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谈及西周的政治制度时曾指出:“每个诸候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它成为地区上神圣之殿宇,其始祖被全疆域人众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在领域内不仅公侯伯子男的名位世袭,即主持国政的卿大夫也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黄仁宇此观点的主旨是A.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制度 B.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加强统治C.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紧密结合的整体 D.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坐大,形成割据25.董仲舒曾对汉武帝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又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寄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2、上述观点A.迎合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需要 B.体现社会大变革时期的时代需要C.融合佛道思想形成儒学新体系 D.完全背离民本思想走向消极反动26.葛金芳教授认为:若从产业演进角度观察社会经济形态的嬗递轨迹,我们发现中国三千余年的文明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其间发生了两次转折,第一次是在两宋时期,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开始跨入近世农商社会阶段。以下史料能够佐证第一次转折的是A.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B. “十二市之环城,嚣然朝夕”C. “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 D. “半城大约机户所居,比屋皆工织作”27.有学者认为,即使像神怪小说西游记那样写的是鬼神魔妖,也还叙写了唐三藏元宵观灯火,孙
3、悟空求雨召龙王,猪八戒高庄倒插门,假公主绣楼抛彩球。这反映了A.明清小说中的民俗文化 B.明清小说已逐渐世俗化C.中国古代封建迷信意识 D.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俗习惯28. 年代工业部门投资中心19世纪40-60年代中期船舶修造业广州、香港、上海19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出口加工业(包括丝、茶、蔗糖、牛皮、棉花等)汉口、九江、福州等19世纪30-90年代中期经出口加工业、军事工业、制糖业、公用事业(煤气、供水等)上海、天津、香港、南京、福州、武汉上表是不同史籍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工业投资的统计。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投资的主体主要是民族资本家 B.投资中心局限于东部沿海地区C.民族工
4、业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 D.投资布局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29.李泽厚先生曾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解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许多错综复杂现象的基本线索,认为“现代中国在启蒙与救亡这两重同等紧迫的使命之间徘徊,从一个极端跳跃到另一个极端,最终救亡压倒了启家”。李泽厚此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最好诠释是A.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戍变法C.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D.两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30.“春季里来艳阳天,桃花红,李化白、百鸟闹声喧共产暴动处处红旗现,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共产党齐努力,大家团结紧,推翻统治的政权,重把天地安”,这是流行于大别山区的歌谣。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A
5、.组织武装起义,挽救国民革命 B.开展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C.突破重重围剿,进行战略转移 D.倡导国共合作,团结一致抗日31.图7是1974年,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乔治布什和妻子岜芭拉在天安门前的合影,布什在任期间骑着自行车走遍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这张照片让他获得了“自行车大使”的雅号。对这一历史老照片解读正确的是A.见证了中美关系解冻的全过程 B.得益于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C.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 D.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32.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这样评价罗马法:“她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铬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由此可见,罗马法A.为启
6、蒙思想家提供有利思想武器 B.具有普遍合理性的特质C.成为近现代欧美各国法律的先驱 D.蕴涵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价值33.公元十二世纪,英王亨利二世注重法治,受到人民的爱戴,也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亨利八世曾对议会说:“朕于任何时候都不如在议会中时据有更高的为王身份。在这里朕如首,君如躯,联合一体,组成国家。”这说明A.王与法在当时英国是相得益彰 B.英国的宪政道路充满曲折和艰辛C.当时英国的议会仍被贵族垄断 D.国王与议会在政治上需相互制衡34.1958年,苏共中央作出决定,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原计划三到五年内完成。但在赫鲁晓夫的要求下,不到一年就完成了。结果,大多数集体农庄由于安花
7、费大笔钱财购买机械设备,不得不取消或推迟许多计划内的项目;由于缺乏技术人员,许多拖拉机处于闲置状态,这项改革最终不了了之。由此可见,“拖拉机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旧模式 B.背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C.操之过急,缺乏科学的规划 D.未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35.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下面的漫画体现了A.朝鲜半岛核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B.美国政府大幅皮调整了对朝政策C.朝鲜成为大国势力范围的接触点 D.朝核问题的解决需各国齐心戮力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为建设民族国家,第二为民族侵略与扩
8、张。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对基督教的。16、17世纪,西欧摧毁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刚开始资产阶级与王权相结合,但随着王朝国家不能体现他们的利益要求时,他们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要求用新的政治原则、观念来构建民族国家。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分为三个阶段:清末民初是形成阶段,该阶段,近代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相杂糅,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五四时期是发展阶段,开始从文化上寻找落后的原因,谋求文化上的解决;民族主义与政治、思想运动相结合,呈现出
9、多元的倾向。十四年抗战是高涨,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但是长久以来,民族主义“建设”的一面,即与现代性变迁、特别是国家建设密切相关的这一面,被严重忽略了。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民族主义的差异并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建设”的一面。(17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时间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
10、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1956-1978年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召开的中共八大上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与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78-2017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改革开放,指出仍然把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表为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矛
11、盾变化的表述。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剧烈,户籍管理混乱,均田制逐步遭破坏瓦解,以丁和户为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失去基础。而此时藩镇割据,赋税征敛紊乱,地方不服从中央,横征暴敛以养兵对抗朝廷,民怨沸腾,中央财政困难。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德宗即位,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是为两税法。“两税法”颁布以后,到建中(780年正月783年十二月)末年,就有了1300多万的两税收益
12、,比“两税法”以前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还要多出百万、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达到了3000余万贯。两税法规定“以钱谷定税,临时折征杂物”,具体征收时采用货币与实物结合的方式,这种做法在国家税收领域引入了货币税,改变了传统的纯粹实物税历史,货币税的推行,不仅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货币、商品意识的推广。自唐以后,以土地和财产为基础的税收制度逐渐占据了国家税收的主导地位,而以人丁为基础的税收制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摘编自邱作文唐朝中期两税法改革简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期两税法改革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期两税法改革的作用。(9分)46.【历史-
13、选修3:20世纪的战们与和平】(15分)材料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既定方略是“赖美为助”“依仗各国”主持公道,其出发点仍是“以夷制夷”,但立足点已转向对和会极高的道义期望值上。原因在于中国对一战后国际关系准则的威尔逊“十四点”宣言深信不疑。巴黎和会作为“十四点”原则实现世界和平的场所,当然被中国视为主持正义、讲究公理的地方。直至一切努力无法改变和会决定,亦不能指望美国主持公道后,中国代表团才在国内民众的压力下,自发地转变既定外交方略,依据国际法拒签和约,从而引起国际震动,在华盛顿会议上,这种转变变成了自觉的行动。会前中国在外交上形成了明确的方略:通过参加多边国际条约体系,制衡列强在华势力,废除不平
14、等条约,争取国家的平等地位。这是在汲取巴黎和会的教训后,对外交方略的进一步调整与修正,是中国外交的明显进步。摘编自金卫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外交方略的转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方略的转变以及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实践。(8分)(2)根据材料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方略发生转变的原因。(7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据史书记载,成吉思汗的手下没有叛将。成吉思汗认为,只要有才能,则不分民族、阶级加以任用。比如被成吉思汗用作亲信将领的就有出身低微的牧马者巴歹和乞失里黑、牧羊者迭该、木匠古出古儿等人。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让“智勇兼备者使之典兵,
15、活泼骁捷者使之看守辎重,愚钝之人则付之以鞭,使之看守牲畜”。耶律楚材是辽朝皇室后裔,1215年,蒙古铁骑攻占燕京时,成为成吉思汗的俘虏,成吉思汗得知他是“博学多识”的人才,于是就召见他,并对之加以重用。后来耶律楚材对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成吉思汗的选才原则吸引着千千万万崇尚忠诚、信义的人,而其所作所为又影响和感召着自已的部下和属民。比如收留者别,一能充分显示自己的宽容大度,二使被收留的者别感激而以死相报,三在部众的心灵深处打下了“为人正直”的烙印。同样对阔阔出截然相反的处置方法,也有着极深的教育意义,巩固了部属的忠君观念。摘编自靳玲成吉思汗用人政策探微(1)根据材料,概
16、括成吉思汗用“手下没叛将”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成吉思汗在用人方面的看法。(7分)24-25:CA 26-30:BADCB 31-35:CDACD41.(1)原因: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大一统神权统治,建立民族教会,专制王权加强削弱地方贵族割据;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启蒙运动抨击封建专制,解放人们思想;新航路开辟后,对外掠夺和殖民扩张带来巨大利益。(8分,任答四点即可)(2)差异:西欧兴起较早,中国兴起较晚;西欧民族主义最初反对封建神权和领主,后来反对专制王权,中国则更多指向帝国主义侵略;西欧民族主义的目标是建立民族国家和对外扩张,中国民族主义虽呈
17、现多元化倾向但均致力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8分)建设:唤起国人民族意识,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推动了各阶层投身政治运动,促进了民族独立和政治近代化;推动了“实业救国”和“提倡国货”开展,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促使国人反思批判传统文化,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9分)42.示例:论题:改革与革命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分)论述:改革与革命都是推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形式,这可以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中看出:鸦片战争,由于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社会的大门,之前以阶级矛盾为主的社会转变为民族矛盾为主。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中国近代的战争破坏及中国几千年的农
18、业基础,中国社会生产力低下,加上当时的国际形势,迫切需要中国加大对工业的发展,但这与落后的农业国之间产生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78年后国家进行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1978年到2017年间,中国政府进行各方而的改革,中国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基本实现了小康,因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与改革和革命相一致的,即改革与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上要矛盾的变化。 (10分)45.(1)原因:安史之乱后,均田制逐步瓦解,以丁和
19、户为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失去基础;藩镇割据,赋税紊乱,中央财政困难;唐王朝缓解财政危机,巩周国家政权的需要。(6分)(2)作用:增加了唐政府的财政收入,暂时解决了财政危机;中央财政实力加强,;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巩周了国家政权;适应并加速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否定了以“人丁”为基础的赋役制度,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以土地利财产为基本计税依据的先河。(9分)46.(1)转变:巴黎和会上依赖美国等国“以夷制夷”到华盛顿会议上依据国际法制衡列强在华势力。(4分)实践:签订九国公约,重新承认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与日本签订条约,收回山东主权和其他权利,日本被迫废除了二十一条中的些条款。(4分)(2)原因:汲取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教训;北洋政府及外交官的据理力争;五四运动提高了国人的民族意识;美英对日本的压力等。(7分)47.(1)原因:敢于用贤,给人才以机遇;做到各尽其才不分等级、民族。恪守公正;以诚相待,疑者不用,用老不疑,奖罚分明。(8分,任答四点即可)(2)看法:成吉思汗爱惜人才、恪守诚信的用人政策,是将士忠诚于他的关键;他不仅以诚信责人,更以诚信律己;忠诚、信义的选才标准吸引着千万万的崇尚忠诚的人;他不分民族,不分等级,唯才是举,使得他的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