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1 概括分析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4189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1 概括分析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1 概括分析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1 概括分析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1 概括分析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1 概括分析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1 概括分析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1 概括分析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1 概括分析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21概括分析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9分)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言孝弟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

2、言待罪。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中犹以备边为言,又不听,遂请补外,上不许,曰:“黄中恬退有守。”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钦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此国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辄言边事,又独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亮已拥众渡淮。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居六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许?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弟忠信。朱熹裁书以见,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

3、则某之志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属疾,手草遗表,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选自宋史黄中传,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黄中持身严谨,庄强自重,且敢于直言,当朝同僚国子祭酒周绾叹息道“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深表惋惜。B黄中精于政事,且对朝局内外变化非常敏感,他充当出使金国的使者回国后,立刻建议朝廷整治军备,准备抵抗金国的入侵。C黄中在朝廷与金国关系处理上,富有大局意识,当金国使者宣布宋钦宗去世的消息后,在他力主之下,朝廷按照礼仪处理此事。D黄中对于朝廷边备非常担心。他曾多次建言

4、戒备边防,却不被采纳,拜见高宗时,又多次建言边防大事,特别陈述守卫防备的方法策略。解析:“立刻建议朝廷整治军备,准备抵抗金国的入侵”错,原文为“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黄中不攀附、迎合权贵。黄中面对龙大渊不卑不亢,而没有得到龙大渊的照顾;宰相因武成庙的事质问黄中和周绾,黄中予以反驳。B黄中受到常识,获得优待。他在考试中提到孝悌打动了皇帝的心而被提拔;他七十多岁还被皇帝记在心上,皇帝给他丰厚赏赐。C黄中富有远见,关注边防。他出使金国,觉察到金国人的意图,报告皇帝,后来证明他的预见是对的;他觐见皇帝时多次提到边防的事。D黄

5、中受人尊敬,心系国家。他退休后,朱熹写信给他,谦恭地表达要做他的弟子;他上书皇帝,指出朝政的过失,生病后,写遗表劝试皇帝。解析:这是一首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比对选项和原文。A项,对应句子“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治世何用此为”。B项,对应句子“绍兴五年廷试,言孝弟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居六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许?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C项,对应句子“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不数月,金亮已拥众渡淮”“中自使还,每进见辄言边事,又独陈

6、御备方略,高宗称善。”D项,“他上书皇帝,指出朝政的过失”错,应是皇帝写信派遣使臣向他咨询朝廷的缺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黄中天资聪颖,记忆力惊人。他幼年读书时,凡是他所读过的书籍,一两遍便能够背诵下来。B黄中厌恶盛世祥瑞之类的事,且态度鲜明。他在王府的时候,拒绝了官吏把武成庙长芝草的事上奏皇帝的请求。C黄中见微知著,执着又任性。他向皇帝进言应戒备边防,这个建议未被采纳,便请求到地方任职。D黄中退休之后,仍心系皇帝。他生病时仍亲手起草遗表,来劝诫皇帝君主的职权不可让他人代替。解析:B项,“在王府的时候”错误,对应句子“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 参

7、考译文: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年读书,一遍两遍就能背诵。起初因族祖恩荫得官。绍兴五年廷试,讲孝悌之道感动了皇帝,提升为进士第二,授任保宁军节度推官。黄中在王府的时候,龙大渊已得皇帝宠幸,黄中不曾和他亲近,见面就作揖而退,以后其他教授大多得到龙大渊的帮忙,只有黄中不曾升官。升为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在武成庙中,官吏请求上奏让皇帝知道,黄中不答应,官吏私下画图进献。宰相对祭酒周绾和黄中说:“太平盛世的吉兆,压下而不上奏,为什么?”周绾没回答,黄中说:“太平盛世要这个有什么用?”周绾退下来,对别人说:“黄司业的话精当切实简短扼要,可惜不是谏官。”担任贺金朝生辰使,出使金国回来,说金国人修治汴

8、宫,必定要迁居逼迫我朝,应当早做准备。皇上吃了一惊。宰相回头对黄中说:“沈介回朝,竟然没听见这话,为什么?”过了几天,黄中告诉宰相,请求因随意说话等待处分。然后授任沈介为吏部侍郎,调黄中补充沈介的位置。黄中还进言戒备边防,又不被采纳,于是请求调到地方任职,皇上不答应,说:“黄中淡泊谦让有操守。”金国使臣来贺天申节,突然把钦宗去世的消息告诉大家,朝廷讨论等金国使臣走后办丧事,黄中骑马赶去报告宰相,说:“这是国家大事,臣子极为哀痛,一旦有所失礼,对天下后世的人怎么交代!”最后得以按照礼节办理。黄中自从出使回朝,每逢拜见皇帝都进言边防大事,又特别陈述守卫防备的方法策略,高宗称好。不过几个月,金朝完颜

9、亮已经聚兵渡过淮河。敌人已经到了长江边,朝廷大臣争着遣散家人逃跑躲藏,只有黄中镇定平静。等到敌人退走,大家惭愧敬服。乾道改年号时,黄中年龄刚好七十岁,就因年老辞官。过了六年,皇上驾临讲筵,回头对侍臣说:“黄中是位老儒,现在哪里?年纪多大了?精力或许还没衰退吧?”召唤入朝在内殿接见,慰问非常优厚。授任龙图阁学士,退休。凡是乡里晚辈后生前来拜见,一定用孝悌忠义诚信教育他们。朱熹写信求见,有这样的话:“今天我前来,将在堂下拜两次,希望您坐着接受,使我前进到学生的行列,那就是我的愿望了。”他被人敬慕像这个样子。这以后,皇上写信派遣使臣向他咨询朝廷的缺点。生了病,亲手起草遗表,深深把君主的职权不可以让左

10、右的人代管作为告诫。淳熙七年八月庚寅日去世,享年八十五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6分)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

11、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

12、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谈论天下大事,劝蔡翛做些改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

13、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这是说另外找了两个长相像宦官的人杀死。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本文开头交代人物姓名、字、籍贯以及出身和初次做官的情况,使读者对传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是人物传记开头的常见写法。B文章以时间为序,从传主初次为官一直写到其死亡,最后还交代了他死后获得的赠官。因为其忠烈受到后来南宋朝廷的表彰。C文章以孙傅的官职变化为自然脉络,依次写

14、他任礼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尚书右丞、兵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太子留守、少傅,层次井然。D文章以事件为主体,把人物放在特定时代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凸显其为人处世的特点,事件详略得当,人物性格鲜明。解析:是先任兵部尚书,再任尚书右丞;据“仍兼少傅”推测,孙傅应先任少傅,后任留守。参考译文: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进士,担任礼部员外郎。当时蔡翛任尚书,孙傅和(他)谈论天下大事,劝说他赶快做些改变,否则一定会失败。蔡翛没有听从。(后来孙傅)改任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使者在所经之处,征调民夫舟船,引起骚动,耗费颇多。孙傅说:“索取民力而妨碍农事,对于我们国家没有丝毫好

15、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请求将他贬到蕲州。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所持观点虽然偶然与苏轼巧合,但没有他意,因为职责所在议论政事的得失而责罚他实在太过分了,许翰也被罢免离开。靖康元年,(孙傅)受诏担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呈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的法令制度,钦宗向他询问缘由,孙傅说:“祖宗的法令制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年间的法令制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年间的法令制度有利于奸臣。”当时被认为是名言。十一月,(朝廷)授予(孙傅)尚书右丞(一职),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事。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在城墙上亲自指挥坚守。金兵从四面叫嚷着前进,宋兵败退,掉进护龙河中,(护龙河)被尸体填满了,城门急忙关闭

16、。当天,金兵就攻进了城里。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议和),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孙傅)仍然兼任少傅。钦宗二十天还没有回来,孙傅多次送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等到废旧君立新君的檄文传来,孙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原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众位王爷、妃子,孙傅留住太子不让走。秘密谋划把他藏在民间,另外找到两个像宦官的人把他们杀死,并杀死十几个死囚犯,把他们的首级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放走,京城人发生争斗杀死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了他们),杀死作乱的人来进献。如果不停止索求,那(太子)就以

17、死相拼。”过了五天,没有愿意接受这一任务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的师傅,应当与太子同生共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于是跟从太子出行。守城门的金兵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与?”孙傅说:“我是宋朝的大臣,并且是太子的师傅,应当誓死跟随。”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第二年二月,(孙傅)死在北方金人的朝廷中。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定”。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6分)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

18、府尚书。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馀事,朝廷皆从之。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小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三年,授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

19、民为立碑颂德。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一曰太子国本,建立宜早;二曰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

20、“兵火之馀,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遣祐检覆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选自元史陈祐传,有删改)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陈祐虚心求教。担任河南府总管时,他到任的当天,首先就去拜访金朝末年的著名贤士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B陈祐为民着想。任南京路治中时,他从百姓利益出发,冒着获罪的危险,先让百姓去收割庄稼;任浙东道宣慰使时,因百姓刚经历战乱,反对征收酒税。C陈祐治政有方。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到任后建孔子庙,修比干墓,让百姓祭拜

21、,才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百姓为他立碑颂德。D陈祐除恶务尽。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抓捕时他逃到宋朝境内,后来宋朝灭亡,这个大盗路过汴梁时,陈祐发现他,在集市上将他击杀。解析:“稳定了社会秩序”的原因还有“申明法令”“请于朝著于祀典”。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陈祐成才与个人好学、母亲支持有关。陈祐少时好学,家贫,母亲张氏曾剪掉头发换取书籍让他读,长大后就博通经史。B陈祐治政有方略。他曾上书世祖,提出创立太平盛世,应抓住根本要务,比如: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应早立太子;中书省是行政的根本,应责成中书省专心于政务。C陈祐在山东影响力很大。朝廷大规模攻打宋朝,派

22、陈祐督领签军,山东百姓多逃走隐匿,听说陈祐来了,都认为他一定没有私心,出来应征。D陈祐体恤宋朝百姓。他调任浙东道宣慰使,长江以南刚刚归顺,元军俘虏温州、台州百姓男女几千人, 陈祐将他们全部释放归家,不料自己路途中被强盗杀害。解析:“不料自己路途中被强盗杀害”,与释放百姓归家这一件事情没有必然联系,任意嫁接导致错误。参考译文:陈祐,字庆甫,是赵州宁晋人。陈祐年轻时好学,家贫,母亲张氏曾剪掉头发换取书籍让他读,长大后就博通经史。当时诸王可自己征召属官,穆王府委任陈祐为王府尚书。穆王被分封在陕、洛地区后,上表推荐陈祐担任河南府总管。他上任那天,首先去拜访金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向他们)咨询访求治理政

23、事的方法,(他)奏请免去征西军数百家的各种赋税,又上奏提出二十余件有利于人民的事,朝廷都听从了他的建议。世祖即位,将陕、洛地区划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任命陈祐为河南西路总管。当时州县官吏因为(财政紧张)没有供给俸禄,大多贪婪暴虐,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陈祐)在此为官八年,像刚到的时候一样。至元二年,改任南京路治中。适逢东部发生大蝗灾,徐州、邳州尤为严重,(官府)责令(百姓)捕捉最为急切。 陈祐部署壮丁几万人到灾区,对身边的人说:“捕捉蝗虫是怕它们损害庄稼,如今蝗虫虽多,但谷物已成熟,不如让百姓早点收割庄稼,可以省力又有收成。”有人认为事情涉嫌独断专行,不可行。 陈祐说:“为救百姓而获

24、罪,我也甘心。”当即告诉壮丁让他们离开(回家去收割庄稼),两州的百姓都依靠他(存活下来)。至元三年,(朝廷)授予陈祐卫辉路总管的职位。卫辉路位于四方要道,号称难以治理之地。陈祐(到任后)申明法令,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向朝廷请示写进祭祀制度中。等到他离任,这里的百姓为他立碑歌颂他的功德。(他)曾上书世祖,提出创立太平盛世的根本有三条:一是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应早立太子;二是中书省是行政的根本,应责成中书省专心于政务;三是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举荐人才应慎重。虽然这些事情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朝廷大规模攻打宋朝,派陈祐督领签军,山东百姓多逃走隐匿,听说陈祐来了,都说:“陈按察来了,

25、一定没有私心。”于是都出来应征,任务按期完成。至元十三年,(朝廷)授予陈祐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的职位。官吏大多惊慌失措,陈祐于是(对他们)说:“何必如此惊慌!你们以前为盗贼,而今为颜渊,我就把你们当好人对待;若以前为颜渊,而今为盗贼,我就会把你们当坏人对待。”于是这些官吏约束言行,不敢玩弄法律。许、蔡一带有大盗,聚众抢劫, 陈祐追捕很紧,(这个大盗)逃入大宋境内。宋朝灭亡后,这个大盗随制置使夏贵路过汴梁时,陈祐喝令他下马,在集市上将他击杀,百姓安定。至元十四年,(陈祐)调任浙东道宣慰使。当时长江以南刚刚归顺,元军俘虏温州、台州百姓男女几千人, 陈祐将他们全部夺回并释放其归家。不久,行省征收百姓和商人的酒税,陈祐奏请说:“战争之后,对于(遭受兵刃之苦而)受伤致残的百姓,应宽容体恤。”(但这意见朝廷)没有答复。朝廷派陈祐去核实台州的民田。等到返回至新昌时,遇到玉山当地的强盗,他仓促间来不及防备,于是被杀害,享年五十六岁。被追封为河南郡公,谥号忠定。江浙父老请求就地葬他于会稽,未获批准,便设立祠堂祭祀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