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南昌市莲塘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前提。这说明A. 农业生产结构很脆弱B. 小农经济具有较强再生能力C. 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 农民要承受很高的赋役负担【答案】B【解析】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农业生产结构很脆弱,排除A;由材料“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可见小农经济具有较强再生能力,故选B;材料“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恰好说明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农民的赋役负担,排
2、除D。2.唐代白居易在朱陈村诗中写到:“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下列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 农业生产以家庭为生产单位B. 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自然恬适C. 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封闭性D. 小农经济不受封建政府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现象。材料“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体现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故AB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与封建政府的关系,故选D。3.
3、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说明宋代A. 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B. 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C. 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D. 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材料强调了与唐代相比宋代城市格局和功能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例如,商业街表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区域经济问题,B错误;当时的主要城市仍然是政治中心,C错误;唐代长安和宋代汴京均不是工商业市镇,材料也未涉及工
4、商业市镇问题,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涉及到城市的格局也涉及到城市的功能。4.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史称,“宫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A. 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C. 自耕小农发展壮大D. 经济结构面临转型【答案】B【解析】【详解】“宫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说明宋代田产交易的规定最为详尽,主要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税制问题,排除A;土地私有制发展,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客观上不利于自耕小农的发展,排除C;材料信息与经济结构转型无关,排除D。5.明中叶以后,“福建地区仕宦富室,相
5、竞畜田,贪官势族,有畛遍于邻境者,至于连疆之变,罗而取之”。材料反映了A. 土地私有遭到破坏B. 重农抑商逐渐松弛C.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 闭关锁国得以延续【答案】C【解析】据材料“相竞畜田,贪官势族,有畛遍于邻境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仕宦富室纷纷获取大量土地,说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故C选项正确;土地兼并的基础就是土地私有制,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闭关锁国政策,故D选项错误。故选C。6.康熙晚期初创一种名贵的宫廷御用瓷,为此曾一度将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白釉素瓷运至京城,由宫廷造办处画师精心绘制纹饰,再由专门机构烧制而成。这一瓷器品
6、种应是A. 青花瓷B. 青瓷C. 秘色瓷D. 珐琅彩【答案】D【解析】珐琅彩瓷器按照康熙皇帝的授意,将从欧洲传入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烧制成功的釉上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从材料中的“康熙晚期初创一种名贵的宫廷御用瓷”来看,这一瓷器品种应是珐琅彩。故答案为D项。元朝时期已经烧出成熟的青花瓷,排除A项;东汉时期已经烧出成熟的青瓷,排除B项;唐朝时期已经烧制秘色瓷,排除C项。7.明清时期在传统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出现大量工商业市镇,有产地市场型、集散市场型、零售市场型等多种类型。这反映了A. 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 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C. 商品经济非常活跃D. 城市以经济
7、功能为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量工商业市镇,有产地市场型、集散市场型、零售市场型等多种类型”可知,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流通活跃,C项正确;明清时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政府没有放弃抑商政策,A项错误;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没有涉及农产品面向市场的现象,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现象,没有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D项错误。8.徽商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徽商这种做法A. 冲击了重农抑商的观念B. 是宗法观念动摇的体现C. 是政治地位下降的反映D. 补充和强化
8、了自然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徽商的大量财富并非用于扩大再生产,使得商品经济发展规模受到限制,表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不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而是对自然经济的补充和强化,故D 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微商的大量财富并非用于扩大再生产正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族田,建祠,修家谱”可知,宗法制度并没有动摇,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使自己缙绅化”可知,徽商的政治地位没有下降,故C错误。9.1832年,闽省渔户杨某曾在“大洋面上与夷船以鱼换米”,并得西人所赠书册。结果,在官府的干预下“起获夷书,咨请军机处,恭呈御览”,并招致上谕对于督抚的切责和追究。这表明
9、A. 渔户企图勾结西人牟利B. 官府积极维护主权C. 传统观念影响中外交往D. 君主牢牢掌控臣属【答案】C【解析】【详解】官府干预民间与西人之间的赠书等活动,“并招致上谕对于督抚的切责和追究”都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反映了传统的天朝上国等观念阻碍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C正确;闽省渔户在“大洋面上与夷船以鱼换米”“并得西人所赠书册”,是一种合理的贸易和文化交流,A排除;渔户与西人之间“以鱼换米”“并得西人所赠书册”,并没有损害国家主权,B排除;“并招致上谕对于督抚的切责和追究”强调的是清政府对正常的民间与外商交流的限制和否定,D排除。故选C。10.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
10、,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据此可知A. 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B. 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C. 哥伦布远洋航行目标模糊D.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及金银等贵金属的需求增加,出现了“寻金热”这一社会原因。故答案为D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世界市场的雏形状态,排除;C项哥伦布的航行的目标是前往东方,并不是所谓的目标模糊,排除。【点睛】欧洲资本
11、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寻金热”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产生并初步发展,作为商品交换的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11.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材料说明了新航路的开辟A. 使人类加速向近代文明转变B. 导致美洲传统社会走向解体C. 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D. 直接引发了英国的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
12、的“没有了美洲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可以看出材料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加速了向近代文明的转变,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故BC项排除;市场需求的扩大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故D项排除。12.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三角航程,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B.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C. 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三角航程有着非常高的利润,充满了血腥和掠夺,加速了欧洲原始积累的进程,故B项
13、正确;从图示上看,欧洲的工业品在三角航程的开端,其目的地在非洲,且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欧洲刚刚开始,故A项错误;通过三角航程的示意图可以看出,非洲的劳动力并没有运往欧洲,而是直接运到了美洲,无法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工业革命后,而三角航程主要盛行于工业革命前,故D项错误。13.下表是16至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圈地运动影响B. 工业革命的进行C. 自由贸易的发展D.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答案】B【解析】题干反映的是英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工业革命后大大加快,故答案选B。圈地运动发生在14、15世
14、纪,排除A;CD均符合工业革命时期的史实,但不符合题意。点睛: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出现一大批工矿业城市,这是因为:大机器的使用,工业化的发展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工业化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另一方面工业化也促使城市自身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了城市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城市工业也需大量劳动力,所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14.观察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 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B. 英国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C. 英国已取得统治世界的地位D. 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15、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提到了英国,没有涉及其他国家;材料中只能看出英国资本的增长,看不出英国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从图中的年代只能得到的信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迅速增加,故选D项。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15.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A. 工业革命B. 第
16、二次工业革命C. 第三次工业革命D. 知识经济时代【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的典型特点,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也就是说这次科技发展的典型特点是科技成果先在实验室产生,再推广到应用领域,这种特点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故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故A项排除;CD项晚于B项,排除。16.“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
17、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 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B. 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C. 轻工业的地位开始下滑D.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制造等重工业的发展,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故选B;AD不是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也有发展,并非下滑,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联系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17.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3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
18、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办A.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B. 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C. 激化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矛盾D. 取代外商企业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白银)”,“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说明洋务企业民用工业的开办在一定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故项正确。洋务运动最终并未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首路,最后失败,B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办激化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矛盾,C错误;当时,小农经济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D错误。18.下图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其中影响1,2,3,4阶段
19、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共同因素是A. “实业救国”的推动B. 外国势力的影响C. 清政府态度变化D. 中华民国的措施【答案】B【解析】图中1阶段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阶段;2阶段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3阶段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阶段;4阶段是一战后萧条阶段,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影响4个阶段的共同原因是外国列强侵略,故B项正确。“实业救国”的推动出现在2、3两个阶段,故A项错误。3、4阶段,清朝已经被推翻,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不符合1、2两个阶段,故D项错误。点睛: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势力的影响。19.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一书中记载:“在
20、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这反映出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 中国传统服饰退出历史舞台C.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 百姓衣食住行完全走向西化【答案】C【解析】【详解】随着南京条约开放上海以后,大量的外国新事物涌入上海,由于这些洋火、洋车等是外国物品,并且与中国同类的东西相比一般有一些优点,同时也是一种与众不同、一种时尚的标志,所以日益流行,显现出当时人们在物质生活时尚方面发生变化,故答案为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在自然经济的破坏,与题干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新事物的涌入,就全部
21、不穿本国服饰,B错误。百姓衣食住行完全走向西化明显与历史不符,D错误。20.梁启超把报纸的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资产阶级改良派为宣传维新变法,创办了一批报刊,如中外纪闻,强学报等,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这表明A. 报纸具有政治宣传的功能B. 近代新闻观念逐渐形成C. 报纸受到社会各阶层欢迎D. 看报成为民众生活重要内容【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外纪闻强学报等,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报纸具有政治宣传的功能,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近代新闻观念”的概念,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报纸受到社会各阶层欢迎,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看报成为民众生活重要
22、内容,故D项错误。故选A。21.1957年,国务院文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针,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农业人口大量外流,不仅使农业劳动力减少,而且会使城市增加一些无业可就的人口,给城市带来不少困难。”并于次年取消了户口自由迁移制度。这一举措A. 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B. 确保了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C. 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步D. 是“左”倾错误在经济上的体现【答案】A【解析】“农业人口大量外流,会使城市增加一些无业可就的人口,给城市带来不少困难”说明限制人口主要为了保障工业化的顺利实施,故A项正确;当时的任务是发展重工业,不是确保了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23、故B项错误;工业化起步是1953年,故C项错误;左倾错误思想在经济上体现是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故D项错误。22.杨奎松教授把“大跃进”发动的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过强的民族悲情意识;一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你认为“民族悲情意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近百年的屈辱发展历程B. 中美关系的破裂,美国对中国实施积极封锁C. 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缺乏D. 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长期领先世界的优势地位,被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1958年,新中国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发动了“大跃进”。由此可知,“
24、民族悲情意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近百年的屈辱发展历程,故A项正确。中美关系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改善,迄今仍未破裂,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缺乏与题目中的“过强的民族悲情意识”无关,C错误。中苏关系破裂是在1961年,在“大跃进”之后,时间不符合,D错误。23.新中国建设道路,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大跃进,大倒退;“八五”:;“十一五”: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A. 改革开放走向兴起B. 解决温饱成效显著C. 小平南巡改革深化D. 指令登场市场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五指的是1991年
25、1995年,这一时期南巡讲话推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选项C正确;改革开放兴起时间是在1978年,选项A排除;解决温饱问题是在1984年,选项B排除;“指令登场”“市场控制”应该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期,选项D排除。24.阅读下表,下列对1962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 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开展计划经济创造了条件B. 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广泛开展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从1958年开始,由于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和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长
26、达三年的严重困难局面。为了解決这些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现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到1962年,经济调整工作开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到1965年迅速恢复。故选D;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时期,与材料内容不符,A错误;1953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1953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是导致经济发展出现困难的原因,与题干时间不符,C错误。2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
27、”是指A. 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 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D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是农民自发改革实验,农村乡镇企业异军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体现,两者突出的农村改革,无关对外开放,排除AB;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式拉开,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选C;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表现,无关对内改革,排除D。【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切入,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思考。26.1930,胡佛开始削减税收,并迅速扩大政府消费,进行大量政府
28、投资。1932年,胡佛创建复兴银行公司,政府通过该银行直接借款给公司和银行。可见,胡佛政府A. 对凯恩斯主义进行实践B. 释放压力而放弃自由放任政策C. 开始尝试国家干预经济D. 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采取了有限的干预手段试图挽救美国的经济,但其仍坚持自由放任的思想,其干预只能是杯水车薪,故C项正确;对凯恩斯主义进行实践是指罗斯福新政,故A项错误;胡佛政府并没有放弃自由放任,只是进行有限的干预,故排除B项;胡佛的措施无法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扩大国内市场,故D项错误。27.自罗斯福新政以来,面对联邦政府在国计民生各项事物中
29、的影响日益加深,比如:组建规模庞大的联邦官僚机构,进行种类繁多、耗资巨大的联邦资助项目,以至于有些美国政治学者惊呼:“旧的联邦制已经死亡了。”这表明美国A. 官僚机构日益臃肿B. 三权分立的机制遭废除C. 联邦政府权力扩大D. 地方政府丧失了自主权【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中的“联邦政府在国计民生各项事物中的影响且益加深”、“组建规模庞大的联邦官僚机构,进行种类繁多、耗资巨大的联邦资助项目”,可知联邦政府在国家的政治生活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再结合“旧的联邦制已经死亡了”,表明联邦政府的权力比之前大的多,C正确。材料的主旨是联邦政府对国家的影响日益加大,官僚机构虽有所增多,但不是材料的主旨,A
30、错误。美国三权分立机制依然存在,B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地方政府的权力,D错误。28.农业调整法实施,大农场主在市场价格低落的情况下“将地租给国家”,借此获得政府津贴。据统计,“新政”后大农场主出售自己的农作物收入比“新政”前增加了二分之一多,但农业资本家却大批解雇农业雇佣工人,以减少工资支出。这可以用来说明A. 农业调整法未起到应有的作用B. “新政”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C. “新政”是为缓解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D. 调整农业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答案】B【解析】农业调整整法在表面上看是维护农业雇佣工人们的利益,实际上最终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确保资产阶级统治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
31、正确;农业渊整法是起到应有的作用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缓解资本家和农业雇佣工人们矛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调整工业才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9.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A. 缓和社会矛盾B. 改善劳资关系C. 刺激社会消费D. 重塑政府形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国家制度的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A正确。改善劳资
32、关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国家制度的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刺激社会消费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国家制度的影响,而不是目的,C错误。重塑政府形象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国家制度的影响,而不是目的,D错误。30.如图为某校历史大课堂讲座的宣传海报,下列各项内容与讲座主题不相符的是A. 国家干预经济B. 美国扶植高新技术产业C. 自由主义兴起D.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历史大课堂讲座主题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兴起,C与讲座主题不相符,故选C;国家干预经济、美国扶植高新技术产业、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都是二战后
33、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二、材料解析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农田水利方面,大多数是整修原有陂、塘、蝎、门,使之发挥灌溉效益。在水利著作方面以郦道元的水经注为杰出代表,书中所记著名水利工程有28处,包括农田水利,治理黄河,修整航道,修建堰、蝎、运河等。据新唐书地理志统计,唐时各州县有水利工程230多处,其中有运河、水渠、陂、塘、池、沟、堰、堤、海提等,有一些农田水利工程还很有特色。永泰元年(765),由润州刺史韦损主持,对练湖进行全面整治。长庆四年(824),由白居易主持修建的钱塘湖(今杭州西湖)灌溉工程,是唐代农田水利工程的又一代表
34、。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美国田纳西工程管理局在1933年5月成立,是一个横跨田纳西、阿拉巴马、密西西比、肯塔基、乔治亚、北卡罗莱纳和佛吉尼亚7个州的大型工程。在建坝过程中,15000户家庭需要搬迁,长期居住在此地的农民家庭对田纳西工程十分不满,于是工作人员努力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与社区领袖讨论、沟通、解释工程的意义,征求他们的意见,寻求他们的共识。管理局用全国的专家和国家资源开发化肥生产,教会农民如何提高庄稼产量,控制森林火灾,改造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吸引企业投资落户,在环保、经济发展、社会救助、雇佣事业人员等方面提供服务。摘编蓝志勇、李东采经济危机与公共工程:田纳西和胡佛坝的启
35、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主要功用及其受重视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相比,指出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的显著不同,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功用:灌溉蓄水;内河航运;防洪排涝。)原因:中国古代长期以小农经济为主,精耕细作农业的要求;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历代政府的重视,保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产量;历史上中国水患严重。)(2)不同: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增加就业而兴建;采取民主协商的方法推进;田纳西工程的综合性强,规模大,功能全;国家机构发挥出较强的指导作用;在工程兴建的过程中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影响:有利于美国走出经
36、济危机;改善了该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了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提高了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解决了就业问题,刺激了消费,缓和劳资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成为发展经济的典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分析问题的能力。(1)依据材料一“水经注所记著名水利工程包括农田水利,治理黄河,修整航道,修建堰、蝎、运河等。”结合相关所学内容概括可得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主要功用。依据中国古代社会情况结合上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主要功用的作答从发展农业、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统治等角度分析作答。(2)依据材料二“工作人员努力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寻求他们的共识”、“管理局用全国
37、的专家和国家资源开发化肥生产改造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在环保、经济发展、社会救助、雇佣事业人员等方面提供服务”得出其不同之处在于工程建设的目的、工程的建设过程及作用等方面。结合当时经济危机相关社会背景从为缓解危机、改善当地环境、维护社会秩序及促进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其影响。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19 世纪 60 年代,浙江地区:“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据南浔志卷31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
38、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 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顺德县志1853年材料三 19491987 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基本趋势, 并分别说明图中 A、B 两个产量波峰区出现的主要原因。【答案】(1)基本特征:小农经济是主要耕作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追求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条件,具有脆弱性。(2)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农村商品经济日益发展;逐渐卷入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9、 原因: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歩形成;列强侵略打开中国大门,中外贸易联系加强。(3)趋势:粮食产量不同时期有较大起伏,但整体上不断增长。原因:A 区: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B 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详解】(1)“基本特征”,据材料一中的“劳动分工、生产培育、工具技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小农经济是主要耕作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追求精耕细作、具有脆弱性等。(2)“主要变化”,据材料二信息“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农村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由材料信息“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并结
40、合所学知识得出:逐渐卷入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由材料信息“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歩形成、列强侵略打开中国大门等角度分析。(3)“基本趋势”,根据材料三“19491987 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中的数据可知,粮食产量不同时期有较大起伏,但整体上不断增长。“主要原因”,图中A区是19541958年,依据所学知识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角度分析;图中B区是19781985年,依据所学知识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角度分析。-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