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高考压轴冲刺卷新课标(二)语文第卷 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书须教有疑解玺璋读书是要有一点怀疑精神的。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的话,就是告诫我们不要迷信书本,对于书中所言,不仅不要轻信,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一番仔细的甄别和思考。戴震是清代的大学者,据说他10岁时,老师教他读大学章句,读到一个地方,他问老师,怎么知道这是孔子所说而曾子转述的?又怎么知道这是曾子的意思而被其门人记录下的呢?老师说,前辈大师朱熹在注释中就是这样讲的。戴震又问,朱熹是什么时候的人啊?老师说,南宋时的人。戴震再问,孔子、曾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呢?老师说,东周时
2、的人。戴震继续问,东周距南宋有多久了?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吧。戴震于是说,那么,朱熹是怎么知道的呢?老师无言以对。中国老百姓心地善良,最容易轻信;而历朝历代所推行的愚民政策,也养成了我们轻信的习惯。现在有些粉丝似的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他们的逻辑,就是你说某某书有问题,你就该自己写一本试试。这种盲目的崇拜,正是人性被异化、被遮蔽的结果。人性本善,这个善,并不单指善良,还有人的知性。而追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种表现。要想成就一个人和一番事业,这点慧根是不能少的。陈寅恪在王国维沉湖之后为其撰写的碑铭中,把它概括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发挥到极致的一种说法。戴震则指出:“学者
3、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他的意思是说,读书人头脑要清醒,别让人家忽悠你,也别自己蒙自己。这也恰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言:“盖无论何人之言,决不肯漫然置信,必求其所以然之故。”他还说,戴震能成为一代宗师,皆因他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这样一种本能。其实,梁启超对于所读之书也是不肯轻信的。他作王安石(荆公)传,为了弄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穷究其原因,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了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与宋史所记互相参证。他发现,宋史记载的王安石变法,有许多不实之词,“重以入主出奴,谩辞溢恶,虚构事实,所在矛盾”。这是因为,宋史完成于南渡以后的史官之手,元人又因而袭之,其中多为反对党对王安石的诋
4、毁和污蔑,“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梁启超则“一一详辩之”,所资之参考书竟不下百种。可见,读书不盲从,不轻信,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初做学问,或容易被别人所蒙蔽,待稍微读了几本书之后,又容易被自己所蒙蔽。既不“以人蔽己”,又不“以己自蔽”,则怀疑的精神固然重要,而质疑的能力就更显得重要。戴震总结为“学有三难”,哪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这就是说,即使你有怀疑的精神,即使你不想盲从和轻信,但如果你过不了“淹博”、“识断”、“精审”这三关,还是免不了被蒙蔽。戴震这么说,自是他切身所体会的。而这些体会,“实从甘苦阅历得”,又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事实上,要将这“三难”变成三不难,殊非易事。历史上许
5、多大学者或大师,也只能三取其一,或三取其二。这是因为,时至今日,书籍早已浩如烟海,其中真伪正误,则殊不知凡几,梁启超1921年在天津南开大学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其中讲到如何鉴别伪书、伪事,前后就列举了近20条。他还现身说法,讲到“有事虽非伪而言之过当者”,就举了自己所著戊戌政变记一书为例,他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梁氏在这本书中究竟“放大”了哪些“真迹”,以致所记不敢承认为“信史”,他没有说,但他的意思,我想,是要我们再读此书的时候,一定要带着疑问的目光,把那些“放大”的
6、“真迹”还原为真相。但也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怀疑之结果,而新理解出焉”(梁启超语),并非历史虚无主义。或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正是读书的辩证法。1-2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作者认为读书应该要有怀疑的精神,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就不会被蒙蔽。B现在的粉丝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他们往往对自己喜欢的作者盲目崇拜,听不得别人的意见。C人性本善是指人的知性,追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种表现,要想成就一个人或一番事业,少不了这份知性。D.
7、 读书要有点怀疑精神,做到不盲从,不轻信,但读书要做到不盲从,不轻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E读书中怀疑的精神固然重要,但质疑的精神更重要,读书要有怀疑精神,但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2关于“读书须教有疑”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应该有点怀疑的精神,对书中所言不要轻信,要多问个为什么。B人要在读书中,做到不被别人蒙蔽,不被自己蒙蔽,单靠怀疑的精神还是不够的。C作者以梁启超对他本人所著戊戌政变记一书现身说法的事为例,告诉我们读此书的时候,要有怀疑的精神。D读书只要做到“有疑”,也就掌握了读书的辩证法。3文章第一自然段引用了孟子的话并写了戴震的事,有何作用?请简
8、要作答。4著名学者吴组缃的儿子吴葆刚告诉他父亲,杂志上讲竹笋虽然好吃,但主要是纤维,并没什么营养。吴组缃立刻反驳道,熊猫只吃竹子,可是长得胖乎乎的,怎么能说这东西没营养呢。这个事例体现了文中的什么观点,请结合文意分析。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应题目。 丙申秋,有太原客南贾还,策一驴,橐金可五六百。偶过中牟县境,憩道左。有少年人,以梃(木棒)荷犬至,亦偕憩。犬向客咿哑,若望救者。客买放之。少年窥客装重,潜蹑至僻处,以梃搏杀之,曳至小桥水滨,盖以沙苇,负橐去。 犬见客死,阴尾少年至其家,识之,却诣县中。适县令升座,衙班甚肃,犬直前据地叫号,若哭若诉,驱之不去。令曰:“尔何冤?吾
9、遣吏随尔。”犬导隶出,至客死所,向水而吠。隶掀苇得尸,还报,顾无从得贼。 犬亦复至,号踯如故。令曰:“若能知贼乎?我且遣隶随尔。”犬又出,令又遣数隶尾去。行二十余里,至一僻村人家,犬竟入,逢一少年,跳而啮其臂,衣碎血濡。隶因绁之到县,具供杀客状。问其金,尚在,就家取之。因于橐中得小籍,知其邑里姓字。令乃抵少年辟,而籍其橐归库。 犬复至令前吠不已,令因思曰:“客死,其家固在,此橐金安属?犬吠,将无是乎?”乃复遣隶直往太原,此犬亦随去。既至,其家方知客死,又知橐金无恙,大感恸。客有子,束装偕隶至,贼已瘐死狱中。令乃取橐验而付之。其犬仍尾其子至,扶榇偕返,还往数千里,旅食肆宿,与人无异。 论曰:夫人
10、赴几在智,观变在忍。祸起仓卒,张皇震慑而不知所出,智不足也;不忍忿忿之心,蹈义赴难,而规画疏略,志虽诚而谋卒无济,忍不足也。故曰成事难。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然于客无补。衔哀茹痛,疾走控吁,而于贼之窟宅未能晓识,纵令当事怜而听我,荒畦漫野,于何索之?冤难达,贼不可得也。唯明有报贼之心,而不骤起以骇之。知县之可诉,而姑忍以候,逡巡追蹑以识其处,贼已在吾目中,而后走诉之。已落吾彀中,而后奋怒于一啮,而仇可得,金可还,太原之问可通,而客之榇可以归矣。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岂独狺讼公庭,旅走数千
11、里外之奇且壮哉?夫人孰不怀忠,而遇变则渝;孰不负才,而应猝则乱。智取其深,勇取其沉,以此临天下事,何弗办焉?予既悲客,又甚羡客之有是犬也而胜人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曳至小桥水滨曳:拖、拉B顾无从得贼顾:只是C令乃抵少年辟辟:通“避”,指躲避之处D而遇变则渝渝:改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经营细稳 / 不必痛之 / 遽伸而务 / 其忠之克济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 / 全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 / 遂而竟遂之者也B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 / 遽伸而务其忠之 / 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 / 不能全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C其经营细稳不必 /痛之遽伸
12、而务 / 其忠之克济 /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 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 / 而竟遂之者也D其经营细稳 / 不必痛之遽伸 / 而务其忠之克济 /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 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 / 而竟遂之者也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原商人在回家途中被人谋财害命,他所救的一只狗两次到县衙报信求助,最终带着衙役将罪犯捉拿归案。B这只狗跟随中牟县衙役前往太原,然后跟随商人的儿子回到中牟县,又跟商人的儿子一起返回太原,往返几千里,在旅店里吃住,跟人一样。C作者认为,商人的仇能够报,钱能够追回,家人能够得知消息,灵柩能够运回,这一切主要靠的是这只狗奋不顾身,与歹徒拼死搏斗。D
13、作者视角独特。在整个事件中,他关注的主要不是义狗的知恩图报,而是义狗的智慧谋略和隐忍沉稳;目的主要不是告诫人们如何“为人”,而是怎样“临事”。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犬见客死,阴尾少年至其家,识之,却诣县中。(2)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然于客无补。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访 秋李商隐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注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所作。1.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请作
14、简要分析。(三)名句名篇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间关莺语花底滑, 。 (白居易琵琶行)东风不与周郎便, 。 (杜牧赤壁) ,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期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最初的温暖邹扶澜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新衣服,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
15、这时,他就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既嫉妒又眼馋。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了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女孩感到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说:“我不去
16、,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地哭了,说:“你长大后还我还不行吗?”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第二年,女孩要搬家了,男孩也不知道她要搬的地方在哪个方向,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有一种丢了东西的感觉。知道了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上学,而是早早地等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里。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跟他哥哥站在车厢两边的护栏里。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跟在后边拼命追,可车速太快,一溜烟就从眼前开过去了。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他的同桌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有用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的文具
17、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刘兵。”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因为嫉妒,他对同桌太不友好了,但她没有记恨他。也就是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一跳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掩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
18、的女孩,他死而无憾了。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怀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很好吗?”他摇了摇头。主持人说:“王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他说:“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也让我一直洁身自好。我经常想,如果她也给我冷眼,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也许我的人生就会完全改写”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
19、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对观众说:“那好吧,让我们大家一起帮忙,让刘总实现这个多年的心愿。”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亲爱的刘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越纯净越美好的记忆,越经不起现实的打搅。我很赞同主持人的那句话,有些美只适合放在心里,就像一坛陈酒,一旦打开味道就淡了。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吧。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并希望我能一直这样活下去”这封信是那位主持人所写。刘兵所要寻找的王丽晨是她的妹妹,已经于3年前因病去世(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20、男孩拒绝女孩给他本子和替他交钱看电影,而女孩却没有记恨他,临走时还留下很多学习用品,说明女孩是一个乐于帮困救弱的好学生。B小说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少年时男孩和女孩同桌以及女孩要离开时发生的事,一是几十年之后男孩寻找同桌的女孩而被邀请做访谈的事。C小说中有关女孩头上扎着的“鲜艳的蝴蝶结”的描写前后出现了两次,说明男孩几十年来都没有忘记他的同桌主要因为女孩给了他最初的温暖,这成了他生命的动力。D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在交代同桌的女孩最后的结局时还运用了插叙的手法。E男孩希望他的同桌“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而女孩却死了,这给男
21、孩的心理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深深的伤痛。2.倒数第二段交代了主人公收到的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小说中的刘兵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对于小说结尾一段的设计,有人认为过于哀伤,不利于小说主旨的表达,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思想之河汩汩向前李泽厚对哲学的最初兴趣,要追溯到12岁那年的一次“精神危机”。那年春天,他看到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却突然感到:“人是要死的,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个人生之谜霎时间击中了他,使他倍感困扰与悲观。1950年,李泽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哲学系。虽然身在中国最高学府,他大学时代却主要靠
22、“自学”。那时刚解放,大学里许多课程还未开,冯友兰等哲学教授还在“改造思想”,所以李泽厚没有上过中国哲学史课。李泽厚从大一开始就自己搞研究,有时逃课,有时上课看自己的书。他用老师的借书证借图书馆的线装书,每次借30函,要跑几趟才能全部扛走。有段时间他患病,一些活动不能参加,就把更多时间放在读书和写文章上。他找到一间废弃的屋顶阁楼,在这里做了大量笔记。他回顾说:“我最大缺点之一,是不喜欢问,总是自己摸索,走了许多弯路。”他的第一个研究目标是谭嗣同,本以为很好研究,“当时看谭嗣同,人很重要,书又不多,就投入进去了,结果吃亏了,他因为思想不成熟,观点相互矛盾”。稿子下了很大工夫,写了五遍,直到毕业才
23、完成。多年后一个哈佛博士将其译为英文,十分佩服他分析得那么细。这篇谭嗣同论后收进了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一书,影响很大。虽然承认年轻时“走了许多弯路”,但李泽厚至今认为导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 李泽厚虽然成名早,但因政治表现不突出,成了社科院下放劳动最多的人。“文革”时,在干校只准读“毛选”,李泽厚在行囊里偷偷带了英文版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把“毛选”遮在上面掩护,还偷偷做了几万字的笔记。蛰伏近二十年,1979年3月,34万字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出版了,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实际上,这不只是一本研究康德的书,通过“批判”,李泽厚在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他将康德与
24、马克思相联系,从中表达了“人类学本体论”的初步构想。在思想大解放的上世纪80年代,此书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已再版6次。4个月后,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出版,同样引起轰动。上世纪80年代,是李泽厚的著述高峰期。继上述诸书之后,他又出版了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和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到80年代末,他完成并出版了华夏美学和美学四讲。 “那时,李泽厚每有新作发表,朋友间都要奔走相告。”时隔30年,易中天仍清晰记得美的历程带给他的震撼,“以十几万字的篇幅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不能为!” 在这之前,美学史的论著基本是教科书式的编年史
25、,只有归纳,没有独创,更谈不上自己的理论体系,除了让人得到些“知识”,完全无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当时我也看过好些文学史美术史,不满意。所以这本书,每章每节,我都有些新东西。”美的历程让年轻人看到了“原学问可以这样做”:讲哲学,可以不套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的既定框架;讲文艺,也不一定要套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帽子,完全可以从作品和自己的感受出发。冯发兰先生称赞此书是对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以至于中国哲学的精练概括,“一部死的历史,你讲活了”。当时,正有一股自下而上的“美学热”袭,青年人对美学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兴趣,美的历程更成了青年学子的架上之书、枕边之物。1986年,人民日报一篇文章标题即为请听
26、北京街头书摊小贩吆喝声“李泽厚、弗洛伊德、托夫勒”。虽说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但他说:“这在我写的书里,第三本也算不上!”在他看,1988 年出版的华夏美学更重要,因为叩问美的本体、解开美的哲学之谜,才是他真正的美学抱负!华夏美学在“儒道互补”的思路下提出了“儒”所派生的“情本体”美学、“乐感”美学,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美学精神的深度与广度,也为他后面的哲学研究打开了新的通道。1989年,他的另一部重要美学专著美学四讲出版,他的美学观点主要集中在这本书中。时隔二十年后,2010年2月,美国最权威的世界性古今文艺理论选集诺顿理论与批评文选第二版,收录了李泽厚美学四讲“艺术”篇中的第二章“形成
27、层与原始积淀”。这套文集由柏拉图的论著选起,一直选到当代。李泽厚是进入这套一直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文论选的第一位中国学人。1. 请简要概括李泽厚学术研究的历程。2. 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 虽然承认年轻时“走了许多弯路”,但李泽厚至今认为导师并不重要。你对“导师并不重要”这个观点有何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第二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3月1日,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被盗,20件珍贵藏品不胫而走。该馆中保存着186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掠的大量珍贵文物,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B本赛季的全国女排联赛在对抗
28、性和观赏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八强战之后,比赛打得更加难舍难分,这与四位名帅的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不无关系。C在2015年央视网络春晚上王铮亮演唱了最远的距离,他那温暖醇厚又不失清亮的嗓音,让现场每位观众耳濡目染,沉浸其中,让每一个归心似箭的人热泪盈眶。D央视纪录片中国远征军犹如空谷足音,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人第一次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国土的战例,让人们对那段中国先烈浴血奋战的历史有了更多地了解。2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B地铁图书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
29、在车厢内向公众推荐免费电子书,组织定期主题文化活动,让一辆辆列车化身为一座座移动图书馆。C随着申办冬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D故宫运用数字技术让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活”了起来,让观众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入理解和品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春节期间,拖家带口看电影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 。 , , 。 ,这给电影人提供了机遇,也让电影人面临挑战。观影人群的不断扩大推动了票房的增长“合家欢”类电影的标记收入尤为可观但一些粗制滥造的电影也让观众
30、看后大呼上当更是选择一种与家人欢度春节的方式巨大的市场需求呼唤更多优秀贺岁片出现人们不只是欣赏一部影片ABCD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对于植物而言,土壤就像一个仓库, 。土壤的矿物质营养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水分太少引起干旱, ,对植物的生长都不利。土壤的含水量和通气状况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一些动物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因此农业上常用灌溉法来防治虫害。5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鲁冰花的作用,不超过50个字。 鲁冰花又名羽扇豆,是豆科类草本植物。由于花朵色彩丰富
31、、植株错落有序,鲁冰花经常被用于园林造景。很多植物也喜欢与鲁冰花为邻,因为鲁冰花能帮助其生长,比如在茶叶植株附近种上鲁冰花就可以帮助茶叶健康生长,并让茶叶芳香甜美。鲁冰花根部的小瘤子源源不断地把有机氮输送到土壤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所以欧洲许多国家还将鲁冰花种植在休耕的土地上,改良土壤,肥沃土地。经过多年努力,研究人员已成功地将鲁冰花豆荚中的蛋白质与散发青草气味的成分进行了分离,从而制作出口感与肉制品和奶制品相似的高蛋白食品。鲁冰花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和铁,可防止血管硬化,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疗效。六、作文五年级的学生小婧把自己画的一幅画交给老师看,画上有蓝天,白云,宽阔的草坪。草坪上,有的
32、小朋友拉着家长的手在漫步,有的小朋友坐着躺着;晒太阳看卡通的都有。老师说:“画得很有意思。不过,应该爱护花草,不管大人小孩,都不应该进入草坪。”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2015年高考压轴冲刺卷新课标(二)参考答案及解析一1.【答案】D、E【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解析】A“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就不会被蒙蔽。”这陈述有错,原文的信息是:“即使你有怀疑的精神,即使你不想盲从和轻信,但如果你过不了“淹博”、“识断”、“精审”这三关,还是免不了被蒙蔽。”可见
33、人要做到不被蒙蔽,有多个因素,不仅仅只是“怀疑的精神”;B“现在的粉丝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陈述有误,原文信息是:“现在有些粉丝似的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选项信息漏掉了修饰词语“有些”,这样选项信息和原文信息就不能等同;C选项信息“人性本善是指人的知性”有误,原文的信息是“人性本善,这个善,并不单指善良,还有人的知性。”选项信息对“人性本善”这个概念的陈述范围缩小了。【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2. 【答案】D
3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解析】原文的信息是“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正是读书的辩证法。”也就是说读书的辩证法除了“有疑”,更要做到“无疑”,读书不能够为了怀疑而怀疑。【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3. 【答案】作用是:做论据,证明“读书是要有一点怀疑精神的”这个论点。孟子、戴震这两个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一个例子春秋战国的,
35、一个例子清代的,都是历史名人,用这两个例子证明论点,更有可信度,更有说服力。【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解析】解答本题从内容上去考虑这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事例,都能很好地证明论点。【思路点拨】筛选和整合信息按以下步骤进行: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所需信息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确定之后需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筛选提取
36、与答案相关的有效信息。4. 【答案】答案要点:体现了“读书是要有一点怀疑精神的”这个观点,这观点要求我们不要迷信书本,对于书中所言,不仅不要轻信,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一番仔细的甄别和思考,吴组缃先生对于杂志的说法并没相信,这是一种怀疑精神的体现,他不仅不相信,还能马上用大熊猫的例子去印证自己的说法,这说明他不仅有怀疑的精神,更有质疑的能力,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体现了“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的这种读书的辩证法。【命题立意】考查考生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能力层次是C、D级(表达理解)。【解析】答题时,首先是观点要鲜明。其次,从文中寻
37、找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主要是概括使用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三步是举例论证。第四步是联系题干上的材料进行分析。【思路点拨】回答此类题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尤其要注意两点:是尽可能用原文的词语作归纳。是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不完整。防止方法: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是注意按分值踩点得分,如分值为8分的题要点一般不能少于四个,4分题一般不能少于两个二(一)1. 【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解析】 “辟”是“罪”的意思。【思路点拨】解答此类试题时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
38、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2. 【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及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解析】先通读文句理解大意,再抓住“而”“是”“子房”等标志词来断句。【思路点拨】断句要依据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3. 【答案】C【知识
39、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解析】主要靠的是义狗的智谋和隐忍。【思路点拨】本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4. 【答案】(1)狗看到商人死了,暗中尾随少年到了他的家,记住了它(所在位置),回到县里去。(2)假使狗在少年杀害商人的时候,猛然用力地用它的牙齿来跟歹徒角斗,被大木棒打烂身体都不回避木棒,刚烈啊,但是对商人没有益处。【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
40、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理解)。【解析】“阴”,暗中;“尾”,尾随;“识”,记住;“却”,回到;各一分。解析:“使”,假使;“戕”,杀害;“角”,角斗;“糜身巨梃”,被大木棒打烂身体;“不之避”,不回避(木棒);“于客无补”,对商人没有益处;各一分。【思路点拨】高考文言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只是辅助。因此,除非你有足够的理由,否则一定要讲究字字落实。专用名词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照抄,省略要补出,词类活用要准确,特殊句式要调整。尤其要有得分点意识,学会抓关键词,书写要工整,语句要通顺,杜绝错别字。参考译文丙申年秋填,有一个太原商人在南方做买卖回来,骑着一头驴,腰里装着五六百两银子。偶然路过中牟县
41、境内,在路边休息。有一个少年人,拿着一根木棒,带着一条狗来到这里,也在路边休息。狗向商人发出咿哑的叫声,好像希望商人救它。商人把狗买下放了它。少年看见商人包裹很重,偷偷跟着商人到偏僻的地方,用木棒打杀了商人,拖着尸体到至水边的小桥旁,用沙子和芦苇覆盖,背着商人的行囊离开了。 狗看到商人死了,暗中尾随少年到了他的家,记住了它(所在位置),回到县里去。正好县令升堂,衙班很严肃,狗径直向前趴在地上号叫,好像哭泣又好像倾诉,驱赶它也不离开。县令说:“你有什么冤屈?我派小吏随你去。”狗带着衙役出来,到商人死的地方,向河水叫。衙役掀开芦苇找到尸体,回来报告县令,只是无法找到凶手。 狗又回到县衙,号叫像先前
42、一样。县令说:“你知道凶手是谁吗?我姑且派遣小吏随你去。”狗又出来了,县令又派遣数名衙役尾随而去。走了二十余里,来到一个偏僻的村庄一户人家,狗竟然直接进去,遇到一个少年,狗跳起来并且咬他的手臂,把他的衣服咬破了血濡湿了衣服。衙役捆绑他把他带到县里,他招供了杀害商人的经过。问他钱在哪里,钱还在,就到他家取回钱。因为在包裹中得小户籍,知道商人的故乡和姓名。县令于是判处少年死罪,而没收商人的包裹归于府库。 狗又到县令面前吠叫不止,县令于是思考道:“商人虽然死了,他的家还在,这包裹里的钱该属于谁呢?狗吠叫,难道是没有道理的吗?”于是又派遣衙役径直前往太原,这条狗也跟随离开。到了地方,商人家才知道商人死
43、了,又知橐金无恙,非常感恸。商人有个儿子,收拾行装跟随衙役到县里,贼人已被打死狱中。县令于是取出包裹检验并且交给他。那条狗仍然尾随商人的儿子到来,跟随商人的儿子扶着棺椁一起返会,往返数千里,住店吃饭,和人没有区别。 议论说:人处理事情要用智慧,遇到变故关键在忍耐。往往灾祸起于仓卒之间,张皇震慑而不知该怎么办,这是因为智慧不足;不能够忍下忿忿的心,蹈义赴难,而疏忽规划谋略,心思虽然是真诚的去不会有好的结果,这是忍耐不足。所以说成事难。假使狗在少年杀害商人的时候,猛然用力地用它的牙齿来跟歹徒角斗,被大木棒打烂身体都不回避木棒,刚烈啊,但是对商人没有益处。忍着悲伤与痛苦,奔走控诉呼喊,但是对贼人的住
44、宅却不认识路,纵然让主事的人可怜我而听从我,荒畦漫野,在哪里去抓凶手呢?冤屈难以伸,贼人不能抓获。只是空有报复贼人的想法,而不能马上来抓住他。知县那里能够申诉,就姑且忍让来等待时机,追踪跟随来认得他住的地方,贼人已在我眼中,而后我跑去告发他。贼人已落入我的彀中,而后奋起愤怒狠狠地咬一口,我的仇可以报了,钱可以归还了,太原之问可通,而客人的棺椁可以回家了。用这种方法处理天下的事情,什么事办不成呢?我既悲伤客人的遭遇,又很羡慕客人有这样一条胜过很多人的狗。二(二)1. 【答案】色彩(视觉)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寓情于景:诗人危楼远眺,寻找桂林秋意,字里行间,寄寓着异域思乡之情。
4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解析】颈联“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山岭岭被映成一片红色。运用了比喻;尾联诗人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而寻访的秋意,显得多么富有深情;两联有衬托(反衬)或乐景写哀情。答对2点并有简析给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
46、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2. 【答案】诗人将“访秋”写得一波三折。首联:薄醉思乡,高楼望秋。秋天当归而未归,欲借异乡访秋自我安慰。颔联、颈联:南方秋意难访,徒增羁旅惆怅。异乡落日、归帆、烟白、霞红,虽然所见皆晴秋爽朗之景,却极难发觉。尾联:终于访得秋意,聊慰苦苦乡思。唯有“丹枫”怜我,以一树火红,报我真正秋意。【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浅层次理解诗歌内容
47、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鉴赏评价)。【解析】首联,“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无法浇灭那心中熊熊燃烧的思家念国之火,愁思反而愈加沉重。他登上高楼遥望北方的家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而放眼望去,故园杳不可见,心情更加郁闷。中间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而见中又寓所感。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回应题目访秋,含蕴地表露出思乡的急切心情。诗人因为思乡,连北方的秋色也觉得可爱,所以要登楼寻访秋意。【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解读关键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要
48、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要注意诗句在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方法等。解题步骤是:解读诗句内涵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指出诗句在创设意境、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或是蕴涵着怎样的理趣。二(三)【答案】君子生非异也 则素湍绿潭 海日生残夜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曲新词酒一杯【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解析】关键字、易错字为“生”“湍”“幽咽”等。注意“生”是“性”的意思,两字通假,但不能写成“性”。中“生”不能写成“升”。三1. 【答案】C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解析】
49、A、“拒绝女孩替他交钱看电影”与原文情节不符,原文中是先拒绝,后“勉强答应了她”;再者说女孩“帮困救弱”,概括也不大准确,男孩虽然有困难的一面,但他不“弱”,男孩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很上进的学生。D“插叙”改“补叙” E、“这给男孩的心理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深深的伤痛”,分析错误。从小说的情节上看,男孩并不知道女孩已经去世。【思路点拨】四步阅读化整为零。(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美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2. 【答案】这封信为主人公刘兵寻
50、找当年的同桌画上了一个句号,使他的寻找有了回应。信中说明了他的同桌不见他的原因,为后文交代女孩的去世埋下了伏笔。揭示了小说的主旨,过去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应该放在心里珍惜保存。(每点2分)【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理解鉴赏)。【解析】分析段落的作用,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结构,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推知揭示主旨,从内容上看,信中说明了他的同桌不见他的原因,为后文交代女孩的去世埋下了伏笔。【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
51、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3. 【答案】自尊心强:少年时拒绝接受同桌给予的帮助。学业、事业有成:不仅学业有成,而且经过打拼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重感情,知恩图报:看重和同桌之间的情意,对同桌的离开感到伤心;对少年时同桌给他的温暖念念不忘,想方设法寻找过去的同桌,并希望如有需要的话对同桌能有所报答。(每点2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人物形象
52、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解析】抓关键句,第三段“男孩自尊心很强”;第八自然段,概括为“学业、事业有成”; 第十二自然段,概括为,重感情,知恩图报。【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所以,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都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分析人物。小说中人物的诸多因素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故分析人物绝不可忽视这些因素。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
53、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这种情感态度和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4. 【答案】观点一: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旨。因为有了这个结尾的交代,读者才知道上面的信是主持人写的,而信的内容正是小说要表达的主旨。小说表现的是主人公刘兵对少年时同桌的一种难忘的情感,交代了同桌的去世,这份情感只能在主人公的心里永远保留,不会受到现实的打搅。观点二
54、:这样的设计过于哀伤,不利于表达小说的主旨。小说要表达的是一种同桌间纯净美好的情感,而王丽晨的去世便失去了交流情感的一方,使小说蒙上了一层哀伤的色彩。主人公希望见到同桌,并希望需要的话能有所报答,王丽晨的去世使主人公的希望落空,给人一种好人未得好报的感觉,令人生叹。如果去掉这个结尾,会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就使信中所表达的情感成为女孩内心的真实表白,更有利于突出小说的主旨。【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探究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探究)。解析本题难度不大,只要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合理,给6分。【思路点拨】解答此题,考生需要通读全文,梳理出相关信息,然后逐一概括。
55、组织答案是可先举出文中暗示的情节,然后进行具体分析,注意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四1. 【答案】大学时开始独立研究,虽走了许多弯路,但其研究成果影响很大。下放干校劳动时,他克服困难,潜心读书,做了大量笔记,为日后的研究著述奠定了坚实基础。上世纪70年代,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出版,李泽厚通过“批判”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紧接着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出版,引起轰动。上世纪80年代,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等美学专著相继出版,为李泽厚赢得了巨大声望,并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美学精神的深度与广度。(4分;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答出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
56、层次为C(综合分析)。【解析】这是一道局部文意概括的题目,答题时要找准区位,筛选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条作答。【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2. 【答案】高屋建瓴,系统展示文明古国心灵历史,是对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以至于中国哲学的精练概括。比以往同类著作有创新,给青年人提供更灵活更科学的治学新方法,不仅传授知识,更有利于提升审美能力。恰逢“美学热”袭,美的历程生逢其时。【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解析】这是一道文意的综合概括题目,
57、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赢得巨大声望的原因”,然后在全文找到依据,答题时要分条列述,注意文章时间、地点变化的地方,还要特别关注文章中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5分,答出一点给2分,2点给4分,3点5分。意思对即可)【思路点拨】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第二,认真阅读文本,找到相关的答题区间;第三,整合形成答案,注意条理清晰。3. 【答案】观点一:我认为李泽厚的观点正确,导师不能对个人成功起决定作用。理由:李泽厚在大学主要靠自学获得真知,他研究哲学史,却没有上过著名教授的哲学课。关键是自己的行动。李泽厚总结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而且大学阶段只是人生短暂的一个时期,他后的
58、辉煌成就都是离开学校离开导师以后才取得的,这更证明导师对一个大家的塑造并不重要。观点二: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我认为导师对成功很重要。理由:李泽厚上大学的时机不够理想,名家教授还在接受思想改造,他没有受教于名家,没有充分感受到名家教诲的力量,否则,他会取得更加巨大的成就;因为没有老师指导,李泽厚走了许多弯路,他自己也认识到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研究谭嗣同吃亏,投入了过分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有导师教诲在前,他的研究会更加高效。李泽厚身在北大校园,虽然没有更多直接聆听导师教诲,但大师云集的校园氛围,大师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他们渊博的学识和包容的胸襟(用老师的图书证借书,能逃课自由搞研究),使与其交游受其
59、熏陶的李泽厚受益匪浅。导师的力量有时是无形的,这对他以后的发展无疑会起到激励指引作用。观点三:我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师不可缺少,但成功关键取决于学生本身)理由:对目标明确,意志坚定,自学能力很强的学子说,导师的作用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意志和能力。对于更多普通学子说,导师在治学过程中的引导和纠偏作用不可或缺,他可以指导学生更高效进行研究和学习。无论对于哪一种人,治学关键环节的指导都可以使他前行的道路更加畅通,都比自己在黑暗中摸索要高效得多。导师对于普通人的作用是雪中送炭,对于杰出人物的作用是锦上添花,作用大小是不同的。【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
60、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次为F(探究)。【解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课表卷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对每个段落进行归类,得出关键词语,一定要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6分;其中“观点”明确1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均应联系文本作答,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思路点拨】首先,先阅读文本内容,确立自己的观点。第二,依据文本材料,找到相关
61、的答题区间。第三,分条阐述理由,分条作答。五1.【答案】D【命题立意】该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解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A项用错对象。“不胫而走”比喻消息等传布迅速。此处应用“不翼而飞”。B项不合语境。“难舍难分”形容彼此感情很好,难以抛舍分离。此处应用“难解难分”。C项不合语境。“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此句中没有“经常”的意思。D项“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答题技巧】近义成语的辨析方法。(1)意义轻重不同。例如“独断专行”、“专横拔扈”、“一意
62、孤行”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办事主观蛮干之意。但前者有蛮横、霸道之意,语意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中者和后者,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义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范围较宽。(2)意义侧重点不同。例如“苟且偷安”“苟且偷生”都含有得过且过,保持现状的意思。不同点是前者偏重在贪图安逸,后者偏重在贪图生存。(3)范围大小不同。“汗牛充栋”“数不胜数”都可以形容事物多。前者只能形容书籍很多,范围小;而后者可以泛指任何事物的数量多,范围大。(4)适用对象不同。例如“鱼龙混杂”“鱼目混珠”都有两种东西混在一起,难以分辨的意思。前者适用的对象是人,指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后者适用对象是物,指假的事物
63、冒充真的事物。(5)感情色彩不同。例如“侃侃而谈”“夸夸其谈”都可以用来形容说话很多,前者是褒义词,指从容不迫的谈论着的样子;后者是贬义词,批指只说华而不实的空话。(6)语体色彩不同。例如“深恶痛绝”“咬牙切齿”都指厌恶、愤恨到了极点。前者侧重形容痛恨的思想感情,书面语;后者侧重指痛恨的表情,口语。(7)语法搭配不同。例如“一语道破”“一语中的”都有说话简短而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的意思。但前者能带宾语,如一语道破天机;而后者则不能带宾语。2. 【答案】C【命题立意】该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解析】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
64、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A项有歧义,“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指的是影片三体还是影片星际穿越,不明确;B项语序不当,应是“定期组织”;D项搭配不当,“理解”与“魅力”搭配不当。3. 【答案】C【命题立意】该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解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本题要注意句间逻辑关系和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不只是”和“更
65、是”搭配,承接的是前面的“看电影”,故排在前面;内容是一类的,“尤为”一词,决定了在前;的内容是对前面的转折, 和后面的内容连接紧密。4. 【答案】示例:能够提供生存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水分太多又导致涝害当土壤中水分过多、通气状况差时(6分;写出一句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解析】补写类语意连贯题需要“瞻前顾后”即根据横线前后的内容来推断横线上应填的内容。由“仓库”一词以及“土壤的矿物质营养必须溶解在水中”可推知的内容应是“提供生存必需的营养和水分”;由“水分太少引
66、起干旱对植物的生长都不利”可推知的内容是水分太多的危害;由“土壤的含水量和通气状况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和“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可知的内容为“土壤中水分过多、通气状况差时”。5. 【答案】鲁冰花可用于园林造景;能够帮助相邻作物生长;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制成高蛋白食品;有医疗保健作用。(5分;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题目的要求是“概括鲁冰花的作用”。即对于和作用无关的次要信息则应该剔除。认真阅读不难发现以下重要信息:“被用于园林造景”“因为鲁冰花能帮助其生长”“从
67、而大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改良土壤”“从而制作出口感与肉制品和奶制品相似的高蛋白食品”“可防止血管硬化,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疗效”,对这些信息稍加归纳即可。【答题技巧】压缩语段的常见方法:1摘取法。所谓“摘取法”,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2分层法。“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化零为整法。对没有中心语句的材料,必须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将分散的要点摘出来,化零为整,进行有机整合;4同义替换法。有时筛选出了信息要点,但字数过
68、多,此时不妨寻找与信息中意义一致较为简洁的同义语来替代。六【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和F级两个能力层级(表达应用)。【解析】本题可以从不同对象入手分析,由各自的事件的相应的立意。思考角度与立意示例:(1)小婧画画,拿给老师看: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可能通过不同的不同的方式、角度反映出来。人们要勇于表达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即使这种愿望突破了现实的框框。有憧憬,就有行动;有理想,就有目标。(2)老师借评画对小婧进行教育:教育不只在课堂;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更能渗透人心;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技能,还在于育人。教育应该放飞心灵,而不是束缚思想。对学生不要吹毛求疵。(3)绘画作品与
69、现实生活的关系:艺术不能脱离现实,想象不能随心所欲。文艺作品也要维护公序良俗梦想是改变现实的先导。当僵化刻板撞上自由创新,谁该避让?(4)关于不得践踏草地的显性或隐性规定:公共环境应该人人爱护。珍惜生命,从爱护花草做起。科技改变世界,让公园种满不怕踩的草,让环境与人更亲近。允许与禁止进入草地:那种规定更文明?【参考例文】放飞心灵“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梦就飞多远吧”我们不妨给自己找一片自由的天空,一份宁静的怡然,让我们的心灵自由翱翔在属于自己的那片晴空。这时,你会发现沉闷的生活其实到处洋溢着生机,灰暗的人生其实铺撒着美丽。每个人的心灵或许都会有绳索的束缚,然而,殊不知它只是外强中
70、干的一团糟粕,如果我们挣脱了它,将会飞得更高!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一个极具滑稽色彩的套中形象,他之所以走进重重的套子,是因为他心中有绳索,俄国沙皇制度的条条例例已无情地系住他的心灵,他害怕他的一举一动都会绊到他心中的绳子而摔得体无完肤。其实,如果他可以,可以挣脱心中那腐朽的绳索,他会在他的位置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真正地为他的民众祈福。但他没有,因为那条绳索将他的心灵已毒害地太深。假如现在随机问某个中国孩子的梦想是什么,答案无非是考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这些答案的出现难道不可悲吗?一个中国家长为自己的儿子考取哈佛大学而骄傲,而另一个美国家长的儿子由于升学考试失败,从而开始新的生活周游世界。当儿
71、子走过许多地方,钱包中已所剩无几回家时,这位美国家长却出乎意料地为孩子高兴。在中国家长看来,这位美国家长已经“疯”了,这种人简直就是一败涂地。而美国家长却说:“他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使自己快乐,这不是很好吗?”是的,与其让自己孩子干这干那,何不让他顺其自然?当我们为奥林匹克竞赛而沉埋题海之时,外国孩子却随意报考;当中国孩子为高考、中考而苦读于书海之时,在太平洋的彼岸,美国孩子却在为一个毕业舞会作精心准备。他们永远不会将荣誉看作自己的奋斗目标!会生活的人从不会用坚硬的绳索牢牢束住心灵,而是巧妙地避开它,给心灵一片自由的天地,畅游梦想中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很自然地发现,原来生命中没有那么多绳索,只是庸人自寻烦恼罢了。“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生短暂,我们不能总将脚步迈在一个个自设的槛上,用一条条糟粕的绳索牵绊前行的脚步。我们不要羡慕风筝能飞在天空中,因为它只能受着绳子的约束飞在有限的一片天空,而那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挣脱心灵的绳索,我们会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