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课时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例1:(2011年四川第30题)市民王某希望了解本市垃圾焚烧厂的烟气排放情况,向市环保局提出申请公开相关数据,但环保局未予作答。王某较起真来,按法定程序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环保局履行职责。法院判决王某胜诉。这反映了 国家支持公民依法维权 公民享有质询权 国家保护公民的知情权 公民享有监督权 A B C D【答案】C 法院判处王某胜诉,表明了国家支持公民依法维权,也是保护了公民的知情权,反映公民切实享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质询权的主体是人大代表。解析 例2:(2011年全国大纲版第32题)从2005年开始,一个名为“公共预算观察”的志愿者团队每年向
2、若干中央部委和许多地方政府提出查看预算案的申请。近几年每到“两会”期间,社会公众都会对政府预算公开问题给予极大关注。2009年底,国务院提出争取3年内实现向社会公开全部部门预算。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预算公开体现的公民权利是 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管理公共事务的参与权 分享公共服务的平等权 A B C D【答案】A 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预算公开,是基于公民具有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政府预算公开,也便于公民对国家机关行使监督权。不符合题意。解析 例3:(2011年广东第28题)2009年,广东全省性社会团体有138个承担政府委托、转移职能326项,有184个获得政府购买服务收入9820
3、万元。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这表明 政府职能正逐步减少 政府职能正逐步市场化 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社会组织在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桥梁作用将会加强 A B C D【答案】D 是错误的。解析 例4:(2011年福建第28题)微博类似于博客与论坛的综合,用不超过140个文字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即时互动。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公民在微博上 A可以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B可以扩大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C有发布自己掌握的一切信息的自由 D有表达的自由也需承
4、担表达的责任 我国是代议制政体,公民通过选举人民代表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A是错误的。B的“扩大”错误,微博参政,扩大了公民参政的途径,而不是扩大了权利。微博利弊共存,公民在微博上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有义务自觉服从法律的规定,不得侵害社会、他人的合法权益,C是错误的。解析【答案】D 研究性学习型试题 一、题型特点 试题命制思路渗透研究性学习理念,已经成为近年来高考改革的“风向标”。研究性学习类试题就是要求我们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根据所研究的课题来设计解题方案,并通过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直接经验,体验和了解了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习惯,提高创
5、新能力。研究性学习类试题的出现,要求考生平时要积极主动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会从自己身边的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意培养自己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研究的意识与能力。这类试题多和学科知识结合在一起,根据具体情况可能设置成简答题也可能设置成论述题。该类题目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课题的提出,选题理由的分析,课题活动的开展,活动方案的设计等。二、解题对策 步骤一:选题。确定论题,离不开对所给材料的仔细研读。研究课题的选择必须要与研究对象具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要以所学知识为基础,突出分析、认识客观事物的实践能力;研究课题的选择还必须注意其重要性,这种重要性是以其社会价值为标志的,因而它与政治学科关注社会热
6、点的要求具有一致性。步骤二:论证。围绕选题,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能泛泛而谈。对于选题的论证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在选择论证材料时,要遵循材料服务主题的原则。步骤三:作答。切忌单靠背景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直接答题,要注重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联系,充分运用有关的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政治学知识、时事知识、其他学科知识以及生活经验等,分析材料,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答案。我们组织答案时还要做到文字通顺、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结构符合逻辑。例:(2011年四川泸州市二模第39题)材料二 2011年3月2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发展区域经济,有两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第一,区域之内的各个经济体
7、要加强合作,充分论证,加强区域规划力度;第二,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关系到全国的环境安全。随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破茧而出,各式论坛,纷纷建言献策。网友甲:成都和重庆公共服务实现“同城化”,比如,两地间的医保卡可互通,彼此降低置业门槛。网友乙: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克服时间成本,即实现居住地和工作地点的自由移动等各界声音,反响热烈。简述网民就建设成渝经济区积极建言献策的政治学依据。如果依据网友建议整理出一份建议书,你认为可以递交给四川哪些省级国家机关并说明选择这些国家机关的理论依据。设问有两个小问,第一个小问回答网民能够建言献策的政治学依据,这需要从公民(网民)与国家的关系、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等知识回答。第二小问回答向不同国家机关递交建议书的依据,即为什么选择这些机关建议的原因。在选择国家机关时,不能选省委、省政协,这两个机构不是国家机关。解析【答案】政治学依据:我国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公民既依法享有批评、建议等监督权,又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主决策的义务,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递交对象及理由:省人大。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具有决定权和监督权,本行政区域内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省政府。政府是国家职能的履行主体,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拥有行政决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