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45470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3单元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考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1)第一阶段: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2)第二阶段: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中心在上海。3结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4影响(1)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2)一些具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3)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轻巧识记五四爱国运动二、

2、中国共产党诞生1成立条件(1)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2)在共产国际帮助下,李大钊、陈独秀开始进行建党活动。2中共一大(1)通过了党纲,确立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2)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3)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4)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3历史意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1)背景: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2北伐战争(

3、1)对象: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2)成果:歼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3国民革命的失败(1)原因:列强支持国民党右派蒋介石。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2)表现: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易错提醒有关国民革命需要澄清的两点认识(1)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国民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2)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胜利了;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大革命失败了。NO.

4、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核心问题一五四运动史料一沪埠自青岛问题发生后,学生二万余人全体罢课,以抵制日货、取消密约为名义,开会演说,发布传单,纷扰业已多日本日因北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在南市要求商号罢闭于是顷刻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日)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务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上海交通银行1919年6月5日、10日电函史料二史料三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作为启蒙运动的认知方式。他们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思想大解放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张艳新启蒙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说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二:五四运动的 历史、特点“

5、青岛问题”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学生二万余人全体罢课”“商号罢闭”“罢工之事”说明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彰显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巨大力量史料二的图片中“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信息体现了五四运动的革命性、爱国性与彻底性史料三: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主要从思想解放角度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积极意义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并指出这场运动体现的革命精神。提示基本特点:革命性:反帝反封建;群众性: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爱国性:维护主权、反对侵略;成功性:斗争目标基本实现。革

6、命精神:爱国主义。(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中国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相关史实,简述作者的评价理由。提示五四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打倒了传统权威,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西方各种社会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史论归纳 五四运动的特点及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表现(1)特点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爱国性:维护山东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成功性: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2)表现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

7、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新的革命范畴无产阶级革命。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核心问题二国民革命史料一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阶级

8、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年1月12日)史料二北伐军军歌: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工农学兵,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国民革命的背景“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中国的无产阶级力量薄弱,尚未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而中国无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敌人中国军阀,国共两党联合有利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展史料二:国民革命的性质与特点“打倒列强,除军阀。

9、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工农学兵,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了大联合,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以往的探索救国道路相比,国民革命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提示国民革命前的革命参与者多为某一阶层,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国民革命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包括进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革命的最大功绩。有何教训?提示最大功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教训: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和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史论归纳 国民革命的特点(

10、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2)群众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4)革命军队: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1(2017威海模拟)郑超麟回忆录中写道:“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A实业救国愿望B民主科学思想C社会主义思想D爱国救亡精神D根据时间“民国八年”可知,此时正是五四运动时期

11、,爱国救亡精神成为当时所有中国人民的集体意识,故选D项。2(2017安庆模拟)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中共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B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B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是1927年秋收起义后,故A项错误;中共二大的纲领与中共一大相比,联系了中国的国情,说明中国共产党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故B项正确;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

12、,故C项错误;中共二大的纲领中还有最高目标,故D项错误。3(2017南京、盐城一模)胡兰成在山河岁月中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冲击了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B五四运动时期,国家政权仍然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仍是封建性质,故A项错误;材料中“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说明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和北伐革命军成为社会

13、的主要领导力量,即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是被北洋军阀的统治破坏的,故D项错误。考点2 国共的十年对峙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武装斗争1南昌起义(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2)概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全歼守敌,占领南昌城。(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秋收起义(1)概况: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

14、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2)结果: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二、土地革命1背景: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3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三、根据地建设1经济: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2军事: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国民党三次反革命“围剿”。3政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4成就: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经发展成燎原之势。四、红军长征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15、”以失败告终,被迫进行战略转移。2过程(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开始长征。(2)转折遵义会议内容: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意义: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概念阐释“左”倾与右倾“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

16、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等。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二者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史料一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史料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

17、,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史料三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抉择“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城市武装暴动”“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在革命道路选择上出现重大分歧,党内存在着走城市为中心和农村为中心的两条革命道路史料二:毛泽东阐释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工农武装割

18、据”思想“有计划地建设政权”“深入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成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内容,说明毛泽东等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史料三:中国的社会现状“不符合中国国情”革命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国情。中俄两国的不同国情决定了中国不适合走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应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毛泽东作出了哪些贡献?提示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

19、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提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落后、薄弱;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史论归纳 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2)关系: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3)

20、依据必要性: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规律。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有力的组织和正确的决策。(4)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

21、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4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开始重要的战略转变。这一转变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A决定发动农民运动B与新的反革命势力作斗争C放弃了攻打城市的目标D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在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已在农村发动农民运动配合国民军北伐,故A项错误;八七会议确定了

22、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对立,故B项正确;放弃攻打大城市的目标是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后的决策,故C项错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在八七会议之后,故D项错误。5(2017吉林质检)1935年6月中旬,红军一、四方面军在川西汇合,实力增强,中共中央进一步突出了“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的战略设想。这一设想包含的意图主要是()A接通苏联,获取援助B积蓄力量,准备反攻C打破围剿,开始长征D主动出击,国共合作A根据时间“1935年”可知是红军长征时期,占领川陕甘建立苏维埃政权是因其地理位置靠近苏联,便于

23、获得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援助,故A项正确。6下面是民谣炮火声战号声的歌词对白。该民谣的流传反映出()(女):哎呀嘞/炮火声来战号声/打支山歌亲人听/快与敌人决死战/一点个年纪红军哥/活捉老蒋何应钦/(男):哎呀嘞/妹子山歌情意深/声声唱来感动人/敌人围剿定粉碎/一点个年纪同志妹/你就早搭凯旋门/A红军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发动民众B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与拥护C长征成为播撒革命火种的播种机D共御外侮是全体国人的共同心声B结合歌词内容“活捉老蒋何应钦”“敌人围剿定粉碎”可以判断,民谣炮火声战号声出现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粉碎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围剿”的信心,也反映出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与拥

24、护,故B项正确。主题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主题立意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开始领导了为期十年的土地革命;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知识交汇1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反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会运动,新式知

25、识群体精英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

26、2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和原因(1)历程探索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国民革命失败a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认识了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挫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共三大确定了统一战线方针,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成熟期土地革命时期a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b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工农

27、武装割据”理论,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c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遵义会议的召开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d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2)原因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能不断地正视并纠正自身的错误,使自身不断走向成熟,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问题。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

28、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本讲全国卷命题情况分析考纲考题统计情境创设相关考点(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新民主主义革命2016全国甲卷29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工农武装割据”道路2015全国卷29申报关于军阀混战的评述北洋军阀的统治2013全国卷30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工农武装割据”道路2011全国卷30“公车上书”和五四运动的比较五四运动的特点把握高考规律领悟高考真谛真题实战解题支招1.(20

29、16全国甲卷)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题注意从三个角度思考:一是时空观念1930年、鄂豫皖根据地英山县;二是史实信息水稻产量增加和赤色区与白色区米价对比,即赤色区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价下降,白色区(国统区)粮价高;三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当时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农民分得土地,生产积极性高2.(2015全国卷)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

30、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该评述的核心是“割据分裂,相互争战”,将四个选项逐一与之对应,答案即可明确3.(2013全国卷)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

31、得革命胜利的主导农民游击战争必须要联结“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才能胜利,这突出说明了“城市革命”的重要性4.(2011全国卷)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规模的大小即参与人数的多少,取决于民众的思想解放的程度。“公车上书”局限于赴京考试的举人,五四运动则有学生、工人、商人的广泛参与答案解析1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930年,正处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

32、分田地的土地革命,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粮食大丰收,故选A项。红军英勇奋战主要是保卫根据地的安全,故排除B项。当时处于国共对峙时期,面临敌强我弱的形势,根据地政府的主要精力用于巩固革命根据地,故C项错误。D项所述与史实不符,且与材料现象构不成因果关系,排除。2D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皖直交斗”。材料“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反映了当时中国处在大分裂时期,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局面出现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符合题意。3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

33、间“1928年”。材料突出了“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是典型的城市中心论的观点,B项正确。A项与材料观点相反,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4A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是应考举人为反对马关条约签订而发起的上书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参加者主要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地主;五四运动是从青年学生罢课开始,扩展到“三罢”斗争的群众性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二者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主要原因是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A项符合题意。B、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与题意无关。演练仿真模拟明确高考趋向1(2017临沂质检)孙中山1914年创立的中华革命党和1919年改名的中国国民党,参与者不多

34、。但到了20世纪20年代前期,中国国民党党员激增。中国国民党党员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A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实施联俄联共政策B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维护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北伐战争爆发,有识之士加入中国国民党D国共两党正式决裂,国民党掌握全国政权A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实施联俄联共政策使得国民党更具有广泛的阶级代表性,故A项正确;护法运动单纯依靠军阀,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B项错误;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的政治前提是两党政治理念的趋同,故C项错误;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导致国民革命失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

35、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党应该“执行急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B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C彻底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D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B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材料中“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时国共合作尚未全面破裂,还未能正确地分析国内的基本形势,故A项错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与材料中“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

36、权”相符,故B项正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秘密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材料中“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还未能彻底摆脱右倾,故C项错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与材料中“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不符,故D项错误。3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曾作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上述材料表明

37、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D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D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用国民党的旗帜(南昌起义)到逐渐打出了自己的旗帜(秋收起义),说明调整了革命的斗争策略,故D项正确。4(2017韶关调研)在1930年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李立三主持中共中央会议,通过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决议,决定立即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以尽快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可见当时()A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中国共产党党内的右倾错误起主导作用C中国共产党党内在革命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D中日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

38、要矛盾C李立三主持中共中央会议“决定立即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犯了“左”倾错误,这与毛泽东等开辟的井冈山道路相反,表明党内出现路线分歧,故C项正确。革命史观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观应用理论阐释革命史观是中国史学界的传统史观,曾一度被大家忽视,近几年随着党中央大力提倡发扬革命传统,追寻“中国梦”,革命史观再次受到史学界的高度关注。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地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从革命史观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共同参加的,反

39、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分析法可以从繁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到其发展线索,但是却不能对任何历史现象都给予圆满的解释,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不能将其绝对化、简单化。运用点拨1革命史观下的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1)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3)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4)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建立

40、陕甘宁边区,领导抗日。中国由内战走向抗日,革命新局面开始。2革命史观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幼稚走向成熟,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诞生。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

41、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3(对接高考)近几年高考十分关注主流价值观,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的精神支柱。近代百年中国是中华民族屈辱、沉沦的历程,也是中华民族抗争、探索,追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历程。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取得了民族独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也铸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诸多爱国主义精神,如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是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和源泉。革命史观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值得关注的命题热点。针对训练1历史学家金冲及

42、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特征理解材料。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以其实质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故选B项。A、C、D三

43、项是土地革命的影响,不是实质。2解放军报在纪念遵义会议76周年之际,发表了一篇题为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主要理由是()A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B会议开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C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D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D遵义会议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但并不能解答其为“成人礼”,故A项错误;中共二大开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故B项错误;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但并不能解答其为“成人礼”的原因,故C项错误;遵义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开始在没有共产国际遥控的情况下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