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国门洞开(1)原因 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和产地。市场原料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 从1840年开始,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2)历程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美、法等国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等。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内容涉及割地、赔款、开商埠和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条约南京条约领事裁判权马关条约工厂辛丑条约3(3)列强罪恶
2、践踏了中国的国家;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政治上破坏了中国领土、司法等主权完整,经济上对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控制中国的。(4)影响:使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的国家。课标点击半殖民地半封建不是国家类型,指的是国家的性质和特点,半殖民地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主权生存权经济命脉半殖民地半封建4甲午战争以前的条约主要反映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要求;之后的条约内容则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2.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1)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2)1897年11月,德国派兵强
3、占。(3)1897年12月,俄国强占旅顺口和。(4)法、英、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划分“势力范围”。(5)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原因:满足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的需要。内容:承认列强在华既得权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从中“”。三国干涉还辽胶州湾大连湾租借地中国市场利益均沾5 实质:为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6)使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的严重危机之中。课标点击“门户开放”主要指的是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相互开放,美国企图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独霸中国市场。1.三元里抗英(1)年5月,三元里人民两次包围四方炮台的英军,并诱敌至三
4、元里牛栏岗猛攻。殖民地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8416(2)英军撤出虎门时,人民群众发出申谕英夷告。(3)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2.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与都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浩罕国率军侵占新疆的喀什噶尔及南疆各子文城,后一度将势力扩张到。俄、英两国勾结与支持阿古柏政权,俄国直接出兵强占中国的地区。自发英国俄国阿古柏北疆伊犁7(2)经过 1875年,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至1878年,收复了除外的新疆地区。1880年,左宗棠再次赴新疆统筹军务,建立抗俄军事基地。在左宗棠军事支持下,入俄谈判
5、,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左宗棠伊犁曾纪泽伊犁行省83.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1)黄海海战 年9月,日本舰队偷袭中国北洋舰队,“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致远”舰管带、“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率官兵奋勇作战,迫使日舰逃离。李鸿章下令战后主力尚存的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2)反割台斗争 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及给日本,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割地议和。台湾人民在、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一起痛击日军,由于缺乏清政府的支持,台湾最终陷落。1894邓世昌澎湖列岛邱逢甲9 这是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的奋战,此后在日军占领期间,台湾
6、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4.义和团反帝运动(1)19世纪末,列强掀起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义和团运动爆发。(2)义和团以扒铁路、毁电线等手段狙击侵略军,在等地围攻侵略军,还在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3)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义和团战士的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的主要原因。瓜分廊坊北京殖民地领土完整10课标点击义和团的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反映了当时民族矛盾的激化,富有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也没有正确的区分侵略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具有盲目排外的一面,其原因既有其阶级局限性,又有其时代局限性。分析
7、对比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有何异同?【引思】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决定了列强侵华目的的变化,南京条约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要11求,马关条约反映的是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愿望。相同点可从性质、内容、危害方面对比;不同点可从内容、时间、特点、影响等方面分析。【精讲】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同性质都是列强迫使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都有割地、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的规定危害都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便利了列强侵略异同条约12不同内容(1)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2)协定关税是为了商品输出(1)割地更多,赔款数额更大(2)开埠深入内地(3)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便于资本输出特点
8、体现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开辟市场的需求体现列强分割世界、资本输出的要求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程度大大加深13【应用1】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C.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权C如何评价西方列强的侵华?【引思】一般评价观点类问题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分析;可从对中国、对列强两个大方面分析,对中国又可从消极、客观进步两个角度分析。14【精讲】(1)对西方而言,侵华实质是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为西方资本主
9、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也影响了列强之间的相互关系,各国在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矛盾。(2)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具体表现为:列强剥夺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在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的完整。15在经济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掠夺产地,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也把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带到中国,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
10、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6【应用2】从世界发展的潮流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的影响是()A.主权丧失,沦为半殖民地B.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日益半封建化C.思想界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态势D.开始进入民主革命时期解析题目要求从世界发展的潮流看,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自然经济解体基础上的,而半封建化的基本含义就包括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所以B正确。而A、C、D不能体现世界发展的潮流,因此,审明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B17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原因是什么?【引思】可从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军事方
11、面归纳双方的综合国力对比,从领导者的态度、抵抗者的实力方面归纳不利因素。【精讲】近代前期的四次反侵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观原因是抗战的领导者清政府腐败落后;客观原因是资本主义列强实力强大;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1)从主观上看:清朝封建统治腐朽,统治者又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或战和不定或片面求和,组织抵抗不力。尽管军民奋起抵抗,但无力扭转败局。18(2)从客观上看:鸦片战争中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法国在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与英国共同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
12、速,19世纪末已成为亚洲的强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实力更加强大。综上所述,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应用3】鸦片战争期间,一位清朝将领想出一个打败英军的主意,建议在猴子(共19只)的背后拴上鞭炮,然后抛到停泊在岸边的英国军舰的甲板上,这一主意竟19然被批准实施。由此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是()A.清政府无力抵抗侵略B.清政府视战争为儿戏C.双方力量对比悬殊D.清朝统治者愚昧腐朽解析A、C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明显可以排除,B项反映的是对材料的现象解释,并非实质。清政府的做法充分暴露了其愚昧腐朽,
13、故选D。D20史料文本21信息解读从表层可看出日军出兵占领台湾、澎湖列岛的时间、顺序、进兵方向;还可看出台湾人民抗击日军的地点、范围。深层信息可反映出台湾人民维护主权、保卫台湾的决心和斗争的惨烈,还可映射出清政府对反割台斗争的态度。再远一些可联想到历史上台湾三次与大陆分离与统一的史实,以及当前两岸关系的进展、大陆实现统一的政策等。(1)如图台湾人民爆发的反割台斗争,是由下列哪一条约引起的()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史料应用C22(2)如图,在新竹、彰化、台南等地领导人民抗击日军的英雄有()邱逢甲 徐骧 刘永福 唐景崧A.B.C.D.(3)台湾历史上曾经三次与大陆分
14、离,其回归问题各是怎样解决的?造成分离的原因有何不同?答案第一次: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第二次: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第三次: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至今尚未统一。前两次分离都是外来侵略造成,第三次是国内矛盾造成,是内政问题。B23命题视角抓住社会热点:(1)从工业文明和农耕文明冲突和碰撞的视角审视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在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古代中国,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睦邻友好的形象矗立在世界舞台。但从16世纪中期开始,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古老的
15、东方大国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进入19世纪中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机器声和坚船利炮的轰鸣声,西方列强对中国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市场的愿望。24在这两次战争中,尽管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但最终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这种结局反映出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落后的农耕文明受到先进的工业文明的严峻挑战。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应如何应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这是困惑当时中国人的重大问题,也是值得当代中国人深思的问题。(2)从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统一的斗争史实针对当前我国
16、反对分裂国家势力及实现两岸统一的爱国主义大潮命题。如:左宗棠收复新疆及新疆行省的设立可与反东突分裂和恐怖势力相联系;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史实可与当前两岸实现三通、关系全面和解有利于祖国统一的热点相联系等。25应用教材史料:可结合“英军侵占香港岛”P27、“日军旅顺大屠杀”P27、“八国联军洗劫翰林院藏书”P28、“19世纪末列强在华划分的势力范围示意图”P29等考查近代列强侵华的活动、犯下的滔天罪行等,可结合“三元里人民在抗英斗争中缴获的印章及佩剑”P31、“出征新疆的钦差大臣左宗棠”P32、“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P34、“义和团运动形势图”P36等针对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7、史实、特点、作用等考点命题。大题预测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虽然这封信没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以下为这封信的摘录:26“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选自新全球史(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1)通过林则徐的这封信,你能提取怎样的历史信息?(提示: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君临万国”,“不忍不教而诛”,“将鸦片永断来源”。)(2)假如维多利亚女王收到了这封信,女王能满足林则徐的要求吗?为什么?(提示:从鸦片战争爆发的
18、根本原因、中英实力对比、英国的政治体制等方面分析。)27(3)当时中英两国的“宪典”是怎样制订的?(提示:结合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答案(1)清政府闭关锁国,虚骄自大;禁止鸦片输入,维护国家利益;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等。(言之成理皆可)(2)不能;原因:英国国力强大,不会理会;英国正准备寻机向中国开战,开拓市场;当时英国为君主立宪制,女王并无实权。(3)英国是通过议会制订;而中国根据皇帝旨意制订。28一、选择题1.某展览馆要展览一部分图片,包括葛云飞、邓世昌、谢晋元三位人物,请你为该展览选择一个主题()A.杀敌报国B.不朽英魂C.晚清精英D.日寇克星解析题干中的三位人物都是在反抗外来
19、侵略过程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杀敌报国是其共同的主题。A292.“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幅悲惨景象B.迫切需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传播C.表达了作者要求改变中国现状的强烈愿望D.民主革命呼之欲出解析 材料展现的是诗人为神州的现状而忧虑的情怀,只有C项最符合题意,这里关键是准确把握题干信息。C303.近代山东是遭受列强侵略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山东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在中华民族反抗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下列反抗斗争,首先发生在山东的是()A.义和团运动B.五四运动C.五卅运动D.抗日战争4.近代列强在中
20、国获取权益的过程中,马关条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A.割地方面B.赔款方面C.通商方面D.投资方面解析 马关条约充分体现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要求,只有D项符合。AD315.申报时事报导介绍了当时一位爱国者所说的:“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该报导最早可能发表于()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解析 申报创办于1872年,是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只有C项符合“最早”的要求。C326.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21、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近代前期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失败原因的认识。中国近代受侵略的原因是制度落后,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总之,是社会制度的落后使中国难以战胜处于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列强。D337.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解析 火烧圆明园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348.“天津临时政府委
22、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拆除山海关炮台10 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 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 000元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 注意款项的名称“拆除山海关炮台”“拆除大沽南炮台”“拆除大沽北炮台”。这体现了辛丑条约中的“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359.读下图中的历史信息,引起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瓜分中国漫画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图片信息可看出,众人正在分割
23、一条巨龙,即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签订后,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C3610.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A.张义B.李辛C.王平D.赵洋解析根据辛丑条约1902年时,东交民巷已划为不中国人居住的外国使馆界。C3711.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到至高
24、无上权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A.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侵略权益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英国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英法给驻华公使的指令的核心内容是扩大中国市场,再联系英法在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后急需扩大市场的相关史实,可确定答案为C。C3812.“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从该诗中可以获取的有效历史信息有()甲午海战战斗壮烈 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遭到清廷压制 维新派发起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A.B.C.D.A解析材料没涉及关于维新派活动的信
25、息。39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40材料二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一点具体分析。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不少朝野
26、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船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物。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有德制的毛瑟步枪和克虏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41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收到必须“报效”慈
27、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梁启超说:“盖19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42(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解析(1)本题设计从命题意图上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探究。(2)从命题形式上看有三个特点:引用原始材料,有一定的阅读量,以培养考查学生阅读材料
28、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中日对比的角度全面透析,培养考查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设问里面有材料,增加了学生审题能力的考查,正确理解设问材料的含义,是回答问题的关键点。如第问里“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无非是指政府不能发动民众,动员全国力量抗战。而这恰恰与日本形成鲜明的对比。43答案(1)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2)日本在战
29、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3)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44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1)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
30、些方面?(2)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表现在哪里?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45(3)从“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解析第(1)问“体现”需概括,注意将史实抽象化。第(2)问“表现”需要用具体史实说明,列举主要事件即可,“遭遇”要从多角度评价。第(3)问“启示”是开放型的,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被迫打开国门,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丧失许多主权,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程度一步步加深。(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一方面中国遭受到巨大灾难,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逐步觉醒,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3)落后就要挨打;学习西方先进的事物、制度;自强不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