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语中学高二上学期历史月考一、单项选择题(50分,每题2分)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A B C D2右图是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先王之政重在“尚贤”A B C D3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
2、,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A无为而治 B人而不仁,如礼何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D为政以德4表现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的战争巨片墨攻在全国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今天,墨子的思想又重新引起世人关注。墨子坚决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非攻”;但同时他又在墨子一书中详细解析了战国时期城防工事的战略布局、守城器械的制造和使用、人员的配备等。这说明 ()墨子反对一切战争墨子不是单纯的和平主义者,他主张战争的正义性墨子主张以积极的军事谋略抵御外来进攻墨子的“非攻”带有虚伪性A B C D
3、5分析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意义,视角很重要。其中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最具借鉴价值的是A思想道德的视角 B学术文化的视角C思想解放的视角 D主流文化形成的视角6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庄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7.历史探究课上,教师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进行设计,提出三个观点,让学生讨论,以便加强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观点1:“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观点2:“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观点3:“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上述观点所对应的思想是 ( )A. 1儒,2一法,3道 B. 1儒, 2道,3墨C. 1一墨,2一法,3
4、道 D. 1道,2一墨,3儒8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 B仁政 C仁爱 D兼爱9.鲁迅说:“在中国的王道(儒家思想),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这句话说明了( )A. 儒家、法家都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人民的工具B.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根本一致C. 儒家思想就是法家思想D. 儒家、法家的代表是兄弟10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
5、地说:“对呀,要不然,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主要说明孔子主张()A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B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C政在得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11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天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12.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家洲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时说:“汉武帝在推行儒术的时候,通过垄断教育,进而控制仕途,树立儒学的主导地位”。汉武帝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B. 创设太学 C
6、. 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D. 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13.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中央集权制度加强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 中国由民主走向独裁14.我们现在看的许多古装剧,剧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镜头:皇帝的诏书开头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 )A. 战国时期 B. 秦朝 C. 唐朝 D. 西汉15. 明清之际有位思想家被称为“船山先生”,后人把他的著作汇编为船山遗书,书中很多地方体现了唯物思想和朴素的辩证法内容。据此请你判断“船山先生”应该是 ()A. 黄
7、宗羲 B. 王夫之 C. 李贽 D. 顾炎武16. 以下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李贽抨击正统思想B. 顾炎武“天下为主,君为客”C. 黄宗羲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D. 王夫之物质第一性17.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什么思想 ( ). 经世致用思想 . 君主批判思想 C. 自由平等思想 . 重农抑商思想18.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慧能和尚的著名佛偈,与其修炼的方式相吻合的是()A. 孔孟之学 B. 程朱理学 C. 陆王心学 D.
8、格物致知19.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 ) 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 B. C. D. 20. 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王阳明的“良知”是指 ( )A.人固有的善性 B. 自然规律C. 社会规律 D. 天的意志21.下列叙述符合右图人物的是 ( ) 是宋朝理学之集大成者 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朱熹 重要的著作是五经正义 其学术思想影响达到日本、朝鲜以至欧洲 A. B. C. D. 22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相矛
9、盾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罔 D知之为知之23.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问题是 ( )A. 体现了古代中国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 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C. 儒、佛、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D. 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2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的反封建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的是 ( )A. 封建制度的衰落 B. 西方殖民者东来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10、25.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表明的观点是 ( )A. “人伦者,天理也” B.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C. “先有理而后有气 ”D. “心即理也”“心外无物”二、非选择题(50分,第26题25分,第27题25分)26.儒家学说和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封建统治者的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自古以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11、,必偃。” 论语为政 (仲舒)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卷材料三儒家思想以人际关系为基础,治理国家为重要内容,追求完
12、善道德为核心目标。它超越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观念、政治、法律制度和世界各大宗教文明,其内在价值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1988年2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开会,会后发表了一个宣言,最后的一句话写道: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那就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以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2004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向世界公布设立“孔子奖”,每年一届,以奖励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专家们,这是第一个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最高级别的奖项。(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核心,(4分)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原因(8分)(2)据材料二,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
13、?(6分)这一不同观点的产生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3)根据材料三并联系当前世界形势,谈谈儒家思想对构建和谐世界、促进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只要答出两个要点即可给满分)(4分)27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
14、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材料四: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材料五: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1)材料一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3分)概括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3分)(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3分)(3)依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容。(9分)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的关系怎样?(3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