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年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案全集: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3621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案全集: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年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案全集: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年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案全集: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年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案全集: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认识这次会议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及对于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了。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

2、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中国创立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2)、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前多方面收集材料(图书馆、网络、咨询身边的亲朋好友等等)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社会的情况,初步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课上运用文字、图表、影视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学习和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年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阐述历史、分析问题和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进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3、历史背景和重大决策,充分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必要性及其伟大历史意义。通过改革开放十年初期10年间中国经济建设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增强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变化的形势及时调整政策。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重点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和伟大历史意义、经济体制改革难点: 十一届三中

4、全会的意义;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多方面收集材料(图书馆、网络、咨询身边的亲朋好友等等)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社会的情况,初步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探讨、师生交谈等形式。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创设历史情境,营造轻松的欢乐气氛,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带领学生融入历史,走进历史。或者让学生看一组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四组图片。设问:是什么带来了这些变化呢? 引导由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打出邓小平的图片,以及他的一句明言,让学生感受历史。一、工作重心的转移1

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历史背景20世纪50-70年代以来的经验教训;“文革”的结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可以利用课件展示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他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先从直观上感受这次隆重的会议;(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2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1)思想: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改革开放决策:提高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思想方式;肯定权力下放原则、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1)三个历史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

6、封闭到对外开放。(2)两个标志: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可以演示影视、图片、文字等资料,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为什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要首先从农村开始。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面临哪些不利因素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怎样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呢?中国农业集体化以后,人民公社体制严重压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温饱问题都没解决。(2)历程:安徽(小岗村)、四川(广汉)秘密尝试:包产到户;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文件,对做法肯定;中共中央推动: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质:改革生产关系,没有改变所有制性质)。(3)意义这场改革,是

7、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结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投影近几年农村出现的“抛荒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及解决之策。2城市改革:增强企业活力(1)起步:农村改革的推动。(2)标志: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3)要求:基本任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地位:改革重点(4)国企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内容: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厂长(经理)负责制。作

8、用:增强国企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3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和意义实质: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环节,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意义: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城乡居民得到实惠,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导入:“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通过展示动态的对外开放示意

9、图,使学生理解对外开放的进程,最后总结出对外开放的特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课上以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分组分析这一目内容,可设问如下:第一组: A、为什么要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B、何为经济特区?C、为什么首选深圳等四个地区为经济特区?D、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第二组: A、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14个城市的位置以及1985年后开辟的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B、我国沿海开放地带发展经济具有哪些有利条件?第三组: A、浦东开发的目的?B、浦东开发的条件?C、浦东开发前后的变化?第四组: A、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如何形成的?B、有什么特点?教后感:本节内容学生初中了解的比较多,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多发挥自主性,回答有关于外国侵华史的史实。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也注重利用多媒体设施,放映相关的小影片(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总之这节课比较成功。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没有让学生成分了解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准备下节客以复习的形式加以强化和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