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第20课 西学东渐从容说课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从“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的中国人在思想界奏响了救亡图存的旋律。本课的主要线索就是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不同阶级、阶层的先进知识分子为救国救民、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历程和基本特点。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以这条线索来串联本课的三个子目,完成“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这一教学任务。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和教师补充的材料综合
2、、分析、探究,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理清三个子目之间的关系和这一时期西学东渐的基本特点和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一哲学原理。教学重点 1.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难点 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因和西学东渐的思想阻力。教具准备 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相关文字材料。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理解“开眼看世界”新思想产生的原因。2.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综合评价洋务思想。3.记忆维新
3、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4.了解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5.通过对“开眼看世界”思想,“中体西用”思想和康梁变法思想的分析,认识西学东渐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2.进行问题探究,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提高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请大家先看两则材料。 多媒体课件显
4、示:材料一: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大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宋石介中国论材料二:“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履载之中,奚必分夷夏。”“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通属之道也。”郑观应易言公法 师 请大家边看边思考:材料一说明了当时中国士大夫的什么思想观念? 生1 贵华夏、贱夷狄的观念。 生2 以中国为中心的观念。 师 对!材料二表明当时的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1 与原来以中国为中心的观念不一样了。 生2 已经放弃了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观念,体现了国与国之间平等的思想。 师 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 生1 有利于进一步了
5、解世界。 生2 有利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挽救民族危亡。 师 那么为什么在近代前期“以中国为中心”“贵华夏、贱夷狄”的观念会发生变化呢?同学们将在本节课中找到答案。 板 书: 第21课 西学东渐 推进新课 师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当中,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你会怎么办呢? 生 抵御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 讨论: 师 好,现在请同学们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抵御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呢? 生1 我要下海经商,发展国家经济,壮大我国实力。 生2 我要动员全国人民,拿起武器,消灭侵略者。 生3 我要
6、好好学习,振兴中华。 生4 我要动员青年学生走出国门,因为中国太落后了,到外国留学,全面学习外国人的长处,为我所用,改造中国社会,发展中国,把侵略者赶出去。 师 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板 书: 一、开眼看世界 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熟悉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两位代表人物的主要活动,完成一幅表格。 多媒体课件显示:代表人物地位主要活动影响林则徐魏源 (学生阅读后,请学生自主填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总结,接着投影或多媒体展示完整表格,供学生自主修正)代表人物地位主要活动影响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译馆,译报刊和书(
7、各国律例四洲志)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1.研究与介绍世界知识,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2.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的思想主流。西学东渐的潮流自此开始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编成海国图志,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中国士大夫开始认识到,“夷狄”也有可取之处,要以夷之“长技”来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 思考探究 师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先进的中国人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主要向西方学习什么? 多媒体课件显示: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
8、 师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主要向西方学习什么? 生 军事方面的技术和知识。 师 那么为什么要向西方学习呢?请看材料。 多媒体课件显示: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叙 师 这则材料明确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其中材料中哪一句话最能够反映? 生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 对,这也就是“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核心思想。这句话的意思译成白话文是什么? 生 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抵御外国的侵略。 师 对,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抵御外国的侵略。当然,这一目的也说明了“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新思想
9、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生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深。 师 对,还有其他原因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再相互交流交流。 生1 中国当时全面落后于西方,所以要向西方学习。 生2 西方国家向全世界不断扩大侵略,客观上也扩大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这就为向西方学习提供了一个可能。 生3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教训。 师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当中,先进的中国人为抵御外国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开始了艰苦的探索;由于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不断扩大,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也使许多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认识到西方的某些先进性,开始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老观念,以新的
10、眼光审视世界,向西方学习。 但是,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想会成功吗? 请同学们回头看看,林则徐、魏源主要向西方学习什么? 生 军事技术。 师 是啊,想一想他们能成功吗? 生 不能。 师 什么理由? 生 因为中国不仅是军事技术落后于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个方面也都落后。中国是落后的封建社会,西方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光学军事技术肯定不行。 师 说得好,但是林则徐、魏源为什么不提倡全方位的学习西方呢?是因为他们目光太短浅吗? 生 不是。 师 那是因为什么呢? 师 提示一下,林则徐、魏源属于什么阶层? 生 封建官僚(封建士大夫、封建地主)。 师 用阶级的观点去分析,林则徐、魏源
11、向西方学习,抵御外国侵略的根本动机是什么? 生1 维护封建统治。 生2 噢,我明白了,既然林则徐、魏源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他们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造封建社会,因而也不可能全方位地学习西方。 师 好!当然,我们不能苛求林则徐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震撼了当时的中国思想界,引发了一股新的社会思潮,扩大了中国人的眼界,开启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思想历程。 但在当时,大多数人只把海国图志视为“识夷情”的入门书,很少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真正发展并实践这一思想的是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 板 书: 二、体用之争 师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生
1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 什么是“体”?什么是“用”呢? 多媒体课件显示: 所谓“体”是指事物的主体本质;“用”是指由主体派生,或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 师 看了材料大家能说出什么是“中学为体”,什么是“西学为用”吗? 生 “中学为体”应该是指以中国旧的封建制度、纲常礼教为主体、本质;“西学为用”应该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一些东西,为封建制度服务。 师 好,现在同学们能不能概括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实质呢? 生 它的实质应该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师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与林则徐、魏源
1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1 洋务派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体用关系的认识更加明确。 生2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重视直接反对外来侵略,“中体西用”思想的目标是自强、求富,重视对内这一点好像也不一样。 生3 学习内容洋务派也多一点。 师 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1 都要向西方学习。 生2 学习的内容都没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制度。 师 对,通过刚才的比较分析,同学们能不能发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局限性? 生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师 好,“中体西用”思想尽管有这样的局限性,仍然极大地促进了西学东渐的发展。请同学们
14、阅读教材,概括一下19世纪6090年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生 基地集中:主要在各通商口岸。手段(方式)多样:有设立企业、翻译书籍、创办报刊杂志、开办新式学堂、在华传教士的文化活动、政府官员的出洋考察等手段(方式)。内容扩大:从军事技术推进到工业制造、自然科学和技术层次,还包括一些零星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学说。 师 对,那么洋务派为什么能提出“中体西用”思想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一下。 阅读探究 师 同学们可以从“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出发进行思考。 生1 清政府当时面临内忧外患,统治不稳,面临“千古变局”,仅依靠传统方法维护清朝统治已不可能。 生2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为“中体西用”思想的产生奠定
15、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对中国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 师 好,同学们再想一想,“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遇到了什么阻力呢? 生 封建顽固派。 师 “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确实遇到了巨大挑战,封建顽固派与洋务派之间发生了一场大论战体用之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一幅表格。 多媒体课件显示:派别争论问题不同点相同点洋务派顽固派(学生自主阅读、填写,教师作适当总结)派别争论问题不同点相同点洋务派(略)洋务派主张学习、引进、采用西方先进科技、经济技术顽固派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1.阶级属性:封建地主阶级2.基本立场:维护固有制
16、度和纲常礼教3.根本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顽固派 师 通过比较同学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其目的都带有一定的反动性,但比较他们的不同点,不难发现哪一派更适合时代的潮流? 生 洋务派。 师 对,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积极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他们通过条陈、著述、报刊文字进一步阐明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强烈斥责顽固派的守旧言行,热诚地为学习西方拓展前进的道路。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加入洋务大吏的幕府或者以商股身份直接参与洋务企业的经营管理。社会上逐渐形成“皆以通达洋务为能事”的风气。 伴随着体用之争,“中体西用”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 现在请同学
17、们结合刚才学习的内容,对洋务运动时期(19世纪6090年代)的体用之争作一个简单的评价。 生 根据刚才概括的这一阶段西学东渐的相关特点,我认为体用之争进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师 好,请同学们注意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他思考问题的时候用了一个方法叫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同学们学习历史务必注意这一点。同学们再想一想,体用之争有没有什么局限性? 生 根据刚才分析得出的结论,无论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他们的基本立场都是维护固有的封建制度,所以体用之争层次不高,局限在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层面,远没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层面。 师 说得好,“中体西用”的这一局限性决定了洋务派不可能对封建社会彻
18、底改造,不可能引领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中法战争后,洋务运动的弊端充分暴露,原本风雨同舟的洋务派和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分道扬镳,洋务派停滞不前,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则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了认真反思。请看材料。 多媒体课件显示:材料一: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1861年校邠庐抗议 师 材料一说的是什么思想? 生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 再看看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郑观应的思想与冯桂芬的思想有何不同?材料二: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盛世危言 生 向西方学习的范围在扩大,特别是涉及政治层面,注意到西
19、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师 对,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后来还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他们这些新观点,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也为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潮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板 书: 三、维新思潮 师 19世纪90年代,经过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奔走呼号,努力宣传,极大地促进了维新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其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作出了杰出贡献? 生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师 那么,他们分别是怎样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呢?先来看看康有为,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时就招徒讲学,研究、宣传维新改革理论。后来他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进一步扩大宣传。但
20、有人说康有为在宣传维新思想的时候是“移花接木”,称康有为是“托古改制”,是“跪着造反”的。你们认为这种说法有根据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回答。 生1 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有根据的,因为康有为在宣传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的时候,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把孔子说成“托古改制”的先师,这样就会使自己的宣传看上去符合传统文化,既然孔子是改革的大师,我们为什么不能改革呢? 生2 根据教材所阐述的史实可以看出,康有为在宣传维新思想的时候注重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所以我也认为这一说法很有道理。 师 回答得非常好!那么应该怎样评价康有为的“移花接木”“托古改制”“跪着造反”呢?请同学
21、们讨论讨论。 生1 我认为康有为的这一做法很有策略性,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变法的阻力。 生2 我认为康有为的这一做法具有很强的妥协性,这样难以保证将来变法的成功。 生3 我认为刚才两位同学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面。 师 好,那你全面评价评价。 生3 第一,这一做法有利于进一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教材上不是说“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大飓风和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吗?第二,这一做法为将来的变法减少了一定的阻力。第三,康有为的这一做法确实也有很大的妥协性,但我们也不应苛求他,他毕竟是从小受到封建教育的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难以培育出坚强的资产阶级。 师 说得
22、太好了!现在再看看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是怎样宣传的。 生 梁启超曾发表变法通议一文,用“饱带情感,流利畅达”的文章,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另外,他还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师 那谭嗣同呢? 多媒体课件显示: 谭嗣同在仁学中引用法国大革命时期传诵的“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的名言,表达了对君主专制统治的义愤。 师 这则材料反映了谭嗣同的什么思想? 生 渴望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师 根据材料,好像谭嗣同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史实是不是这样? 生 不是,他还是想依靠当时的光绪帝进行变法的。 师 说得有一定
23、道理,不过关于这个问题史学界尚有争论,老师提醒大家,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找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那么,谭嗣同还有哪些思想呢? 生 他推崇自由平等,批判专制君权、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是一位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勇士。 师 谭嗣同不但是理论上的勇士而且也是行动上的勇士。“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就是他勇气的见证。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去了解“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他就是严复。请看一段材料。 多媒体课件显示: (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
24、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胡适 师 胡适这段话的涵义是什么? 生 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在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影响了许多人。 师 对,我们刚学过,谁曾经用进化论来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生 梁启超。 师 对,但最早向国人介绍进化论观点的却是严复。在翻译天演论过程中,他更是深入地论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原理。 那么,严复向国人引进、介绍进化论的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从进化论的基本涵义的角度进行思考。 生 严复借用这一原理是想宣传维新变法,试图用这一原理说明,如果中国不变法就要亡国灭种,就会被淘汰,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由弱变强。 师 对,严复把进化论介绍给
25、国人就是为了宣传维新变法。 除了进化论,严复还鲜明地提出了“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提倡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思想;主张人民应享有广泛的自由权利,包括言论自由、人人平等、人身不受侵犯,保护私有财产等内容。这些思想对以后的维新变法运动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四位积极宣传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各自的思想。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四位人物的维新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1 他们都主张通过改革救亡图存。 生2 都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希望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师 维新思想与“中体西用”思想相比,有何进步性? 生 “中体西用”仅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没有涉及制度层面,而维
26、新思想则涉及了制度层面。 师 这一进步性也说明了在19世纪90年代西学东渐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那么,为什么维新思想会在19世纪90年代形成和发展呢?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深刻的历史背景?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生 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以及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增长。 师 这位同学是用教材上的话进行了回答。19世纪90年代,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民族资产阶级渴望提高政治地位,发展资本主义,自然会要求建立与其政治、经济利益相一致的上层建筑,所以他们在政治制度方面比前人提出了更多的改革要求,而西学知识的不断丰富
27、无疑也会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西方先进和中国落后的根源。不过,请大家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促进维新思潮的进一步发展? 生1 还有19世纪90年代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表明“中体西用”思想在中国已彻底破产,先进的中国人不得不另辟蹊径。 生2还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贡献,中法战争后,他们就逐渐与洋务派分道扬镳,开始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为维新思潮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3 还跟康有为等人的宣传直接有关。 师 说得都不错。正是因为大的时代背景才导致了维新思潮的产生和发展,请大家结合前面我们分析的“开眼看世界”出现的原因和“中体西用”思想产生
28、的原因,归纳一下一种社会思潮的产生与什么密切相关? 生 当时的时代背景。 师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哲学原理? 生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师 对。与“中体西用”思想一样,维新思潮同样遭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只不过洋务派这时已成为封建顽固势力的一员,他们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在19世纪末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多媒体课件显示: 其守旧者,谓新法概宜屏绝;其开新者,谓旧法概宜扫除。小则见诸论说,大则形诸奏牍,互相水火,有如仇雠。山东道监察御使杨深秀折 师 这则材料反映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用材料原文回答。 生 “互相水火,有如仇雠”。 师 他们的关系好像是不共戴天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一下双
29、方的分歧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生 集中在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方面。 师 这三点也是双方论战的主要内容。真理越辩越明,这场论战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场论战使更多的人接受了维新思想,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而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推动了维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也充分说明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从鸦片战争以后到19世纪以来西学东渐的历程。这一路风风雨雨,虽受重重阻力,却不断深入,围绕挽救民族危机,如何向西方学习的主题,经历了由“器物”
30、到“制度”的复杂历程,促进了中国人民思想的空前解放,也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不过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这些先进思想没有实现挽救民族危机、强国富民的目标,中国人民还需进一步探索。 布置作业1.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A.讲究训诂考据 B.提倡“经世致用”C.主张重新认识世界 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答案:C2.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木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否定了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答案:D3.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
31、传变法维新,其主要贡献是A.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C.明确了以“中体西用”为思想指导方针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答案:A 例题剖析 概括洋务派、维新派的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概括、比较和利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一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用阶级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能够准确地记忆、理解洋务派与维新派各自的思想主张,结合各自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各自的阶级属性,通过比较、归纳、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答案。参考答案: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及其特点:主要主张
32、社会实践特点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技术维新派要求维新变法(或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共同之处:挽救危亡。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如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也可)板书设计第20课 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1.人物2.影响3.原因二、体用之争1.西学东渐的特点2.原因3.影响(评价)三、维新思潮1.人物2.思想3.原因4.论战5.影响活动与探究 问题:西学东渐阻力的根源何在? 问题由来: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西学东渐的每次深入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为什么西学东渐不会一路顺风?根源何在? 活
33、动探究方法与过程: 第一步:分小组查资料,撰写小论文。 第二步:组长综合本组研究成果,小组间相互交流。 基本结论:中国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在中国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华夷观念,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发展壮大,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封建自然经济,因而,新思想缺乏社会基础。清朝统治者的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使民众思想保守、愚昧无知,从而造成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封建顽固势力坚守纲常名教,士大夫阶层思想保守,很大一部分官僚仇视一切外洋事务,抵制新思想,这是新思想传播的直接阻力。习题详解 解析与探究略 自我测评1.答案提示: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启迪了中国人的探
34、索。洋务派:“中体西用”。维新派:要求维新变法(或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2.答案提示:主要内容: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主张改良,提倡君主立宪制度,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文化上兴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历史影响: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文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促进了维新运动的高涨。备课资料1.人物简介(1)谭嗣同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自幼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讲求“经世致用”。1884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幕。时值中法战争爆发,愤而作治言。后漫游西北、东南各省,阅读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译著,深受影响。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要求变法图强。在浏阳筹设谟学格致馆,未成
35、。后游历北京,结识梁启超等维新名士。1896年捐资为候补知府,在南京候缺。著仁学两卷,提出冲决封建网罗的口号。1897年,与梁启超等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新政,参与设立时务学堂,筹办新式工矿企业。次年,倡设南学会,创办湘报,宣传变法,主张对顽固派予以反击。8月,应召入京,受光绪帝召见,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事宜。9月21日政变发生后被捕。28日临刑前愤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英勇就义于北京菜市口,为戊戌六君子之一。遗著辑为谭嗣同全集。(2)严复 严复(18541921),字又陵,又字几道,晚号愈樊老人,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后留学英国海军学校。
36、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主张变法维新。1897年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1898年参与向清帝上万言书,提出变法的具体纲领。1906年任复旦公学校长。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等外国著作多部,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辛亥革命后思想趋于保守,不赞成民主革命运动。晚年提倡尊孔读经,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著有愈樊堂诗集严几道诗文抄等。2.原始资料 海国图志叙节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易曰:“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故同一御敌,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同一款敌,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古之驭外夷者,诹以敌形,形同几席;诹以敌情,情同寝馈。(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