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抚顺市四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铺张浪费绝非小事,不仅因为它脱离我国基本国情,背离优秀传统文化,还在于它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目前,我国各种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其中,公款浪费更是危害巨大、影响恶劣。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更需要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跟着一级学。浪费也是腐败,节约也是政绩。各地区各部门要清醒地认识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任由铺张浪费等不良之风蔓延,会
2、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要从严治党、取信于民,必须把“反浪费”当成一项政治任务,作为改进作风的突破口,作为坚持党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抓手,作为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有效途径。从而以党风促政风,以政风带民风,有效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把“反浪费”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既要让人们看到立竿见影的变化,更要研究长期有效的机制。一方面,作为转变作风的重要内容,“反浪费”等不得,慢不得,必须从现在抓起,从两会和春节抓起,让人民群众看到新气象新风尚;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一阵风、一呼隆,制定针对性、操作性更强的约束和惩戒措施,把根治公款浪费“顽疾”作为衡
3、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材料二近日,武汉多地餐馆推出半份菜、小份菜,多人就餐时倡导“N1”点餐,餐后倡导打包记者在湖北、上海、福建等多地走访发现,各地着力推动厉行节约,遏制“舌尖浪费”,部分行业协会、餐饮单位“新招”频出。新举措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如何才能更好尽快构建长效机制?厉行节约,从自身做起。吃饭点餐时要适量点菜,减少浪费,也提倡餐后打包。只有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才能减少粮食的浪费。公职人员是这场“文明战争”不可或缺的风向标,应加强对其中违纪背德行为的监督问责,对公款浪费的严惩不贷,对自费宴请的过度浪费也要予以必要的批评训诫。让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推动餐桌减重、面子减负、人心减
4、压。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从自身做起,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建厉行节约的社会风气。厉行节约,构建长效机制。政府要建立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强监督和监管。各地餐饮业协会可以把相关倡议书的落实情况,纳入协会的相关评比工作之中;建立关于餐饮浪费行为的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等制度机制;指导推动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将“光盘行动”等要求纳入文明餐厅、放心餐厅、绿色餐厅评选指标体系;探索设立餐饮企业“红黑榜”名单。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厉行节约要一直在“路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敬天惜粮、勤俭节约是中
5、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充分发挥优秀的民族精神。节用裕民,节俭兴国,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必须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材料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从习近平总书记在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等法规制度的贯彻实施,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鉴于经济社会的飞快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有些人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勤俭节约了,甚至养成了讲排场、比阔气、搞攀比的陋习,还有些人主张浪费能拉动内需、刺激消费,
6、致使铺张浪费的现象仍屡屡发生。一些“吃播”标榜“大胃王”吸粉,实则暴饮暴食、假吃真吐;饭店里许多宴请聚餐,“盛宴”始,“剩宴”终;部分学校等单位也存在食物浪费问题。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粮食总产量的6%。餐饮浪费不是私事,也不是小事,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我国人口多、基数大,每人浪费一点,就会给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压力,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粮食市场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要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古人的教诲犹在耳畔,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勤俭节约的传统决不可丢。餐饮浪费无助于消费升级
7、,更不会带来健康经济。消费升级,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的背景下,浪费行为的本质是对资源的无效消耗。靠铺张浪费、肆意挥霍换来的经济发展绝不会健康、可持续。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浪费也是腐败,铺张浪费会使得党失去根基,会与群众相脱离,故把“反浪费”作为改进作风的突破口,厉行节约,从严治党。B要建立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需要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各餐饮协会会同相关部门建章立制,加强监督和监管。C目前,国民餐饮消费中浪费现象严重,摆在我们面前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我们必须警钟长鸣,否则会导致经济发展不健康、
8、不可持续。D十八大以来,随着相关法规制度的贯彻实施,党政机关和干部率先垂范,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从而开启了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餐饮浪费不是私事,也不是小事,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所以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勤俭节约的传统决不可丢。B人们的消费观念并未改变,才导致铺张浪费现象屡有发生,“盛宴”始,“剩宴”终,令人痛心。C“反浪费”作为政治任务,要把转变作风和建立机制相结合,把根治浪费“顽疾”作为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D全国人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做到勤俭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建厉行节约的社会风气。3下列语句不能说明“厉行节约,反对
9、铺张浪费”的一项是(3分)A每从嘉宴过,摆阔入眸频。海味当餐盛,鸡豚余膳陈。B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C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D半铲情盈碗,三餐味绕梁。劝君珍重我,节俭面荣光。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5分)5三则材料都围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展开论述,但是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材料一套不住的手赵树理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
10、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
11、,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
12、长成这样了!”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慢慢用着就合适了!”老人带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脱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也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
13、说着就放下走了。以后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多少技术,您还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可带上您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带上走了。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二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杈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
14、里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觉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杈,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了他。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
15、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直到第四天上午听罢了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把它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算了,不找它了!这手套对我也没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
16、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材料二我也曾写过一些篇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
17、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有删改)6.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通过对一个饱经沧桑老农民手的真切描绘,刻画出一位农业生产技术、思想觉悟都很高的农民形象。B. 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对前者的延伸。C. 小说通过对像陈秉正这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间接批判了当时
18、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D. 小说的语言既质朴平易又生动幽默,如“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口语化很明显,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高度统一。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老舍认为,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以小见大,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B. 赵树理在创作上特别注重从农村生活和劳作中选取题材,语言生动活泼又通俗易懂,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体现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C.套不住的手构思巧妙,老舍赞其以“手套”串联情节,故事有起有落,让人意识到:这是一双普通农民的手,也是一双不平凡的手。D.标题“套不住的手”,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
19、,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8.赵树理是如何刻画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9. 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儿”。(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
20、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
21、药自杀。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B.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C.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22、/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D.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河,古代多指黄河,“河南”“河北”分别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B.参乘,古时乘车时陪乘的人。古人乘车,尊者在左,一人在右陪坐。C.崩,古代只有皇帝的死才能叫“崩”,文中指秦始皇病死在沙丘。D.太子,常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按礼俗多由嫡长子来担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蒙恬出身名门。祖父蒙骜侍奉秦昭王,位至上卿,蒙恬因家世荫庇担任秦将。B.蒙恬功劳
23、卓著。他统军北逐戎狄,修筑长城,威震匈奴,并参与修建秦直道。C.蒙恬深受重用。蒙恬被始皇重用,他的弟弟蒙毅也被始皇帝亲近,位列上卿。D.蒙恬结局悲惨。蒙恬有大功于秦而被秦二世逼杀,他的弟弟也受他牵连而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4分)(2)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4分)14.蒙恬一生,功勋卓著,而司马迁却评价他“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请结合文本说明司马迁这样评价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临江仙 苏轼夜饮东坡醒
24、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这首词写于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东坡”是苏轼的号,这里是词人自称,点明了夜饮的人物和醉酒的程度。B.“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醉眼蒙眬的情态。C.“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营营,周旋、忙碌,内心急躁状,形容为功名利禄竞逐钻营。这两句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D.“夜阑风静縠纹平。”纹,指水波
25、细纹。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16.“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剑阁易守难攻的句子是“ ,”。(2)蜀相结尾两句“ ,”,表明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理想的痛惜。(3)望海潮中作者用“_,_” 写了杭州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花,也写出了西湖乃至整个杭州的美。 (4)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句子是“ ,”。(5)在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像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
26、语句是: , 。三、语言综合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半清早,几大朵( )着锃亮边儿的乌云,像刚刚炸裂开却又不甘心各自散去的大型冰块,集拢在朝阳周围。有一块终于捂火盆似的一下捂住了太阳。顷刻间,密麻麻的吊线雨幕从黑云底部垂搭而下,汾沱雨点儿齐崭崭泼下来了!只是暗了东方,天宇并不晦暗,云隙缝儿间透射出的一束束烂银般的光芒,将连天接地的雨幕照射得( )。那珍珠似的雨滴一下子将地表万物泼打得迷迷茫茫,碧翠晶莹的棉花叶、芭谷叶颤颤巍巍,噼啪乱响,亭亭株影在雨丝长弦下似笑似舞,半痴半醉。雨星砸在地上, ,雨沫泛亮,仿佛白雾掠地,于是,人们称这雨为“白雨”。“白雨不过牛背”,
27、黄牛的一峰脊背可以秦岭亘天似的分划开晴阴两界。黄牛在拉犁,犁沟那边刚刚耕耘翻掀起来的土地上是白花花的一派雨雾,这一边尚待翻耕的生茬地上,阳光( )灿烂,一星儿雨也没有。方才还在那一边啄蟋蟀、叼红蚯蚓的乌鸦、喜鹊,忽地撑开翅膀,贴住地皮飞掠到犁沟这一边来了,齐愣愣抬头往那一边瞅。趁早凉钻进青纱帐里寻挖猪草的村童们,急惶惶扔了短镰,倒翻了竹笼胡乱扣在小脑瓜上, ,大呼小叫,连滚带爬,像风雨里覆了巢的小鸟,像荒火里乱了营的蚂炸收鞭插犁的老农自言自语:“噢,今天是立秋!”丰硕而富饶的秋天,就这样大咧咧地降临到八百里秦川上来了。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镶 闪闪烁
28、烁 依然 B.镶 晶莹剔透 竟然C.围 闪闪烁烁 竟然 D.围 晶莹剔透 依然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秋天就这样降临到八百里秦川上来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剧作本身的角度分点概括平凡的世界受到好评的原因。(不超过40字)(4分)相比以“狗血”话题为宣传噱头,并以收视率为商业目的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以孙家两兄弟为中心的众多鲜活形象,讲述了人物间朴实真诚的情感经历和他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以其独一无二的厚重
29、历史感,将城乡的发展历史真实地体现出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该剧采用直接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当代农村的生活百态,给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用沉稳的故事节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能够平心静气调慢节奏的净土,在浮躁喧嚣的电视圈中给观众注入一剂强有力的镇定剂。四、 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20年12 月31日,全国政协在北京举行新年茶话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30、,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班级计划举行主题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种精神,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生活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D 依据材料三第一段“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可知,并没有“开启了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尚”,只是“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2D 据材料二第二段“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从自身做起,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建厉行节约的社会风气”可知,“实现
31、可持续发展,共建厉行节约的社会风气”只是一个目标,“就能做到”太绝对。3C “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强调的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遏制“舌尖浪费”的新举措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如何才能更好尽快构建长效机制?其次,从自身做起和构建机制两个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如何更好地落实好举措。最后,发出号召,陈述“光盘行动”的实施意义,制止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5 材料一从如何治党的角度出发,分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对治党的意义。材料二具体分析如何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分别从自身和机制两个角度谈论怎样厉行节约的问题。材料三从改变群众的消费观念出发,谈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对国家经济健
32、康发展的意义。6.C (“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岐视劳动的现象”于文中无据,属于过度解读)7.A “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无中生有,文中老舍的说法只是一种假设。8.外貌描写:细致地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突出他劳纯朴、热爱劳动的形象。语言描写:陈秉正对年轻人语重心长的教育,刚拿到手套时感慨“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最后表示自己我这双手是不住手套的!心理描写:看到新运来的桑杈第一时间想到集体的事情,手套第一次丢了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后面又主动帮助招待所清理装垃圾,体现了他为集体和他人想的特点。侧面衬托:副组长王新春对陈秉正辛勤劳作的介绍和
33、年轻人劳动时的抱怨和不理解,突出表现了陈老汉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以及他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9.设置悬念。标题“套不住的手,设置悬念,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情节一波三折。文章以手“为线展开,先是家人为保护他的手而买手套给他,然后他为了干活而忘戴手套,接着因为戴了手套而丢了手套,最后回家后归还手套。两次戴手套,两次丢手套的零散情节连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伏笔照应。文章一开篇就交代陈秉正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健,连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最后交代他的手都是自己从小的劳作,塑造了为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
34、形象。结尾突转。陈秉正老人最后把手套还给儿娘妇,井表示“我这双手是就不住手套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10.A “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是两个句子,前一句的主语是赵高,后一句的主语是“秦王”,所以应该在“秦王”前面断开,因此排除B、C两项。“帝以高之敦于事也”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帝以高于事敦也”,中间不能断开,因此排除D项。故选A。11.C “古时专指皇帝的死亡”错误,王后的死也叫“崩”。12.D “他的弟弟也受他牵连而死”错。从原文第二段“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可知,应该是蒙恬受他弟弟的牵连。
35、13.(1)蒙恬在外担当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所以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2)赵高平日受胡亥的宠幸,打算拥立胡亥继承皇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治他而没有袒护他。解析:(1)“外”“内”,名词作状语,在外,在朝廷内。“虽”,即使。“之”代词,他们。(2)“高雅得幸于胡亥”,被动句。“雅”,平日,向来。“幸”,宠幸。“法治”,古今异义,依法惩治。“不为己”,不袒护自己。14. 司马迁认为蒙恬兄弟被诛是因为其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秦国刚刚统一,天下尚未安定,蒙恬身为名将,应尽力劝谏皇帝,救济百姓的急难,致力于维护百姓安定的生活,然而他却迎合始皇的心意,大规
36、模地修筑长城,所以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顺理成章。解析:根据“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可知,司马迁评价蒙恬“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的原因是蒙恬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由“夫秦之初灭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可知司马迁如此评价的原因。参考译文: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做到上卿。始皇二十六年,蒙恬由于家世的关系得以担任秦国的将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被任命为内史。秦国兼并天下后,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向北驱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凭
37、借地理形势,用来控制要塞,起于临洮,直到辽东,连绵一万多里。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弯弯曲曲向北延伸。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慑匈奴。始皇特别尊重推崇蒙氏,信任他们,认为他们很贤良。因而亲近蒙毅,使他官至上卿,外出就让他陪着同坐一辆车子,回到朝廷就侍奉在始皇跟前。蒙恬在外担当军事重任,而蒙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所以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赵高犯下了重罪,秦王让蒙毅依照法令惩处他。蒙不敢枉法,依法判处赵高死刑,开除了他的宦籍。始皇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免了他,恢复了他的官职。始皇到了沙丘就逝世了,没有公开消息,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这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经常跟随
38、在始皇左右。赵高平日受胡的宠幸,打算拥立胡玄继承皇位,又怨恨蒙依法惩治他而没有袒护他,于是产生了杀害之心,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划,拥立胡亥为太子。太子拥立之后,派遣使者捏造罪名赐死公子扶苏和蒙恬。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蒙恬沉重地叹息说;“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被处死呢?”很久,才慢慢地说:“我的罪过本来该死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城墙、挖壕沟一万多里,这中间能没有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大史公说:我到北方边境,从直道返回,沿途实地观察了蒙恬为秦国修筑的长城和边
39、塞堡,挖掘山脉,填塞深谷,贯通直道,本来就是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秦国刚刚灭掉其他诸候的时候,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创伤累累尚未愈,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这时候尽力劝谏,救济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致力于维护百姓安定的生活,反而迎合始皇的心,建功立业,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不也是应该的吗?为什么要归罪到大地脉络呢?15.A 这里的“东坡”指的是苏轼在黄州期间开垦的一片荒地,首句点明的是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不是夜饮的“人物”。16.词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大自然中。苏东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
40、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17.(1)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2)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3)(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4)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5)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18.A(镶”比“围”更准确传神;“闪闪烁烁”比“晶莹剔透”更符合本段多用叠词的语言风格;“依然”比“竟然”更符合上下文语境,阳光灿烂并不出乎意料)19.秋天前面加上“丰硕而富饶”,语言生动形象,更能突出秋天的特征,表达作者对这片土地的强烈情感。“大咧咧”运用拟人的修辞乎法,赋予秋天人的特征,亲切自然。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0.示例:闪溅开一片片薄纱似的雨沫;朝没有雨的这一边狼狈逃窜21.人物形象鲜活;历史感厚重;叙事风格直接;故事节奏沉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