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5课苏幕遮教案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36070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5课苏幕遮教案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5课苏幕遮教案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5课苏幕遮教案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5课苏幕遮教案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5课苏幕遮教案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5课苏幕遮教案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5课苏幕遮教案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5课苏幕遮教案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5课苏幕遮项目内容课题苏幕遮 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1、 了解并体会四首作品中词人所呈现的内心情感。2、 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教学重、难点感受词人袒露的真性情以及鉴赏其细腻独到的艺术技巧。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 1、余光中的乡愁 2、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二、整体感知1

2、、自由诵读 思考:本词主要写了什么景?抒发的什么情?2、整体把握本词主要写的景是荷塘美景,抒发的是思乡之情。上阙写景,下阕抒情。三、具体赏析(一)赏析上阕来源:学.科.网Z.X.X.K1、诵读指导来源:Z#xx#k.Com(1)一开始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和天气?炎热潮湿的夏季。怎么体现出来的?溽、暑作者心情如何?烦闷朗读的时候声音是低沉还是高亢?低沉 语速呢?稍慢来源:Z,xx,k.Com我们试读一下。(生读,然后教师范读)(2)作者接下来的感情有没有化?有、变得欢快起来了。那又该怎么读?(快速而又欢快地读)(3)一个夏夜的早晨,天转晴了,作者信步来到室外,看到了一幅荷塘美景。这三句全是写荷

3、的,因此读的时候要语势连贯,中音中速。读的时候要发挥想象,好象无边的荷塘美景就在你眼前。大家齐读一下这三句。(生读)这里有地方要重读,应该是哪几个字? 风荷举。下面我们把上阕合起来连读一下。(生读)2、揣摩词句(1)刚才我们说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或哪几个字表现出来的? “呼”,“窥”来源:学科网古人比较重视对动词的锤炼。我们学生物了解到蚂蚁是用触角交流信息,蜜蜂是用舞蹈传递信息。那么小鸟们唧唧喳喳,在互相倾诉着什么呢?下面大家发挥想象,A鸟可能对B鸟说什么?天阴了这么久,现在终于放晴了,我们一起 “呼”这个字,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和“呼”有关的四字词语呼朋引伴,欢呼雀跃。我们仿佛

4、听见了小鸟们唧唧喳喳,呼朋引伴那悦耳的鸟鸣。 “窥”这个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鸟儿们在屋檐下探头探脑,聪明灵动的动作与神态。作者把鸟儿们写得这么可爱,说明作者?高兴。作者对这些小生物的喜爱,以及随着天气转晴,作者的心情也随之转晴了。这两个字可以引起我们这么丰富的联想,难怪朱光潜先生说对文字要怎么样?咬文嚼字。(2)重点赏析写荷花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王国维曾经评价这一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大家看看这一句中哪个字运用得比较生动传神,写出了荷了神韵?“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美丽。“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

5、是那么美。让人联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和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亭亭净植”意蕴差不多,都有一种挺立的姿态。这样的荷花具有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如果荷一成不变的直直的举在那儿,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荷是不是有点单调?大家看一下文中还有一个词写出了荷另一种美,是什么?风。 “风”这个字写出了荷什么样的姿态?动态美。大家知道徐志摩的沙扬娜拉的那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微风拂来,荷有垂下头,有时卷起了叶子,像不像一个娇羞的少女?所以“风”写出了荷的妩媚、娇羞之美。那“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3)师配乐朗诵: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片

6、一望无垠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初阳融融,蒸干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雨水的滋润下,荷叶更显清新圆润,泛着盈盈可爱的光泽,在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他们修长的茎杆挺立着,一株,两株,支撑起它们高贵的头颅,也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3、拓展延伸(1)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是一个君子的形象。看屈原向我们走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当然屈原不可能穿着荷叶作上衣,荷花花瓣作下衣的衣服,这只是一种比喻,比喻自己美好的节操。(2)大家还知道哪些写荷花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江南可采莲,

7、莲叶何田田。这些诗句里的荷花你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学生各抒己见:我喜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荷花。因为走进这样的世界,绝对是一种视觉享受。我喜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的荷花,因为它焕发出无穷的活力,表现一种美好的希望。我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的莲,因为它不被外界的污浊所玷辱,勇于坚持自我。教师总结:大家的意见都非常好,非常精彩。我现在给大家说说我的喜好。知道我喜欢哪种吗?我喜欢“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我觉得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多了一份艳丽,有失荷花的真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倒是真纯,可惜少了几分风韵;周敦颐

8、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得倒是极好,可惜圣洁冰清,不食人间烟火,使人难以接近。而唯有美成的荷花写得色香俱全,形神兼备,通了人性,有了性灵之美。它美而不妖,香而不腻,柔美中有风骨,娇媚中见矫健,柔中有刚,刚柔并济。大家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不是说我比大家欣赏品味高,观点有不同,但没有高下之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二)赏析下阕1、触景生情(1)看看上下阕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作者的目的是写景还是抒情呢?抒情。写景是凭借,抒情才是目的。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羁旅之苦、思乡之愁。 诗人们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

9、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这首词中,触发词人思乡之愁的是什么?荷。台湾诗人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诗的序言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大家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家里有梨树的同学,看到街上卖梨的,就会想到自己的家人。钢笔是同学送的,每当看到它,就会想起同学。这就叫触景生情,睹物思人。2、揣摩词句(1)你认为前四句哪个字能较好地体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遥”,从杭州到开封距离这么远,在古代确实要走几十天才能到。所以“遥”这个字读的时候要悠长,好像能感觉到路途迢递,山水阻隔的感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慨叹:何日去?有家不能回的感觉怎么样

10、?难过。(所以读的时候要突出一种心痛、无奈的感觉,并且要放慢速度)“久”作者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所以乡愁很浓。在这里“久”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觉。当你对一个地方厌倦了,即使时间不太长,也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久”可以看出作者已萌生了归去之意思。所以这个字在这里要重读。(2)家乡真有这么美好吗,我们看作者家乡到底有什么令人难以割舍? 渔郎这里是谁想谁了?看一下“相”这个字的意思。它一般有两个意思:互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属于哪一种偏指一方。中国人表达感情向来比较含蓄。看下面这两例。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

11、虚幌,双照泪痕干。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学生讨论:这两首诗和“五月渔郎相亿否”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今夜的鄜州,妻子独自一人在家乡赏月,思念自己,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思念;可惜儿女还很小,还不懂得思念自己的父亲,以此表达诗人对儿女的思念。白居易这首诗,家里的人深夜不能入睡,说着远行人,其实是表明远行人对家人的思念。小结:这种写对方表达自己某种感情的写法,叫对写法,或反客为主。(3)故乡还有什么生活场景无数次出现在作者记忆的相册之中?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大家看课本插图,体会一下和亲密的儿时玩伴一起荡舟芙蓉浦的情景。优哉游哉、轻松惬

12、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想象越美好,越说明什么?现实中痛苦。这样大家现在就不难理解“久作长安旅”所蕴含的感情了。还有这首词开头提到的“燎沉香,消溽暑”作者的烦闷也不仅仅是天气闷热引起的了。现在在长安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在故乡的快乐形成了一种反差。这三句,读的时候要有一种梦回故乡的深情,缓慢而深情地读。齐读一下。(4) “梦入芙蓉浦”的芙蓉就是指的荷花。这样就与前文照应起来了。情和景至此也融合为一体了。联系的媒介是就是风荷。现在大家把整首诗齐读一下,注意刚才我给大家说的感情变化。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邦彦的苏幕遮,这篇作品不仅带给我们纯美的艺术享受,更能带给我们一种启迪。滚滚红尘中,

13、当我们被世俗蒙蔽了双眼,但愿荷之韵能给我们注入一丝清凉。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希望荷之芳香永远流淌在我们心里,一直齿颊留芳。上片写景的整体格调是活泼的,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感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言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词人已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下片抒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五月渔郎相忆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 五、延伸

14、拓展 苏幕遮是一首将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不愧为词中精品。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语言朴素生动,形象优美。整首词无一句用典,主要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神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范仲淹所写的苏幕遮,看看与周邦彦的有何异同,我们又该怎样去品读。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来源:Zxxk.Com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此词抒写乡思旅愁。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

15、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埋怨“芳草”无情,正见

16、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六、作业:背诵苏幕遮板书设计苏 上片:写景 (风荷)幕 见景生情 遮 下片:抒情 (思乡)教学反思 梳理出本课清晰地教学思路。知人论世,诵读吟咏,品读鉴赏。理解字面意思,找出意象,用双音节词概括意境,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意,最大程度感知原诗意味,理解诗人的情感。贯彻高效课堂理念,让学生动嘴动手,理解意象与意境,理解诗歌融情于景的写法,一节课完成一个方面的人物,使他们真正有所收获。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