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1 化学式的意义和写法复习提问1小测验:用符号表达出下列化学反应(由两名学生板演,为讲课作准备)。(1)碳在氧气中燃烧(2)磷在氧气中燃烧(3)电解水(4)过氧化氢分解(5)加热高锰酸钾2口答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1(1)C+O2CO2 (2)P+O2P2O5 (3)H2OH2+O2(4)H2O2H2O+O2 (5)KMnO4K2MnO4+MnO2+O2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存在三个不变,即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
2、守质量守恒定律。思考刚才同学们上黑板表示的5个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回答遵守。(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设问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呢?回答有。追问这种式子叫什么?回答化学方程式。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原子和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分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今天我们又知道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那么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又具有哪些意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化学方程
3、式的知识。板书二、化学方程式设问什么叫化学方程式?请大家阅读课本P92寻找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回答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总结化学方程式指的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CO2;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可表示为:4P+5O22P2O5。板书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回答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具有哪些优点呢?回答1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2表示出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3表示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很明显地看到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总结化学方程式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它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
4、在一起,既表示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量上的关系,以后我们再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时就要用它的化学方程式。设问化学方程式具有哪些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2进行总结(以木炭燃烧为例)。 回答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如:C+O2CO2反应物为C和O2,生成物为CO2,反应条件为“点燃”。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C + O2 CO212 :162 : 12+16212 :32 : 44即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总结由刚才同学们的阅读和回答可知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1)表示
5、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板书2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思考对于4P+5O22P2O5这个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何表示? 答案计算过程如下:4P + 5O2 2P2O5 314 :1625 : (312+165)2124 : 160 : 28431 : 40 : 71 讲解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时,应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这样的计算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而且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化简后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124+160=284,31+40=
6、71。总结可见化学方程式与元素符号、化学式一样,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工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这节课所学知识,我们来看下面的讨论题。 讨论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1粗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CuO+H2Cu+H2O2金属镁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铜。 Mg+cuOMgO+cu第1个反应:1铜丝表面的氧化铜可以用氢气除去。2这个反应需在加热的条件下方能进行。3根据前面知识,通入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4每80份质量的CuO与2份质量的H2反应可生成64份质量的Cu与18份质量的水。5利用这个反应可制取铜。第2个
7、反应:1Mg与CuO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生成MgO和Cu。2每24份质量的Mg与80份质量的CuO反应可生成40份质量的MgO和54份质量的Cu。 3用Mg可以制取Cu。 4Mg、H2都能与CuO反应得到金属Cu。5利用CuO来制取Cu时,可以选择Mg,也可以选择H2。总结可见化学方程式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它所提供的这些信息选择适当的物质和条件来制取我们所需要的物质。思考试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电解水。 3铝在氧气中燃烧。4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5氢气燃烧。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利用它既可
8、以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使人一目了然。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提供给我们的信息,选择适当的物质与条件进行反应,生成我们所需要的物质。板书设计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考题回顾1(2003年昆明市中考题)下列说法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C. 100 g干冰汽化后变成100 g二氧化碳气体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2(2003年上海市中考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A
9、2+3BX中,X的化学式是( ) AAB BA2B3 CA2B DAB33(2003年广东省中考题)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发明了安全炸药三硝酸甘油酯。三硝酸甘油酯的化学式为C3H5N3O9,这种炸药发生爆炸的反应方程式为4C3H5N3O912CO2+10H2O+6X+O2(1)X的化学式是_。(2)推断X化学式的依据是 。答案:1C 2B 3(1)N2 (2)质量守恒定律备课资料1. 巧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题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一切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守的一条定律。从宏观看,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从微观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10、。初中阶段该定律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物质的化学式例 已知化学反应A2+3B2=2C,则C的化学式为_(用A、B表示)。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A、B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A原子总数为2,B原子总数为6,故C的化学式为AB3。(2)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例 在2A+3B=C+4D反应中,已知34gA与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gC。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则D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物D的质量,再通过化学方程式中A与D的质量比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求解。设D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2A+3B=C+4D2136 4x3
11、4 g 34 g+20 g-12 g,x=84。答:D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3)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例 已知反应3A+2B=2C+D,若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生成C和D的质量之和为140 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_。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有m(A)+m(B)=m(C)+m(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为140g,所以消耗B的质量为140g=80g。(4)确定物质的组成例 将18g某可燃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 g水。据此推断该可燃物一定是由哪些元素组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12、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CO2中的碳元素、水中的氢元素一定是来自该可燃物。通过44 gCO2与3.6g H2O可算出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总和,若质量总和等于18 g,原可燃物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若质量总和小于18 g,二者相差的质量一定是原可燃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则原可燃物一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解:44 gCO2中含碳元素质量为44 g10014 g100=12 g。36 g H2O中含氢元素质量为36g100=36g10004g。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总和为12g+04g=16g。因为16g小于原可燃物18g,所以原可燃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答:该可燃物一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
13、素组成。2注意事项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化学反应,即质量守恒定律是对化学反应而言的,一个变化若不是化学变化,就无法说明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如10g水变成10g水蒸气,这是一个物理变化,因为无新物质生成,故谈不上反应物与生成物,自然也就不能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无法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是指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反应物的分子个数守恒。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3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定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其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掌握关键。弄清“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与“给出或加入的物质”的区别与联系。抓住“原子守恒、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这个核心。由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可表示为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因此,对于这个过程,可总结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五个不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不变微观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 物质种类改变微观 构成原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变为构成生成物的粒子)一个可能改变 分子总数可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