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4435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吕氏春秋中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A. 嫡长子继承制B. 按年龄继承制C. 按军功继承制D. 按遗嘱继承制2. 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了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物力,是黴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宗法制A. 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B. 具备丰富的社会功能C. 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D. 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3. 周代“雅乐”实际上是西周的京畿之乐,通过

2、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阶级中去,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雅乐”的传播( )A. 孕育了宗法制度B. 实现了思想统一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推动了文化认同4.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 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5. 秦始皇被不少史学家视为“千古一帝”,他结束了长期纷争的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统一中国并开拓开发边疆是其“第一大功”,下面说法与史实

3、不符的是A. “六王毕,四海一”B. 北击匈奴,修长城和“直道”C. “西南夷”修“五尺道”,开始有效管辖D. 南平南越,设置闽中郡等三郡6.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主要有:德行、门第和考试成绩,下列选官制度与这个对应正确的是A. 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B.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C. 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D. 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7. 根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线索,示意图中的“?”应是A. 郡国并行B. 刺史C. 中外朝D. 推恩令8. 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 分割地方权力B. 对地方官的监察C. 发

4、挥文官作用D. 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9. 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的存在。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 实行民族分化政策B. 扩大统治范围C. 防止出现地方割据D. 加强监察地方10. 清末有学者认为“内阁之制,在前明有严嵩之奸,张居正之专擅”,“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断不至有权臣”。据此可见A. 内阁的设立削弱了皇权B. 内阁大学士掌握决策实权C. 军机处空前加强了皇权D. 军机大臣不参与国事决策11.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

5、. 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B. 通过改革,使希腊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C. 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D. 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12. 公元前342年,罗马盖努西乌斯法规定:禁止以钱生利,禁止高利贷,允许两名执政官均由平民担任。而之前的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规定,两名执政官之一须是平民。罗马法的这一变动A. 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B. 消弭了贵族与平民的分歧C. 进一步维护了平民的权利D. 扩大了成文法的适用范围13. 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

6、实行民主政治B. 完善法律体系C. 稳定社会秩序D. 保障平民利益14. 为避免会议过长,沃波尔总是先找几位有实权的大臣预先交换意见。1724年国务大臣卡特赖特违背内阁的温和外交政策,纵容国王进行对外战争,沃波尔将他罢免。由此看出沃波尔A. 重视内阁行动的一致性B. 已得到下院议员的大力支持C. 与国王权力之争愈演愈烈D. 打破了内阁集体辞职的惯例15. 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大都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德国家元首的共同点是A. 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 有权解散议会C. 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D. 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6. 有学者认为,美国建国后建立的制度,既可以看见英国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美国自

7、己的创造。其中英国的“影子”和美国的“创造”分别是A. 议会政治三权分立B. 责任内阁联邦制度C. 议会政治参众两院D. 责任内阁三权分立17. 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18.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

8、强调的是A.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B.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C.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19. 160年前,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被强盗焚烧,大火连烧3天3夜,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近代焚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A. 俄国军队B. 英法联军C. 美国军队D. 八国联军20. 晚清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此番各国“合而谋我”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有( )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清廷沦为列强“治华”之工具列强攫取了开埠通商等特权东交民巷被划定“使馆界”A. B. C. D. 21

9、. 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强烈的排满色彩B.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C. 明显的限袁倾向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22. 某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与矛盾性。”这里对五四运动“多元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反帝爱国运动B. 思想解放运动C. 新民主主义革命D. 社会主义革命23. 徐中约认为:“1924年的国共合作只不过是一场追求利益的结合”。当时,国共两党共同的利益追求是

10、A.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 “打倒列强,除军阀”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4. 1928年,中共中央在给广东省委的指示信中提出:中国现在革命的发展事实上形成了特殊的方式,即农民割据,这种割据局面必须发展大城市的中心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就要在这上面表现坚强起来。”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A.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 尚未确立明确的民主革命目标C. 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 仍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25. 王树增在长征中指出:长征是什么?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是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是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

11、的人,无论持有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可见,作者的主张是A. 长征是理想不朽的象征B. 长征保存了革命力量C. 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火种D. 长征使红军转危为安26. 1946年10月,在攻下张家口之后,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战争前途表示乐观。参谋总长陈诚十分自信地表示:“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对于交通,任何一线均可于二周内打通。”这一判断A. 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B. 促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C. 准确预估了战争发展的走向D. 轻视了中共的作战能力27. 1948年底,著名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

12、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A. 辽沈战役B. 平津战役C. 淮海战役D. 渡江战役28. 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社委员会,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实行普遍的直接选举,公社的一切管理人员直接向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的监督,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经验。这里的“经验”是指A. 为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借鉴B. 为民主共和制度开辟了道路C. 为直接民主制积累了经验D. 丰富了三权分立理论的内涵29. 彼得格勒工人在国际妇女日这一天开始了罢工和游行。工人队伍按习惯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打出了“面包!”

13、“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此次罢工直接导致的革命事件使俄国A.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B.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 很快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D. 出现苏维埃和临时政府政权并存局面30.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指出:“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至于哪一个国家的无产者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期间把这一事业进行到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列宁旨在说明A.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B. 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C. 社会主义革命最终结果并不重要D.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具有伟大世界意义二、非选择题31. 从专制走向民主

14、,从人治走向法治,从臣民社会走向公民社会,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基本演进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材料二 (雅典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材料三 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

15、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养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有关史实分别说明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和意义。(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和议会权力的分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

16、原因。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外近现代史上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图一:攻打冬宫图二:走上井冈山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情绪和错误的思想。一些同志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所建立的广大根据地经济、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又先后遭受了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红色政权岌岌可危。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农民人口占了当时人口的90%,农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摘编自刘孝连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1)图一、图二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

17、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根本原因。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 吕氏春秋中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A. 嫡长子继承制B. 按年龄继承制C. 按军功继承制D. 按遗嘱继承制【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内容“嫡庶无别,则宗族乱”分析,为解决这一问题,规定的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

18、故选A。BCD项错误,中国历史上王位继承有一定的制度,并非依据个人的意愿和年龄或者军功来决定。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 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了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物力,是黴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宗法制A. 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B. 具备丰富的社会功能C. 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D. 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宗法血缘关系对商帮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反映出宗法制具备丰富的社会功能,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进步,排除A;C项不符合题意,排

19、除C;社会控制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D。3. 周代“雅乐”实际上是西周的京畿之乐,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阶级中去,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雅乐”的传播( )A. 孕育了宗法制度B. 实现了思想统一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推动了文化认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乐”即礼乐制度,周朝通过礼乐制度将饮食、起居、祭祀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到“礼”的范畴,使其成为系统化的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这有利于扩大周文化的影响,并推动对周文化的心理认同,故选D。在周朝之前宗法制已经出现,故孕育一说不符合史实,排除A;礼乐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思

20、想的统一,但并未实现思想统一,这至少要在秦朝之后,排除B;周朝时期,统治集团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即没有实现中央集权,C项说法无从谈起,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礼乐制度的理解,在阅读选项时注意读懂各选项中的程度词和名词可帮助学生迅速做出相应的排除。4.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 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21、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可知,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等官职为皇室专设,为皇帝私家服务,体现出家国同治、皇权至上的本质,B项正确;“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与题干中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为皇帝私家服务的信息不符,A项错误;题干材料与选才无关,材料主要体现了古代中国政体的家国同治、皇权至上的本质,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等官职为皇室专设,为皇帝私家服务,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与官员众多、政务繁杂无关,D项错误。5. 秦始皇被不少史学家视为“千古一帝”,他结束了长期纷争的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统一中国并开拓开发边疆是其“第一大功

22、”,下面说法与史实不符的是A. “六王毕,四海一”B. 北击匈奴,修长城和“直道”C. “西南夷”修“五尺道”,开始有效管辖D. 南平南越,设置闽中郡等三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并没有平定南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项都是其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ABC。6.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主要有:德行、门第和考试成绩,下列选官制度与这个对应正确的是A. 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B.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C. 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D. 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标准分别是德行、门第和考试成绩。故B项正确;ACD对

23、应不准确,排除。7. 根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线索,示意图中的“?”应是A. 郡国并行B. 刺史C. 中外朝D. 推恩令【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汉武帝时期设置中外朝制度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答案为C项;郡国并行制属于西汉初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项;刺史属于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与示意图反映的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不符,排除B项;推恩令是汉武帝削弱王国势力的措施,排除D项。【点睛】汉武帝为进一步分散和限制相权,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参与国家政治中枢主要决策的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于是,和属于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

24、相对应的“中朝”得以形成。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加强了君主专制。8. 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 分割地方权力B. 对地方官的监察C. 发挥文官作用D. 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设刺史监督地方高官和诸侯王,唐太宗划全国为10个监察区“道”,宋太祖设置通判监督知州等,反映了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对地方官的监察,B项正确;古代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监督不能说明其重视分割地方权力,A项错误;对地方监督的刺史等制度与统治者重视发挥文官作用不符,C项错误;设立刺

25、史等做法不能说明统治者重视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D项错误。9. 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的存在。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 实行民族分化政策B. 扩大统治范围C. 防止出现地方割据D. 加强监察地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描述可知元朝设置行省的特点是犬牙交错,打破了自然地理的阻隔,目的是为了削弱地方权力,防止出现地方割据,故选C;材料涉及的是地方行政划分,而非民族分化和加强监察地方,排除AD;材料中的划分措施并不能扩大统治范围,排除B。10. 清末有学者认为“内阁之制,在前明有严嵩

26、之奸,张居正之专擅”,“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断不至有权臣”。据此可见A. 内阁的设立削弱了皇权B. 内阁大学士掌握决策实权C. 军机处空前加强了皇权D. 军机大臣不参与国事决策【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断不至有权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军机处的设立,有利于皇权的集中,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的设立是皇权加强的产物,而不是削弱皇权,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机构,内阁大臣没有掌握决策权,故B选项不符合史实;根据材料“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断不至有权臣”结合所

27、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军机处的设立有利于加强皇权,没有体现军机大臣是否参与国事决策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11.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 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B. 通过改革,使希腊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C. 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D. 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不满贵族专权,为缓和社会矛盾,进行民主化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C项正确;梭伦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并不是“推翻王权,以贵族制

28、取而代之”,故A项错误;使希腊民主进入“黄金时代”的是伯里克利,故B项错误;确立“陶片放逐法”的是克里斯提尼,故D项错误。12. 公元前342年,罗马盖努西乌斯法规定:禁止以钱生利,禁止高利贷,允许两名执政官均由平民担任。而之前的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规定,两名执政官之一须是平民。罗马法的这一变动A. 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B. 消弭了贵族与平民的分歧C. 进一步维护了平民的权利D. 扩大了成文法的适用范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禁止以钱生利,禁止高利贷”“两名执政官之一须是平民”可以看出,罗马法相关规定,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故C项正确;A项是成文法的出现,排除A;B项太绝对,排除

29、B;材料与范围无关,排除D。13. 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 实行民主政治B. 完善法律体系C. 稳定社会秩序D. 保障平民利益【答案】C【解析】【分析】上述法律的制定缓解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从而稳定了社会的秩序,且公元前4、5世纪,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故选C,因此D错误。A项错误,法律体系完善是在帝国时期;D项错误,法律是为了维护贵族的利益的。【详解】14. 为避免会议过长,沃波尔总是先找几位有实权的大臣预先交换意见。1724年国务大臣卡特赖特违背内阁的温和外交政

30、策,纵容国王进行对外战争,沃波尔将他罢免。由此看出沃波尔A. 重视内阁行动的一致性B. 已得到下院议员的大力支持C. 与国王权力之争愈演愈烈D. 打破了内阁集体辞职的惯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国务大臣卡特赖特违背内阁的温和外交政策结果被首相沃波尔罢免体现的是重视内阁行动的一致性,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下议院议员对沃波尔做法的支持,B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国王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内阁集体辞职,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A。15. 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大都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德国家元首的共同点

31、是A. 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 有权解散议会C. 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D. 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国王是世袭的,故可排除A;英国的国王不能解散议会,故可排除B;英、德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故选C;德国的皇帝掌握国家实权,并不是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可排除D。16. 有学者认为,美国建国后建立的制度,既可以看见英国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美国自己的创造。其中英国的“影子”和美国的“创造”分别是A. 议会政治三权分立B. 责任内阁联邦制度C. 议会政治参众两院D. 责任内阁三权分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影子”指的是议会政治,美国的“创造”指的是三权分立,故A项正确;责任内阁不符合美国的情况,故B、D两项错误;参众两院不是美国的创造,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三权分立17. 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33、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故选A;北京条约开放天津,马关条约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四处为通商口岸,辛丑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排除BCD。【点睛】18.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A.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B.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C.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西方侵略既有破坏性又有重建性,因此应该理性地看

34、待西方的侵略,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A。19. 160年前,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被强盗焚烧,大火连烧3天3夜,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近代焚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A. 俄国军队B. 英法联军C. 美国军队D. 八国联军【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故选B;ACD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20. 晚清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此番各国“合而谋我”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有( )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清廷沦列强“治华”之工具列强

35、攫取了开埠通商等特权东交民巷被划定为“使馆界”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列强侵华的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故“开始”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根据题干“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可知,这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战败之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清廷沦为列强“治华”之工具,故正确;列强攫取了开埠通商等特权是在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故错误;此项属于辛丑条约内容,符合题意要求,故正确。因此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A。21. 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

36、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强烈的排满色彩B.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C. 明显的限袁倾向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答案】C【解析】【详解】临时约法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忽略了各机构之间职能权限,将限制袁世凯作为立宪初衷,这严重违背了宪政本意,C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强烈的排满色彩,排除A;缺乏明确的反帝色彩和“因人设法”不符,排除B;D描述的是临时约法的作用而非局限性,与题干中的“因人设法”无关,排除D 。22. 某学者认为:“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与矛

37、盾性。”这里对五四运动“多元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反帝爱国运动B. 思想解放运动C. 新民主主义革命D. 社会主义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理清基本史实,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因此A项是正确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因此B项是正确的;五四运动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C项是正确的。但是由于五四运动依然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识五四运

38、动,理清基本史实,注意采用排除法。23. 徐中约认为:“1924年的国共合作只不过是一场追求利益的结合”。当时,国共两党共同的利益追求是A.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 “打倒列强,除军阀”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案】B【解析】【详解】1924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当时民族危机深重,所以国共两党共同的利益追求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故选B;A是五四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是国共两党对峙和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排除ACD。24. 1928年,中共中央在给广东省委的指示信中提出:中国现在革命的发展事实上形成了特殊的方式,即农民割据,这种割据局面必须发展大城市的中

39、心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就要在这上面表现坚强起来。”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A.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 尚未确立明确的民主革命目标C. 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 仍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1928年中共中央强调“发展大城市的中心”和“工人阶级领导权”,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D选项符合题意;中共中央强调“大城市中心和工人阶级领导权”,不能表明中共中央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A选项错误;1922年中共二大上明确了民主革命的目标,B选项错误;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结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选项错误。

40、25. 王树增在长征中指出:长征是什么?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是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是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持有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可见,作者的主张是A. 长征是理想不朽的象征B. 长征保存了革命力量C. 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火种D. 长征使红军转危为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把“长征”抽象概括一种精神即“长征精神”“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A项正确;“长征保存了革命力量,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长征使红军转危为安”都是长征的具体历史意义,B、C、D错误。

41、26. 1946年10月,在攻下张家口之后,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战争前途表示乐观。参谋总长陈诚十分自信地表示:“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对于交通,任何一线均可于二周内打通。”这一判断A. 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B. 促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C. 准确预估了战争发展的走向D. 轻视了中共的作战能力【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说明国民党将领对于解放战争形势过于乐观,显然低估了中国共产党的作战能力,D正确;此时抗战已经结束,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A错误;全面内战的爆发是1946年6月,B错误;解放战争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三年内打败了国民党,C

42、错误。27.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A. 辽沈战役B. 平津战役C. 淮海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故宫、颐和园、雍和宫都在北平,说明该战役的地点跟北平有关,平津战役主要发生在北平和天津,故B项正确;辽沈战役是在东北地区,淮海战役围绕徐州地区,渡江战役是渡过长江攻占南京,都与题意不符,排除ACD。故选B。28. 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社委员会,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实行普遍的直接选举,公社的一切

43、管理人员直接向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的监督,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经验。这里的“经验”是指A. 为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借鉴B. 为民主共和制度开辟了道路C. 为直接民主制积累了经验D. 丰富了三权分立理论的内涵【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公社的一切管理人员直接向选民负责”等信息来看,巴黎公社一方面确立了民主制度,另一方面又实行民主基础上的权力集中,为后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借鉴。故答案为A项。民主共和制度最早由资产阶级确立,排除B项;公社委员会由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说明巴黎公社实行间接民主,排除C项;“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

44、法权和行政权”说明巴黎公社不是实行三权分立体制,排除D项。29. 彼得格勒工人在国际妇女日这一天开始了罢工和游行。工人队伍按习惯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打出了“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此次罢工直接导致的革命事件使俄国A.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B.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 很快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D. 出现苏维埃和临时政府政权并存局面【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打倒专制制度”可知,导致的事件是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二月革命,此时的俄国还没有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选项中完成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与史实不符,故A排除;依据史实可知促

45、成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十月革命,与材料中“打倒专制制度”不符,故B排除;1917年11月8日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个法令-和平法令,宣布苏俄退出战争,材料中涉及的事件是1917年3月爆发的二月革命,故C排除;依据材料“彼得格勒工人罢工”、“国际妇女日”、“打倒专制制度”可知这是俄国的二月革命,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D正确。30.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指出:“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至于哪一个国家的无产者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期间把这一事业进行到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

46、道路已经指明。”列宁旨在说明A.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B. 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C. 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结果并不重要D.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具有伟大世界意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结果并不重要”的说法错误,故排除C项;根据“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A、D项的具体表现,更明确具体,更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A、D项,故选B。【点睛】A、D项的说法都正确,但不如B项更能体现材料主旨,所以在解答本题时

47、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选项进行逐一辨析,以选出最合适的选项。二、非选择题31. 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从臣民社会走向公民社会,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基本演进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材料二 (雅典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

48、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材料三 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养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有关史实分别说明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

49、限性和意义。(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和议会权力的分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答案】(1)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相互牵制、监督;宋朝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列举一个史实即可)汉武帝重用身边的近臣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回答“中外朝制度”亦可);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列举一个史实即可)(2)局限性: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民主范围狭小,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等。意义: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

50、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3)地位变化:议会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执掌立法大权;权力分配变化:议会由贵族阶层垄断,到工业资产阶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权利。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君主立宪制确立并完善;工人运动的推动。【解析】【详解】(1)关于“分权”,结合所学,可举例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代的二府三司制分析作答;关于“辅政”。可举例汉代的中外朝制度、明代的内阁制和清代的军机处分析作答。(2)局限性:由材料“(雅典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

51、德的人去管理”可知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结合所学可知民主范围狭小,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等。意义:结合所学可从民主氛围、精神文化和后世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答。(3)地位变化:由材料“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可知议会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执掌立法大权。权力分配变化:由材料“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52、”可知议会由贵族阶层垄断,到工业资产阶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权利。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君主立宪制确立并完善、工人运动等角度分析作答。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外近现代史上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图一:攻打冬宫图二:走上井冈山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情绪和错误的思想。一些同志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所建立的广大根据地经济、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又先后遭受了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红色政权岌岌可危。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是

53、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农民人口占了当时人口的90%,农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摘编自刘孝连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1)图一、图二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根本原因。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答案】(1)差异:俄国是以城市为中心(城市中心论或城市暴动)的革命道路;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得)。根本原因:两国的国情不同(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成功原因:俄国无产阶级力量的相对强大;无产阶级政党或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熟;俄国参加一战激化

54、了社会矛盾。(2)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了不良情绪;根据地红色政权经历失败后出现了严重危机;不掌握军事力量导致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国为农业国的特殊国情;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次武装起义的失败。【解析】【分析】【详解】(1)差异:依据图一攻打冬宫可知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场景,反映了俄国革命走的是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依据图二走上井冈山反映了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原因:依据所学可知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两国国情的差异。俄国成功的原因:依据所学从俄国无产阶级力量的相对强大、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以及俄国参加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等回答。(2)背景:依据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情绪和错误的思想”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了不良情绪;依据材料二“又先后遭受了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红色政权岌岌可危”的信息可知根据地红色政权经历失败后出现了严重危机;依据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信息可知不掌握军事力量导致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依据材料二“中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农民人口占了当时人口的90%,农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的信息可知中国为农业国的特殊国情;并结合所学可知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次武装起义的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