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1.07MB ,
资源ID:1251471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5147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陕西省绥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陕西省绥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绥德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四次阶段性考试历 史 试 题(卷)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计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二者的相同点是( )A.是国家治理的形式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与宗法制密切结合D.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2. 下表为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武器和刑罚统计情况(部分)。这反映出商朝( ) A.强制性权力已出现B.对外征战十分频繁C.实行严刑峻法统治D.社会阶级矛盾激化3. 春秋时期,齐鲁之战,曹刿强调一鼓作气,而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之战则持续了三年,最终秦灭赵四十万大军。前后两场战争规模的变化

2、从侧面反映了( )A.社会生产获得极大的发展B.战争双方都开始重视战略战术C.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D.长平之战是秦灭六国的决定性战役4. 西周时期,国家实行国、野分治。“国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并有一定的参政议政的权利,只承担兵役,不向国家缴纳粮食,而“野人”的地位较低,只缴纳粮食不承担兵役。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要求居民都按户籍进行编制,实行居民身份、义务的无差别。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农业生产的衰退B.阶层流动的固化C.专制体制的确立D.战争频繁的现实5. 柳宗元封建论:“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君主制B.宗法制和君

3、主制C.宗法制和郡县制D.分封制和郡县制6. 1962年出土于陕北绥德县的东汉画像石“牛耕图”,被中国邮政1999年3月16日发行的汉画像石邮票所收录(见下图)。“牛耕图”反映出东汉时期( )A.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B.刀耕火种的现象已经消失C.耕犁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D.铁犁牛耕技术发达7. 南宋高斯得撰宁国府劝农文描述:“及来浙间,见浙人治田,比蜀中尤精。土膏既发,地力有余,深耕熟犁,壤细如面,故其种入土坚致而不疏,苗既茂矣。大暑之时,决去其水,使日曝之,固其根,名曰靠田。”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农业耕作技术发达B.粮食产量迅速提高C.经济中心地位稳定D.政府重视农业生产8. 下

4、图为某同学收集的史料,这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B.封建小农经济具有一定封闭性C.水利工程对农业意义重大D.政府比较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9. 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绸文明。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某汉代考古遗址发现有一件素纱禅衣,重量仅49克。识图(下为汉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A.B.C.D.10. 中国古代政府通过赋税制度征收各种实物和钱币,通过徭役制度征发人民无偿劳动。其中两汉法令制度规定的服役年龄比较宽松,起役20岁,有一段时间是23岁,止役年龄为56岁。这体现了汉代( )A.赋役制度的完善B.薄赋轻徭的思想C.商品经济的

5、发达D.重农抑商的做法11. 教育公平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下列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A.温故知新B.当仁不让于师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12. 春秋时期,“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针对这一现象,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 )A.恢复周礼B.有教无类C.无为而治D.兼爱非攻13. 汉初黄老之学继承了先秦道家宽大、自然、清静无为、以柔克刚等理论,同时还吸收了儒墨学派经常探讨的仁义、道德、贤能、知识等概念。影响其思想内涵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6、社会环境的变迁B.统治阶层的态度C.生产力发展水平D.思想自身的演变14. 有学者研究发现,在西汉初年黄老之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四经中,儒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的思想都有所体现。据此可知西汉初年( )A.黄老之学兼采各家学说B.儒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C.百家学说融汇已成现实D.不同思想学说各有长短15. 据剑桥插图中国史记载,下图石碑“位于今山东省嘉祥的武梁祠内,立于公元151年。碑上绘有孝子老莱子。老莱子年已七旬,但像儿童一样手执玩具戏耍,以使父母感不到垂垂老矣。”这反映了( ) A.老莱子是最早的孝子形象B.儒家思想开始占据主流地位C.汉代尊老已成为社会风尚D.社会教化印证儒家主流地位16. 北

7、魏时期,为北魏道武帝所敬重的沙门法果一反旧规地说:“太祖明叡好佛道,正是当今的如来,沙门应予尽礼。”另一名僧人道安也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播颠覆传统观念B.佛教日益适应社会现实C.儒佛开始出现合流趋势D.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17.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18. 18世纪的欧洲,专制统治下的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

8、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英、法的不同表现说明( )A.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B.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D.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19.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主要说明(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时间粮食产量(百万吨)油料产量(百

9、万吨)1978年304.775.211980年320.567.691984年407.3111.9120. 下表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粮油产量统计表。它反映了当时中国(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人民公社化解放了生产力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农产品出口激增D.市场经济体制已取代计划经济体制21. 1935年开始,美国联邦法院宣布新政法律违宪,但在1937年后,联邦法院判决支持了国会的每一项经济立法。联邦法院态度的转变表明美国( )A.制衡机制已经失灵B.总统能够左右立法C.逐步走出经济危机D.新政成为社会共识22. 二战中,欧洲各国在伦敦的流亡政府都十分关注战后欧洲的命运,比利时与荷兰之问开始

10、进行关税同盟的谈判;希腊与南斯拉夫签订了协议;波兰与捷克也建立了协调委员会。这些现象( )A.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B.使欧洲联合成为共识C.反映欧洲统一思想由来已久D.说明欧洲企图重建国际秩序23. 在全球化竞争中,荷兰长期垄断光刻技术,成为全球高端芯片制造供应的王者;日本的机器人技术长期领先,一些机器人关键部件一度占据世界九成的市场份额;美国更是在2016年凭借知识产权行业创造了高达38.2的GDP。这些现象反映出( )A.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B.世界各国经济实现转型C.核心科技自立的重要性D.发展中国家贫困化加剧24.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当代表们吵得不可收拾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提议去

11、请牧师。他们请来了牧师,带领大家祈祷,以放弃“唯我正确”的看法,这反映了( )A.美国民主政治的建立有斗争有妥协B.制宪会议是地方各州力量的博弈场C.美国常利用宗教力量解决政治纷争D.美国政治生活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25. 英国议会在1701年通过一项法案: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和政府的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的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此项规定( )A.取消了君主的行政权力B.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C.推动了君主立宪制发展D.完善了责任内阁制度第II卷(非选择题)二、论述题(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2分)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12、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央宣传部组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单位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于2021年2月25日起在全国发行。全书共10章,70节,约28万字。下面是全书目录: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19211927)第二章 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19271937)第三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9371945)第四章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19451949)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19561978)第七章 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19781992)第八章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

13、面推向21世纪(19922002)第九章 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22012)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章所反映历史时期中的2至3个历史事件,围绕“中国共产党100年光辉历程”的主题,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出对应章目、历史事件和论题,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三、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2小题,共计38分)27. (20分)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

14、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为后世历代所遵奉。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被“盛赞不已”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15、?并简述秦朝和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共同历史作用。(11分)(2)据材料三,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的依据是什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是什么?(9)28.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自1551年到1722年的江南市镇,苏州府有128个,松江府有113个,著名如吴江的盛泽、南汇的周浦、湖州府的菱湖、嘉兴府的濮院、乌程的乌镇和南浔由宋元时代的村市、草市、墟、会等发展过来,往往在多个村庄的中心地带。明江南地区“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凿日繁,贸迁易众,卒有世镇”,正德年间松江府青浦县的朱家角“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为今巨镇”。在江南地区,史载“鬻诸双

16、林镇,为织包头纱之用”,嘉定“新泾镇为棉花管履所集”,嘉善千窑镇“民多业陶,甓埴繁兴,贸迁日夥”。在17世纪,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就运出景德镇等中国瓷器1600万件。制瓷业的发展不仅带来巨额的利润,也带来了更多的自由雇工。嘉兴府还出现了“质库”。(注:“质库”,主要经营典当、贷款业务,兼及存款、钱票发行等其他事项。)据(美)罗兹墨菲亚洲史、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樊树志晚明大变局等编写(1)阅读材料一,试从耕作工具、方式、动力三方面描述中国古代农业的演变特点。(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古代中国国内“市”的发展线索。概括明代中国经济的新特点。(9分)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

17、(本题共计25小题,每题3分,共计75分)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商周的政治制度。【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内外服制和西周的分封制都是国家治理的形式,A项正确;内外服制和分封制均未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项错误;只有分封制是与宗法制密切结合的,C项错误;两者都未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D项错误。故选A。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商朝的政治制度。【解答】从材料中把人的手脚铐起来、把人关进监狱、把人活埋等刑罚可以看出商朝已经是国家,出现强制性权力,故选A;材料出现人拿着武器不能说明征战十分频繁,B错误;实行严刑峻法从法家出现才开始,C错误;阶级社会固有阶级矛盾,但是材料

18、不能显示阶级矛盾激化,D错误。故选A。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的战争追求的是速度战,而到了战国时期,一场战争可以持续三年之久,说明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国家能够为战争提供不断的战争补给,故A项正确;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来,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A。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动。【解答】材料描述了战国时期的变化是“实行居民身份、义务的无差别”,材料前半段提及生产粮食和服兵役的工作由不同的人担任,并不利于集中民力来应对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故答案选D。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生产的衰退

19、,排除A。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不是材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解答】联系史实分析,“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的意思是说,西周之所以失国其原因在于分封制的弊端,而秦之所以灭亡不是他的郡县制度导致的,而是因为秦朝统治过于严酷,因此前后两个制代表的分别是分封制与郡县制,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解答】据材料东汉时期出现“二牛一犁”耕作的现象,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有了较大发展,故选D项;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排除A项

20、;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铁器时代,铁犁牛耕代替了刀耕火种,排除B项;唐代曲辕犁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犁耕进入成熟阶段,排除C项。故选D。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解答】材料“土膏既发,地力有余,深耕熟犁,壤细如面,故其种入土坚致而不疏,苗既茂矣”反映了浙江地区(江南地区)农业耕作技术发达,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不同年份粮食产量的比较,因此B不正确;材料没有进行南北方的比较,因此得不出江南地区是经济中心,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态度,D不正确。故选A。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解答】根据材料中的“铁铲”“都江堰”“牛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1、,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故选A项;B项表述与材料主题不符,故排除;C项表述与题干要求的“共同主题”不符,故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是否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故排除D项。故选A。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手工业。【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素纱禅衣是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禅衣素纱”,是一件知名度很高的文物。根据地图信息可知,是长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其余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D。故选C。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两汉薄赋轻徭的思想。【解答】两汉法令制度规定的服役年龄比较宽松,这体现的正是汉代薄赋轻徭的指导思想,故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体

22、现赋役制度的完善,排除A。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无直接关联,排除。故选B。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解答】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教育公平”。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是指招收、教授学生不分贵贱,这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思想,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政治主张。【解答】材料中“弑君亡国”体现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象,故孔子强调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周礼,故选A项;孔子在教育上提出有教无类,材料强调的是“政治”主张,排除B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C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A。13.【答案

23、】A【解析】本题考查朝代统治思想的演变。【解答】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黄老之术”,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的变迁,A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故选A。1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解答】根据材料“在西汉初年黄老之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四经中,儒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的思想都有所体现”可知,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吸收了儒家、墨家

24、、名家、阴阳家的思想,故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而不是融汇,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对比各家的思想,不能得出此结论,故D项错误。故选A。15.【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解答】根据材料在祠堂的石碑上刻有壁画,展现“孝”文化,可见社会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孝道教化,D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不能体现老莱子是最早的孝子形象,A项排除;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占据主流地位,B项排除;材料不能体现汉代尊老已成为社会风尚,C项排除。故选D。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北魏佛教的发展。【解答】根

25、据材料,北魏的佛教僧人主张“依国主”、“应予尽礼”,体现了佛教适应世俗皇权统治,适应社会现实,故B正确。其余ACD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故选B。1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三教合流。【解答】“完全”表述太绝对,A排除。材料不能说明“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只能说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B排除。根据材料“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提倡忠君爱国”、“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可知,“孝”、“忠”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所以中国的佛教深受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浸润,C正确。D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故选C。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答】题目中没有体现科学革命的内容,故A项错误;18世纪的

26、法国,日益崛起的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而英国与德国的启蒙学者则相对回避政治,因此可知政治环境影响着启蒙思想的发展,故B项正确;题目中没有体现经济发展的内容,故C项错误;题目中没有体现制度构想的内容,故D项错误。故选B。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字。【解答】A项错误在于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小国家的原因,但文中并没有说是“主要原因”;文中没有体现汉字的艺术性,排除BD;从“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分裂为像意大利”可以得知,字母文字不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而统一的文字却可以起

27、到促进作用,故C正确。故选C。2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答】表格数据说明: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和油料产量均大幅度增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结果,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是在21世纪初,故D项错误。故选A。2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实行新政,1935年开始,美国联邦法院先后宣判多部新政法律违宪,1937年后联邦法院判决支持了国会的每一项经济立法,这说明美国

28、新政逐步深入人心,故D正确;AB说法错误,故排除;1937年,美国还没走出危机,故C错误。故选D。2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解答】根据材料“比利时与荷兰之问开始进行关税同盟的谈判;希腊与南斯拉夫签订了协议;波兰与捷克也建立了协调委员会”可知,这些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故A项正确;“共识”一词表述不当,故B项错误;欧洲走向联合和欧洲统一不一样,故C项错误;D项夸大了材料的意思,故D项错误。故选A。2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科技的重要性。【解答】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材料没有提到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

29、外国商品的冲击,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璧垒和非除壁垒两种措施,故A项错误;B项说法不徐合材料,荷兰,美国,日本并不能代表世界各国,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知道,科技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说明了科技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荷兰日本美国都是发达国家,材料没有提到发展中国家,故D项错误。故选D。2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解答】题中牧师让代表们“放弃唯我正确”意味着放弃各州或某些集团、个人等的部分权力与利益,通过大家的相互妥协与退让来达成一致,故A项正确;B项中的“博弈”是各方

30、代表去争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材料是“放弃唯我正确”看法,是为达成共识而作出相应的妥协与退让,故排除B项;C、D两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选A。2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解答】依据材料可知,该项规定反映了国王的权力受到政府大臣的制约。依据材料时间“1701年”,结合所学可知,这有利于推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故C项正确;当时国王仍然有行政权,到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才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错误;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而且材料没有涉及议会,故B项错误;英国责任内阁制度形成是在1721年,故D项错误。故选C。二、 论述题 (本题共计 1

31、小题 ,共计12分 ) 26.【答案】示例一:章目:第一章事件: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论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阐述: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也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正是由于有了上述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就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第一次高潮,新型农

32、民运动开始兴起;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了国民大革命的风暴。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示例二:章目:第二章事件: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论题:“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发展道路。阐述:1927年,大革命失败。在此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起义军攻打长沙的计划受挫情况下,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革命实

33、践中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发展道路,推动中国革命最终走向了胜利。总之,“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示例三:章目:第八章事件: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论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深入发展。阐述: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到2008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1997年,党的“十

34、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此外,在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极大促进了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之,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五大”,党中央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科技、教育等方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了21世纪。【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解答】本小问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选取一定时间段内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发展成就以及所带来的重大影响来展开分析即可,如示例:章目:第一章;事件: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再结合相关史实从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

35、合,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革命就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三、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38分 ) 27.【答案】(1)制度:郡县制。共同影响: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安定的环境;便利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为后世沿用,影响深远。(2)依据:始终维护中央集权。趋势: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后,将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两级:郡和县。故该制度是郡县制。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和郡县制产生的重大影响为:为社会

36、生产、生活提供安定的环境;便利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3)通过读取材料三内容“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结合所学可知,从秦朝的推行郡县制开始,历经元、明清朝等各代王朝推行的一些地方行政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且趋势是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加强。28.【答案】(1)耕作工具体: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制作方式: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

37、、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在使用的动力上,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2)战国时期的城市一般都是诸侯国的政治中心(都城),这些都城一般都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是供贵族地主用的奢侈品。这些商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不是很密切,而且各个诸侯国流通的货币品种不一,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初期发展的时代特征; 北宋的东京,商业繁荣,店铺林立,突破了唐朝“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出现了娱乐的场所瓦肆。这表明北宋封建经济在唐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明朝中后期的城市未必都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商业贸易的内容日益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商品经济开始侵蚀自然经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这时候已经出现

38、了有一定专业分工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苏州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特点:商品经济活跃,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农业的演变。(2)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解答】(1)由材料一三张图片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农业演变的特点:耕作工具体: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制作方式: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在使用的动力上,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由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基本线索:战国时期的城市一般都是诸侯国的政治中心(都城),这些都城一般都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是供贵族地主用的奢侈品。这些商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不是很密切,

39、而且各个诸侯国流通的货币品种不一,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初期发展的时代特征; 北宋的东京,商业繁荣,店铺林立,突破了唐朝“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出现了娱乐的场所瓦肆。这表明北宋封建经济在唐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明朝中后期的城市未必都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商业贸易的内容日益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商品经济开始侵蚀自然经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这时候已经出现了有一定专业分工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苏州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由明江南地区“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凿日繁,贸迁易众,卒有世镇”,正德年间松江府青浦县的朱家角“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为今巨镇”。在江南地区,史载“鬻诸双林镇,为织包头纱之用”,嘉定“新泾镇为棉花管履所集”,嘉善千窑镇“民多业陶,甓埴繁兴,贸迁日夥”结合所学,可知,明代中国经济的新特点是商品经济活跃,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