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说“俗”道“雅”谈文化俗,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最初的“俗”,源于人的生存本能,体现出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与适应。当人的生存选择与适应“习惯成自然”时,我们就有了“俗”。“积习”而“成俗”,说明“俗”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是无需言明的默契,也是无需理析的律令。随着人类社会组织日趋复杂且日趋精密,乡民社会的默契需要规范并敞亮为“乡约”,于是“约定俗成”成为“俗”的自觉构建。这种体现出乡民社会“民风世情”的俗,也往往成为“法”的适用基础。俗,在一定语境中其实是人们
2、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因此,“约定俗成”之“俗”往往又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无论是“积习成俗”还是“约定俗成”,都说明“俗”是一定乡民社会的内在秉性和价值取向。但是,“积习”也好,“约定”也好,“俗”的“群体性”呈现总有其“局限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是空间局限,“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说的是时间局限。适宜某一社会的“俗”,对其余乡民社会可能“不宜”;某一乡民社会彼时之“俗”,也可能在时过境迁后变得“不宜”我国是多民族一体化的文化大国,且地域广阔。因此,“和而不同”成为众多个体保持个体特质又顾及和谐相处的“公约”。“公约”可为更大空域和更长时段的“约定”,
3、成为众多个体超越一己“俗”念、求取“公约”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因超越局限性、特殊性之“俗”而被称为“雅”。“雅”实际上有文化整合的意味,经过整合并得到提升的文化会得到“雅正”的评价。“雅”不仅存在于“文化整合”之中,而且体现为整合后“文化范式”的确立。即以“雅”为“正”。相形之下,雅、俗之间就有了高下之别、庄谐之别乃至文野之别。“俗”的意涵也就渐生“陋意”,渐趋“庸境”。讲究品位、追求境界的文化人,不一定自封“高雅”但大多自命“清高”,不一定都能“超凡脱俗”,但大多鄙夷“谄世媚俗”。拒绝媚俗可以是为着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也可以是为着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也就是说,“俗”还是“雅”作为一种
4、价值评判,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或文化习惯,它还是包括品位、境界在内的文化人格。所谓“文化”,意在“以文化人”,在于使人脱离蒙昧、超越本能、发展智慧、趋赴道德。也就是说,“文”是构成而“化”是功能,相对于“化”之功能取向而言,“文”之构成往往更具有稳定性。“风俗”作为“人文”的重要构成,需要一定的坚守来维护稳定,也需要一定的迁变来谋求发展。“风俗”在需要稳定时,是作为正面价值呈现的,背弃者被斥为“伤风败俗”;而“风俗”在需要发展时,是作为负面价值披露的,变革者被誉为“移风易俗”。文化的“以文化人”,主导倾向是“化人以雅”,是使人的品貌、趣味、格调、境界都渐至“文雅”起来。在这里,“雅”成了“文
5、”的内涵,“文”成了“雅”的表征。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文化人格的追求并不都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既然人们鄙夷“谄世媚俗”,藐视“跟风从俗”,就不排斥有人以“文雅”来装装门面,垫垫柱基。因此,我们在远离低俗、拒绝庸俗、摒弃媚俗之时,更要养文心、修文德、循雅道、育雅趣,通过文化自觉陶塑文化人格并提升文化境界!1下列关于“俗”和“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人类社会初期,“俗”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和适应,是特定人群中产生的一种不成文的、无需言明的默契。B在人类社会组织日益复杂和精密后,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和维护社会秩序准绳的“俗”往往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C“雅”是一种“公约”,
6、这种“公约”的特点是众多个体保持个体特质又顾及和谐相处,是一种更大空域和更长时段的“约定”。D“雅”是一种价值评判,讲究品位、追求境界的文化人拒绝媚俗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或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2对于“俗”和“雅”的关系,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A“俗”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雅”是社会群体的共同理想,故不具有道德层面的约束功能。B“雅”“俗”之间有高下之别、庄谐之别乃至文野之别。“俗”的意涵具有陋意,是庸俗的;“雅”则是高尚的、脱俗的。C“俗”是小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和遵守的无需言明的约定。“雅”则是面向更大的社会层面,对诸多的“俗”进行共性整合,进而形成的书面约定
7、。D“俗”具有群体性,但这种群体性又有时间或空间上的局限性;“雅”则是为了让更多的群体“和而不同”,是对“俗”的局限性的超越,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积习”可成俗,“约定”也可成俗,但是“俗”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全方位适用的,地域不同、时间不同而“俗”不同。B“雅”是文化整合的结果,也是文化提升的产物。“雅”与“俗”是相对的,追求“雅”就是要逐渐消除“俗”的影响乃至消除“俗”的存在。C“风俗”是人文的重要构成,但它直接受人的好恶的制约。人们认可它时,它便作为正面价值呈现;人们厌恶它时,它便被作为负面价值披露。D“文化”就是“以文化人”,“化人以雅”使人脱“
8、俗”。因此,我们应该自觉远离和拒绝俗文化,培育雅趣,提升自己的文化境界。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李邈,字彦思,临江军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适之之后。少有才略,以父任为太庙斋郎,擢通判河间府。以迕蔡京、童贯,迁知霸州,为辽国贺正副使。还,贯将连金人夹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语动之,使附己。邈言契丹人未厌其主,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贯不能用,乃乞致仕。叹曰:“国家祸乱自兹始矣!”金人犯京师,诏趣入见,邈慨然复起就道。既至,会姚平仲战不利,京师震动。上问御敌奈何,邈言:“胜负兵家之常势,陛下无过忧,第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因言:“种师道
9、宿将,有重名,二敌所畏。朝廷自主和议,而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使见可击而进,胜固社稷之福:不胜,亦足使敌知吾将帅有以国为任者。”上称善。守真定,兵不满二千,钱不满二百万,自度无以拒敌,乃谕民出财,共为死守。不数日,得钱十三万贯、粟十一万石,募民为勇敢亦数千人。金人至,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城被围,且战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战不克,将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斡离不胁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乃拘于燕山府。金人问曰:“集民兵击我,谓我为贼,何也?”邈曰:“汝负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讳吾言敌?”不能屈。久之,欲以邈知沧州,笑而不
10、答,且说之曰:“汝不以此时归二帝及两河地,岁取重币如契丹,以为长利,强尚可恃乎?”金人讳其言,命邈被发左衽,邈愤,诋毁甚力。金人大怒,遂遇害。将死,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为之流涕。(选自宋史忠义传,有删节)【注】完颜斡离不,金太祖第二子。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迕蔡京、童贯,迁知霸州迕:触犯B第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第:但C邈巷战不克克:能够D乃拘于燕山府拘:关押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邈有“才略”的一组是(2分)()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国家祸乱自兹始矣邈慨然复起就道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邈愤,诋毁甚力ABC
11、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童贯曾有联合金人夹击契丹的计划,并召李邈到私人府第谋划这件事,但李邈认为契丹百姓尚未厌弃自己的君主,时机尚不成熟,因此不赞成。B金人进犯京师,李邈建议皇上不能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应该早作决断,放弃和谈,把全部兵权都交给老将种师道,和金人决一死战。C李邈守卫真定,充分调动百姓的力量,坚守了一个多月。城池被攻破,仍顽强抵抗。被俘后,也能保持民族气节,坚决不向金人臣服。D金人想收买李邈,以官职相诱,没有成功。逼李邈改变宋人的服饰装扮,又被李邈义正辞严地斥责。李邈被杀害之时,燕地的百姓也为他流泪。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12、代汉语。(6分)(1)邈言契丹人未厌其主,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3分)(2)汝负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讳吾言敌?(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8-9题。夜 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8、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9、“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 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杜牧阿房宫赋)3、_
13、,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三、四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三、文史类文本阅读(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目送作者 龙应台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
14、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
15、一次都没有。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
16、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
17、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18、A.“目送”既是本文的标题,又是全文的线索。B.“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这句话表现了21世纪的子女都很自私、冷漠,不懂得父母对他们的爱与关怀。C.第段五个加点的“一”字,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强调一种孤独感,一方面透露出作为母亲的我,再也无法分享儿子的世界所带来的失落与孤独;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儿子已长大成人,拥有自我的空间和独立的心灵世界。D这篇散文前后两部分将“我”送儿子上学的不舍与失落,和父亲送“我”去学校时的放手离开对比,巧妙地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在成长过程中“逝”与“别”的理性思考。E作为华人世界极有影响力的一支笔,龙应台的这篇散文华枝春满,悲喜交集,呈现出了作者一贯犀利逼人的文字风格
19、。(2)本文第和第段一字未改动地重复,对于文章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鉴赏句子“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的修辞手法及效果。(6分)(4)有评论将此书誉为“二十一世纪的背影,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怎么理解这句话,试以本文为例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新中国的号角已经吹响,母亲的召唤深切而真实。周有光想到祖国此时最缺乏的是经济建设人才,就毅然放弃高薪从美国回来搞经济建设。他受邀到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同时担任新华银行秘书长,还兼任人民银行华东区处长,身兼三职,乐此不疲。精力
20、充沛的他和吴大琨、许涤新等经济学家一起创办经济周刊,受到金融界的关注。1955年10月,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周有光受邀此行,全然出乎意料,却也正是会议主办方的高明之处。周有光虽然执著于经济学,但对文字、语言的爱好从未消减。20年代在圣约翰大学学习,周有光饶有兴趣地学起语言课程。40年代到美国工作,买到很多字母学的书籍,边写经济类文章,边写语言学文章,出版中国拼音文字研究。参加完文字改革会议后,周有光正式改行,真正把经济学丢开,把全部精力放在语言学的研究上。中国的文字改革由来已久,古代人们为了学习汉字,创造了直音、反切等方法给繁难的方块字注音。1892年,福建人卢憨章出版专著一目了
21、然初阶,这是首位中国人创制字母式拼音文字方案;1913年,政府制订注音字母方案,赵元任等语言学家不用中国汉字的符号,而用国际上流传最广的拉丁字母;新文化运动兴起,钱玄同论述了26个拉丁字母的世界通用性,蔡元培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公布于世;20世纪30年代,国内掀起了拉丁化运动的高潮,其简单易学的特点适用于广大群众,拉丁化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更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1935年,近七百位文化界人士签名发布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方块汉字难认、难学,中国大众所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新文字。”1954年,周有光出版字母的故事一书,为文字改革起了好头。但真正要做拼音方案可没想象的那么简单,周有光平时阅读语言
22、学方面的书籍全凭兴趣,属于轻松的浏览,可工作要认真研究才行。由于资料有限,周有光想方设法联系国外研究点,请他们代买资料寄过来,周有光把拉丁字母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情况摸了个底,在研究和总结了各国拼音历史以及各方面传来的方案之后,周有光提出汉语拼音拉丁化的原则,拿出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认同。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汉语拼音方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1961年周有光出版汉字改革概论,提出了语言学和文字学的许多新问题,把文字改革变成一门学问,从世界的范畴研究汉字,意义深远。国际标准化组织在联合国科教
23、文组织的合作下,讨论汉语拉丁字母字拼写标准问题已经很多年了,但因中国未参加而迟迟未作决定。1979年,波兰首府华沙国际标准化组织召开会议,周有光代表中国发言,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当时关于汉语的拼音方案很多,各国有各国的方案,如“鲁迅”一词就有20多种写法,给翻译、阅读等带来很大障碍。精通中、英、法、日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和各国专家沟通,并在会上作题为汉语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历史的发展和汉语拼音方案的精彩发言。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开辟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通道。作为汉语拼音的领航者,周有光一直在探索并实践着汉语拼音与世界的接轨。联合国
24、工作人员语言学会邀请周有光演讲,周有光了解到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中,英文占80%,法文占15%,西班牙文占4%,还剩1%是俄文、阿拉伯文、中文,很受震动。1983年周有光开始研究如何在汉语拼音方案中运用国际通用的正词法,解决拼音输入慢的问题,起草了汉语正词法要点,1988年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公布实施。汉语拼音方案是音节的拼写法,正词法是语词拼写法,拼音正词法的问世,有利于用电脑进行拼音词语转换汉字,为传媒时代的到来打下坚实的基础。(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为了报效祖国,尽快为国家培养最缺乏的经济人才,周有光回国后就和其他经济学家一起创办经济周刊,这一刊物
25、受到金融界的关注。B.在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后,周有光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上来,为汉语拼音的问世、发展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而殚精竭虑。C.因为汉语拼音方案中没有考虑到国际通用的正词法,所以在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中中文占不到1%,这引发周有光开始了新的研究。D.从古代的直音反切等方法到20世纪30年代的拉丁化运动,中国人研究探索解决方块汉字难认、难学的问题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了周有光领航汉语拼音的事迹,塑造了一位勤于著述、精于研究的语言学家的形象。(2)从文中看,作为汉语拼音的领航者,周有光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6分)(3)周
26、有光的汉语拼音方案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4)周有光本来是研究经济学的,却改行研究语言学,成了汉语拼音之父,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_!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我不甘心成为_,我必须干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季老
27、的话让读者感觉到他文章的语言没有八十岁的_,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A. 出人意料行尸走肉老气横秋B. 咄咄怪事酒囊饭袋老态龙钟C. 咄咄怪事行尸走肉老气横秋D. 出人意料酒囊饭袋老态龙钟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好莱坞巨星阿诺德施瓦辛格参加加州州长竞选期间曾聘请美国大名鼎鼎的“股神”,个人资产为350亿美元、全球第二首富的沃伦巴菲特作为其经济和金融顾问。B“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作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钱学森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悄然辞世,带给国人无尽的哀恸。C目前,我国开放了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而旅行社真正投放市场供游客选择的不到3
28、0个左右,2/3的目的地资源空置。D我们的乒乓球运动三十年来长盛不衰,不论是男女项目、团体项目还是各个单项,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格_,_。_,_,_,_。 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 B C D 16、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6分)有些事情我们要勇于放弃,只有放弃才是明智的。悬崖上的青松懂得不放弃平坦,就难以展示自己独特的
29、生命风采;_ 。如果对什么都坚守,对什么都穷追不舍,则是愚蠢的。池中的鱼儿往往不知道放弃那些诱人的美味而上钩,从而把自己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_。17、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筛选信息,准确概括内容填写在下列方框内,每个短语不超过6个字。(5分)太平猴魁,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此茶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特征。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太平猴魁精工细制,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太平猴魁茶叶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等多种功效。六、写作(60分)18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文。(60分)山坡上有一棵巨树的残干。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年了。当初它只是一棵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摧残,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由树皮往里吃,以它们微小的力量,不停止的攻击,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它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甲虫面前。读了上边的文字,你有何联想?请根据你的理解,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1.解析B项,“俗”只是“在一定语境中”是维
31、系人际关系的纽带、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答案B2.解析A项,“故不具有道德层面的约束功能”错。B项,“俗的意涵具有陋意,是庸俗的”片面。C项,“雅则是书面约定”没有依据。答案D3、解析B项,“追求雅就是要逐渐消除俗的影响乃至消除俗的存在”文中无依据。C项,风俗“受人的好恶的制约”错。D项,“我们应该自觉远离和拒绝俗文化”文中无依据。答案A4C(战胜) 5A(表现以国事为重,表现大义凛然)6B(不放弃和谈的同时以军事作后盾)7(1)李邈说契丹人还没有厌弃他们的君主,于是教童贯暗中联合契丹来图谋金人。(2)你违背盟约,所到之处抢掠我们的金银布帛和人民,为什么还顾忌我们说你们是敌人呢?参考译文:李邈,
32、字彦思,临江军清江人,唐宗室,宰相李适之的后代。年轻时就很有才能和谋略,凭父亲的官职任太庙斋郎,提拔任河间府通判。因为触犯蔡京、童贯调任霸州知州,任辽国贺正副使。回到朝廷,童贯将要联合金人夹攻契丹,召李邈到自己的府第,想用语言打动李邈使他依附自己。李邈说契丹人还没有厌弃他们的君主,于是教童贯暗中联合契丹来图谋金人。童贯不能采用他的话,李邈就向朝廷请求辞官还乡。感叹地说:“国家的祸乱从这里开始啦!”金人侵犯京师,皇帝命他急速入见,李邈激昂振奋,再次出仕上路。到达朝廷后,恰逢姚平仲战争失利,京师震惊恐惧。皇上问怎样抵御敌人,李邈说:“胜负是兵家之常事,陛下不用过于担忧,只是自古没有讲和或战争还没有
33、确定的时候就能够成功的人。”于是说:“种师道是名老将,有盛名,金和契丹都畏惧他。朝廷自管主持和谈,而把各道的军队都交给师道,看敌人的情况决定是进攻还是后退。将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接受。使他见可以攻击的机会就进攻,战胜了固然是国家的福分;不胜,也足以使敌人知道我们有以国家为重任的将帅。”皇上认为很好。镇守真定,士兵不满二千人,铜钱不满二百万,自己估计无法抵御敌人,于是出示告示让百姓拿出钱财,共同死守。不几天,筹得铜钱十三万贯、粟十一万石,招募百姓组成英勇敢死队伍的也有几千人。金人到了,李邈向宣抚副使请求援军,并且抄小路传送密信上报朝廷,都没有得到答复。真定城被围困,边战边收,相持四十天。城池被攻
34、破,李邈进行巷战不能取胜,将要投井而死,身边的人拉住他不能投井。斡离不胁迫李邈下拜,李邈不拜,就用火烧他的胡须和眉毛以及两个大腿,他也不顾惜,于是把他关押在燕山府。金人问说:“召集民兵攻击我们,说我们是贼人,为什么呢?”李邈说:“你违背盟约,所到之处抢掠我们的金银布帛和人民,为什么还顾忌我们说你们是敌人呢?”金人不能使他屈服。时间长了,想让李邈作沧州知州,李邈笑而不回答,且游说他说:“你不在此时送还我们的两位皇帝和两河地区,每年像契丹一样收取丰厚的财物,来谋求长久之利,难道将来你们的强大还可以依赖嘛?”金人忌讳他的话,命令李邈披散头发衣襟左开,李邈大怒,诋毁金人更加有力。金人大怒,于是遇害。将
35、要死的时候,李邈面色不变,面向南拜了两拜,端坐着接受刑戮。燕人为他流泪。 答案8.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9.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
36、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2.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11、共5分。选B、E皆无分(理解完全错误);选A1分,选D2分,选C3分。作用:结构上(4分),第段有承上启下,点题的作用;而第段则起到了首尾呼应、卒章显志、深化主旨的作用;重复地出现(运用反复的手法),强化主旨,强调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以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亲情类文章。内容上(2分),将三代人合成了生命的整体过程,“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意味着”呈现了情感的递进和转化;强化了面对生离死别“不
37、必追”,带着爱与释怀(放手)的思想态度。每个要点各2分比喻。将父亲的棺木比喻成抽屉,表现了父亲的离世,将我与父亲的联系就此关闭、切断,永远地隔绝;“巨大而沉重”“往前滑行”则形象而直接的刻画出我最后一次目送时那深深的凝望和内心深深地痛楚、不舍与眷恋。立足文本,审准问题要点,抓住其中某一方面,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5分)BD(选对一项得2分,两项都对得5分。A创办刊物是他的作为之一;C因果关系不当;E文章语言饱含作者敬佩之情,用平实自然概括不太准确)(2)(6分)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方便文化走向大众;把文字改革变成一门学问,意义深远;和各国专家沟通,在国
38、际会议上发言,使汉语拼音方案成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起草汉语正词法要点,解决汉语输入慢的问题。(每点2分,任选3点,意思对即可)(3)(6分)(1)拉丁字母简单易学,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2)中国很多语言学家都曾对拉丁字母进行过研究;(3)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流传最广泛最通用的字母。(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8分)观点一:周有光有勇气转向新的研究领域,并取得非凡成就,值得学习。由于周有光对语言学一直很有兴趣,所以在国家需要时毅然改行;转行之后,深入研究,撰写有价值的文章和专著;使文字改革成为一门学问,积极探索汉语拼音与时代、世界接轨。(观点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观点二:周有光舍弃已有成就的
39、经济学,实在可惜。建国初期,国家最缺乏经济建设人才,应坚持经济学研究;周有光在经济学领域已经颇有造诣,曾身兼三职,且创办有影响的刊物;坚持经济学研究,成就会更大,转向新的研究领域,要耗费更多的精力。(观点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 参考答案:C解析:咄咄怪事:不可思议而使人惊讶的事。咄咄,表示惊诧或感叹。符合文意。出人意料: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与上文文意不符,语气也不协调。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酒囊饭袋:比喻无能的人。前者侧重指 人没有灵魂,后者侧重指人没有能力。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老气横秋:
40、形容人没有 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前者侧重指人 的精神状态,后者侧重指人的体态。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14. 答案:B解析:A.自相矛盾。“第二”与“首富”矛盾。C.不合逻辑。“不到”“左右”相矛盾,删除“左右”。D.分类不当。几个项目互相交叉。15. 【答案】D 16答案:荒野上的梅花知道,只有放弃春天的舒适,才赢得人们对自己品格的赞美。池中的荷 花不懂得在严寒来临之前要放弃漂亮的衣裙,从而使自己变得形容枯槁。(喻体不求一致,内容一致句2分,式对应2分,修辞方法相同2分)17.参考答案:自然条件优越;色香味俱佳;采摘时机讲究;制作精细;功效较多。(每点1分。意思对应即可)作文:此材料叙述的对象有两个:大树和甲虫。依据句中“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和句两个关键性语句,可推断出材料叙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树。历经400年,遭受14次闪电、无数次山崩和风雨摧残却顽强成长为大树的“它”,竟然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死的甲虫面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微小的错误,要防微杜渐。这就是材料的主要倾向和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