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孔子坦言“吾从周”,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实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周道”。但是他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推动了学术下移。这一现象A. 是战国儒学发展的产物B. 体现了孔子毕生对社会平等的追求C. 是当时社会转型的反映D. 体现了崛起中的士阶层的政治诉求【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指的是学生不分贵贱贫富等级,适应了下层民众接受教育的要求,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反映的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C选项符合题意;孔子是春秋
2、时期的人,A选项与材料的时间不符合,排除;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强调等级秩序,B选项排除;有教无类是政治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与士的阶层崛起无必然关系,D选项排除。2.春秋初期齐桓公首开礼贤下士之风,战国时期诸侯招贤已蔚然成风。史记秦本纪载,秦孝公元年(前361年)向天下士人广发求贤令,开出了“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的丰厚条件。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 宗法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B. 法家思想已取得了独尊地位C. 私学出现动摇了王室的统治基础D. 士阶层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战国
3、时期士阶层借助社会变革之际,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阶层出现了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宗法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和明朝初期仍然有分封制;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法家思想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王室统治基础的动摇。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先秦道家对法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早期道家认为“法烦刑峻即民生诈”,后期道家则把法上升到“天下之准绳,人主之度量”的高度。这一变化表明A. “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B. 道家未形成统一的核心思想C. “法治”思想顺应时代要求D. 道家和法家的主张日益趋同【答案】C【解析
4、】【详解】早期道家认为严刑峻法逼得人失去正常的人性,但后期道家却认同了法的政治功能和社会作用。这一转变是因为战国中后期,法家崛起,各诸侯国为了提高国家经济军事实力,进行了一系列以法家为主的变革,所以法是顺应了时代要求的,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礼治”被“法治”取代的现象,故A项错误;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即使后期认可法,也是援法入道,认为法的来源是道,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虽出现融合的现象,但它们的核心主张并不一样,故D项错误4.后汉书何敞传记载,东汉章帝时的何敞,“及举冤狱,以春秋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这表明()A. 儒学开始成为统治思想B. 地方
5、政府治理方法得当C. 基层司法审判较为公正D. 儒学具有社会政治效应【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时期儒学在法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儒学具有社会政治效应,选项D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排除;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材料以春秋决断冤案,说明基层司法审判存在问题,排除C。5. “董仲舒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思想,构建了国家与家族之间的纵向顺从关系,同时将忠孝引入政治领域,使君臣关系披上了天地之道的外衣。”材料观点意在说明董仲舒A. 继承了儒家原始的民本思想B. 完善了儒家学说的思想体系C. 将儒家学说提升为统治思想D. 强化了家国
6、同构的封建秩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董仲舒提出三纲思想,构建国家与家族之间的纵向顺从关系,将忠孝引入政治领域,提出君权神授,这都体现了他强化了家国同构的封建秩序,D正确;材料没有提到董仲舒继承了儒家原始的民本思想,排除A;董仲舒发展了儒家学说,不是完善,排除B;C项将儒家学说提升为统治思想,不符合材料意思,排除。所以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名师点睛】董仲舒新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
7、政策急需从“无为”向“有为”转变。(2)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3)根本原因: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6.西汉初年“布衣将相”状况不同,东汉初年创业集团大都出自“士族大姓”。以光武帝君臣而论,基本都是南阳、河北地区的士族大姓,往往同时具有“士人”和“大姓”的双重身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 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衰落B. 东汉政治重心向东转移C. 儒学独尊后社会变化D. 贵族等级制的不断发展【答案】C【解析】【
8、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建太学,儒生成为入仕为官的主流人员,改变了西汉初期布衣将相的情况,故C项正确;选官制度的变化是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由布衣将相到士族大姓的转变,不能反映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治重心的转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不论是布衣将相还是士族大姓都不是依血缘作为选官的依据,不是贵族等级制的反映,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统治集团内部人员的出身不同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回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带来的影响,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导致儒生成为入仕为官的重要来源,改变了汉
9、初布衣将相的状况。7.宋明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周敦颐认为,“万物”是从水、火木、金、土五种特殊实物变化而来的,五种特殊实物是从阴阳二气变化而来的,阴阳二气又是从“一”变化而来的。这表明宋明理学A. 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B.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C. 根植于久远的文化传统D. 彻底冲破了传统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周敦颐用先秦的阴阳学说和道家思想解释世界的本源与变化,可知宋明理学根植于久远的文化传统,C项正确;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当时理学并不是社会的主流思想,A项错误;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B项错误;宋明理学没有冲破传统思想,D项错误。8.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
10、内容多为二十四孝图状元及第包公打龙袍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A. 程朱理学传播B. 地域性商帮的形成C. 市民阶层的兴起D. 活字印刷术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四孝图中主要强调“孝”等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包公打龙袍通过故事情节体现了忠孝的观念;昭君出塞通过歌颂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边疆安宁和百姓免遭战争之苦而远嫁塞外的故事,宣扬忠孝观念。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歌颂忠孝观念的木刻版画蓬勃发展说明这时期程朱理学的传播有关,故A选项正确;地域性商帮的出现原因更多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有关,材料没有体现商帮的问题,故B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体现的是
11、明清时期忠孝观念广泛传播的原因,与市民阶层的兴起无关,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与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无关,故D选项错误。9.在朱熹等人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A. 理学思想世俗化趋势B. 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C. 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D. 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些通俗教育读本都是理学思想世俗化的体现,通过理学思想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恪守本分的生活理念,故A项正确。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于汉朝,与材料强调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而是调理学思
12、想世俗化的趋势,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而是调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的关键信息“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结合宋明理学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正确答案。10.清学者戴震撰孟子字义疏证,小采取传统“疏证”(阐释考证)体例,而遵循先下定义,次列公理,然后解题、推论的顺序展开,批评宋明理学家的“理”只是意见,并非真理。这反映了A. 经学考据开始讲求实验实证B. 理学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C. 经世致用思想有了新的发展D. 西学东渐影响传统学术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故A中“开始”表述不当,排
13、除;材料没有涉及理学理论体系问题,排除B;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而材料并非把做学问与国事结合起来,排除C;“下定义,次列公理,然后解题、推论”这些是属于西方的治学理论或者学说,而中国的传统学术也遵循先下定义,次列公理等现象,说明了西学东渐对中国的传统学术产生了影响,故选D。11.如表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思想家主要思想黄宗羲(16101695年)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顾炎武(16131682年)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张王夫之(16191692年)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据如表分析,他们都A. 倡导“经世致用”B. 批判
14、封建君主专制C. 主张“工商皆本”D. 宣传西方民权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可知,黄宗羲主张君臣平等;顾炎武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故选B项;“经世致用”主要是顾炎武的观点,而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工商皆本”主要是黄宗羲的观点,而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西方民权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在近代以后,排除D项12.王意如在中国历史上的传说与谎言中写道:率先指出中国有“四大发明”的是英国人李约瑟。1937年,37岁的李约瑟开始学习中文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1942年,急需提高军民士气的蒋介石把李约瑟以及与他一起搞研究的中国留学生鲁桂珍接到重庆,让他们到
15、中国来实地研究中国科技史一年后(1943年在重庆搞出了“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轰动了世界。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 “四大发明”这一概念的提法来自于西方的学者B. 李约瑟在“四大发明”的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C. 搞“四大发明”研究是为了提高军民的士气D. “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材料提到“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轰动世界,但没有涉及李约瑟在“四大发明”的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故B符合题意;由材料“率先指出中国有四大发明的是英国人李约瑟”,可见“四大发明”这一概念的提法来自于西方的学者,故A不符合题意;由材料“1942年,急需提高军民士气
16、的蒋介石”,可见搞“四大发明”的研究是为了提高军民的士气,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故CD不符合题意。13.历史上的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的时代是做了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在清代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A. 为迎合读者修改了历史B. 情节与人物是作者虚构的。C. 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D. 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等信心所学可知,在对历史人物曹操进行评价时候用了“奸雄”一词是受儒家伦理纲常思想的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为迎合读者篡改了历史;B选项
17、错误,三国演义人物是真实的,部分情节是虚构的;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这是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4.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A. 汉字重意境的特征B. 各地文字完全一致C. 中国语言的多样性D. 中华文化的内聚性【答案】D【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汉字的作用而不是特点,排除AC;B项“完全”说法太绝对;根据“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知汉字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内聚性,D正确。15.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
18、中说:“若要求由法律来统治,即是说要求由神衹和理智来统治;若要求由一个个人来统治,便无异于引狼入室。”在亚里士多德看来A. 法律本质是人性的体现B. 法律应以神性为出发点C. 法律应当具有最高权威D. 法律需服从民众的诉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若要求由法律来统治,即是说要求由神衹和理智来统治”可知,亚里士多德主张用法律治理国家,法律具有最高权威,故C正确;材料表明亚里士多德强调法律的理性,排除A;材料强调法律的理性,结合所学可知,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家,强调人的作用,而非神性,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法律需服从民众的诉求”,排除D。16.在古希腊传统文化中,凡人是与众神同宗同
19、源的,人与神的生活一直被相提并论。自荷马之后,希腊人把凡人的生活作为众神生活的参照,众神甚至被想象成是“具有凡人萌芽形式的生命”。这种观念A. 促成了近代人文主义在希腊诞生B. 弘扬了神与人之间的平等精神C. 反映出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进步性D. 推动了人文精神在西方的觉醒【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希腊人把凡人的生活作为众神生活的参照,众神甚至被想象成是具有凡人萌芽形式的生命”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文主义色彩,这有利于推动了人文精神的觉醒,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近代人文主义诞生于意大利,不是希腊;B选项错误,这种观念提高人的地位,重视人的价值,但人与神并非是
20、完全平等,该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传统文化,没涉及“自然哲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7.当意大利人摆脱了中世纪的文化枷锁以后,他们需要一个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他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导师,这就是他们热爱古典文化的原因。这说明A. 商品经济催生了人文思想的复兴B. 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人文主义C. 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核心内容D. 古典文化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巨匠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一个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所以他们热爱古典文化,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人文主义,B正确;商品
21、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是文艺复兴发生的根本原因,但与材料不符,排除A;人文主义反对天主教神学对人的束缚,排除C;D项古典文化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表述错误,排除。所以选B18.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最终消除了对王权的制约,还消除了人们对跨国的天主教会的忠诚。它使各个国家都陷入内战和动乱,从而迫使世俗政府来维持秩序和决定信仰的条件。据此推知,宗教改革A. 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基本原则B. 实现了西欧世俗王权的至高无上C. 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D. 削弱了欧洲民众对基督教的信仰【答案】C【解析】【详解】宗教改革最终消除了对王权的制约,还消除了人们对跨国的天主教会的忠诚,这扩大了世俗君主的权
22、力,使世俗政府维持秩序和决定信仰的条件,扩大了民族国家的势力,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故C正确;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不能看出“西欧世俗王权的至高无上”是否实现,排除B;宗教改革不反对对基督教的信仰,D错误。19.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和法国皇帝路易十六(1774-1792年在位)在公开演讲常引用“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应当平等”“君主应当为其人民服务”等口号,统治者此举意在A. 倡议建立“理性王国”B. 缓和矛盾维护统治C. 宣传自由平等思想D. 反对天主教会权威【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两位欧洲君主生活的时代是18世纪,而当时处于启蒙运动时
23、期,启蒙运动巨大的影响使君主能采取开明的政策,演讲时使用“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应当平等”“君主应当为其人民服务”等口号,说明统治者目的是要拉近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以达到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目的,答案为B;但从两句口号并不能表示统治者要建立理性王国,A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宣传自由平等思想和反对天主教会,排除CD。20.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说:“谁的自然权利遭到侵犯,谁就有报复、惩罚与反抗的权利。” 这说明洛克主张A. 公民权利不可侵犯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D. 暴力革命天然合理【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自然权利遭到侵犯,谁就有报复、惩罚与反抗的权利”表明公民权利不可侵犯
24、,如果遭到浸侵犯有权报复惩罚与反抗,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洛克的话没有涉及人的法律地位,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人的自由平等,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洛克虽然认为如果自然权利遭到侵犯,有权报复惩罚与反抗,但未必是暴力革命方式,D项不符合题意。21.卢梭指出“我们遵守着国家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和他人”;康德认为“幸福与道德的区别是道徳存在的基本前提,因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上述材料表明两者A. 主张用法治手段维护统治B. 认为理性是可以被枏互转让的C. 崇尚符合理性的社会生活D. 强调自由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
25、着自己和他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可知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用契约规范社会行为以塑造理性的社会生活,故C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法治思想,排除。B项,题干信息未体现理性思想的转换,排除。D项,题干并非强调个人自由,排除。22.某学者研究发现:莱布尼茨于16721676年前后发明二进制。1701年传教士白晋将中国的易经图送给了莱布尼茨。莱布尼茨阅后发现中国古老的易经图可以解释二进制数表(见下图)由此可见A. 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发挥着主导作用B. 中国古代科学成果在西方广泛传播C. 易经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D. 文化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新启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1701年传教
26、士白晋将中国的易经图送给了莱布尼茨。莱布尼茨阅后发现中国古老的易经图可以解释二进制数表”可知,中国的易经图启发了莱布尼茨解释二进制数表,说明文化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新启发,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传教士的主导作用,排除A;材料反应中国的易经图对莱布尼茨解释二进制数表的启发,不能得出中国古代科学成果在西方广泛传播,排除B;材料反应中国的易经图对莱布尼茨解释二进制数表的启发,并非易经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排除C。23.17世纪一场深刻的科学革命的最后阶段带来了一种新的、完全具有说服力的事物的“连贯性”。伏尔泰就曾说:“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
27、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里,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伏尔泰的论述旨在强调A. 近代科技促成了文艺复兴的兴起B. 牛顿定理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C. 牛顿精神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D. 经典力学奠定了狭义相对论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的科学革命指的是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伏尔泰认为人也应当服从这些定律, 结合伏尔泰的主张可知,其借助牛顿力学来宣扬启蒙思想,可见牛顿力学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选项C正确;伏尔泰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人物,排除A;选项B脱离材料主旨,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更多的弥补经典力学不足,排除。24.“这种革
28、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上述评论的科学理论A. 是对经典力学的彻底否定B. 冲击了封建神学统治C. 拓宽了研究世界的视角D. 从微观视角研究世界【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 “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评论的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同时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并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它拓宽了研究世界的视
29、角,故C项正确;据材料“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包含在本身之中。”可知,不应该是对原有理论的彻底否定,而应是对其的继承与发展,A错误;据所学可知,相对论提出是20世纪初,而此前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基本上清除了封建神学统治的影响,B错误;相对论是研究的宏观物体的高速运动,故D错误。【点睛】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经典力学。牛顿经典力学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是宏观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与发展。二、材料分析题25.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时期,门阀大族颇重家风、家训,强调“雅有家风,政事规为
30、”。唐代士人阶层编撰家训的风气日盛,如王方庆王氏训诫,柳玭戒子孙,唐太宗作帝范也可视为帝王之家的家训。家训内容多以“忠孝”教育为主,“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之”。唐代家训开启中国古代“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富贵、财产不再恒久,“读书便是随身宝,高官卿相在朝廷”成为人们的最高追求。金滢坤中国童蒙文化研究材料二:明清时期许多家境殷实的民间大家庭,因“累世同居孝义持家”而受到最高统治者的旌表。如浙江浦江郑氏,在官方倡导下,经过多次修订、增删,最终完成郑氏规范,凡168条,在全国发行,成为明代社会教化的重要教本。郑氏规范内容庞杂,除倡导忠孝、积善、行德等传统伦理,还有劝惩簿,按月记录族人功
31、过,规定“荒废学业、赌博无赖,鞭二十”,“既仕,赃墨枉法,死后不入祖宗祠堂”。施克灿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家训研究(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家训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家训相比,郑氏规范有哪些变化,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特点:以士人群体为主;以儒家忠孝思想为主要内容;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原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受魏晋门阀政治的影响;科举制的实行;门阀士族的衰落。(2)变化:家训编撰的家族范围扩大,内容丰富;操作性更强;统治者的支持;社会教化功能日益显著;突出惩戒功能。影响:对明清家训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维护封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
32、能);巩固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唐代士人阶层编撰家训的风气日盛”得出:以士人群体为主;根据材料“家训内容多以忠孝教育为主”得出:以儒家忠孝思想为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开启中国古代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得出: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得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根据材料“魏晋时期,门阀大族颇重家风、家训”得出:受魏晋门阀政治的影响;根据所学得出:科举制的实行;门阀士族的衰落。(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许多家境殷实的民间大家庭受到最高统治者的旌表”“郑氏规范内容庞杂”得出:家训编撰的家族范围扩大,内容丰富;根据材料“按月记录族人功
33、过”得出:操作性更强;根据材料“受到最高统治者的旌表”“在官方倡导下最终完成”得出:统治者的支持;根据材料“成为明代社会教化的重要教本”得出:社会教化功能日益显著;根据材料“荒废学业、赌博无赖,鞭二十”“既仕,赃墨枉法,死后不入祖宗祠堂”得出:突出惩戒功能。第二小问“影响”,主要从家训文化本身的发展、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角度分析,同时注意结合第(1)问中的“特点”突出儒家思想的地位。26.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成就之一的进化论,对生物学、哲学及社会学影响巨大。阅读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1831年,22岁的达尔文自费登上了英国皇家海军“贝格尔”号探测船,随船进行了为期5年的环球科考。这5
34、年的见识,让达尔文从一名正统的基督徒变成了无神论者,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思考生物的起源问题。“贝格尔旅行是我平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它决定了我今后的整个事业。摘自ParickTort达尔文进化论之父第一章: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第二章自然状况下的变异第六章:自然选择学说的难点与异议第九章关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性第十章关于生物的地质演替第十二章:具有亲缘关系的物种的分类材料二: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年)依据它解释强与弱的区别;成功的个人和种族已经在自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进化到比其他适应性较差的人种更高的状态,在这一推理的基础上,斯宾塞等人证明了帝国主义列强主宰世界是自然科学法则不可避免的
35、结果【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整个事业”的代表性著作及书中的主要观点。为求“救亡图存”,19地纪末维新派主动引进进化论,简述代表性人物严复所作的贡献。 (2)综合以上所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的进化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著作:物种起源观点:生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是不断进化的;进化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遗传变异)。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但弱国只要肯发奋图强,奋起直追,就能由弱变强。严复所宣传、提倡的进化论
36、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守旧不变、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2)积极:给已经漏洞百出的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一击,进一步摆脱神学的束缚,促进思想解放;促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生物学的新时代)。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成就之一的进化论,对生物、哲学及社会学影响巨大。消极:被故意引入社会学领域,为殖民者宣扬种族优劣,对外侵略扩张提供理论武器。【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达尔文著作物种起源回答;第二小问从进化论观点回答即可,即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是不断进化的;进化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第三小问从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并提出宣传进化论思想回答。 (2)解答本
37、题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思考回答;积极从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一击,进一步摆脱神学的束缚,促进思想解放回答;消极依据材料二“在这一推理的基础上,斯宾塞等人证明了帝国主义列强主宰世界是自然科学法则不可避免的结果”的信息归纳回答即可。【详解】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宋人认为士农工商“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出现了“贱稼墙,贵游食,皆欲货未耗而买舟车,弃南亩而趋九市”。手工业者和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有些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官府还召集商人到政事堂征询意见。城市中出现娱乐兼商贸场所瓦子,酒肆茶楼“十室之邑必有”,小酒肆更是“不能遍数”。商品经济的兴盛是书院文化迅速传播的天然动力,
38、在两宋三百余年的历史中,“书院达到了720所之多,在数量上超过了唐五代书院总和的十倍以上”,“而海内文质彬彬矣”。文学艺术开始通过商品化的形式走向平民大众,成为士庶雅俗、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共享的娱乐品。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在宋代普遍盛行,昔日受人冷落和鄙视的商人阶层,可以与宗室贵戚联姻、向官府进纳钱粮而跻身仕宦,成为世人倾慕和追逐的对象。摘编自郭山云浅析宋代商品经济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答案】论点宋代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观念等多方面的变化论据价值取向市民生活重商逐利观念盛行等级观念淡化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丰富文化教育社会风气宋词发展书院兴起择偶观念变化金饯至上(拜金主义)总结宋代社会的多方面变化是商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有利于商业的发展。【解析】【详解】首先,根据材料中诸如“宋人认为士农工商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手工业者和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有些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官府还召集商人到政事堂征询意见”等反映出现的这类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材料观点,即宋代社会风气、观念等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发展的促进。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到与之对应的史实或史实,如话本、如风俗画、如宋词,如“城市中出现娱乐兼商贸场所瓦子”等,最后组织语言,整合问题,进行分析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