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训练二十二 第四单元第卷(选择题,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浦口() 昏聩() 顷刻() 挣揣()B.唱喏() 泠泠() 谂知() 丹墀()C.揾做() 诨介() 后偃() 疑窦()D.错勘() 提防() 亢旱() 金钏()答案:B解析:B项“喏”读音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盗跖 嗟怨 亢旱 披枷戴锁 B.斜辉 金钏 厮守 杯盘狼藉C.淋漓 青鸾 窈窕 悬粱刺股 D.蒿莱 粉黛 翡翠 舆图换槁答案:A解析:B项“辉”为“晖”,C项“粱”为“梁”,D项“槁”为“稿”。3.释义全对的一组是( )刽子磨(摇)旗 错勘
2、(判断)贤愚 推整(整理)素罗衣 花儿、靥儿(酒窝) 淋漓襟袖啼红泪(女子眼泪) 寻思起就里(内中实情) 淡烟暮霭(云气)相遮蔽 无非是枯井颓巢(破败的鸟窝) 问秦淮旧日窗寮目断魂消(死的死,散的散)A. B. C. D.答案:D解析:“推整”解释为“假装整理”,“靥儿”指古代妇女贴在额两边的花饰。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窦娥冤通过窦娥的不幸遭遇,特别是她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的和法制黑暗的真实情况。(2)哀江南这套曲子寓情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的景象。(3)西厢记的曲词运用了多种修辞,并融合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富于。A.昏聩 凄凉
3、文才 B.昏聩 凄凉 文采C.昏庸 凄婉 文才 D.昏庸 凄婉 文采答案:B解析:“昏聩”比“昏庸”程度重,强调不明是非;“凄凉”与“景象”能搭配,“凄婉”多指声音;而“文才”是指人的,因此选B项。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57题。 【正宫】【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叨叨
4、令】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怨妇去得疾 疾:迅速。 B.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倩:使。C.此恨谁知 恨:仇恨。 D.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揾:揩拭。答案:C解析:A、B、D三项解释是正确;只有C项的“恨”应解释为“遗憾,不满意”,因为“恨”在古汉语中,是“遗憾,不满意”之意,现代汉语通常表示“仇恨、怀恨”的意思。6.“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
5、泪”,所运用的修辞格是( )A.反问 比喻 夸张 B.设问 拟人 比喻C.拟人 夸张 设问 D.拟人 双关 设问答案:B解析:曲中“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问一答,运用了“设问修辞格”;“谁染霜林醉,是离人泪”将物人格化,赋予了人的精神,运用了“拟人修辞格”;将“霜林”比喻成“人的醉脸”,很显然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7.下面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作者运用了高度夸张的手法,形容当时莺莺和张生缠绵欲绝的离别之情。B.【滚绣球】【端正好】 均采用因景生情的手法,写凄凉暮秋之景就是写莺莺的离愁别绪。C.作者把天地景物乃至车马饰物统统拿来赋
6、予丰富的联想夸张作为表情达意的手段。D.【滚绣球】 是曲词,它是莺莺在赴长亭的路上唱的,主要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抒情写意,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答案:B解析:曲中 【滚绣球】与 【端正好】 均采用了既写秋天之景,又写离人之情的方法,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以凄凉的暮秋景象衬托莺莺的离愁别绪,达到了一种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合而为一的境界。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
7、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8.对这首曲词中的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词中使用了三组对偶句、两组排比句,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气贯通。B.这首曲词,大量使用对仗句,使音韵整齐、语气贯通,获得了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C.这首曲词多用对偶、排比,兼用散句,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一气贯通,急促有力。D.这首曲词全用整句,前后对比,感时伤怀,节奏急促,读来令人慷慨击节。答案:D解析:D项“全用整句”错误,如“谁知容易冰消”就是散句。9.对这首曲词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谁知容易冰消”谁想到金陵“玉殿”“秦淮”“水榭”的兴盛与繁荣,竟像冰融化似的轻易地消失
8、了呢!“谁知”,谁想到、没想到,包含着无限的忱惋惜与惆怅。B.“将五十年兴亡看饱”,把南明福王、唐王、鲁王等各政权的建立与被清消灭前后五十年的历史都看过来了,尝尽亡国之苦。C.“乌衣巷”“莫愁湖”“凤凰台”一组排比句,是说江山易主,名胜残破,今非昔比,感时伤怀,抒写故国的哀思。D.“不信这舆图换稿”,到这时仍不信地图换了样,江山改了姓。紧承上文“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表达强烈的哀思。答案:B解析:B项“五十年”应指苏昆生从少年到老年所看见的南京从兴盛到衰落的一段时光。10.对这首曲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写苏昆生凭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抒写亡国之痛。B.痛掉南明的灭亡,在今昔
9、变化的慨叹中,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C.总写重到南京所见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用沉郁悲怆的调子收束全文。D.在前六支曲词层层蓄势的基础上,猛然爆发,放悲声明主题。答案:C解析:C项“用沉郁悲怆的调子收束全文”错误,应是激发了故国情感。第卷(120分)四、(23分)阅读下面叙述东海孝妇故事的文言短文,完成1112题。(17分) 汉时,东海孝妇,养姑甚谨。姑曰:“妇养我勤苦。我已老,何惜余年,久累年少。”遂自缢死。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官收系之,拷掠毒治。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时于公为狱吏,曰:“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不得理,抱其狱词,哭于府而去。自后郡中枯旱,三
10、年不雨。 后太守至,于公曰:“孝妇不当杀,前太守枉杀之,咎当在此。“太守即时身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雨,岁大熟。 条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文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非,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幡竹而上标,又缘幡而下云。11.(1)对第一段中加点的字词,注释有误的是_。(4分)A.勤苦:辛劳,辛苦 B.系之:囚禁、关押C.拷掠:抢夺,掠夺 D.毒治:惩处(2)对第二、三段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4分)。A.咎:灾祸,过失 B.身祭:亲自C.岁大熟:当年 D.上标:顶端,末端答案:(1)C (2)C解析:(1)C项“掠”应为“
11、拷打”。(2)C项“岁”应为“收成,年成”。12.翻译下面句子。(9分)(1)自诬服之。(2)以孝闻彻,必不杀也。参考答案:(1)自己承认了那不实的罪名。(2)因孝顺而闻名四方,一定不会杀人。解析:“服”在这里指“承认”;(2)“以”是“因为”,“必”为“一定”。13.填空。(6分) 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剧本与话剧剧本一样属于文学,是语言艺术。戏剧语言由_、_、_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道白)。人物间对话的叫“_”;人物一人表述心曲的叫“_”;台上并非一个人物,其中一个说白,其他人假作不知的叫“_”;穿插在曲词中的叫“_”。说白押韵的叫“韵白”,不押韵的叫“散白
12、”。因戏曲以唱为主,说白为宾,故叫“宾白”。科介是剧本中关于_的舞台指示。三者互相配合,推动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答案:曲词 宾白 科介 对白 独白 旁白 带白 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五、(2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1417题。 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同为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 元曲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散曲,它是勃兴于元代的一种新兴的诗歌样式,主要包括小令和套曲;一是杂剧,即由散套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科介,专供舞台演出。 元代散曲与杂剧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多种复杂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文学尤其是诗歌本身的内在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是文学传统继承与发展的结果。曲是由词演化而来的。词在
13、发展初期,饱含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的愿望甚至隐情。但是,词发展到晚期,由于词作家远离社会现实,作品的内容日趋广泛,题材日渐狭隘,又由于作家一味堆砌辞藻,走上了形式主义的绝路。再者,金元时代,随着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各民族在政治、军事上的斗争,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辽灭金兴,金亡元起,北京成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地区流行的语言,逐渐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的语言相融合,形成了新的语言体系,从而为金元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语言材料。同时由于新词汇不断出现,双音、多音词日益增多,而宋词的格律对变化着的语言,已成了一种严重的束缚,加上南北语音、声调的差异,方言俗语的迥别,由北方首先
14、产生元曲这样一种新诗体就成了势之必然。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原因则是由元代的社会现实所决定。蒙古贵族在统一和统治中国的90年间,对汉族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科举考试废而不行70余年,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制度。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地位顺序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匠、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形态下,知识分子中一部分人依附蒙古贵族,追求荣华富贵;一部分不做元朝的官,彷徨苦闷,隐居民间,过着贫苦的生活,抗议民族压迫,表现出对黑暗统治的不满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元代的特殊社会形态,也动摇了旧有的精神意识,传统的习惯和信仰,加上城市经济的发达,外来文化的影响,使文
15、学从旧的思想和束缚中获得了解放与发展的新契机,被正统文学轻视的市民文学,即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曲子和歌剧,以新的形式和精神茁壮地发展起来,成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力量。 散曲分小令和套曲两种。 小令也叫“小叶儿”,是独立的支曲,每首只有一段,很像一首单调的词,也有点像一首句式参差不齐的小诗。如白朴的越调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曲套(又叫散套或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官调相同的只曲联缀而成的“组曲”,套曲少则两曲,多则二三十曲,没有定数的限制,但必须一韵到底。套曲在体制的灵活变化上弥补了小令表情达意相对单调的不足。 散曲和词都是长短句,词“调有定路”
16、,曲有“正谱”。可是,散曲不像词那样严格要求“字有定数”,可以极尽长短句变化之能事,允许作者在正谱范围内加入“衬字”。所谓“衬字”,这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衬字不受格律的限制,即不讲平仄,不拘字数。它的作用,或者是补足语义,或者是加强声情,或者兼而有之。例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内黄钟煞中一节“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你子弟谁教钻入他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其中加点的字,便是衬字。若去掉衬字,这个曲子就黯然失色了。 散曲的用韵和词的用韵也有所不同。曲用韵较密,几乎是句句用韵。不论小令还是套数,都是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即使篇幅
17、较长的杂剧,一折也只能押一个韵部的字,但平韵、仄韵可以互押。而词则要求“韵有定声”。词中如用平韵,则全词皆平;如用仄韵,则全调皆仄;若用平仄二韵,则必须换韵。相对来说,散曲的用韵走的是一条自由之路。 散曲体裁在句子长短变化和押韵上的解放,使作者可以写得更加生动活泼,曲尽其妙,同时使音调节奏富于变化,浅唱高歌更为悦耳。所以说,散曲不仅为众多文人作者使用,也为广大群众读者乐于欣赏。14.“于是,广大人民群众呼唤着新的文学样式的诞生。”这个句子是从第四自然段中抽出来的,第四自然段由七个句子组成,已用一一标出来,那么这个被抽出来的句子,应还原于哪两个句子之间?(4分)参考答案:句之间解析:句意关系紧密
18、,不可能插入,“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是抽出来的句子的条件,因此可以断定在之间。15.(1)第五自然段第二句提到“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制度”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出来(35字以内)。(4分)(2)第五自然段“使文学从旧思想和束缚中获得了解放与发展的新契机”中的“新契机”指的是什么?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出来。(40字以内)(4分)参考答案:(1)废止科举制度,歧视知识分子,“儒”的社会地位被排在第九位,只高于乞丐。(2)元朝的特殊社会形态,加上城市经济发达,外来文化的影响。解析:(1)具体内容较多,有“科举考试废而不行70余年”、知识分子的地位等,然后加以概括。(2)相关内容有“元
19、代的特殊社会形态”“城市经济的发达,外来文化的影响”。16.第八自然段“弥补了小令表情达意相对单调的不足”中的“单调”的意思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全曲不分段,只有一段,很像一首单调的词。解析:在第七段关于“小令”的介绍中寻找答案。17.本文的核心、主旨是_。(4分)A.谈元散曲的形式和体裁特点 B.元曲的形成和宋词没落的原因C.元曲和宋词体裁特点的比较 D.曲的产生和发展及曲与词的比较答案:A解析:元散曲的特点是在与词的比较中体现出来的,因此B、C、D项概括都不准确。六、(15分)18.(2006山东烟台高三诊断性测试,18)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三个关键词。(4分) 专家
2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脸部会出现皱纹,这是因为脸部骨骼萎缩造成的,而不是皮肤本身的变化。研究人员对60名年龄在2565岁之间男女的面部骨骼进行分析后表明,每当面部一部分骨骼溶解、质量紧缩后,就会在皮肤下面留下空隙,进而出现皱纹。 参考答案:骨骼 萎缩 皱纹19.下面两支曲子中各抽出了两句,若将它们还原至诗曲中,请把序号填在横线上。(5分)(1)【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_,_。(2)【太平令】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哰哰。_,_。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采樵。这黑灰儿是谁家厨灶?无非是枯井颓巢 冷清清的落照 剩一条柳弯腰 不过些砖苔砌草参考答案
21、:(1) (2)解析:(1)处写秋景,选;(2)写庭院的荒凉,选。20.仿照下列示例,以“酒”为喻体,写两个本体不同、意思不同的比喻句。(可以不仿示例的句式)(6分)示例:风往事如风,在生命的旅程中拂过,不着痕迹。快乐如风,自由自在地徜徉在天空中,带走心中忧愁。答案示例:酒友情如酒,时间愈长久,香味愈醇厚。春雨如酒,怀着心事的人只要看一眼,心就醉了。成功如酒,初次陶醉于迷人的香味,沉溺其中便会伤身。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两句本体不同、喻体相同的比喻句;句式不作要求。七、(60分)21.窦娥对婆婆的孝心感天动地,莺莺对张生的爱情意绵绵,杜丽娘和柳梦梅可以穿越阴阳两界结合在一起。他们都以真情感动着
22、你和我,请以“真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要打开思路,真情中既有爱情、亲情,还有友情、乡情、爱国情。如果写议论文,要举出典型事例,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参考例文:真情无价 真情是一场甘露,滋润着久旱的心田; 真情是一只火把,点燃了失意人的希望; 真情是一线光明,指导着前行的方向。 记得摆渡人曾被作家的真情所感动,从而答应将作家送到彼岸。可见,真情无价。它,是最珍贵的。真情,囊括了亲情、友情、爱国情甚至任何一种人类的情感,有如彩虹般绚丽,有如甘露般甜美,更有如仙乐般扣人心弦。 亲情无价。当你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当你合上书本,
23、放在面前的是香气四溢的饭菜;当你踢罢足球归来,叠放得整整齐齐的是妈妈刚洗净的衣服这一刻,你心里流着的是感动的热血。这一切,你感受的是母爱的细致入微。是谁在倾盆大雨里,送来一柄伞;是谁在冰天雪地里,送来一件大衣。忘不了,妈妈的千叮咛万嘱咐,更忘不了,同行时父亲总是走在外围。这浓浓的亲情,无声地哺育着我们成长,岂是黄金美玉衡量得了的? 友情无价。当一次次失败使你萎靡不振时,朋友们热情的激励使你重整旗鼓;当一次次失利使你心灰意冷时,朋友们伸出援助之手,大家又一起携手共进。始终盘桓在心里的,也是朋友的这一席话:“当一切都沉于冷静,激励我们的是理想,理想不灭;振奋我们的是热情,热情不减!”于是,奋斗的勇
24、气油然而生,我们努力,我们拼搏,我们奋进!友情的激励,使我们重拾自信,岂是金钱所能衡量得了的? 爱国情无价。当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期待着雪耻灭恨,“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时,那是怎样一种轰轰烈烈的爱国之情!还有那“年年战骨埋荒外”的勇士和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勇者,于国家的一番热情,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华夏五千年,多少热血男儿血洒疆场,多少爱国志士奔走四方。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家祭毋忘告乃翁”的陆游,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讯,这一片赤胆忠心,又岂是金钱所能买到的? 同样,爱情无价,乡情无价。只要是人的真情实感,都是无价的。世界因真情而美丽,人类因真情而幸福。 有了真情,可以感悟鸟的欢乐,花的哀愁,使我们与万物同呼吸; 有了真情,可以摆脱失意的苦闷和不得志的痛楚,使我们力争上游; 有了真情,可以荡涤丑恶从而唤起人性的善良与美丽,使我们和睦相处。 总之,真情就好比温暖的阳光,使我们团结奋进,使我们坚强如钢,更使我们无惧无畏永远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