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后提能|再巩固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新中国出现的以下政治机构中,不能反映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的是()A“人大” B“政协” C“特区” D“民族自治区”解析:A项代表的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项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项代表的是中国的经济特区,是经济成就,因此本题选择C项;D项是政治建设成就,代表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C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到:“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
2、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A清除了党内的走资派 B破坏了民主和法制C让群众全面夺取了政权D推动了思想的自由发展解析:根据材料“阶级斗争的借口”,“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等信息可知该历史事件为“文化大革命”。“文革”并未清除党内的走资派,反而使党内许多革命同志遭到迫害,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文革”使国内的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故B项正确;“文革”虽然出现了全面夺权的现象,但并未实现全面夺权,国家运行总体还在可控范围内,故C项错误;“文革”在个人崇拜盛行的条件下,严重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故D项错误。
3、答案:B3(2018山东淄川中学月考)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为刘少奇平反。5月17日,中共中央为刘少奇举行追悼会。因刘少奇案被错判为反革命的28 000多人得到平反。这一举动()A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B有利于新时期的法制建设C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D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解析:刘少奇等人的冤假错案是由于法制不健全而造成的,而平反这些冤假错案则会有利于促进新时期的法制建设,B项符合题意,正确;四人帮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错在“彻底”,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但材料并未涉及到十一届三中全会,D项不符
4、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答案:B4(2019河北承德二中月考)1953年“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1979年“人大选举法”进行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这一变化()A有利于公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B保证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不受干预C表明我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说明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进程解析:依据材料,“人大选举法”规定的人大代表产生办法由“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到“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产生说明这种选举办法更有助于体现人民意愿,使公民更加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所以应选A。答案:A5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前12条
5、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从而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本末倒置的做法。同时在增加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规定中加入公民有“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此规定反映了()A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B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C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D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解析:宪法改变了过去先规定义务后规定权利的做法,这体现了我们在民主建设过程中的进步,同时保留了“四大”权利,这些权利是在“文革”时期出现的,是与我们民主和法制的发展趋势相违背的,所以上述材料表现出对民主政治建设认识上的曲折性,正确答案为B。题干没有体现出民主集中制,故排除A;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展开是符合史实的,但材
6、料单纯根据宪法的修改不能体现全面展开,故排除C;依法治国方略得以正式确立是在中共十五大,故不符合题目中的时间,所以排除D。答案:B6下表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表,以下分析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一届人大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B“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仍能正常召开C1978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步入正轨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来,1964年到1975年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并未召开人大代表会议,这是“文革”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破坏的表现,故选B。A、C、D三项表述都是正确的。答案:B7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中,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
7、是()A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B逐步建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C坚持和加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注意关键信息“国家决策”,只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才是“国家决策”的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不是“国家决策”的制度。答案:A8(2018山东胶南一中月考)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四部宪法,它经历多次修改,不断完善,沿用至今。据此,1999年3月修订的主要内容为()A将一国两制写入宪法B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C将基本路线写入宪法D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解析:1999年,第九届全国
8、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B项符合题意,正确;将一国两制写入宪法是在1982年,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将基本路线写入宪法、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均是在1993年,C、D两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项。答案:B9(2018浙江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提出了中国
9、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解析: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选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排除B;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故排除C;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是197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决定,故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D。答案:A10从“长期共存,互
10、相监督”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反映了新中国()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断发展D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年、1982年提出的与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故排除与此不符的A、C、D三项,选择B项。答案:B11据统计,2014年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以坚决果断的态度依法纠正12起重大的冤假错案,原案犯多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改判无罪。这从本质上表明新时期我国()A坚决纠正冤假错案 B法制建设日
11、益完善C严格司法审判程序 D司法过程贯彻民主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由材料“冤假错案改判无罪”可知,这表明了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日益完善,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都是法制建设完善的表现,所以排除。答案:B12民主法制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B1982年宪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C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下来解析:根
12、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故B项错误;A、C、D三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民主”是“文化大革命”采取的主要方式,即所谓“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具体做法是:任何组织都可以召开批斗会。把他们认为有问题的人当众侮辱、打骂;造反派头头振臂一挥,就可以带领群众上街游行,随意呼喊打倒“某某某”;任何人可以凭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东西就刷一张大字报,把某人搞倒、搞臭;群众组织可以随心所欲地罢某人的官,撤某人
13、的职,抄某人的家,开除某人的党籍、国籍。 “文化大革命”时期怪事怪语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1)材料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14分)(2)为了克服材料一中的问题,材料二采取了哪些措施?(12分)答案:(1)“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民主法制建设受到巨大打击,各项制度被破坏,法律尊严被抛弃,整个国家陷
14、入一片混乱之中,正常社会秩序完全被破坏,而这一切都根源于民主和法制的不健全和“左”倾错误发展。(2)改革开放以来,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民主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材料二: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
15、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材料三: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作“违法”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
16、)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2)阅读材料三,针对当时“法”出现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成就。(14分)答案:(1)变化: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背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2)主张: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通过民主程序完善法律制度;加强依法治国。成就: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定并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