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第18课 诗词三首【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虞美人这首词,完成13题。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答:_答案: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所以怕见“春花秋月”,实际上是怕“春花秋月”勾起自己对往事的回忆。2.后世许多词话著作论李煜词,以他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佳,你认为此句妙在何处?“愁”的含义是什么?答:_【解析】从比喻的效果上去分析。答案:“一江春水”一句,运用比喻写“愁”,将抽象无形的愁绪形象化、具体化,而且高
2、度概括,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从而使之千古传诵,脍炙人口。“愁”蕴涵着亡国之愁,被囚之恨。3.虞美人中几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吗?高&考%资(源#网答:_答案:本词中两次提到“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和“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表现了怀念故国、怀念亲人的主题。二、阅读扬州慢这首词,完成46题。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下面诗句的妙处:“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答:_答案:“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采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说它们是十五年前的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
3、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都“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5.这首词在写景抒情时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原词加以分析。答:_答案:此词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上阕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芜景象“尽荠麦青青”。下阕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和深情难赋。以昔日“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荡然
4、无存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6.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你能结合原词分析一下吗?答:_答案:词的一开头,使用虚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是作者想像中的昔日扬州繁华的景象。接着是虚实相结合的写法,“春风十里”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实写,这对比鲜明的图景,自然有昔盛今衰的感慨!由此词人直抒胸臆,最后从听觉处渲染。词的下阕分两层,第一层虚写,以“杜郎须惊”反衬出今日扬州
5、的凄凉,后一层实写,写二十四桥明月、桥边红药,发出“年年知为谁生”的感慨。综观全词,有实有虚,有情有景,跌宕生姿,情景交融。三、7.陆游的书愤一诗,让我们体会到作者满腔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责任感。那么什么是“责任”?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你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组句子,至少要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答:_参考答案:责任是一种品质,一种美德,一种人格的升华,一种让你创建天地的砝码,一种心灵的洁净剂。 “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责任,“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责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责任,“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是责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责任。责任是人生的礼炮,为
6、生命增添出绚烂的礼花。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灿烂的、金子般的光辉。【素能综合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玉砌()凝噎()暮霭()B.纶巾()强虏()鹊桥仙()C.玉簟()舞榭()荠麦()D.戍角()黍离()豆蔻()【解析】选A。B项“纶”读;C项“簟”读;D项“黍”读。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高&考%资(源#网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完结 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兄弟,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词B.夜雪初霁 霁:雨、雪后初晴 解鞍少驻初程 少:短时间C.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有名 杜郎俊赏 俊:卓越D.难赋深情 赋
7、:述说 纵豆蔻词工 工:工巧、精美【解析】选C。名:垂名、传名。高&考%资(源#网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雄姿英发 早生华发B.便纵有千种风情 纵豆蔻词工C.便胜却人间无数 却上心头D.自胡马窥江去后 独钓寒江雪【解析】选B。“纵”意思是“即使”。A项,动词,勃发/名词,头发。C项,助词,无实义/转折连词,却。D项,长江/河流的统称。 4.下列句子的停顿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高&考%资(源#网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解析】选C。词句的断句与诗有很大的
8、不同。诗句的断句只有几种形式,而词却不同,句式较大,且变化较多。学习时要注意这一点。根据词句的意义,C项的停顿应为“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5.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解析】选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用的是借代的修辞。A、D两项用的是比喻,C项用的是对偶,只有B项是借代。6.结合姜夔的扬州慢,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下片章法相类,均是兴废、繁华衰落的对比。B.姜夔在小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
9、昔。”今,指眼前的扬州;昔,指杜牧笔下的扬州。C.词中首先指出扬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而竹西亭又是景色宜人的去处,衬托出姜夔在开始的旅程中驻马暂停,本来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来观赏古城的。但实际情况却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来源:高&考%资(源#网D.清角,指发音清丽的号角。戍楼上号角吹出的声音在寒风中清脆可听,震荡着空城。号角的声音更显出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解析】选D。此处“清角”应指凄清的号角,凄清的号角声使人感到了阵阵寒意,更显出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7.填空。高&考%资(源#网(1)虞美人中词人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的句子是:“_?_。”(2)写出书愤的颔联:“_,_。”(3)二十四桥
10、明月夜,_。(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答案:(1)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3)玉人何处教吹箫8.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并将序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李煜生于江南,山清水秀孕育了他多愁善感的气质、多才多艺的灵性。因此,他往往能在看似平常的句子里写出丰富的内容,善于概括出人生中一些典型的、共同的、容易打动人心的东西,如喜怒哀乐、离情别绪、人生愁恨等,引起读者的共鸣。在位期间享乐优游流连于感情的旋涡,丰富的思想感情使他对一草一木、春花秋月皆有独特的感受。凡是亡国遗民,漂泊游子,被贬官吏,怀人相思者,读了他的词都能引发感慨或借他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思
11、想感情。读者却不容易觉出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而产生感情上的差距。答:_【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此类题目在解答时,应当注意确定中心话题,明确首句,抓住关键词,理清句间关系;最后通读,再次确定句序是否合理。对于此题来说,通读全部句子,可以确定中心话题为“强调李煜的气质特点及其词作的风格影响、读者的感受”。再加之由词人到词作的逻辑关系及都出现了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关联词语,故可确定首句为;其后理清句意,抓住关键词即可确定顺序为。答案:9.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的句式,用举例的方法扩展语句。 翻开古代诗篇,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深切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是钟情山水;
12、_,_;_,_读着,品着,你已经和诗人们融为一体了,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解析】根据给出的文字举例应是诗人词人,而且应是同一流派的,还要同“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相照应。来源:高&考%资(源#网参考答案:读杜甫、白居易 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读陆游、辛弃疾 你懂得了什么是爱国情怀10.续写下列句子,使之构成一个排比段。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他对强烈的亡国之痛的描述,也是他作为一个薄命君王的悲苦境界的反映。答:_【解析】根据例句,所写句子应该是我们所学过的或熟悉的文章中的关键句,而且要对所选出的语句加以分析概括,使主题明确,或加以升华。要至少再续写
13、出两个类似语句才能构成排比段。参考答案: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他临终的遗嘱,也是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终生追求未遂的梦想。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他人生价值的宣言,也是他作为一位天才诗人高度自信乐观豪放的写照。11.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呢?来源:高&考%资(源#网答:_【解析】后三句写了昔日的繁华景象,游玩时随从众多,而这一些只能在梦中了,联系作者的处境(阶下囚),从中感悟他凄凉的心情。参考答案: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其
14、处境的无限凄凉。1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答:_【解析】越是把昔日景象描绘得繁华,就越能反衬现实的悲凉,这是以乐景来写哀情。参考答案: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沉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二)(2009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 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来源:高&考%资(源#网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高&考%资(源#网13.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答:_【解析】“三万里河”指黄河,
15、“五千仞岳”指华山,两者都在金人占领区内。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虎虎有生气,华山雄伟高峻。但大好河山,陷入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东入海”的黄河,仿佛夹着愤怒之气,倾泻而来;“上摩天”的华山,昂然挺立,直刺苍穹,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14.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