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79KB ,
资源ID:1246456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4645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共建部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共建部含解析).doc

1、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共建部,含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没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这一变化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 建立起周天子集权政治C.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D. 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答案】A【解析】“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的信息说明天子加强了对于地方的管理,A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集权统治,B错误;C属于宗法制的特点;D属于分封制的影响,排除。2.秦始皇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注意整顿各地风俗习尚。这

2、主要借助于A. 君主专制的决策模式B.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 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D. 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答案】B【解析】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确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有条件和能力进行标准化建设,故答案为B项。A、C项对题干中的措施有一定影响,但题干材料信息重在为何能够实行,因此A、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3.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A. 宗法意识的淡薄B. 考试入仕的开始C. 特权垄断的削弱D. 三省六部制的影

3、响【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墓志署名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只写官衔”可知,这反映了士族门阀的衰落,特权垄断的削弱,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墓志署名的变化,而不是宗法意识的淡薄,A错误;考试入仕的开始是在隋朝,不是唐朝,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三省六部制的影响,D错误。4.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A. 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B. 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C. 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 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

4、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形成。根据材料可知,三省官员都是皇帝亲近和直接指挥的秘书、宦官和侍从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侵夺以丞相为首“外朝”的权力而设立的“内朝”,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皇权的强化,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府效率的提高;D项错误,三省在隋唐时期成为定制,不是在魏晋时期。5.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摩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反映了A. 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B. 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C.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 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答案】C【解析】

5、“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摩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说明元代利用行省管理地方,加强中央集权,C正确;A、B和D错误。6.明朝时期确立了进士观政制度,新科进士在观政期间的主要事务有:学习律令、以通论务;与其他官员一道外出办事,习练政事;草拟奏折,议论政事,培养观察能力等。这一制度反映了明朝A. 八股取士日益僵化B. 旨在加强思想控制C. 注重培养官员务实能力D. 唯才是举选拔卓越人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朝通过观政制度,要求新科进士利用观政机会学习相关“律令”、“习练政事”,培养“草拟奏折,议论政事,培养观察能力”等,可知当时政府注重培养新晋

6、官员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C项符合题意。材料无关明代科举考试的具体要求,不是在强化控制知识人们的思想,更不是“唯才是举”的选官标准,ABD三项错误。7.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A 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 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 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 内乱引发思想纷争【答案】B【解析】由材料“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可知,当时雅典公民热衷于参政议政,B符合题意;A是材料现象;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处于“黄金时期”,C说法不正确;材

7、料反映的是雅典公民的参政意识较强,而不是思想纷争,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的掌握。解答该题要求学生注意材料时间信息“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的社会状况,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背景分析即可得出答案。8.古希腊喜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公元前5世纪进入雅典的酒神节庆中。此时雅典产生了三大喜剧诗人,他们的作品大半是政治讽刺剧和社会讽刺剧,尤其擅长讽刺当权人物。这表明了当时的雅典A. 城邦制度备受诟病B. 民主政治有利于思想的繁荣C. 人文主义思想盛行D. 商品经济激发公民自我意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5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雅

8、典民主政治繁荣,从而促进了较能自由表达思想的喜剧得到发展,故B项正确;批判政府以促进其改善是公民的权利之一,故A项错误;喜剧内容缺少与宗教观念的对比,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排除。【点睛】“公元前5世纪”是关键时间信息。9.罗马法规定,凡与罗马没有签订友好条约的国家,该国公民均不受罗马法的保护,但各国大使例外。任何侵犯大使的人都要送交大使的国家听凭处罚。这反映出罗马法A. 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B. 确立了领事裁判权C. 维护了罗马帝国的霸权地位D. 已发展为万民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对侵犯大使的人都要送交大使的国家处置,这体现了国家主权和契约精神,是

9、近代国际法的基础,故A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是对所在国家属地主权的侵犯,与材料“任何侵犯大使的人都要送交大使的国家听凭处罚”不符,排除B。罗马会将侵犯了大使的人送交大使的国家处置,而不是自己处置,可见罗马帝国在国家外交方面并没有维护所谓的霸权地位,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体现罗马法发展为万民法,而是强调罗马法尊重国家主权和法律契约精神,排除D。10.罗马民法大全记载,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这反映了罗马法A. 重视物权保护B. 强调诉讼程序C. 倡导公正公开D. 关注人身安全

10、【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如果船员、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可知,船员、客店店员有责任保护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并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故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材料没有涉及诉讼程序、公正公开、人身安全等问题,B、C、D错误。11.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自动失去了议员资格。这一规定A. 体现了权力分立制衡原则B. 基本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C.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D. 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议员得到国

11、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自动失去了议员资格”可知这一规定是为了防止国王对议会的干涉和控制,以保持议会对王权的制约和抗衡,体现了权力分立制衡的原则,故选A项;材料内容与责任内阁制无关,故排除B项;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的是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故排除CD项。12.英王乔治三世(17381820年)先后撤换过4个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1770年,乔治三世任命自己童年朋友诺思勋爵为首相,此后诺思任首相长达十年。这反映了A. 权利法案并未实行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 国王掌控国家行政大权D. 责任内阁制名存实亡【答案】B

12、【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依据材料可知,乔治三世时期,国王干预首相的任免,结合所学可知,责任内阁制的特征是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这说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并开始实行;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国王干预首相的任免,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行政权仍由以首相为中心的内阁掌控,不是国王掌控行政权力;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逐步完善,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责任内阁制尚不完善,不是名存实亡。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3.托克维尔在

13、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美国联邦当局与州当局间的权力划分州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常规,而联邦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例外。这表明A. 州政府享有的权力十分有限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C. 联邦制是民主共和制的基础D. 联邦政府成为国家权力核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联邦侧重宪法,各州侧重普通法。据此可知,中央与地方适度分权。故答案为B项;据材料核心信息可知,州政府享有实际权力,A项排除;材料反映中央与地方分权的信息,C项说法违背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央控制地方或中央权威等信息,D项排除。14.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多党选举制度下,由于不同政党的存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人才被政党切割成几

14、个部分,并随政党共进退。一党获胜,哪怕原来的政务官再有能力,也需统统大换血。这揭示出西方政党政治A. 导致了政治人才的匮乏B. 实现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C. 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D. 扩大了政治人才的空间【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显示,西方多党制选举造成政治人才的政党化和闲置,这不利于政治人才的整合和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多党选举制度下政党对政治人才的争夺和政治人才的闲置,不是缺乏政治人才,A项错误;多党制下,不同党派秉承不同的政治理念,体现出政治理念的多元性,但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不同政党的政治人才随政党共进退,在野党政治人才无法参与国家管理,缩小

15、了政治人才的空间,D项错误。15.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这说明清政府根本不知道舆论宣传是近代外交的一种形式,即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项正确;欧美舆

16、论宣传不可能会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 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点睛:“现实的问题历史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思路,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只有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才能快速反应,掌握主动权,沉着应对。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16.鸦片战争后,两广总督耆英说,“良民与

17、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尤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贫富不均B. 莠民作乱C. 吏治败坏D. 民性懦弱【答案】C【解析】【详解】贫富不均与材料的内容“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不符,故A项错误;“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表明民众生活的水深火热之中,并不是莠民作乱,故B错误;材料说明官员把战争失败归为民性懦弱,是对战争失败的推卸责任,并不是鸦片战争战败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耆英认为不能御敌的原因是“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导致“欺压良善,自

18、命为能员”,也就是吏治腐败是不能御敌的理由,故C项正确。17.1902年8月,八国联军交还天津,但是规定天津周围20里内不准中国军队驻扎。在此情形下,直隶总督袁世凯将其训练的新军数千人改编为巡警,进驻天津及周围地区,中国警察从此诞生。袁世凯采取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是A. 扭转天津混乱的治安局面B. 维护国家对天津的主权C. 趁机扩大北洋军阀的势力D. 捍卫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答案】B【解析】【详解】因为列强不准中国军队驻扎,所以军队以巡警的名义进驻,行使中国对天津城市的主权。北洋军阀主要存在于民国初期,而且天津本身就属于直隶总督的控制范围。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采取这一措施的结果,排除A项;C

19、项不是袁世凯的直接目的,排除;这一措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不是维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排除D项。18.下表为晚清时期全国地方督抚旗汉比例变化表,据此可知A. 汉人社会地位普遍高于旗人B. 政治形势影响清廷用人政策C 清廷改革派力量逐渐占上风D. 满汉民族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旗人和汉人充任地方督抚的比例,没有体现汉人地位高于旗人,A不正确;表中信息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人督抚比重较高,之后比重有所下降,武昌起义后汉人督抚比重又有所上升,由此可以得出,动乱时期清政府更重视对汉人的任用,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督抚是否属于改革派的信息,C不正确;D说法本身不正确。

20、点睛:清军入关,汉族官员和地主的地位较为低下,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八旗军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此清政府被迫起用汉族官员,帮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如曾国藩、李鸿章等均是在该时期崛起的汉族官员,使得汉族官员的地位有所上升。1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 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 这一阶段帝国主

21、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 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表格中“18941914年”日本对中国贸易的数字明显呈上升趋势,说明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故A项正确;此时,英国仍然是过激强国,对英贸易比重降低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倾销为主,故C项错误;晚清中国国际地位比较低下,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列强侵华马关条约20.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的热潮。后来清政府发现有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于是在1906年,于驻日使馆内设游学监

22、督处,加强对留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管理。这说明A. 留学教育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B. 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C. 明治维新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D. 留日学生受到清廷的有效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从题目可知,不少留日学生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可见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已失去部分人士的支持,故B项正确。题目未涉及留学教育中的民主观念,故A项错误。明治维新成就与题目无关,故C项错误。是“排满反清”问题出现后,清政府才设立游学监督处来加强管理,但其管理效果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所以选B。21.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掌握了多数省的政权,促使湖北军政府参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23、立宪派向革命派进攻,迫使革命党人接受和谈条件,推选袁世凯建立北京政府,中国实现暂时的稳定与统一。由此可知立宪派A. 由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化而来B. 意在建立民主以实现君主立宪C. 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D. 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旨推断材料主要强调了立宪派在“推进了国内统一”的作用,并未阐明立宪派的来源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材料只是强调立宪派推动国家统一,而非阐述立宪派的政治要求,故B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中立宪派并非革命派,特别是迫使革命党接受袁世凯主张非但没有推动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反而使革命逐渐走向失败,故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立宪派推动了国家

24、的统一和稳定,在推动的过程中客观上推动了清朝的灭亡,有利于民主思想和制度的传播,故D选项符合题意正确。22.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 义和团运动时期C. 辛亥革命时期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阶段特征。材料中“皖直交斗”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太平天国运动

25、时期”、B项“义和团运动时期”和C项“辛亥革命时期 ”均不符合材料信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的阶段特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23.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 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等内容,可以看出群众以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提高,B选

26、项符合题意。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改造存在多种认识,A选项说法错误。反思个人主义弊端不符合当时的总体氛围,C选项排除。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只有部分群体,D选项排除。24.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 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 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 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 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抗战准备。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沿海战

27、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从防范的地理方向来看,不是针对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和红军,也体现不出“削弱各地军阀”的意图;这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针对日本作出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国民政府抗战准备25.下表是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一览表(部分)。国家片名发行方式美国热血忠魂八百壮士赠送苏联精神总动员赠送热血忠魂赠送新加坡抗战特辑出售版权据上表可知,抗战电影在海外传播( )A. 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 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C. 表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D. 体现政

28、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抗战题材的影片多通过赠送的方式在海外播放,这体现了我国在美国、苏联等国积极宣传中国抗日战场的战况,表明这一时期我国对国际形象构建的重视,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并未显示这些影片播放于1942年之前还是之后,无法得出是否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海外播放中国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主要侧重于国际宣传,与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得知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故D选项错误。二、材料题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

29、置源于先秦时期。秦朝,以御史监察和谏(议)大夫为主的谏官谏议,随着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而制度化。汉代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在六品至八品之间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且要求严格。明代要求“(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且“新进初仕,不许除授御史”。自秦汉历唐宋至明清,御史由所属机构多变动、仍身兼他职的监察官发展成机构完全直属皇帝、专司监察的官员。古代监察制度中,监察官多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常驻与巡察,例行与不定期巡察相结合,表明了对地方吏

30、治的格外重视。摘自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上自朝廷,下至庶民,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清末新政以后,逐步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等新式传媒工具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被解除了。摘自简析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材料三 美国的建国者从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改造

31、,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制衡体制,以防止某一分支的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监察体系,行政的监督任务被分散到各个行政部门分别执行。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系统、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好的政府就是高效廉洁的政府”。(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清时期与近代西方监察制度的异同点,并简析其共同影响。【答案】(1)特点:“以小驭大”、“位卑权重”;选任御史、谏官有严格的制度和要求;

32、拥有相对独立的行使职权的权力;重视对地方的监察。(8分)成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3分)(2)相同:都体现了分权色彩;都加强了社会监督;加强立法监督,维护了法律的权威。(6分)不同:西方监察制度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范畴,是近代民主制度;晚清的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君权。(4分)影响:有得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本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胡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4分)【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汉代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在六品至八品之间”表明监察官员权力大,但品秩较低。“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且要求严格”表明监察官员选拔严格。“古代监察制度中,监察

33、官多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表明监察官员拥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常驻与巡察,例行与不定期巡察相结合,表明了对地方吏治的格外重视”表明重视地方监察;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随着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而制度化”“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产物。(2)第一小问异同,根据材料二“清末新政以后,逐步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和材料三“美国的建国者从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制衡体制”“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可知晚清和美国间共同点,都提倡分权

34、,都注重监督监察,都强调法律的尊严。至于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晚清属于封建社会,而近代美国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性质不同,决定了他们维护的阶级利益也不同。第二小问影响,“分权”,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监督”,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平稳运行;“法律的权威”,有利于法制社会建立。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监察制度(2)清末新政监察制度;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监察制度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重文轻武”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还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

35、成。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一】“重文轻式”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论述:政治上: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使其能很快铲除军阀制据势力,清除分裂的隐患,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发展,社会环境宽松,文人享有较多自由,参政热情高涨。经济上:社会稳定,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农作物品种和产量增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上: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以文为贵、武为轻的思想深入骨髓,推动了天文学、机械学、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的发展。文化上:宋代的文、史

36、、哲和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名著和名作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社会的全面繁荣。【观点二】“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论述:军事上:皇帝直接掌探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和千方百计压制武人,使武官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在对辽、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外交上:由于“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再加上统治阶级“强干羽枝”的思想。对外没有积极加强防御,而是一贯采取屈辱忍让、纳币求和的做法。政治上:为了削弱武将的势力,设置大量文职官员,导致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庞大,在遇到重大军事、政治问题时意

37、见不一,很难制定有效的快策。社会风气上:重文轻武政策使北宋的价值观发生较大变化,多数人认为“万服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商武精神遭到削弱。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推行,使长朝最终陷于积弱的局面中。【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材料信息从“重文轻式”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或者“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等提取观点。论证结合宋代社会历史从“军事、外交、经济以及社会风气等方面归纳论证。点睛:全国卷比较注重中西思想的交流,考查该知识点主要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命题,尤其是新思想萌发、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共和和新文化运动则是命题的重点。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总理衙门设立之初,作为分理军机处“外国事务”的机构,在官制上也仿照军机处。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庚子事件”后,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外务部的设置和外交制度改革最终得以实施。1901年制定的外务部章程中,设置左右丞、左右参议职位,并规定丞参备驻外公使之选,司员备驻外参赞、随员之选。这样,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原来总理衙门官员由内阁大学士及六部堂司临时兼任的情况有所改变。同时,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自此,翻译官被定位成“职缺”,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1907年

39、的驻外使馆改革中,规定公使须“历充外国参赞随员多年及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合格人员”,并打破三年任期限制,若办事得力则可连任,而参随人员则全部改归外务部统一调派。据李书纬晚清外交七十年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意义。【答案】(1)原因:外交事务日益繁杂的要求;国内有识之士提出改革建议;外国侵略势力的要求。(2)意义:有利于建立外交官员的激励机制;保证外语人才从事外交事务的稳定性;推动晚清外交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得出外交事务日益繁杂的要求;根据“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得出国内有识之士提出改革建议;根据“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得出外国侵略势力的要求。(2)意义:根据“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得出有利于建立外交官员的激励机制;根据“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得出保证外语人才从事外交事务的稳定性;另外,还可从推动晚清外交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分析总结。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