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象山中学高一物理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1. 如图所示,物体A和B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分别为9 N和4 N,不计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不考虑摩擦,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A. 9 NB. 4 NC. 5 ND. 13 N【答案】B【解析】【详解】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A受力情况:重力,细线的拉力和地面的支持力,细线的拉力小于A的重力,A静止在地面上,则B也静止,细线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又弹簧秤的读数等于细线的拉力,所以弹簧秤的读数为4N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 太空跳伞是一种挑战人类极限的运动,如图所示奥地利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乘氦气球到达3.9万米高空后纵身跳
2、下,在平流层接近真空的环境里自由落体持续了60秒,在距离地面2.1万米时才打开降落伞减速关于鲍姆加特纳在这段自由落体运动时间里的位移或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认为重力加速度g10 m/s2,且不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A.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是3.9104 mB.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是2.1104 mC. 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是6.0102 m/sD. 自由落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是6.0102 m/s【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运动员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h=gt2=1.8104m,则AB错误;运动员自由落体的末速度v=gt=600m/s,选项C正确;自由落体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C3.
3、一物体从O点开始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径ABC三点。已知AB段位移为s1=16m。所用时间为t1=4s; BC段位移为s2=54m,所用时间为t2=6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加速度a=0.5m/s2B. 经A点时的速度vA=4m/sC. 经B点的速度vB=7m/sD. OA间的位移SOA=2m【答案】D【解析】【详解】A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有代入数据,得故A错误;B错误;C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有故C错误;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有故D正确。故选D。4.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经4s停止,若在第1s内的位移是14m,则最后1s内的位移是()A. 3.5mB. 2
4、mC. 1mD. 0【答案】B【解析】【详解】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采用逆向思维,将物体的运动看成沿相反方向的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推论: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于1:3:5:7,由题意可知,在第1 s内的位移是14m,最后1s的位移为2m。故选B。5. 汽车以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 与5s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刹车问题,先求解出刹车时间2s的位移5s的位移故选C6. 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P、Q两个物体在t0时经过同一个位置,它们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A. 在03 s内P做匀减速直线运动,Q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01 s内两物体逐渐靠近C. 在t2 s时两物体相遇D. 在03 s内两物体的位移相等【答案】C【解析】【详解】A在03 s内物体P先减速运动再加速运动,物体Q一直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Bvt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在01 s内,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之差越来越大,在t1 s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而面积之差最大,即相距最远,B错误;C在t2 s时物体P、Q的位移相等,两物体相遇,C正确;D在03 s内物体P的位移较小,故D错误7. 如图所示,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F6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 m/
6、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以1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6 NB. 当木块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水平拉力大于6 NC. 当用8 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8 ND. 将水平拉力F撤去后,木块运动的越来越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小【答案】A【解析】【详解】A、B项:由于此时木块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水平方向受力平衡,f=F=6N,不管运动速度等于多少,只要是匀速运动,滑动摩擦力总等于6N,故A正确,B错误;C项:滑动摩擦力f=FN与水平方向拉力无关,故当水平拉力F=8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6N,故C错误;D
7、项:滑动摩擦力f=FN与水平方向受力无关,故将拉力撤去后,滑动摩擦力不变,物体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但摩擦力不变,故D错误8. 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 N,那么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A. 40 NB. 10NC 20ND. 10N【答案】B【解析】【详解】设F1F2F0,当它们的夹角为90时,如图甲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其合力为F0,即F020 N故F010N当夹角为120时,如图乙所示,同样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其合力与F0大小相等。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8、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部分得分,有选错的得0分)9. 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也为正B. 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越来越大C.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一定越来越大D. 加速度可能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答案】AD【解析】【详解】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正,选项A正确;物体做减速运动时,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选项B错误;若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反而越来越小,选项C错误;在曲线运动中,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
9、也不与速度反向,可以与速度方向垂直,选项D正确10. 一物体自t0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15 mB. 在06 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20 mC. 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3.75 m/sD. 在46 s内,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答案】B【解析】由v-t图象可知在0-5s,物体向正向运动,5-6s向负向运动返回,所以5s末离出发点最远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得到最远距离为:,故A错误;由面积法求出0-5s的位移x1=17.5m,5-6s的位移,总路程为20m,故B正确;在06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
10、:,故C错误;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有正有负,所以做的不是单方向直线运动,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11. 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 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D.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答案】BCD【解析】【详解】AB因为小球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可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位置1是初始位置,初速度为零,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11、1:3:5:7,与图示矛盾,故A错误,B正确;C根据得,小球下落的加速度故C正确;D根据平均速度推论可知,小球在位置3速度故D正确。故选BCD。12. 如图所示,一重为10 N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今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 ) A. 大小为12.5 NB. 大小为7.5 NC.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D.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答案】AD【解析】【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求得AB杆对球的作用力;【详解】A、对球受力分析,球受重力、绳子的拉力T及杆的弹力F而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则重力与绳子
12、T的拉力的合力与杆的作用力F等大反向,则可得:,故A正确,B错误;C、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为:,故,斜向左上方,故C错误,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注意杆的作用力可以指向任何方向,只能根据受力分析及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求解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6分,第14题9分。13. (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把橡皮条的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C.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
13、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得到结果,其中F是用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是通过实验测得的合力,则哪个实验结果是符合实验事实的_ (填“甲”或“乙”)【答案】 (1). B (2). 甲【解析】【详解】(1)1A细绳的作用是显示出力的方向,所以不必须等长。故A错误;B要保证两个弹簧秤的拉力与一个弹簧秤的拉力效果相同,橡皮条要沿相同方向伸长量相同,则O点的位置应固定。故B正确;C本实验只要使两次效果相同就行,两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没有限
14、制,并非一定要夹角为90。故C错误;D本实验中,弹簧秤的拉力应不超过量程,两个弹簧秤拉力大小没有要求,只要使两次效果相同就行。故D错误。(2)2合力的理论值是指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值,而实验值是指一个弹簧拉橡皮条时所测的数值,一定沿AO方向,由此可知甲图更符合实验事实。14.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1个点未画出,若从纸带上测出x15.20cm、x25.60cm、x36.00cm、x46.40cm.则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v
15、2_m/s,小车的加速度a_m/s2,依据本实验原理推断第4计数点和第5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5_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 1.45 (2). 2.50 (3). 0.0680【解析】【详解】1由题可知,每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为2由题中数据可知,连续相邻两计数点的位移差3第4计数点和第5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5满足解得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第15题15分,第16题18分。把解答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5.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
16、汽车的速度:时刻/s1.02.03.05.07.09.510.5速度/(ms1)369121293(1)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是多少?(2)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答案】(1)总时间11s;(2)总路程96m【解析】【详解】(1)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 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汽车加速的时间 减速运动的时间汽车从3m/s减速到零还需的时间ts0.5s可知运动的总时间t=10.5+0.5s=11s(2)汽车加速运动的位移减速运动的位移匀速运动的时间t3=11-4-2s=5s匀速运动的位移x3=vt3=125m=60m总路程x=x1+x2+x3=24+12+60m=96m点睛:解决本题
17、的关键知道汽车经历了匀加速、匀速和匀减速运动三个阶段,结合运动学公式和推论灵活求解,也可以结合速度时间图线进行求解16. 甲车在前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在后以6m/s的速度行驶当两车相距12m时,甲车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2m/s2,问:(1)经过多长时间两车间距离最大?(2)他们间的最大距离为多少?(3)经多少时间乙车可追上甲车?【答案】(1)(2)(3)【解析】试题分析:(1)匀速行驶的甲车追匀减速的甲车,二车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假设经过时间t速度相等,对乙车,对甲车匀减速则有根据解得时间(2)此时,甲车位移,乙车位移最大距离(3)当甲车匀减速停止时,时间此时甲车位移乙车位移甲车在乙车前此后甲车静止,乙车还需要时间追上甲车则有所以乙车追上甲车的时间考点:追击相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