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解析材料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妇女的时尚服饰从上海开始继而风靡全国的社会风气,这主要是由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是这一变化导致的现象。答案C2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比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
2、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解析作者认为“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表明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服饰会最终成为社会风尚的主流,是比西装更具生命力的服饰。答案B3越剧是民国以来浙江发展最快、观众最广的地方剧种。最初只有男性演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班勃然兴起。据统计,到1935年,绍兴文戏有近200多个戏班,其中大部分是女班。关于女班勃兴的原因,最恰当的表述是()A辛亥革命移风易俗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妇女C五四运动以来男女平等观念逐渐被接受D政府对地方文化的重视解析材料表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
3、女子地位的提高,这应该是五四运动以后男女平等观念得到传播的结果。答案C4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 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中国节日融入了西方文化元素解析以1月1日为“元旦”是西方的节日习惯,这说明中国文化里融入了西方文化元素,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B、C两项不符合史实。答案D5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的现象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这一质
4、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解析“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而质疑之声反映了人们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答案B6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
5、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说明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
6、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解析本题以近代以来的婚俗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社会史观。第(1)问注意审题,“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要突出“变化”,即“从到”。从材料一中获取的信息是父母之命行不通;从材料二中提取的信息是离婚自由,从而得出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就经济基础发生的变化(小农经济的逐渐破产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就家庭关系的变化(从父母之命到家庭关系的平等);回答第二小问时,可以从材料二的引文标注的时间上来考虑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第(3)问从社会史观的视角考查,全面认识婚姻自由要多角度分析,婚姻自由应在社会道德、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答案(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w.w.w.k.s.5.u.c.o.m-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