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乌鲁木齐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周礼规定,天子三架编钟三面摆置,诸侯两架编钟两面摆置,大夫一架编钟一面摆置。这表明西周时期A. 分封制度瓦解B. 音乐教育普及C. 冶铁技术发达D. 等级制度森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周礼规定,天子三架编钟三面摆置,诸侯两架编钟两面摆置,大夫一架编钟一面摆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等级制度森严的特点,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西周、春秋时代,贵族和国人都被集体安葬于公共墓地
2、。按礼,一般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宗主有紧急的事情,有时也要去族墓报告祖先。这就是族墓制度。族墓制度适应了A. 分封同性诸侯的需要B. 宗法制度的社会环境C. 世袭王权的需要D. 私有制迅速发展的现实【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族墓制度,不是分封同性诸侯的制度,故A项错误;族墓制度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适应了宗法制度的社会环境,故B项正确;族墓制度与世袭王权无关,故C项错误;族墓制度与私有制迅速发展也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族人都应葬于族墓。宗主有紧急的事情,有时也要去族墓报告祖先。这就是族墓制度”,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
3、法血缘关系的角度分析选项,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 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始皇帝嬴政,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的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
4、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只是专制集权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选项D军功爵制开始推行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不符合题意;选项C西周时期创立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4.2013年11月,复旦大学经过DNA检测和历史考证,证实曹操并非汉相曹参后人,也不是名门夏侯氏后裔,相关史料和文件中所描述的曹操身世应只是顺应当时的政治习惯而进行的杜撰行为。材料中“顺应当时的政治习惯”是指A. 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B. 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C. 出身门第决定了政治前途D. 孝廉是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答案】C【解析】曹操身世与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孝廉是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无关,
5、排除,A、B、D;由“曹操并非汉相曹参后人,也不是名门夏侯氏后裔”,说明当时社会注重门第出身,出身门第对政治前途影响很大,故C正确。5.罗马法的最后发展阶段出现在与其土生土长之地全然不同的土地上和罗马帝国最不罗马化的民族之中。立法活动在那里紧张地进行着,整个古老的生机和威力一直保持着其全部光彩。下列表述符合此观点的是A. 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B. 万民法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C. 帝国的扩张是罗马法发展的重要原因D. 罗马法迅速向世界传播【答案】C【解析】“全然不同的土地上和罗马帝国最不罗马化的民族之中”说明统治范围扩大,主要由于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结果,故C正确;万民法适用于外邦人,故A错误;查
6、士丁尼法典颁布标志罗马法最终完成,故B错误;D属于罗马法影响,排除。6.1840年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下列相关信息,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细菌战、毒气战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出现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细菌战、毒气战”出现在抗日战争中;“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是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因此正确顺序是,故D正确,排除A、B、C。7.有
7、人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这主要是基于二者A. 面临政局形势迥异B. 经济纲领根本对立C. 执行效果差异很大D. 政治主张基本相反【答案】B【解析】虽然二者颁布时,政局形势迥异,但这不是资政新篇否定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资政新篇的颁行者长期受西方教会文化影响,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方案,主张发展私有制;而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农民阶级平均土地和消灭私有制的要求,二者在经济主张上根本对立,故B项正确;由于时局不稳,二者均未得到落实,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核心内容均体现的是经济发展的主张,故D项错误。8.下列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 从长江流域兴起,发展到
8、京津地区B. 始终受到清政府的严厉镇压C. 带有笼统排外的色彩D. 曾在山东、直隶等地建立政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关于义和团运动的相关知识。“义和团,起山东”,因此A错;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政策来看,先是剿灭后改为“招抚”,默许义和团为合法民团,最后又采取镇压政策,所以B项错;义和团运动从兴起到失败都是分散的斗争根本谈不上建立政权的问题,所以D项错;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不能正确区分外来文明和外来侵略,带有盲目的排外色彩,C正确。故本题选C。9.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
9、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入都”可知“洋兵”侵入北京,再根据“光绪二十七年”可判断是八国联军侵华。故选D。10.“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该宣言发表于A. 国民大革命时期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打倒列强
10、,除军阀,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大革命的背景,故A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排除BCD三项。11.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并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这属于A. 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B. 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C. 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D. 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的“左”倾错误,属于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故C正确。这不属于符
11、合国情的革命计划,故A错误。这属于“左”倾错误,不是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故B错误。“左”倾错误不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左”倾错误12.作为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扬州老人王子琪评论当下的抗日电视剧说,剧情都差不多,但当时国军大部分是没有钢盔的,我们的装备要比日军低好几个档次。电视里的国军都戴着钢盔,穿着得体的军装,这在当时不大可能。杀一个鬼子,就有一个甚至多个战友倒下,这才是真实的情况,电视剧里以一敌十的“神人”,太夸张了。他的这番话A. 渗透全民抗战的意识B. 肯定抗日神剧的斗争精神C. 呼吁抗日影视剧创作D. 再现抗日斗争
12、的历史真实【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抗战老兵的这番话真实再现了抗战的状况,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全民抗战,故A项排除;材料“电视剧里以一敌十的“神人”,太夸张了”说明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影视创作的态度,故C项排除。13.如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中时间“1938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在194
13、5年,都与时间不符,因此排除ABC三项。由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名师点睛】本题是图片类历史选择题,解读此类题目目时要最大要从图片(包括图片的标题、内容、出处)最大程度获取有效信息,将所得信息融入课本相关知识,并综合题干的要求分析判断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14.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学说,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其主要原因是A. 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已经成熟B. 正确分析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特点C. 当时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的结果D. 当时有一支强大的红军存在以及中共的领导【答案】B【解析】据题干“工
14、农武装割据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学说在1928年,当时中共尚未完全成熟,故A项错误;毛泽东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特点,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学说,故B项正确;C项并未突出“国情”这个根本前提,故C项错误;红军存在以及中共的领导,都不属于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故选B。15.如表摘引了一部关于某支人民军队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目录二“红军主力,保卫中央苏区”六“艰苦奋斗,率先达到陕北”十二“平型关大捷,驰骋敌后”十六二十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A. “国共破裂,武装反抗”B. “强渡长江,将革命进行
15、到底”C. “星星之火,井冈山会师”D. “雄关漫道,战略转移的先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破裂,武装反抗”指的是 1927 年国共首次合作失败,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而表中“红军主力保卫中央苏区”应该指的是1931-1934年反对国民党“围剿”,故A项错误;“强渡长江,将革命进行到底”指的是1949年4月21日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它应该在表格中“平型关大捷,驰骋敌后”的抗战之后,故B项正确;“星星之火,井冈山会师”指的是1927年夏到1928年春的井冈山斗争,也在表中“二”之前,故C项错误;“雄关漫道,战略转移的先锋”指的是1934年-193
16、6年的长征,应在表中“二”之后,故D项排除。16.1983年,邓小平说:“要实行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这表明他A. 坚持和平统一为唯一方式B.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C. 倡导两党间进行对等谈判D. 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答案】C【解析】从材料“要实行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行第三次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所说的第三次合作指的是国共第三次合作,即倡导两党间进行对等谈判,故C正确;材料中邓小平提出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未说明
17、和平统一为唯一方式,故A错误;B材料中并没有关于一国两制相关内容,故B错误;D材料并未反映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D错误。17.梭伦是雅典民主政治奠基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 实行陶片放逐法,以民主的方式反对民主的敌人B. 颁布十二铜表法,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C. 把以血缘为基础的政治结构改变为以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结构D. 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所有官职对公民开放【答案】C【解析】梭伦把以血缘为基础的政治结构改变为以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结构,所以才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人,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实行陶片放逐法的是克里斯提尼,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而非雅典的,选
18、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的是伯利克里,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8.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上述规定A. 带有直接民主色彩B.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 废除了陶片放逐法D. 表明罗马成为了帝国【答案】B【解析】据材料“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物粉一磅”,这有利于缓和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矛盾,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直接民主色彩,故A错误;材料与陶片放逐法无关,故C错误;十二铜表法处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债权人每日供给债务人物粉的行为,
19、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缓和关系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9.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A. 压制平民的利益B. 注重法律程序C. 维护贵族利益D. 强调证据作用【答案】B【解析】材料“不告不理”审判原则,就是“民不告,官不究”,反映出古罗马对法律程序注重, 故B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A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告与不告,不是证据,故排除D项。20.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习惯法是
20、具体文字化的法律条文B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古雅典的民主政治是雅典人民主D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使得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B项正确;成文法是具体文字化的法律条文,故A项错误;古雅典的民主政治是雅典公民的民主,故C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古希腊的商品经济发达,而独特的地理环境只是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之一,故D项错误。21.1878年,德国宰相俾斯麦提交的一项议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
21、举。新一届帝国议会投票通过了该议案,经皇帝批准后生效。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A. 皇帝只有形式上的权力B. 宰相有权力解散议会C. 立法权受到行政权限制D. 联邦议会没有立法权【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新一届帝国议会投票通过了该议案,经皇帝批准后生效”说明德国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利,并不是只有形式上的权利,故A项排除;首相并没有权利解散议会,在德国只有皇帝有权利解散议会,故B项排除;因为德国的皇帝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皇帝权利大,议会无实权,立法权受到行政权限制,故C项正确;德国的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D项说法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22、。【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新一届帝国议会投票通过了该议案,经皇帝批准后生效”即可解答。22.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A. 能否认识阶级间的矛盾对立B. 能否对未来社会提出天才设想C. 能否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制度D. 能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答案】D【解析】【详解】空想社会主义只是对未来社会进行理想化设想,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而科学社会主义从社会规律角度进行阐释,D正确;阶级矛盾空想社会主义也能认识到,A错误;二者都能提出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B错误;二者都批判资本主义制度,C错误。23.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一举把所有的公职、军
23、事、行政、政治的职位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说明巴黎公社政权A. 具有无产阶级专政色彩B. 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C. 解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D. 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答案】A【解析】材料中介绍的是巴黎公社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巴黎公社的政治职务都由工人阶级来担任,所以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意味,故A选项正确;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政权,不是工农联盟的政权,B错误;巴黎公社并没有解决人类不平等问题,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并没有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只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D错误。24.“我认为自己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
24、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A. 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B. 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C. 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D. 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俄国二月革命后虽然掌权者发生了变化,但俄国社会性质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故A项错误;英国的“光荣革命”是通过一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赶跑了当时的国王,而俄国二月革命则是工人、士兵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B项错误;由材料“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之
25、后,俄国沙皇专制体制将变为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错误;由题干内容分析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是想以自己的退位,换取沙皇制度的维持,故D项正确。2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武装起义的方针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之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是1917年7月七月事件之后,是1917年11月,故;所以答案选A项,BCD项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题4道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4分共50分)2
26、6.文书档案国书咨文材料一 秦汉时期对文书传发、保管的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法令规定。官署都有专门吏员收发登录文书,并按法令规定对文书建立副本存档、待查,像“兰台令第卅三”就是收发簿上的编号。秦之“书府”、汉之“石渠阁”都是重要的档案馆。这些档案传承着历朝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经验,论衡别通记载“萧何(西汉丞相)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古罗马时期,罗马法规定只有具有法人地位的个人和机构才有权力建立档案馆。当时由专门的司书和档案员负责整理保管,对档案分类登记、编订册号、张号和目录。很多档案被收录进入城市法典之中,官员经常利用档案审理案件,或者利用国家收支帐目档案处理财政问题。档案工
27、作者被誉为“城市的卫士”。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等(1)阅读材料一,概括秦汉与古罗马在文书档案管理上的相同点。材料二 北京条约签订之后,咸丰帝仍拒绝英法公使向其进递国书(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在近代也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其谕旨曰:“此次夷务步步不得手,至令夷酋面见朕弟已属不成事体,若复任其肆行无忌,我大清尚有人耶?”1901年,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1902年,光绪皇帝按规定程序接受了各国使节
28、递交的国书。(2)阅读材料二,分析清王朝外交出现了哪些变化。材料三 美国总统发表国情咨文的传统可追溯到1790年。那一年华盛顿按宪法要求发表了当时被称作“年度咨文“的报告。宪法第二条第三节规定,总统“应不时向国会报告国情,并将他认为必要和适宜的议案提交国会审议”。华盛顿及其继任约翰亚当斯是按照独立前在英国国王统治时期的方式,通过盛大隆重的礼仪亲自发表国情咨文演说。但是,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感到这种过份的排场与新生的民主共和国极不相称。他讥讽地称这种做法为“御座上的演说”,并以呈送书面咨文的形式取代亲自演说。美国总统发表国情咨文的历史由来(3)阅读材料三,简要说明国情咨文制度的发展如何体现了民主精神
29、。【答案】(1)文书档案管理有法律的保障,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并设立详细的操作流程,文书档案管理服务于治国理政。(2)从以天朝上国自居到屈辱外交;对近代外交准则从排斥到接纳。(3)总统和国会保持制衡的关系,遵从宪法,废除具有君主专制色彩的仪式。【解析】试题解析:(1)依据“秦汉时期对文书传发、保管的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法令规定”和“古罗马时期,罗马法规定只有具有法人地位的个人和机构才有权力建立档案馆”得出文书档案管理有法律的保障;由“官署都有专门吏员收发登录文书”和“当时由专门的司书和档案员负责整理保管”得出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由“按法令规定对文书建立副本存档、待查,像“兰台令第
30、卅三”就是收发簿上的编号”和“对档案分类登记、编订册号、张号和目录”得出并设立详细的操作流程;由“这些档案传承着历朝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经验”和“官员经常利用档案审理案件,或者利用国家收支帐目档案处理财政问题”得出文书档案管理服务于治国理政。依据“咸丰帝仍拒绝英法公使向其进递国书”、“此次夷务步步不得手”得出以天朝上国自居;依据“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得出屈辱外交;依据“至令夷酋面见朕弟已属不成事体,若复任其肆行无忌,我大清尚有人耶?”得出对近代外交准则持排斥态度;依据“光绪皇帝按规定程序接受了各国使节递交的国书”得出对近代外交准则开始接纳。(3)依据“应不时向国
31、会报告国情,并将他认为必要和适宜的议案提交国会审议”体现的是制衡;他讥讽地称这种做法为“御座上的演说”,并以呈送书面咨文的形式取代亲自演说体现的是废除具有君主专制色彩的仪式。27.近代英法美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大事,其民主历程和分权制衡的特点值得各国借鉴,但政体选择还是要与各国国情相结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完善了其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王觉非近代英国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中议会与内阁的权力制衡关系;此外,英国政体还存在哪些权力制衡关系?材料二 法国政治民主化大事记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1791年
32、,1791年宪法颁布,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792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后,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4年,“热月政变”后法国革命的高潮过去。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804年,法兰西民法典正式颁布。新宪法正式宣布法国改制为帝国,即法兰西第一帝国。1815年,路易十八复辟。1830年,法国人民进行“七月革命”,金融资产阶级掌权。1848年,法国发生“二月革命”,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权,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1848年,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1852年12月,波拿巴加冕,共和国改制为帝国,即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普法战争。9月,巴黎革命,成立资产阶级“国防政府”。根据法国1875
33、年宪法,规定1870年第三共和国即已诞生。从此,法国走上政治民主道路,但其中仍有曲折。刘宗绪世界近代史(2)根据材料二的法国大事年表,说明法国政体变化过程中体现的特点。结合识,概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材料三 1933年5月,罗斯福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农业调整法,1936年1月,最高法院裁决该法案违宪。1938年,联邦政府又颁布了新的农业调整法。1937年2月,罗斯福提出进行司法改革,他建议最高法院法官由原来的9名增加到15名,使最高法院由保守派控制转变为“新政派”控制。他的建议遭到法院和国会一些议员的强烈反对而未获得通过。张建华世界现代史(3)材料三中最高法院判决国会通过的法律违
34、宪和反对总统提名法官体现了美国司法具有什么特点?罗斯福提出增加最高法院法官的意图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答案】(1)关系: 议会与内阁:议会掌握立法权,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内阁通过议会多数党,制约议会(内阁首相有行政权,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选民与议会的制衡 两党之间的制衡 (2)特点: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交替实行,共和道路反复曲折。 内容:实行共和政体;议会拥有立法权,由参众两院组成;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掌握行政权。 (3)特点:美国司法具有独立性(或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意图:扩大总统的行政权,解决经济危机。【解析】试题解析:(1)两者的制约,学生可
35、以结合首相与议会关系的知识来回答。选民与议会的制衡,两党之间的制衡是具体表现。(2)本问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其内容。而特点,可从革命的过程得出其特征。(3)总统的做法被法院否决,这说明了法院对其制约,这与三权分立相关。罗斯福做法的目的,可结合“由保守派控制转变为“新政派”控制”来回答。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春秋战国时期,领主的封邑大都被国君收去,封邑中的农奴,有的转化为地主的佃农,
36、其余的则成为国君的佃农,这类农民在当时数量是较多的。孟子中载,小农一般都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养八口之家”。地主经济在战国时已有了很大发展,但领主经济仍未绝迹,吕氏春秋说:“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公作”是指农奴共耕公田。由于领主经济已成为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领主也感到农奴“公作”不如把田地分散给农民去耕作有利。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 “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 十八世
37、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五年(即17891794年)。这次革命如暴风,如骤雨,迅猛异常,摧枯拉朽。革命开始以后,经过了深入和高潮阶段,到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完成了摧毁和根除封建制度、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羁绊的任务,使这次革命成为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三个阶段里,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而且一再从危急中把革命挽救过来,进一步推动它向前发展从大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经吉伦特派当政,到雅各宾派专政,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发展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顶点,达到了历史目的。摘自李纯武主编简明世界通史材料四 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从反对宫廷政变和阶级特权来说,法国革命是政治革命;但这场革
38、命又是军事性的,因为欧洲对它进行了军事干涉。对革命的反动是推翻帝制;它导致了欧洲反法同盟,又给法国引来了代议制度;这是反动的第一阶段。后来,这种反动产生了反对各国人民的神圣同盟和违反宪章的一党政府。这种倒退运动也必定有它的发展和结束。旧制度有大量法律和政治习惯在1789年突然消失,在几年后重又出现,恰如某些河流沉没地下,又在不太远的地方重新冒头,使人们在新的河岸看到同一水流。摘编自(法)米涅著法国革命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结合材料二,郑和航海后至鸦片战争前,世界潮流在政治、经济方面呈现怎样的大势?中西方“保守的对策”和“进取的政策”分别指什么?(
39、2)材料三和材料四对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界定为什么不同?【答案】(1)变化:新兴地主正在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加速;传统的分封制和井田制崩溃,农奴成为佃农;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影响:新兴地主阶级掌握了统治权,加速了封建国家的形成;土地兼并之风出现;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地主经济的发展。大势: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或答民主化);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或答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工业化)保守对策:闭关锁国(海禁政策)进取政策:殖民扩张(或答拓展世界市场)(2)原因:材料五从革命史观的角度(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对封建制度的破坏程度)把法国革命分为三个时期,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故将法国大
40、革命的下限定在1794年热月政变发生、雅各宾派专政终止的节点上;材料六从法国近代化的角度,以建立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为考量,故将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统治结束的节点上。【解析】【详解】第(1)小问的第一问,根据材料“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可知新兴地主正在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加速;“春秋战国时期,领主的封邑大都被国君收去,封邑中的农奴,有的转化为地主的佃农,其余的则成为国君的佃农”可知,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分封制和井田制崩溃,农奴成为佃农,“领主也感到农奴公作不如把田地分散给农民去
41、耕作有利”可知,这时期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第二问,根据材料“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可知新兴地主阶级掌握了统治权,加速了封建国家的形成;“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可知,土地兼并之风出现,同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地主经济的发展等角度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回答。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航海后至鸦片战争前西欧等政治方面纷纷出现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本国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英国在鸦片战争前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四问,根据材料“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可知,这里“保守的
42、对策”指的是中国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为维护封建统治而推行的限制中外贸易的政策;“进取的政策”指的是外国对外扩张的政策,西方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市场,对外进行殖民扩张的政策。 第(2)小问,根据材料“在革命的三个阶段里,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发展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顶点,达到了历史目的”可知材料三从革命史观的角度,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对封建制度的破坏程度的角度把法国革命分为三个时期,“从大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经吉伦特派当政,到雅各宾派专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故将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794年热月政变发生、雅各宾派专政终止的节点上;“
43、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对革命的反动是推翻帝制”可知材料四从法国近代化的角度,以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为考虑,故将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统治结束的节点上等结合材料分析回答。29.二战后,世界国际关系经历了由美苏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冷战期间,美苏尽管急剧和激烈对抗,但在多次对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均未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热战。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将争夺焦点转向第三世界,采取的方式也未曾再达到如上述三次危机中那样的激烈和正面直接交锋。从而,使世界在40多年中艰难地维持了持久和平。孙
44、丰怡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启示大国交往中的审慎原则材料二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
45、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20世纪世界史(1)据材料一,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多次发生严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危机有什么影响?(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4)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三,分析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1)原因: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
46、主,苏联的实力也不断增强,引起了美国的敌视;美苏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冲突。影响:美苏冷战一方面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张局面;另一方面,双方势均力敌,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或维持了一段较长的和平时期)。(2)20世纪50年代,世界两极格局下,新中国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竞争;日本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原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变化: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解析】【详解】第(1)小问的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综合实力整体上升,
47、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能够抗衡美国的唯一国家就是苏联,苏联实力也不断增强,引起了美国的敌视是美苏之间多次发生严重危机的重要原因。二战结束后,美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而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极大差异,成为两国从二战中合作到战后对抗的主要原因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第二问,在冷战中美苏之间发生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严重的危机,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张局面,“双方均未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热战”可知,由于双方势均力敌,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冷战更多的是冷和平等结合材料分析回答。第(2)小问,根据
48、所学知识可知,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下,中国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以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中国在两极格局下不致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外交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第(3)小问第一问,根据材料“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可知这时期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竞争;“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可知日本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第二问,根据材料“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可知日本这时期经济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而相比较美国实力相对削弱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由于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及走向联合,中国在东方迅速发展,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的世界格局,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