朗机,C项错误;西班牙在明朝被中国人称为大吕宋,D项错误。思维升华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兴衰更迭以上三题均设置情境考查早期殖民扩张时代欧洲殖民霸主的更迭。对于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兴衰更替总结如下:(1)西班牙、葡萄牙:虽然在16世纪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成为海洋时代的先驱,但其殖民掠夺来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16世纪中后期逐渐衰落。(2)荷兰: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成为最强资本主义商业国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但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够充分,17世纪中期为英国所败。(3)

32、法国:成为18世纪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但其经济发展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4)英国: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成为“世界工厂”,长期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二、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4.右图是曼尼克斯所著Black Cargoes:A History of the Atlantic Slave Trade中的插图之一。图中所示贸易现象的出现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A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减弱B预示着欧洲将把民主制推广到非洲C都由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政策决定D都服从于欧洲对外侵略掠夺的需要解析:选D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Black C

33、argoes: A History of the Atlantic Slave Trade”,即黑色船货:大西洋奴隶贸易史进行思考。黑奴贸易从1519世纪持续近400年,黑奴贸易的出现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资本的强烈追逐有关,黑奴贸易的结束与工业革命后列强需要将非洲变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有关,D项正确。5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解析:选B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不断

34、殖民扩张,大量欧洲人移民美洲,非洲人被贩卖到美洲;大量印第安人遭到屠杀,也就是说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是根本原因。而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外来疾病入侵、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也是这一根本原因造成的,B项正确,A、C、D三项从属于B项,不是“根本原因”。6“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B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C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D资

35、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并抓住设问的关键词“本质原因”。A项只是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B项和C项是从思想角度来论述的,不是本质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给思想、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是引发材料所述现象的本质原因,故D项符合题意。思维升华第5、6两题考查的是历史现象的根本、本质原因,此类选择题的解答思路和规律是:一是明确本质(实质)的准确含义;二是弄清题目中所给现象“是什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设问“其反映了什么”,再结合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目的(或任务)等去思考;三是运用定性分析法,即分析历史现象的阶级性质、社会性质等。比如第5、6题中美洲人口结构的变

36、化、欧洲思想观念和习俗的变化,表面反映的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其实质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所引发的社会生产力变革所带来的影响。揭示本质(实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本质,是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二是阶级社会里阶级利益的本质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三是阶级社会中,每个人、每个集团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活动都反映了他们的阶级属性。三、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7在北美洲,英、法两国的殖民地有许多共同特点它们都位于大西洋沿海地区和西印度群岛。那里土著居民较为稀少,使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像西班牙人,无法靠土著劳动者生活,尽管他们(英国人、法国人)在一些产糖的岛上确实

37、依靠黑奴劳动者。由于英国人和法国人找不到贵金属,他们只好靠农业、捕鱼、伐木、商业和皮毛贸易养活自己。英、法在北美洲的殖民()A改善了北美土著居民生活B缓和了英、法与西班牙之间的矛盾C加速了北美的开发和发展D传播了工业时代机器生产的方式解析:选C本题意在考查英、法在北美进行殖民扩张的客观进步性。材料中“无法靠土著劳动者生活”说明英、法不能发展种植园经济,“找不到贵金属”说明英、法无法直接开采金矿、银矿,“只好靠农业、捕鱼、伐木、商业和皮毛贸易养活自己”说明英、法在北美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这些活动促进了北美地区的开发和发展,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英、法殖民活动导致北美土著印第安人大量死

38、亡,排除A项;B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排除。8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一些西方研究者尝试以这种视野审视中国历史,撰写了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等著作。下列史实中,最能印证材料这种“视野”的是()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B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C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D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解析:选A材料强调“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三角贸易使得欧洲、非洲、美洲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三大洲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故A

39、项正确。清朝厉行的海禁政策,消极地抵御西方文明的冲击,未体现不同文明间的融合,故B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体现的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故C项错误。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针对的是海上贸易强国荷兰,体现的是工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对抗,故D项错误。思维升华上述第7、8两题均从早期殖民扩张促进文明融合和社会进步的客观作用上命题。对于早期殖民扩张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我们要从破坏性和建设性两个方面来分析。破坏性殖民扩张中的财富掠夺、种族灭绝和贩卖黑奴等是殖民地的灾难,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建设性殖民主义带来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上述两题立意比较新颖,对于打破学

40、生的思维定式是有一定作用的。高考研究课 本讲命题点分析与前瞻预测考过什么20102017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纲考点卷别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全国卷20171417世纪中外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全国卷201713世纪后半期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2016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2014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2016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2015英国的对外贸易全国卷2017荷兰的殖民扩张全国卷2011评西方崛起观点考情分析本讲内容在高考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较少,以主观题呈现考查历史阶段特征是主流。将特定的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围绕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世界市场的形

41、成和拓展创新命题是高考命题特色所在。怎样考的1(2017全国卷)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解析:选A从材料看,教会在扩建教堂时特别强调市民的意志,说明市民得到了重视,这反映了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力量壮大,A项正确。佛罗伦萨的变化不能反映人文主义“广泛传播”,并且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15、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错误。教会重视市民的意志,说明教会力量的削弱,C项错误。新教是在1

42、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产生的,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2(2015全国卷)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不断向国外输出工业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原料和包括茶叶在内的消费品,D项符合题意。17、18世纪的英国,等级观念明显,故A项错误。仅从英国茶叶消费群体的变化,无法得出英国崇尚东方生活方式的结论,且这一

43、结论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故C项错误。规律总结对本讲内容,命题者主要通过描述历史现象设置情境,考查考生解读史料,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第1题从“反猜题”的角度选取材料,以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为切入点,体现了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新课标高考依托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命题思路。第2题从社会生活细节着手,以茶叶在英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为切入点考查世界市场拓展对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 还可能怎样考能力方法上: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学科的难度加大的主要原因是试题的灵活度大大提高。试题的综合性大大增强,这在本讲中体现尤为

44、明显。今后的命题仍将立足这一前提创新命制,如从世界市场发展的角度考查推动或制约发展的因素,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生态史观、社会史观等不同史观综合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多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学术热点上: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是碎片化、不均衡、单向度的全球化,最终演变为今天的逆全球化凸显、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一带一路”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后,中国由参与全球化,转变为引导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国际意识培养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这也将会成为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向。热点预测1有学者表示,古代的中西贸易,实以丝绸贸易为开端。历史上有若干时期,当

45、丝绸运抵西方时,价值要用等量黄金来衡量。单从18世纪初叶开始,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一举取代了丝绸在中外贸易中长达两千年的主角位置。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B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西方市民阶层崛起发展D西方封建贵族走向衰落解析:选C材料强调丝绸价值要用等量黄金来衡量,说明丝绸是奢侈品。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他们需要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茶叶,所以出现材料所述变化,故C项正确;这一变化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A、B两项排除;西方封建贵族的衰落会影响奢侈品的消费,无法影响茶叶的进口数量,D项排除。2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

46、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 )A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商业资产阶级地位逐渐上升D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解析:选A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故A项正确;世界市场是指西欧的生产和市场与世界联系,这些商业组织只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一个因素,故B项错误;从事这些公司的阶层有工业资产阶级、商业资产阶级等阶层,故C项错误;这些商业组织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故D项错误。3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

47、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农作物。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白薯、西红柿、鳄梨、南瓜、菠萝、可可、烟草等农作物和古柯碱、金鸡纳皮等重要药材。材料表明,西欧人早期海外扩张( )A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B形成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C实现了洲际物种大交流D促进了种族交流和重新分布解析:选C材料体现新旧大陆在新航路开辟后实现了物种的交流,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提及。414世纪末,欧洲市场的利息率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上述历史现象( )A促使了欧洲物价的急剧下降B加快了西欧社会性质的转变C导致了世界

48、贸易中心的转移D提高了封建地主的社会地位解析:选B根据所学,该阶段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促进欧洲物价上升,故A项错误;利息率下降,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推动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故B项正确;利息率下降,与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无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利息率下降,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社会地位的提高,故D项错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滨州调研)航海家麦哲伦与西班牙国王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上明确提到:“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1/20。”这主要说明()A产权契约推动了新航路开辟B新

49、航路开辟得到了王室支持C航海家远航受命于国王指令D航海家与王室地位的不平等解析:选A题干材料提供了一份航海家麦哲伦与西班牙国王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从内容来看这是一份产权契约,在这份产权契约中,航海家麦哲伦除负担的开支后,得到了报酬,激发了他们远航的热情,故A项正确。2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D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解析:选D

50、对同一历史事物或历史事件,不同的历史人物、不同阶级站在不同的立场或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形成不同的解释,故D项正确。31600年时,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法国贵族成员更是发出感慨:贵族每天都在破产、消亡,第三等级却占有财富。导致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价格革命”的影响B圈地运动的推动C贵族生活的奢靡D重商主义的实行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的时间得知此时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第三等级却占有财富”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价格革命”,黄金、白银的大量涌入引发欧洲旧贵族的破产、新兴资产阶级得势的表现,故A项正确。4史学家

51、黄邦和说:“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就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这表明“地理大革命”( )A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C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D奠定了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解析:选C这里的“地理大革命”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不能说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B项错误;“地理大革命”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但并没有奠定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故C项正确,D项错误。5据统计,14921595年,西班牙从

52、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材料说明西班牙( )A确立殖民霸主优势B未完成工商业发展的资本积累C处于贸易中心地位D“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解析:选B从材料“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可见财富流向了其他国家,本国财富积累少,故B项正确。6(2018珠海质检)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这反映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 )A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夺为主B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C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D商品输出与文

53、化渗透相结合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由此可知公司具有国家职能,以政府为后盾,是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贸易的商业公司,故C项正确;海上掠夺在材料中未体现,建立公司只是现象,商品输出是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的特点,故A、B、D三项错误。715至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A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B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C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D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解析:选D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

54、全方位的影响,故D项正确。A项表述仅牵涉经济,B项表述错误,世界文化之间是相互交融的,C项表述仅限于政治,缺乏全面性。8世界是平的一书提到: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此时推动全球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于( )A个人B企业C国家D国际组织解析:选C根据材料时间“14921800年前后”,这一时期为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比较薄弱,资产阶级个人不具备推动全球化的能力,故A项错误;企业作为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B项错误;工场手工业时期,欧洲国家纷纷推行重商主义,推动新航路开辟

55、及早期殖民扩张,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故C项正确;国际组织推动全球化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D项错误。9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威尼斯的五分之一,威尼斯商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从此之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中东的产品。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欧洲的经济中心开始转移B中东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C价格革命刺激了经济增长 D.葡萄牙控制了地中海商贸解析:选A材料中因葡萄牙的东方商品(香料)比意大利威尼斯的商品更便宜,使人们大量购买葡萄牙的商品,迫使威尼斯东方商品降价直至消失,联系史实可知1504年时新航路已开辟,使航路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因而大西洋沿岸的国家(葡萄牙)能以更低廉的价

56、格出售东方商品,因而也就推动经济重心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故A项正确。10(2018海口调研)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A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D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解析:选B西方的征服活动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和祸害,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同时,殖民主义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据此

57、可知A项错误,B项正确;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并不适用于所有被西方征服的国家,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的信息,故D项错误。111651年10月,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此条例( )A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B违背了重商主义的思想C适应了自由主义的要求D标志着英国确立了霸权解析:选A随着英国航海条例的颁布,英国与荷兰的矛盾日益尖锐并直接导致了三次英荷战争的

58、爆发,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条例的规定不难看出,这是英国政府在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鼓励和支持海外贸易的发展,这依旧是一种典型的重商主义,故B项错误;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是两种截然对立的两种商业政策,故C项错误;英国是在18世纪中后期经过与法国的“七年战争”才正式确立了其在全球的霸权地位,故D项错误。12始于15世纪的黑奴贸易中,英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又于1833年在西非海域驻扎了一支海军舰队,拦截贩卖奴隶的船只并将截获的奴隶放归自由。对英国的这一转变,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英国放弃了殖民扩张政策B奴隶贸易制度已彻底消失C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D蕴含

59、人类历史进步的方向解析:选DA、B两项本身说法错误;英国反对和打击奴隶贸易有利于工业革命期间的英国推行自由贸易,但并不是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故C项错误;英国通过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并打击奴隶贸易,客观上保障了黑人的人权和自由,这是人道主义的胜利,体现了人类文明曲折发展中光明的方向,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

60、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在16、17世纪的欧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且成为国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实信徒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在赢得对亚洲海上贸易的控制时,中国统治集团正在积极地反对海外事业。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世界各处的所作所为。这些西方的来客用他们最初到达中国的行为介绍了他们自己,从而迫使中国人采取了某些他们认为理所应该的措施。中国人在封建时代是好客和没有民族偏见的,但从16世纪以

61、后,当中国人在自己的港口遇到暴行与杀戮时,中国人不得不对这一批新来的“不速之客”实行严格的防范和限制,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如采取封闭除广州外一切港口的严格步骤。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人对海外贸易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1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外政策的变化,并简要说明中西方的海外政策产生的直接后果。(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分析概括;第二小问,据材料一“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

62、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并结合所学从文艺复兴解放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等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在封建时代是好客和没有民族偏见的”“实行严格的防范和限制,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并结合所学得出由开放到实行闭关锁国;第二小问,即回答闭关锁国、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答案:(1)变化:新航路开辟前,个人行为,没有国家或民族做后盾。新航路开辟后,国家提倡海外贸易,鼓励个人到海外冒险。原因:文艺复兴使欧洲人思想解放;资本主义经济产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政府的鼓励;社会舆论的宣传和推动。(2)变化:由开放到实行闭关锁国。后果:中国,起到了自卫作

63、用;但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西方,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7021772年英国的国外贸易增长了两倍;17151771年法国国外贸易的价值增加了4倍多。这时对外贸易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770年前,英国的对外贸易大部分是同欧洲大陆进行的,到1775年时,其对外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近2/3的原料来源和贸易对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随着贸易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繁荣城市。伦敦垄断了英国对亚洲的贸易,是蔗糖贸易中心,利物浦是奴隶贸易的中心。阿姆斯特丹不仅控制了荷兰与亚洲

64、、美洲的贸易,而且成了世界的商业中心和中介贸易转运站,法国、英国殖民地的产品经此地转运到中欧。里斯本支配着葡萄牙的对外贸易。加的斯控制了西班牙的国际贸易。此外还有法国的南特、波尔多等。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据材料,归纳其中一种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性强。)(12分)解析:材料主要阐释的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部分,所以可以提取其中的一种趋势,如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正在形成、西欧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等;然后结合这一阶段的史实进行阐述和说明,在阐述时既要用到所学知识,也要用到材料内容。答案:

65、示例:世界市场正在形成。18世纪,欧洲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其对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欧洲兴起一些对外贸易的大城市。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为欧洲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可能性;欧洲国家内部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的需求量增加,对市场的需求正在扩大,欧洲国家加大了对外贸易力度;这些都推动着欧洲国家扩大对外贸易,在此基础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市场正在形成之中。第16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2)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66、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以电力的发明与使用为显著特征。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另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使新发明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迅速广泛应用,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为了满足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方列强加紧对外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内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知能强化课改变世界的力量第一次工

67、业革命一、圈地运动1含义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2影响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1)在经济上,圈地运动对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和自由劳动力。(2)在社会层面上,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推动17世纪英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3)总之,圈地运动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68、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二、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政治前提:18世纪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2)经济条件:资本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市场广阔的海外市场提供动力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3)直接动力: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推动生产技术革命。2过程(1)技术革新:新兴的棉纺织业:首先出现了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棉纺织业的各个生产部门实现了机械化。冶金业和采矿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大大提高了炼铁和采煤技术。(2)产业调整:动力机器的革新:瓦特改进了“万能蒸汽机”,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交通运输业:蒸汽动力的使用,带来了交通运输业

69、的革命,使人们迎来了“铁路时代”。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3影响(1)经济上: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2)社会上:城乡结构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3)思想文化上: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后产生三大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三大潮流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70、。(4)经济思想: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放任政策取代“重商主义”。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减少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1852年,英国议会发表声明,宣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5)消极影响: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

71、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工业革命制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史学者说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在英国发生?从霍布斯开始,到威廉配第,再到约翰洛克都在阐述一个共同的思想:个人通过劳动所得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政府或国家应该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工业化是一个财富急剧增长的过程而英国却在工业化到来之前就解决了私有财产

72、的地位问题,这也是英国率先走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业革命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唐晋大国崛起从“快乐英格兰”到“日不落帝国”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条件市场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表现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面貌1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且,在

7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3)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普遍革命中发挥了作用。(5)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

74、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2工业革命后欧洲学者提出的社会经济学说(1)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说。如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李嘉图等。提倡市场机制,崇尚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实行完全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倡导自由竞争。为后世开创了一个经济自由主义的传统,它适应了时代要求,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2)民族主义的经济学说。德国人李斯特等提出,他们认为民族国家是一个有机的组织,个人仅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个人的经济活动,应以民族国家的最高利益为前提。他们主张加强政

75、府的权力、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民族工业、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等。(3)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有些学者在目睹了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劳资对立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之后,提出了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如土地、矿产、机器、交通工具等,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由社会集体控制的主张。这种学说后来被称为“社会主义”。聚焦主题第一次工业革命一、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1下表为欧洲各地区农作物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该表主要表明()阶段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15001549年7.46.74.016501699年9.36.24.1 17501799年10.17.0 5.1 18001820年11.16.25.4 A.英国农

76、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B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大幅攀升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前提解析:选B表格只比较英、法、德农业生产的数据,不能说明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故A项错误;表格反映出英国农业生产效率高,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C项中的“大幅”说法过于夸张,从表格数据看,英国不同时期的收益率增长比较平缓,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2研读下表,该表反映出()年份发明者职业发明成就1705纽可门锻工活塞式蒸汽机1733凯伊钟表匠飞梭1765哈格里夫斯织工珍妮机1769阿克莱特钟表匠水力纺纱机A.科学理论成果转化为生产力B工

77、业革命是从冶金业开始的C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改革D蒸汽机发明促使工厂制建立解析:选C从材料中看这些发明者都是工匠,看不出科学理论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故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属于棉纺织业,故排除B项。以上发明者都是手工工场中的工人或匠人,故可以说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改革,故选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思维升华时序性表格类试题解题技巧以上两题均以时序性表格切入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对于此类试题,首先要注意阅读表格数据信息中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其次是对表格内容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从中总结出其变化趋势,思考这种趋势背后的历史原因或影响,进而作出正确判断(如

78、第1题)。第2题更是体现了大事年表式试题的特色,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弄混大事之间的历史联系,选项中常出现易混点,如工厂制的建立主要是与水力纺纱机有关,而不是蒸汽机。(2)弄混大事的意义。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而不是纽可门蒸汽机的发明。(3)只看大事间的区别,而不注意大事间的共性。这类试题多为表格,那么就要比较表格中年份、发明者、职业、发明成就之间的共性。例如,从时间上看,以上大事发生在工业革命开始前后,说明这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逐步展开;从职业上看,都是工匠或工人,故不可能是科学理论转化为生产力。二、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3欧洲某一时期,社会上不再希望妇女外出工作,

79、相反鼓励妇女献身于传统的事业,如养育子女、管理家庭,以及保留传统家庭的价值观。这一时期形成这种家庭价值观的主要原因是()A固守农耕社会的家庭模式B工业发展影响家庭观念C经济发展提升了妇女地位D女权运动冲击家庭结构解析:选B“养育子女、管理家庭”曾是农耕时期的家庭观念,但从“社会上不再希望妇女外出工作”可知,之前出现过鼓励妇女外出工作的现象,故材料所述现象不是固守农耕社会的家庭模式导致的,A项错误;工业革命初期,妇女外出工作较多,但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渐深入,失业问题、教育问题、家庭问题凸显出来,要求妇女回归家庭的呼声出现,即工业发展影响家庭观念,B项正确;妇女地位提升是引发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但

80、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女权运动不是导致这种家庭价值观出现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41834年英国一反过去“家内救济”方式,颁布济贫法修正案。下面是该法案颁布后英国济贫院的真实写照:“这就是教区给穷人们的住房泥巴糊的墙几乎裹不住腐朽的门框,恶臭让人憋得心慌,笨重的纺车整天悲鸣般的吱吱作响,这里的孩子从来没有父母来探望,这里的父母也好似不晓得亲情一样”该修正案主要表明()A保障了工人的基本生活B工业革命并未惠及下层民众C是工人不断抗争的结果D救济思想转变为救济、就业与经济发展兼顾解析:选D材料涉及对穷人的保障,A项中“工人”属偷换概念,故错误;工业革命并未惠及下层民众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C

81、项材料体现不出,故错误;根据材料“笨重的纺车整天悲鸣般的吱吱作响”说明救济与就业结合,故D项正确。5霍布斯鲍姆认为:“19世纪中期,在西方先进的工业国家里,这一点已经显得越来越清楚,政治制度迟早将不得不让群众占有一席之地。”这表明()A群众普遍获得了参政权利B资本主义倡导自由原则C工业化有利于推动民主化D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兴起解析:选C依据题干中“19世纪中期”“工业国家”“政治制度群众占有一席之地”,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壮大,他们要求获得参政的权利,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项正确。思维升华辩证看待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

82、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工业革命在推动全球化进程,带动政治上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和社会生活文明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上述三题均创设新情境考查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复习时我们要辩证分析,正确认识。三、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史料一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

83、、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思考据史料一,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分析说明其本质问题。教你读史史料一注意以省略号分层,抓住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一现象分析其本质,注意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提示表现: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本质问题: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转型。史料二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收入状况工种数典型工种列举最高9机械

84、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居中16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最低6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思考据史料二表格概括英国利兹市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并简要分析原因。教你读史史料二为表格信息,从机械工种的数量变化和工人的分化两方面分析原因。提示变动:在传统职业基础上出现大量机械工种,并享有最高工资待遇,即工人出现新的分化。原因:工业革命开展,“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知能强化课技术革新与产业重组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前提和条件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理论

85、取得重大突破2.成就(1)技术革新: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新兴的化学工业取得显著的发展。技术革新也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大发展。(2)产业重组:新的工业部门兴起,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3影响(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工业部门:诞生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3)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4)生产组织: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5)世界体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

86、世界体系最终建立。史学者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作用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科技革命,将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带入了“电气时代”。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即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竞争手段,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式的模式。这时,在生产力大发展的条件下,形成了一种“世界经济”,这已是今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刘宗绪4特点(1)科研成果同技术、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2)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3)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4)开始于重工业和能源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各个领域几

87、乎同时展开技术革命。(5)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等。(6)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二、全面认识垄断组织1概念: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出现原因(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不仅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使资本与生产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

88、中,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2)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为少数大资本家垄断市场、提高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创造了条件。(3)大企业为了避免因竞争带来的损失和破坏,互相妥协,通过联合保证相互的既得利益,并防止新的竞争对手跻身其中。(4)当少数大企业联合起来,通过订立各种协议来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的时候,垄断就形成了。3一般特征垄断组织不但操纵某一行业领域的生产和销售,而且与银行相结合,形成金融寡头。垄断组织不但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参与政治事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但输出商品,而且输出资本。为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垄断组织支持本国政府的对外扩张和战争,列宁称这种资本主义为

89、帝国主义。4评价(1)建立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将原有的企业之间的外部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关系,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既约束了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限制了其他企业同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2)垄断资本家参与政治生活,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不可避免地引发战争。三、世界市场的发展1原因(1)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2)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出现,加强了各地联系。2方式(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格局和规模都发生巨大变化。19世纪最后30年,国际贸易额增长了3倍。(2)资本输出:资本输出即对外投

90、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加强了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3)武力逼迫:欧美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卷进了世界市场。3表现(1)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它们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2)它们之间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它们中的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3)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动力蒸汽电力发明者工匠科学家和工程师科技含量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发展进程首发英国,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始部门轻

91、工业重工业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出现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欧美其他工业国家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殖民扩张掠夺原料,输出商品资本输出,瓜分世界聚焦主题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1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

92、机的根本出路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解析:选D科技革命是摆脱危机的一条出路,但并不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排除A项。科技是克服经济危机的力量,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经济危机的爆发不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而是经济危机的爆发促使各国采取措施发展科技,以便克服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D项正确。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2早期殖民垄断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874年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形成。下列关于前后两种“垄断”类型

93、的表述,正确的是()A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B实质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都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D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解析:选D早期殖民垄断公司是对外实行掠夺的殖民机构,带有一定官方机构的特点;19世纪的垄断组织则凭借强大资金和技术独占一个或多个经济部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二者不是继承和发展关系,实质不同,A、B两项错误。自由资本主义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早期殖民垄断公司出现在其之前,C项错误。早期殖民垄断公司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贸易,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9世纪垄断组织对外进行资本输出,推动国际贸易发展,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项正确。思维

94、升华上述两题均以大的历史时段切入考查科技革命。第1题考查了人类从“蒸汽时代”向“电气时代”再向“信息时代”的跨越,而第2题则考查了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垄断形式。早期殖民垄断公司东印度公司是商业垄断资本的代表,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垄断组织是工业资本的代表。工业资本是生产性资本,而商业垄断,实际上是一种贸易垄断,属于分配阶段。所以,随着工业资本在英国迅速发展壮大,工业资本家当然不满东印度公司贸易垄断,要求重新调整收入的分配,这也是东印度公司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解体的主要原因。因此,把握时代特征是解题的关键。二、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320世纪初,美国总

95、统曾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而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等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有学者认为这场“进步运动”的改革“平衡了资本主义效率与社会主义公平这两大制度功能”。上述材料表明()A美国政府行政权力的增强干扰司法独立B社会主义制度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制度C垄断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调节D工业化的实现推动了美国的民主化进程解析:选C20世纪初美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政府对垄断组织进行限制以提高生产力和促进社会公平经营与竞争。这说明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政府通过改革部分干预经济活动,故选C项。A、B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题干强调的是经济活动,D项与此不符。4西门子是德国

96、电气工程行业重要的成员,公司于1897年改组为股份公司,1903年合并舒克特公司,组建西门子舒克特公司。1897年购买一块绿地作为工业园区,新址上建成的第一座工厂西区电缆厂于1899年8月正式投产。后续的建筑包括1905年竣工的维尔纳工厂(公司的通讯工程中心),1906年建成的诺嫩丹的重型号机械厂和发电机厂,以及1913年建成的管理办公大楼。这块地方于1914年正式由官方命名为西门子城。这主要说明()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垄断组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联合经营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解析:选B题干材料主要讲的是西门子调整生产组织结构,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不涉及科学技术,

97、故A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可知,西门子公司形成了垄断组织,且成为垄断组织后西门子公司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正确;C项所述为表面现象,没有反映材料的实质,可以排除;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轻工业,故D项错误。思维升华辩证地看待西方工业文明(1)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明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居支配地位。这个支配“非西方文明”的西方文明实质上是一种工业文明,这个凌驾于“非现代社会”之上的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工业社会。(2)这种工业文明和工业社会竭力向其他文明和社会推销自己的合理性:它拥有以科学技术为坚强后盾的巨大物质生产能力,能够使人们过上幸福和健康的生活。同时,它也建立了与工业社会相

98、应的政治机构和意识形态,保证人们的精神政治生活是自由的和民主的。(3)当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为了现代化纷纷追求“西化”或工业化的时候,在西方社会内部却出现了对工业文明的挑战。其中,法兰克福学派对工业文明进行了最猛烈的批判,试图从西方社会高度富裕和高度自由的外表下面揭示出它对个人的统治和压抑。三、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史料一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

99、组成了两大卡特尔。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思考史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提示垄断组织。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史料二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思考依据史料二,归纳1870年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00、其形成的原因。教你读史读史料二时应注意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变化以及其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并将这些数字与英国对比,综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提示特点: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英、法等老牌国家;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英国,但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低于英国。原因:德国的统一促进了其经济发展;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德国殖民地少,所占世界市场份额相对较小。思维升华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历史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任何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各种矛盾相互影响的结果。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方面是在相互影响、发生在同一时代的各个事件都会或多或少地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1

101、9世纪70年代后期的“电气化”,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19世纪末,重工业迅速发展,继英国之后,美、德等成为主导的工业化国家。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英国失去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也因此逐渐从以英国为中心的西欧转移到以美、德为中心的大西洋两岸。高考研究课 本讲命题点分析与前瞻预测考过什么20102017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纲考点卷别两次工业革命全国卷2017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贫富差距加大);2015三次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全国卷2016工业革命与环境污染;2015第二次工业革命;2014第一次工业革命全国卷2016工业革命与铁路建设全国卷2012工业

102、革命与信号灯考情分析本讲内容虽少,但在高考中复现率较高。命题从能力立意上切入角度往往出其不意,如从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来考查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问题,从世界大国经济发展的角度考查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从铁路多种轨距的问题来解释制约工业革命发展的因素,全面体现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怎样考的1(2017全国卷)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

103、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解析:选D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国民总收入增长迅速,工人实际工资增长较慢,甚至出现下降,说明英国社会财富得到迅速积累,而工人的工资增长有限,这说明英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项正确。结合表中数据明显可知,A项错误,排除;英国工人不等同于廉价劳动力,B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生活整体上有明显改善,C项错误。2(2016全国卷)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

104、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铁路与统一国内市场的关系。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19世纪60年代美国不同地区铁路轨距不同,全国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轨距。不同宽度的轨距,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故A项符合题意。没有其他行业和部门作比较,无法判断出铁路部门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地位,排除B项。这种情况与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无关,排除C项。材料也没有体现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排除D项。3(2016全国卷)

105、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解析:选A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上半期,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这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故选A项。B项“化学工业”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排除。C项与工业革命时期农业也获得快速发展矛盾,排除。D项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整体进步矛盾,故排除。4(2015全国卷)由下表可

106、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史实准确解读表格信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欧美大多数国家正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以英、美、法、德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降低,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在不断发展,故选B项。表中只是给出英、美、

107、法、德四国的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没有其他国家的相关信息,故无法得出C项的结论。D项表述正确但是无法从表中得出,故排除。5(2014全国卷)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解析:选A据材料时间可知,材料描述的现象发生于工业革命时期,纺车和手织机被弃之不用说明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这是生产领域发生革命性变化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生产方式的变化,

108、而不是妇女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化,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工业的发展,且纺织业属于轻工业,C项错误;“手织机也多半闲置”说明仍有少量在使用,D项说法错误。规律总结工业革命是新课标全国卷命题的高频考点,高考对这一内容的主干知识“情有独钟”,近几年不断变换角度、反复考查。既有文字史料(第2、3、5题),又有表格信息材料(第1、4题),材料选取新颖,往往从细微角度切入命题。 还可能怎样考对于工业革命,既可宏观考查,如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大国关系和国家兴衰问题;也可微观考查,如从不同史观、不同视角考查工业革命带来的不同影响。也可以进行热点渗透,如科技创新,从两次工业革命中汲取经验教训,必须高度

109、重视科技创新在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因素。热点预测1下表是英国职业人口的分配和产值构成变化表。这说明工业革命()项目时间职业人口 工农业产值农林渔业比重制造业和釆矿业 农林渔业比重制造业和釆矿业1801年35.9% 29.7%32.5% 23.4% 1851年 21.7% 42.9%20.3%34.3% A.提高了英国农业机械化程度B实现了英国向工业国转变C引起了英国区域经济的变化D改变了英国世界经济地位解析:选B材料中农林渔业比重和职业人口降低,制造业和采矿业比重和职业人口上升,且超过农林渔业,反映出英国转

110、变为工业国,故B项正确。2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供水系统的改进。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这反映出英国城市化进程( )A降低英国人口的平均寿命B逐步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C直接受到工业革命的破坏D长期缺失排水供水系统的建设解析:选B据题干可知英国针对大城市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的情况,加强城市公共卫生建设,有助于为城市人口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因而对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有一定作用,故A项错误,B项正确;题干反映伴随着工业化,英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

111、强与完善,因而英国城市化并没有直接受到工业革命的破坏,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英国修建下水道,改进供水系统,但并不能说明英国长期缺失排水供水系统的建设,故D项错误。3斯皮瓦格尔在西方文明简史中指出:“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下列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B世界市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C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到海外抢占市场D世界在走向整体化中人类生活得到改善解析:选A材料强调的是19世纪末经济的发展,其经济发

112、展所体现的是因为工业革命的推动,故A项正确;19世纪末,欧洲早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在海外抢占市场是伴随新航路开辟开始的,故C项错误;材料所强调的是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西欧的崛起,至于人类生活的改善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4据维多利亚地方史白金汉郡志记载,由于该郡花边业发达,到1800年前后,“在这个郡已找不到任何妇女为农业生产而劳动了”。这反映了英国(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B弃农经商现象普遍C城市化进程已明显加快D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解析:选D根据材料“花边业发达找不到任何妇女为农业生产而劳动了”,结合“1800年前后”可知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社会出现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

113、现象,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以后,在1600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1700年后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万吨,是当时的“欧洲粮仓”。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对农业的有力推动B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C新的生产关系对农业的促进D谷物和面粉大幅出口的刺激解析:选C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故A项错误;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是英国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但不是材料体现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是

114、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经营方式,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故C项正确;谷物和面粉大幅出口的刺激是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2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B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C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D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解析:选C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而不是中世纪晚期,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劳动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可以得出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说“乡村制造

115、业活动”,没有关于农村经济转型的信息,故D项错误。3(2018沧州质检)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聚集了一大批人才。“蓝袜”是一种文化沙龙,上层妇女伊丽莎白蒙塔古被称为“蓝袜女王”。世人评论说:“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这说明()A工业革命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B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的平等C男女平等思想在英国迅速普及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发生了改变解析:选A根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与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女性追求社会权益的呼声日益高涨的社会背景相符,故A项正确。41832年议会改

116、革后,英国政府改变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例如1846年废除了对贵族有利的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等。改变这些政策( )A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B大大便利了英国向世界输出资本C表明英国对经济的管制全面加强D提升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解析:选D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主要进行商品输出,故B项错误;改变这些政策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管制,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拥有巨大的工业优势,改变这些政策有利于提升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故D项正确。5“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

117、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论述( )A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B证明城市生活方式被普遍欢迎C认为粮食问题阻碍城市化进程D指出世界城市化取得同步发展解析:选A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故A项正确。6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签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这一做法( )A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B导致两国关税收入的大幅下降C体现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D缓和两国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解析:选

118、A根据题目中关键词“19世纪中期”“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得出工业革命后因生产力的大发展,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盛行,故A项正确。7(2018衡水金卷)据19世纪英国卫生改革家查德威克的报告: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德败坏,因为他们在偏街僻巷堆积的有害脏物中寻找他们赖以为生的东西。该报告揭示了()A城市建设与社会救济的关系B工业革命与社会习俗的关系C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D城市环境与文明风尚的关系解析:选D材料并未涉及社会救济及社会习俗的变化,故A、B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当时道德败坏的场景,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故C项错

119、误;根据材料中“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德败坏”可知是城市的环境导致了人们的道德的变化,故D项正确。8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B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C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贝尔、爱迪生、卡尔

120、本茨等科学家的行为可知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故D项正确。9(2018合肥检测)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农业工业服务业1882年42%39%19%1907年35%42%23%A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B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C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解析:选D从劳动力比重变化看,工业和服务业比重上升是因为德国的工业化,不是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故A项错误;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是在1871年,故B项错误;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在1871年,故C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重上升,故D

121、项正确。10“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这一现象说明( )A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B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C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D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解析:选B根据材料“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保证了商人获利最大化,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可知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农

122、产品购销垄断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并不体现农产品占世界商品交易的比重问题,故D项错误。11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到来,欧美国家在亚非拉国家建立商站、租借地、移民区、殖民地,通过控制和掠夺他们的资源,构成了新兴工业世界全球经济体的中心区。材料反映出垄断资本主义( )A不能推动农业文明地区的近代化B改变了世界经济近代化的方向C阻碍了工农业文明地区的交流D助推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解析:选D垄断组织对亚非拉国家的控制掠夺,进一步使亚非拉国家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故D项正确。12(2018邯郸摸底)1883年11月18日,美国第一个全国统一铁路时

123、刻表诞生,这一天的正午时分,美国东部的时钟全部回拨。从此,上帝的时间被改用人间的指针来度量。推动这一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工厂制度的完善B城市化进程加快C宗教改革的推动D工业文明的发展解析:选D材料没有涉及工厂制度和城市化进程,故A、B两项错误;1517年,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兴起,故C项错误;材料中“1883年11月18日,美国第一个全国统一铁路时刻表诞生”表明工业革命对运输的时间精度提出了新要求,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环境污染是各国历史上都曾面临过的大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国,环境污染除局部地区外,不如发达国家严重。但人口增

124、长过快,农垦活动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北洋政府时期,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期间,曾明定林政方针,严禁私伐。不久宋离职,而滥伐树林的现象仍然严重,张謇任农商总长(19131915)期间,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狩猎法造林奖励条例。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有森林法渔业法狩猎法水利法等。民国时期的环保法令占的分量不大,有些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环境继续恶化。摘编自石丽华简论中国近现代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材料二19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1952年发生的伦敦烟雾污染事件,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因此

125、,他们也强烈要求对大气环境进行治理。1819年,英国政府召开讨论烟害的第一次委员会,并于1821年制定了烟尘防治法。1853年到1856年,伦敦和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1863年)、河流防治法(1876年)。 摘编自王肃之英、美、日等国依法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环境问题出现的背景、对策以及保护效果不理想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出现严重烟雾污染的原因,并概括指出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所呈现出的特征。(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人口增长过快,农垦活动加剧,

126、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信息分析背景;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北洋政府时期,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期间,曾明定林政方针,严禁私伐。张謇任农商总长(19131915)期间,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狩猎法造林奖励条例”等内容概括对策;第三小问,可以从当时中国的国内外形势,政府的不作为及中国的经济状况,民众环保意识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19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等信息分析原因;第二小问,从立法治污和治理的过程等方面概括特征。答案:(1)背景:中国人口增长过快,乱砍滥伐严重。对策:中国政治精英参与,政府

127、颁布环境立法。原因:列强加紧侵华,战乱频繁,政局动荡;政府腐败,立法有限,执法不严;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相对落后;民众环保意识薄弱。(2)原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或答新能源的使用如煤和石油的使用量大增);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污染物的排放较为集中。特征:依法推进;先污染后治理;随着污染的严重,治污日趋系统全面;治理艰难,过程漫长。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

128、激烈交锋。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

129、的世界史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材料中第二自然段中“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表明对工业文明持反对态度,结合所学从工业文明所导致的阶级矛盾、贫富差距、殖民扩张、环境问题等方面论证。第三自然段中“另一批思想家走上前台辩护呐喊”体现了对工业文明的支持态度。结合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分析论证。也可从利弊两方面提炼观点,结合上面分析综合论证即可。答案: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评析: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

130、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评析: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评析: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一、单元提能纵引横联贯通主干知识一条主线:近代

13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两大阶段: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与工业革命时期;三大重点: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四个标志: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19世纪的殖民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背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进行资本输出主要国家西、葡、荷、英、法等国英、俄、法、美等国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扩张地区大多只能占有沿海地区,未深入内地进行全球殖民扩张,深入内地全世界范围方式公开的殖民掠夺炮舰政策,强签不平等条约,商

132、品输出武力扩张,资本输出,划分势力范围,分割世界活动抢夺金银、贩卖黑奴、垄断商路、欺诈性贸易在殖民地进行商品倾销,掠夺原料进行资本输出,商品倾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结果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推动了各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国家逐渐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将世界基本瓜分完毕,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认识列强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加剧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贫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第二,在亚非拉地区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体制,激发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意

133、识,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一些地区和国家逐渐走上近代化道路 针对训练1(2018长郡中学月考)恩格斯指出,当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候,他也不知道,他因此复活了在欧洲久已绝迹的奴隶制度,并奠定了贩卖黑奴的基础。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哥伦布()A是奴隶贸易的开创者B促进了美欧经济交流C引发了欧洲对外拓殖D推动了世界文明交融解析:选C哥伦布发现美洲,“复活了在欧洲久已绝迹的奴隶制度,并奠定了贩卖黑奴的基础”反映出哥伦布也扮演殖民者的角色,引发了欧洲对外拓殖,故C项正确。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途径、特点及影响1途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

134、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2特点(1)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2)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3)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4)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5)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3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加强了

135、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2)消极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上的,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公平的经济现象,也是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的根源。针对训练2(2018辽宁重点高中联考)英国学者托马斯孟强调:“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要多,要把自己的金钱当做诱鸟放出去,以

136、便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该观点反映了英国()A新经济时代贸易特点B资本积累的途径C自由贸易观点的终结D殖民掠夺的野蛮解析:选B新经济时代是在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前提下,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故其特点与材料中的引诱别人财富回来不符,故A项错误;资本原始积累途径就是资本主义通过殖民掠夺、不平等贸易,以获得巨额财富积累,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自由贸易主要是指自由生产、自由经营、自由竞争,是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经济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殖民掠夺的野蛮,故D项错误。一、工业革命时期中西社会对比(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西方中国特征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世

137、界的主导),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逐步加深表现经济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政治法德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扩展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开展洋务运动;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等革命斗争文化启蒙思想广泛传播,理性主义推动欧洲资本主义浪潮的发展,自由主义兴起,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科学技术领域出现重大突破“西学东渐”新思潮萌发对外出现全球范围的海外扩张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针对训练3(2018黄冈质检)阅读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分析中西方在城市化上的差异主要表明()国家总人口(单位: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

138、市人口百分比英国(1851年)约1 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 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 200 89% 11% A在城市化上,工业文明明显优于农业文明B中西方在城市化走上了明显不同的道路C在城市化上,西方是主动的,中国是被动的D中西方农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同解析:选A英国1851年已完成工业革命,故城市化程度较高,法国1851年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城市化比英国低比中国高,中国没有进行工业革命,城市化最低,故A项正确;材料表格中只有城市化水平的数据,没有城市化方式的论述,故B项错误;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在城市化上是主动还是被动,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

139、1851年的中西方农村、城市人口数据,没有关于农村人口对城市化态度的信息,故D项错误。二、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抗: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反抗: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学习西方发展至制度层面

140、社会生活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针对训练4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推动这一“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B世界市场的形成C金融中心的转移D中国市场的扩大解析:选A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手段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变化,故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

141、成,但与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此时英国仍然是世界金融中心,未发生转移,故C项错误;中国市场的扩大,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手段的变化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二、主观题第1题专题研究常考题点及答题规范命题热点要知晓本单元从哪些角度考怎样考考什么必备哪些知识新史观近十年有关世界近代史体系或史观的讨论形成了持续不断的热潮,出现了多个体系并存、相互竞争的局面(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目前主要有五种受到广泛关注的体系和史观(现代化、文明史、全球史、社会形态史、整体世界史体系)。利用生态史观的研究方法对西方现代化经历进行探讨,不仅可以正确评价和认识它的得失成败,

142、还可以对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纵向考查全球史观下整体世界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现代化史观下的西方经济近代化的发展;社会史观下近代西方城市化、人口迁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变迁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近代城市的兴起,新航路开辟以来的人口迁移,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学术热点在当下,以唯物史观为指南,批判地借鉴西方学术成果,将“传统世界史”和“新世界史”同举并重是世界史研究的主要方向。为满足社会各界的现实需求,世界史研究进一步发挥经世致用功能,为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福利、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社会转型等问题提供历史借鉴横向考查西欧的原初

143、现代化的时代发展特征;全球化的开始,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工业文明在欧美的确立及产生的历史影响,认识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文明史观下的近代欧洲社会的转型及其深层本质的研究;明清时期中西文明发展表现、趋势的比较及历史启迪;近代以来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现代意识的兴起,现代民主政治的开创;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现代民主政治的拓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形成,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思想解放与科技革命;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通史阶段特征;近代列强侵华和政治、经济、文化变迁时政热点“近代历史与当今世界”“一带一路

144、与近代国际关系”,加强从世界史角度研究海洋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的海洋意识淡薄,未能树立起面向海洋的发展观,为此,加强海洋问题研究便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规范答题领悟好典例(2016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 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 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 2003 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

145、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3 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

146、趋势。(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答题示范(一)审准题目答题限定语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趋势”即“变化”,先概括不同时期的特点,再总结趋势)答题提示语概括(语言精练,逻辑关系清晰,体现变化)(二)析清材料关键语句获取信息15001945年:主要移出地、移入地的国家方向:由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人口迁移数量不断增加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移入地的国家方向:由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人口迁移数量不断增加15001850年:黑奴约为1 500万到没有描述由强制性移民

147、到基本消失(三)联准教材1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卖到美洲为奴,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从1519世纪的近四百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四)形成答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 (一)审准题目答题限定语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特点”要明确从“哪几方面”概括;“原因”要从时代大背景下的“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148、(时间限定为“近代史”,无须拓展现代史内容)答题提示语指出(即“概括归纳”,要条理清晰,特点突出,切中主题);说明(要从“华人华侨与祖国的关系”上说明)(二)析清材料1特点关键语句获取信息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90%移民东南亚移民东南亚,开发南洋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新中国成立后移民减少70年代以后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流向发达国家2原因关键语句获取信息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

149、卷入世界市场晚于西方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冷战期间西方对中国实施包围、孤立和封锁政策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中国实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3贡献关键语句获取信息近代中国海外移民90%移往东南亚密切联系投资国内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三)联准教材1改革开放,对外交流增多。2兴中会建立于檀香山,支持民主革命。3支援中国抗日战争,支持、参与抗战。(四)形成答案 满分指导第(1)问高分答案与满分答案对比高分答案采样满分答案领悟(1)数量:由少到多,数量不断增加;(2)方向: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3)范围:范围不断扩大;(4)贩卖

150、黑奴消失,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第(2)问高分答案与满分答案对比高分答案采样满分答案领悟(1)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移民减少;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流向发达国家。(2)原因:卷入世界市场晚于西方;冷战期间西方对中国实施包围、孤立和封锁政策;中国实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3)贡献: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民主革命;支持、参与抗战。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

151、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阅卷者说国际人口迁移和移民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本题以此为主题,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第(1)问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解题时需要对材料一中的数字进行比较分析。从“高分答案”看,材料涉及的信息点基本上都包含,但是不够精练,应建立在准确的解读信息、整合数据基础上。第(2)问中第一小问,主要考查考生比较分析能力和联系材料阐释问题的能力。通过将材料二和材料一概

152、括出的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进行比较,可以得出 16 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从“高分答案”看,要点全面,表述也较规范。对于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将这些特点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自身的发展情况去进行阐释。如果教材定位不准,这将是主要失分的地方。第(2)问的第三小问,需要考生运用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设置这一问的目的还在于,通过华人华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展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三、主观题第2题专题研究从两大命题趋势看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的发展有赖于

153、政治、经济的保障。近代以来,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分别进入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1)从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看既要看到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也要认识到科技发展带来的诸方面问题。近年来,中外历史联系类试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考历史试题中。此类考题不仅注重对学科能力的考查,而且注重对学生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和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考查。(2)从现实问题的历史借鉴看目前史学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中国如何走向并融入世界”,以中国为活动空间和叙事载体,以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变化为起点,着力将中国近五百年来的相关因素和细节包容进来,按照一定的次序和侧重连接起来

154、,重构成一个有机的、丰富的整体,以期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时代脉搏。一、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热点解读命题视角相关论据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要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古代四大发明及在数学、医学、农学、天文历法领域的成就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古代四大发明及对外传播,对欧洲社会转型的积极影响世界史

155、上的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和影响西方近代科技的特点西方物理学、生物学的成就,三次科技革命典题例析(2015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

156、确。)命题探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一个历史的命题,即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重要性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随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展开,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20 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要素,是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试题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做到了学科特点和时代特点的有机结合,科学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名师析题用简单明了的公式表示社会科学内容,是一种并不多见的尝试。就本公式所表示的生产力包含的各要素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言,特别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考生并不陌生。关键是看考生运

157、用什么样的史实,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对公式进行探讨。本题的材料中说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这就指出了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一种关系,突出了科学技术首要要素的地位,考生可以循着这条思路去证实或者证伪,或者列出新公式。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中,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和放大作用,可以用很多史实加以说明,如两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革命;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等。考生也可以对公式加以修改和补充,如可以加上生产信息、职业教育等,它们和科学技术相联系,也有被放大的可能。当然,如果选择证伪和提出新公式,难度会相对较大,但也更能展现考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满分观摩示例一:观点:

158、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确实具有乘法效应,能够放大生产管理、劳动工具等要素。论证:工业革命中,工厂制度和蒸汽机的诞生对生产力的进步产生了巨大作用,但如果没有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作为支撑,没有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的积累,这一切都无法诞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引起一场新的工业和社会革命,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又引发以石油为主的新能源革命和以汽车、飞机为标志的新交通领域的革命;化学工业兴起,迅速成为重要的工业部门,钢铁工业因技术改造而大发展,这一切变化都是在电磁学理论、化学理论重大突破基础上产生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营者革命根本上还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科学技术

159、突破的结果。综上所述,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具有乘法效应,它放大了劳动工具等生产力要素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极大的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示例二:观点:我认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论证: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面貌,提高了劳动效率。蒸汽机作为一种动力机,不但在纺织、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还被推广应用到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化工等一系列工业部门,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870年以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电力一经产生,就引起一场新的工业和社会革命,电力不仅应用于

160、各个行业,而且促进了新的通讯工具的产生,同时引起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电器产品和相关服务娱乐业的出现,人类由此正式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引起了以石油为主的新能源革命和以汽车、飞机为标志的新的交通领域的革命;科学技术也推动了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及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现代工业崛起。由此可见,科学技术能放大生产力各要素,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二、现实问题的历史借鉴东西方文明的碰撞热点解读命题视角相关论据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文化交流成为全球治理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国与国之间必不可少

161、的活动,在文化的交融与博弈下,文化差异性以实际利益冲突的形式直接表现出来。中国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在历史上大致经历了“出超”、被动输入、“入超”三个阶段古代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四大发明外传,“汉文化圈”“唐文化圈”的形成明清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近代史上中国的“西学东渐”及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热点押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93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访问清帝国。英使带来的礼品共590余件,其中包括: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乾隆看过礼单震惊之余指示负责接待的官员“可于

162、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马戛尔尼提出了开放一些口岸通商、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允许英商居住等要求。对此,乾隆断然拒绝。 依据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可以依据其中一条或多条信息,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提取论题,材料反映了马戛尔尼访华,带来了先进的工业品作为礼品,并提出了一系列通商的要求,遭到乾隆的拒绝。这是一次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从中可以看出清朝的腐朽傲慢和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因此可从中国、英国或东西方文明的碰撞等角度提出论题,如中英两

163、国外交政策的碰撞。其次结合18世纪前后中国和英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说明,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对论述加以总结,升华论题。参考答案示例1(请尝试从“大清盛世背后的危机 ”的角度自主解答) 论题:大清盛世背后的危机。 说明:18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展开,取得辉煌成果,工业化和近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清朝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表面上的繁荣盛世,由于坚持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 示例2(观摩领悟) 论题:中英两国外交政策的碰撞 说明:中国政治上专制主义,经济上固守农耕文明,自给自足的自

164、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思想上故步自封,盲目自大,对外政策保守闭关自守。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经济上进入工业文明发展,思想上自由主义,英国提出的开放口岸通商,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允许英商居住反映了其具有扩张和掠夺的外交特征。英国的外交政策与中国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乾隆站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封建统治的立场上,断然拒绝是进步的。它反映了工业文明和农耕文明外交政策的碰撞。显然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劣势。点评示例2从中英对比的角度立论,从中英两国各自的国情入手,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对外政策等角度寻找论据,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使答案自圆其说,彰显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

165、力。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如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 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解析:选B由航海图和罗盘可知图片描述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密切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故选B项。其他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故排除。2(2018莱芜质检)“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

166、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从这一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C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原始积累加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解析:选C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领域的一种变化,与新航路的开辟无关,故选C项。3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C荷兰贸易出现

167、顺差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沿岸解析:选D材料提供的时间为16世纪中期,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D项正确。4阅读关于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下表述正确的是()1562年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1583年英国开始在北美殖民1651年伦敦商人开始组建东印度公司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1742年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1825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A.优越的地理环境是英国崛起的最重要原因B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是英国崛起的基础C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让其成为欧洲霸主D工业革命是其成

168、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解析:选B上述材料没有反映出英国优越的地理环境,也并非英国崛起的最重要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在不断的对外扩张中,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是英国崛起的基础,故B项正确;英国在与邻国的殖民战争中获胜,成为欧洲霸主,故C项错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在其开始工业革命之前,故D项错误。5琼斯的研究结果表明,1700年英国一英亩地能养活0.18人,一个农业生产者可养活1.7人。到1800年,一英亩地能养活0.26人,一个从事农业的人可养活2.5人。一个世纪中,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7%。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带来的农业革命B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使用C资本主义制度的进

169、步性D工业的需求促进农业发展解析:选A材料提供的背景是1700年到1800年的英国,因此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圈地运动的推行带动了农业革命,故A项正确;英国的农业发展推动了工业发展,故D项错误;B、C两项均与材料无关。6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民主政治对特权阶级的冲击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C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斗争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高度关注解析:选B联系19世纪以前到20世纪初的世界背景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是推

170、动义务教育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7(2018临汾测试)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叶,“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像在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敦,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彻斯特,尤其是伯明翰”。这一现象表明( )A英国科技中心的转移B传统大学科学研究的落后C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进步D科学进步加速工业革命解析:选C材料意在表明工业革命前大部分科学进步来自大学科研机构,而工业革命后主要来自伯明翰这些工业城市的工厂,表明了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进步,故C项正确。819世纪上半期,一位英国政论家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这种按照

171、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说明( )A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解析:选B据材料“19世纪上半期”“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可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B项正确。919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苔丝红字名利场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发展B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C启蒙运动的兴起D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的关

172、键信息“19世纪”“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得出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转变,促进了自由主义思想、推动启蒙运动(自由和平等思想)的发展,故A项正确。10某学者说,17世纪末的革命实际上意味着英国政府有了永久的“专制权”,议会有权剥夺人民财产,哪怕当事人并不情愿,因为议会有权颁布私法法例,政府就可以无视财产所有人的意愿,实施圈地运动。该学者意在指出()A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合适的政治体制有关B议会权力的提升破坏了英国法制化进程C光荣革命实际上并未促进代议制的发展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解析:选A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

173、条件,而这与“议会有权颁布私法法例,政府就可以”有关,这表明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合适的政治体制有关,故选A项。根据“因为议会有权颁布私法法例”,可知议会权力提升后,即使要剥夺财产所有人的财产,也要通过法律的形式,这并未破坏法制化进程,排除B项。根据“17世纪末的革命实际上意味着英国政府有了永久的专制权,议会有权剥夺人民财产”可知,“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所以“并未促进”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表述的是工业革命的背景,并未指出工业革命进程中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排除D项。1119世纪末英国在海外营业的银行共有25家,并在各地设立了很多分行。各殖民地设立的银行机构更多,1904年共有50个殖民地银行

174、和2 279个分行;到1910年殖民地银行增至72个,分行达5 449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自由主义的盛行B世界市场的形成C垄断资本的膨胀D资本输出的带动解析:选D材料提供的时间是19世纪末,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的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而开设银行就是资本输出的一种重要方式,故D项正确。12(2018临沂检测)19世纪末,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在一次演讲中痛斥垄断组织的扩张:“公民正在遥远的后方挣扎,或者在钢轮下承受践踏直至死亡,公司团体本来应该是受到法律仔细约束的造物和民众的奴仆,现在却变成了民众的主人。”这说明垄断

175、组织()A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权B破坏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C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要求D造成侵犯人权和社会动荡解析:选A材料意在说明垄断组织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权,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河南名校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源于明代中期的钱铺、钱庄、银号等金融机构,即对城乡居民及工商业经营者发放贷款。到明末清初以后,由单纯的从事银钱兑换的货币经营资本,开始向高利贷资本转化。其业务由银钱兑换发展到兑换、放款、存款、开发钱票、开展汇兑等多种业务。形成一个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的金融机构。其资本规模也得到相当的扩张

176、,合伙制也在钱铺、钱庄、银号经营盛行。尤其是到了乾嘉以后,这种发展之势更加明显。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材料二早在13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一些富有的家庭为方便经商,纷纷设立了私人银行,如佛罗伦萨的巴尔迪银行、佩香贾银行、麦迪西银行和热那亚的圣乔治银行。在16世纪下半叶,由政府担保的公共银行开始大规模地兴建起来,1552年的巴勒莫和那不勒斯银行、1586年的热那亚银行、1587年的威尼斯银行、1593年米兰圣安布罗焦银行、1597年的米兰银行、1605年的罗马银行、1609年的阿姆斯特丹银行,以及1619年的汉堡银行等相继建立,进一步促进了欧洲的金融制度发展。所有

177、这些公共银行,都是储蓄或转账银行。一般而言,他们接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贷款,但都禁止向私人个体发放贷款。1694年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第一个资本主义股份银行,它是现代银行的标志。根据英王特许成立,股本120万镑,向社会募集。成立之初即取得不超过资本总额的钞票发行权,主要目的是为政府垫款。摘编自美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1)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的金融机构与1317世纪西欧银行的共同之处。(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清时期的金融机构与西欧银行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对城乡居民及工商业经营者发放贷款”和材料二中“意大利一些富有的家庭为方便经商,

178、纷纷设立了私人银行”得出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据材料中描述的经营方式可知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明清金融机构,从材料一中“源于明代中期的钱铺、钱庄、银号等金融机构,即对城乡居民及工商业经营者发放贷款”“其资本规模也得到相当的扩张,合伙制也在钱铺、钱庄、银号经营盛行”“从明末清初发展到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三句话概括其特点;西欧金融机构,根据材料二中“在16世纪下半叶,由政府担保的公共银行开始大规模地兴建起来”“他们接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贷款,但都禁止向私人个体发放贷款”“1694年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第一个资本主义股份银行,它是

179、现代银行的标志”三句话概括。第二小问,主要从中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答案:(1)共同:背景相同,商品经济、长途贩运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性质相似,都具有近代银行的某些属性。态势相似,都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2)特点:前者私人经营,后者由私人经营发展到政府担保的公共银行;前者只经营国内业务,后者开展国际业务;前者主要为私人服务,后者主要为政府服务,禁止向私人发放贷款;前者为合伙制,后者为股份制;前者发展缓慢,鸦片战争后才发展为近代银行,后者出现较早,17世纪末就已经出现。成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专制制度。西欧资本主

180、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的影响。14(2018安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事件约18151835年欧洲商业帝国向中国出口鸦片的价值增加了5倍1840年为了对付中国中断贸易,英国封锁中国的港口18421844年南京条约结束了鸦片战争,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中法签订黄浦条约18501859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80%18601861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19世纪50年代 2.5万中国人生活和工作在加利福尼亚 19世纪6090年代 中国开展洋务运动 18701900年 世界工业产量增加4倍;世界造船业增加了2倍;世界贸易额翻了一番 1877年 维多利亚女王接受印度女皇的称号

181、 18781913年 欧洲帝国的总面积翻了一番,总人口从3亿增加到5.5亿 18941895年 日本打败中国并占领台湾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下)整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解析:该材料论述题较为开放,主要论及的是中西关系在近代史时期的发展演变,一方面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的近代化,只要言之有理并且辅之以必要的史实论证即可。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逐步走向近代化。阐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然后向欧美其他国家扩展,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生

182、产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欧美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华取得特权后,向中国疯狂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在外来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清政府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民族资本家创办近代企业;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激进民主主义者在西方“民主与科学”旗号下,掀起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逐渐步入近代化。示例二论题:近代中国由封闭到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阐述: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严禁对外贸易,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清政府妥协,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外来商品输入使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和发展。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输出资本,加大对华经济侵略。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如答出与材料相符合的其他论题,阐述有理有据亦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