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三节 城市化【导学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2.了解哪些因素推动了城市化发展。3.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4.解释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5.针对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自主预习】一、 什么是城市化1人口向城镇 和城市 不断扩大、 变为 的过程,就是城市化。2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占 持续上升劳动力从 产业向第 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 不断扩大3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1)推力:那些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
2、然灾害影响大(2)拉力:那些吸引人群来城市的因素。城市 机会多;城市社会 程度高;文化 齐全;城市 便捷。4 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 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 发展水平。5 城市化的意义:人口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缩小城市与乡村距离,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渐趋同。【重难剖析】1城市化的动力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社会地位提高人口空间移动动城市拉力农业推力城市化【读图精析】1 长江三角洲地区
3、的城市发展(P31图216)观察图中哪些城市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1985年到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总数的增加和各等级城市数量的增加。【典例精析】(2008四川文综)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1)(3)题。(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 B.20% C.30%D.40%【解析】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100%,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年该国城镇人口为20000万,乡村人口为80000万,代入即可得出城镇化水平为20%(2) 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
4、【解析】从城镇人口曲线变化可以看出80年代及其以前城镇人口比重增长缓慢,90年代后期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3)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解析】根据目前人口总数可以判断该国为中国,从图中曲线变化可以看出乡村人口比重先增加后下降,故A错。城市人口在90年代后期增长迅速,故B错。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故C正确。中国目前以城市化为主,还没有进入郊区化阶段,故D错。【答案】(1)B (2)D (3)C【自主预习】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来看,城市化水平随
5、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和曲形。2城市化发展阶段分为 、 、 三个阶段。3现在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阶段中的 阶段和 阶段,而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阶段中的 阶段。4 郊区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 和 向郊区扩散的过程。5逆城市化现象首先出现在 ,随后在 、 、 ,后来又在 相继出现。6逆城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 人口向乡村 和 回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对 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 逐步完善,它在 国家已表现得特别明显。7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重难剖析】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初期阶段城市化
6、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极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所处阶段原因发达国家早(英国最早18世纪中叶)趋缓(停滞)高高(70%以上)后期成熟阶段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发展中国家晚(20世纪中叶)速度加快低低(不到40%)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民族独立运动胜利经济迅速发展
7、【活动导引】活动1:(P34活动)结合图2.19和案例,概括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25%30%以下,低缓慢缓慢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30%70%,较高迅速快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后期阶段70%以上,高缓慢,甚至停滞继续增大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活动2:(P35活动)观察美国、印度的城市化随时间的发展阶段。 1.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如英国于1800年、美国于1825年、日本于189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开始晚,如巴西于1949年、印度于191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2目前英国、美国、日本、
8、巴西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3末来英国、美国、日本、巴西城市化发展趋于缓慢,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典例精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城市化发展S模型”材料二:某发展中国家一大城市形成发展示意图(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哪个阶段?此阶段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末来城市发展的趋势。(3)结合所学知识和我国实际,对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提出你的建议【答案】(1)加快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中,城市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小汽车拥有量的
9、增多,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2)一般规律: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工业区由少到多,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未来趋势:人口向郊区迁移,工厂向郊区迁移,郊区新建绿化带,建设卫星城和铁路、高速公路。(3)合理发展城市规模,注意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协调性,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城市化。【自主预习】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表现:生物 减少;土地 下降;对水循环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2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 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 和 城,努力推进 ,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2)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
10、个 分区的关系。3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1)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 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 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活动导引】活动1:(P37活动)11995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5%,年增长率1%。按总人口12亿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为1200万。2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有:总体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生物栖息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运动发生改变;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得局部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由于城市排
11、放的废弃物数量大,自然环境的分解能力有限,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过快的城市化还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3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职能等。活动2:(P38活动)A模式优点是可以净化从郊区流入城市的的空气;缺点是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是如此。 B模式优点是在A模式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缺点是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 C模式优点是在B模式基础上,绿地向城
12、市中心形成网状,进一步减小了城市热岛效应,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延伸到市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性较畅,有利于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缺点是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率很低。活动3:(P39问题研究)影响住房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有:距市心远近、住宅区位置、房价、个人经济收入水平、个人兴趣与爱好、交通便利与否、住宅区内环境及其周边环境、服务设施、居住观念等。新课标第一网【典例精析】(2006年高考上海卷)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 、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运输对城
13、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3图2的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 等社会经济问题。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昆影响还表现在: (1)对生物: (2)对气温: (3)对降水: (4)对地下水: 5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 (多项选择)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新课标第一网
14、【解析】第1题,给合课本与图中信息,可进行解答。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知E地有公路经过而F地交通不便,交通对城市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第3题,从图1知,G城市1950年就已是特大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较符合G城市实际;而图2中从1950年才开始快速发展,不符合G城的实际。第4题,城市化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第5题,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这部分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沟通,缩小了城乡差别。【答案】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公路 3 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 地价上涨(或经
15、济效益下降) 4(1)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2)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3)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 (4)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 5ABD【知识纲要】人口城市化:人口向城镇聚集城市范围的扩大含义地域城市化城市化城市化概述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乡村变为城镇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加大(最主要标志)标志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推力拉力发展动力城市化的意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该阶段加速阶段加速阶段发达国家大部分处于该阶段后期阶段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土地质量;影响水体;改变太阳辐射强度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
16、市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同步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具体措施是( )A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并逐步缩小大城市范围B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三废”排放量并通过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C在城市的郊区建设新城和卫星城D多造高层建筑,尽量减少占地规模2关于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的正确叙述是( )A主要由大气污染引起,并对酸雨降落区及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B主要由废水任意排放引起,并主要对水环境造成污染C主要由工业固体废弃物引起,并主要造成城市环境的污染D主要由气候异常引起,对全球环境均有影响 3改善城区大气质量的正确措施有( )A强制性推广无
17、氟冰箱和空调 B变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为分散供暖C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C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公共空间4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断扩大大城市规模 B在大城市周围建设卫星城C限制发展中小城市 D城市职能向综合性发展 5.分散大城市的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的重要意义在于A.分散大城市的人口、资金、技术 B.促进郊区城市化C.避免人口、工业过度集中带来城市化问题 D.杜绝城市环境染6.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解决新增城镇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A增加大城市的数量 B.将中等城市发展为大城市C.扩大中小城市的数量和规模 D.建设新型乡镇,实现人口的就地转化A城市介于4512N至46
18、N之间,12642E至12739E之间。A城市性质定位为以机电、轻纺、食品工业为主的H市的卫星城市。读“A城市区域图”,完成78题。7.在城市化的过程中,A城市的作用可能是A.限制大城市郊区化的进程B.增加H市市区人口密度C.吸引市区相关产业向卫星城转移D.扩展H市市区的功能8.如图所示,H城市群的空间拓展最可能 A.沿交通线延伸B.沿河流延伸C.沿地形延伸D.沿人口密集区延伸下图为某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的年变化图,读图回答910题。9.该图反映的地理现象是A.工业化过程B.城市化过程C.逆城市化现象D.区域化现象10.如图所示,H城市群的空间拓展最可能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B.
19、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C.沿地形延伸 D.城市中心区的面积扩大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综合题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城市化水平,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是 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 曲线。 (2) 近年来,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 曲线,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 。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 (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1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将下列环境污染源的代表字母填入图中:A、工业“三废”; B、建筑工地; C、汽车;D、居民炉灶;E、生活垃圾;F、生活污水。(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各代表何种污染治理措施? 甲 ;乙 ;丙 ;丁 。(3)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改造自
20、然的产物,它包括 和 环境。(4)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是 很多,缺少足够的 和分解者,因此,对废弃物 。(5)使城市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主要原因是 ,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此图中尚未反映出来的城市环境问题有 。【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DBCDCABA11(1) (2)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人口增长过快 农村劳动力过剩 (3)起步晚 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较低 城市发展不合理 (4)起步早 城市化水平高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12(1)从左至右、由下至上依次是AEFBCD (2)除综合利用外,进行外运、焚烧或掩埋 改造设备,增加除尘设备,消除烟尘,通过化学手段消除废气中的SO2、CO、氮氧化合物 减少、减弱噪声,制定噪声排放标准,并加强管理 建污水处理场(3)自然环境 经过人工改造的 (4)消费者生产者 无法自净 (5)人口迅速增长、工业大量集中、缺少合理规划和有效的环保措施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绿化面积少等。- 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