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6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基础课时案3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后训练.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4350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6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基础课时案3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后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基础课时案3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后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基础课时案3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后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基础课时案3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后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基础课时案3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后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基础课时案3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后训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基础课时案3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后训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基础课时案3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后训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基础课时案3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后训练.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基础课时案3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后训练.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题对点练考点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2014江苏南通高三模拟)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解析生态系统某营养级生物摄入的能量同化的总能量没有吸收利用的能量(存在于该动物粪便、食物残渣等中的能量);生物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答案A2在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经常涉及“输入量(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等说

2、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一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即同化量B某一营养级生物的粪便量是该营养级生物同化量的一部分C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即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D相邻两营养级生物中较高营养级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之比表示能量传递效率解析输入量即同化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因此,A项错误,C项正确;某一营养级生物的粪便量实际上是上一营养级生物同化量的一部分,B项错误。答案C3如图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不足10%B该生态系统的全部食肉动物构成一个种群C该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构成群落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独立

3、解析能量金字塔中浮游植物是第一营养级,食草动物是第二营养级,食肉动物是第三营养级。按金字塔标的数值计算,以及都小于10%。该生态系统的全部食肉动物构成第三营养级,但不一定是一个种群,因为其中可能包含不同的物种。该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不足以构成群落,因为缺少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答案A4(2014北京海淀期末)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中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中C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D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解析示意图中表示被植食动物利用

4、的能量,表示植食动物摄入的部分,表示被植食动物同化到体内的部分,表示植食动物体内积累的部分,表示植物残枝败叶,未被利用的部分,表示随植食动物粪便排出体外的部分,表示植食动物呼吸消耗的部分,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答案C5如图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来自兔,来自鼠,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A80 g B900 g C800 g D600 g解析依图中食物关系分析,在食物链中 ,猫头鹰均属于第三营养级,可把此食物链简化为一条,即植物鼠(兔)猫头鹰,最少消耗植物20 g20%20%400 g。另一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中,猫头鹰属于第四营养级,最少消耗

5、植物20 g20%20%20%500 g,所以最少需要消耗植物900 g。答案B6下表是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 kJm2a1)。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同化固定的能量体内贮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5.92.813.1乙870.7369.4501.3丙0.90.30.6丁141.061.979.1戊211.520.1191.4A.丁为肉食性动物B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C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D戊是丁的前一营养级解析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表中各营养级形成的食物链为乙丁甲丙。乙是生产者,能量流动是从生产

6、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C正确;丁是植食性动物,A错误;甲随丙的增加而减少,B错误;戊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D错误。答案C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7(2014江西六校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解析植物只能利用太阳能,不能利用有机物中能量,A不正确;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不正确;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

7、行循环的,C正确;次级消费者获得能量的多少与初级消费者的数量无直接关系,D不正确。答案C8低碳生活方式已逐步被全社会所认同。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有机物B参与过程和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可以通过增强过程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解析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但参与过程的生物只有生产者。答案B9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8、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解析图中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C为生产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答案B10下表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甲(生产者消耗CO2量)乙(分解者CO2释放量)丙(生产者CO2释放量)丁(消费者CO2释放量)CO2相对值100213011.5A甲可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乙释放CO2的方式不同于丙、丁C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D表格体现了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碳循环解

9、析甲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CO2量,即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可以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乙、丙、丁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表中CO2消耗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该生态系统一年中有机物积累量增加,生物种类或数量增多,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无机环境中的CO2通过甲进入群落,乙、丙、丁通过呼吸作用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因此该表格可以表示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碳循环。答案B11(2014山东滨州模拟)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和Y代表的生物可分别为乳酸菌和酵母菌B含碳有机物由甲图的a和b分解为CO2C大气中的CO

10、2在甲图的c、d处合成有机物D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都能循环利用解析如图所示,X、Y分别代表绿色植物和腐生细菌,A错误;含碳有机物分解为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即a和b,B正确;植物细胞中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的场所是叶绿体,而对CO2的利用是在叶绿体基质,即c,C错误;生态系统物质可循环利用,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D错误。答案B1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

11、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解析图示X1表示光合作用固定CO2的过程,参与的生物可能是绿色植物或原核生物蓝藻等,X2、X3等表示动物摄食有机物的过程,Y1、Y2等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的过程,Z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一般情况下,生产者固定的CO2大于Y和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因为还有一部分有机物未被利用。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还有一部分转化到分解者自身的有机物中。当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时,X3X110%10%。答案C大题冲关练13(2014汕头质监)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

12、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基本功能。(1)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依赖于_(填生理过程)。(2)生命系统中信息传递普遍存在。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信息分子是_。在群落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信息传递的作用依次为_和_。(3)下表为某草原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存受到威胁的各种原因及比例调查结果。原因哺乳动物鸟类偷猎31%20%丧失栖息地32%60%生物入侵17%12%其他原因20%8%在该系统中存在如右上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12,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_倍(精确到百分位)。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与其他营养级的区别是_。该生态系统哺

13、乳动物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请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柱形图,横坐标表示各受威胁的主要原因,纵坐标表示数值。解析(1)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态碳转变为有机态碳进入生物群落,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态碳转变为无机态碳返回自然界,故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2)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3)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倍数为:0.79。营养级中能量的去路通常有:通过呼吸作用散失、流向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路中不包含流入下一营养级。由表中数据可知,偷猎占31%,丧失栖息地占32%

14、,这两者是该生态系统中哺乳动物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答案(1)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填写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或发酵不算对)和光合作用(2)神经递质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0.79不流向下一营养级偷猎和丧失栖息地如下图所示:14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的多少。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营养级,主要原因是_。(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C表示

15、_。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_。解析(1)图中m1表示植物利用的太阳能,m2为各级生物呼吸散失的热能;由于能量流动逐级损耗,故流入的能量很少,其数量也较少。(2)图乙中摄入量A粪便量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量。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b,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y,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0%。(3)由图乙可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1)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越少(或营

16、养级高的物种,往往体型较大)(2)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y100%(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5(2014东城二模)扁担塘是位于长江中游的一个湖泊,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1)传统渔业只重视水草草食性鱼这一条食物链。实践中发现,放养的草食性鱼高强度的摄食使水草量急剧下降,最终会导致草型湖泊变为藻型湖泊,这个过程属于群落的_。为了使渔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应增加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_,调整食物链(网)结构,调整后的结构如下图。此食物网中虾类和底栖动物的关系是_。对于该湖泊的鱼类和河蟹产量来说,水草和_极为重要。(2)科研人员针对底栖动物中的优势种铜锈环棱螺的能量收

17、支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如下表能量/(kJm2a1)动物名称摄入食物中所含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铜锈环棱螺51615231270铜锈环棱螺的能量来源是食物中的_能,它同化的能量为_kJm2a1。(3)铜锈环棱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中包含了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引起的热能散失。科研人员在测定这部分能量时,首先将实验螺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48 h的饥饿处理,然后取相同的_(填“白色瓶”或“棕色瓶”)分别标号,进行如下处理,密闭后置于光下。(“”代表放入,“”表示不放入)组别实验处理AB预处理的湖水经48 h饥饿的铜锈环棱螺5只水生植物(食物)为了排除水生植物对

18、水中溶解氧的影响,需另设置一组对照,对照组的处理应包括_(选填表中实验处理的标号)。实验3 h后待A瓶中的螺饱食后再测定各瓶溶氧量,可得铜锈环棱螺在饱食和饥饿状态下的代谢率。然后科研人员除去A瓶中的水生植物,给A、B瓶更换预处理湖水,每隔3 h测定一次溶氧量并计算代谢率,直到A、B两瓶铜锈环棱螺的代谢率_时终止。通过计算得出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所散失的能量值。解析(1)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泊中的水草逐渐被藻类所代替,导致草型湖泊变为藻型湖泊,该过程属于群落的演替。为了使渔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应增加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由食物网结构可知,虾类和底栖动物都

19、能以水草为食,底栖动物又被虾类捕食,故虾类和底栖动物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在食物网中鱼类和河蟹都直接或间接以水草和底栖动物为食,对于该湖泊的鱼类和河蟹产量来说,水草和底栖动物极为重要。(2)铜锈环棱螺的能量来源是食物中的化学能,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516270246 (kJm2a1)。也可以通过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来计算。(3)选择棕色瓶的原因是避光,避免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为了排除水生植物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需另设置一组对照,对照组应只加入预处理的湖水和水生植物。每隔3 h测定一次溶氧量并计算代谢率,直到A、B两瓶铜锈环棱螺的代谢率几乎相等时为止,通过计算饱食和饥饿状态下的代谢率的差值,可计算出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所散失的能量值。答案(1)演替多样性捕食和竞争底栖动物(2)化学246(3)棕色瓶几乎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