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3.49KB ,
资源ID:1241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411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在语言训练中回归“整体”_人教版新课标.doc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在语言训练中回归“整体”_人教版新课标.docx

1、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在语言训练中回归“整体”人教版新课标詹天佑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20课。在教学这篇课文结束前,如下两位教师都有意地引导学生再次回归课文“整体”,使学生对詹天佑的人物形象形成整体认识,但做法不同,效果各异。【教学案例一】师(出示詹天佑铜像图片):当你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看到詹天佑的铜像时,你会说些什么呢?生:詹天佑,你真了不起。生:詹天佑,你不愧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生:詹天佑,你为中国人争气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生:詹天佑,你不怕困难,不怕嘲笑,工作严谨认真,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教学案例二】师(出示詹天佑铜像图片):京张铁路1909年全线通车。为

2、了纪念詹天佑的功绩,1919年,人们在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竖起了詹天佑的铜像。同学们,当詹天佑铜像竖立之时,假如你在现场,你就是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工程师,或者是学生,或者是工人,或者是詹天佑曾经请教过的农民,此时此刻,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哪些画面?你面对着铜像会说些什么呢?先想一想,再动笔写一写。(学生沉思片刻,纷纷动笔。之后,手越举越多。)生:我是工程师。看着詹天佑的铜像,我想起了他经常勉励工作人员的话:“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京张铁路修筑成功,离不开詹天佑工作的严谨。生:我是工人。我想起了詹天佑不顾狂风怒号,黄沙满天,扛着标杆,背着经

3、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想起了詹天佑不顾坠入深谷的危险,坚持在野外工作,从不退缩。我想对詹天佑说:“你工作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你真的很伟大。”生:我也是工人。我想起了在开凿隧道时,他和我们同吃同住,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从不离开工地。我想对詹天佑说:“你是著名的工程师,还与我们一起干重活儿,像你这样的人真是太少了。所以,我们必须跟着你好好地干!”生:我是学生。看到詹天佑的铜像,我想起了他白天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还在昏暗的油灯下绘图、计算,一直到深夜,有时整夜都不合眼,第二天还要坚持工作。我想对詹天佑说:“你夜以继日地工作,你用你的行动感染了我们,有你这样的人,京张铁路怎会修筑不成功?”

4、生:我是农民。我忘不了詹天佑为了找到一条合适的线路,曾向我请教的情景。我想说:“詹天佑,像你这样的人真是难得啊!”生:我是一名工程人员。我想起了外国侵略者为了阻挠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烧死了他心爱的女儿,绑架了他的女婿,但都没有动摇他修筑京张铁路的决心。我想对詹天佑说:“詹天佑,你舍小家,为国家,你是真的了不起!”(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补充了外国侵略者阻挠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相关资料。)【评析】语文阅读教学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的做法。但在课文教学结束之前,如何引导学生回到“整体”才更有效,却很值得研究。案例一的教学,教师让学生面对詹天佑的铜像说话,学生所言高度概括

5、,似乎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概括”的规律,但学生的认识并没有因此而深刻起来,因为,这与教学起始环节的“整体”没有多大区别,学生的回答浮于表面,答问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案例二的教学,教师让学生进入某一角色曾经与詹天佑一起工作、奋斗过的工程师、工人、学生,甚至农民,去回忆与詹天佑一起修筑京张铁路时印象最深的场景,这是一种体验。实际上,将学生的发言连起来就是一个“整体”。这样,詹天佑的人物形象就是丰满的,富有立体感的,人和铜像一样是“立”着的,如丰碑一般。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詹天佑的概括是真正意义上的“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概括”。整个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对文本语言的回忆与重组),又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可谓一举两得。这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特点。这种教学是高明的,效果很好。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