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工业化建设的起步史料一“一五”计划工业成就图史料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19531957年),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史料三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史料解读从史料一可以看出“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分布在东北,从图中给出的成果可以看出主要是重工业
2、。史料二划线部分说明投资的重点是重工业。史料三经济成分的变化则表明资本主义逐渐缩减并最终消失,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问题思考(1)据史料归纳“一五”计划时期大型企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根据史料一、二归纳“一五”计划时期在工业结构方面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史料三反映了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提示(1)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原因: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由于当时这些项目主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与苏联距离
3、较近,比较方便。(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包围封锁,增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经验。(3)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史论总结“一五”计划的特点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特点“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一五”计划中工业化建设要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2)原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