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74.50KB ,
资源ID:1240266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4026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练习: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七 12-27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练习: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七 12-27 WORD版含答案.doc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七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45分钟85分)选择题12小题,共48分;非选择题2小题,共37分。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5年3考)1.(2017武汉模拟)公元前4世纪中叶,稷下学宫的出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在这里迅速达到了鼎盛状态,经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具体表现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解析】选A。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公元前4世纪中叶”,

2、可知为战国时期,此时思想文化领域,诸子并立,百家争鸣,故选A。秦朝时期的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排除B;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C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故D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2.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C.以民为本D.礼乐典制【解析】选C。题干中“是故明君制民之产故民之从之也轻”强调君主要让百姓能够生存,体现出了民本思想,故C正确。3.孔子曰:“修己以安百姓”;孟子指出:“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

3、政”;荀子强调:“王制”,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据此,三者都主张()A.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B.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C.“克己复礼”是君民共治的前提D.反对苛政和肆意刑杀【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孔子的“修己以安百姓”,孟子的“斯有不忍人之政”和荀子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说明儒家思想家都主张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结合起来,故A正确。【加固训练】(2017淮南模拟)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符合两者观点的是()A.主张“因材施教”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C.认为“人性本善”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解析】选D。孟子坚持“性本善”说,荀子坚持“人之性恶

4、”说,但是世间皆有善恶之人,引导人们弃恶从善成为圣贤的方法就是教化,故D正确。4.列子黄帝记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黄帝既寤,悟然自得。”材料中黄帝所悟出的治国之道是()A.无为而治B.以德治民C.非攻、尚贤D.以法治国【解析】选A。由材料中“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可知关键词是“自然”,所以应该是道家的政治思想“无为而治”,故A正确。5.(2017湛江模拟)战国时期有人将以下五种人称为“蠹”(蛀虫):学者(战国末期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依附贵族私门的人)、工商之民。这种言论适应了当

5、时()A.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强化贵族统治的需要D.维护地方稳定的需要【解析】选A。根据“战国时期”这一时间坐标,可以推测当时的社会任务是兼并战争,而被称为“蠹”(蛀虫)的五种人均对取得胜利没有帮助,故A正确;中央集权是在秦朝大一统之后,故B错误;战国时期,贵族统治衰落,封建地主阶级兴起,而这种言论主要是适应地主阶级掌权的需要,故C错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主要任务是赢得战争,求得生存,地方稳定不是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故D错误。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随着周王室的衰弱,国学无法再维持下去,国学教师流落他乡,国学解体,教育下移民间,出现了“道术将为天下裂”

6、“帝术下私人”的情况。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招揽人才纷纷采取开明的社会政策,为学术发展提供条件,各个诸侯国采取各种笼络士人、招揽天下贤才的措施,促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私学大发展的文化盛事,私学发展超过官学。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学术流派,儒家经典也成为官学内法定的唯一的教学内容。汉武帝设立太学之后,太学的教学内容就从教授礼乐转变为以儒家经典为主,培养目标逐渐由教化演变成为封建统治培养、输送后备官员。摘编自董坤玉中国古代教育史分期初探根据材料,概述从春秋战国到汉代中国教育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解析】第一问“变化”,根据材料中“各个诸侯国采取各种笼络士

7、人、招揽天下贤才的措施促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私学大发展的文化盛事,私学发展超过官学”得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发展,而到汉武帝设太学,体现了办学形式从私学发展为官学,根据材料中“太学的教学内容就从教授礼乐转变为以儒家经典为主”得出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根据材料中“培养目标逐渐由教化演变成为封建统治培养、输送后备官员”得出教学目的主要从教化到培养官员;第二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即可。答案:变化:办学形式从私学发展为官学;教学内容逐渐以儒家经典为主;培养目标从教化到培养官员。(6分)原因:从诸侯割据争霸到专制集权体制建立;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占据统治地位。(6

8、分)考点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5年4考)7.资治通鉴指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这体现了()A.无为而治的思想B.外儒内法的观念C.尚贤非攻的主张D.天人感应的学说【解析】选D。题干中“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体现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D正确。【加固训练】黄帝内经提出了“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来考察人体生理病理的方法。与此相吻合的思想是()A.人定胜天B.君权神授C.天人感应D.存理灭欲【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在黄帝内经中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人的生理病理联系起来,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认为天能

9、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也是将“人事”和“天”联系起来,故C正确。8.(2017湖南长郡中学月考)从西汉以后,对孔子的思想就不断有新解释出现,其中强调中央至高无上的权威却是孔子本人未曾提及的。题干反映出()A.君主专制必须借助儒学B.古代统治者注重礼法治国C.孔子原创儒学不合时宜D.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解析】选D。从题干内容可知,西汉以后儒学更强调中央权威,未涉及君主专制,故A错误;题干未体现礼法治国思想,故B错误;C非题干主旨,故C错误;从汉代儒学新解释更强调中央至高无上的权威来看,表明儒学为政治大一统服务,即此时儒学成为了封建统治的工具,故D正确。9.有学者指出:“中

10、国古代士大夫不是那种作为君主之权力工具的单纯的官僚,他们横亘于君主和庶民之间,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并构成了以独特机制约束政统的权力。我们不能夸大,但也决不能忽略这种约束。”上述政治形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B.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C.官僚政治形成和贵族政治解体D.夏商周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专制官僚政治的影响,故B正确。10.(2017德州模拟)“汉儒惩秦专制之失,略袭其旨,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据此判断,“汉儒”的做法是()A.提出罢黜百家B.宣扬天人感应C.主张儒法

11、并用D.强调三纲五常【解析】选B。宣扬天人感应的主观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但是在客观上也限制了君主的肆意妄为,与材料中的“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相吻合,故B正确。【拓展延伸】如何理解“天人感应”(1)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如果皇帝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皇帝勤政爱民,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资鼓励。(2)天人感应一方面给予了皇帝至高无上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力,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皇帝的权力,使其不能为所欲为。11.(2017岳阳模拟)右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A.佛经B.圣经C.五经D.道德经【解析】选C。根据材料“

12、汉画像石”可联系到西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讲经图”中的“经”指儒学经典,本题选C。12.(2017山西五校模拟)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体现了董仲舒()A.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B.认为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C.主张民众平等接受学校教育D.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董仲舒提出设立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的目的是教民知“仁”“谊”“礼”,即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故D正确。13.东汉章帝时进一步确立了“三纲六纪”的伦理规范,“六纪者,谓诸父

13、、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这表明东汉()A.儒家伦理开始融入社会生活B.礼仪规范已经得到严格遵守C.社会秩序维护以道德为主导D.政府社会控制范围逐步扩大【解析】选D。从材料“东汉章帝时进一步确立了三纲六纪的伦理规范”可得,政府对伦理规范的控制范围进一步扩大,故D正确。14.(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

14、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材料二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陈独秀(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含义,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

15、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12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13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可以归纳为“仁”和“礼”。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仁”和“礼”的含义。第三问“一手伸向过去”是继承旧儒学的思想,即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思想;“一手指向未来”是对儒学创新,表现在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第(2)题第一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守旧、复古,维护封建礼教伦常。不同点,材料一认为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

16、又开明”,而材料二对儒学彻底否定。第二问应从两方面去看待。答案:(1)价值观:“仁”和“礼”。(2分)含义:“仁”就是爱人,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礼”就是克己复礼,遵守社会等级秩序。(4分)说明:“一手伸向过去”: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思想。“一手指向未来”: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6分)(2)相同:都认为儒家学派思想守旧、复古,维护封建礼教伦常。不同:材料一肯定儒家学派的维新开明,对建立和维护大一统国家发挥重要作用;材料二彻底否定儒家学派。(6分)评析:陈独秀彻底批判封建统治思想,动摇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陈独秀彻底否定儒家学说观点是错误的。(7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