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地理试题一、 选择题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 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A. 太阳辐射B. 大气辐射C. 大气逆辐射D. 地面辐射2.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 B. C. D. 3.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A. 增强B. 增强C. 减弱D. 减弱【答案】1. A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根据示意图并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为太阳辐射,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据此选A。【2题详解】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近地面,也就是地面辐射,对应图中的,选C。【3题详
2、解】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从而使得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量减弱,大气的气温降低,大气逆辐射减弱,据此结合图示可知,大气逆辐射对应,即减弱,选D。【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会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会增温,之后以红外线长波辐射形式向外辐散热量,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后大气会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放散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可以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被称为大气逆辐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其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3、作用都与云量呈正相关。4. 图中A、B、C、D处于同一纬度,四地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答案】C【解析】【详解】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不同,海洋比热容大,升降温幅度比陆地小一些,排除AD。阴天相比晴天而言,白天多云,气温较低,晚上多云,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较高,故多云的海洋温差最小,据此分析选C。【点睛】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不同,海洋比热容大,升降温幅度比陆地小一些,多云的海洋温差最小。下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表示地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5. 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高低顺序是 ()A. 甲乙丙丁B. 甲乙丁丙C. 丙丁甲乙D. 乙甲丁丙6. a、b、c、d四个环节中最先出现的两个环节是 ( )A
4、. a、bB. b、dC. a、cD. c、d7. 导致c运动环节的根本原因是 ( )A. 水平气压梯度B. 水平气压梯度力C. 丙、丁处的冷热不均D. 甲、乙处的冷热不均【答案】5. B 6. B 7. D【解析】【5题详解】热力环流示意图中,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性质相反。据图分析,b处受热气流上升,乙处形成低气压,丁处形成高气压;d处气流收缩下沉,甲处形成高气压,丙处形成低气压。同一水平面上比较,甲乙;丁丙。甲、乙位于近地面,丙、丁位于高空,近地面的气压比高空大。据此推知,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高低顺序是甲乙丁丙,选B。【6题详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要把握“先垂直、后水平”的运动原理。即
5、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发空气的上升或下沉,从而引起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最终形成热力环流。据此四个环节中最先出现的两个环节是b、d ,选B。【7题详解】c运动环节属于热力环流的一部分,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受热不均,据此D。【点睛】热力环流示意图中,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受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且高低压在同一水平面而言;同一地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8.图中的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有()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地面受热处空气因受热膨胀上升;图中,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气温高于海洋,所以陆地气流应上升,而海洋上温度低,
6、气流应下沉;图表示夜晚,陆地降温速度快,气温低于海洋,所以陆地气流下沉,海洋上升,图示正确;图中,城市因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热多,所以气温高于郊区,城市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图示正确。据此选B。9.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A. 三圈环流B. 大气环流C. 热力环流D. 季风环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全球性大气环流由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共同组合,而大气运动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是热力环流。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大气运动的主要运动形式及差异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内容的落实。10.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 地转偏向力B. 水平气
7、压梯度力C. 摩擦力D. 重力【答案】B【解析】【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选C。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 上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是使大气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B. 图中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C. 图中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D. 图中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12. 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B. 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C. 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D. 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13. 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
8、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11. A 12. C 13. A【解析】【11题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A正确;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相垂直,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据此判断表示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摩擦力减弱风力,为摩擦力。据此分析选A。【12题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该力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摩擦力减弱风力,也影响风向;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据此选C。【13题详解】南半球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且
9、受到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左偏,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应指向北,据此风向应该向左偏并于等压线斜交,结合图示选A。【点睛】关于风向及风的受力分析:(1)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2)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右偏。(3)高空中的风:只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最后与等压线平行。(4)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赤道不偏。14.图中的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比例尺相同),四地风力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风力的大小由气压梯度力决定的,单位距离内
10、气压差越大气压梯度力就越大同,风力也越大。四幅图中比例尺相同,单位距离的气压差为地是10,地是8,地是2,地是5,风力风力由大到小依次是、,C正确。考点:该题考查影响空气的水平运动。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5. 图中字母D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为( )A. 副热带高气压带B. 盛行西风带C. 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东北信风带16. 每年的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方向是( )A. 都向南移B. 北半球的向南移,南半球的向北移C. 都向北移D. 南半球的向南移,北半球的向北移【答案】15. B 16. C【解析】【15题详解】图中字母D位于中纬地区,代表的风带为盛行西风带,选B。【
11、16题详解】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每年的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从赤道一直北移至北回归线,则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方向是随之都向北移,选C。【点睛】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17.七月份,被亚洲低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A. 赤道低压带B. 副热带高压带C. 副极地低压带D. 极地高压带【答案】B【解析】【详解】七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至亚欧大陆。此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洲大陆形成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只在海洋上保留了高压。据此选B。18.如图表示暖锋的图形正确的是()A. B. C. D
12、.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冷暖气团的运动,A图冷气团主动进攻,判断为冷锋;B图冷气团后退,判断暖气团主动进攻,判断为暖锋;C图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判断为准静止锋;D图暖气团的进攻方向应为锋面的移动方向,故D图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气团运动判断冷锋和暖锋的差异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读图判断能力训练。下图是我省某气象站测得的某月1821日气温和气压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9. 此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A. 冷锋B. 反气旋C. 暖锋D. 气旋20. 当图示天气系统多发时,我国大部分地区()A. 低温少雨B. 温和多雨C
13、. 炎热干燥D. 炎热多雨【答案】19. A 20. A【解析】【19题详解】从图上可以看出,此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急剧下降,气压升高,可以判断是冷锋天气,故选A。【20题详解】根据上题可知,此天气系统多发时,气温在0以下,气温低,气压高,气流下沉,所以降水稀少,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低温少雨的,据此选A。【点睛】锋面天气:冷锋对天气的影响: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冷暖气团交汇,天气变化剧烈,出现降温、大风、雨雪天气;过境后,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继续下降或保持较低温度,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暖锋对天气的影响: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14、过境时,冷暖气团交汇,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温升高;过境后,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继续升高,天气转晴,气压降低。21.下列哪些属于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 )夏初江淮地区的梅雨 盛夏长江流域的伏旱 夏秋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 冬季北方寒冷干燥的天气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夏初江淮地区的梅雨属于准静止锋天气;盛夏长江流域的伏旱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形成的,属于反气旋天气;台风是气旋,夏秋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属于气旋天气;冬季北方寒冷干燥的天气是受大陆冷高压形成的,属于反气旋天气。据此选D。【点睛】2001年初,一份以3000名科学家的调查为基础撰写的报告预言:到2010年海平面将在现
15、有基础上上升1880厘米。在过去十年里,海水已经侵蚀了图瓦卢1的土地。11月15日,美国权威的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专家预言:如果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在50年之内,由9个小岛组成的图瓦卢将全部没入海中,在世界地图上永远消失。据悉,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和西萨摩亚等低地岛国也面临着和图瓦卢一样的威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2. 近百年来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归结于( )A. 城市热岛效应B. 地质天文原因C. 地区现代战争D.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23. 大气中CO2含量与日俱增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海平面上升B. 森林越来越多C. 臭氧大量减少D. 大量燃烧煤、石油等,
16、不断向大气中排放CO224. 全球变暖对局部地区能带来一些好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高纬度地区会变得适宜于温带作物分布B. 全球变暖,能源消耗总量减少C. 全球变暖利于美国小麦带的农业生产D. 冰川大量融化,淡水资源增多25. 防治全球变暖应采取( )A. 各国要制定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不要去管别的国家B.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C. 砍伐森林,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求D. 禁止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矿物燃料【答案】22. D 23. D 24. A 25. B【解析】【22题详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温室效应增强的结果。选D。【23题详解】大
17、气中CO2含量与日俱增的最主要原因是森林越来越少,大量燃烧煤、石油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CO2造成的。臭氧大量减少破坏臭氧层,加剧全球变暖,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暖造成的,不是原因。据此选D。【24题详解】全球变暖使高纬度地区热量增多可能会变得适宜于温带作物分布;全球变暖,能源消耗总量可能会增大;全球变暖使美国小麦带气候变化,可能会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冰川大量融化,全球淡水资源减少。据此分析选A。【25题详解】防治全球变暖应加强国际合作,各国要积极制定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各国要保护森林,以更好地利用森林吸收二氧化碳保护环境的鞥;减少使
18、用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矿物燃料。据此选B。【点睛】全球变暖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包括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毁林导致温室气体增多,温室效应增强等。全球变暖会引发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降水量发生变化,部分地区出现水源短缺;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破坏;极端天气频繁等。为减缓全球变暖进程,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植树造林,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加强技术研究,如培育耐旱新品种,工业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通过经济、行政手段加强环保工作的实施;加强工程建设和防御机制建设以减轻自然
19、灾害的损失。26. 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B. 促进水的三种形式转化C. 加速了冰川的融化D. 减轻了水土流失的强度【答案】A【解析】【详解】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水的三种形式转化是在水循环过程中发生的,不是地理意义;冰川的融化是气温升高造成的,并不是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不能减轻水土流失的强度,相反,多雨季节有加重水土流失的可能。据此分析选A。【点睛】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意义:(1)使地球上的水体处于不断的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
20、移过程之一;(3)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27.能够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大量的补充、更新的是( )A. 海陆间循环B. 海上内循环C.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D. 生物循环【答案】A【解析】【详解】海陆间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能够最大程度地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大量的补充、更新,选A。28.若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A. 乙为海洋,甲为陆地B. 我国的夏季风属环节C. 环节能给陆地补充淡水D. 环节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答案】C【解析】【详解】图示为海陆间水循环,则甲为海洋,乙为陆地;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其水汽输送形式对应环节,通过
21、环节能给陆地带来降水,可以补充陆地的淡水;环节是地表径流,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据此分析选C。【点睛】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其主要形式有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其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地表径流可以塑造地貌。海陆间水循环可以补给陆地淡水。29.读“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暖流B. 乙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寒流C. 甲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寒流D. 乙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暖流【答案】C【解析】【详解】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延伸方向一致。甲图等温线数值自北
22、向南递减,为南半球。洋流自低温处流向高温处,为寒流。即甲为南半球的寒流。乙图温度自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洋流自低温处流向高温处,为寒流,即乙图表示北半球的寒流。据此选C。【点睛】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延伸方向一致。洋流自低温处流向高温处,为寒流。等温线数值自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反之,为北半球。下图为“我国北方及周边地区2018年1月某日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0. 图中甲、乙天气系统的名称分别是()A. 气旋、反气旋B. 低压、高压C. 反气旋、气旋D. 气旋、低压31. 与N地比较,M地() 气压高气压低风力大风力小A. B. C. D. 32. 图中锋面到达北京时,北京的
23、天气特点可能是()A. 降温、大风天气B. 连续性降水或雾C. 升温、晴天D. 降温、晴天【答案】30. C 31. B 32. A【解析】【30题详解】根据等压线数值,图中甲是高压,乙是低压,B错。按气流状况,天气系统甲是反气旋,乙是气旋,C对。A、D错。【31题详解】根据气压数值,与N地比较,M地气压低,错,对。M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对,错。据此选B。【32题详解】图中锋面是冷锋,到达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特点可能是降温、大风天气,A对,C错。连续性降水或雾是暖锋过境的特征,B错。冷锋过境后,天气特点是降温、晴天,D错。【点睛】冷锋对天气的影响: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
24、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冷暖气团交汇,天气变化剧烈,出现降温、大风、雨雪天气;过境后,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继续下降或保持较低温度,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暖锋对天气的影响: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过境时,冷暖气团交汇,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温升高;过境后,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继续升高,天气转晴,气压降低。气旋对天气的影响:气旋过境前,气压高;过境时,气压降低,气流上升带来阴雨天气;过境后,气压又升高。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反气旋过境前,气压低;过境时,气压升高,气流下沉形成晴朗的天气;过境后,气压又降低。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
25、,回答下列问题。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220289521824533568900每万元GDP耗水量(m3)5405514384288134433. 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 )A.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D. 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34.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发达,耗水量大B. 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C. 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D. 水污染严重35.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 加大水利建
26、设投入B. 控制城市规模C.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 优先发展工业【答案】33. B 34. B 35. C【解析】试题分析:【33题详解】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结合我国和法国的人口数量、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可大致估算两国的水资源总量,中国明显大于法国,A错误;直接根据表格我国的每万元GDP耗水量5405约为美国514的10倍,B项正确;结合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我国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为世界平均的1/4,C项错误;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较大,但其人口数量少,故反映其水资源的总量也并不多,D错误。【34题详解】每万元GDP的耗水量主要是由于技术水平和节水意识有关。考点:本题考查水资源问题和资料综合
27、分析能力。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表格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能结合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口和水资源总量的基本概况进行比较分析即可。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36. 处洋流的名称是()A. 秘鲁寒流B. 巴西暖流C. 日本暖流D. 西澳大利亚寒流37. 有关图中处附近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B. 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C. 从成因看与信风作用有关D. 从成因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为主38. 处形成世界著名大渔场,该渔场位于()A. 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B. 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C. 本格拉寒流经过处D. 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处【答案】36. A 37. A
28、38. B【解析】【36题详解】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处洋流分布在南美洲西海岸,为秘鲁寒流,选A。【37题详解】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图中处附近洋流分布于欧洲西部较高纬度,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该洋流从成因看与西风作用有关,该风的形成则受气压梯度力作用较大。据此分析选A。【38题详解】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处形成世界著名大渔场北海道渔场,该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据此选B。【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全球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分布。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
29、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形成荒漠环境;对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例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海洋污染: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左图为某海域某季节洋流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该海域沿岸M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9. 该海域盛行图示洋流时,M地气候状况在右图中对应的时段为()A. 甲B. 乙C. 丙D. 丁40. M地此时气候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 太阳直射点南移,受东北信风控制B. 副热带高压南移
30、,受盛行西风控制C. 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赤道低压控制D. 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南季风控制【答案】39. C 40. D【解析】【39题详解】根据图示轮廓信息可知,M地所处海域为北印度洋,图示洋流为顺时针,即此时是夏季,盛行西南风,降水丰富,对应右图中的时段为丙,选C。【40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M地此时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这是因为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南季风,受湿热的西南季风控制,M地高温多雨。选D。【点睛】北印度洋上的洋流为季风洋流,呈现出“夏顺冬逆”的特点。二、 解答题 41.亚欧大陆轮廓图,对照四幅
31、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1)A地的气候类型是_气候(填右图中气候类型代号),该气候在世界上分布于盛行 _风的地区,其气候特点为_ (2)B地气候类型是_气候(填右图中气候类型代号),该地夏季气候的主要特点是_,成因是_。 (3)图中所示季节为_半球的_季,判断理由是_。(4)图中丁地气候代表的地点可能是下列中的 哪个城市的气候( ) A.北京 B.上海 C.罗马 D.开普敦【答案】 (1). 丙 (2). 西 (3). 终年温和湿润 (4). 甲 (5). 炎热干燥 (6).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 (7). 北(南) (8). 冬(夏) (9). 由于地中海此时受
32、盛行西风的影响或风带往北移 (10). B【解析】【详解】(1)根据上图气候资料分析,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热带季风气候,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地位于欧洲西岸,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是受西风影响,特征为终年温和湿润。(2)据图,B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类型特征对应图甲,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的主要特点炎热干燥。(3)根据下图中西风带的位置可知,盛行西风带往南移到了30N,地中海地区此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因此此时应是北半球的冬季,或南半球的夏季。(4)结合丁的气候特征表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可以判定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与上海的气候
33、是同一类型,据此选B。【点睛】地中海沿岸及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类型特征是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42.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据报道,为了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国家水利部已初步计划今后十年在西部修建水利微型集雨工程1700万处,预计可以解决或改善2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260多万公顷。材料二 (1)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C. _ H. _(2)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黄河径流所属水循环类型是_。(3)国家水利部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 环节施加影响,在图中是用字母_表示
34、的。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4)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_ 环节(用字母表示)。各水循环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环节(字母)是 _和_。【答案】 (1). 水汽输送 (2). 下渗 (3). 陆地内循环 (4). 海陆间循环 (5). 地表径流 (6). F (7). 改变水的时间分布,化害为利 (8). C (9). B (10). F【解析】【详解】(1)根据水循环的过程可以判断图示C从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应表示水汽输送,H位于岩石圈中且箭头指向下,表示下渗。(2)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该类型主要是陆地内循环,黄河径流最终入海,所属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水循环。(3)国家水利部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在图中用F表示。此项工程的好处是改变水的时间分布,化害为利。(4)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从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环节,对应图中的C。H环节是下渗,其主要与地表水有关,因此各水循环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环节是地表径流环节,对应F。【点睛】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其主要形式有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其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目前人类主要可以干预地表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