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在审美中经历_人教版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24113 上传时间:2025-11-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在审美中经历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在审美中经历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在审美中经历人教版新课标在中国园林文化中,“窗”是极具代表性的空间艺术。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中国诗人多爱从窗户庭阶,词人尤爱从帘、屏、栏杆、镜以吐纳世界景物。我们有“天地为庐”的宇宙观。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庄子曰:“瞻彼阙者,虚室生白。”孔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中国这种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已经成为我们宇宙观的特色了。窗儿正是反映这种宇宙观的文化艺术形式。它虚实相间、空灵结合,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的体现。窗文化留给后代享用不尽的财富。从中国文人的古诗中,我们便知这种文化的影响力:“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窗中列

2、远岫,庭际俯乔林”、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境中”、“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像这样极具艺术和文学特质的文化,能否为中华儿女不断传承呢?一个小学语文老师,能否突破现有教材的局限,让这样博大精深文化的窗儿、亭儿、台儿、楼儿等艺术形式在儿童的心里留下美的印记呢?主题性阅读课推开窗儿便应运而生了,这种课型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方面,也是文化语文阅读课程的重要内容。推开窗儿教学内容包括文学层面的表现“窗”的现代诗歌、儿歌、韵文、散文和古诗,这些集中编制在“推开窗儿”文学读本中;艺术层面的园林建筑风景,漏窗、花窗画面以及古琴雅韵等,这些集中体现在“推开窗儿”教学时多媒体展示的音诗画中。教学时我

3、以诗人圣野的儿童诗神奇的窗子和严友梅的打开小窗为精读诗,加上多首小诗、散文的朗读、品味、想象并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训练,感受风儿、花香、阳光、绿色破窗而入的神奇,感受窗中风景的美妙。而后在空灵的伴有雨声的音乐声中,我背诵茅盾先生天窗的片段,把儿童带入神秘、梦幻的夜空,想像自己“飞出天窗,看到、听到、想到”的奇幻画面,想像自己和星星月亮玩耍的情景,这时的“天窗”已经成了孩子们心儿自由飞翔的进出口了。窗儿不仅让风景进来,也能让自己的心儿飞向遥远的国度。接着,我追问“窗”字是怎么来的?窗的古文字是怎么写的?表示什么意思?以前的“窗”就叫“窗”吗?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的描画猜测,享受古人的造字意趣,“囱”和“

4、牖”字的出现,以及“在墙为牖,在屋为囱”的说法,给了儿童无限的审美趣味。集体吟诵古诗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帆影多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等等,尤其阅读明代小诗“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屋内古琴,窗外绿竹,小小的窗儿,让绿意漫进来,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仿佛流动着一种节奏和旋律。这种静与动,情与景,空与灵,虚与实的美的现象,推开了儿童心中的文化之窗、文学之窗、艺术之窗。正如老子所说:“不出户而知天下”,孟子说 “万物皆备于我矣”。这种极富我国民族特色的窗文化,让每一个儿童多了一双文化的眼睛,相信孩子们以后看到窗,读到窗,会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会用一种

5、文化的眼睛去看窗。 这种“看”将儿童的眼睛一点一点地醒来,洞见、发现、觉察、醒目,那么纯洁地保持在认识与存在之间。“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远水皆有情。”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文学和艺术都是相通的。朱光潜认为“美”字只有一个意义,就是事物现形象于直觉的一个特点,它都是“抒情的表现”。欣赏中国园林文化,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化艺术享受,人们的性情能在文学艺术意境的甘泉中得到养育,这种如鱼得水似的欢乐也当属儿童拥有。文化学家皮尔森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也就是说,文化是一种习得、积累的过程,它熔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回到“文化”的最初意义“敬神”上,我想象这样的文化语文教育情境:在广袤的大地上,老师和孩子们就是一棵棵正在长大的树,既吮着大地,又直上蓝天,树间明月、树下小河、枝头清风白云、枝间鸟雀筑巢,这是一种充盈着诗意的高贵又平实的栖居,一种最温润的对母语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