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575KB ,
资源ID:12450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4506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古代篇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古代篇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doc

1、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知识主线串联网络构建主题一从文明延续角度考查农耕文明的发展(对应学生用书第5页)主题纵向贯通 时期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农业起源(1)最早培植水稻和粟(2)耕作方式:实行刀耕火种(3)工具:石、木、骨器(4)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夏、商、周奠定农业社会基础(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2)耕作方式:石器锄耕(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战国传统农业初步形成(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2)生产技术:注意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4)经济方式:男耕

2、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从秦汉至明清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及高度繁荣(1)耕作方式:牛耕普及(2)生产工具:出现耦犁、耧车、曲辕犁等(3)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耱技术(4)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出现翻车、筒车等工具主题考向探究考向一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2015江苏高考)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B唐宋时期,淮北是

3、重要的农业生产地,但明清以来,淮北自然生态与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自然有人为因素,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合理作为,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表达的淮北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的主题不符,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意思相反。古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借助多种条件,D项说法过于绝对。2(2013江苏高考)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B

4、题干材料叙述了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因此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的表述错误;也不能由此断定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河南辉县出土了一些铁农具,但不能因此断定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排除A、C、D三项。铁农具的出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答案为B项。考向二以“多元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3(2016江苏高考)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B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借助材料判断出这一工具是“

5、翻车”。“翻车”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B项正确。翻车使用的动力是人力,没有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排除A项;标志着灌溉技术成熟和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夸大了翻车的作用,排除C、D两项。主题深度剖析1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之间的关系(1)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封建小农经济需要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其土地所有制。(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

6、女”的尊卑思想。(3)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2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及向商业资本的转化。“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既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业化。(2)经济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3)思想因素: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成为工商业资本。3古代经济重心

7、南移的多重影响(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题仿真模拟.1(2017扬州中学质检)易系辞记载:“包羲氏没,神农氏作

8、,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对该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A说明了先民种植农作物的成功实践B耒耜是小农经济时代的生产工具C反映了“刀耕火种”原始耕作方式D生产工具尚处于石器、木器时代B由材料中“神农氏作”可知,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说明了先民种植农作物的成功实践,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出原始农业中已经出现耒耜,而小农经济时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及以后,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原始农业实行“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反映了用木头制作耒耜,这说明生产工具尚处于石器、木器时代,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

9、(2017南通、扬州、泰州三市三模)“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工具()A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B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C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D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C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转此大法轮神机日夜运”“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等可知材料描写的是唐朝时创制的“筒车”,故C项正确。A项是对汉代播种工具耧车的描述;B项朝代明显错误;筒车是适用于田岸高深情况下的灌溉机具,中国西南部山丘和西北黄河上中游两岸使用的很多,不能适应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故排除D项。3(2017南京、盐城二模)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耒耜,

10、农书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镵,曰犁壁;斫木而为之者曰犁底,曰压镵,曰策额,曰犁箭,曰犁辕,曰犁梢,曰犁评,曰犁建,曰犁槃。”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 【导学号:40034006】A属于二牛三人耦犁农具B可以自由调节犁耕深浅C魏晋时推广到江东地区D将开沟与播种紧密结合B材料记载的是农具犁,详细介绍了犁的构成,并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属于隋唐时期出现的曲辕犁,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曲辕犁出现的时间不符;将开沟与播种紧密结合的是播种工具耧车,D项错误。4(2017苏锡常镇四市二模)旧唐书记载,唐朝初年,中原地区“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这说明

11、当时()A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B北方地区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C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D北方农业落后是由于人烟稀少C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故A项错误;北方地区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得到有效开发,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中原地区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得出由于战乱,北民南迁导致北方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故C项正确;北方农业落后主要是因为战乱所致,故D项错误。主题二从文明传承角度分析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突出成就(对应学生用书第7页)主题纵向贯通. 时期发展历程从先秦到秦汉形成与发展(1)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

12、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3)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发展与繁荣(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朝烧出白瓷(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明清辉煌与滞后(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主题考向探究考向一以“

13、多元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1(2017江苏高考)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 D货币B由“祀,国之大节”“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考向二以“唯物史观”为依据,客观看待历史问题2(2012江苏高考)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

14、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信息的指向。从材料可以看出,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制造每一个器具都有明确的分工,使得生产具有专业化的特点。A、B、D三项在材料中缺乏信息依托,故排除。主题深度剖析1手工业发展的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经营方式政府直接经营民间私人经营以家庭为单位自主经营产品用途政府、皇帝专用用于民间消费用于交纳赋税和自己消费流通方式不在市场流通在市场流通剩余部分出售特点大作坊生产、资金雄厚,不以营利为目的规模较大,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规模小、资金少,不以营利为目的2.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2)

15、实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3)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4)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5)阻碍因素:自然经济;传统观念;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封建制度。主题仿真模拟.1匣钵的使用是窑业技术的一项重要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陶瓷研究人员劳法盛等人早已指出: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 【导学号:40034007】A中国古代技术

16、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A匣钵的使用是窑业技术的一项重要发明,极大提高了瓷器的质量,表明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唐朝,南青北白指的是南方的青瓷和北方的白瓷,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2(2017盐城三模)唐代元植织女词 中吟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在中国古代,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惜牺牲儿女婚姻幸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这一现象源于()A手工业者为防止

17、技术外流而采取的保护措施B古代传统手工业没有产品交易的市场C手工业工艺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D官营手工业服务对象和技术传承具有特殊性A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的封闭性主要指技术工艺的传承仅限于家庭内部,“传男不传女”,这种传习主要由于手工业市场的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的自卫措施,故选A项。古代手工业有多种经营方式,其中的民营手工业甚至家庭手工业的少量剩余产品都是面向市场的,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故C项错误;材料明确的是“民间技术的传承”,故D项错误。3(2017南京三模)清朝学者陈作霖凤麓小志中记载:“金陵商贾,以缎业为大宗金陵机业聚于城之西南隅,开机之家,

18、总会计处谓之账房。机户领织,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楛,谓之讐货。小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缎匹,再售与绸缎业。四者层层相因,休戚相关。”材料说明() 【导学号:40034008】A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B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C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D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A材料中“机户领织,谓之代料”、“主人校其良楛,谓之讐货”、“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缎匹”、“再售与绸缎业”,四道程序环环相扣,说明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丝织业的分工生产销售,并不能说明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民营手工业和官

19、营手工业的比较,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到雇佣关系,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D项错误。主题三多角度分析各历史时期商品经济引起的深刻变化(对应学生用书第8页)主题纵向贯通时期发展历程先秦时期兴起、发展和繁荣(1)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2)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步履维艰(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2)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隋唐时期范围扩大,贸易繁荣(1)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2)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3)出现柜坊和飞

20、钱(4)对外贸易发达,广州是重要港口宋元时期打破时空,空前繁荣(1)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2)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4)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明清时期继续繁荣,“商帮”出现(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2)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4)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主题考向探究考向一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2017江苏卷)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

21、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A由材料中信息“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可知,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首次实现国家统一是在秦朝,B项错误;材料中的信息是国家统一货币,并没有涉及赋税问题,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问题,D项错误。2(2013江苏高考)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

22、抑商政策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侨寓扬州的大商人,在经营盐业和典当业获得巨额财富后,他们不仅购买豪华的园林,还捐钱买官,成为“仕而商”的官商,说明商业发展改变了社会风气。由题干材料不能断定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也不能说明当时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故排除A、C两项。清朝仍然推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答案为B项。考向二以“多元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3(2015江苏高考)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

23、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D“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反映的是吴江一带商品经济的发展,未体现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故A项错误。“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反映了当时农村人们忙于纺织,故B项错误。明清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C项。依据材料“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可判断D项是正确答案。4(2012江苏高考)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清明上河图(局部)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D本题从画面提供的场景入手,解题关键是熟知宋代城市商业的特点。A项在规定

24、区域设置市,市和坊分开,与图片中打破市坊的界限不符,故排除。B项草市和C项夜市都与图片中白天城市商业的繁荣没有关联,故排除。“大街两边民户铺席”说明了宋代商业的特点市、坊混在一起,也与图片场景相吻合,故选D项。考向三以“唯物史观”为依据,客观看待历史问题5(2017江苏高考)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

25、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

26、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可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据材料中“桑叶”“棉花”获利丰厚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据材料中“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可知,商人资本雄厚;据材料中“徽州商人”可知,商帮活跃。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信息“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

27、布东南亚各国”“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可以概括得出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原因。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信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分析得出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据材料信息“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可知,中国的手工业品在海外广受欢迎;同时结合这一时期的国际背景,即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等内容回答。第(3)问,“积极作用”结合材料一、二,从货币的流通手段、商业发展、中外经济交流等方面回答。【答案】(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

28、、晋商)活跃。(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主题深度剖析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起源早、不断发展:起自商朝,之后历代不断发展。(2)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古代商品市场由城市市场和乡村集市组成,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城市市场主要是满足达官贵人的享受消费,城市手工业品与乡村农产品的交换则处于次要地位。乡村集市狭小、分散,处于相

29、对封闭的状态,只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3)对外贸易由盛到衰:对外贸易起自汉朝,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贸易的新纪元。从明朝中后期起,政府实行闭关、海禁等政策,阻碍了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演变的特点(1)从城市功能上看,早期“城” 与“市”是分开的。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宋代城市经济功能逐渐超过了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宋代以前,市坊分开,严格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宋代逐渐打破市坊界限。(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

30、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市镇。(4)从城市布局和分布上看,城市的布局体现君主专制统治的理念;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唐宋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城市逐渐增多。(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样也推动了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主题仿真模拟.1(2017镇江三模)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材料反映了() 【导学号:40034009】A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B

31、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C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D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B材料中没有涉及“盐铁官营”,故A项错误;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与材料中“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不等于废除秦朝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中“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表明投机导致物价飞涨,对此汉高祖推出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2(2017苏北三市三模)宋太宗淳化四年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税);当算之物,令有司件拆揭榜,颁行天下。”至道二年又诏:“民间所织缣帛,非出于鬻于市者,勿得收算。”宋

32、太宗意在()A鼓励商品经济发展B规范市场经营秩序C扶持家庭手工生产D推行重商抑农政策A宋代商品经济繁荣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商业政策的宽松,材料中“并不得收其算”“勿得收算”体现了政府对商品贸易的支持,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未涉及,排除。3(2017南通、扬州、泰州三市三模)下图是宋代常州不同区域商税额的增长示意图。图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州城的商业中心地位严重动摇B镇场商业对县城形成挑战之势C抑商政策导致县城商业发展缓慢D坊市界限打破刺激镇场商业繁荣B材料显示常州地区的商税额有了很大的增长,但各区域的增长也是很不平衡的。诸镇场的增长最为迅猛,县城几乎没有多少增长,镇场商业对县城形成挑战之

33、势,故正确选项是B项。从数据上看,州城的增长也是迅速的,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抑商政策,而且抑商政策也不可能只适用于县城,故C项错误;坊市体制直接影响的是城市商业,不能直接刺激镇场商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4(2017扬州调研)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A该碑刻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是功能完善的地方性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乡谊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地域性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B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是地域性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

34、区域商贸发展的产物,与地方性商业中心无关;故A、C、D三项错误,本题选B项。主题四从文明演进和国家干预角度认识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对应学生用书第10页)主题纵向贯通 时期发展历程重农抑商政策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产生西汉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发展官营商业严格中唐以来鼓励对外贸易,官商分利,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松动明清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固守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明朝海禁政策(1)内容: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实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专制统治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1)内容:禁止官民

35、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2)后果: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主题考向探究考向一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2014江苏高考)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晏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和海禁政

36、策。由材料“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可知,明政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故A项错误,B项正确。由题干材料“抚臣涂泽民请开市舶”可知,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考向二以“多元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2(2011江苏高考)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C解答本题首先须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张瀚认为治理国家的好办法是农业和商业平衡发展,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对农业无害,它们之间的比重由国君操纵,故C项正确

37、。“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可以看出A项错误;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从“人主操之尔”可知不能任由农工自由发展,D项错误。主题深度剖析1正确认识“重农抑商”政策(1)充分肯定“重农”思想“重农”是古代王朝政权立政之本,其实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改善了百姓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强了国力,巩固了统治;同时也为工商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发展等奠定了基础。因此,“重农”在各个时期,乃至当今时代,都是可取的。(2)对“抑商”的辨别与分析“抑商”主要是“抑制私营工商业”,而非不加区别的绝对抑制,汉唐时期官营工商业的发展就是这一政策的典型体现。这一时期的官营工商业,精工细作,不计成本,从

38、而在冶金、丝织、制瓷等行业有许多技术一直领先世界。通过盐铁官营、酒类专卖以及严格的坊市制度等措施,政府从中获得相当可观的财政收入并保证工商业有序进行。“抑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取,比如西汉初年的“抑商”在当时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取的。2古代中国由开放到闭关的原因(1)清朝政治统治需要: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成为统治阶级必然引起汉民族人民的反对,要防范中外结成反清联盟。(2)自然经济反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和外国“互通有无”。(3)重农抑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重农抑商思想抑制商业的发展,这就不利于商品贸易的发展。主题仿真模拟.1山

39、西柳林杨氏家谱认为:“天地生人,有一人莫不有一人之业寄迹田畴,则农为本业;置身曲艺,则工为本业,他如市尘贸易,鱼盐负贩,与挑担生理,些小买卖,皆为商贾,则商贾即其本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农工商皆本的观念B体现重农抑商观念C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念D体现人生应有敬业观念B材料“寄迹田畴,则农为本业;置身曲艺,则工为本业皆为商贾,则商贾即其本业”,体现了农工商皆本的主张,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符合题意;重农抑商观点表明不同行业间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农工商皆本,表明不同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事农业,农业就是本业,从事手工业,则手工业就是本业,这表

40、明各行各业都应有敬业观念,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2017常州一模)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削。”这表明商鞅认为() 【导学号:40034010】A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B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C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D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B材料没有提到秦国的经济政治情况,故A项错误;从材料“三官贫,必削”可以反映出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出商业的重要地位,并没有提出“重农抑商”,故C项错误;材料指出了官吏的重要地位,但没有指出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故D项错误。3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明成祖认为国体纲常重于经济利益B明成祖认为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的利益C明成祖认为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D明成祖想借外商引导百姓投身海外贸易C明成祖认为外商来华是“夷人慕义远来”,这反映出明代统治者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炫耀国威,其实质是认为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故C项正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