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六)(含解析)第卷选择题1.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A. 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B. 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C. 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D. 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及“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
2、、罗马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政体强调贵族在政治统治中的重要作用,即君主的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故B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继承方式并非是政体,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可知,此政体并不是君主专制政体,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贵族在政治统治中的重要作用,而D项没有体现贵族在此政体中的作用,故D项错误。2.阅读下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A. 北方农业经济的衰落B. 南方农耕技术更先进C. 南方地区得到开发D.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答案】C【解析】【分析】南方的亩产不断增加,面积也增加了,可以看出南方逐渐得到了开
3、发,C正确;从材料中看出隋唐时期北方的亩产和面积较魏晋南北朝都有增加,看不出盛极而衰,A错误;虽然南北方的亩数相当,体现不出耕作技术先进,B错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最终实现南移是在南宋;D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要搞清楚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时期基本完成在这之前,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为南移做准备。【详解】3.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A. 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B
4、.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C.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D. 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孔子主张重人事”“济天下”“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反映儒家思想坚持关注社会现实,具有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故D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儒家思想顺应经济发展需求,故B项错误;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但材料无法体现儒家思想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故C项错误。4.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诏曰:“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
5、外。”宋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 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B. 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C. 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D. 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讲述宋朝禁止铸造佛像、浮图及人物,有利于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但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并没有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故B项错误;“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故A项正确,灭佛有利于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但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5.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一时期内不同年份各民族工业部门资本占全国总资本比例示意图(占全国总资本比例1为年份1的情况,占全国总资本比例2为年份2的情况
6、,年份2较年份1晚些)。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清政府为支付对日巨额赔款,鼓励兴办实业B. 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内市场统一C. 政府抗击日本法西斯侵华,发展战时生产D. 新中国成立在即,重工业所占比重迅速提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提供的数据,较之前年份,第二个年份的冶炼业、机械金属业等重工业占全国总资本的比重明显上升,纺织、面粉等轻工业比例显著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和抗日战争时期,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工业服务抗战的需要密切相关,C选项符合题意。19世纪末清政府鼓励兴办实业、1927年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之后,国内经济发展均为轻工业发展很快,重工业发展偏慢,没有改变民族工业
7、投资多在轻工业的经济格局,AB两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轻、重工业均没有较大发展,D选项不符合史实。6. 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撰文:“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下列有关该资料的说明正确的是A. 该文章可能发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B. 冲决封建网罗成为追求理想世界的根本目标C. 毛泽东深受维新派的思想熏陶D. 中国共产党人的救国之路已日渐清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依据材料“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
8、”可知,毛泽东欣赏的是陈独秀的追求真理的精神,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因此A项符合题意,排除B;C项错误,毛泽东的思想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D项是在十年对峙时期才逐渐清晰度,故排除。考点: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7.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A. 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B. 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代表C. 有利于维护双方利益,协调国家间分歧D. 彻底
9、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双方在充分考虑对方实际情况的因素下建立“半外交关系”,而这种“半外交关系”则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有利于维护双方利益,协调国家间分歧,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主要是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并不是英国的弃权,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西方关系在当时的典型特征是互相敌对,故B选项错误;D选项中“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并且不符合史实,故D选项错误。8.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个时期连续十年内国内工农业总值变化情况。对图中“C”点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A. 国企改革协调了轻
10、重工业比重B. “大跃进”促使重工业产值提升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D. 家庭联产责任制取得很大成效【答案】B【解析】【详解】“大跃进”时期大办工业,大炼钢铁,促使重工业产值提升,与“C”点经济发展状况相符,故答案为B项。国企改革没有涉及轻重工业比重,且“C”点轻重工业不协调,排除A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时,轻重工业比例应当大体协调,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的大发展,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D项。【点睛】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
11、。对被选项要“三思”:一要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要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排除;三要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9.罗马人把法律划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法不进家门”的说法盛行,同时又出现了“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审判涉及其父的契约事件,惩罚其父的违法行为”等现象。由此可知,罗马公私法的划分导致A. 公法和私法范畴相互融合B. 贵族身分与家子身分对立C. 公民个体相对于家长独立D. 血缘关系与契约关系等同【答案】C【解析】【详解】古罗马出现“当儿子成为高级
12、官吏时,可能审判涉及其父的契约事件,惩罚其父的违法行为”的现象,说明儿子作为公民独立于家庭,依法对家庭成员做出审判,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公法和私法范畴相互融合,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贵族身份,排除B;材料反映儿子可以惩罚其父的违法行为,无法体现血缘关系与契约关系等同,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审判涉及其父的契约事件,惩罚其父的违法行为”,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0.据媒体报道,首相约翰逊表示为了完成英国脱欧,将采取多种手段,必要时甚至暂停议会。而亲欧派议员声称,将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并力促其通过,届时如约翰逊拒绝下台,向来保持中立的女王除了将他解职外别
13、无选择。这些情况说明A. 首相需顺应民意以维护内阁稳定B. 英国政治传统可能出现弹性变化C. 欧盟一体化改变了英国内外政策D. 英王对行政权影响力逐步上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必要时甚至暂停议会”“将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并力促其通过”“向来保持中立的女王除了将他解职外别无选择”可知,首相为了脱欧而暂停议会,议会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弹劾首相,面对议会和首相的制衡和僵局,原本作为权力象征的女王通过自身的政治影响力解除首相约翰逊,说明英国作为权力象征的“向来保持中立的女王”通过自身政治影响力打破僵局,英国政治传统有所变化,故B选项说法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面对英国政治体制的制衡和僵
14、局,向来作为权力象征而中立的女王打破僵局,没有体现首相维护内阁稳定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英国内外政策改变的问题,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向来作为权力象征而中立的女王面对僵局而对首相解除职务,不能体现英王对行政权的影响力逐步上升,故D选项错误。11.1932年底,苏联开始实行身份证制度,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市镇、中心区、新建筑工地、国营农场等地的工人,农村的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则拿不到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据此推知,当时苏联A. 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B. 实物配给制损害了农民利益C. 行政命令代替计划经济D. 农民为国家
15、工业化做出奉献【答案】D【解析】苏联建立时,工人阶级就是领导阶级,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实物配给制”,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苏联实行计划经济,特点是实行指令性计划,故C项错误。由材料“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 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表明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重大贡献,故D项正确。12.美国政府的拨款在硅谷地区早期发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5060年代期间,仅美国国防部购买硅谷的芯片就占了其总产量的40%。材料表明当时的硅谷A. 见证了新经济的崛起B. 使美国军备竞赛中占据优势C. 加速了美国产业升级D. 受惠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美国政府的拨款
16、在硅谷地区早期发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知,硅谷的建立是由政府拨款建立,二战后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说明硅谷的建立受恩于政府的拨款,即受到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故D选项正确;美国新经济的崛起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这时期硅谷的建立受到政府的拨款和支持,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没有体现美国在军备竞赛中占据优势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硅谷早期建立时政府的主要作用,与美国产业升级没有直接的关系,并且C选项没有体现材料所反映的主旨问题,故C选项错误。第卷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9年经济大危机使各国进出口大幅萎缩。19
17、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该法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关税大战,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7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1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1929年提高60%100%,关税混战彻底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自由贸易体制。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材料二1952年中国成立对外贸易部,统一管理对外贸易,按经营商品实行分工,下设15个对外贸易专业进出口公司。各级外贸公司的盈利一律上缴中央财政,亏损亦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制定对外贸易的指令性计划,一切外贸活动必须按照指令性计划进行。1984年中国政府正式推行贸易改革,简政放权,减少中央对贸易的集权控制。
18、到1985年,只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令性计划出口。另外,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导性计划出口,国家只下达这些产品的总出口指标,其余产品全由市场决定。各省市和部委逐步被批准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广东和福建还享受一些特殊的外贸政策。1988年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摘编自赵志芳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变迁与对外贸易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关税战的目的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建国初期与20世纪80年代外贸体制的差异及原因。【答案】(1)目的:减少进口,缓解本国经济危机;转嫁危机。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19、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自由贸易体制;加剧了各国经济危机,使世界经济秩序更加混乱;导致世界局势日益紧张,成为“二战”爆发的因素之一。(2)差异:建国初期:国家统一管理;外贸企业盈亏由中央负责;外贸遵循指令性计划20世纪80年代:经营管理权下放地方;外贸企业自负盈亏;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因:建国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借鉴苏联经验;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与封锁。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等外交成就使国际环境好转;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解析】(1)由材料“1930年6月”“
20、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可见关税战减少进口,缓解本国经济危机;转嫁危机。结合所学,影响可以答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自由贸易体制;加剧了各国经济危机,使世界经济秩序更加混乱;导致世界局势日益紧张,成为“二战”爆发的因素之一。(2)由“统一管理对外贸易,按经营商品实行分工各级外贸公司的盈利一律上缴中央财政,亏损亦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制定对外贸易的指令性计划切外贸活动必须按照指令性计划进行。”,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可以答为:工业基础薄弱;借鉴苏联经验;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与封锁。由“简政放权,减少中央对贸易的集权控制生产企业和外
21、贸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可以从改革开放、国际环境和经济全球化等方面作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盛世危言,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的重要著作,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式出版。盛世危言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它不讳言中国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落后于西方。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舆论、司法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在政治上不但提出了建立议会式的立宪政体,而且提出了将政治公开于传媒,由朝野各方评论,这样才可能使施政臻于完善;在经济上郑氏主张由民间组建工商业团体,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在教育上,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新见解;在司法上他指出了中国的法律和法律的运用
22、无不体现了黑暗与残暴,所以须得向西方学习,他说:“西人每论中国用刑残忍,不若外国宽严有制,故不得不舍中而言外,取外而酌中。”光绪二十一年,江苏布政使臣邓华煕曾将盛世危言五卷本推荐给光绪,光绪批示印制2000部,分发给各省官员该书印刷达十余万部之多,并成为科举士子的必读参考书籍,它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版本最多的书。摘编自易惠莉郑观应评传书评,即评论并介绍书籍的文章。请以郑观应评传中关于盛世危言的相关内容和评述,撰书评概要。概要要包括论题、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要求:论题内容简眀扼要,联系材料,史论结合,不得摘抄材料。)【答案】示例1论题:中国思想界的转折盛世危言背景: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兴起和发展
23、,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内容特点:从“中体西用”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经济、教育、法律等,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社会制度,并初步形成体系。影响:触及上层统治者,推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影响深远。示例2论题:盛世危言简评示例3论题:郑观应与盛世危言示例4论题:盛世危言历史考查及千秋功业【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撰写盛世危言的书评概要,包括论题、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等。依据材料内容可知盛世危言全面地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舆论、司法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盛世危言出版于洋务运动失败之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
24、始出现,而列强侵略的加剧使得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制度方面的变革,从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发展为全面学习西方政治、经济、教育、法律等,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社会制度,并初步形成体系。可得出“盛世危言是中国思想界的转折”的论题,依据材料可知该书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上层统治者,推动了维新变法的进程,并促进了之后的辛亥革命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影响深远。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15.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积极稳妥地改革统包统配制度。1979年6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
25、报告中提出:劳动就业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1980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劳动就业会议,提出了“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即“三结合”就业方针。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四项规定,即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根据这些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
26、优录用”;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1995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次用法律把劳动合同制确定下来,2008年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确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摘编自王爱云我国历史上子女顶替就业制度的形成及废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劳动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意义。【答案】(1)实现了从“统包统配”的计划就业制度向自主择业的市场就业制度的转变;劳动者的就业渠道,由过去主要依靠全民所有制单位安排就业,转化为国有、集体、个体及外资、合资企业多渠道扩大就
27、业;从“铁饭碗”的用工制度到建立起能进能出的灵活就业体制机制;公平、竞争、择优的就业观念与规则逐渐深入人心。(2)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创造力;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和合理流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我国开始积极稳妥地改革统包统配制度”“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等信息可知,我国实现了从“统包统配”的计划就业制度向自主择业的市场就业制度的转变;根据材料“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等信息可知,我国劳动者的
28、就业渠道,由过去主要依靠全民所有制单位安排就业,转化为国有、集体、个体及外资、合资企业多渠道扩大就业;根据材料“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等信息可得出从“铁饭碗”的用工制度到建立起能进能出的灵活就业体制机制,逐渐建立公平、竞争、择优的就业观念与规则。(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逐渐实现了从“统包统配”的计划就业制度向自主择业的市场就业制度的转变,逐渐建立公平、竞争、择优的就业观念与规则,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从而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通
29、过劳动就业制度改革,逐渐改革过去主要依靠全民所有制单位安排就业,转化为国有、集体、个体及外资、合资企业多渠道扩大就业,这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和合理流动,所建立的公平、竞争、择优的就业观念与规则,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战前,欧洲各大国在哲学和历史学中把战争神圣化的理论盛行的同时,与大众联系更多的教育和文学也在散播着“战争文化”。如:向青少年灌输大国沙文民族主义,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浪漫的超现实的小说大量涌现,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战争被普遍描绘成一种英雄事业和积极的力量。向非洲、美洲的殖民扩张冒险活动、丛林
30、战争,被描绘成传播文明和基督教教义的豪迈事业。将适者生存的原理广泛运用到人类社会中,激发人们的情感,动员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军事训练,鼓吹军人的荣誉、极度丑化敌人,打击敌国的光辉观念:只有战争是人们纯洁灵魂、发扬英雄精神与豪迈气概的机会。摘编自于沛等主编世界历史战争与和平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战争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文化”的影响。【答案】【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战争神圣化;突出英雄主义色彩;与文明传播和宗教教义相结合;以本民族利益为中心(具有狭隘民主主义色彩)。(2)美化战争,增加战争风险;促进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发展,加深了民族
31、仇恨;成为一战爆发的推动因素之一。【解析】(1)特点:根据“把战争神圣化的理论盛行”得出战争神圣化;根据“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得出突出英雄主义色彩;根据“被描绘成传播文明和基督教教义的豪迈事业”得出与文明传播和宗教教义相结合;根据“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得出以本民族利益为中心。(2)影响:根据“战争被普遍描绘成一种英雄事业和积极的力量”得出美化战争,增加战争风险;根据“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分析得出促进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发展,加深了民族仇恨;根据“一战前,欧洲各大国在哲学和历史学中把战争神圣化的理论盛行”分析得出成为一战爆发的推动因
32、素之一。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作为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的语言表达了启蒙运动中热爱自由者的思想,而其行为则反映了弗吉尼亚种植园主的自我放纵和对黑人的歧视与恐惧。从杰斐逊的一生来看,他奢华的生活方式远比他讲的奴隶的自然权利更为重要。杰斐逊在第一次就职演说中强调,他的支持者和其竞选对手亚当斯的支持者“都是兄弟,原则是一致的”。但在第二次就职演说发表后,批评者嘲讽他根本没有践行第一次就职演说的声明,在他第一任期结束时,政府中一半的职位属于忠实的共和党人;到他的第二任期,所有的职位俱在共和党人手中。作为共和党最具影响力的领袖,杰斐逊认为政府的权力应该加以严格限制。然而,在1803年拿破
33、仑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将整个路易斯安那地区出售给美国的时候,他却没有坚持这一原则。迫于实际需要,杰斐逊和他的共和党同僚们将正常的程序暂时搁置,最终完成了这笔巨大的交易。此次土地购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杰斐逊奉行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在他身上所体现的悖论,实际上也是美国这个国家的典型特征。因此,杰斐逊可以看作是美国悖论的化身。摘编自陈志杰托马斯杰斐逊:美国悖论的化身(1)根据材料,概括杰斐逊“身上所体现的悖论”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杰斐逊可以看作是美国悖论的化身”的理解。【答案】(1)表现:宣扬平等自由,却对黑人歧视、恐惧;反对党派纷争,却在政治上排除异己,重用
34、本党派人士;希望限制政府权力维护民主,却为了扩大疆土越权购买土地。(2)理解:作为资产阶级思想界和政治家,杰斐逊身上既有追求平等、自由、民主的理想主义,同时又具有维护本阶级阶层根本利益的现实主义的一面,而这正是美国资本阶级民主政治本质的体现。【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杰斐逊的语言表达了启蒙运动中热爱自由者的思想,而其行为则反映了弗吉尼亚种植园主的自我放纵和对黑人的歧视与恐惧”可得出宣扬平等自由,却对黑人歧视、恐惧;根据材料“强调,他的支持者和其竞选对手亚当斯的支持者都是兄弟,原则是一致的”“政府中一半的职位属于忠实的共和党人”等信息可得出反对党派纷争,却在政治上排除异己,重用本党派人士;根据材料“杰斐逊认为政府的权力应该加以严格限制”“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将整个路易斯安那地区出售给美国的时候,他却没有坚持这一原则”可得出希望限制政府权力维护民主,却为了扩大疆土越权购买土地。(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杰斐逊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受启蒙运动的影响,主张自由平等,但其资产阶级的属性决定杰斐逊具有维护本阶级阶层根本利益的现实主义一面,而这正是美国资本阶级民主政治本质的体现,因此“杰斐逊可以看作是美国悖论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