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习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断,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A. 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B. 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C. 抗战胜利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D.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背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图片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题目中的“废除旧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主权国家的尊严”、“民族凝聚力增强”均发生于抗战时期,故排除早于此的A、B两项,选择C项;D项晚于抗战时期,故排除。2.1862年,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深刻地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外,他们没有抱定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
2、,似乎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此语旨在说明太平天国A. 内讧、腐败严重B. 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 不能推进社会近代化D. 制度措施具有空想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马克思指出,“太平天国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意思是太平天国没有能够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A、B、D都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C。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点评: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发起的一场革命运动。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他们是
3、以封建手段反封建制度。因此,传统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2008年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选出的550名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363名.占总人数的66;2234名州(市)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1275名,占总人数的57.07;l6069名县级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9963名,占总人数的62:41175名乡(镇)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30744名,占总人数的74.67。以上选举结果的意义不包括A. 满足了当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B. 表明新疆有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保障了当地少数
4、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D. 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出,少数民族代表所占的比重在逐步的提高,这满足了当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障了当地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这也表明新疆有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此ABC都是正确的。D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地位,并未涉及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问题。故选D。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点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自治制度,调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积极性,保证了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国有五大民族自治区。4.汉武帝设刺史,唐设御
5、史,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 分割地方权力B. 对地方官的监督C. 发挥文官的作用D. 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宋太祖设置通判的本来目的就是让通判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从而最终达到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最终目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对地方官的监察5.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
6、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答案】C【解析】“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说明平民和贵族之间有矛盾,结合所学可知,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开始贵族是享有很多特权的,而平民没有,所以平民就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达到“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最终确定了双方平等的地位,故选C;“贵族的特权被取消”本身说法错误,A排除。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标志是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民法大全,而题干讲的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故B与题干时间
7、不符,所以排除;自由民不仅仅包括罗马公民,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名师点睛:古代罗马为人类文明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其法律,既体现了法律的权威,也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一种理念,这是通过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与贵族进行斗争才逐渐实现的。法律表面看来是冰冷的,但所蕴含的却是人们对理性的追求。它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体现的是对人权和人道的尊重,这是古罗马法律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一题就考查了罗马法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属于主干知识,涉及到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个重要的历史核心素养。6.伯利克里如此描述雅典的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8、。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 法律只调节私人争端B. 法律是民主政治的保障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实行多数人的民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可见在雅典法律是维护民主政体的保障,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是题干内容的体现。【名师点睛】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有: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轮流担任公职)、直接民主制、法律至上、权利相互制约(公民大会有立法权,
9、陪审法庭有司法权,五百人会议有行政权,三权相互制约,防止滥用权力)。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率先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主权在民的原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蓝本。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7.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A. 人人精通法律B. 法律适用于所有人C. 法律至上的原则D. 统治阶级没有特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
10、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法律至上的原则,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人人精通法律,故A排除。十二铜表法只适用于公民,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统治阶级没有特权,故D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特点8.2016年11月11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指出,孙中山先生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孙中山先生最伟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A. 推动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 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指导思想C.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 确立了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
1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推动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指导思想;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24年确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等都是他的功绩,但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排除ABD,所以选C。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权主义【名师点睛】孙中山与三民主义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一个目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两个阶段: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三个革命:民族革命(前提)、政治革命(核心)、社会革命(补充)。四大
12、成果: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推动国民大革命。五大转变:由从医救民到政治救国;由和平改良到暴力革命;由集中推翻清政府到全面反帝反封建;由依靠军阀到建立革命武装;由资产阶级独立奋斗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9.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国王。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赞扬英国政体的这句话表明英国国王A. 拥有无限的权力B. 权力受到法律制约C. 独自享有立法权D. 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的政体,其中“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指的是国王的
13、权利受到了法律的制约,所以B正确,CDA不符合题意。10.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造成的结果是A. 南京条约的签订B. 北京条约的签订C. 马关条约的签订D. 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是鸦片战争B是第二次鸦片战争C是甲午中日战争它们都发生在19世纪,与材料20世纪时间不符,排除ABC。从“20世纪的大幕拉开”“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可以看出,这是指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1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
1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11.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 颁布“推恩令”B. 实行察举制C. 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D. 郡国并行制【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汉高祖刘邦为了吸取秦亡的教训,对秦朝的制度进行了调整,结合周朝的分封制而并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为郡国并行制。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削弱诸侯势力的政策。汉武帝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失去了与中央对抗的实力,与题干无关,故A错误。察举制是汉武帝设立的选拔官吏的
15、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与题干无关,故B错误。汉武帝时为避免军国大政受制于三公九卿,开始重用侍从、秘书等品级较低的官吏,该措施加强了皇权,但与“周秦之制”无关,故C错误。汉初,刘邦在推行郡县制即“秦制”的同时,兼用“周制”分封制,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以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来巩固皇权,稳定天下,故D正确。12.近代中国的历史,也就是近代中国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历史。下列近代中国诗歌所反映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一座万园之园,一个艺术典范,一把旷世大火,一片断壁残垣。一旦强掳寇边疆,慷慨悲歌
16、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一座万园之园,一个艺术典范,一把旷世大火,一片断壁残垣。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一旦强掳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发生于抗日战争中;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发生于19世纪末。故正确的排序应是。故此题应选A项考点: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点评:关于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考点的命题。从题型上看,
17、选择题将是主要形式,还会有新情境、新材料的设计与应用。通过设计新的情境材料,如文字、图表或实物等,考查学生的材料提炼分析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单纯考查本单元的可能性不太,但很有可能把这一部分内容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和思想变化结合在一起考查“近代化。13.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A. 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B.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 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D. 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内朝首领霍光拒绝丞相参加废立皇帝的会议
18、,因为汉代内朝权力来自于皇帝,因此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皇权的加强,故答案为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内朝掌握决策权力,外朝掌握执行权力,A项不能反映内外朝制度的实质,排除;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排除B;D项与材料反映的史实不相符,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汉内外朝制度【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意在考查考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西汉时期为加强皇权,汉武帝任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形成内外朝制度。内朝参与决策,以丞相为首的外朝负责执行,相权受到削弱,皇权得到加强。材料所述排斥丞相的现象反映的实质就是专
19、制皇权的加强。14.中国有超过4000年的文字记载历史,而记载台湾岛的文献距今(2019年)1700年,那是三国时期吴国人沈莹对东南沿海风土人情的记录,书名为临海沙土志。而最早将台湾纳入中国行政管辖范围内的是A. 三国B. 隋朝C. 元朝D. 清朝【答案】C【解析】【详解】最早将台湾纳入中国行政管辖范围内的是忽必烈,首次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答案为C。三国时台湾叫夷洲,吴国大将卫温曾到达,但是没有进行行政管辖,A错误。隋朝时期没有进行管辖,B错误。清朝时期设置台湾府,但不是最早的行政管辖,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忽必烈首次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20、今台湾),说明元朝最早将台湾纳入中国行政管辖范围内15.下图是一幅反映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漫画。有人说:“美国的活动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这里的“几雕”是指稳定了西欧经济确立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马歇尔计划仅是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计划,与无关。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抗日战争时期战役地理分布图(时限19311945年,以攻取县级以上单位的战役为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抗日战争中战役分布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所提取的信息可以是整个中国的,也可以是某个区域,分析
21、须有史实依据)【答案】信息:中日间战役主要集中于东北三省、华北、华东地区。分析:日本先侵入东北,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抗日联军就不断地进行抵抗活动。日本在东北站稳脚跟后,再进一步向华北、华东等地推进;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在华北、华东等正面战场陆续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大规模的会战;共产党组织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主要活动于华东、华北、华中地区.华北、华东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和交通最发达的地区,日本兵力有限,只有优先占领这些交通线,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才能达到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中日隔海相望,从东部进攻中国以及选择更近的东北为起点是必然选择,因此中日双方的战役主要集中于东北三省、华北、
22、华东地区。本题解答时一定要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评论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细必须源自于材料,不管文字本身还是图片,信息点千万不要有遗漏,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所有史实都是匹配到时间与地点上。信息:中日间的战役主要集中于东北三省、华北、华东地区。【解析】【详解】日本先侵入东北,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抗日联军就不断地进行抵抗活动。日本在东北站稳脚跟后,再进一步向华北、华东等地推进;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在华北、华东等正面战场陆续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大规模的会战;共产党组织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主要活动于华东、华北、华中地区。华北、华东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和交通最发达的地区,日
23、本兵力有限,只有优先占领这些交通线,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才能达到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中日隔海相望,从东部进攻中国以及选择更近的东北为起点是必然选择,因此中日双方的战役主要集中于东北三省、华北、华东地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正确分析图片材料,同时掌握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本题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役为切入点,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多种能力,典型的体现出新课标高考改革的理念。本题的命制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近代化史观为指导,以教材知识为依托,较好的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能力。三、材料分析题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4、材料:靳辅,清康熙时一代名臣。康熙十年(1671年),靳辅“疏请行沟田法沟土累为道,道高沟低,清则泄水,旱以灌田”。三藩叛乱时,他在池州、安庆等地部署军队,既维护了地方安定,又有力支援了江西地区的平叛战争。康照十六年(1677年),靳辅提出了治河方针:“审其全局,将河道运道为一体,彻首尾而合治之。”它采用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方法,创造性提出“寓浚于筑”等治河方法。从而使黄河安流了30年,漕运亦安全畅通。(1)根据材料,概括靳辅的为政业绩。(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靳辅身上体现出的品质。【答案】(1)改良耕作方法;支援平定三藩叛乱;治理河道运道(2)关爱百姓、勤政务实;保
25、境安民、心系国家;批判继承、勇于创新【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槪括靳辅的为政业绩就是归纳出靳辅所做的大事,一是“疏请行沟田法”即改良耕作方法,二是支援了江西地区的平叛战争即支援平定三藩叛乱,三是提出了治河方针即治理河道运道使黄河安流了30年。(2)靳辅身上体现出的品质结合第一问的具体的业绩进行回答,例如,改良耕作方法即可体现靳辅重视农业、关爱百姓的品质,支援平定三藩叛乱则可以体现靳辅保境安民、心系国家的品质,提出的治河方针则可以体现出靳辅勇于创新的品质,此类问题要做到相互对应的回答即可。四、综合题18.材料一 (秦始皇死后)
26、秦始皇完成的统一大业并没有被摧毁,中国人高兴地看到暴政结束,有些人希望退回到秦以前的无政府状态去。随之建立起来的汉朝,承袭了秦始皇建立的体制。事实上,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之久的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巳。朱子类语材料三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
27、况却正好相反。”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秦制”是指什么?材料一对“秦制”做出了什么样的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初期政治制度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其最终目的是什么?(3)明清时期能说明材料三中“中国的专制主义变得更为凶暴”的史实有哪些(举一例)?这种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答案】(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中央集权制度);(1分)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被历代王朝所沿用,易于形成暴政。(2分)(2)三省六部制;(1)分工明确、相互牵制;(1分)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1分)(3)明朝废丞相
28、、设内阁或清朝设立军机处;(1分)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1分)(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或君主专制不断强化)。(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的叙述,我们不难发现“秦制”就是秦朝所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她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主要是从积极方面来看待的,但也提到了少量它的弊端,因此评价时要一分为二。(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的叙述,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个制度就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就是体现在分权上,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将相权三分,这就造成了互相牵制的情况。它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皇
29、权至上。(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所举出的史实可以从教材中去找,课外的也可以。它的影响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本题只回答消极影响,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4)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是一道半开放的问题,根据材料的描述我们要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以及它的特点。我们发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在两个方面有所发展,一个是专制主义中皇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中中央权力逐渐加强。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