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五考点4 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3723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五考点4 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五考点4 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五考点4 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五考点4 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五考点4 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五考点4 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五考点4 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考点4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法1 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命题角度1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142017全国卷,15,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

2、者表达的情感态度。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题目要求从“戏赠”入手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所以不仅要体会其表层情感,还要体会作者“戏赠”背后的微妙心思。诗的首联,写作者的诗歌成就;颔联,写自己的诗歌被元稹模仿、让李绅服气。诗的前两联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诗歌创作成就的自得。颈联,是作者的牢骚话,表现了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体现了作者的不平与无奈;尾联,表现了作者在自己的诗歌新编成集之后的欣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两种:一是作者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得,一是作者对不能被当世重用的无奈和自嘲。方法点拨全面分析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八个要点1.看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透露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

3、目,往往就抓住了解答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类试题的“要害”。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一个“送”字便透露了诗中的惜别之情。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着眼题目,即可知词中所蕴含的是怀古伤今之情。2.看作者。通过了解作者可以确定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风格、生平遭际、思想主张等,这些都影响着作者在创作时的情绪。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了解苏轼在政治上的失意与他的远大抱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在该词中表达出来的豁达与豪迈。3.看题材类型。如思乡诗多抒发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闺怨诗多抒发思念征人的孤寂、愁苦之情。4.看注释。诗歌中的注释一般有以下几种: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

4、歌的思想内容;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感情基调等;介绍相关句子,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他人对诗歌的评价,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5.抓住关键词。有些诗歌,作者会有意识地用一两个关键词来点明感情基调。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作者用“相思”和“闲愁”两个关键词就把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揭示得清清楚楚。6.抓住关键句。关键句指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如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悲”为作者的心情,“秋”“作客”是悲的原因,这一句表明了作者客居他乡又逢秋时的伤感。7.看意象。如: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杜鹃,往往表示凄凉、哀伤。考生平时备考时应加

5、强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这样,考试时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8.看表达技巧。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表达主要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如比喻、用典、反衬、托物言志、象征等。因此,把握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答题思路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设问方式】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某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比较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某一意象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

6、落等。第二步,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分析。【参考句式】这首诗(词)通过()的描写(结合句子具体分析诗歌的内容),表达(或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命题角度2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152016山东,14(2),4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诗歌原文见【典例9】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要从作品整体入手。前三句,孤舟无伴,船外白茫茫一片,朔风劲烈,写出了作者的孤寂悲冷。“推开篷”一句,因为朔风骤起,却有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最后“一笑琅然”,作者的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方法点拨体会作者的

7、情感变化的两个要点1.梳理情感脉络,切分内容层次。要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划分诗歌的层次。可关注诗歌所写的时间段,以不同的时间段给诗歌划分层次。2.理解诗歌句子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根据不同层次的内容,体会每一层次、每一节点(具体到每一句)中作者微妙的情感。将这些微妙的情感贯串起来,即可把握作者的情感波动情况,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变化。考法2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162017山东,14(2),4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

8、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诗歌的最后两句“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前半句已经说明了“不觉蜀道难”的原因,即诗人此行是为了看望知己,所以不觉得“蜀道难”。再看诗歌前面的内容,前两句先写自己清晨驱车进入五盘岭,然后写自己看到的景色,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所观之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看到的景奇险,但是觉得富有情趣,所以也不觉得道路艰难了。方法点拨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5个要点1.要知人

9、论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来分析。2.体悟要深入。作者写诗歌一般不是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是“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因此,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前提条件。3.分析要细致。第一,要紧扣诗歌的内容。对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诗歌中的相关语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诗歌泛泛而谈。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

10、,避免架空分析。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4.归纳要全面。有的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考生在分析概括时要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5.评价要恰当。一是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狭隘。答题思路分析评价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设问方式】这首诗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歌内容予以分析。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歌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

11、诗歌内容说说你的理由。【答题步骤】第一步,通过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某人对诗歌的评价,评价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二步,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相应的分析。【参考句式】这首诗歌写了()(具体分析诗歌的内容),写出了()(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某人对诗歌的评价分析作用)。诗82020江西抚州高三考试,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寄黎眉州苏轼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注】黎眉州:黎錞,四川人。胶西:时作者在密州,密州在胶河以西。瓦屋、峨眉:四川山名。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归去:

12、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含了作者的情感。B.颔联中作者借助想象,将内心情感融入对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绘中。C.颈联写作者将自己与欧阳修作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D.本诗语言质朴平易,风格明快,情景交融,动中寓静,平淡中寓激情。(2)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诗92020安徽六安高三上学期考试,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柳宗元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间绿筠。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

13、更相亲。【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永州所作。莳:种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作者跟随崔中丞造访在郊外居住的卢少尹一事。B.首联点明郊居之地是在湘江岸边,四周无邻,渲染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C.古代称甘草为国老,浊酒为贤人,这样写既与药、樽相照应,又暗示崔中丞的身份。D.尾联自然高妙,语意双关,“为五禽戏”既写实,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019全国卷I,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真题文本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

14、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一)明确题干要求本题题干要求选择“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所谓赏析是对诗歌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综合鉴赏,由此可见,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的能力。此类试题没有固定的命题模式,可能考查对某一联

15、或某一点的分析,也可能考查对全诗的理解。所以,考生做题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做到有的放矢。(二)读懂选项内容分析选项的考查点,看其是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考查,还是对诗歌的情感态度的分析鉴赏,并标注分析的关键点,以备下一步的对比。本题A项,考查对诗歌体裁“题画诗”、表达技巧“写景兼抒情”、诗歌语言“简淡中见新奇”的赏析。B项,考查对诗歌内容“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的概括。C项,考查对诗歌颔联内容的理解。D项,考查对诗歌颈联内容的概括和表达效果的鉴赏。(三)原文对照,判断正误即需要细对比,找错端。选项中对诗歌内容的表述、对诗人情感的分析、对表达技巧的鉴赏等都要有所依据,找不到依据的点就有可

16、能是设错点。A项,是对全诗内容、表达技巧等的分析概括。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满眼”“向来”“一窗”等用语浅易,风格简淡,却表现出诗人对山水画很高的鉴赏水平。诗歌首联、颈联写画中之景,颔联、尾联重在抒情,含蓄有味。B项,对应首联。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满眼”“长江水”“何郡山”C项,对应颔联。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是把画作比喻成一扇窗,诗人赞美许道宁通过一扇小窗大小的画作,表达出辽阔万里之势。选项理解错误。D项,对应颈联。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

17、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不还”“俱含晚”“众木”“孤云”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一)明确题干要求题干有两问,第一问“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考查考生分析诗歌尾联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第二问“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考查考生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二)辨明答题方向第一问,说明尾联含意,可以通过关键词来分析。“此中”指这幅画;“佳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画中景喻为有深蕴的“佳句”,说明画中蕴含着诗意。“吟断”指吟尽,“相关”即彼此关联,意思是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结合“有佳句”“吟断”等内容可以看出

18、作者认为“画中有诗”,意境深远,纵使吟尽心中所想也觉得不合画意,这幅画能令人玩味不已。重难拓展1多考点综合(客观题)12019全国卷,14,3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诗歌原文见【典例8】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是对一、二句主要内容的分析概括。冈头花草新发,燕

19、子穿梭飞舞,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B项,是对三、四句主要内容的理解。“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根据第三句“田塍望如线”可知,田埂一眼望去如线般笔直,第四句中的“参差”一词在这里形容水光闪烁,而不是描写田埂。C项,是对五、六句主要内容的理解。“白纻裙”“绿蓑衣”色彩鲜明,朴素和谐。D项,是对七、八句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分析。诗人抓住农人的歌声进行细致刻画,“齐唱”“嘤咛”展现了农人劳作时的欢乐气氛。难点指津设题陷阱和解题方法1.误区警示古代诗歌阅读的客观题错误选项的命制有以下几种类型:(1)内容理解方面:诗歌句子的意思理解有误。如例1B项将“望如线”理解成“蜿蜒起伏,时隐时现”。关键词理解错误。如

20、2018年全国卷第14题B项对“屈穷”理解错误。内容顺序颠倒。现实与想象不分,现在与未来不分。(2)鉴赏方面:意象梳理不全,意境定位不准确。物象意义分析错误。如2017年全国卷第14题B项对“衔枚”理解有误。人物的身份定位、性格概括、情感表达等出错。抒情主体不清,情感分析有误。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褒贬倒置,忽视背景,说法绝对。胡乱联系,如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学过的诗句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2.解题方法(1)审题干,明要求。从考查范围上看,可能是对某一联或某一点的分析,也可能是对整首诗歌的理解,做题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做到有的放矢;从考查考点上看,看其是对哪些考点的综合考查,做题时避免顾此

21、失彼。(2)析选项,抓关键。即分析选项的考查点,看其是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考查,还是对诗歌的情感态度的分析鉴赏,并标注分析的关键点,以备下一步的对比。(3)细对比,找错端。选项中对诗歌内容的表述、对作者情感态度的分析、对表达技巧的鉴赏等都要有所依据,找不到依据的点就有可能是设错点。重难拓展2 比较鉴赏性试题22015全国卷,8,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

22、木齐。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本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比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的能力。题目要求将此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比,对诗歌描写景物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要求比较的是“不同”,不需要答“同”的方面。首先,要明确景物描写有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其次,具体分析两首诗在描写景物时角度的不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主要是实写,从正面描写壮丽的雪景;而此诗,开篇一个“闻说”,再加上标题中的“将赴北庭”,可知作者描写的对象是听说的,是通过想象虚写的。由此即可得出答案。难点指津古代诗歌比较鉴赏性试题的常见失误与应对策略1.常见失误(1)在整体把握上顾此失彼,只对其中一

23、首诗歌进行分析评价。(2)不注重题干中提示的比较角度。(3)在表述上条理不清,层次不明,要点不全。2.应对策略(1)审清题干,大处着眼。找准题干中的关键词。这里的关键词是指能引导、限定作答方向(角度)和范围的词语。常从诗歌的整体或局部的描写角度、抒情手法、所用技巧、语言特色等作比较。如例2中题干要求从“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分析两首诗的“不同”。树立整体意识。所谓整体意识是指在作答时不能顾此失彼。注意诗歌的隐性信息。对比的两首诗歌,对比点有时不明显,有些信息如时间、地点等需要仔细思考后才能得出。(2)注重模式,规范作答。规范作答即根据题干或分值,看清步骤,分点作答。诗歌比较阅读题,有时提问较为隐

24、晦,需要考生缜密思考,谨慎作答。诗歌比较阅读的常见题型通常有两大类,一类是“求差异”,此类题常见的答题模式为:甲诗歌(方式或内容),而乙诗歌(方式或内容)。一类是“求异同”,此类题常见的答题模式为:先“同”后“异”,通常“同”的方面较为明显,可用一两句话概括;求异的作答模式同第一类。考情回顾1.2019全国卷,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2.2018全国卷,14(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3.2017北京,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25、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4.2016全国卷,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重难拓展3开放性试题32016全国卷,8,5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内宴奉诏作曹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

26、要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诗歌语言的炼字,不论持哪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若认为“健”“明”好,则联系诗句,分三步解答即可:第一步,解释含义,“臂健”“眼明”指臂膀健硕、眼睛明亮;第二步,将其放在语境里理解,“尚嫌”“犹识”强调尽管岁月流逝,但身体强健,仍识得战阵;第三步,体会感情,全诗表达了作者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认为“弱”“昏”两字较好的作答也可分为以上三步:“臂弱”“眼昏”指体弱眼花,表达作者虽承认自己年老体衰,但依旧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难点指津开放性试题常见失误与应对策略1.常见失误(1)没有认真审题,也没有深入理解诗歌,凭空作答,常常出现答非所问、不着边际、不能切中要害

27、等现象。(2)阐明理由时或不得要领,或只是蜻蜓点水,不能紧扣诗歌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或只表明观点没有深入分析。(3)答题时不考虑诗歌的内涵,只是从诗歌本身来考虑,造成答题存在片面性。2.应对策略(1)分析问题提问的角度。开放性试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题理解的多义性,二是艺术手法的多样化。主题理解方面要善于从诗歌中捕捉关键信息,知人论世,对诗歌主题作合情合理的分析。艺术手法方面,出题范围较广泛,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2)找准切入点。开放性试题也是与诗歌内容紧密相关的,找准问题与诗歌的关联点是关键。一般而言,第一问的回答要把握准确,大多数情况下可顺应题干表述的观点,但也要根据对诗歌的理解仔细辨别。(3)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在具体分析时,要有原文意识,要结合原文相关内容来分析评价,做到点面结合,不能隔靴搔痒,空洞说教。考情回顾1.2018全国卷,15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2.2016天津,14(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